完善金融市場體系要從股票市場和什麼著手
1. 中國金融市場還應該開發和完善哪些金融產品,你有哪些見解
國內目前還沒有完整的金融產品,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家對金融市場方面,是一定會支持的。實際上,對我個人來說,我還是非常希望國家能夠全面開放外匯交易市場的,畢竟,全面開放期貨市場的話,一個新的行業可以就出現了,對許多交易者而言,在國內交易,除了資金不夠安全外,現貨跟期貨的杠桿也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因為國內的交易杠桿是在10-20左右,對許多成熟的交易者而言,這樣的杠桿是無法接受的,其次,即使國內現在有能力開發各種金融衍生品的話,無非就是對沖產品,因為對於我們這種普通的交易者而言,這樣的產品,才能對我們個人的資金擁有安全的保障,美國是金融市場的老大,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最完善的金融體系。
以上的問題,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各位還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評論或者討論。
2. 中國金融系統的現狀如何分析如何進一步完善中國金融系統
證監會專家:中國金融體系結構性轉型已經開始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表示,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已經開始了結構性的轉型,從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均衡的方向演進。
祁斌在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上海證券同業工會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投資中國——2007上海證券期貨國際論壇」上表示,促進金融體系的平穩轉型,推動我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一要繼續推進基礎性建設,加快資本市場的建設,推動金融創新,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效化解金融風險。應加快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債券等在內的市場發展,完善資本市場結構。推動上市公司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做大做強,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應強化各種金融風險和外部沖擊的快速決策和反應機制,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第二是要推動相關制度的變革和建設,為資本市場的建設創造有利的基礎。特別是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推動信用體系和誠信文化的建設,為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三要加強監管的有效性,合理界定政府職能的邊界,進一步構建市場化導向的創新體系的建設,逐步構建市場化導向的創新機制。同時要充分發揮交易所和自律監管功能,逐步完善市場的自我約束機制,形成高效的多層次監管體系。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和提高執法效率,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推動資本市場法律體系的建設,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提高違規成本,建立有效的體系。第四,積極應對國際競爭,穩步對外開放,增強我國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祁斌說,近年來,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直接融資比例穩步上升,有效地改善了我國的金融結構,分散了金融系統風險,中國金融體系開始了結構性的轉型。2006年資本市場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比例為22%,截至2007年9月底,這個比例超過30%。
他認為,目前資本市場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第一,資本市場結構失衡,資本市場的約束化機制不足,市場主體需要進一步培育。第二、宏觀經濟和國際市場的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日益增加。第三,銀行存款分流現象是我國金融體系結構性轉型的開始,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並將成為一個長期趨勢。但也對監管體制和金融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第四個挑戰是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進程,金融活動的全球化特徵更加凸現,我國金融體系面臨著全球競爭的趨勢不可避免。
中國金融體系如何走出困局
據《中國投資》報道,2004年在宏觀調控情況下,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趨勢,但是證券市場走勢卻出現了嚴重的背離。以銀行和資本市場為主體的金融體系運行效率低,金融資源浪費嚴重,直接融資內部機制失調,多層次市場發展滯後等多種問題,尤其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長期嚴重失調,導致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加劇了金融體系風險的積聚。
在重築金融體系中,銀行和資本市場各應扮演什麼角色?中國金融體系戰略究竟應該選擇銀行主導,還是資本市場主導?銀行業為建立與資本市場相匹配的經營體系,在經營方式上應選擇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2005年1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主辦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多位國內知名專家提出了破解金融體系謎題的思路。
銀行主導還是市場主導——中國金融體系的戰略選擇
從世界各國金融發展的歷程來看,金融體制的選擇和金融業的發達程度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與現代科學技術共同構成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力,並成為國際競爭的新趨勢。各國金融體系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德國、日本;另一類是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美國、英國。
從理論研究上看,很難得出哪一個金融體系更優的結論,因此,關鍵的問題是建立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金融體系。對中國而言,如何構建一個既能推動經濟增長、有效配置資源,又能平滑經濟波動,合理分散風險,同時還能夠使居民分享經濟增長的財富效應的金融體系,不僅關繫到中國能否在未來保持持續的經濟增長,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且也關繫到中國能否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保持競爭的優勢。
剛剛調任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的謝平認為,銀行與資本市場誰是金融體系的核心並不重要,銀行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絕對是互補的。一個國家只有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的階段後,才可能慢慢發展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這也是為什麼英、美發達國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也是銀行主導型,只是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後才建立了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從投資者個人來說,只有其財富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想到把自己財富的多大比例投資在股票市場,另一部分進入銀行;如果個人財富很少,他只需要到銀行儲蓄就夠了。而目前的數據還不足以證明,銀行主導和市場主導,哪一種金融制度更有利於經濟增長。
北京銀行副行長趙瑞安堅信:「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商業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中仍然占據重要的地位」。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所暴露的問題也比較多,其發展需要商業銀行體系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發揮作用是客觀的和必然的。銀行聚集了大量社會資金,具有能力和實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從社會資金需求來看,金融機構具有便利、有效的融資方式,能夠為經濟的發展注入資金。從消費者的金融習慣來看,中華民族具有節儉的傳統,因此大量資金聚集在銀行也是一個客觀的必然。
但商業銀行目前面臨著治理結構不完善、資本充足率低和不良資產規模過大的問題,而解決這三大問題最好的場所就是資本市場。對於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推動其在資本市場上公開發行上市,已成為眾多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此外,資本市場還為商業銀行提供了補充資本金最有效的渠道——通過發行長期次級債務和股票可以使商業銀行在短期內補充巨大的資本。資本市場是商業銀行改革和未來業務創新的重要平台,而銀行對資本市場的介入,對於保證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著政府隱性擔保的商業銀行進入資本市場,首先就會為廣大的投資者帶來巨大的信心支持。
更具體的:http://www.ce.cn/economy/bank/yanjiu/jrts/200502/16/t20050216_3088757.shtml
非原創。
3. 金融市場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一、金融市場的參加者
——是指參與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而形成證券買賣雙方的單位。
1、政府部門: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2、工商企業:即是籌資者,也可能是資金供應者。
3、金融機構:是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主要有存款性金融機構、非存款性金融機構、中央銀行。
4、個人:是市場上的資金供應者。
二、金融工具
——是在信用活動中產生,能夠證明金融交易金額、期限和價格的書面文件。
金融工具的特徵:
1、償還性:是指債務人必須歸還本金以前所經歷的時間。
2、流動性:是指金融工具迅速變為貨幣而不致遭受損失的能力。
3、風險性(安全性):是指購買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預期收益所具有的風險程度或其安全的保障程度。
4、收益率(盈利性):是指金融工具所取得的收益和本金的比率。
三、金融市場的組織形式
是指進行金融交易所採用的方式。
1、在固定場所進行的有組織的集中交易方式。
「雙邊拍賣」方式成交
買方的最高出價=賣方的最低要價
2、分散交易方式,通過金融機構的櫃台進行。
「討價還價」 方式成交,也稱為店頭交易。
3、場外交易方式
藉助於先進的通訊手段完成交易。
四、金融市場的管理
是指中央銀行及有關監管當局為維護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而進行的管理。
(一)管理的原則
完全公開原則
制止背信原則
(二)管理的內容
1、證券市場的管理
(1)限制投機活動
提高信用交易中的保證金比率;
交易之前,買方預存款項,賣方預存證券;
限制交易數量;
必要時停止隨行就市委託;
限制或停止信用交易。
(2)禁止不良交易行為
散布虛假信息
操縱市場
聯合操縱
洗售:是指證券出售者立即重新購回自己出售的證券的行為。
知內情者交易
證券公司的作弊行為
2、票據市場的管理
對票據的簽發、承兌、貼現和使用的管理
3、同業拆借市場的管理
市場准入、拆借資金用途、期限等的管理
(3)完善金融市場體系要從股票市場和什麼著手擴展閱讀:
金融市場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徵:
第一,金融市場是以資金為交易對象的市場。
第二,金融市場交易之間不是單純的買賣關系,更主要的是借貸關系,體現了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原則。
第三,金融市場可以是有形市場,也可以是無形市場。
金融市場的形成條件
1、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社會上存在著龐大的資金需求與供給。
2、擁有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機構體系。
3、金融交易的工具豐富,交易形式多樣化。
4、有健全的金融立法。
5、政府能對金融市場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4. 金融市場體系的聯動關系
在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中,盡管包括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在內的主要金融市場具有不同的金融功能,驅動它們演進的隨機因素也有所差異,但是,由於市場參與主體的統一,由於各種可以在市場間套利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存在,從而使得各個市場間具有相當穩定、密切的長期均衡和短期因果關系。2000至2004年中國貨幣市場(銀行間拆借市場和回購市場)、國債市場(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股票市場(上交所A股)之間三個層次的聯動關系:第一,各個市場的收益率或價格是否具有穩定的無套利均衡關系;第二,一旦無套利均衡關系被打破,市場是否能夠迅速進行調整,以恢復先前的均衡關系;第三,市場間是否存在短期的相互影響效應,即短期因果關系。由這三個層次的聯動關系,即可以大體反映我國整個金融市場體系的效率。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存在明顯的制度缺陷我們沒有將交易所的回購市場納入研究視野。同時,由於存在過度的管制,也沒有分析規模很小的企業債券市場。
2000年後中國金融市場的聯動關系2000年以來我國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步伐的加快對加強市場間的聯動關系無疑具有極大的作用。
5. 金融市場
我國金融業現行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制度,與國際金融改革趨勢相悖。我國的分業經營制度,把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的業務范圍分別限制在一個更狹窄的范圍內,金融業的風險實際是更加集中和擴大。與西方主要國家的全能銀行相比,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從而影響了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單一,信貸資產在總資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證券資產與其他資產所佔比例很小,信貸資產、投資與證券資產、其他資產的比例大約是77: 3:20,而且在信貸資產中80%左右投向了國有企業。這種資產結構存在很大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國有企業普遍處於困境的情況下,導致了國有商業銀行經營中的風險劇增、經營效益下降,使國有商業銀行處於高風險運行之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商業銀行許多優質客戶進入資本市場,對商業銀行的負債規模、資產規模與結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據統計,2002年3月末,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已達1171家,至2001年期末A股流通市值約為12454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3左右。以直接融資為特徵的資本市場的發展,憑借其較高的資產收益和便利的融資條件,與商業銀行爭奪金融資源,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極大地加劇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這也必然會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商業銀行要適應市場的變化,應對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就必須調整經營戰略,實行混業經營。
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事實上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我國的銀行、證券商、保險公司分別處於無差異經營和無差異競爭的狀態,包括機構發展和市場定位在內,還沒有形成一種有層次、有分工、有競爭、有合作的良性發展格局,對金融業資源的總量利用造成了極大浪費。
近幾年來,盡管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不斷深化改革,嚴格管理,採取多種措施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但經營效益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其原因固然不少,而業務范圍狹小則是一個重要原因。實行混業經營,發展全能銀行是提高經營效益的有效途徑,因為隨著業務范圍的擴大,多樣化的業務具有內在平衡特徵,可利用內部補償機制來穩定銀行的利潤收人,分散金融風險。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由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是我國商業銀行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競爭,應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條件下實現自身的發展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發展混業經營的全能銀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基本條件業已成熟。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和分離銀行制度對於保證商業銀行的規范運作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種分業只是階段性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總體上看商業銀行實行混業經營的基本條件是:首先,商業銀行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的基本經營目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兼顧安全性和流動性,商業銀行要將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的原則作為經營管理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其次,具有健全的市場機制,不僅有完善的市場主體和市場體系,市場信號能夠靈敏及時地反映市場供求情況,而且擁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再次,具有完善的法律環境,擁有健全的法制體系,從法律上來規范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第四,具有強有力的宏觀金融調控能力和有效的金融監管。
從目前我國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而且在繼續深化,在建立現代金融體制、現代金融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秩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例如,商業銀行加強了內控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貸款審貸分離和貸款抵押擔保制度,以及信貸資產質量管理責任制等,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銀行業已進入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證券市場也逐步進入規范發展階段;我國對宏觀經濟和金融調控能力和金融監管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從實施混業經營的基本條件看,盡管我國仍存在著一定差距,但在許多方面已經接近基本條件的要求。因此,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有著較大的可能性。
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不動產,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同時,《商業銀行法》第三條中規定了允許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和部分保險業務。為此,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在現行法律框架內拓展以下業務: (1)開展基金業務,如基金託管業務、基金資產投資管理業務,適當時候可以設立金融產業基金,並讓基金上市發行;(2)開展與資本市場有關的中間業務,如辦理股票質押貸款、為券商資金往來提供清算、代理股票發行市場中申購款的收繳與結算等;(3)開展項目融資業務,如進行項目的評估和資金安排;(4)開展企業並購業務,如幫助企業診斷和評級,幫助制定兼並戰略,幫助設計企業產權結構等;(5)開展代客戶理財業務,如為個人理財和為公司理財提供咨詢服務;(6)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如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等;(7)代理保險業務。通過上述法律允許業務的拓展,可以改善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現在已有不少商業銀行開辦了部分上述業務,但力度還不夠,效率還不高,要進一步把工作做實做細,尤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改善現有經營模式。
近些年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逐漸放鬆商業銀行參與證券和保險業務經營的限制,這種狀況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海外銀行業務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如果我國商業銀行不能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將難以在國際金融市場立足,同時在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情況下,如果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必然對我國金融機構的發展構成嚴重的挑戰。有鑒於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考慮著手按全能銀行方向推進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並據此完善我國現有的金融監管體制。由於形勢緊迫,我國對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一些規定有必要根據當前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調整,當前應當選擇一些有條件的商業銀行為試點進行探索,以點帶面,實行混業經營,逐步推進全能銀行。從我國商業銀行整體情況看選擇中國銀行較為適宜,這是因為:第一,中國銀行是我國海外業務量最大的商業銀行,由於受業務范圍的限制,使其在與當地銀行競爭中往往處於劣勢;第二,中國銀行發展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最大,同時中國銀行比較多地參與國際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的國際投資銀行的經驗;第三,中國銀行及其所屬機構運作規范,比較容易進行監管。
我國現有金融機構種類繁多,門類復雜。金融機構種類繁多,有利於形成競爭,但也過多地加大了競爭成本,尤其是分業經營的前提下,其無差異競爭成本更大,我國金融業的普遍不景氣狀況也就難以改變。而整合現有金融機構,實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既可以改善這種局面,也可以實現混業經營。一方面,可以在境外多設立分支機構,並實行混業經營,發展全能銀行,與此同時,則減少境內分支機構。另一方面,可以在境內重組金融機構,實行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相互並購或相互參股,並以一業為主,他業為輔,他業則以獨立子公司形式存在,並分別設立賬戶,分別核算經營成果,分別進行風險控制,建立系統內垂直管理體系,從而防止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市,而此時的銀行,成為金融集團公司,也就是綜合性的「金融超市」。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如通過並購或相互參股,吸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甚至外資金融機構,則成為中國工商銀行集團公司,下轄相互獨立的四個子公司:商業銀行公司、投資銀行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既把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業合一,又能在集團公司之下相互獨立核算,甚至單獨上市,從而成為「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中國加入WTO後,大量涌進的外資銀行將都是全能銀行,是「混合編隊」,中資金融機構以「單兵作戰」形式是無法應對的,實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重組現有金融機構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是分業監管,監管部門有人民銀行、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分業監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但隨著混業經營成為國際金融改革趨勢,統一監管也將成為一種必然。因為面對全能型的外資金融機構和即將成為全能型的中資金融機構,不能不進行統一監管。為此,應制定統一的金融安全標准和監管標准。
當金融市場變得越來越一體化時,通訊和計算機的運用使得金融風險在現行監管體系下難以集中控制和監管,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協調的監管體系。正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監管體系應適應被監管對象的變化而變化。」在英國,政府已提出將9家金融監管機構合並,成立金融服務管理局,統一負責對每個金融機構和各類金融市場進行監管。日本政府則打破銀行、證券活動的限制,並成立獨立的金融監管廳,統一監管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大藏省則只負責監管法規的制定。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比較理想的模式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監管金融機構。在現階段,則應加強人行、證監會和保監會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統一標准,聯手行動,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同時,要完善各項監管手段,制定金融風險國內、國際預警指標體系,實現非現場檢查的電子化、規范化、程序化,運用電子技術進行適時監管,及時跟蹤監測,分析各類金融機構的變化,提高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快速反應能力,提高監管水平和監管質量。
6. 如何了解並進入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是資金融通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信用工具進行交易而融通資金的市場,廣而言之,是實現貨幣借貸和資金融通、辦理各種票據和有價證券交易活動的市場。比較完善的金融市場定義是:金融市場是交易金融資產並確定金融資產價格的一種機制 。
形成條件
金融市場的形成條件
1、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社會上存在著龐大的資金需求與供給。
2、擁有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機構體系。
3、金融交易的工具豐富,交易形式多樣化。
4、有健全的金融立法。
5、政府能對金融市場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先去到證券單位做個小職員,會對金融有個初步了解,然後試著自己買一點股票(最小交易量),如果跌了也不怕不要轉手就賣,只是被套牢而已.如果漲了可以考慮賣掉,感受一下賺錢的喜悅。剛開始就是試水,漸漸的你就能獨立分析整個市場了。
7. 從金融市場的功能角度論述我國如何增進股票市場的完善
想要下降融資本錢必須完善股市制度,下降上市公司的准入門坎保護廣大投資者的權益不被破壞。
8. 通過金融法學習結合社會實踐和自身認識談談如何加快完善社會主義金融市場體系法制
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發展金融市場當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矛盾是, 貨幣與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後, 與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已經不相適應, 已相對地制約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我國目前仍然採用資金供給制原則, 有計劃地對企業發放貸款, 而沒有按照市場機制規律, 讓企業向社會直接融資, 即使讓一些企業向社會發行了一些股票債券集資, 但集資總量所『了的比重也很小, 企業所需資金叢本上依靠銀行貸款來供給。
單一的通過銀行信貸間接融資方式, 不僅使企業經營資金基本由銀行貸款來供給, 使企業經營風險全部由銀行來承擔, 同時, 也不能有效地分流儲蓄, 達到穩定通貨的目的。因此, 一單一的信貸供給制, 直接地制約著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二是還遠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資本市場體系。比如, 資本市場的價格體系或利率機制, 尤其是專業銀行的貸款規模和貸款利率還受到較嚴格的計劃機制控制企業發行債券和股票的數量還受到嚴格的控制, 企業發行債券的利率也受到限制證券二級市場中相對混亂債券二級市場流動性不高, 投資者在一級市場買進企業債券, 在二級市場不能順利地賣出。股票二級市場因為上市品種太少, 造成供不應求格局, 常常處於被機構和投資大戶投機及操縱的狀態二級股市實際是投機的股市, 遠沒有具備投資股市的條件。三是我國外匯市場不靈活不發達。
當前我國雖然開放了一些外匯調劑市場, 但還遠沒有形成一個靈活發達的外匯市場體系。我國企業機制正在轉換, 將使企業獲得直接出口權力, 也將促使企業直接到海外投資, 企業跨國化經營和跨國公司的趨勢將日趨強化外向型經濟包括外資、外經、外資三個方面的深人發展等, 不僅要求銀行提供跟蹤跨國化、多樣化國際金融服務, 更要大力發展我國的外匯市場然而, 我國企業之間的外匯買賣還受到限制, 國際間資本的流人流出還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 這些都與建立完整的市場經濟體制有些不相適應。四是我國的貼現市場和再貼現市場還沒有迅速發展起來。五是保險市場仍然很不發達。如保險商品的開拓沒有大力地進行推進, 保險價格沒有相對地進行浮動, 保險投資和保險服務也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 保險經背的專業化程度沒有提高。
金融體制改革必須採取市場取向原則現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取向, 其最顯著的特徵是要把企業推向市場, 企業按照市場取向機制配置資源, 承擔經營風險。因此, 發展和完善社會上義金融市場, 同樣是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新建股份制企業或對部分老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 不僅是轉化企業經營機制的一條爪要途徑, 而且也是為金融機構自主經營、擇優選擇貸款對象提供了條件。其次, 發展社會主義金融市場, 促使企業向社會直接融資, 不僅改變單一的銀行信貸的間接融資方式, 促進』儲蓄的分流, 改變了過去企業資金營運風險從主要由銀行和國家來承擔, 轉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和企業來承擔這樣可以保證銀行改變信貸資金供給制, 按照流動性、償還性、盈利性的商業化原則管理信貸資產, 從而減少信貸資產的風險和損失。其三, 社會主義金融市場的發展, 也為中央銀行的金融宏觀調控由直接控制轉向間接控制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央銀行宏觀調控增加調控彈性和調控手段提供了可能。這是增加中央銀行宏觀調控的質量和增加調控餘地的必備條件, 因此, 我們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金融市場。
二、加快杜會主義金融市場發展的幾點建議當前一些沿海地區的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內陸大部分地區正在集中資本投入, 經濟增長勢頭較強發展的背後, 潛在著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為此, 中央銀行總行嚴格控制住信貸規模已勢在必行在這種金融環境下, 各地區都面臨著經濟要求高速發展, 而資金和貨幣相對短缺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最佳途徑就是加快金融市場體系建設, 促使金融市場融資的規模, 緩解經濟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發達的金融市場對於支持內源需求型經濟增長長關重要。發達的金融市場, 通過將外地區的貨幣和資本融人一個地區, 從而也就引來了外地區的更多的稀缺資源因此, 要大力發展金融市場, 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要大力發展資金拆借市場。建議各縣級人民銀行都應設立資金拆借市場, 同時, 適當增加資金拆借期限, 增加資余拆借的利率浮動區間。這樣, 可以增加各地區的資金流人流出規模, 提高資金利用率。
要大力推進企業股份制的改造。企業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時機還不成熟, 但是我們可以對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通過老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一方而促使企業轉換經營機制, 另一方面, 通過股份投資, 增加企業自有資本的積累。使這部分企業直接向社會融資, 減少銀行的信貸壓力。
要鼓勵企業直接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目前企業直接融資存在著兩個問翹一是一些經濟發達地區, 由一經濟發展速度快加上銀行信貸規模控制較緊, 資金供求矛盾突出。而一些企業又由於上級行下達給該地區的企業發債規模較緊而又不能直接向社會發行債券融資, 從而制約著經濟效益的充分發揮二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 由於經濟增長速度相對低, 銀行的信貸規模也相對寬松, 企業不願以高於銀行貸款利率的利率, 直接向社會發行企業債券融資, 從而使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發行債券指標用不完因此, 建議對經濟發達和企業效益較好的地區, 要適當增加企業向社會直接發行債券融資的指標, 而對經濟欠發達效益較差的地區, 要適當縮減企業向社會直接發行債券融資的指標。
促使企業增加直接向社會融資的比重, 促使社會資源向效益好的地區和企業配置。
進一步放開外匯調劑市場, 建立和完善外匯市場體系。要創造條件, 逐步減少外匯額度管理, 進一步開放外匯調劑市場, 由現行的雙軌匯率向單軌匯率靠攏。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 實行人民幣自由兌換制度。為建立和完善外匯市場體制, 國家要制定一典優惠政策, 鼓勵銀行大力拓展國際金融業務。一方而促進銀行積極推動國內企融機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 擴大我國金融機構設立海外分支機構的地區范圍另一方而也要積極地引進外資金融機構, 適當擴大引進外資金融機構的地區和種類。
1.要加快貼現和再貼現市場的發展。一是要推動銀行對企業的貸款採用票據貼現形式放款, 並規定銀行貼現放款的最低佔比二是銀行向中央銀行要求再貸款, 也應采川商業票據的再貼現形式對專業銀行再貸款, 從而推動我國票據抵和貼現市場的發展。
2.要加快保險市場發展。主要是開拓新的保險商品, 開拓保險投資, 加強保險服務, 在一定的幅度內浮動保險價格等。
3.要加快我國證券二級市場發展主要發展股票市場, 加快股票在幾級市場上市的速度和數鼠及品種, 促使股市供求關系趨於平衡, 從而促成投資和投機相混合的成熟股市。完善金融市場管理法規, 保證金融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