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值的錢放在哪
A. 股票中市值增發的錢去了哪裡
公司增發股票所融資金計入了公司的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中,對應地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會以貨幣資金、銀行存款等存在。
簡單地說,投資者通過增發將資金投入到公司,公司利用增發所融的資金來擴大經營規模、購買固定資產或者投入到特定項目中。
B. 買賣股票的錢到哪裡去了
1交易成本:印花稅收。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徵收的一種稅,目前採用的是徵收1‰的單邊印花稅。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突然宣布將兩市證券交易印花稅由千分之一上調至千分之三,引發市場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個交易日內滬指由29日收盤的4334點跌至3404點。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又出手「救市」,將印花稅下調至千分之一,當日滬指暴漲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財政部又將印花稅改為單邊徵收,當日兩市A股全線漲停報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傭金,每家券商針對不同投資者給的傭金費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還有支付給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過戶費,支付給基金的管理費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後,上市公司就成為投資大眾的投資對象,就能向大眾籌資。我們先忽略投機的行為,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分析。公司必須給持股人定期分紅,即把公司的利潤分一部分給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紅的收入可能會遠超過認購股票的支出。
3、「投資高手」、游資、熱錢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的資本交易是一種「零和博弈」,一方賺錢,也有一方輸錢。我們繼續以本文開頭的例子接下去解釋這個問題。實際上,該例子提到的總市值減少的這400元並未「蒸發」,而是被別人賺走了。
C. 股市中賺的錢是從哪兒來了
股市中賺的錢是從哪兒來了?
四、大勢情況:如果大盤當天急跌,破位的就更不好,有漲停也不要追
在一般情況下,大盤破位下跌對主力和追漲盤的心理影響同樣巨大,主力拉高的決心相應減弱,跟風盤也停止追漲,主力在沒有接盤的情況下,經常出現第二天無奈立刻出貨的現象,因此在大盤破位急跌時最好不要追漲停。
而在大盤處於波段上漲時,漲停的機會比較多,總體機會多,追漲停可以膽大一點;在大盤波段弱勢時,要特別小心,盡量以ST股為主,因為ST股和大盤反走的可能大些,另外5%的漲幅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拋壓。如果大盤在盤整時,趨勢不明,這時候主要以個股形態、漲停時間早晚、分時圖表現為依據。
五、第一個漲停比較好,連續第二個漲停就不要追了
理由就是由於短期內獲利盤太大,拋壓可能出現。當然這不是一定的,在牛市裡的龍頭股或者特大利好消息股可以例外。
D. 股民的錢都去哪了
從宏觀看,股市是個零和游戲。社會的資金進出股市,進入多,股市漲;退出多,股市跌。但無論漲跌,社會資金或財富總量是不變的,只是股票和資金的持有人通過交易變換一下位置。
那股票是怎麼漲跌呢?股票的價格是通過交易活動確定的。在一個價位只要發生了交易,這個價位就被確定為所有股票的價格。問題是,一次交易的最低額只要一手即可,也就是說,確定價格的行為只需要極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價格跑過來交易一遍。這就造成一種錯覺:漲的時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應的資金在那裡「站崗」等著;而跌的時候股票市值減少了,相應的「站崗」的資金也減少了。人們都懂得減法怎麼回事,問題是減法做完之後,一部分資金不見了!於是我們就會一頭霧水--這不見的資金去了哪裡?
其實是我們的邏輯犯了錯誤。市值的確定只是經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實際上,這時完成的根本不是整個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一個認可--所有股票對這次交易的認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總市值的交易卻尚未發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發生的情況下,所謂的市值只是一種假設!而作出這個假設的最低成本只是一手股票。
現在引入了假設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設是需要成本的。這個成本可是真金白銀,所以,社會總資金要分出一部分實量到股市來參加市值假設的活動。這個活動進行的時候,理論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認某種已經被認可的價格。這樣就有了一種供需關系,股票代表供給方,資金代表需求方。當社會資金流入股市增大時,強烈的需求刺激股票價格上漲。反過來,資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會,需求減少,股票價格下跌。當參加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進出平衡,供需關系也趨於平衡時,股市牛皮。由此看來,所有的股票價格漲漲跌跌,都與真金白銀的資金進出股市有關,資金多時股票漲,資金少時股票跌。
但是這些資金,1、它與市值不是一回事,市值只是一種理念上的「值」,因為股市永遠不發生總市值的交易;2、它不創造市值,它只參加市值的假設,換句話說,它只發現市值;3、它是社會總資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不參與社會總資金的增加和減少。在這里,社會總資金是一個常量,不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股市市值的變化不會引起社會總資金的變化,能夠引起社會總資金變化的是社會的生產活動,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設活動。
當然,實際的情況要復雜的多,這個推論過程簡化甚至排除了許許多多的細節。
有人會問,今年以來,中國股市下跌最多時近60%,一個調查顯示多達90%以上的散戶賠錢!這些賠了的錢誰拿去了?面對這個悲慘的事實,推理是蒼白無力的。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發現解決途徑。那麼我們的錢呢?還找得到嗎?一種解釋是,它們退出了股市。去了哪裡就不好說了,去往很多領域。還有一部分尚未實現,是為浮虧。一旦那部分退出的錢又回到股市,這部分浮動虧損還可以改變虧損狀態。退出資金又迴流股市的情形下,那些已經實現了的虧損只是改變了資金的所有者,而財富本身還在,還會有一部分財富再次成為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股市就是這樣一個零和游戲。
以上試圖說明的是市值與資金、市值與財富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告訴我們,股市財富不等於真正財富,歸根結底它是一種虛擬財富。還要說明的是,這個虛擬財富的大小是瞬間變動的,變動的程度、范圍、方向有相當的不可捉摸性。說不可捉摸性不是說其不可知,而是極言其復雜,影響變動的因素極多,甚至一場風都可以對其產生擾動。在各種影響因素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各種實在影響外,有一種非實在的影響,它對虛擬財富變動所發揮的作用相當可觀,它就是心理因素。因為虛擬財富實質上是一種假設,只有人才會作出假設。所以投身股市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如果對心理學一竅不通,最好不要玩投機股票,至少不要在中國玩。
E. 股票市場的錢都去了哪裡
股市的暴跌其實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受益者。但是對於一個零和游戲的股票市場而言,股市一旦暴跌那就意味著市值的整體減少,減少市值的部分就相當於消失不見了,損失慘重就是這些持股人了。
F. 股票市值蒸發錢到哪裡去了
股票中的所謂的金錢不是蒸發了,而是壓根就沒存在過!
舉例說明,一個老闆收購大米然後賣大米,經營的非常好,一年可以賣大約200萬斤大米,幾乎壟斷了市場的大米。
這時他想了一個更好的發財辦法,發行「大米提貨券」,也就是現在你用錢買到的是「大米提貨券」,然後用「大米提貨券」去提真實的大米。但是大米的存儲比較麻煩而且需要花錢,而你手裡握著「大米提貨券」可以隨時提到大米,而不用考慮大米的存儲問題。
而這時市場上用交易「大米提貨券」來代替交易真實的大米!大米的價格漲跌,直接影響著「大米提貨券」的漲跌!
大米老闆發現,市場上有大量的「大米提貨券」在互相交易而不提取真實的大米,所以他就大量發放「大米提貨券」。本來他只有200萬斤大米,但是他發放1200萬斤的大米提貨券,只要他能穩定米價,穩定壟斷的大米市場,「大米提貨券」就能繼續流通!讓他賺到大錢!!!
×××××××××××××××××××××××××××××××××××
假設現在米價是1元/斤,他發放的1200萬斤「大米提貨券」就是1200萬元,而他實際只有200萬斤大米,所以市場上有1000萬斤的「大米提貨券」是紙上富貴!
如果趕上社會動盪、災年,老百姓急需大米,實際只有200萬斤大米,但是市場上流通著1200萬斤的「大米提貨券」,所以不是每張券都能提取到真實的大米,所以「大米提貨券」會馬上貶值!
真實的大米可能因短缺會漲到1.5元/斤,可「大米提貨券」會繼續下跌,100斤的「大米提貨券」可能會跌倒50元或更低!
×××××××××××××××××××××××××××××××××××
所以股票代表是市值其實不是貨幣,更不是真實的購買能力,而僅僅是人們的心裡的預期,完全是紙上富貴!!!!!!!!!!!!!!!!!!!!
那麼股市大跌,誰從中賺到了錢??
1-券商(收取交易費,只賺不賠)
2-政府(稅收)
3-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4-內幕消息掌握者
5-快進快出的游資
6-極個別散戶
G. 市值的錢歸誰
股市中的錢並不是真正的錢,它更大意義上是一個符號,是經濟活躍度的一個指數。
我們以一支股票來代替整個股市以說明問題。比如,某支股票有10000股,昨天的收盤價是10元,那麼它的總值就是100000元,而今天的所有交易中只有一個人以11元(漲停)買入這支股票100股(總1100元),那麼這支股票今天的收盤價就是11元,那麼這支股票今天的總值就是110000元,也就是說股票總值增加了10000元(在這里將各種對計算影響不大的費用暫且忽略),到這里我們就看出問題來了,其實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真正產生10000元的實際收益,但從計算角度看,這個計算也沒問題,所以,所謂的股市蒸發多少錢也只是個概念的「錢」,企業並沒有真正損失什麼錢。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維護股市穩定,為什麼企業還是希望自己的股票價格高一點。其實這里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經濟的景氣度,股市越好,大家投資的熱情越市經濟的景氣度越高,經濟發展的環境也就越理想,那麼,國家的整體經濟水平,企業經營氛圍都會好起來,創造更大價值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宏觀層面上大家還是希望股市向好。
當然,上漲太快也會造成各種問題,所以,國家希望「慢牛」。
H. 請問股票里的錢去了哪裡了
公司發行股票時,錢到了公司手裡,然後股票在股票市場的交易,錢是在買賣雙方之間運動,買者將錢給了賣者,並沒有給公司。
股價變動不僅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也能預示經濟周期的變化。實證研究顯示,股價的波動超前於經濟波動。往往在經濟還沒有走出谷底時,股價已經開始回升,這主要是由於投資者對經濟周期的一致判斷所引起的。
通常稱股市是虛擬經濟,稱與之相對的現實經濟為實物經濟,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如影隨形」,彼此都能對對方有所反映。
(8)股票市值的錢放在哪擴展閱讀
市場的穩定與否跟場外非官方的消息的多寡以及制約機制是否健全有密切關系。從宏觀的角度講,凡是出自官方的正道消息,都是可以用作判斷當前以及未來一個階段內市場方向的依據。
而且,無論中外的股市,總是走著螺旋式攀升軌跡向前發展,以波浪形態來講,盡管浪型由諸多起伏組成,但將周期拉長到可以考察其全貌時便不難看出:一浪更比一浪高,與之對應的是所謂「谷底」也將隨之抬高,投資者可以看看滬市自開市以來K線圖便看一目瞭然。
或者看看周邊的香港股市、日本股市、台灣股市等等。這里我想說明的是:投資者投資股市即便尚不精熟於各種投資獲利的技巧,但至少先對股市以及影響股價的諸多因素有個基本了解,然後慢慢學會綜合所有已知的知識進行自己的投資決策。
I. 股市中的錢哪去了
股市中的錢在不斷的流動。
股市中金錢的每次流動,都必須將一部分錢(手續費、傭金、稅金、過戶費等等)交給國家和證券公司,所以,在沒有新資金入市的前提下,越流動錢越少。
股市暴漲,但沒人買時,你得到的只是空頭支票,錢並沒有增加;股市暴跌,但沒人賣時,你其實什麼也沒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