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美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結構分析

美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結構分析

發布時間: 2021-11-04 06:47:19

㈠ 美國股票市場結構型態是水滴型嗎

我們應該這樣來劃分美國的「多層次「股票市場:第一,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全國市場構成向大企業提供股權融資的全國性市場;第二,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和納斯達克小型資本市場構成了向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服務的全國性市場;第三,由波士頓股票交易所、芝加哥股票交易所、太平洋股票交易所等地方性股票交易所構成的區域性交易所市場;第四,由OTCBB板塊、粉紅單板塊和灰色OTC股票市場構成的向廣大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融資的OCT市場。

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結構分析

參與市場的很多,如上市公司,機構,券商和散戶。
證券之星問股

㈢ 美國證券市場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呢感覺好混亂啊!




美國證券市場紐約股票交易所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美國證券交易所 (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以及店頭市場 ( Over-the-Counter (OTC) )和納斯達克。紐約股票交易所( 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資本主義的大禮堂,企業成長的兵工廠。盡管讓人一夜致富的微軟,英代爾都在Nasdaq交易,美國證券市場構成美股研究社裡面分為美國證券市場的三大部分:紐約證交所仍是最大、最老、最有人氣的市場。電影中股市內人聲喧騰,比手畫腳的鏡頭,在使用電腦和電話交易的Nasdaq看不到。要感受那種金錢游戲的熱氣,只有來華爾街十一號的紐約證交所。紐約證交所有二百零五年的歷史,目前約有2920支股票,包括大部份歷史悠久的『財星五百大企業』,股價總值達七兆美元。相較之下,Nasdaq只有二十六歲,雖有5540支股票,但多半是小型的新公司。兩家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股票買賣方式。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在場內走動叫喊來尋找最佳買賣主。在Nasdaq,買賣在電話或電腦上談。



一些美國大公司在公司創立之初,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舉例來說,像艾克森美孚公司( Exxon Mobile Corporation (XOM(行情 論壇)))以及通用汽車公司(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GM))。店頭市場( Over-the-Counter (OTC) )它是一個進行非上市股票、債券、及其他證券交易的地方。每位買者或賣者都是經過協議與議價來達成股票的買賣。不像證券交易所里一個專業經紀商底下只有一位經紀人,在店頭市場有許多位市場推動者 ( Market Makers ) 在幫客戶買賣股票。以下是在美國店頭市場里銷售的一些股票、證券:公債 ( Corporate Bonds )市政公債 ( Municipal Bonds )新股票 ( New Issues of Corporations )美國政府證券 ( U.S. Government Securities )開放型投資公司 ( Open-end Investment Company )外國公司證券 ( Securities of Foreign Corporations )未在證券交易所登記,而在店頭市場買賣的股票 ( Unlisted Stocks )全國證券商公會自動報價系統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 )簡稱:納斯達克是一套電腦系統,專門提供給在店頭市場股票作報價之用。在美國約有5,540家大、中、小企業公司在NASD(行情 論壇)AQ(行情 論壇)上市。目前在NASDAQ掛牌的幾家知名的電腦公司有微軟電腦公司 ( Microsoft Corporation )、戴爾電腦公司( Dell Computer Corporation )、英特爾電腦公司 ( Intel Corporation )、雅虎網路公司( Yahoo! Inc. )。

㈣ 美國股票市場的美國股票市場的結構

美國股票市場由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構成。
初級市場又稱一級市場,為發行市場,由發行公司和投資銀行組成。發行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籌集資本,投資銀行的業務是幫助發行公司推銷其股票或債券,使之能及時獲得資本擴大經營。新股票發行完以後,發行公司就取得現金可用作生產資本或用作其他用途,投資者則取得股票。因此,美國的初級股票市場實際上就是由無數的投資銀行組成。
次級市場又稱二級市場,為股票流通市場。股票在初級市場發行以後,就可以在次級市場上自由進行買賣交易。次級市場的價格是不固定的,它受到諸如股票供求、市場利率、股息紅利、公司前景等因素影響。次級市場主要由證券交易所及場外市場組成。70年代,二級市場的股票交易量每年平均為2000億美元。
美國的證券交易所,分布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機等地。其中以設在紐約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規模最大,屬於全國性的證券交易所;而設在舊金山、洛杉機的太平洋證券交易所、費城與匹茲堡的費城證券交易所、芝加哥的中東證券交易所和波士頓的波士頓證券交易所則屬於地方性的證券交易所。
美國的股票交易所設有交易廳,裡面有數量不等的交易台,股票掛牌經營。在交易所掛牌股票必須符合交易所的條件,如果不符合條件,就只能在場外市場交易。不同交易所的條件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經營時間長的大公司的股票,可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掛牌;經營時間較短或較小的公司的股票,就只能在其他交易所掛牌;剛成立的新公司或不符合交易所掛牌條件的股票,則只能在場外市場交易。
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美國稱為「藍籌」,即最優股票。一種股票只有取得在股票交易所注冊資格,才能正式在交易所掛牌上市。
美國股票市場的場外市場,是指無組織的股票交易場所。這種場外市場不同於交易所市場,交易所都設有中心市場,場外市場則沒有中心市場,它分散於全國各地的大小城市,沒有固定的格局,交易也比較自由。交易的股票一般都是不能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但也有少量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美國的許多小型的地方企業、金融機構,互助基金等在這里從事股票交易,而且一些著名的大公司、政府機構的股票、債券也在這里流通。例如,美國蘋果電氣公司的股票可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但是也有一部分該公司的股票在場外市場進行交易。
場外市場在美國股票市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業務量僅次於紐約的證券交易所,已超過美國證券交易所,居第二位。它已發展成世界級的市場。其經營的股票達5萬多種,遠遠超過在證券交易所流通的3000--5000種股票。在1986年,場外市場的日成交量平均為1.2億股,年成交量為280億股,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351億股。
全國證券商自動報價協會是美國場外交易市場的一種新穎的組織形式,它通過一部安裝在康涅狄格州的特魯姆布爾大樓里的電子計算機,用網路將全國所有的證券自營商組織在一起,及時准確地向他們提供場外交易的市場行情。
美國次級市場除了證券交易所及場外市場之外,還有第三市場和第四市場,實際上它們都是場外市場的一種。第三市場是一些大的機構投資者不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付較貴的費用,而轉到場外市場進行交易。第四市場則是股票買賣雙方直接進行買賣交易,中間不需通過證券商,這種交易一般交易量大,多在熟悉的客戶間進行。

㈤ 比較中美證券市場「有效性」的差異從投資者特點、類型、結構 比較 盡量詳細點,謝謝!

一、問題提出

一般認為,市場有效性可以分為三個程度:弱勢有效性、半強勢有效性和強勢有效性,其中研究最多、爭議最大的是市場的弱勢有效性。Fama和Blume(1966)、Fama(1970)及以後的大多數研究都驗證了美國股市呈弱勢有效性。對中國股市是否呈現弱勢有效並沒有達成一致的看法,例如:俞喬(1994)、吳世農(1996)與孫碧波、方健雯(2004)通過檢驗認為中國證券市場還沒有達到弱勢有效性;宋頌興、金偉根(1995)、胡朝霞(1998)與周四軍(2003)的研究認為中國股票市場弱勢有效性成立。

本文從弱勢有效性定義出發,弱勢有效性是指交易者無法利用股票的歷史價格預測未來價格。具體而言,如果現行價格充分反映了股票歷史價格序列中包含的全部信息,投資者就無法通過技術分析獲得長期而穩定的超額利潤,這時就認為市場具有弱勢有效性。技術分析是指通過觀察市場過去的行為來預測它的未來走勢。近期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一些簡單的技術規則具有可觀的獲利能力[如Brock等(1992)、Bessembinder和Chan(1995)以及Ito(1999)]。這些結論對有效市場假說提出了極大地挑戰。但技術規則具有預測能力是否可以直接等同於市場不具備弱勢有效性?弱勢有效市場的支持者強調一點即技術分析往往需要頻繁交易,交易成本的存在足以抵消它的超額利潤,若技術分析的確有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且去除交易成本這種超額利潤依然存在,則認為股票市場還沒有達到弱勢有效性。

二、技術分析模擬投資的實證檢驗

我們選擇上證指數和S&P500作為投資標的。以技術分析中最為基本的移動平均線為指標,進行歷史期模擬投資檢驗,找到最為合適的指標組合;再對2000年至2007年中國股市的實證檢驗,以期證明移動平均線技術分析對於中國、美國股票市場是否有指導作用。

考慮到市場階段和特性,我們選擇模擬投資歷史期為:1997年初至1999年底,實證檢驗應用期為:2000.01.01~2007.12.31。同時,假設初始資本為1000000單位本國貨幣,根據應用期末的資本情況評價模擬投資結果。本文數據來源於文華財經。

(一)在歷史期內最優步長組合策略(移動平均線指標)的確定

首先,選定上證指數和S&P500移動平均線指標的最優步長組合策略。所謂最優步長組合策略,即按照最為常見的短期(1、5、10日)、中期(20、30、60日)分類,以短期均值>中期均值為買人信號,條件不滿足時為賣出信號。在歷史期進行操作,以歷史期期末總收益率為標准,選擇總收益率最大的步長組合為該指的最優步長組合策略。表1為歷史期內S&P500最優步長組合,今日黃金價格白銀價格我們假設每次交易的費用為總資金的1%,經過測算,短期均值10>中期均值60的為歷史期S&P500的最優步長組合策略。

同樣的,我們可以得到上證指數歷史期內最優步長組合策略。表2為歷史期內上證指數的最優步長組合,我們假設每次交易的費用為總資金的1%,經過測算,短期均值5>中期均值20的為歷史期內上證指數的最優步

㈥ 美國證券市場的美國證券市場的構成

全國性的證券市場主要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納斯達克市場(NASDAQ)和招示板市場(OTCBB);
區域性的證券市場包括:費城證券交易所(PHSE)、太平洋證券交易所(PASE)、辛辛那提證券交易所(CISE)、中西部證券交易所(MWSE)以及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等。
1、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美國和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1792年5月17日,24個從事股票交易的經紀人在華爾街一棵樹下集會,宣告了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誕生。1863年改為現名,直到1865年交易所才擁有自己的大樓。座落在紐約市華爾街11號的大樓是1903年啟用的。交易所內設有主廳、藍廳、「車房」等3 個股票交易廳和1個債券交易廳,是證券經紀人聚集和互相交易的場所,共設有16個交易亭,每個交易亭有16—20個交易櫃台,均裝備有現代化辦公設備和通訊設施。
交易所經營對象主要為股票,其次為各種國內外債券。除節假日外,交易時間每周5天,每天5小時。自20世紀20年代起,它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這里股票行市的暴漲與暴跌,都會在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股票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引起波動。現在它還是紐約市最受歡迎的旅遊名勝之一。
對非美國公司上市要求:
最低公眾持股數量和業務記錄:公司最少要有2000名股東(每名股東擁有100股以上);或2200名股東(最近6個月月平均交易量為10萬股);或 500名股東(最近12個月月平均交易量為100萬股);至少有110萬股的股數在市面上為投資者所擁有(公眾股110萬股)。
最低市值:公眾股市場價值為4000萬美金;有形資產凈值為4000萬美金。
盈利要求:上市前兩年,每年稅前收益為200萬美金,最近一年稅前收益為250萬美金;或三年必須全部盈利,稅前收益總計為650萬美金,最近一年最低稅前收益為450萬美金;
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市值總額不低於5億美金且收入達到2億美金的公司:三年調整後凈收益合計2500萬美金(每年報告中必須是正數)。
上市企業類型:主要面向成熟企業。
採用會計准則: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公司注冊和業務地點:無具體規定。
公司經營業務信息披露規定:要遵守交易所的年報、季報和中期報告制度。
其他因素:對公司的管理和操作有多項要求;詳細說明公司所屬行業的相對穩定性,公司在該行業中的地位,公司產品的市場情況。
2、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
前身為紐約股票證券交易場外市場聯盟,主要交易建國初期的美國政府的債券和新成立的企業的股票,後來逐漸形成了完善的交易規則。1921年,由場外交易變為場內交易。1953年,正式改名為全美證券交易所,且沿用至今。其業務包括股票業務,期權業務,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業務。
全美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包括發明型科技企業到標准普爾500強公司。交易所交易股票的行業范圍包括銀行金融業、通信技術、資源及能源、製造工業、批發零售業、健康產業、房地產及REITs等。
全美交易所為個人和機構投資者、股票發行者提供包括所有行業領域的金融機會。該交易所還是世界第二大股票期權交易所。1993年,全美交易所首創這一金融產品,目前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投資品種。
從2000年1月起,作為主要金融指數的全美交易所綜合指數已經超過了紐約交易所綜合指數以及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全美交易所交易的最大的25家上市公司包括英美煙草、帝國石油、美孚石油、埃克森石油、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等跨國企業。
5、納斯達克(NASDAQ)
由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創立並負責管理, 是全球第一個電子交易市場。 由於吸納了眾多成長迅速的高科技企業,納斯達克給人一種扶持創業企業的印象。
納斯達克共有兩個板塊:全國市場(National Market)和1992年建立的小型資本市場(Small Cap Market)。納斯達克在成立之初的目標定位在中小企業。因為企業的規模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越來越大,現在納斯達克反而將自己分成了一塊全國市場 (National Market), 一塊中小企業市場(Small Cap Market),以及以美分為交易單位的櫃台買賣中心(OTCBB)和粉單交易市場(英文叫Pink Sheets,是垃圾股票交易的地方)。
納斯達克擁有自己的做市商制度(Market Maker),它們是一些獨立的股票交易商,為投資者承擔某一隻股票的買進和賣出。這一制度安排對於那些市值較低、交易次數較少的股票尤為重要。通過這種做市商制度使上市公司的股票能夠在最優的價位成交,同時又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這些做市商由NASD的會員擔任。每一隻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做市商為其股票報價;一些規模較大、交易較為活躍的股票的做市商往往能達到40-45家。這些做市商包括世界頂級的投資銀行。
與其它創業版相比,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要求是最嚴格而復雜的,同時由於它的流動性很大,在該市場直接上市所需進行的准備工作也最為繁重。
到2005年底,納斯達克中國上市公司有:中華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TOM網、盛大網路、僑興電話、空中網、前程無憂、金融界、攜程網、亞信科技、掌上靈通、UT斯達康、九城關貿、第九城市、北京科興、華友世紀、汽車系統、太平洋商業、分眾傳媒、德信無線、網路、楊凌博迪森、美東生物、e龍、中國醫療、中國科技眾品食業。
6、招示板市場(OTCBB)
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的全稱是場外交易(或櫃台交易)市場行情公告板(或電子公告板),是美國最主要的小額證券市場之一。
OTCBB不是證券交易所,也不是掛牌交易系統,它只是一種實時報價服務系統,不具有自動交易執行功能。在OTCBB報價的股票包括:不能滿足交易所或 NASDAQ上市標準的股票以及交易所或NASDAQ退市的證券。OTCBB沒有上市標准,任何股份公司的股票都可以在此報價,但是股票發行人必須按規定向SEC提交文件,並且公開財務季報和年報。這些條件比交易所和NASDAQ的要求相對簡單。OTCBB採用做市商制度,只有經SEC注冊的做市商才能為股票發行人報價。NASD和SEC對OTCBB報價的做市商進行嚴格的監管。目前有不少中國企業先在OTCBB上市,之後再轉到NASDAQ或其他交易所上市。
OTCBB上市
一旦客戶公司通過了投資顧問公司的資格初審,投資顧問公司將指導和監督該客戶公司與殼公司之間的並購工作。在客戶公司簽了合作意向書並支付保證金給殼公司之後,投資顧問公司會: 編制整個專案的計劃及時程表;提供殼公司的盡職調查報告;草擬股票交換協議書;審閱SEC所要求的申報材料。
與首次公開發行(IPO )將上市和融資一步完成不同,反向兼並分兩步走。首先完成反向兼並,然後通過上市企業的資本私募(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簡稱PIPE) 或登記的公開發行來募集資金。投資顧問公司將審閱定向發售備忘錄 (適用於上市公司以PIPE方式增發新股) 或審閱招股說明書(適用於注冊的證券公開發行),完成定向募集或公開發行的全部手續,之後為在納斯達克(NASDAQ)、場外交易公告牌(OTCBB)和粉單市場 (Pink Sheets) 的股票做市。一段時間後,投資顧問公司將繼續協助客戶完成從OTCBB 到NASDAQ 或 AMEX 的掛牌申請。
近年來,PIPE已經成為資本募集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主要面向為機構投資者, 富有的個人投資者, 美國以外的海外投資者。對於私募的金額沒有限制性規定。資本私募投資人在一年內不可以將股權在市場上銷售,但是可以進行私下交易,通過證券商或注冊經紀人進行資本私募會發生傭金費用,傭金平均在8%-10%左右。
7、粉紙交易市場(Pink Sheets)
粉紙交易市場,是納斯達克最低層的報價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市場每周對交易公司進行一次紙上報價,流動性比OTCBB更差。粉紙交易市場不是一個自動報價系統,而是經紀商通過電話詢問至少3個做市商的報價之後,再與最佳報價的市場做市商成交。

㈦ 美國資本市場體系的結構特點

美國資本市場體系規模最大,體系最復雜也最合理,主要包括三個層次:
(1)主板市場。美國證券市場的主板市場是以紐約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市場,該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較高,主要表現為交易國家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債券。在該交易所上市的企業一般是知名度高的大企業,公司的成熟性好,有良好的業績記錄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公司有較長的歷史存續性和較好的回報。從投資者的角度看,該市場的投資人一般都是風險規避或風險中立者。
(2)以納斯達克(NASDAQ)為核心的二板市場。納斯達克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要求與紐約證券交易所截然不同,它主要注重公司的成長性和長期營利性,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普遍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風險、高回報、小規模的特徵。納斯達克市場發展速度很快,按交易額排列,它已成為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場,而上市數量、成交量、市場表現、流動性比率等方面已經超過了紐約證交所。
(3)遍布各地區的全國性和區域性市場及場外交易市場。美國證券交易所也是全國性的交易所,但該交易所上市的企業較紐約證券交易所略遜一籌,該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轉到紐約交易所上市。遍布全國各地的區域性證券交易所有11家,主要分布於全國各大工商業和金融中心城市,他們成為區域性企業的上市交易場所,可謂是美國的三板市場(OTC市場)。

㈧ 美國股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各佔多大的比例

從國外市場來看,證券市場的潮流應該是機構佔主導。美國、英國等是保險資金、共同基金和養老基金等穩定持有股市絕大部分股份;日本等則是法人機構相互持股,也是機構占據主導地位。而且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有增無減。美國機構投資者佔美國總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1年三季度末的46.7%-。其中,養老基金由0.8%上升到19.8%,共同基金由2%上升到17.9%,保險公司由3.3%上升到7.3%。

㈨ 美國股票市場發展經歷了哪些過程

美國股市近五十年來主流投資理念的演變: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的周期循環投資理念的發源地來自於最具活力、最具創新精神、最發達的美國證券市場。雖然美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但真正的規范化、快速發展時期主要是在1933-1934年的證券法出台之後。戰後推出的養老金制度更是有力地推動了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和大大改變了股市的資金供需結構,五十年代的經濟持續增長和股市投資的財富效應,一起推動著股市指數的不斷攀升。以後的各個年代更是各種新思維、新現象的誕生年代,股票市場的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作為影響力最大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尤其是開放式基金的發展,對於推動理性投資理念的普及和創新,通過引導市場、引導資金的流向而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的增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演進,各種新的投資理念從發源地的里圈向外圍擴散,在傳播到外圍股票市場(歐洲、日本、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等)的過程中,必然會結合不同的市場特殊情況與其它投資理念不斷發生碰撞,誕生出新的投資模式。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進步更是加快了發源地的新投資理念在全球傳播的速度。20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基本分析學派已成為華爾街等發達國家或地區股市的主流,它發展出的兩個主要分支是內在價值型(Valuestock)投資和成長型(Growthstock)投資。前者認為,投資者投資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每年收取現金(股息)紅利,股票內在價值是未來現金流(投資者收到的現金紅利)的貼現。成長型的投資者購買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獲得價格差而非現金紅利,其前提是假設以往主營收入與利潤增長良好的公司將來也會繼續良好的增長勢頭。歷史經驗表明,在經歷過度熱情追高成長型股票導致最終幻想破滅之後,必然又會走回到穩健的價值型投資的老路上,循環往復,周而復始,投資理念的變化呈現周期性的循環規律。同不同年代的產業發展周期一致,處在高增長期行業的高增長速度的熱門股在股票市場歷史上各時期比比皆是,如19世紀的鐵路股、20世紀早期的鋼鐵股和汽車股、50年代的鋁工業股、60年代的電子股和塑料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葯股和房地產股、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和網路股等等,各領風騷,概念股是成長型投資的必然產物和升華。戰後繁榮的五十年代:由於剛經歷了1929-1933年的大崩潰,在20世紀30、40年代,小規模的個人股票投資被認為是危險的舉動,個人投資購買股票不多,個人持有普通股熱是從50、60年代開始的,主要是因為當時(尤其是50年代末期)人們很難相信會再次出現大蕭條和股崩、藍籌股比債券表現好以及擔心通貨膨脹侵蝕個人的錢財。1958年,玻璃纖維船股票是當時市場上的搶手貨,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許多優勢,迎合美國50年代的休閑主題。後來的互聯網股票同此時期的玻璃纖維船股票熱非常類似。「電子狂潮」和騰飛的六十年代:其鮮明特徵是後綴有「trons」的公司名稱的流行,是增長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電子工業股熱與當時的美蘇兩國太空軍備競賽有關。成長股是預期有高收益、高增長率的股票,特別是那些與高新技術相聯系的公司股票,如一些生產半導體、速調管、光學掃描器以及其它先進儀器、儀表裝置的公司,這些行業因投資者對其產品強大市場前景的憧憬而股價飛漲。從六十年代開始,多年以來傳統行業的5-10倍市盈率規則被50-1000倍取代。1961年,數據控制公司的市盈率達200多倍,而增長穩健的IBM和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市盈率也達80多倍。在此時期,以市盈率倍數為核心、注重未來現金流預測的穩固基礎理論讓位於注重投資者心理因素、「高買高賣、順勢而為」的空中樓閣理論。為滿足投資者對股票的無止境的投資飢渴,1959-1962年發行的新股比之前的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如同九十年代後期的「.com」,以「trons」後綴命名的公司紛紛涌現。電子狂潮在1962年卷土重來,5個月後終於爆發可怕的拋售浪潮。成長股、績優股同樣被捲入暴跌的災難,超過大盤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場從動盪中恢復趨向穩定後,進入的下一個運行熱潮便是企業並購浪潮。投資者對公司高增長的預期,如果不能通過高增長或高科技的概念獲得,便需要創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念作為接力棒。於是,六十年代中期誕生了專家們稱之為的美國產業發展史上的第三次並購浪潮。該時期企業並購浪潮的主要動力在於兼並過程本身會導致股票收益的增長,其中的技巧便是財務或金融知識而非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年,由於該次並購浪潮中的領導者發布的季度公告收益低於預測,引發了市場的懷疑和震動,企業並購浪潮開始急劇降溫。在六十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場還誕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樂公司是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其靜電復印技術的革命性發明吸引了幾乎所有業績優良的基金經理。後來這種概念化投資策略發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擴張太快、負債過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經營管理風險很大,成長的不確定性大。當1969-1971年的熊市來臨,概念股跌幅比漲幅還大,還快。此後很多年,華爾街不再對業績迷信和推崇概念。就像行業或經濟發展有自己的周期一樣,整個六十年代公眾對概念崇拜的理念經過了近十年的洗禮之後,又回歸到周期循環的起點,崇尚績優成長股。到六十年代後期,隨著基金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開放式基金之間爭奪公眾資金的競爭加劇,公眾開始關注基金近期的業績記錄,尤其關注基金是否購買了那些有令人振奮的概念和完整信服歷史的股票。業績投資便開始風靡華爾街。漂亮的中年人所主宰的七十年代:經歷了六十年代的購買小型電子公司和概念股票之後,基金經理和投資者恢復理性和穩健原則,開始投資於有令人信服的增長記錄的藍籌股,這些股票一般有持續增加的股利以及很大的總股本(流動性好)。人們認為這些股票不會像六十年代投機狂熱時代那樣垮掉,人們普遍的心理是購買後開始等待長期收益,被稱為是謹慎的行動。當時的50隻時髦股票主要有:IBM、施樂、柯達、麥當勞、迪斯尼等。人們認為任何時候購買這些已經被歷史證實的成長股都不會錯,被稱為「一錘定音(one-decision)」股。而且,購買藍籌股還能為機構投資者帶來謹慎投資的聲譽(見表一)。狂嘯的八十年代: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華,同樣具備許多投機過頭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技術和微電子在內的新領域的新股浪潮而開場。1983年出現的高科技浪潮是六十年代的極好翻版,僅僅是改變了名稱而已。技術革命喚醒了人們對高科技將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的復甦。幾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搶手貨,新股上市後還會狂漲。再次征服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為基礎的生物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驅動生物技術狂熱的是抗癌(後來是抗愛滋病)新葯的問世,華爾街還因此出現了專門針對生物技術公司的新估價方法。最終的結果還是市場自身來消化自己吹起來的泡沫,從八十年代中期到後期,大多數生物技術公司股票跌去3/4,1988年的市場復甦也沒有幫多少忙。激動人心的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亞洲四小龍」熱,當時的背景是基金經理因美國本土經濟的發展速度放緩後而將目光轉向海外,對新興國家市場激動人心的發現和巨大增長潛力的預期,加上人們對該市場的風險知之甚少,直接推動了股票投資的國際化———「亞洲四小龍」熱,後來因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而崩潰。九十年代後半期至今的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概念股的狂飆及退潮,人們對此至今記憶猶新,同樣也經歷了一個從狂妄到恐慌、最終到崩潰的完整過程和結局。追溯美國股票市場近五十年投資理念演變的歷史,大致按以下線索在展開,其中又蘊涵著某種周期性的循環規律:電子、半導體股(60'S)———績優藍籌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亞洲四小龍、網路股(90'S)———傳統行業績優藍籌股(目前仍處在回歸過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資者對證券評價的風格和方式在證券定價中起關鍵作用,從而也就奠定該時期的主流投資理念。概念股興起時期,以內在價值型投資為基礎的穩股基礎理論屈從於空中樓閣理論,藉助於投資大眾的從眾化情緒和過度反應,將憧憬美好的空中樓閣演繹得登峰造極。在概念股崩潰之後,受傷的弱勢群體和投資大眾追求安全和穩健的觀念又深入人心,以內在價值作為股票投資價值的心理底線牢不可破,從而矯枉過正地走向另一個極端,回到有看得見的收益增長和分配現金紅利的傳統產業,直到下一輪周期新的振奮人心的概念出現。我們發現,市場投資理念的周期性變化同股票市場籌碼結構的調整過程驚人的一致,只有當被低估的市場籌碼(成長型股票熱時必然導致市場大量拋售價值型股票,持續一段時期後必然導致價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經過成長型股票熱的高峰之後,逐步被調整到更積極、堅定的投資者手中,且一旦這種市場籌碼結構轉換的調整完成或時機成熟之後,新一輪市場熱點或周期的啟動就不遠了。這種周期性在任何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都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它與股市零和博弈游戲的利益矛盾或盈虧結構相一致。我們同樣還發現,基金引導著市場主流的投資理念。無論是向新型行業投資、向高成長的新興市場投資(國際化浪潮),還是向國內績優藍籌股投資,基金始終伴隨著先進的產業理論、管理思想的武裝,走在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領先於經濟周期。正是資本的驅利性和對投資領域的高度敏感,資本才始終能夠率先找到流動的方向,引導社會資金(資源)流向回報最高、最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產業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開始自動調整,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參考資料 http://www.xslx.com/article1/messages02/2315.html

熱點內容
股票分紅歷史數據介面 發布:2025-01-22 12:50:27 瀏覽:388
為什麼說股市戰車 發布:2025-01-22 12:42:06 瀏覽:584
支持ipad股票軟體 發布:2025-01-22 12:35:23 瀏覽:70
資本公積金高低對股票的影響 發布:2025-01-22 12:19:24 瀏覽:122
央行貨幣資金怎麼發 發布:2025-01-22 12:19:23 瀏覽:837
理財快錢支付是哪個app 發布:2025-01-22 12:17:39 瀏覽:181
今年股票市值多少 發布:2025-01-22 12:13:16 瀏覽:388
永泰能源歷史股票行情 發布:2025-01-22 12:07:29 瀏覽:110
虛擬貨幣為什麼清退 發布:2025-01-22 12:06:38 瀏覽:438
玩什麼虛擬貨幣會虧本負債 發布:2025-01-22 12:06:37 瀏覽: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