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央行政策目標
❶ 央行的職能及其三大貨幣政策目標
可以的,同為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對應利率水平提高,減少市場貨幣供應量。
希望採納
❷ 國家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國家政策對股市的影響如下:
直接針對股市的政策影響,國家對待股市的態度是決定股市發展前景的根本。建立股市當初是為國企改革服務,實現國企脫貧的目標。為國企提供融資場所成為股市的使命,一直貫穿中國股市十幾年。隨著國企脫貧目標的實現,國家對待股市的態度也在發生轉變,十六大定位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作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國有經濟在競爭性行業中逐漸退出,健全的資本市場成為政府有效管理國有資產、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場所。因此,股權分置改革得到了國資委的支持。
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與股票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寬松的貨幣政策會擴大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對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交易有著積極影響。一方面企業融資成本相對降低,同時也為市場提供了相對充裕的資金,為市場行情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彈葯。但是貨幣供應太多又會引起通貨膨脹,使企業發展受到影響,使實際投資收益率下降;緊縮的貨幣政策則會減少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不利於經濟發展,不利於證券市場的活躍。與寬松貨幣政策相反,緊縮政策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負擔,並減少了市場中的活躍資金總量,對行情發展不利。另外,貨幣政策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也非常大,這種影響對股市的漲跌又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國家利率政策的影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投資飢渴症問題。雖然理論上投資水平與利率直接相關,但是實際上,由於我國國有企業占據主導地位,投資反而與利率相關度並不大,所以就限制了央行通過利率調整控制投資增長的能力。但是利率的變動對股市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利率的變動對股市行情的影響也最為直接和迅速。一般來說,利率下降時,股票(除銀行股)的價格就上漲;利率上升時,股票的價格就會下跌。
❸ 2018年中國出台了哪些對股市有重大影響的政策
中國央行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央行對部分金融機構降准以及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操作,其目的在於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炒股的低成本資金來源,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於穩定經濟增長有正面作用,對於股票市場的穩定也有非常好的正面作用,屬重大利好消息。
鄧海清:降准對銀行股和債市是利好
央行貨幣政策拐點已經出現,去年嚴監管在貨幣政策上有一個去杠桿的組合,在目前的管理中確定為基本穩定,從今年開始已經調整為合理穩定,央行也在真正執行中性貨幣政策的基礎。 鄧海清認為,今年一季度季末資金市場明顯低於市場預期,第二季末明顯出現高度緊張,債券市場明顯也是債券市場利率化和炒股利率兩者收斂的情況,同時易綱行長也認為,央行存款端的市場化也認為會跟貨幣市場的利率並軌,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央行用降准替代MLF這些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
「可以看到反映了央行非常清晰的變化,2014年的典型特點是高存款准備金率不變,維持一個投放劑量MLF作為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控,現在央行一方面維持MLF,如果存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並軌的話,存款准備金率本身跟MLF就打通了,原來相當於是雙軌制,和存款是兩道體系,現在如果存款准備金率放開的話,相當於會逐漸合二為一。我認為降准同時減少MLF的投放,會為存款利率市場化創造很多條件。」鄧海清表示。 對於商業銀行來講,鄧海清提到,存款的資金成本肯定會往上走,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客觀上說對銀行減輕了負擔。如果直接是降准,商業銀行是不需要對MLF有任何成本的。這樣的話降低了銀行的資金成本。嚴監管情況下銀行資產端盈利能力在下降的,所以降低這個成本對商業銀行應該是利好,對債券市場利多,對銀行股應該也是利多。
❹ 央行首提「穩健中性」貨幣政策 對股票市場有何影響
行業景氣從上下游向中游傳導,行業輪動,中游崛起,利好股市。
(1)央行對經濟企穩回升的信心有所增強,但對通脹預期上升並不十分擔心,貨幣政策把防風險放在更重要位置,轉向穩健中性甚至中性偏緊。央行強調了「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的雙支柱政策框架,在新貨幣政策框架下啟用貨幣市場「加息」,調節好貨幣閘門,限制投資投機性購房。貨幣政策轉向中性偏緊的目的是防風險去杠桿,支持實體經濟,實現「脫虛向實」。
(2)近期信貸和投資超預期,房市債市調控之後銀行增加了對實體經濟的貸款力度,地方政府換屆完成後的投資沖動帶來基建投資超預期,企業盈利改善帶來前幾年被推遲的設備資本開支大幅增長,外需改善和匯率貶值推動出口回升。考慮到一季度信貸和投資超預期,這一輪景氣周期復甦有望持續到二季度,因此貨幣政策中性偏緊有望延續到2季度。
❺ 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中介目標和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條三條規定,我國央行宏觀調控最終目標長期被定格為「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這樣定格的背景和條件是:第一,宏觀經濟常遭受通貨膨脹的肆虐,穩定幣值是央行宏觀調控的頭等大事。第二,間接融資是我國融資的主要方式,直接融資的規模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第三,貨幣需求函數和貨幣流動速度相對穩定,貨幣供應量與物價和產出保持高度的正相關性。第四,國家實行的是低工資和高就業政策,失業問題並不突出。條五,國際收支基本持平,且國際收支占整個國民經濟的比重不大。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上述背景和條件正在或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①肆虐我國宏觀經濟的不僅有通貨膨脹,而且還有通貨緊縮。②間接融資為主導的融資體系有弱化的趨勢。③貨幣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日益疏遠。④就業形勢越來越嚴竣。⑤國際收支狀況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日益加大。因此,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目標至少要作如下三點修改:一是要將「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修改為「保持金融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二是增加充分就業的內容;三是將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列入央行貨幣政策目標。國此我國的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1、保持金融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2、充分就業。3、國際收支平衡。」
自1998年取消信貸規模控制後,我國貨幣當局一直把中介目標鎖定在單一貨幣供應量指標上,而對金融資產價格不屑一顧,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情況發生了變化:①股票持有者正呈現出向機構集中的趨勢。②參與股票市場的群眾基礎較為雄厚。隨著我國股市的完善和發展,股票價格已初具備了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基本條件。一是它具有可測性。二是它具有相關性。基於此,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將充分考慮資本市場,尤其股票市場。因此有必要將我國央行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由單一的貨幣供應量指標轉向貨幣供應量與金融資產價格(股票價格)並重,至於利率和匯率等其它金融資產價格目前還只能作為輔助性指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使用的各種策略手段,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選擇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補充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
(1)存款准備金,最早實行存款准備金制度的是美國,目前這一制度被世界各國廣泛推行,中國於1984年開始實施這一制度並加以完善:①按經濟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存款准備金率;②降低法定存款准備率水平;③增加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的頻率。④實行差別存款准備金制度。
(2)再貼現政策,該政策是國外央行最早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我國運用再貼現貨幣政策工具的進程經歷三個歷史階段:第一階段是利用商業票據作為一種結算手段,通過辦理貼現、再貼現以推廣使用票據,從而幫助企業解決托欠。第二階段是把再貼現作為調整信貸結構的一種手段,對某些行業、部門或商品實行信貸傾斜政策。第三階段是把再貼現作為貨幣政策工具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
(3)公開市場業務,我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盡管我國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取得一些成績,但仍有需改進的地方:第一,需完善公開市場業務發揮作用的微觀基礎;第二,需注重公開市場業務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的配合運用;第三,需注重與國債發行和交易相配合;第四,需注重與整個經濟體制改革配合;第五,需注重與外匯市場的操作相配合。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則主要有消費者信用控制、證券市場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和優惠利率。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 ①直接信用工具,如規定利率最高限額、信用配額、流動性比例和直接干預等;②間接信用工具,如道義勸告、窗口指導、金融檢查等。
❻ 金融學的問題是關於主要考察央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和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矛盾
金融學的主要問題是:
1、私人運用金融工具,獲取超額利潤
2、市場運用金融工具,分擔個體之間的風險,增加資源的配置效率,改善人們的生活
最終目標是貨幣的適量供應,保持市場價格穩定。
矛盾是短時貨幣政策目標或者收緊或者增加
❼ 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當然有影響來,股票市場是一個什麼市場? ---- 貨幣投資的市場,貨幣的進出不是為支持某一個企業的發展,而為了脫離投資自身局限尋找更快處理手上貨幣而進行的個人理財能力的展現.
而貨幣的社會市場流動取決於國家央行的印發、國家財政的二次分配注入量以及社會臨散資金的保有量(財團和個人等),假設貨幣為1,那各家佔有就決定各家的權利,決定權確保了貨幣資金的流動的目的。
個人因該避免與國家發生正面沖突,個人虧不起國家的
❽ 國家出台了哪些政策調控股票市場
國家出台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增加的政策.
一、調控的目的是要減少或化解金融風險
資金和土地是與房地產業的發展關系最密切的兩個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中國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我們往往會看到一種現象,每當房地產業發展到一個高峰的時候,國家就會出台政策加強管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緊縮銀根。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資金是房地產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金融與房地產必然會產生緊密的聯系。
實際上,房產開發商在開發時用到的自有資金平均不到30%,他要大量藉助銀行的、信託的資金,其中銀行資金起到支撐作用。房地產業的風險,說到底是金融的風險。所以當房地產市場出現問題的時候,國家就必須加強監管,進行調控。從2004年開始,國家就開始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一些與房地產業發展關系密切的行業進行調控,2005年又專門針對房地產市場出台「國八條」和「七部委意見」,這是因為在中國房地產的區域市場出現了很大的泡沫,特別是在上海、溫州、杭州等一些地區,如果不及時化解這些泡沫,後果不堪設想。最近許多部門也在一直推出各種政策調控房地產市場,以利於房地產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兩大經濟學理論支持調控
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性產業,加強宏觀調控和促進房地產業的發展兩者之間並不矛盾。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目前來說還有很多不規范的地方。國家出台宏觀調控政策,提高信貸條件,就是要使房地產市場更加規范化。如果一任某些地方的泡沫繼續下去,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就有可能崩盤,將會導致國民經濟顛覆性的衰退,人們購買的樓房就有可能成為一種負資產。
國家為什麼要調控?我認為有兩大經濟學理論支持它。
第一,住宅不但是商品,而且也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因為住宅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它雖然是商品,但是對於其公共產品的屬性來講,政府是有權力進行調控的。
第二,市場失靈理論。無論是市場經濟國家,還是計劃經濟色彩比較濃厚的國家(中國目前還帶有一定的計劃經濟色彩,但正在向市場經濟轉軌),從純市場經濟理論的角度來講,市場是可能失靈的。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為了扭轉不良的局面,政府必須進行調控。當年的香港,索羅斯要襲擊港元、襲擊聯席匯率制度的時候,香港特區政府就動用資金成功狙擊了索羅斯。在特別法制化、市場化的香港,都會動用行政力量來干預金融市場。所以,在房地產市場發展不健康的時候,調控就成為必然。
❾ 國家政策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國家政策對股市的影響如下:
直接針對股市的政策影響,國家對待股市的態度是決定股市發展前景的根本。建立股市當初是為國企改革服務,實現國企脫貧的目標。為國企提供融資場所成為股市的使命,一直貫穿中國股市十幾年。隨著國企脫貧目標的實現,國家對待股市的態度也在發生轉變,十六大定位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作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國有經濟在競爭性行業中逐漸退出,健全的資本市場成為政府有效管理國有資產、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場所。因此,股權分置改革得到了國資委的支持。
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與股票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寬松的貨幣政策會擴大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對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交易有著積極影響。一方面企業融資成本相對降低,同時也為市場提供了相對充裕的資金,為市場行情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彈葯。但是貨幣供應太多又會引起通貨膨脹,使企業發展受到影響,使實際投資收益率下降;緊縮的貨幣政策則會減少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不利於經濟發展,不利於證券市場的活躍。與寬松貨幣政策相反,緊縮政策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負擔,並減少了市場中的活躍資金總量,對行情發展不利。另外,貨幣政策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也非常大,這種影響對股市的漲跌又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國家利率政策的影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投資飢渴症問題。雖然理論上投資水平與利率直接相關,但是實際上,由於我國國有企業占據主導地位,投資反而與利率相關度並不大,所以就限制了央行通過利率調整控制投資增長的能力。但是利率的變動對股市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利率的變動對股市行情的影響也最為直接和迅速。一般來說,利率下降時,股票(除銀行股)的價格就上漲;利率上升時,股票的價格就會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