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股票為什麼打壓股價
A. 股票的價格為什麼會不斷的變化啦它的價格到底是怎麼計算的啊
影響股票漲跌的相關因素(如果從原理上來說的話):
股票價格的漲跌簡單來說,供求決定價格,買的人多價格就漲,賣的人多價格就跌。做成買賣不平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響股市的政策面、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消息面等,是利空還是利多,升多了會有所調整,跌多了也會出現反彈,這是不變的規律。投資者的心態不穩也會助長下跌的,還有的是對上市公司發展預期是好是壞,也會造成股票價格的漲跌。 也有的是主力洗盤打壓下跌,就是主力莊家為了達到炒作股票的目的,在市場大幅震盪時,讓持有股票的散戶使其賣出股票,以便在低位大量買進,達到其手中擁有能夠決定該股票價格走勢的大量籌碼。直至所擁有股票數量足夠多時,再將股價向上拉升,從而獲取較高利潤。
(一)【後市將會有升值空間更大的潛力股的預測辦法】: 一是屬於短期的強勢股,有短期的熱點題材更好; 二是落後的大盤、超跌後有著強烈補漲要求的、底部縮量的個股; 三是成交量前日並沒有放大,股價在其底部蟄伏長期低迷的個股,這表明有投資機構在其底部默默吸籌,這意味著該股將會在其成交量放大的情況下,從而出現大漲; 四是關注當下買入意願踴躍,成交量將會大幅放大的個股; 五是該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尚好,而又是流通盤小、收益率高、動態市盈率低的個股; 六是在一般情況下,當KDJ、MACD、RSI等技術指標處在高位時,股價一般是同步處在反彈走高的高位,為賣出的時機;當這些技術指標處在低位時,股價一般是處在回調的低位,為買入的時機(這就為我們研判分析和預測推算,提供了可能)。 七是如果有可能和有機會,還可以撲捉白馬股和黑馬股的牛股,就會有很大的升幅和很不錯的收益。 八是由於要在股市中賺到錢,就必須撲捉市場中處在上升通道的強勢股,或者在股票回調到低位時,再做逢低的介入,然後在其後市的上漲和回升後,才能夠有所斬獲和獲利。(二)【還要區分開股票走勢當中的兩種基本技術形態】: 走勢圖中的上行通道,又稱作上升通道。處在上升通道的行情時,價格的日K線運行在一條整體趨勢向上的帶狀區域里,每一個波段的反彈高點將會高於前一個反彈高點,每一個波段的回調低點也將會高於前一個低點,這樣的走勢,也可以一般地被稱作震盪上行,這表明走勢較強;
走勢圖中的下行通道,又稱作下降通道。處在下降通道的行情時,價格的日K線運行在一條整體趨勢向下的帶狀區域里,而每一個回調的低點將會低於前一個低點,反抽的高點也將會同步地低於上一個反抽的高點。這樣的走勢,也可以一般地被稱作震盪走低,這表明走勢偏弱。
但是,在實際的情況上,上升通道和下降通道往往會、或者有可能會構成一個復合的結構,也就是在大的上升通道當中可能會包含了小的、階段性的下降通道,而在大的下降通道之中有可能包含著小的、階段性的上升通道。因此來說,對於這兩者不宜一概而論,或者去做簡單地對待。 上升通道在升幅很大了之後,趨勢將會轉弱,就將會進入下降通道,開始震盪走低;下降通道在跌幅很大了之後,就將會趨勢開始轉強,轉入重回升勢的上升通道震盪上行。 除此之外,還有橫向箱體的上軌和下軌。股指和股價處在箱體上軌時,就將會走弱回調;處在下軌時,就將會走強回升,或者反彈。 另外,如果股價處在反彈高位時,KDJ 指標一般來說也會同時處在高位,但是,在高位之下再經過整理蓄勢之後,不排除還會有更高的反彈高點;如果股價處在回調的低位,一般來說,這時的KDJ指標也將會處在低位,但是並不能排除還會有更低的低點。因此來說,研判股市走勢和個股走向,就必須結合政策面、消息面、基本面、資金面、資金面、均線系統、成交量,以及日K線這些形態一起來看,才會有更大的可靠性。
B. 股票為什麼會跌和漲
當買家多於賣家的時候,人們為了能夠優先買到想要的股票,就會出更高的價,股價自然上漲;反過來,當賣家多於想買家的時候,大家爭先降價拋售,價格自然下跌。
同一個股票,有時候買家多,而有時候賣家多,這就跟市場環境、政策、或者個股本身公司的運營有關,比如股票公司業績良好的時候,很多人都想買,當業績不好了,大家都覺得這股票不值這么多錢,就紛紛拋售。
(2)拍賣股票為什麼打壓股價擴展閱讀:
股票流通股是一定的,如果主力大量收集籌碼,可參與買賣的籌碼減少,那麼物以稀為貴,買不到股票,只能抬高股價買。主力建倉完畢就會洗盤,擠出一些意志不堅定者。到合適機會邊拉升邊出貨,如果主力出貨完畢往往還能縮量上漲一段空間。
這時候風險極大,獲利機會也極大。主力出貨完畢,散戶的熱情也告一段落,那麼股價就會自然降下來或者被主力砸下來。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分為兩種,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宏觀的主要包括國家政策、戰爭霍亂、宏觀經濟等;微觀的主要是市場因素,公司內部、行業結構、投資者的心理等。
C. 股票縮量跌停,這意味著什麼
限價減持是指交易量較小的個別股票價格的限價減持。與前一交易日相比,交易量有所減少,這表明收購數量有所減少。即使限額降低,也很少有投資者購買,個別股票仍有很大的下跌空間。當然,也有可能主力利用降低的限價來吸引資金,即主力開盤時,賣出一些籌碼來打壓股價,使股價跌破限價,松動並拋掉上限籌碼,,主力以最低限價買入,以降低持倉成本。
當股票交易量非常小時,股票價格將繼續下跌,直到空頭交易量被消耗。第一天,無限板跌停,基本沒有買家參與。這表明市場前景將繼續下跌。第二天,如果無限限制繼續下去,此時基本上沒有參與者,市場前景繼續看跌。在第三天,有一個無限的限制,很少有人參加。如果沒有意外,它將在第四天繼續下降。實際情況是,大型基金參與了集合競價,並且在競價期間開放了限額。隨後,市場開盤後,OTC基金爭先恐後地買入並反彈,設定了當天的交易量。我們最終得出結論,市場將繼續看跌,甚至看到極限。在短邊耗盡之前,它不會停止下降。
D. 中國解決股權分制問題為什麼回引起股票指數的下跌(有追加.謝謝!)
中國證券市場的股權結構極為復雜,同一上市公司的股份在不同市場上市,就有A股、B股、H股;非流通股比重相差懸殊,從零到佔85%,各種分布都有;同為非流通股,有一手的發起人股,也有協議轉讓來的或拍賣來的非流通股,大家的原始成本相差懸殊;不同時期的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和包裝程度也不盡相同,等等。這就告訴我們用統一的包羅萬象的方案去處理所有問題必然顧此失彼,所有矛盾都集中到決策者。
本來就是要一家一戶解決的問題,卻集零為整,測算需要多少資金來接盤,多少部門得改變政策加以配合,其結果就是沒哪個領導敢拍板。因此,由非流通股大股東聘請中介機構制定全流通方案,在股東大會上不僅要求全體股東2/3投贊成票,而且流通股分類計票贊成票應達到50%以上。加上後一條的理由是,在確定兩類股東利益劃分的問題上,不能由大股東單方面決定。體現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和證券市場整體利益的原則。有了這一條,非流通股大股東在制定全流通改制方案時就不能不顧及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雙方才有討價還價的基礎。
中國證監會作為國務院證券監管部門,其責任是制定游戲規則並保證游戲能在公平的環境中進行。證監會作為全民的證監會,對所有投資者一視同仁。它從中國證券市場長治久安的高度提出規范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制定規則,保證規范的過程得以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至於規范過程中不同類別股東之間利益如何劃分,不是也不應當是證監會的職責。
全流通的目標和原則
按照公司法和證券法的要求,規范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使全部股份都具有可流通性。股權統一了,市價成為衡量大股東資產數量的標准,控股股東與公眾投資者的利益一致了,市場約束也就自然形成。
這項改革之所以很難就是因為涉及不同利益集團間利益的界定和劃分。每個集團都希望在改革中能獲益,至少不受損,要使改革成功,首先要弄清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兩大利益集團各自的利益邊界。
非流通股的主體是發起人股,通過發行、配股和增發,其凈資產成幾倍、甚至十倍增長,是舊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有的學者認為高溢價發行是國際慣例,不構成補償的理由。問題在於我國股市中存在的是大大高於國際水平的、普遍的、長期的高溢價,它不是市場竟價形成的,而是制度缺陷,人為扭曲供求關系和價格體系所形成的。
考慮到在相當長時間里,政府在股市中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讓股市為國企解困服務,把大批不具備上市條件的國企包裝上市,推銷給公眾投資者,即使從上述既得利益中拿出一部分補償公眾投資者,也不為過。2001年證監會規劃委徵集的4000份方案在補償性原則上是一致的,反映了社會各界的呼聲。
對非流通股大股東、特別是直接包裝上市公司的地方政府來說,他們深知在這場游戲中獲利何其豐厚,但苦於流轉不夠順暢。他們並不指望手中的股票能賣到二級市場價,賣到凈資產值已經相當不錯了。所以協議轉讓中成交價總是在凈資產值附近。
流通股股東的訴求只有一個,就是使自己的股票成為含權股。無論你是凈值配售,還是單方面送股或其他,總之要使流通股的市盈率和市凈率降下來,使其相對投資價值提高。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改制使滬深兩市的市盈率下降1/3,與國際股市的市盈率基本接軌,就有可能在保持股市穩中向上的情況下平穩轉軌。在非流通股獲得可流通權的同時,使流通股獲得一定的補償是必不可少的。這實際上是利益平衡的原則。給流通股股東一定程度上的否決權,也正是為了形成利益平衡的機制。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簡政放權、政策優惠。改革初期為了解決農民溫飽問題,我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把生產決策權和收入分配權還給農民。為了吸收外資,我們下放審批權,實行兩免三減。為了解決四大國有銀行壞賬,國家出面增資,剝離不良資產。所有這些都暗含了國民收入再分配。
首先,在改制的審批程序上要簡政放權。目前上市公司中屬國資委189家大企業。但是涉及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都必須報國資委批。本來這些企業就是地方政府辦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的就是財政分灶吃飯、誰投資誰受益。十六大以來逐步建立了國資三級管理的體制。地方政府能轉讓企業集團股權,卻不能轉讓集團下屬上市公司股權,邏輯上不通。如果涉及國企的每一個改制方案都必須拿到中央國資委來批,這不符合分散風險、提高效率的原則。建議國資委簡政放權,中央企業所屬上市公司股權轉讓中央國資委批,地方企業則由地方國資委批。
第二,在全流通改制問題上,決策者要著眼全局和長遠,算大賬不算小賬。非流通股按凈值不過1萬億,其中國企也就7000億,同未上市資產比只是個零頭。全流通改制只是要使所有股份具有可流通性,並不意味著非流通股大比例地賣出。在改制過程中,即使付出一兩千億代價,與中國證券市場長治久安的戰略目標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一旦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中國股市將進入良性循環,迎來長期大牛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市場規模將以大大超過以往的速度擴張。更多的大型國企通過中國股市融資和改制將成為可能。與此相比,花上千把億又算得了什麼呢?何況這種讓利一半左右還是讓給國企(一半流通市值屬於國企、銀行和機構資金)。因此,不要怕向二級市場讓利。
目前的股市還很不規范,同時,在解決股權分制後,券商賣掉重倉股,所需要的資金應該比以前大大減少.
E. 股票原理的一些疑問
1.股票的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好比在市場上買蘋果,你可以講價,你覺得值多少就給你的價,賣家可以接受你的就和你成交,這家不賣別家可能賣,你不買別人可能買,就是這眾多擁有和想買股票的人在各自按自己的心裡價在那裡博弈成交。
2.有買就有賣,當然是買的人給你錢了,每天中國登記結算公司會結算的!
3.發紅利一般式要公告的,而且買的人會根據公司的財務狀況預測上市公司的收益的,所以有發放紅利預期的公司的股價會提前上漲,後面買入或者持有的人的成本會上升的,風險也會加大,大家和你一樣聰明,所以你不要指望佔到便宜!
4.打壓股價下降就更容易了,只要他把他手中的股票拋出來就是了。供求關系,可以拉上去,就可以打壓下來。
我們所說的肯定是二級市場的股市,你認真看了回答了嗎?
股市裡面是有幾千萬的人在那裡博弈的,所以基本不存在你說的那種不報價的情況,特殊情況除外!
幾千萬的股民在那裡買賣,所以基本是馬上就可以成交,而且你通過行情軟體可以看到最新價上下買賣五個檔次價格買賣的數量的。只有在跌停和漲停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賣不出和買不到的情況,因為跌停沒人願意買,賣的人很多,排隊賣出,按時間優先原則,漲停是同樣的道理。
你通過低價賣出就打壓股價了,你的問話裡面就包含了答案,買賣的原則是價格優先,時間優先,賣出的時候,更低價的優先成交,買入的時候,更高價的優先成交,同樣的價格,時間在前面的優先!
F. 股票小問題
A股,B股,H股是按英文字母作為代稱的股票分類。
A股是以人民幣計價,面對中國公民發行且在境內上市的股票;
B股是以美元港元計價,面向境外投資者發行,但在中國境內上市的股票;
H股是以港元計價在香港發行並上市的境內企業的股票。
此外,中國企業在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地上市的股票,分別稱為N股、S股和T股。由於A股、B股及H股的計價和發行對象不同,國內投資者顯然不具備炒作B股、H股的條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滬市掛牌B股以美元計價,而深市B股以港元計價,故兩市股價差異較大,如果將美元、港元以人民幣進行換算,便知兩地股價大體一致。以字母代稱進行股票分類,不甚規范,根據中國證監會要求,股票簡稱必須統一、規范。可以相信,隨著我國股市的進一步發展,A股、B股、H股等稱謂將成為歷史。
什麼是股權分治呢?就是說股票的一部分是不能流通的,稱為非流通股,有一部分是可以流通的稱為流通股。現在兩者間形成了尖銳的利益沖突。這種分法是厲以寧在90年代初設計時造成的。當時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股票分為國有股、法人股和個人股。
說白了,就是政府將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國有股拿到市場上流通
漲跌限制起源於漲跌停板。而「漲停板」或「跌停板」,其說法起源於過去國外交易所在拍賣時,以木板敲擊桌面來表示成交或停止買賣,此法運用到股市中,就是當股票價格漲到上限或跌到下限時,叫漲幅限制或跌幅限制。不過,在漲限價或跌限價上並不停止買賣,交易繼續進行,只是價格不變而已。 一般情況下,為了避免股票的過分波動與投機,有關部門才會設立漲跌幅度。
從1996年12月16日起,深交所、上交所對上市的股票、基金的交易實行漲跌幅限制在10%以內,此後,深滬證券交易所還對掛牌上市特別處理的股票(ST股票)實行漲跌幅度限制為5%的規定,對PT處理的股票實行漲帳5%限制,跌幅不受限制的規定。 要了解10%的漲跌幅度,須先知道股票的〃開盤價〃與〃收盤價〃,開盤價就是在每個交易日中,各股票買賣集合競價的成交價或第一筆成交價格。
深市漲跌限制實施前—交易日起,每天公布的每隻證券收盤價計算方式為: 最後一分鍾每筆成交價格×成交數量/最後一分鍾的總成交量=收盤價 與深市不一樣,滬市當日證券最後一筆成交價為收盤價。當天漲幅度的限制,就是以前一天收盤價漲跌的10%或5%為限。 根據規定,超過漲跌限制的委託為無效委託,當日不能成交。
大盤指數即時分時走勢圖:
1) 白色曲線:表示大盤加權指數,即證交所每日公布媒體常說的大盤實際指數。
2) 黃色曲線:大盤不含加權的指標,即不考慮股票盤子的大小,而將所有股票對指數影響看作相同而計算出來的大盤指數。
參考白黃二曲線的相互位置可知:A)當大盤指數上漲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漲幅較大;反之,黃線在白線之下,說明盤小的股票漲幅落後大盤股。B)當大盤指數下跌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跌幅小於盤大的股票;反之,盤小的股票跌幅大於盤大的股票。
3) 紅綠柱線:在紅白兩條曲線附近有紅綠柱狀線,是反映大盤即時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在數量上的比率。紅柱線的增長減短表示上漲買盤力量的增減;綠柱線的增長縮短表示下跌賣盤力度的強弱。
4) 黃色柱線:在紅白曲線圖下方,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單位是手(每手等於100股)。
5) 委買委賣手數:代表即時所有股票買入委託下三檔和賣出上三檔手數相加的總和。
6) 委比數值:是委買委賣手數之差與之和的比值。當委比數值為正值大的時候,表示買方力量較強股指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數值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較強股指下跌的機率大。
所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所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市。
道·瓊斯根據美國股市的經驗數據,總結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場特徵,認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為三個不同期間。
牛市第一期。與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場最悲觀的情況下出現的。大部分投資者對市場心灰意冷,即使市場出現好消息也無動於衷,很多人開始不計成本地拋出所有的股票。有遠見的投資者則通過對各類經濟指標和形勢的分析,預期市場情況即將發生變化,開始逐步選擇優質股買人。市場成交逐漸出現微量回升,經過一段時間後,許多股票已從盲目拋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資者手中。市場在回升過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點都比上一次高,於是吸引新的投資人入市,整個市場交投開始活躍。這時候,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業績開始好轉,盈利增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進一步刺激人們入市的興趣。
牛市第二期。這時市況雖然明顯好轉,但熊市的慘跌使投資者心有餘悸。市場出現一種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總的來說大市基調良好,股價力圖上升。這段時間可維持數月甚至超過一年,主要視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擊的嚴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後,股市成交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進入市場。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會使投資人退出市場,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加入。市場情緒高漲,充滿樂觀氣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聞也不斷傳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購合並等。上市公司也趁機大舉集資,或送紅股或將股票拆細,以吸引中小投資者。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市場投機氣氛極濃,即使出現壞消息也會被作為投機熱點炒作,變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門股股價均大幅度上漲,而一些穩健的優質股則反而被漠視。同時,炒股熱浪席捲社會各個角落,各行各業、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軍。當這種情況達到某個極點時,市場就會出現轉折。
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也可譯作安全幅度,是指盈虧臨界點以上的銷售量,也就是現有銷售量超過盈虧臨界點銷售量的差額。它標志著從現有銷售量或預計可達到的銷售量到盈虧臨界點,還有多大的差距。此差距說明現有或預計可達到的銷售量再降低多少,企業才會發生損失。差距越大,則企業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企業的經營就越安全。
由於保本點有兩種表現形式,故安全邊際同樣也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用實物量表示,稱為安全邊際量,另一種是用貨幣金額表示,稱為安全邊際額。其計算公式如下:
安全邊際量=實際或預計銷售量-保本銷售量
安全邊際額=實際或預計銷售額-保本銷售額
安全邊際量或安全邊際額的數值越大,企業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企業也就越安全。很顯然上述指標屬於絕對數指標,不便於不同企業和不同行業之間進行比較。為此,下面介紹一下安全邊際的相對數表現形式,即安全邊際率,它是用安全邊際除以現有或預計可達到的銷售額所得的比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同樣地,安全邊際率數值越大,企業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說明企業的業務經營也就越安全。西方企業評價安全程度的經驗標准,如下表所示:
企業安全性經驗標准
安全邊際率 10%以下 11%-20% 21%-30% 31%-40% 41%以上
安全程度 危 險 值得注意 比較安全 安 全 很安全
開盤就是股票開始交易的意思,開盤價就是每天第一筆成交的價格.至於看圖,就是技術分析的范疇了,建議在參考網址中學習
G. 股票漲落是原因造成的
有第三隻手,那就是莊家
1、莊家也是股東。
2、莊家通常是指持有大量流通股的股東。
3、莊家坐莊某股票,可以影響甚至控制它在二級場的股價
4、莊家和散戶是一個相對概念。
股市坐莊有兩個要點,第一,莊家要下場直接參與競局,也就是這樣才能贏;第二,莊家還得有辦法控制局面的發展,讓自己穩操勝券。
因此,莊家要把倉位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於建倉,這部分資金的作用是直接參與競局;另一部分用於控制股價。而股市中必須用一部分資金控盤,而且控盤這部分資金風險較大,一圈庄做下來,這部分資金獲利很低甚至可能會賠,莊家賺錢主要還是要靠建倉資金。
控盤是有成本的,所以,要做莊必須進行成本核算,看控盤所投入的成本和建倉資金的獲利相比如何,如果控盤成本超出了獲利,則這個庄就不能再做下去了。一般來說,坐莊是必贏的,控盤成本肯定比獲利少。因為做莊控盤雖然沒有超越於市場之外的手段無成本的控制局面,但股市存在一些規律可以為莊家所利用,可以保證控盤成本比建倉獲利要低。
控盤的依據是股價的運行具有非線形,快速集中大量的買賣可以使股價迅速漲跌,而緩慢的買賣即使量已經很大,對股價的影響仍然很小。只要市場的這種性質繼續存在下去,莊家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獲利。股價之所以會有這種運動規律,是因為市場上存在大量對行情缺乏分析判斷能力的盲目操作的股民,他們是坐莊成功的基礎。隨著股民總體素質的提高,坐莊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但做莊仍然是必贏的,原因在於做莊掌握著主動權,市場大眾在信息上永遠處於劣勢,所以在對行情的分析判斷上總是處於被動地位,這是導致其群體表現被動的客觀原因。這個因素永遠存在,所以,市場永遠會有這種被動性可以被莊家利用。
坐莊前的決策
1、莊家的坐莊路線
坐莊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市場運動的某些規律性,人為控制股價使自己獲利。怎樣控制股價達到獲利的目的呢?不同的莊家有不同的路線。最簡單最原始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種路線是低吸高拋,具體的說就是在低位吸到貨然後拉到高位出掉。坐莊過程分為建倉、拉抬、出貨三個階段,莊家發現一隻有上漲潛力的股票,就設法在低價位開始吸貨,待吸到足夠多的貨後,開始拉抬,拉抬到一定位置把貨出掉,中間的一段空間就是莊家的獲利。
這種坐莊路線的主要缺點是做多不做空,只在行情的上升段控盤,在行情的下跌過程不控盤,沒有把行情的全過程式控制制在手裡,所以隨著出貨完成做莊即告結束,每次坐莊都只是一次性操作。這一次做完了下一次要做什麼還得去重新發現市場機會,找到機會還要和其他莊家競爭,避免被別人搶先做上去。這么大的坐莊資金,總是處於這種狀態,有一種不穩定感。究其原因在於只管被動的等待市場提供機會,而沒有主動的創造機會。
所以,更積極的坐莊思路是不僅要做多,而且要做空,主動的創造市場機會。按照這種思路,一輪完整的坐莊過程實際上是從打壓開始的。
第一階段,莊家利用大盤下跌和個股利空打壓股價,為未來的上漲製造空間;
第二階段是吸貨,吸的都是別人的割肉盤,又叫扎空;然後是拉抬和出貨。
出貨以後尋找時機開始打壓,進行新一輪做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的從股市上榨取利潤。
這是做長庄的思路,如果把前面一種庄比做打獵,這類長庄則好比養雞,每一輪炒做都可以賺到一筆錢,就象養著雞下蛋一樣。打獵運氣好時可以打到一隻大狗熊,足夠吃上一冬,但運氣不好時也可能跑了很多路費了很多力氣但什麼也沒打到;養雞每次只撿一個蛋,但相對來說比較穩定。
2、坐莊的思路
以上的坐莊路線設計得很理想,但還太主觀,不一定能成功。因為做多時有出不去的風險,做空時有打下價格但接不回來的風險,要想坐莊成功還要考慮一些更本質的問題。
兩種坐莊路線有沒有什麼共同的本質性的東西呢?比較兩種思路,做長庄既做多又做空,是一種更老道的手法。分析一下長庄的思路,發現做長庄的特點是不怕漲也不怕跌,就怕看不明白,因為漲的時候莊家可以做多賺錢,跌的時候莊家可以借機打壓,為以後做多創造條件,只要看明白了,不管是利多還是利空都可以利用。所以,這種坐莊思路成功的關鍵是看準市場方向。莊家看準市場方向不同於散戶的預測行情走勢,莊家可以主動地推動股價,他要考慮的是怎樣推對方向,推對了方向就可以引起市場大眾的追隨,做為啟動者就可以獲利。所以,這種莊家的基本思路是把握市場上的做多和做空潛力,做市場的先導,推動股價運動,釋放市場能量。
再會過頭來看低吸高拋路線,其實也是釋放市場能量,尋找做莊股票的過程就是在尋找誰有上漲潛力,拉抬和成功出貨是釋放這一市場能量。不過這種思路只想著怎樣釋放市場的多頭能量,而不考慮怎樣釋放空頭能量和怎樣蓄積新的多頭能量,所以不夠完整。可見,不管是長庄還是一次性庄,做莊成功的關鍵都是正確的釋放市場能量,前面的兩種不同操作路線可以看成是利用不同類型的市場能量的方法。
低吸高拋思路適用於定價過低的績優股,做價值發現。這種股有一個長期利好作為背景,市場情緒波動和其它各種小的利空因素可以忽略,莊家可以大量收集,鎖定大量籌碼,使得股價不太受市場因素干擾,莊家可以按自己的主觀意圖拉抬和出貨。要想這樣做莊需要有資金實力,因為要想做大幅度的拉抬必須鎖定相當多的籌碼,沒有錢是做不了的,而且這樣的股票別的莊家也在打主意,沒有一定的實力是搶不過人家的。
做長庄的思路適合於股價在合理價值區域內的股票,這種股票可漲可跌,莊家不能持倉太重,籌碼鎖定少,所以股價受大盤影響比較大,莊家必須順勢而為,利用人氣震盪股價獲利。所以,長庄股震盪行情,最主要利用的市場能量是人氣,也就是市場大眾情緒的起伏波動。市場情緒的起伏是有一定節奏的,而行情的一般規律是,人氣旺時、市場情緒高漲時買盤強、股價高、市場承接力大;人氣弱、市場情緒低落時買盤弱,股價低。莊家利用這種規律反復的調動和打擊市場情緒,在市場情緒的起伏波動中實現高拋低吸。這是做長庄的最基本的手法。長庄莊家的市場作用是通過摸頂和探底探索股價的合理價值區間,這也是一種價值發現。
怎麼炒垃圾股
前面討論的是一般原則,具體到每一隻股上,其業績和人氣特點都不一樣,相應的在炒做上各個不同。如同樣的業績,但行業不同、經營者的經營作風不同、與莊家配合的程度不同,都會使其炒做有不同特點。整個市場人氣循環一般來說是差不多的,但不同股票也會有微小的差別,這是由於很多投資人都習慣於做自己熟悉的幾只股票,如西藏人偏愛西藏明珠,內蒙人對伊利股份會多看一眼;還有的人在一隻股上賺過錢,以後總喜歡多看一眼這只股,對其走勢越來越熟悉,一有機會就做一把;還有的大戶和一些莊家有聯系,莊家在一隻股上長駐,則他們也在這些股上長駐。所以,每隻股票上的投資群體都不等同於市場散戶總體,每隻股上的參與者在行為上都有一些與散戶總體不同之處。這種差異是比較細微的,但操盤的莊家可以感覺到,這會對走勢有細微的影響。
低價績優和人氣循環是市場上兩種最常見最一般的市場能量,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形式的市場能量,如題材消息等,題材和消息也可以看成是一種類似績優的市場能量,但不象真正的低價績優那麼穩定,故從炒做手法上雖然類似於低吸高拋的一次性炒做,但只能短炒。
怎麼炒垃圾股
股票的炒做特點決定於股票的性質。垃圾股和績優股相比,垃圾股進貨容易出貨難,炒做垃圾股的主要矛盾是出貨;而績優股出貨較易進貨難,炒做的主要矛盾是進貨。
第二,績優股在高位能站穩,而垃圾股在低位才是其合理位置,在高位不容易站穩,只能憑一時的沖力暫時沖上高位。這些性質決定了垃圾股的炒做必須是快進、快炒、急拉猛抬、快速派發。垃圾股平時沒有長庄駐守,因為垃圾股沒有長期投資價值,隨時可以跌一輪,莊家不宜老拿著垃圾股不放;而且莊家在炒做垃圾股時一般是要盡量少收集,只要能炒的起來,能少收集一些盡量少收集一些,所以也不需要預先建倉;另外,垃圾股有容易收集的特點,隨時開始收集都不晚,莊家也沒有必要早早的搶著收集。行情一旦展開,莊家覺得有機可乘,隨時可以調入資金開始快速收集。而且必須快速收集,因為,炒垃圾股必須借勢,大勢一旦變壞,就要馬上撤出來,給他的炒做時間是較短的,必須快速收集。由於垃圾股在高位站不穩,炒高全憑一鼓作氣沖上去;也由於莊家不能收集太多的籌碼,控盤能力不夠,所以,要靠急拉猛抬,造成上升的沖力,帶動起跟風者,借這種沖力,把股價炒上去。 炒上去後不能向績優股那樣在高位站穩從容出貨,所以,一定要快速出貨。垃圾股出貨就是一個比到底莊家的手快還是散戶的反應快的比賽,莊家要搶在散戶看出自己出貨動作之前把大部分貨出掉。第一種辦法是少建倉,快速拉起來一點就立刻跑掉,倉位少,出的快,漲幅不大。如果投入資金較多,建倉較多,出貨變得復雜,就要做復雜的計劃。在上升途中,就要開始出貨,在頂部能出多少就出多少,出不了就向下砸盤出貨,這樣把追漲盤和抄底盤全部殺掉。由於要做好砸盤出貨的准備,所以,在拉升時一定要拉出較高的空間,但莊家自己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要這么多獲利,在拉抬過程中要增加持股成本,在頂部逃不掉時就要殺跌出貨,殺跌要損失空間,里外里一算,莊家在中間能拼出總幅度的三分之一的獲利來就滿意了。
垃圾股炒做大量消耗空間資源,但莊家自己的獲利則不太高。為什麼有的莊家喜歡炒垃圾股呢?炒垃圾股的好處就是快,由於減少了收集和收集後等待機會的時間,炒做過程緊湊,收集、拉抬、派發一氣喝成。如果以收集10天,拉抬10天,派發10天計算,莊家可以在六周內完成完整的一輪炒做,如果莊家手快,時間還可以更短。所以,如果以單位時間資金產生的利潤率來計算,炒垃圾股是較高的。所以,炒垃圾股是一種短炒行為,就算投入資金較多,開的空間較大也還是要短炒。短炒的特點是願意犧牲利潤換取時間,以追求最大利潤率。
垃圾股的炒做最適合於利用短期貸款炒做的人。貸款利息按時間計,所以,要速戰速決,不能拖時間;一輪炒做的利潤率一定要高於貸款的利率,坐莊才有錢可掙,所以,要追求高利潤率;由於貸款炒做是借雞生蛋,只要能獲利出來,還上貸款利息剩多少錢都是賺的,所以,並不在乎利潤低。
怎樣炒績優股
典型的績優股炒做與典型的垃圾股炒做正好相反。績優股的特點是莊家建倉難,但拉抬容易,拉高後只要不主動砸盤,大勢也沒有出現暴跌,則可以在高位長時間站穩,可以從容出貨。所以,績優股炒做的主要矛盾是建倉。
績優股炒做是做價值發現,市場給出一個不合理的低價位是犯了錯誤,莊家只要抓住這個錯誤,把它兌現成自己的獲利就可以了。建倉過程就是抓住市場錯誤,這是炒做成功的關鍵,所以是炒做的主要矛盾。與此對比的是垃圾股的炒做,要想炒做成功要指望炒上去以後有人會犯錯誤,肯在高位接自己的棒,所以其炒做的主要矛盾在出貨。從博弈的較度看,股市競局要想取勝依賴於對手的錯誤,對手犯不犯錯誤和能不能抓住其錯誤是取勝的關鍵,是主要矛盾所在。炒績優股是抓住市場已犯的錯誤,炒垃圾股是期待市場在未來會犯錯誤,炒績優股比較穩健。
垃圾股炒做的基本思路是誘使市場犯錯誤,績優股炒做的基本思路是抓住市場的錯誤充分利用。所以,在炒做思路上績優股炒做要充分發掘股票的潛力,充分利用上漲空間轉化成獲利,而垃圾股則要浪費空間,換取散戶犯錯誤。
這些特點決定了績優股的炒做特點,大資金、做長庄、大量收集、穩步拉抬、平穩出貨。
對一隻有巨大上升潛力的股票來說,如果可能,莊家不妨把股票全都收過來,然後拉到合理價位再慢慢出貨。實際上雖然不可能把全部股票收到自己手中,但也應盡量多收一些,所以要有大資金。在收集過程中,莊家為了充分利用空間,要低價位收集,所以莊家最怕驚動市場,在自己完成收集前把價格炒上去,犧牲了莊家寶貴的空間資源。一般的做法是隱蔽、長時間吸籌,而比較積極的做法是利用市場下跌逆勢吸籌,或主動打壓製造恐慌性拋盤,借機吸籌等等。反正莊家要利用一切可能的辦法,在低位完成吸籌,完成了這一步,則績優股的炒做已經完成了一半了。
只要在低位吸到了足夠的籌碼,則績優股以後的炒做是很簡單的。因為莊家鎖定籌碼後賣壓減少,盤子變輕,較容易拉抬。莊家在拉抬初期買入的股票也成了倉位的一部分被鎖定,所以越漲越輕。在達到**的股上,莊家不必刻意拉抬,鎖定倉位不動,股價會自己向上走,盤面上會出現很短的小陰小陽,行情沒有震盪的向上飄,一直到莊家的出貨位,莊家出貨才會引發震盪。
績優股的出貨動作只要不太快,是不會引起暴跌的,莊家一般沒必要犧牲空間砸盤出貨,所以,典型的出貨手法是緩慢平穩出貨。
大部分股票處於典型的績優股和典型的垃圾股之間,而或者偏向於績優股或者更接近垃圾股。理解了兩極,可以幫助理解一般股票的炒做。
怎麼炒小盤股和大盤股
度量一門股票盤子的大小有兩個標准,第一是股票流通盤的大小,第二是股票流通市值的多少。從炒做規模上考慮,一門股票盤子大小不僅決定於流通盤的多少,也決定於股價,比較合理的度量一門股票盤子大小的指標應該是該股的流通市值,也就是股價乘以流通盤。比如,一隻流通盤2億的股票,股價3元,令一隻流通盤4千萬的股票,股價20元,哪一個盤子更大?哪一個炒起來佔用的資金多?當然是後者,前者流通市值為6億,而後者流通市值為8億。如果以莊家炒做需要備下總流通市值70%的資金計算,則做前一隻股的庄需要4.2億元,後一隻股票需要5.6億元。所以做盤子大的股票要求莊家更有實力。
以總流通市值計算盤子大小,則股票盤子大小是變化的。比如,前面那隻股票,如果價格有3元漲到了6元,則6億元的盤子變成了12億,盤子變大。如果有一個莊家有4.2億元,他先以3億元在3元附近收集了1億股,占總盤子的50%,還剩下1.2億元,按當時股價相當於流通盤的20%,占外面未鎖定流通盤的40%。莊家把這部分資金用於控盤,也就是用1.2億元控3億元的未鎖定盤子。如果以控盤資金和未鎖定盤子的比例作為度量控盤能力的指標,則此時的控盤能力為40%。以後莊家一路把股價拉上去,假設在拉抬過程中他進進出出,一路不賠不賺,到股價6元時他還有1.2億元的控盤資金。此時外面未鎖定的流通市值已上升到6億元,莊家的控盤資金占未鎖定市值比例下降到20%,莊家控盤能力下降。
可見,在拉抬過程中莊家的控盤能力是逐漸下降的,這也是限制了莊家炒做目標位的一個因素。如果有錢,哪個莊家不知道炒的越高越好呢?就算炒上去呆不住,出貨時再回吐很大一段空間也還是拉高一些開出更大的空間更劃算。但拉多高是要受莊家實力限制的,如果莊家實力不足,控盤資金少,則隨著上漲,當控盤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敢再往上炒了。所以,要炒多高的上限決定於莊家有多少控盤資金,控盤資金充裕炒的高,控盤資金不足炒的低。
隨著拉抬莊家的控盤能力下降,這時莊家可以利用臨時貸款補充控盤能力,或者賣掉一部分建倉股票補充控盤能力。此時,留下的未鎖定籌碼越多則為了補充控盤能力需要借的錢或賣的股票就越多。極端情況是絕對績優股的**炒做和垃圾股的短炒。前者鎖定籌碼極多,外面留下的市值很少,即使股價翻上幾倍,也不用補充太多資金就可以維持控盤能力,稍微賣掉幾張股票就可以保持控盤能力了,這就成了邊上漲邊出貨,邊出貨邊增加控盤能力打開上漲空間。所以,邊上漲邊出貨不僅是一種出貨手法,有時還是炒做所必須的。垃圾股短炒把大量的市值留在外面,隨著上漲,莊家無法通過賣股票維持控盤能力,只有通過貸款,但大量短期代款風險很大,所以,這種莊家炒做時上漲空間的上限是一開始就決定了的,缺乏進一步向上打開上漲空間的能力。所以,**手法炒做往往可以把股價炒的很高,經常以翻幾倍計;而垃圾股的上漲空間則有限,漲個百分之幾十就差不多了。
下面討論流通盤的作用,股票流通盤的大小對股票走勢的特性有影響。比如,在股票同樣市值下,高價小盤股和低價大盤股的股性還是有區別的。
在業績相同的情況下,流通盤小的股票會比盤子大的股票定價高。這是因為,股價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股票的供應量就是股票的數量,股票的需求量就是市場上想買這只股的資金量。針對一隻股票,每個投資人都有一個自己願意接受的價位,也就是說願意在這個位置上持有該股票。設想把每個價位上願意持有的人數和資金量進行統計,則可以形成一個柱狀圖,願意在高價持有的一般只是少數人,大部分人對一個適中的價位可以接受,還有人只願意接受極低的價格。市場價格的決定機制是這樣的,從出價最高的人開始向下數,一直到需要等於供應量,這個價格就是市場價。市場的交易過程就是在找到這個價格。所以,在需求量分布相同的情況下,小盤股的價格會高於大盤股的價格。在同一個市場上,同樣一群投資人,對於業績相同的股票,需求量分布應該是相似的,但大盤股的供應量比小盤股大,可以有更多的人持有,所以價格自然比小盤股偏低。股票的價格是不斷變化的,反映出需求量分布也在不斷變化,人們心中對一隻股的價格定位也在變化。但供應量的差異是穩定持久起作用的因素,所以,從長期看大盤股的總體價格定位要比小盤股低。
統計學中的大數定理告訴我們,大群體的統計特性經常會呈正態分布,人們的一般經驗也是如此。如果假設人們對一隻股票的心理價位呈正態分布,那麼可以有一個推論:大中型盤子的的股票價格定位上的差異不太明顯,盤子對價格定位影響最顯著的是盤子很小的股票。比如,5千萬流通盤和1億流通盤的股票,在價格定位上的差異不太大,而1千萬流通股和5千萬流通股的股票,則會有顯著差距,並且盤子越小隨著流通盤變化價格落差越大。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正態分布條件下,大部分人的心理定價集中在中間區域,中型盤子的股票,定價已經接近這個中間區域了,此時每下降一個價位就會增加很多潛在買盤,所以,以後盤子就算再大上很多,也不會也價格也不會下降太多;相反,小盤股只有少部分人能持有,股價定位在正態分布的尖端,這個區域,願意持有的人分布稀疏,價格下降好大一段才能引出足夠的持有者,所以,小盤股到中盤股一段,盤子增長的絕對值雖然不大,但股價定位的落差則相當大。換一個說法,從心理定位最高的人數起,按正太分布假定,數到前一萬人可能價格已經下來了十幾元錢,再數到5萬人,價格可能只下來2、3元,原因在於向上分布稀疏,下面分布集中。
正態分布假定的另一個推論是,小盤股容易震盪,而大盤股不容易震盪。價格的變化是買賣力量變化推動的結果,小盤股在高位定價,參與者分布稀疏,價格上下波動的阻力小,漲跌速度快;買賣力量的一點點變化在價格上都必須有較大的調整才能重新達到平衡,造成波動幅度大。總的說就是容易形成劇烈震盪。
盤子越小,上述現象越明顯,如郵票盤子比股票小,所以漲跌更劇烈,價格脫離普通人心理定位更遠。極端情況是藝術品拍賣市場,名家作品只有一件,無法復制,盤子小到了極限,價格決定於出價最高的一個願意出多少錢,其價格自然也遠遠脫離一般人的心理定位,而且容易劇烈漲跌。
正態分布假定的又一個推論是,超級大盤股的定價會明顯的偏低。這也是由於正態分布尖端人數較少所致。如果盤子大到供應量超過市場心理定價人數最多的峰位,則進一步增加需求量必須在價格上出讓較大的空間,與小盤股的道理一樣。不過,隨著價格降低,會有大量原來對這只股不關心的人參與進來,使參與者的本底變大,所以定價偏離的情況不會象小盤股那麼明顯。
什麼叫小盤股什麼叫大盤股呢?可以這樣估算。中國有2千萬股民,近1千隻股票,如果平均每人關心10隻股票,那麼,平均每隻股票有20萬人關心。統計學中,如果統計樣本成正態分布,那麼大約70%的樣本處於分布峰值加減方差的區間內,高於方差的樣本數量約16%,近似的可取15%。可以以此為界,股票少到只有頂端不到15%的人參與的為小盤股。則20萬的15%為3萬,以中國股市大多數股民一般平均每人每隻股票持股不到1000股計算,為3千萬股。所以,標準的中型盤子為3千萬股左右,可以粗略的估計為2-5千萬,2千萬以下為小盤股,5千萬以上為大盤股。類似的,超級大盤股的標准應為可以供應85%以上的人,20萬的85%為17萬,估算為1.7億股,放寬一些為2億股以上,即中國股市上2億以上的盤子為超級大盤股,定價會明顯偏低。當然,以後隨著中國股市的發展,以上估算用到的參數會發生變化,小盤股大盤股和超級大盤股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
同樣業績下,流通盤小限制了參與交易者的范圍。對兩只業績相同的股票,大盤股定價低,使需求分布中心理定價偏低的人也能買到,小盤股定價高,只有願意接受較高價位的人才能買到。這使得參與者的群體會略有不同,影響股票走勢特性。
同樣市值下,盤小價高的股票,參與者范圍受限制。股市交易是以「手」為基本單位的,股價越高,每手的價錢也越貴,這會限制參與者的范圍。極端情況,如美國股市上巴菲特控制的柏克夏公司,股價高到上萬美圓,只有富人才買得起。中國股市上,也有很多散戶不喜歡買20元以上較貴的股票,而喜歡10元以下的股票,因為資金少,買貴的股票買的太少。
盤子大小還影響股票的流動性,同樣市值的股票,盤子大,「手」多,每單位的價錢低,相當於在流通時顆粒細,流動性就更好;單位價錢高而盤子小,則分成的顆粒大而少,流動性下降。一般而言,流動性大,參與者多,會增加坐莊控盤的難度,減少走勢中的人為痕跡,走勢越自然越穩定;流動性小則人為影響大,越容易出現忽漲忽跌和跳躍性走勢。所以,大盤股容易走成弧形反轉,而小盤股容易走成V形反轉;大盤股在分析其走勢時應該多考慮群體心理動力學的影響,而小盤股應該多考慮人為因素的影響。
小盤股控盤容易,大盤股控盤難。所謂控盤是說莊家持有一筆資金以短炒的方式進進出出,其買賣保持平衡,只通過把握買賣節奏影響和控制股價。所以,控盤難度大小決定於留在外面的未鎖定籌碼的絕對規模,未鎖定籌碼多,則參與者人數多,人多則想法多,控盤困難,這和任何活動都是人越多越不好組織是一個道理。通過鎖定籌碼減少外面籌碼的規模可以使盤子變得容易控制一些,但大盤股上即使這樣做了之後留在外面的股票仍會很多,不好控制。比如,對一隻1億股的盤子,莊家已經鎖定了70%的籌碼,但外面仍有3千萬股未鎖定。另一隻天生只有1千萬的盤子,即使不鎖定籌碼,外面的籌碼規模也比前者少,控盤難度比前者鎖定70%後還低。如果這只股也鎖定70%,則外面只剩下3百萬股,如果按平均每個人10手計算,則只有3000人參與,如果每天有10%的人參與交易,則只有300人,相當好控制了。而前一隻股票要達到同樣的程度需要鎖定97%的籌碼,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盤股由於盤子不好控制,所以,只能炒;小盤股可以實現絕對控盤,適合做。炒就是短炒,不鎖定太多籌碼,也不炒到太高,隨著人氣,拉起來就放手,一波一波有節奏的炒,類似於垃圾股的炒法。做就是做價值發現,低位收集大量籌碼鎖定,實現絕對控盤,拉到較高位置出貨。所以,小盤績優股可以用**的手法炒做,而大盤績優股,即使業績再好,即使最終可以走成長期上升通道,也只能是一波一波炒上去的,分析其走勢可以明顯看出莊家進出的節奏,感覺到盤子震盪的力量,而不可能沒有力度的往上飄。所以,盤小和績優是連在一起的,在同樣業績的情況下,盤小的因素會使走勢偏向於更典型的績優股,而盤大因素會使走勢偏向於垃圾股。
莊家鎖定大量籌碼,市場上流通籌碼變少,中大盤股可以暫時變成小盤股。如果有一個資金較少的機構或資金較多的大戶,這時可以短期的做一把庄。不過這種「小盤股」只是市場瞬間形成的,情況稍微一變就不成了。而且這種股背後如果有一個大莊家鎖定了大量籌碼,則好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莊家隨時可能出手管你。所以,只有在莊家無法出手的時候才能這樣做,只有在超跌的時候才有這種機會。當超跌到CYS低於-20,即短線客已經虧損20%的時候,此時籌碼都被鎖定在上面,不怕莊家繼續打壓,他打壓也不會有人跟著殺跌,他打出去的籌碼反倒可能收不回來。此時,臨時小庄突然出手幫他控盤,從他口裡搶幾只小蝦,他也沒有辦法。
H. 莊家從股票里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z莊家在低價位時建倉吸貨.一般情況是在大盤下跌過程中發生.大多莊家是順勢而為的.就是隱身在大盤上漲和下跌中.這就要求莊家對大盤的形勢分析的很清楚.這樣別人就很難發現他的所做所為.但是在建倉中你會發現在大盤上漲中.該股上漲的幅度卻很少.大盤下跌時他也下跌.但幅度也不會太大.因為他要保證自己的建倉時的成本.股票上漲太多他的成本就會多.股票下跌太多.他也會擔心把自己也套在裡面.
莊家在建完倉會試盤.就是試著拉升下看當前是否容易拉升.因為有一些人早期套牢很可能在這時出逃.給莊家造成拉升壓力.
在試盤完成後才會正式拉升,不過中間會再振倉.就是莊家自己打壓股價.把那些膽小的散戶打壓出去.
最後就是出貨了.出貨時一般會放出巨量.簡單的講莊家就是這樣賺錢的.之中的細節各個莊家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畢竟人是各種各樣的人.所以細節也是五花八門.但總的來說他一定要建倉.要出貨,不然他沒法賺錢.中間試盤.振盤什麼的要看大盤的形勢.如果他剛建倉.但是突然莊家有內幕消息說大盤會下跌.那他會在大盤下跌之前馬上拉升出貨.因為誰也不想套牢.
I. 如何看出股票里莊家是進還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