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上金融類機構投資者包括
Ⅰ 證券機構投資者包括政府機構嗎
不包括。
在中國,機構投資者是指在金融市場從事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主要有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投資基金、證券公司、銀行等。
機構投資者從廣義上講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在西方國家,以有價證券投資收益為其重要收入來源的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保險公司、各種福利基金、養老基金及金融財團等,一般稱為機構投資者。
其中最典型的機構投資者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投資的共同基金。在中國,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具有證券自營業務資格的證券經營機構,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投資管理基金等。
(1)股票市場上金融類機構投資者包括擴展閱讀:
機構投資者的特點:
1、管理專業化:
機構投資者一般具有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在投資決策運作、信息搜集分析、 上市公司研究、投資理財方式等方面都配備有專門部門,由證券投資專家進行管理。1997年以來,國內的主要證券經營機構,都先後成立了自己的證券研究所。
2、結構組合化:
證券市場是一個風險較高的市場,機構投資者入市資金越多,承受的風險就越大。為了盡可能降低風險,機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會進行合理投資組合。
機構投資者龐大的資金、專業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場研究,也為建立有效的投資組合提供了可能。個人投資者由於自身的條件所限,難以進行投資組合,相對來說,承擔的風險也較高。
3、行為規范化:
機構投資者是一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經濟實體,投資行為受到多方面的監管,相對來說,也就較為規范。一方面,為了保證證券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穩定,保障資金安全,國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監督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
另一方面,投資機構本身通過自律管理,從各個方面規范自己的投資行為,保護客戶的利益,維護自己在社會上的信譽。
Ⅱ 股票市場的參與者具體有哪些呢
股票市場是由控股大股東、一般小股東、場外其他新投資者的三方參與者來共同參與的一個極端高級復雜的投票機制。三方參與者每一方都有二元的投票意願選擇方式,控股大股東「賣出」或「持有」,一般小股東「賣出」或「持有」,其他新投資者「買入」還是「不買」。而且可以隨著「意願選擇」的執行,相互之間的身份也可以進行置換,甚至可以同時具備多重身份。
這種多方相互制衡的復雜機制就形成了股票的市場價格,才使得股票市場被稱為是經濟的晴雨表。不過,這是西方國家的全流通類型的股票市場。由於我國存在股權分置這一歷史遺留問題,股票市場的投票機制與制度結構都存在重大缺陷。股票價格的形成沒有控股大股東的參與,不具備三方制衡機制,所以我國的股票市場不能被稱為是經濟的晴雨表,更不能將得股票市場當作現代金融體系的中樞神經和經濟控制器。股票市場的參與者劃分為消費者、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和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消費者構成股票現貨市場的需求方,且不參與股指期貨市場的交易;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構成股票現貨市場的供給者,可同時參與現貨於期貨市場的交易,且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或資金借貸成本可忽略不計,因此在任何時刻它都可以以極小的成本持有大量的股票現貨;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由於自有資金缺乏,且借貸成本較高,因此只參與高杠桿的期貨交易,而不持有股票現貨。
從上述假設,我們可以發現模型定義的消費者類似於目前國內證券市場中的散戶投資者,而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類似於機構投資者。同時還需要說明的,上文關於市場參與者的分類只是根據參與者交易行為的分類,如某個散戶投資者既購入股票現貨又投機股指期貨,則其前一交易行為被歸入消費者,而後一交易行為則被視為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
Ⅲ 股票中的機構都有哪些,
1、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投資信託公司、信用合作社、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機構投資者的性質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在投資來源、投資目標、投資方向等方面都與個人投資者有很大差別。
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簡介
在中國,機構投資者是指在金融市場從事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主要有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投資基金、證券公司、銀行等。
在證券市場上,凡是出資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個人或機構,統稱為證券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從廣義上講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在西方國家,以有價證券投資收益為其重要收入來源的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保險公司、各種福利基金、養老基金及金融財團等,一般稱為機構投資者。其中最典型的機構投資者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投資的共同基金。在中國,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具有證券自營業務資格的證券經營機構,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投資管理基金等。
2、國家政府機構
證監會:中國證監會為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授權,統一監督管理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維護證券期貨市場秩序,保障其合法運行。
交易所:證券交易所是依據國家有關法律,經政府證券主管機關批准設立的集中進行證券交易的有形場所。在我國有四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台灣證券交易所。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組建。公司總資本為人民幣12億元,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是公司的兩個股東,各持50%的股份。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下設上海、深圳兩個分公司。中國證監會是公司的主管部門。
證券業協會:證券業協會 的權力機構為由全體會員組成的會員大會。證券業協會章程由會員大會制定,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備案。會員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必要時經常務理事會決議可臨時召開。證券業協會設會長、副會長。證券業協會設理事會,理事會成員依章程的規定由選舉產生,每屆任期兩年,可連選連任。
Ⅳ 包括證券投資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有哪些
包括證券投資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主要包括:
1、公募證券基金
2、私募基金
3、財務公司
4、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一般有限公司
5、有限合夥企業
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投資信託公司、信用合作社、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機構投資者的性質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在投資來源、投資目標、投資方向等方面都與個人投資者有很大差別。
(4)股票市場上金融類機構投資者包括擴展閱讀
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這類投資者一般具有投資資金量大、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強等特點。由於這些投資活動對市場的影響較大,使得機構投資者比較注重資產的安全性, 能夠充分分散投資風險。
按照其主體性質的不同,可以將機構投資者劃分為企業法人、金融機構、政府及其機構等。企業法人是證券市場上的交易主體,充當著既是資金供給者又是資金需求者的雙重角色。企業法人進行投資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資產增值,二是參與管理。這種投資一般都是長期投資,交易量大,但是相對較穩定。
Ⅳ 股票市場的參與者有哪些
股票市場是由控股大股東、一般小股東、場外其他新投資者的三方參與者來共同參與的一個極端高級復雜的投票機制。三方參與者每一方都有二元的投票意願選擇方式,控股大股東「賣出」或「持有」,一般小股東「賣出」或「持有」,其他新投資者「買入」還是「不買」。而且可以隨著「意願選擇」的執行,相互之間的身份也可以進行置換,甚至可以同時具備多重身份。這種多方相互制衡的復雜機制就形成了股票的市場價格,才使得股票市場被稱為是經濟的晴雨表。不過,這是西方國家的全流通類型的股票市場。由於我國存在股權分置這一歷史遺留問題,股票市場的投票機制與制度結構都存在重大缺陷。股票價格的形成沒有控股大股東的參與,不具備三方制衡機制,所以我國的股票市場不能被稱為是經濟的晴雨表,更不能將得股票市場當作現代金融體系的中樞神經和經濟控制器。
股票市場的參與者劃分為消費者、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和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消費者構成股票現貨市場的需求方,且不參與股指期貨市場的交易;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構成股票現貨市場的供給者,可同時參與現貨於期貨市場的交易,且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或資金借貸成本可忽略不計,因此在任何時刻它都可以以極小的成本持有大量的股票現貨;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由於自有資金缺乏,且借貸成本較高,因此只參與高杠桿的期貨交易,而不持有股票現貨。從上述假設,我們可以發現模型定義的消費者類似於目前國內證券市場中的散戶投資者,而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類似於機構投資者。同時還需要說明的,上文關於市場參與者的分類只是根據參與者交易行為的分類,如某個散戶投資者既購入股票現貨又投機股指期貨,則其前一交易行為被歸入消費者,而後一交易行為則被視為純粹買賣股指期貨的投機者。
Ⅵ 中國股票市場中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投資資金總量分別是多少
目前,機構:個人的資金 = 2:1。
這是最新統計。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機構持倉只有50%幾,近期散戶大幅割肉,導致機構持股比例大幅增加。
Ⅶ 試述我國證券市場上投資者的主要類型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簡述我國證券市場上投資者的主要類型及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答:1、根據其組織形式分: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按其性質分:政府類機構投資者、金融機構投資者、企業法人機構投資者和合格境外投資者。
我國機構投資者分:基金、保險公司、證券經營機構、企業法人和外資。
基金:投資基金、社保基金和私募基金。 企業法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2、影響:
(1)機構投資者具有穩定市場的功能:
機構投資者一般進行組合投資,而且其逆趨勢選擇股票的行為有利於股市的穩定,買入急速下跌的股票和賣出快速上漲的股票,這本身可以矯正股市的非正常波動;
機構投資者由於資金規模大,可以構造足夠分散的投資組合,而且投資組合一旦構建,一般不輕易調整,這種策略顯然有利於股市的穩定。
(2)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提高證券市場的誠信水平和透明度,增強市場的流動性水平和引導長期投資理念等方面發揮作用。
我就知道這么多,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Ⅷ 機構投資者是指什麼意思呀股票的!!
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
雖然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是一個常用的名詞,但對這一名詞理論上的界定卻非常之少。
國外比較權威的或全面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按照《新帕爾格雷夫貨幣與金融詞典》的定義,機構投資者就是許多西方國家管理長期儲蓄的專業化的金融機構。這些機構管理著養老基金、人壽保險基金和投資基金或單位信託基金,其資金的管理和運用都由專業化人員完成。很明顯,這個定義所包含的機構投資者是指專門投資於證券業並積極管理這種投資的金融中介機構,它把產業基金、風險投資基金以及大陸法系國家的銀行都排除在外,因此這種定義是不完備的。二是按照美國的《Black法律詞典》將機構投資者定義為:大的投資者,例如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以及用他人的錢進行投資的機構等。
在中國,機構投資者是指在金融市場從事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主要有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投資基金、證券公司、銀行等。
在證券市場上,凡是出資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個人或機構,統稱為證券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從廣義上講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在西方國家,以有價證券投資收益為其重要收入來源的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保險公司、各種福利基金、養老基金及金融財團等,一般稱為機構投資者。其中最典型的機構投資者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投資的共同基金。在中國,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具有證券自營業務資格的證券經營機構,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投資管理基金等。
Ⅸ 商業銀行不屬於金融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嗎
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異同點 相同點:從本質上講,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都是資金盈餘與資金短缺者之間的中介,一方面使資金供給者能夠充分利用多餘的資金以獲取收益,另一方面又幫助資金需求者獲得所需資金以求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二者的功能是相同的。二者都充當了資金媒介的作用,促進了社會資源更有效的配置。 並且,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領域的創新和金融管制的放開,二者的區別日漸模糊。在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尤其是過去的這30年裡,由於雙方的競爭過於激烈,兩者業務不斷擴張,出現交叉,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在新的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等業務方面的競爭非常激烈。商業銀行為了自身的發展,大量介入投資銀行的業務,如場外衍生工具市場、金融服務行業等。二者利用各自的優勢,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提供一些包括建議、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商業銀行利用其廣泛的業務、高水平的金融人才、豐富的業務經驗、熟練的金融技能,在投資銀行原本的業務領域與其展開激烈的競爭。所以,二者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所經營的業務也趨同。 不同點:在發揮金融中介作用的過程中,投資銀行的運作方式與商業銀行有著很大的不同,投資銀行是直接金融的金融中介,而商業銀行則是間接融資的金融中介。投資銀行作為直接金融的中介,僅充當中介人的角色,他為籌資者尋找合適的融資機會,為投資者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但在一般情況下,投資銀行並不介入投資者和籌資者之間的權力與義務之中,只是收取傭金,投資者與籌資者直接擁有相應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義務。例如,投資者通過認購企業股票投資於企業,這是投資者就直接與企業發生了財產權利與義務關系,但投資銀行並不介入其中,因此這種融資方式稱做「直接融資方式」。 商業銀行則不同,商業銀行同時具有資金需求者和資金供給者的雙重身份,對於存款人來說他是資金的需求方,存款人是資金的供給者;而對於貸款人而言,銀行是資金供給方,貸款人是資金的需求者。在這種情況下,資金存款人與貸款人之間並不直接發生權利與義務,而是通過商業銀行間接發生關系,雙方不存在直接的合同約束,因此這種融資方式稱作「間接融資方式」。 具體來說,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有以下七個方面的差別: 1) 從融資的方式來看,投資銀行進行的是直接融資,並側重長期融資;而商業銀行進行的 是間接融資,並側重短期融資。 2) 從基礎業務來看,投資銀行的基礎業務是證券承銷,而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是存貸款。 3) 從業務活動的領域來看,投資銀行主要是在資本市場開展業務;而商業銀行主要是在貨 幣市場開展業務。 4) 從利潤的來源來看,投資銀行是靠收取客戶支付的傭金;而商業銀行靠的是存貸款之間 的利率差。 5) 從經營的理念上來看,投資銀行的經營理念是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穩健與開拓風險並 重;而商業銀行追求的是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的結合,必須堅持穩健性的原則。 6) 從監管機構來看,投資銀行的監管機構主要是證券監督委員會之類的機構;而商業銀行 主要是受中央銀行的監督和管理。 7) 從風險特徵來看,對於投資銀行,一般情況下,投資人面臨的風險較大,投資銀行風險 較小。對於商業銀行,一般情況下,存款人面臨的風險較小,而商業銀行的風險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