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新興股票市場嗎
① 為什麼我國的股市是新興市場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有什麼本質區別
我國的股市起步晚是無容置疑的,最重要的事,規則還不完善,這個是從多個方面來講的。
首先是制度本身不完善,還是要靠人為的調控多。還有就是執行力度不行,什麼老鼠倉啊不斷。
其次是監管水平低,監管層的管理水平……大家有目共睹……。
然後是現在中國等於是剛開了創業板,現在股市市場的結構算是完整了,但是盤子小,股票還是比較少,因而容易被大的玩家操縱。
總而言之,我國的股市起步晚、制度不完善、股民也不夠成熟,而且對於企業融資的作用也比較有限,是個名副其實的新興市場。
② 什麼是新興市場股票
新興市場( Emerging Markets),是一個相對概念, 泛指相對於成熟或發達市場而言目前正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地區或某一經濟體,如被稱為「金磚四國」的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以及後來興起的"薄荷四國「印尼、土耳其和墨西哥等等。
新興市場通常具有勞動力成本低,天然資源豐富的特徵。一方面,發達國家和地區一般都會將生產線移至新興市場,憑借低廉勞動力成本增強競爭力。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會向天然資源豐富的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買入廉價原材料。新興市場亦可籍此獲得先進生產技術,改善收入,提高消費能力,並帶動經濟發展。
新興市場股票就是指這些國家的股市
③ 台灣股市中的集中市場和櫃台市場是什麼意思
集中市場
台灣證券交易為提供有價證券之競價買賣所開設的市場叫做集中市場。與現在的台灣證券櫃台買賣中心所開設的「櫃台市場」有所區別。
櫃台買賣市場
台灣證券櫃台買賣市場(OTC/ROSE/TAISDAQ) 也稱台灣「二板市場」,因長期承擔輔助上櫃股票轉為上市股票的任務,被視作台灣上市股票的「預備市場」。台灣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前店頭市場曾經盛行,證交所成立的同時被關閉,但1988年又重新成立股票店頭市場,目的是為公開發行但尚未上市的公司開拓股票流通渠道。 1994年成立台灣證券櫃台買賣中心(OTC),旨在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台灣二板市場遂告成立。2000年5月台灣參考美國的納斯達克(NASDAQ)市場將櫃台買賣中心更名為「台斯達克」(TAISDAQ),成為台灣中小科技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的主要平台,以及創業投資退出的主要渠道。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台灣還實施了櫃台第二類股票制度,即「台灣創新成長企業類股」(TIGER, Taiwan Innovative Growing Enterpreneurs),目的是形成一個新的台灣創新企業市場,為條件不夠但又成長看好的高科技中小企業的提供籌資渠道,被稱為第二類股票交易市場,與 TAISDAQ並為台灣二板市場。但因制度限制嚴格,而企業發展、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成長風險又不斷增大,導致績效不佳,最終命運像日本的新興市場與德國的高科技股票市場一樣,在2004年被廢止。
OTC的現狀
台灣的櫃頭市場有些不同於美國NASDAQ及歐洲的第二板市場。按產業領域來分析,美、歐第二板市場的公司主要是高科技電子、互聯網網站類公司,而台灣櫃頭市場的情況是:截止到1998年11月,在台灣OTC市場的上櫃公司總數為157家。其中,資訊電子業上櫃公司58家,佔40%的比重;證券類上櫃公司17家,佔11%的比重;機械電器類上櫃公司18家,佔12%的比重;鋼鐵業9家,佔6%的比重;金融保險類7家,佔4%的比重。
OTC的相關要求
1.企業上市的適合范圍。台灣OTC的規定是「本土的中小型公司」(包括新成立的公司)。可見,此規定是比較寬松的,所以便上市企業的產業領域遠遠超過了高科技范圍。
2.實收資本額在新台幣5000萬元以上,經兩家以上證券商書面推薦。
3.企業上市的業務記錄。至少有三年的業務發展過程。決算營業利益及稅前純益占實收資本額之比率最近年度達4%以上,且其最近一會計年度決算無累計虧損者;或最近平均達2%以上,且最近一年度之獲利能力較前一年度為佳者。
4.企業上市的盈利要求。台灣OTC規定在上市前兩年內,每年的合並全年收入及除稅前純利必須為資本總額的2%,但符合資格的科技類企業則不受此條例的限制。 5.企業上市的信息公布。台灣OTC規定每季度進行報告,及時披露重大消息,遵守一系列有關維持上市地位數值的標准。
6.最低公眾持股量。持有股份1000股至50000股的記名股東,人數不少於300人,且其所持股份總額合計占發行總額10%以上或逾500萬股。
④ 新興市場(股市)的特點
新興市場股市特點
所謂新興股票市場,泛指一些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如印度、中國、巴西、俄羅斯、南非及土耳其等。新興股票市場與成熟股票市場相比較,一般有以下特點:1、根據市場規模分類,則市場規模較小;2、從市場運行特徵歸類,換手率高,波動幅度大,呈現較強的投機性和不穩定性;3、從規范程度歸納,法規往往不健全,或者執法力度較弱,監管技術與手段甚至監管理念落後;4、從投資者構成來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
⑤ 台灣股票叫什麼指數
加權股價指數(簡稱加權指數、TAIEX)是由台灣證券交易所所編制的股價指數, 是台灣最為人熟悉的股票指數,被視為是呈現台灣經濟走向的櫥窗。
台灣證券交易所採用「柏謝加權算式」(Passche Formula),與美國S&P 500的公式相同,是反應整體市場股票價值變動的指標,是台灣最為人熟悉的指數。其系以上市股票之發行量當作權數來計算股價指數,采樣樣本為所有掛牌交易中的普通股。其計算公式為: 指數 = 當期總發行市值 ÷ 基值 × 100 ,當期總發行市值為各采樣股票價格乘以發行股數所得市值之總和,因此,發行公司的市值愈高,占指數的權重就愈高,這就是典型的權值股。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系以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為基期,基期指數設為100,其采樣樣本除特別股、全額交割股外,其餘上市股票均包括在內。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的特色是股本較大的股票對指數的影響會大於股本小的股票,其中台積電、聯電、國泰金及中鋼等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但新上市公司股票納入指數計算,得以當時上市股數為准。如果成分股進行除權、新股權利證書上市、可轉換特別股轉換為普通股…等,基值就會進行調整,以維持加權指數之連續性。
台灣證券交易所除了有編制此指數外,另有第一、二類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不含金融股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和產業分類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