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格的股票市值
A. 百度為什麼會在股票市值上掉隊
早期的BAT,網路最被看好,現在來看阿里跟騰訊都進入全球前10市值隊伍,阿里第7,騰訊第9,而網路,差點被京東超越。網路為什麼會掉隊?原因在於其增收已經與其他企業產生洛落差,這也是其股價被「低估」的緣故起因。網路要想站穩腳跟,最好的計策是跟住阿里巴巴,哪怕只是外貌上。
B. 1987年的股市崩潰
1987年10月17日(星期日)晨,美國貝克財長在全國電視節目中一語驚人:如果聯邦德國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擴展,美國將考慮讓美元繼續下跌。10月19日,星期一,華爾街立刻掀起了一場震驚西方世界的風暴: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狂瀉508點,6個半小時之內,5000億美元煙消雲散!
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始瘋狂了,道·瓊斯指數直線下降,早市開盤半小時下跌93.18點,不到一個半小時,暴跌320.1點,降至2045.33點。中午, 道指突然又急速反彈100點,但到了下午,美國國防部長宣布美國周日擊毀了一座伊朗石油鑽井平台,出於對海灣戰爭突然升級的擔心,使證交所出現更大的拋售狂潮。從2點45分開始到收盤,道·瓊斯指數平均每17秒下跌一點。道指像著魔似地下跌。到收盤時,5000億美元——一筆相當於法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股票面值化為烏有。
在10月19日的一個交易日里,道指狂跌508.32點,降至1738.81點,跌幅達22.62%,大大超過1929年10月28日華爾街狂跌的12.8%的跌幅。
頓時,恐慌瘟疫開始在股民中蔓延開來,華爾街在顫抖。倫敦、東京、蘇黎世等金融市場也都在顫抖……
倫敦:《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指數一天暴跌249.6點,跌幅為10.8%,降至2032.6點,轉眼損失高達500億英鎊,相當於倫敦股市總值的10%。
東京:225種日經股票下跌3836點,跌幅達14.9%創下跌市的歷史記錄。
巴黎:股票交易所指數下跌10%。
香港:聯合交易所內的股票暴跌420.81點,交易額達4萬億港元。
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的60種股票指數出現大幅度的下跌,跌了132.5點,降至1744.1點,跌幅達7.6%
星期二清晨, 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搶在華爾街開盤之前,發表聲明,宣布了美聯儲將執行其中央銀行的職責,保證向全國各商業銀行提供充足資金的決定。這步棋同1929年中央銀行在緊急關頭收緊信貸的步驟剛好相反。
貝克財長的助手爭分奪秒地給企業界巨擘們挨個撥電話,唯恐他們中的某位漏掉了這條消息。「定心丸」立刻奏效。兩家主要商業銀行隨即宣布降低優惠利率。中央銀行的承諾,使那些在華爾街股市掛牌的許多企業重樹信心……
白宮決策性的會議正在緊鑼密鼓之中。格林斯潘和兩位貝克都奉勸總統盡快同意增加稅收。危機到底迫在眉睫。總統終於作出讓步,答應就增加稅收和削減財政赤字問題盡快同國會兩院領袖會晤。
此後,華爾街的道指出現明顯反彈,與此同時,倫敦、東京的股市也都有所起色。
美國財政部官員稱10月19日的股市大暴跌是歷史上罕見的財富大毀滅毫不為過,因為西方股市僅僅在10月19日這一天,就使15000億的美元財富化為烏有,而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毀於戰爭的財富價值才不過為360億美元。
在這場財富大毀滅的災難中,無論是腰纏萬貫的富商還是手持血汗股的普通人,都在劫難逃,很多人甚至陷入絕境。
華爾街股市崩潰使消費者痛苦地重估自己的地位,股市崩潰後近6個月,恐慌情緒才稍有減輕。
C. 波札那的最高氣溫
波札那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otswana),為非洲南部內陸國家,東接辛巴威,西連納米比亞,北鄰尚比亞,南界南非,國土總面積58.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熱帶草原氣候,乾旱少雨,年均降雨量為457毫米。大部分地區缺水,境內無大河流。一年分旱、雨二季,10至4月為雨季(濕熱季),5至9月為旱季(乾冷季)。平均氣溫21℃,早晚溫差較大。人口約170萬左右。官方語言為英語,民族語言為茨瓦納語。與北京時差6個小時。
1966年獨立以來,波札那政治穩定,經濟穩步發展,社會發展水平在非洲處中上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500美元,被世界銀行列入中等收入國家。博境內除北部地區雨季發生瘧疾外,無其它傳染病。但艾滋病感染率較高,在成年人中達到30%左右。博民眾性格溫順,社會治安狀況總體良好。
波札那人絕大部分為班圖語系的茨瓦納人(占總人口的95%),有八個主要部族:恩瓦托(Ngwato),昆納(Kwena),恩瓦凱策(Ngwaketse),塔瓦納(Tawana),卡特拉(Kgatla),萊特(Lete),羅龍(Rolong)和特羅誇(Tlokwa)。其中恩瓦托族最大,佔全國人口的40%。此外還有卡蘭加、伊、姆布庫蘇、蘇比亞、卡拉哈迪、布須曼(又名叢林人,是博最早的居民)、赫雷羅(1993年初大部分返回納米比亞)等少數民族。歐洲人和亞洲人約1萬。居民多數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巴哈教,農村地區不少人信奉當地傳統宗教。
13至14世紀茨瓦納人從北方遷居於此。19世紀初,博地居住著擁有共同語言和歷史但卻互不隸屬的8個部族,最大部族恩瓦托族雖已開始向周邊擴張,欲建立統一的王國,但此進程因殖民進入而中斷。1836年布爾人(南非荷蘭人)入侵,1885年英國人取代布爾人,將此地劃分為兩部分:北部為「貝專納保護地」,南部為英國殖民地,稱「英屬貝專納」。後者1895年並入開普殖民地,1910年又並入南非聯邦。1965年「貝專納保護地」實行內部自治。1966年9月30日宣布獨立,定名為波札那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內。民主黨總裁塞萊茨·卡馬出任第一屆總統。1980年卡馬逝世,馬西雷接任總統。1998年3月馬西雷主動退休,費斯特斯·莫哈埃(Festus Gontebanye Mogae)接任總統,並在1999年和2004年大選中連任。
首都哈博羅內(Gaborone) 位於博東南部,是博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人口約20萬(2004年政府估計數)。原為部落村莊, 1966年博獨立後開始進行大規模建設,目前已初具規模。交通、水電等各項基礎設施狀況良好,生活物資充裕,是非洲重要地區組織—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秘書處所在地。
博政治長期保持穩定,宏觀經濟狀況良好,法律制度較為完備,地理位置上地處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的中心,基礎設施良好,道路、電訊等網路通暢,稅率較低,政府廉潔,多年保持「非洲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稱號,被認為是非洲國家發展的「典範」。但是博經濟嚴重依賴鑽石出口,地處內陸,市場狹小,加上面臨鄰國南非的有力競爭,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已不如從前。2003-2004年,波札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約合84.9億美元,增長率5.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4700美元,年均通貨膨脹率7%。2002年進口16.4億美元,出口23.2億美元,外匯儲備56.8億美元。2005年10月美元與當地貨幣普拉的比價為1美元約兌換5.5普拉。全國登記失業率23.8%。目前,博正在實施第9個國家發展計劃(2003/04-2008/09),以建設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發展旅遊業、非傳統農業和商業服務業等為重點繼續推進經濟多元化,吸引外國投資,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增加就業,加快農村地區的發展,加強人力資源培訓,抗擊艾滋病。
1、礦業。博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產國,年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30%。博於1967年在奧拉帕(Orapa)發現鑽石,1969年博政府與南非鑽石公司德比爾斯(De Beers)合資建立博鑽石公司(Debswana)。1971年該公司的第一個鑽石礦在奧拉帕開始生產,後有萊特哈肯(Letlhakane)、吉瓦嫩(Jwaneng)和丹姆薩(Damtshaa)等3家鑽石礦先後投產。目前博不斷有新礦發現。2004年博毛坯鑽石產量為3112.5萬克拉,鑽石出口收入約30美元。銅鎳是繼鑽石後博重要的出口礦產品。其它礦產有蘇打灰和鹽。
2、工業。博工業體系以輕工業部門為主,如肉產品加工、飲料和啤酒製造、糖果業、紡織服裝業、皮革加工業等,還有其它少量工業產品如汽車配件、電器和電子產品、工程產品和成品鑽石等。工業規模不大,集中在哈博羅內、弗朗西斯敦和塞萊比-皮奎等地區。畜產品加工是博傳統工業部門。2003年,博製造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3%。目前,博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經濟多元化政策,重點之一就是擴大工業部門和規模,優先發展出口型和有助於擴大就業的製造業,重點領域包括皮革製品、紡織和服裝、信息技術產品、玻璃、珠寶首飾、牛肉產品等。
3、農業。博農業主要由種植業和畜牧業組成。種植業落後,畜牧業相對較發達。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已從獨立時的42.7%,降為2003年的2.4%。但農業仍是農村地區大部分人口的生活來源和就業渠道。由於氣候乾燥、土地貧瘠,加上耕作方法落後和重牧輕農等傳統,博農業產量低,農產品的近90%依靠從南非和辛巴威進口。畜牧業占農業部門產值的80%,是博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之一,也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畜牧業以養牛為主,養羊為輔。牛肉產業近年受乾旱和口蹄疫等等影響,牛的存欄數及平均重量均有所下降。博享受每年向歐盟出口1.8916萬噸牛肉的配額,但產量難以滿足。博家禽養殖業開始於1976年,目前生產的肉雞和雞蛋能滿足國內需求。近年博乳製品生產有所增長。駝鳥養殖和加工業也在發展之中。
4、交通運輸建設。現已基本建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到2004年,全國公路總長達約18300公里,其中一半為柏油和礫石公路。全國各主要城鎮、中心之間,以及博與南非、尚比亞、辛巴威和納米比亞之間,已基本上由柏油公路連接。干線公路等級較高,行車限速達每小時120公里。1998年,博建成全長595公里的跨卡拉哈迪沙漠的柏油公路,與納米比亞公路相接,直達納的沃爾維斯港。鐵路總長近900公里,南北主線鐵路連接南非和辛巴威,並以此可與其它周邊國家相連。博現有6個國際機場,各地還有數十個小型機場。
5、金融服務業。博國際金融服務中心(IFSC)成立於2000年,是博實施經濟多元的重要舉措。目前該中心的服務范圍包括銀行、信託、投資、保險和金融中介等方面。政府提供稅收優惠以吸引國內外投資者進入,徵收的企業稅稅率只有15%。目前已有來自美國、英國、辛巴威和南非等20家金融服務公司開展業務。博政治穩定、宏觀經濟狀況良好、法律制度完備、貨幣信用等級高、稅率低以及政府廉潔以及靠近非洲金融中心約翰內斯堡等,是博建設金融服務中心的主要優勢。博證券交易所建立於1989年,2003年共有上市股票32支,總市值95.9億普拉。按資本容量計算,博證券市場在南部非洲僅次於南非和辛巴威,位居第3。
6、對外貿易和外資。博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和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是歐盟《科特努協定》和美國《非洲增長與機會法》的受益國。南部非洲是博主要的貿易對象,約占進口貿易總量的70%。歐盟是博主要出口產品鑽石和牛肉的銷售市場。博鑽石全部銷往倫敦。在《非洲增長與機會法》下,博向美國出口紡織品和服裝,2003年達630萬美元。因擁有穩定的鑽石產量,博多年來一直保持貿易順差。主要出口產品為:鑽石、銅鎳礦產品、牛肉產品、汽車及零配件、紡織品、蘇打灰等。主要出口對象是: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關稅同盟區國家和辛巴威等。主要進口產品為:機械和電氣設備、食品、飲料和煙,汽車和運輸工具、化工和橡膠製品和金屬和金屬製品等。主要進口來源:南部非洲國家(主要是南非)、歐盟等。至2002年,在博外國投資總額21.8億美元。其中礦業投資佔71.3%,金融業佔10.2%,批發和零售業佔9.6%。其中51.4%來自歐洲,43.9%來自南非。
博旅遊資源豐富,是非洲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較多的國家,大象數量2002年達12.3萬頭,居非洲第一。全國由17%的國土被列為國家自然公園和動物保護區,另有20%的土地是野生動物生活區。此外,博境內還生活著非洲古老人種布須曼人(Bushman), 保留著大約20000年左右的岩畫。博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喬貝(Chobe)國家公園和奧卡萬戈(Okvango)三角洲野生動物保護區,卓迪洛(Tsodilo)岩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央卡拉哈迪(Central Kalagadi)動物保護區中有布須曼人村落。
喬貝國家公園位於博北部,面積10566平方公里,為博境內第二大國家公園,與納米比亞隔贊比西河相望。該園建於1920 年,最初是貝專納保護地殖民者的狩獵區。1967年,博政府正式將該地辟為國家公園。該園分為四大生態區:東北部喬貝河水域的草場森林區、西部濕地、西北部沼澤地和乾旱腹地。園內河面寬闊,河水清澈,綠樹倒映,水草叢生。無數飛禽走獸如魚鷹、鸛、獅子、羚羊、長頸鹿、大象、猴子、野牛、河馬、鱷魚棲息、出沒其間。動物種群數量居非洲前列。該園還以大象、斑馬和獅子的密度居非洲之首而聞名。園區基本保持大自然的原生狀態,每年5-9月是觀賞動物和鳥類的最佳時期。旅遊接待設施良好,美國總統柯林頓1998年訪博時曾到此游覽。
奧卡萬戈三角洲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博西北部,與納米比亞接壤,是非洲最大的內陸三角洲。奧卡萬戈河發源於安哥拉高原,當河水流入博境時,河面寬達12公里,然後源源不斷注入博卡拉哈迪沙漠,形成巨大的三角洲。三角洲內有無數小島,湖泊縱橫、水道迂曲、河汊密布。岸上濃蔭匝地,水中蘆葦隨風起伏。無數鳥類和野獸在這里繁衍生息。三角洲內一切均保持著大自然本來的面目。
D. 哈利波特是
☆★Daniel Radcliffe ★☆ 姓名: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昵稱:Dan,Danny,Daniel,丹 飾演過的人物: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麥迫斯(12月男孩) 生日:1989年7月23日 身高:173cm 體重:52-54 Kgs / 114. -119.05 lbs 眼睛顏色:藍色 出生地:倫敦富勒姆 星座:獅子座 偶像:哈利·波特 音樂:Rem,U2,Stereophonics,Dido,JJ72,theSexPistols, theUndertones,theNewYorkDolls,theStranglers. 將來:打算從事音樂,寫作或者體育方面的工作 生活愛好:看電影、寫作、讀書、跑步、運動、音樂 興趣愛好 :最拿手項目:田徑和體操 最喜歡的科目:科學,體操 最喜歡的書:《哈利波特》系列,LouisSachar's《Holes》
最喜歡的體育項目:Fulham足球(英超/英國富勒姆球隊的鐵桿球迷),世界摔跤,一級方程式賽車,(特別喜歡Rocks,moony注:中文譯名為「岩石」, 在今年的荷里活/好萊塢的新電影「蠍子王」里充當男主角) 最喜歡的電影: The Dish(天線) 12 Angry Men(十二怒漢)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贖), Apollo13(阿波羅13/太陽神13號) Moulin Rouge(紅磨坊/夢斷花都/情陷紅磨坊) Shakespeare in love(戀愛中的莎士比亞/莎翁情史)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不一樣的天空這是丹尼爾在奧斯卡里說過的) 最喜歡的電視劇:Simpsons(辛普森一家) 最喜歡的糖果:Marsbar(一種巧克力) 最喜歡的飲料:DietCoke(健怡可樂) 最喜歡的食物:麥當勞食品 ,巧克力 最喜歡的顏色:綠、紅、金 最喜歡的數字:9 最喜歡的T恤設計:Mambo 最喜歡的小機械:隨身聽CD機 最不喜歡的食物:蛋糕 最不喜歡的學校科目:數學和法語
最喜歡的女演員: Julia Roberts(朱莉婭·羅伯茨),Kate Winslet(凱特·溫絲萊特),Catherine Zeta-Jones(凱瑟琳·澤塔--瓊斯),Kate Hudson(凱特·哈德森) Renee Zellweger(蕾妮·澤爾維格),Kirsten Dunst(克斯汀·鄧斯特)Cameron Diaz (卡梅隆-迪亞茲) 最喜歡的男演員: Tom Hanks(湯姆·漢克斯),Ben Stiller(本·斯蒂勒),Jude Law(裘德·洛) 、Ed Harrie(艾德·哈里斯),Robert Deniro(羅伯特·德尼羅) Leonard Gary Oldman(加里·萊昂那德·奧德曼) 曾去過的國家:中國、西班牙、瑞典、法國、義大利、巴拿馬、美國、日本 丹喜歡哈利波特的東西 最喜歡哈利的品質:忠心,支持自己,有好奇心 最喜歡的魔法工具:隱身衣 最喜歡的劇情:下巫師棋 最喜歡的角色:海格和韋斯萊一家 最喜歡的一部書:《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最喜歡的電影場景: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最後的棋盤,對抗伏地魔,魔鬼網 《哈利·波特與密室》——與馬爾福的對話,決斗俱樂部
編輯本段出道經歷
丹的爸爸是劇組工作人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爸爸帶著他來到劇組見一個人,然後就被劇組導演哥倫布看中了。當時他們都很驚訝有這樣符合的人,瘦弱,眼睛很純凈,什麼都像。
後來,他們讓丹和其他海選上來的人一起參加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鏡,最後和來自美國的連恩艾肯(Liam Aiken)角逐這個角色,但因丹是英國人,本小說又是來自英國,丹比艾肯大一歲,所以劇組選擇了丹。得知被選中時,丹正在洗澡(據說是滿身的泡泡),是他父母接的電話,告訴丹時他興奮得不得了。丹的父母不贊同兒子演戲,怕影響學業,後來經過導演多次交涉後總算成功了,當然,從始至終,丹一直是很想演的。之前丹曾經有過演藝經歷,出演過《巴拿馬裁縫》,也算是小童星了。盡管他說自己演的東西,自己都沒看過全部。他從未想過能夠出演哈利波特這樣的角色。 終於,11歲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擊敗了上萬名躊躇滿志的對手,贏得了這個命中註定就該他來出演的角色。正如導演克里斯-哥倫布所言:「丹尼爾走進了我們的視野,我們一下子就知道已經找到了這位哈利。」 當丹尼爾走進試鏡的屋子時時,「他還沒開始表演,我們就喊了起來:『就是他!就是他!』」 1989年7月2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富勒姆(Fulham)。小學時就有過演出經歷,第一次登上銀幕是在1999年,在根據狄更斯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中扮演幼年的大衛,在這部由西蒙·科蒂斯執導的電視劇中,同時擔任主演的還有瑪吉·史密斯夫 人以及左伊·瓦納梅克。這兩人目前在《哈利·波特》中與丹尼爾再次合作,分別飾演麥格教授與霍琦夫人。 兩年後,又出演了由前007布魯斯·皮爾斯南主演的巴拿馬裁縫(The Tailor of Panama)。同年被哈利波特的導演Chris Columbus選中作為第一部哈利波特的扮演者,隨後又出演了第二部跟第三部一直到第七部的拍攝。
編輯本段瑣事相關
喜歡搞些小惡作劇,有一次他偷偷修改了Robbie Coltrane(海格的扮演者)的行動電話 結果Robbie發現他的電話信息都變成了土耳其語.
養著兩只邊境牧羊犬Binka和Nugget. 8歲的時候曾試著第一次讀哈利波特原著 結果沒有完成 直到他成了哈利波特時才算讀完. 從沒完整地看過巴拿馬裁縫,盡管是他出演的. 就讀於一所男子私立學校. 最喜歡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是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願意玩PSP和聽音樂,尤其喜歡U2和R.E.M和性手槍樂隊,還喜歡踢足球. 紅辣椒樂隊的歌迷並在2004年參加了他們的演唱會. 2002年2月他獲得英國Variety Club的最佳新進藝人提名並最終獲得該獎項. 為了表彰他在哈利波特中的出色表現 2002年Variety Club頒給他James Carreras獎. 12 angry men(12怒漢)是他看過的第一部黑白電影也是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一部. 哈利波特電影的角色經紀人是Daniel父親的朋友,當他為尋找哈利的扮演者而發愁的時候見到了Daniel,接下來發生的就是:試鏡,拍攝,世人皆知!!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2004年2月,英國太陽報把他列為全國第三富有的年輕人(13到19歲),據說他收入達到500萬英鎊. 他是Gary Oldman(阿茲卡班囚徒中Sirius Black的扮演者)的影迷並且也是英超球隊富勒姆隊的球迷. 會彈電吉他,正在學習貝司吉他.
編輯本段平凡的丹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不需要任何hocus-pocus讓他自己轉變成一個平凡的年輕人。「哈利·波特」的演員簡單的摘掉了那個男巫師象徵性的眼鏡,帶了一頂棒球帽。 當他在12歲拍完的「魔法石」於2001年11月上映以來,丹曾經在他的家鄉英國出演過電視版的「大衛·科波菲爾」,而且還在「The Tailor of Panama」中飾演Geoffrey Rush的兒子。 但是丹沒有過分看重這些名聲。這些天他已經上過很多公告,但仍然溫文爾雅。他的眼睛,再那副眼鏡後面的是一雙醒目的碧藍色的眸子,當他談及自己的職業生涯,影響力和未來希望的時候,那雙眼睛會格外明亮。 Daniel於1989年7月23日出生在英國倫敦富勒姆,父母都是做娛樂業的工作。母親Marcia Gresham是猶太人。小時候的他和大多數男孩子一樣,貪玩好動,不過他從5歲起就想做一名演員了。他有著灰藍色的迷人的眼睛和金棕色的頭發,英俊而又不失男孩特有的可愛與活力。所以,在他十歲的時候,他成功獲得了在電視劇David Copperfield(《大衛·科波菲爾》,BBC公司攝於1999年,根據Charles Dickens同名小說改編)中幼年大衛一角。這次小小的嘗試為他帶來了同事們的一致贊揚。一同工作的Kate Harwood說道:「他純真自然。攝影機喜歡他,別的孩子和他一起不會感到有威脅。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害怕和童星一起工作,但他是例外的,他不需要我們去時時刻刻地警惕他。我們欣賞他的文雅,他有一大堆這樣的優點。他很率直很有魅力,也非常好動而且精力充沛。」從這時開始,這位「純真自然」的孩子就註定會有光輝燦爛的一生。 在這次演出之後,他又在間諜片The Tailor of Panama《巴拿馬裁縫》里飾演一個小角色,但即使只有幾個鏡頭,他也用自己天真的笑容給這部影片增色不少。不過他自己還沒有看過這部影片呢。 一天,Daniel和父母一起去看一部名叫《口袋裡的石頭》的話劇,在劇院他們遇到了父親的熟人David Heyman,大衛·海曼,一位電影製片人。那時他正在為華納公司的新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選演員。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是非常受讀者喜愛的一部小說,要成功改編成電影,是有一定壓力的,而演員能否符合書迷們的喜好更是重中之重。在此之前,David Heyman已經見過了很多前來試鏡的男孩,卻沒有一個能符合他的想法。然而,在見到小Daniel之後,他完全被他吸引住了,「我根本沒有留心地看話劇,只是一直不停地轉頭看坐在我後排的Daniel。」那正是他想要的形象,「充滿好奇心的男孩,他真誠大方,熱情而不乏理智。」就這樣,對此並沒有報什麼希望的Daniel給製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此,Daniel一直很謙虛,最初當朋友勸他去試鏡的時候,他只是說:「有那麼多男孩想演這個角色,怎麼會是我呢?」他的父母也很謹慎,「他的母親太了解電影商業了,她清楚這存在著什麼弊端。她非常在乎當影片真正公映時會帶給Daniel 多少不可避免的麻煩。」 但是他實在太合適了,在見過他之後,所有人都認為,「他就是哈利波特!」終於,在五次試鏡之後,那個改變他命運的時刻到來了。還是讓我們聽聽他自己怎麼描述的吧:「當時我正在洗澡間里,我聽見電話鈴響了,我爸走下去接電話。我聽見他說『你好,大衛』,當時製作人大衛·海曼是我們認識的唯一一個叫大衛的人,所以我肯定那就是他。然後我爸上來告訴我,他說我得到這個角色了,我當時非常驚訝,傻傻地呆了不知多長時間,接著我哭了起來。那真是一條很讓人興奮的消息。」「那晚我在深夜兩點鍾醒來了,我去叫醒我的父母,然後問他們,「我在做夢嗎?我真的能演哈利波特?」 真的,幸運之神真的降臨了。他得到了這個無數孩子夢寐以求的角色——Harry Potter。導演Chris Columbus這樣評價這位小演員:「Dan是一個12歲就有著35歲思想的孩子。你會發現在他的眼睛背後藏著許多深奧的東西;他是一個能切切實實生活的人。對,他很有魅力編輯本段訪談實錄AP:你覺得自己是下一個青年白馬王子么?
Dan:(笑,臉紅)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 那會很討人喜歡,真得很棒,但是我不太理解。 AP:這部電影對於兒童來說太恐怖了么? Dan:這不是更恐怖一些……更多讓人從心裡覺得毛骨悚然的東西,那是8歲大的孩子和成年人的理解方式完全不相關的。當我和成年人一起觀看的時候,家長們的恐懼反而比他們的孩子更多一些。 AP:你覺得鋪天蓋地的電影廣告宣傳對你有什麼樣的影響?你能在毫不知覺得情況下走出家門么? Dan:你永遠也不能適應它,但是實際上也絕對不是那麼壞。有的時候我意識到,但是我只是戴上棒球帽子,沒有其他。當然,現在已經有人在尋找一個帶著棒球帽的男孩子了。 AP:哈利有一些笨拙,甚至我敢說是有點蠢。你覺得在他身上是否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呢? Dan:絕對。在學校我永遠都不是最酷的,但是話說回來,我也沒和什麼酷的人做朋友。這不是說我不喜歡他們,只是他們對我不感興趣。 AP:哈利在前三部電影中長大了一點,特別是這集,在他父母死亡的激烈斗爭中。這些對你來說困難么? Dan:這是困難的,因為我顯然從來沒有經歷過任何哈利的處境。我很感興趣去演……但這很棒。若非如此,對我來說就真得沒有什麼挑戰了。任何事情都會簡單化。我做的不是很好。 AP:不只是哈利長大了,你也長大了。在全世界關注的目光中長大是什麼感覺呢? Dan:我對世界上其他人說什麼並不是很留意。我從來不閱讀那些在網路上面的關於我的文章。如果你全讀了,只會讓你變得自我感覺良好。 AP:你是否曾經回顧以前的電影呢? Dan:沒有,從來都沒有。我不想這么做。我也不認為我會再去看第一部。再過兩年,連這部我都永遠不會看了。 AP:你不想看看作為演員,你成長了多少么? Dan:我從不回頭看。我更注重於眼下發生了什麼。如果我有了孩子,也許有一天我會和他們一起看。 AP:對於這一部電影,你有沒有做過什麼特殊的准備呢? Dan:在第三部電影以前,我寫了一篇關於哈利思維的文章。那很有趣,因為……這讓我可以總結一下我自己是怎麼看待他的。 AP:我聽說你是一個電影迷。有什麼特別的演員曾經影響過你么? Dan:其中一個肯定是Gary Oldman。能和他一起共事非常的令人振奮(在這部電影中)。我覺得像Tobey Maguire,Christina Ricci 和 Eliah Wood這樣的人,實際上因為他們都是童星。當你說起童星,每個人會想Macaulay Culkin。Macaulay Culkin實際上已經成為回憶,但是他是最棒的。他們都是兒童演員,許多也都轉變成了同齡人中令人驚訝的演員。Christina Ricci真是令人不可思議。我想我會以他們為榜樣。 AP:對於這個系列以後的發展你有什麼看法? Dan:讓哈利·波特活到35歲……開玩笑。那時對第六本,和第七本的猜測,老天知道……關於未來,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多少。我想我會等到第四部完成,然後再想一想,因為對於我來說這還很遙遠。 AP:如果讓你來寫第六七兩本,你會讓他如何發展? Dan:我絕對認同阿方索(卡隆,導演)的解釋,羅恩和赫敏會發生一些事情。而且我覺得哈利會死去。之所以這么想,原因就是在第四部的時候哈利和伏地魔的魔杖連在了一起……這就是說只有哈利死,伏地魔才會死。這是我的觀點。我想哈利必須做出犧牲。
編輯本段參演作品
★2011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8.4) ★2010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11.19) ★2009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7.15) 《我的兒子傑克》(My Boy Jack)(11.11) ★2007 《戀馬狂》(Equus)(舞台劇) 《12月的男孩》 (December Boys)(9.14)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7.20) ★2005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04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2 《哈利·波特與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2001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巴拿馬裁縫》The Tailor of Panama ★1999 《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
編輯本段個人資產
「哈利波特」丹尼爾的個人資產約3億多人民幣,超越英國威廉與哈利王子 。
丹尼爾的資產1年來增加近1倍,快速累積財富的撈金能力被媒體比喻成「就像變魔術」。 改編同名暢銷書的《哈利波特》電影部部賣座,原作者羅琳與男主角丹尼爾的身價都足以與英國王室匹敵。 羅琳年收入約15億5千萬,比英女王高出8倍。2010年,21歲的丹尼爾,10年前雀屏中選演出哈利波特,當時他的父母成立一家公司,為他管理資產。 根據該公司上周向英國工商局提出的營收報表,他的銀行存款約4千萬人民幣,股票與其他投資約值7500萬;他年紀輕輕便「錢進」紐約房市,目前在英、美有3棟房產,市值逾1億多。《哈利波特》將進入尾聲,他的片酬已飈升到1億三千多萬,等這筆錢入帳,他的個人資產將再度攀升。
E. 美國有哪些金融大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怪圈
戴維斯家族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家族之一,歷經時間考驗,這個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他們的投資理念更加令人敬仰。
這個投資家族厲害了,爺爺從5萬美元做到9億美元,爸爸30年投資累計回報75倍,是標普500的兩倍,孫子管理450億美元資產。這個滿是大神的家族,就是美國著名的戴維斯家族。從祖父斯爾必·庫洛姆·戴維斯開始,到兒子斯爾必、孫子克里斯和安德魯,都是名耀華爾街的投資人。
斯爾必認為,大部分廉價股由於公司質地很普通,只值現有的價格,盡管公司的業績可能會恢復,但是花費的時間也常常會超出任何人的預期。
2、不要購買高價股
股票之所以值這個高價位是因為它們是由卓越的公司所發行的,但斯爾必卻不肯購買這類股票,除非股價相對於其收益而言比較合理。若在市盈率極高的價格買入,一旦增長率下滑,將面臨估值下降帶來的股價BAODIE。
3、購買適度成長型公司價格適中的股票
斯爾必認為選擇那些收益增長速度高於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資。因為適度成長型公司不引人注目,價格通常比較合理,並且可以獲得穩定的回報。
4、耐心等待直到股價回復合理
若斯爾必看中某家公司,但其股價過高時,他會耐心等待時機,直到股價回落。戴維斯家族尤其喜歡在長期發展前景良好的公司遇到暫時的負面新聞打擊時買入,通常此時投資者的期望極低,會給出匪夷所思的低價。當然前提是,負面新聞只是暫時的,不會阻礙公司的長期發展。
5、順流而動
斯爾必選擇技術股時非常慎重,但他並不完全排除技術股,只要他能找到股價合理、有實際收益並實現全球化經營的高科技公司,斯爾必就會急切地購入該股票。按照這個標准他在20世紀80年代選擇了IBM以及應用材料公司,獲得了豐厚的盈利。
6、主題投資
「從下往上」型選股人投資於那些前景良好的公司,只要公司有發展前途,無論是石油鑽探業還是快餐連鎖業,他們都樂於投資。而「從上往下」型選股人則會首先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找出有可能興盛起來的行業,然後再從中選擇公司。斯爾必兼有這兩類選股人的特徵。他在投資前,會首先尋找「主題」。而很多時候,主題都是相當明顯的。20世紀70年代的主題就是泛濫的通貨膨脹。斯爾必的風險基金選擇了石油、天然氣、鋁以及其他商品類公司,因為盡管物價上漲,這些公司仍能贏利。到了80年代,有跡象表明FED已成功地打擊了通貨膨脹。斯爾必發現了一個新的主題:物價回落、利率下降。因此他削減了硬資產,轉而購買金融資產:銀行、經紀行和保險公司的股票,因為利率下降使金融業從中受益。
7、讓績優股一統天下
為了減少資本利得稅以及頻繁交易中的非理性操作風險,戴維斯家族通常長期持有股票,因此他們通常選擇盈利穩定增長的績優股,就算股價達到了合理的區間,只要盈利穩定增長,他們會繼續持有。
8、信賴卓越管理
戴維斯的投資依賴於美國國際集團的漢格林伯格之類卓越的經理人。同樣,斯爾必也信賴因特爾的安迪格羅夫和太陽美國公司的艾利布洛德。如果一位優秀的格朗德領導人離開了原先的公司去了別處,那麼斯爾必也會相應把資金投入該新公司,因為他信賴該經理人的才能。
9、忘記過去
斯爾必認為,歷史不會完全重演。投資者常常因為記起過去市場bengkui的經歷而不敢買股票,例如29年、87年的股市bengkui。事實上,股市按照周期運行,從股市bengkui中恢復後,牛市也就隨之而來。
10、堅持到底
戴維斯家族堅持長期投資,他們認為,股票在短期內有價格波動的風險,但是長期來看,投資股票的收益遠遠大於風險。他們在給股東的信中一再重申:「我們跑馬拉松!」
F. 外匯的含義解釋
這里的「支付手段」是指最早的外匯形式是以對外貿易為主的,主要是國際間的
債務之類的結算。當然現在的外匯主要是投資者參與的市場了。
外幣就是指外國貨幣,好像除人民幣外的其他貨幣對於我們而言就是外幣。
外匯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所以也就出現了它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是匯率!
G. 哈利波特電影中,哈利波特的扮演者的名字
丹尼爾 雷得克里夫
H. 網格,及網格空間的意義
什麼是網格?
網格是繼傳統網際網路、Web之後的第三次互聯網浪潮,可以稱之為第三次網際網路的應用。傳統網際網路實現了計算機硬體的連通,Web實現了網頁的連通,而網格則試圖實現互聯網上所有資源的全面連通,其中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通信資源、軟體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
簡單地講,網格是把整個網際網路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級計算機,實現各種資源的全面共享。當然,網格並不一定非要這么大,也可以構造地區性的網格,如中關村科技園區網格、企事業內部網格、區域網網格,甚至家族網格和個人網格等等。網格根本的特徵不是它的規模,而面是資源共享,消除資源孤島。
最「正統」的網格研究起源於美國政府過去十年來資助的高性能計算機科研項目。這類研究的目標是將跨地域的多台高性能計算機、大型資料庫、貴重科研設備(電子顯微鏡、雷達陣列、粒子加速器、天文望遠鏡等等)、通信設備、可視化設備和各種感測器等整合成一個巨大的超級計算機系統,支持科學計算和科學研究。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工作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的NPACI、「國家技術網路」(NTG)、分布式萬億次級計算設施(DTF),美國能源部的ASCI Grid,以及歐盟的Data Grid等。
作為一種新技術,目前研究人員對網格研究重點和內容的認識也不盡相同。有人把網格看成是未來互聯網技術,稱為「下一代網際網路」、「Internet2」、「下一代Web」等;還有一類研究的側重點是智能信息處理,它關注的是如何消除信息孤島和知識孤島,實現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的智能共享,常見的名詞包括語義(Semantic Web)、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知識本體(Ontology)、智能主體(Agents)、信息網格、知識網格、一體化智能信息平台等;企業界的研究大多集中盡量利用現有的Internet/Web技術,將網際網路上的資源整合成一台超級伺服器,有效地提供內容服務、計算服務、存儲服務、交易服務、內容分發(Contents Delivery)、電子服務(e-service)、實時企業計算(Real-Time Enterprise Computing,簡稱RTEC)、分布式計算、Peer-to-peer Computing、萬維網服務(Web Services)等名詞都屬於這一范疇。
企業界的網格相關研究開發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Web服務。目前,一些業界巨頭已經就幾個底層標准協議達成共識,包括XML、SOAP、WSDL、UDDI等。與「正統」的網格研究不同,Web服務的重點是產品開發,其相關產品可望在今明兩年在市場上開始普及。
作者:(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所長李國傑院士)
分析:什麼是網格 它會產生20萬億的產業嗎
《計算機世界》記者 高麗華 周蓉蓉
當產業界和學術界都在為網格而痴狂的時候,國內大多數計算機用戶卻對「網格」為何物都「真的不知道」,不少人甚至前所未聞。擺在中國IT產業面前的一個現實是,有著「突破性創新」和巨大商業前景的網格技術,在全球范圍還處於起步階段,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為此,無論用戶還是廠商,都不應當滿足於已經熟悉了的「網路」,還應當關注「網
絡」前頭的「網格」。
11月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主辦、微軟亞洲研究院協辦的「網格主題日」研討會上,一位用戶代表上台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會前有人問我網格是怎麼回事,我說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台下頓時笑聲一片。
這並非個別現象。在記者就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進行采訪的時候,發現相當多用戶都「真的不知道」網格為何物。即或聽說過這個概念的,也往往想當然地把它劃進「高精尖」設備和精英業務的行列,與自己既無緣也不相干。一些媒體對網格的解釋也「模模糊糊」,語焉不詳,甚至說法不一。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 IT專家和廠商們說起網格來卻激情燃燒、如數家珍、成胸在握。他們稱網格是繼Internet和Web之後的第三次信息技術浪潮,它的興起將再次改寫計算機應用的歷史。有的還信誓旦旦,說這一變革是近在咫尺的事情,網格計算在2004~2005年就將形成氣候。
如果情況真如專家們所說的那樣,那麼上述兩支隊伍——用戶隊伍和專家廠商隊伍——就到了需要交流和碰撞的時候了,因為「網格最後是用戶的,是由用戶來決定的,不是由廠商來決定的」(中科院李國傑院士)。這種交流對用戶隊伍而言,將是一種「啟蒙」和「激發」;對專家廠商隊伍而言,則是實現網格產業化的必經之途。只有二者聯起手來,才可能迎來中國網格發展的真正商機。
何為網格?
有趣的是,即便那些熱切談論著「上網」行將被「上網格」所取代的專家們,談起「網格」這個問題來也缺少統一的「話語」。
接受采訪的專家中,有說網格是一種技術的,有說網格是一種標準的,有說網格是一種方法(實現資源共享的方法)的,有說網格是一種中間件的,還有說網格是一種高級計算的……不一而足。專家們尚且如此,用戶們對此「說不清楚」,自然更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了。
推動中國國家網格(China National Grid,簡稱CNGrid)的「863計劃高性能計算機及其核心軟體專項」組成員錢德沛教授就此認為,出現這種「混亂」並非壞事,也沒什麼可奇怪的。一方面,網格畢竟還是個成長中的事物,對它的認識尚需假以時日;另一方面,對於復雜的事物本來就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審視,很難說哪一種看法絕對正確或錯誤。
問題或許可以倒過來:不說網格「是什麼」,而說網格「不是什麼」,或「不只是什麼」。
錢德沛認為,把網格歸結為一種標准或一種方法,至少是不全面的。與網路一樣,網格作為一種資源共享的工具當然離不開標准,但網格本身卻不宜定義為標准。比較起來,把網格看做一種如同水廠和電網那樣的基礎設施更為恰當——只不過網格是一種「無形的」信息基礎設施而已。
具體說來,網格計算是利用互聯網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個計算資源,通過邏輯關系組成一台「虛擬的超級計算機」。這台機器把每一台參與其中的、包括個人電腦在內的計算機都作為自己的一個「結點」,成千上萬個這樣的「結點」並聯起來,就組成了「一張有超級計算能力的網格」。而每一位將自己的計算機連接到網格上的用戶,也就「擁有了」這架超級計算機,可以隨時隨地調用其中的計算和信息資源,在獲得一體化信息服務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共享。
如果認可上述看法,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網格」與「網路」有何區別了。因為「網路」已經成功地實現了計算機的聯結和信息資源的共享,何須再上「網格」呢?
對此,中科院計算所副所長及「863計劃高性能計算機及其核心軟體專項」組成員徐志偉研究員的解釋是:同是實現資源共享,「網格」與傳統的「網路」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網路』實現了計算機硬體的連通,『Web』實現了網頁的連通,而『網格』則將在應用層面上實現所有資源的全面連通,包括計算、存儲、軟體、數據、信息、知識,甚至還包括儀器設備和人才」。而且,「Web只能對HTML文件進行一致性的訪問,網格卻可以對所有資源進行柔性和高性能的訪問,即時地創建強大的虛擬計算環境」。這是傳統互聯網無法比擬的。
舉例來說,在傳統互聯網環境下,你要訪問一個伺服器或網站,必須知道路徑才行。網格訪問就不必顧及計算機在哪兒,也不用管是誰的計算機,你只要遵守協議,網格會把你需要的一切資源調到你面前,「就像用電,只要你的保險絲足夠粗,你想用電做什麼都可以」。如果你的計算機速度不夠快或存儲空間不夠大,網格還會自動調資源,這意味著,你在網格上完全可以通過一台個人電腦終端,處理一批來自太空探索的海量數據。當然,「如果你的筆記本電腦的相關資源閑著,也有可能被別人調用」。
這種情形或許可以借用一家保險公司的廣告語來描述:「平日注入一滴水,用時擁有太平洋」。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孫凝暉談及「網格」與「網路」的區別時,還打了個形象的比方,說「網路」環境下的計算機好比小電站,家家戶戶都有一台,雜亂無序且浪費嚴重,電力還難以集中使用。「網格」則好比大家共用一個電站,這個電站可以是全世界建一個,也可以是一個國家建一個,一個地區建一個或一個企業甚至個人建一個。與家家戶戶搞小電站的傳統網路相比,網格最大的長處是集中有序,全面流通,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資源,提供多元信息服務。
當然,在此意義上,網格也可以說是全新的互聯網,或「下一代的互聯網」(IBM網格計劃領導人Wladawsky-Berger語)。
後技術時代的平民應用
曾經擔任過美國總統信息技術顧問委員會主席的Wladawsky-Berger,把行將到來的「網格時代」稱為計算機技術的「廣泛使用期」,相比之下,「網路時代」僅僅被看做是計算機技術的「公眾認識期」。
不管確切與否,這種看法至少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被不少用戶視為「高精尖」設備和「專業級」應用的網格技術,其實是一種最平民化的信息技術,而不可能是一種「塔尖上」的應用。當我們說網格可以連通每一台個人電腦的時候,意味著「高精尖」技術必須隱居後台,對用戶而言的「後技術時代」也就到來了。
「網格最終應該是一種公共事業」——由網格應用服務商提供服務,這種服務與電話、電力、水、煤氣並列,被稱為「第五公用設施」——IBM中國研究及開發部總經理王瑋博士如是說。
這個「公用設施」的第一大好處,是節省資源。
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許榕生舉例說,當今世界大約有4億台個人電腦,它們在大部分時間里是閑置的。假如能發明一種技術,自動搜索到這些電腦並將它們並聯起來,由此形成的計算能力將會超過許多超級巨型機。「網格計算」就是這樣一種技術。目前已有數百萬台個人電腦加入到網格計算的行列,每天所形成的計算能力大約相當於數千台個人電腦滿負荷地工作一年。
另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們的寬頻利用率只有5%,軟體也是5%,伺服器是20%。一方面強調要降低成本,一方面卻又是資源的巨大浪費。網格恰恰可以解決這個矛盾。
Sun(中國)公司客戶經理蔡永介紹了一個網格應用的案例:福特公司要求它的IT部門既要保證高標準的計算能力,還要全面削減成本費用。可對於汽車設計中的有限元分析、流體動力學分析和試驗設計模擬這類需要極高運算能力的應用環境來說,降低成本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採用了Sun ONE Grid Engine(網格引擎)軟體之後,問題迎刃而解:白天讓工作站中的一部分CPU用於交互作業,一部分用於計算作業,而在夜間和周末將所有的CPU都用於計算作業。福特工程師們只要通過原本熟悉的網路界面就可以把自己的計算任務提交給網格計算引擎軟體,再由網格引擎軟體自動把計算任務分配給空閑的計算機。只要在整個網格中還有空閑的計算資源,系統性能就不會感到明顯降低。
對這種節省資源的好處,VeryE.com首席執行官張向寧描繪說,原始社會,大家都得出去打獵,打多少吃多少。社會發展以後,專門有人種糧食了,就不必每個人都去打獵了,你花錢就能買到糧食。而現在超市與便利店就在你家門口,你連糧食也不必儲存了,隨時可以到超市買,吃多少買多少。搞室內裝修也是這個道理,你也沒有必要為了裝幾間房子而專門養一個裝修隊,臨時雇幾個人就夠了。所以對企業IT應用來說,有了網格後,實在沒有必要再另建一套「自己的」IT系統,那樣做既要養一批人,還得顧及系統的升級換代,「最經濟的辦法就是租,就是雇」。張表示他將來不會去做網格服務商,但他絕對會成為一個網格服務的用戶。
第二個好處,是進行分布式計算。
網格是一種分布式計算模式,這種模式可獲得負載平衡,避免網路的擁堵和宕機,把數據分別存儲,還可容錯容災,就近服務。
據IBM大中華區網格計算總監朱明介紹,美國的醫療網格設在賓夕法利亞大學,它可將X光照片等醫療文件放在網格上,供1000多家醫院共享。因為涉及到海量數據,所以這些數據都是分布存儲,調用起來也很方便,通常幾秒種即可獲得病人當前與歷史的全部診斷記錄,從而將網格的力量用在每一個病人身上。Butterfly.net的在線游戲也藉助網格技術來增強可靠性,在游戲用戶數量劇增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網格實現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的自動配置,游戲總也不會宕機。
第三個好處,是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信息的多元一體化服務。
王瑋博士舉例說,如果我對某隻股票感興趣,那麼我可以告訴計算機系統並對相應操作給出條件,條件符合時就通知我。如果股票的價格達到了一定的數值,傳統的計算系統只會告訴你這只股票的市值,而網格系統則可以告訴你現在持有多少股,買進價是多少,建議購買還是賣出等等。總之,這樣的網格應用「能夠知道你所有的相關歷史信息,並給出建議」。這就是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多元信息共享帶給你的好處。
這一功能尤其為跨國公司所看好,因為它所創造的異地協同工作的信息環境,可以方便地把跨國公司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組織起來。
孫凝暉接受采訪時還表示,網格極有可能會成為解決信息安全的一個突破口:因為現在的網路安全措施基本是一種被動的防禦,你無法知道黑客在什麼位置,他用的是哪台計算機。而網格是一種「主動式的按需服務」,用戶必須首先確定自己的身份才能獲得服務,如同我們現在用的手機和有線電視,用戶的身份與位置都可以查得到。這種模式對防範黑客肯定是有效的。
徐志偉認為,網格計算的普及將把我們帶入信息技術的「後技術時代」(post-technology stage),目前我們正處在從互聯網(Internet與Web)時代向網格的按需計算時代演化的過程中,屆時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裝進網格,享受網格帶來的好處。
20萬億美元的產業?
談及網格技術的前景時,人們最津津樂道的無疑是美國《福布斯》雜志的下列預測:網格技術將在2004年至2005年出現一個高峰,推動信息產業市場的持續高速發展,在2020年將產生一個年產值為20萬億美元的大產業。
但至少在目前,「網格還不是一個已經成熟的、有定論的技術」(徐志偉)。處於幼稚期的新技術固然最能給人以希望,可要預測十幾年以後的事情,畢竟有些勉為其難了,現實中虎頭蛇尾的技術並非個別。
不過,在不少人心目中,網格應該是個例外。首先,網格已經有了10多年的歷史。12年前的分布式計算可以說就是網格的雛形(最初的分布式計算只是把一個任務分配給不同的CPU去做而已),網格的概念在相關廠商和專家的圈子裡也已熱了兩三年。
其次,一些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已為此投下了巨資。IBM公司2001年就宣布投資40億美元大規模進入網格計算領域,研製每秒13.6萬億次超級網路計算機;最近又宣布投入100億美元,啟動「按需計算」計劃。日本文部科學省2002年5月決定投資700億日元開發超大型網格計算機。相關的設備和軟體技術也已經接受了一定范圍的市場檢驗。
第三,人們對信息技術變革有信心。個人電腦和網路等意想不到的迅速崛起和大行其道,已經為這種信心奠定了基礎。尼葛洛龐帝關於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超過我們最大膽的想像」的名言,可以看做是對這種信心的激情歸納。
的確,計算機技術的幾次大的變革,都近乎於傳奇甚至神奇。最早的時候,你想使用計算機,必須坐到大機房的終端前;有了網路後,你可以在家裡使用了;有了Java等跨平台工具,你不再需要特定的機器和系統來支持……應用模式就在這樣的演變中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IBM最早的大型機不存在通信交流問題,只供一個用戶使用,今天卻需要通過TCP/IP協議供上百人使用。資料庫也一樣,早期的資料庫不可以共享,有了互聯網之後才出現了共享資料庫。網格計算就是隨著這些變化而出現和發展的。王瑋博士接受采訪時說,既然曾預言「全世界大概只需要5台計算機」的IBM創始人Thomas Watson、預言「人們沒有理由在家裡需要計算機的」的Digital總裁Ken Olson、預言「640K應該是對任何人都足夠了」的微軟創始人Bill Gates都成了笑料,網格今後的發展「超過我們最大膽的想像」,當然也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第四,是人們對一台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的需要。在一個信息技術大行其道的時代,這個引擎為什麼不可以是正在崛起的網格技術呢?
網格最早形成氣候是在高性能計算機領域,因為高性能計算機資源最稀缺,一般的企業用戶現在只是剛剛發現。Platform亞太區副總裁鄭志說,今天不僅有計算網格,還有數據網格、信息網格、GIS網格、基因網格……隨著應用潛力的挖掘,還會有更多的網格冒出來。
Platform公司亞太區技術總監張福波博士和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孫凝暉告訴記者,網格技術不是排它性的,涉足網格應用無須從零開始,只要把網格標准與現有的應用資源結合起來就夠了。譬如網格標准與高性能計算機結合會產生高性能計算機的核心技術,與中間件結合會產生中間件的核心技術,與應用軟體結合又會產生應用軟體的核心技術,如此等等。「與網格結合的東西越多,可供共享的資源也越多。」
隨著網格向每一個人走近,人們對它所可能承擔的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也越來越看重,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不過,作為一種尚不成熟的技術,網格的發展還存在障礙。錢德沛認為主要是標准問題——雖然有了國際公認的OGSA網格標准,但還只是一個大框架,相關的產品也不夠豐富,用戶和廠商的理解和觀念也有許多分歧。錢德沛就此認為,網格較大規模的應用起碼是3年以後的事情,說2004到2005會形成氣候,那是過於樂觀了。
「中國的網格活了」
這是IDG一篇文章的標題。發表於10月14日的這篇文章介紹,中國將建成世界最大的教育網格。
國內對網格的研究始於2000年,與國外相差幾年的時間。但總體看,網格的研發在全球仍處於起步階段,美國的醫療網格、英國的國家網格與中國的教育網格和國家863網格性質相似,都是研究性網格。「應該說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這也正是中國的一個機會」。 王瑋博士如是說。
而且中國雖然起步較晚,但由於政府的高度重視,「自上而下」的進展並不慢。有國內專家評論,網格計算一年前還有點遙遠,現在感覺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已經能用它來做些事情了」。
2002年6月,我國政府在「863」計劃中設立了網格專項:研製中國國家網格。總體目標是研製一台每秒4萬億次運算能力、面向網格的高性能計算機;建設一個具有5萬至7萬億次聚合計算能力的高性能計算環境;開發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格軟體;建設2至3個事關國計民生的應用網格;形成若干網格技術的國家標准,參與制定國際標准;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網格研究和應用人才。
與此同時,聯想和中科院計算所分別推出了深騰6800高性能計算機和曙光4000A超級伺服器;地質、氣象、航空、基因、森林資源與林業生態等七大行業的應用網格項目建設先後啟動;建成了中科院、上海、清華大學等7個網格結點;中科院計算所圍繞網格路由器、網格操作系統、工具軟體包、信息網格平台、知識網格以及安全系統進行系列研發,形成了「織女星網格」品牌;聯想推出了「關聯應用」的網格發展戰略,已有部分產品面世。
最有氣候的是中國教育網格。這項「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網格」由12所大學聯合推出,可實現全國100所重點大學資源共享。工程建成後將大大簡化和方便全國教育系統的資源配置,應用將涵蓋生命科學、圖像處理、遠程教育等眾多領域。
錢德沛和張福波認為發展網格產業從教育抓起是非常明智的一步,因為網格發展的基礎是人才。「不能說目前的教育網格完全是實驗性的,因為這個網格已經讓師生共享到了全國校園網的資源,它還讓師生在使用網格中熟悉了網格,實現了培養網格人才的目的。」 IBM朱明也認為教育網格「部分地進入了實用階段」,如清華大學的生命計算應用、北京大學的教育課件,「雖然是科研項目,但實際上已經有很多人在受益了」。
政府推動網格應用方面,走在最前面的城市是上海。11月5日在上海市政府主辦的「數字城市與城市網格」論壇上,上海宣布啟動「城市網格」建設以整合全市的信息資源,消除信息孤島,實現資源共享與協同工作,推動全市信息化再上一個台階。朱明評價「上海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個在政府報告中將網格計算納入城市發展規劃的有遠見政府」。
國內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廠商和企業用戶行動相對緩慢。據介紹,推動網格計算最積極的IBM非常希望與中國廠商合作,響應者卻不多。國內網格軟體開發力量薄弱,伺服器廠商也還沒有把網格當做一個主攻方向。相比較而言,應用面的研發要好一些。
Sun公司的蔡永告訴記者,國內企業用戶使用網格產品的很少,目前Sun的網格引擎軟體的用戶大都是國外企業,國內用戶則全是外企。「其實國內企業也應該有這方面的需求,只是觀念上滯後,還停留在『什麼都要自己有』的階段上」。
據徐志偉研究員分析,網格認識上的誤區在國內科技界也存在著,其中最糟糕的是「只習慣於跟蹤」,缺乏「我們也是網格技術創造者」的強烈使命感,這會錯過最佳創新時期。他呼籲「網格的關鍵創新階段會出現在2003~2005年,我們一定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
新一輪洗牌
作為繼網路之後計算機技術領域又一次「最重要的突破性創新」,網格計算必定會給IT應用帶來「突破性變化」,並由此引發相關產業的新一輪洗牌——中國國家網格「863」計劃專家組成員錢德沛說。
他認為,從用戶角度來看,網格對資源共享模式的全新開發,將推動IT應用再上一個大的台階。在「共享、協同、服務」的網格應用模式中,應用與服務的界限甚至會模糊起來:你在網格中得到了別人的服務,你自己的應用也會加入到網格中去,成為服務的一部分,你調用別人的東西,別人也能調用你的東西。這使得應用能夠動態地自我復制,並在應用與服務的互動中成為「服務模塊」,從而把應用與服務都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從廠商角度來看,網格這種「用電用水」式的服務機制與傳統的IT服務機制也有很大差異,需要盡快調整主動適應。不用說,任何一次大的市場調整過程,都意味著廠商之間的新一輪角逐,新一輪洗牌。好在業界普遍認同「網格服務業的興起會給廠商帶來更多機會」的看法。Platform鄭志認為「洗牌」過程中的機遇大於挑戰,因為網格作為公用設施是分層次的:資源層、系統層、中間件層、應用層等,沒有哪個廠商能夠把網格技術全部覆蓋,市場空間和合作機會都增大了許多。
目前看,IBM是這一輪競爭中表現最為積極的一家,也是少有的能夠實際地為網格計算提供解決方案的商家之一。Sun、惠普、甲骨文、戴爾、SGI、Cray等廠商也紛紛加入到推廣網格計算的行列中來。IBM的合作夥伴Platform則把自己定位於網格基礎軟體與系統開發商,聲稱「我們希望別人踩在我們的肩膀上往前走」(Platform張福波稱)。
聯想等國內廠商的態度也相當積極。聯想認為,在網格計算的世界標准還不成熟之前,網格對中國是一個重要的機遇,中國廠商在應用層面可做的事情很多。
眾多力量中,微軟的態度耐人尋味。盡管微軟也是OGSA的成員之一,但微軟認為自己的產品原本就可以實現網格的功能——所有基於Windows的平台都可以實現資源共享。
但IBM不這么看。IBM認為網格的價值是「實現不同平台、不同專有系統的互連互通」,而不僅僅是Windows。
這無疑是一種新的聲音,一種與封閉系統對抗的聲音。看來,圍繞網格計算,已經隱約出現了兩個陣營。這是否意味著,網格的出現將在開放與封閉兩大陣營的對壘中,又辟出了一塊抗衡的新陣地?
I. 輻射4 小孩肖恩是不是主角的兒子
你要我說,2個都不是。
重玩幾遍後發現重要的幾條證據。
1.在玩家第一次遇到克洛格的時候,和他開始一串明人不說暗話的交談後,隨即開戰。假如你不立刻殺了他而是解決掉周圍的和成人然後打傷他,他會在一段時間後找掩體然後對你大喊:「你的兒子已經死了!你在浪費你的時間,你意識不到嗎?」。之類的話。
2.在你進入克洛格記憶的時候,在避難所111解凍時,對著隨便一個冷凍艙 按E 會開始克洛格的內心獨白,克洛格說「為什麼要解凍所有人,我們最後只要一個而已,或許(學院)那個老頭不希望事情復雜化」。再點玩家,他會說「留下一個(玩家),如果事情不順利我們之前還有一個備胎,但是這麼做是錯的,作為一個父親,如果這個人可以擊敗我,學院也不是他的對手」。早先記憶我們得知克洛格有個女兒,克洛格很愧疚他說他配不上這個女兒,他無法承諾給他們一個安心安全的承諾。 把事情連起來,就是,學院的老頭命令他們去避難所111取得那個嬰兒,但是他們解凍了如有人,克洛格不明白為什麼,只用解凍c6(肖恩)就好。然後克洛格說,留了一個備胎(玩家)也是錯誤的決定,他知道留下一個目睹這一切為了兒子復仇的父親是多大隱患。這一切是學院老頭的決定。那麼這個學院老頭是誰?如果不是father。
3.在最後一段回憶中,他和10歲的肖恩在鑽石城混日子,像是父親和兒子一樣,他自己又獨白,他不知道為什老頭子希望他和10歲的肖恩在鑽石城像父子一樣過日子,背後的收音機內,一直在說派普關於合成人的新聞在鑽石城引發了很大的恐慌,人們畏懼第三代合成人之類的,問題就來了。1.如果那個時候肖恩10歲,現在70歲,那麼為什麼派普和鑽石城電台播音員崔佛,年齡沒有變化。2.關於第三代合成人在鑽石城造成恐慌的問題,僅僅只是在最近出現的事情。可以從尼克瓦倫坦那裡得知,關於故障的合成人在鑽石城拉麵館拔槍殺人最後被發現是合成人也是前不久的事。3.如果說克洛格記憶中那個10歲肖恩已經是合成人了的話,那麼farther說到,合成人兒童只是個原型機,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學院已經有很多的合成人逃離,自我意識,造反,故障,學院為什麼要冒險把一個原型機再送到外面住幾年?而且可以得知克洛格和10歲肖恩已經在鑽石城住了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如果你選擇其他陣營結局,你可以把合成人肖恩救出來,但是他會說他從來沒有見過地面上的世界,這不符合邏輯。
最後,在farther那裡得知他自己知道自己快死了,還不到一年時間。他和主角說他想見自己的父母,他想實驗他戰前的父母對這個新世界有什麼看法。根本就是騙主角的。因為在克洛格終端機有寫到,學院認為放他這種戰前的避難所居民出來根本無法在廢土活下去,即使廢土沒有殺死他,克洛格也會殺死他的。克洛格是徒手可以幹掉合成人的,但是玩家在游戲中死了n次,只要是正常遊玩速度走主線,玩家在打克洛格時候等級也不是很高,也有很大幾率會死。那麼問題就來了,學院做事風格是很嚴謹的,如果farther他快死了,臨終前想知道他父母怎麼看待他怎麼看待廢土世界。他沒有直接把玩家傳送到學院隔離談話,而是放玩家出來不斷的被搞死,最後還有學院頂級殺手克洛格和玩家打。那就像是你快死了,想看看你的父親,但是你請了個沒有駕照的司機,開著沒有剎車沒有安全帶的車,載著你父親一路超速趕回來看你,你覺得你有多大概率可以看到你父親活著來看你最後一面,分享一下心裡話,和路上的所見所聞。這根本就是失敗的計劃和毫無意義的實驗。
但是學院做了一系列的准備最後讓所有玩家都信服了farther就是玩家而已,而且farther勸說玩家留下來,加入學院。或者還是應驗了克洛格的那句話,老頭子命令他們搶走嬰兒但是留下了一個想要復仇的父親,是很危險的。如果這個父親死在了廢土,我們就少擔心一件事。如果這個父親可以幹掉克洛格還能找來學院,那麼在farther死之前,他可以搞到一個強有力的人選接替他讓學院未來更有效率。我覺得這個說法才是最符合邏輯,更有說服力的。
J. 2006世界500強上,為什麼沒有微軟了啊
微軟的市值並不高,微軟的總裁鼻屎雞屎(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個人資產超過550億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