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崩潰與經濟危機的關系
⑴ 股票與經濟危機的關系
股票可以說就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融資,對於企業來說,上市融資是低成本的,而且融資所募集的資金沒有利息,也不會還給股東,是一筆穩定的資金。
所以資本市場不景氣,就會影響企業的融資環境,也會影響經濟。
減少了國民的收入,降低了內需,也會影響經濟。
股票的解釋看下面的地址。
⑵ 股市崩盤如何誘發"經濟危機"
一、崩盤
1、對崩盤的概念的通行解釋:崩盤即證券市場上由於某種利空原因,出現了證券大量拋出,導致證券市場價格無限度下跌,不知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停止。這種接連不斷地大量拋出證券的現象也稱為賣盤大量涌現。
股市大體有規范、較正常、非正常和崩盤四種運行狀態,崩盤是一種動態的較為極端的運行狀態。解讀崩盤狀態的標尺:一是價值評估體系嚴重混亂,股指運行軌跡被強行扭曲。二是絕大多數投資者喪失信心想離場,全行業處於「共虧」局面。三是管理者拯救、維系市場功能的舉措基本失效。
2、引發股市崩盤的原因
信心對金融市場的發展及穩定起到支撐作用。如果投資者的信心,受到極大的打擊,也許會導致股市崩盤。引發股市崩盤的直接原因很多,但起碼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一是一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嚴重的惡化狀況,上市公司經營發生困難;
二是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重高估。
三是股票市場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嚴重缺陷,造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
四是政治、軍事、自然災害等危機使證券市場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證券市場出現心理恐慌而無法繼續正常運轉。
1929年10月29日這一天,美國股市第一次崩盤,當日道指下挫百分之二十多
對於此次崩盤,《歷史上的兩次股市大崩盤》認為是「全民炒股催生股市崩盤",這根本是一個完全無知的笑話。
到此日為止,紐約交易所已經運轉了112年。一百多年的歷史,美國從來沒有禁止任何人操股。全民炒股一百多年沒有問題,卻偏偏把全民炒股定位為催生股市崩盤的原因既不符合經濟歷史事實也完全違背因明邏輯常識。
美國股市第一次崩盤是十九世紀過時的金融體制所造成,主要誘發因素是英國緊縮貨幣導致了二十餘年的大蕭條而最終感染了美國經濟。
美國從立國那一天開始就和英國經濟緊密相連。而日不落帝國的經濟崩潰才是導致美國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反過頭來也不是股市崩盤導致後來十餘年的經濟蕭條,而是美國經濟蕭條本身持續了十年時間。
二、貨幣緊縮政策,其目的是對治通貨膨脹
1、通貨膨脹這個術語是一個特定的概念。
通貨是指銀行的支票和鈔票。支票和鈔票下可通買一切產品和勞務,上可通兌法定貴金屬鑄幣,故稱為通貨。
通貨膨脹是指銀行發行的支票與鈔票的總合超過了貴金屬鑄幣的數量。從而引發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
2、通貨膨脹引發的金融危機:
在通貨數量超過了貴金屬鑄幣的數量以後,當發生大規模的用通貨提現貴金屬鑄幣時,銀行拿不出足夠數量的貴金屬鑄幣,從而引發銀行信用喪失,而銀行信用喪失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提現,從而導致銀行破產。
在支票和鈔票是銀行業是通存通兌的條件下,提現-破產鏈條會從一個銀行傳導到另外一個銀行,從而引發整個銀行業的危機,而整個銀行業的危機就是金融危機。
通貨膨脹引發金融危機與產品和勞務價格的高低沒有必然關系,只要是通貨總數量超過貴金屬鑄幣數量並引發提現就產生金融危機。
3、通貨膨脹引發經濟危機:
當通貨總數量超過貴金屬鑄幣數量時,在通貨與貴金屬鑄幣的兌換上必然產生並隱含著通貨縮水,因此,必然導致通貨支付能力的縮水。
在通貨支付未縮水時,經濟總均衡是產品和勞務之和=通貨數量。
當通貨支付縮水被觸發時,經濟總均衡是產品和勞務總和縮水通貨數量。
因此,在通貨縮水被觸發時,經濟出現產品過剩,就業過剩的經濟危機。
這種產品過剩、就業過剩的經濟危機實質上是社會有效需求短缺的結果,等價於被動貨幣緊縮,實質上是有效的貴金屬鑄幣短缺。
⑶ 股票市場與經濟的關系是怎樣的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是經濟學家對股市與經濟關系的一個規律性總結。但在中國,股票市場不完全是經濟的晴雨表。
1、中國股市的規模相對較小,還沒有達到能明顯影響宏觀經濟的程度。
2、中國股市至今仍是一個不完全或不健全的市場,無論從市場體系建設、管理還是從市場買賣雙方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股票市場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宏觀的經濟大環境中發展,同時又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講,股市的運行與宏觀的經濟運行應當是一致的,經濟周期決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變化反映了經濟周期的變動,同時股市的運行狀況也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⑷ 經濟危機先泛濫還是股市先崩潰
股市是反映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繁榮。企業利潤高。股票才升值。反之是貶值。
所以說經濟危機先
⑸ 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聯系
金融危機主要是資本市場出現的問題 但是當前世界的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聯系緊密
金融危機會蔓延到實體經濟 就成了經濟危機了
希望採納
⑹ 股市的崩潰如何引發金融危機
股市是一國經濟的晴雨表。國家的經濟靠的是企業的發展支撐,而衡量一個企業的發展水平主要看公司的價值,即為上市公司的市值。試想:當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股價大跌(就像目前的A股市場一樣)而引發股市崩盤,投資者必然信心大受打擊。為什麼呢?這個國家的企業和公司的價值都縮水了,誰還會對該國的經濟發展抱有希望?於是為了避險,投資者紛紛撤離資金,從而導致資本市場流動性(CURRENVY)短缺,說白了:市場沒錢了!對於金融市場而言,沒錢就相當於製造性企業沒有了原材料,無米下鍋!那麼市場還怎麼運轉?所以必然引發金融危機。當然這是對於西方金融市場而言的。因為沒有商業銀行分業經營的限制,西方金融市場(美國)的銀行、證券(股票、期貨期權等)和保險都是綁在一起的螞蚱,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股市的崩盤很容易引發金融危機。而對於像中國目前這種管制嚴格的金融市場,股市崩潰,利率上升,商業銀行就會取得大量負債(存款),所以和嚴格意義上的「金融危機」不太沾邊。
⑺ 經濟危機和股市有什麼關系
股市暴跌就會有經濟危機.比如公司的利潤就會影響股票,公司的利潤下滑就是很多方面帶來的<政治.經濟勢力.自然災害都會影響股價的波動.
⑻ 經濟危機與股市
在現代社會,股市本身,已經成為一個大型綜合經濟體。
作為經濟的一部分,它必然會深刻地影響到經濟危機,甚至成為經濟危機的發端。當經濟危機發生時,它本身就是經濟危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股市暴跌,沖擊實體企業,造成銀行壞帳。
有不少家庭通過基金、信託和銀行等理財方式參與了股市。
上市公司已涵蓋了金融、地產、能源、石化、鋼鐵、電力、通信等各行業的骨幹企業。股價一旦出現大幅波動,勢必對經濟運行和居民財產產生不利影響。銀行也會因為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被平倉而出現大量的壞賬。
二,股票市場融資功能逐漸失去,阻礙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股市大跌,收盤價出現低於首發價格的現象,融資功能逐漸失去。
相應的,經濟危機的發生,也必然會深刻地作用於股市。當實體運營不良,其作為股票價值的載體,必然會作用於股市,引起大跌。
⑼ 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的區別
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的區別:
1、定義不同。
經濟危機: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 ,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
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 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2、特徵不同。
經濟危機:
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但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所表現出來的生產過剩,不是生產的絕對過剩,而是一種相對的過剩,即相對於勞動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現為過剩的經濟危機。
②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時,一方面資本家的貨物堆積如山,賣不出去;另一 方面,廣大勞動群眾卻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因購買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資料。
③資本主義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最顯著地表現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局限性。
金融危機:
①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
②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3、產生原因不同。
經濟危機:
①經濟政策錯誤;
②原材料緊張,尤其是原油危機;
③自然災害;
④全球化的後果;
⑤金融政策錯誤
金融危機:
①金融業中有制度漏洞,或者有壟斷現象出現;
②製造業由於過分生產、原料緊缺、市場收縮等等原因造成崩盤;
③行政措施不力,投機或者恐慌情緒蔓延 ④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房產市場泡沫促成的
4、產生的後果不同。
經濟危機 :
①國民經濟調節和經濟恢復;
②政變、政黨、政策的巨變;
③戰爭,關於顯形和隱形的爭奪資本,資源;
④幾萬至幾千萬人失業,失業人群也就是新生產業的主導力量,比如大學生的失業會激發知識性的成長;
⑤國家的主要依賴群體變化。
金融危機:
①進出口行業受到巨大沖擊;
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 ;
③世界經濟下滑;
④經濟領域的劇變帶來了人心理上的改變,人們越來越失去安全感。
(9)股票市場崩潰與經濟危機的關系擴展閱讀
所謂金融危機,就是指與貨幣、資本相關的活動運行出現了某種持續性的矛盾,比如說,票據兌現中出現的信用危機,買賣脫節造成的貨幣危機等。
經濟的內涵顯然比金融更廣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費和生產、金融等一切與人們的需求和供給相關的活動,它的核心在於通過資源的整合,創造價值、獲得福利。所謂經濟危機,就是指在一段時間里價值和福利的增加無法滿足人們的日益增長的需要,比如說,供需脫節帶來的大量生產過剩,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大蕭條。
歷史上來說,過去發生的幾次大規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都是有聯系的,也可以說是互相伴隨著發生的。往往都是經濟危機之前,出現金融危機,就連最近的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也不例外。
⑽ 1929經濟危機 為什麼股票崩潰後經濟開始陷入危機
我是當年高三的,現在有點忘記了啊。你說的是經濟歷史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吧?
股票持有者瘋狂拋售股票,都在賣(問題是沒人買)最後的結果當然是成了不值錢的廢紙了,不存在什麼賣了得錢的可能。
本來那個年代是投機嚴重的,所有人都瘋狂的把錢投入股市,甚至還有人借錢炒股的,可以想像,就像09年很多人用買股票的錢買地產一樣(不過未崩潰啊哈)
那時很多的人會把企業運行用的現金投到股市上
當股票跌成廢紙時,意味著企業用於運作的現金流沒有了。還有,要知道很多人是從銀行借錢買股票的,股市崩潰也意味著銀行不可能收到錢了,注意,這種情況在當時是大量的,當銀行沒錢時有大量恐慌的人到銀行拿錢時,銀行是必然倒閉的。
還有,糟糕的市場會讓信貸優良的銀行業金融業保持謹慎,收縮銀根,這會讓很多需要銀行借貸周轉的企業倒閉。
大量的股民破產了,購買能力自然就不好,不高的購買力會降低企業的生產力,
企業的生產力需求少了,多餘的勞力自然要裁掉。
於是形成惡性循環:低生產力》低購買力》低生產力
你有沒有注意到銀行在這里起到了一個什麼作用?
對,啟動作用
可以看見的是,羅斯福政策第一條就是解決銀行的信貸問題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解決購買力的問題咯
其他的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細說啦,你好好的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