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緊張傳導到股票市場
⑴ cpi上漲意味著什麼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CPI(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宏觀經濟分析與決策以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CPI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的出台與力度,如央行是否調息、是否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等。同時,CPI的高低也間接影響資本市場(如股票市場)的變化。
CPI的漲跌,主要是體現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一般CPI上漲過快,央行一般都要採取加息來平抑CPI上漲所帶來的貨幣貶值,而加息將會對資金的流動性起到相當大的抑製作用,而且由於股市的合理市贏率(PE)是參考銀行一年期利率來決定的,且與利率水平成反比,即利率水平越高,PE就越低,對應平均股價就越低,所以CPI的上漲將會對影響資金流動性,且降低股市股價估值水平。
CPI(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股市的影響,CPI與股票價格是兩個不同的價格體系。它們之間又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相互影響,CPI的持續上漲無疑會對股票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簡要回答如下
1. CPI上漲,漲到2%,並且CPI高於銀行存款利率時,銀行資金流出到股市,使股指上漲。
2. CPI持續上漲,反過來會引發國家出台相關宏觀緊縮政策,比如上調存准率和加息,如此流動資金緊張又會傳導到股市,使股指下跌。
3. CPI上漲,也會引發股市結構性調整,通脹一般因多發貨幣引起,但貨幣會流向政策扶持的行業,這些行業會增長,股價上漲。反之,被調控政策影響的行業,得不到資金支持業績下降,股價下跌。
4. CPI上漲,還會使上市公司貸款成本增高,影響企業利潤,由此帶來股票市盈率增大,影響股民的投資積極性,導致股指下跌。
在
講解如下:
寬松的貨幣政策下,銀行存貸利率都較低,那麼銀行對社會流動性資金吸引力就會降低,銀行儲蓄存款總額甚至會出現負增長。而股市和房地產等投資市場領域就會吸引流動性資金進入,繼而拉高房價和股指。
但股指不可能保持持續的上漲,市場流動資金過多後,CPI也會持續上漲,國家必將加大貨幣、財政政策調整的力度,出台緊縮性宏觀調控政策。如連續上調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和加息,流動資金緊缺勢必傳導至股市,資金就會從房市和股市中流出,導致股指和房價的變化。
CPI的持續上漲將引發股市結構性調整。我國以往的通貨膨脹大多主要由於貨幣過多引起的,但過多的貨幣並非平均或同時流向各個行業,而是先流入強勢部門或強勢行業。
因此,一個時期內一些比較活躍的板塊將可能保持穩定或向上的強勢;國家政策鼓勵或者保護的行業板塊將有可能進入新的增長周期;而對於國家限制的傳統產業,及將受到CPI的持續上漲和調控政策影響可能出現利潤下降的行業板塊股票價格將下跌。
CPI的持續上漲也提示股市投資者警惕資產價格風險。一般而言,當CPI持續上升時,投資方向會轉向股市這樣高回報的投資市場。CPI的持續上漲還會導致上市公司的資金成本增加(企業貸款的成本增加),使得企業的盈利減少,使股票的市盈率升高。同時CPI的持續上漲,股票價格下降對資金的吸引力會逐漸下降,股民對股票投資慾望逐步減小,退出股市中流通的資金。由此,難以保持股價在高位穩定,導致股指下跌。因此,CPI上漲初期,買入股票,買入國家政策扶持的行業股票,有希望盈利;在CPI上漲的後期,要留意股指受影響下跌,做好退出的准備。
⑵ 海外市場傳導到國內市場,是股票大跌的主要原因嗎
前段時間股民迎來了狂歡,因為股票在短時間內有很大的漲幅,很多人也快速入股,希望可以從這次大漲中分一杯羹,網上也有鋪天蓋地的宣傳,好像每一個人都是股神一樣,給別人指導迷津,其實他們不知道,過幾天之後將會成為小白鼠。果不其然,大漲勢頭還沒持續兩天,就出現了暴跌,全部股票一路綠燈,看著就讓人鬧心,造成這樣主要原因還是現在動盪國際局勢。
這次的大幅度的跌落,其實也和海外局面動盪有直接原因,世界局勢還沒有控制下來,到處都在疫情的陰影中,這樣的股市只會帶來短暫的泡沫,想要一隻穩定,通過這個來完成自己的千萬富翁夢想,還是有些不現實,腳踏實地才最重要。
⑶ 哪些因素會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
(1)稅率的高低,比如說印花稅等稅種(2)利率水平 (3)股票市場的政策法律法規(4)市場所屬的階段--比如說熊市和牛市的流動性是不一樣的(5)宏觀經濟運行周期
歡迎高手指正補充,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⑷ 次貸危機是如何從銀行體系傳導至整個金融市場
歷史上的任何金融危機都表現為流動性過剩、流動性泛濫、流動性突然消失的過程。比如說,這次美國金融危機就是一次流動性危機。那麼什麼是「流動性」?一般來說,「流動性」是指某種資產轉換為支付清償手段的難易程度,比如現金不用轉換為別的資產就可直接用於購買,因此一般認為現金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中國人民幣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6)。正是在這意義說,格利和肖則直接把「流動性」理解為「貨幣性」(謝德宗,1993)。克蘭普則從三個方面來定義「流動性」(新帕爾格雷夫金融學大辭典,2000):一是從資產的到期日來界定「流動性」,而貨幣則是一種到期日為零的資產,所以貨幣最具有「流動性」的本性;二是便利性,即貨幣余額存量與產出流量的比例,「流動性」對產出的大小比例關系;三是金融力,他從整個經濟體的資產負債表出發來定義「流動性」,即金融力是指人們持有的、以市場價值衡量的對政府債權和其他私人實體部門的債權,即「流動性」為使一種金融產品便利地轉換為另一個金融產品的工具。在這里,克蘭普是從三個層面上來理解「流動性」的,即貨幣與產出的關系為宏觀意義上的「流動性」;「流動性」的持有主體為機構及個人流動性;資產變現截止時間為市場流動性。
盡管「流動性」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的特徵,但每一種「流動性」都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點。
第一,「流動性」是一種資產的屬性,是市場在瓦爾拉斯均衡下投資者對於該屬性的偏好。比如,Lippman和McCall(1986)認為,若某資產能以可預期的價格迅速出售,則該資產就具有「流動性」。既然「流動性」是資產的屬性,它既是與投資者的效用與信心、市場交易制度、市場環境密切相關的變數,也是與資產的安全性、盈利性等屬性密切相關的屬性。因此,「流動性」同樣是與資產評估、杠桿化及風險不可分離的屬性。Gumerlock(2000)指出,資產的流動性、價格、評估、杠桿都是相互聯系的,都要視環境與時機而定,都是投資者隨機選擇的結果。
第二,「流動性」主要表現為資產的融資工具轉換、財富增長與規避風險的能力。無論是貨幣流動性、銀行流動性,還是市場流動性都是如此,只不過它們所對應的層面與范圍不同。白俊男認為(1997)「流動性」具有轉讓性(negotiability)、可逆性(reversibility)、市場性(marketability)等特質,而這些特質都與能力有關。比如,貨幣之所以流動性高就在於它本身能夠便利地轉變為其他融資工具的特質。有人認為證券流動性為市場在不對證券價格產生較大沖擊的前提下保證交易指令盡快被執行的可能性(劉海龍等,2001)。這里的「流動性」就是指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傾向。因此,對「流動性」初始條件測量起來比較困難,而對後一種情況「流動性」可測量但要受到時空限制。還有,既然「流動性」是資產的某種能力,因此它同樣是一個形成、產生與成長的過程,而且「流動性」永遠是在過程中。本文的研究就是要從一個動態角度來研究「流動性」的生成、獲得、變化、形成機理及傳導機制等,並通過「流動性」的研究來揭示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實質。
第三,既然「流動性」是資產屬性,而資產的本質特徵是信用創造,因此,流動性與信用的擴張與收縮存在密切的關系。「流動性」不是信用創造,但「流動性」是信用創造的工具與結果。如果把「流動性」放在信用創造的過程中來分析與研究,也就容易把握「流動性」的生成、獲得、變化及內在運行的過程,從而把握「流動性」的本質及內在機制。本文就是從這樣一個角度來分析研究美國金融危機流動性的內在機理的。
本文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對相關研究文獻的綜述;第三部分從20世紀以來的金融全球化大背景角度來觀察與分析美國金融危機前的流動性過剩、流動性泛濫及後果;第四部分研究美國影子銀行的流動性傳導機制與內在機理;第五部分分析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為什麼會讓流動性突然發生逆轉或消失;第六部分從流動性角度來看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及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啟示。
⑸ 為什麼CPI會影響股市如何影響
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E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年初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處於較高水平,一直在警戒線5%左右徘徊。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來看,1月至9月,CPI比去年同期上升4.1%,其中9月份同比增長5.2%,較上月有所回落。糧食、食品價格上升,是推動CPI上漲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國秋糧豐收,由糧價主導的CPI上升趨勢,有望在秋收後緩解,但新一輪國際油價上漲,電力、煤炭等能源供應緊張,已通過多重傳導機制傳導於居民消費品價格,CPI可能仍將保持高位,需要通過加息來預防通貨膨脹
國債是區別於銀行信用的一種財政信用調節工具。國債對股票市場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首先,國債本身是構成證券市場上金融資產總量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於國債的信用程度高、風險水平低,如果國債的發行量較大,會使證券市場風險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國債利率的升降變動,嚴重影響著其他證券的發行和價格。當國債利率水平提高時,投資者就會把資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國債上。因此,國債和股票是竟爭性金融資產,當證券市場資金一定或增長有限時,過多的國債勢必會影響到股票的發行和交易量,導致股票價格的下跌。
⑹ 中國股票市場流動性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流動性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的股票大多數是國有控股公司,裡面有一大部分是國有股,國有股份在通常情況下是不流通的.
⑺ 資產流動性緊對股市的影響
首先流動性是指在流通領域中資金用於尋找增值的性質,增值的資金過多這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過剩。所以不是單指股市的流動性,這不是很全面,流動性過剩,需要增值的資金過多,首先應該會導致投資熱,投資是解決流動性過剩的最好辦法,因為它把過剩的資金由流通領域進入生產領域。
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增發,配股途徑籌集資金,可以緩解流動性過剩。如果流動性為0,那麼就不能籌到資金了,那麼上市公司也無法籌到資金了,也就你所謂的圈錢。通常的情況都是股票大漲的時候上市公司就陸續發行股票,增發等來籌集資金。要推動股市大漲,一是要靠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二靠業績,三靠投資者的信心。
如果有股票方面不懂的問題,可以到牛人直播這個平台上找專業的老師為你解答。
⑻ 中國股票市場流動性存在問題的原因。
樓上說的一大部分國有股不流通已經在股權分置改革裡面得到了解決。
我認為你說的存在問題的原因,可能是指中國股市的監管不嚴格,造成的莊家、壟斷、老鼠倉、控制股票價格等現象,造成的廣大股民的跟風現象,ST/*ST等股票連續翻番,熱門愈熱冷門愈冷的畸形現狀
⑼ 流動性風險對股市有什麼影響,股民怎麼操作好
股票中流動性風險概念: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由於將資產變成現金方面的潛在困難而造成的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一種股票在不作出大的價格讓步的情況下賣出的困難越大,則擁有該種股票的流動性風險程度越大。
在流通市場上交易的各種股票當中,流動性風險差異很大,有些股票極易脫手,市場可在與前一交易相同的價格水平上吸收大批量的該種股票交易。如萬科等大藍籌股票,每天成交成千上萬手,表現出極大的流動性,這類股票,投資者可輕而易舉地賣出,在價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動。
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資者急著要將它們變現時,很難脫手,除非忍痛賤賣,在價格上作出很大犧牲。當投資者打算在一個沒有什麼買主的市場上將一種股票變現時,就會掉進流動性陷井。
流動性風險表現形式:
第一,流動性極度不足。流動性的極度不足會導致銀行破產,因此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致命性的風險。但這種極端情況往往是其他風險導致的結果。例如,某大客戶的違約給銀行造成的重大損失可能會引發流動性問題和人們對該銀行前途的疑慮,這足以觸發大規模的資金抽離,或導致其他金融機構和企業為預防該銀行可能出現違約而對其信用額度實行封凍。兩種情況均可引發銀行嚴重的流動性危機,甚至破產。
第二,短期資產價值不足以應付短期負債的支付或未預料到的資金外流。從這個角度看,流動性是在困難條件下幫助爭取時間和緩和危機沖擊的「安全墊」。
第三,籌資困難。從這一角度看,流動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價籌集資金的能力。流動性的代價會因市場上短暫的流動性短缺而上升,而市場流動性對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資金成本均產生影響。市場流動性指標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動性、尋找交易對手的難易程度等。籌集資金的難易程度還取決於銀行的內部特徵,即在一定時期內的資金需求及其穩定性、債務發行的安排、自身財務狀況、償付能力、市場對該銀行看法、信用評級等。在這些內部因素中,有的與銀行信用等級有關,有的則與其籌資政策有關。若市場對其信用情況的看法惡化,籌資活動將會更為昂貴。若銀行的籌資力度突然加大,或次數突然增多,或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那麼市場看法就可能轉變為負面。因此,銀行籌資的能力實際上是市場流動性和銀行流動性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
流動性風險是指將證券資產變成現金的困難而造成投資者的損失!賣出的困難越大,則擁有該種股票的流動性風險程度越大.如果上市公司經營突發異常,股票價跌停,投資者將沒法拋出手中的股票,又如退市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股票,因缺乏流動性,導致證券變成現金的難度稱之為流動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