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剝離公告對股票市場價值
❶ 資產剝離的基本介紹
國外學術界對於資產剝離有兩種不同的界定方法:
一種是狹義的方法,認為資產剝離指企業將其所擁有的資產、產品線、經營部門、子公司出售給第三方,以獲取現金或股票或現金與股票混合形式的回報的一種商業行為。
另一種是廣義的方法,認為資產剝離除了資產出售這一種形式以外,還包括企業分立和股權切離等形式。 剝離與分立的動因:
(1)適應經營環境變化,調整經營戰略;
(2)提高管理效率;
(3)謀求管理激勵;
(4)提高資源利益效率;
(5)彌補並購決策失誤或成為並購決策的一部分;
(6)獲取稅收或管制方面的收益。剝離出售的超額收益率在1%~2%之間,而分立產生的超額收益率為2%~3%之間。 對上市公司的資產進行剝離出現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單純資產剝離方式
上市公司根據其經營目標或戰略需要對其資產進行簡單的剝離,如中遠增持眾城股票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在公告將眾城之全資子公司--上海眾城外高橋發展有限公司轉讓給中遠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轉讓價格4633萬元。該公司賬面資產總值4462萬元,負債1843萬元,賬面凈資產2619萬元,評估後,資產總值4933萬元,負債1844萬元,賬面凈資產3088萬元,重置成本法,該公司97年1-6月份稅後利潤為4.5萬元。
公司公告:
1、將上海眾城大酒家,上海眾城俱樂部轉讓給中遠酒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協議轉讓價格分別擬定為1826萬元和2101萬元。
2、將上海眾城超市公司轉讓給上海遠洋船舶供應公司,協議價格為100萬元。這種單純的資產剝離形式其同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中的公司進行的資產剝離(公司出售)較為相似,可以稱之為較為正常的資產剝離。
而上市公司在其公告中的解釋也較為明確。如中遠在公告指出剝離外高橋發展公司的原因是:由於目前受經濟宏觀調控的影響,公司缺乏規模經濟,優勢無法進一步體現(通過轉讓),使其與中遠集團在外高橋保稅區的現有優勢得到重新組合和配置,發揮其應有的市場經濟作用。剝離眾城大酒店原因隨著餐飲業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該酒家經營發展已愈益受到限制,為了調整資產結構,提高資產的整體質量。眾城超市轉讓原因作為眾城大廈的商業配套設施,因其經營規模和服務范圍受到一定限制,經營業績一直不甚理想。為了盡快提高公司資產的整體質量。
戰略性資產剝離
上市公司對其掌握的資產質量進行評估後,將一部分不良資產進行剝離(一般是剝離給其母公司),由母公司經過一定的資產整合和處理後,再由上市公司按一定的價格回購。這種方式進行的資產剝離是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一種較為特殊的形態。它一般有以下特點:
1、不良資產和負債一同剝離;
2、剝離時可以以零價格轉讓,也可以根據雙方的協議價格進行轉讓。一般都屬於關聯交易的范疇;
3、剝離後對剝離資產普遍進行破產、清算。然後上市公司再以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對被剝離資產的有效資產進行回購。
4、採用此種方式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容易被會計師事務所出示保留意見或說明段。
5、其實質是對上市公司的不良債務進行剝離。
採用此種方式進行資產剝離的上市公司以真空電子和廣電股份為代表。如真空電子在97年10月30日公告,將其所有的上海電子管廠的部分資產有償轉讓給廣電集團,出讓價為6956萬元。廣電股份1997年12月24日公告將上海錄音器材廠有償轉讓給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出讓價為9414萬元(截止1997年9月30日,上海錄音器材廠賬面資產46333萬元,負債44878萬元,凈資產1454萬元,主營收入8220萬元,主營利潤-221萬元,凈利潤51.2萬元,有職工1064人,離退休職工574人。
採用此種方式進行的資產剝離對於上市公司的意義正如真空電子在98年4月20日的公告中指出的通過了對上海電子管廠實行資產重組整體方案的預案,該資產重組的整體方案,即通過上海電子管廠被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收購再由真空電子兼並回來的整體行為達到了以下效果:
1、消化GE項目造成的巨額不良資產
2、享受國家對困難國有企業的兼並免息政策
3、使真空電子的資產結構得到明顯改善。
而廣電股份在其1997年12月24日公告中稱以零價格轉讓後,實施破產、經審計評估、兩公司的有效資產為24000萬元,上無四廠15600萬元,上無十八廠8400萬元,公司(廣電股份)董事會決定出資2400萬元收購該兩企業,通過上述資產運作,公司共核銷債務108621萬元。通過如上分析可以總結出此種資產剝離方式對上市公司的意義所在。
❷ 年報披露對該股票價值的影響
股票市場本質上是一個信息市場。在股票市場建設和發展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至關重要,其中盈餘信息的披露往往被認為是最富有信息含量的信息。本文採用事件研究法,利用均值調整收益模型對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4年度年報盈餘信息披露進行實證分析與檢驗。結果表明,我國股票市場年報盈餘信息的披露不能較完全地反映在股票價格上。這一結論對提高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有重要的政策含義。
累積正常收益圖
股票市場本質上是一個信息市場。信息在股票市場中處於樞紐和核心地位。股票價格的形成及發揮作用是以股票市場的各種信息為基礎的。股票價格的運行需要大量的信息參與是股票價格的特殊性所在,為了使股票價格能夠反映其真實價值,引導資本的有效流動,就需要為股票價格提供一個強大、合理的信息基礎,這也是投資者形成合理預期的基礎。1967年羅伯茨根據信息的不同層次提出了市場有效性的三種形式:弱式、半強式及強式。有效市場理論成功地將信息與股價運行相結合,揭示了股票價格的運動特徵。
然而,信息本身是非實體的,必須依附於一定形式的物質作為載體,在證券市場中信息的載體主要是說明書、報告、公告等有關的文件,這些文件的發布過程就叫做信息披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公開發行公司股票信息披露實行細則(試行)》第四條規定「必須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臨時報告等」。這些會計信息中,會計盈餘信息是最主要的,它可以有效地反映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盈餘信息的披露往往被市場認為是最富有信息含量的信息。自 1968 年 Ball 和 Brown 關於會計盈餘信息有用性的經典之作問世以來,會計盈餘信息的有用性與驗證就成為證券界的一大研究課題。為此,我們採用事件研究方法中的均值調整收益模型,檢驗分析中國股票市場年報盈餘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得到的結果值得關注。
方法與數據說明
(一)方法說明
1969年Fama等人在分析股票拆細信息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時,提出了「事件研究法」的構想,如今已被應用到了小到公司、大到整個經濟的各種經濟事件研究中,如兼並與收購、收益公告、新發行的債券或股票以及關於貿易赤字等宏觀經濟變數的分析。在證券研究中,事件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事件對上市公司證券價格的影響。事件研究法的突出特點是,其研究過程具有簡單、明了的邏輯線索,即某事件的發生是否影響了時序性價格數據的產生。這種影響的程度是用非正常收益來體現的。
(二)數據說明
按照事件研究法的要求,結合中國股市的現實情況,對研究中數據方面選擇和處理說明如下:
1、選取的研究事件是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4年度年報盈餘信息披露。
2、樣本和數據選取。對深市A股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樣本的選擇,採取如下標准:
(1)如期披露了2004年年度報告。
(2)上市日期應該位於2000年1月1日之前。這主要考慮到公眾對該公司合理預期的形成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此外,在計算正常收益率時估計窗口的選取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長度。
(3)樣本計算區間內不存在配股與增發股票行為,這主要是為了計算方便。
(4)樣本計算區間內數據無缺失。
按此要求對2004年深圳股票市場上市公司進行篩選,共獲得250份有效年報。
3、組合分類及相應參數處理
根據年報披露盈餘情況的不同,我們將年報分為3種類別:好消息,無消息與壞消息。判別的標准取決於本年度年報與上一年度年報凈資產收益率的離差。如果前者高於後者2.5%以上,就界定為好消息;在5%范圍內波動,屬於無消息;如果低於2.5%以上,那麼當年年報就是壞消息。①在250份年報中,根據我們的統計檢驗,確認41份屬於好消息,113份屬於無消息,96份屬於壞消息。我們根據好壞消息對所有的公司年報進行分組。年報進行分類後,下一步就是確定取樣區間、事件窗與估計窗。我們令取樣區間為一天,計算每日收益率。選擇41天作為事件窗,包括事件前的20天,事件發生日以及事件後的20天;對每份年報使用事件窗前120個交易日作為估計窗。我們基於收盤價格計算日收益率,並且利用每日對數收益率作為傳統方式定義的實際收益率的近似度量,其中為t日收盤價, 為t-1日收盤價。此外,如果年報公布日為非交易日,則將下一交易日確認為公告日。
上市公司年報盈餘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影響的實證結果與分析
根據事件研究法和相關研究數據,我們計算了250家深圳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引起的非正常收益和累積非正常收益,得出三類消息的累積非正常收益率,如上圖所示。
我們可以看出,盈利公告確實傳遞了對上市公司股票價值評估的有用信息,對股票價格產生了相應的沖擊。上圖說明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在年度盈利信息公布的前20天到前十天,年報幾乎對公司股票價格基本沒有什麼影響,不過好消息組的累積非正常收益已經呈現出上升的勢頭,而壞消息組呈現出下降的勢頭。
第二,在年報公布前10天到公布日,壞消息組的CAR開始持續下降,好消息組的CAR繼續緩慢上升,而無消息組的CAR繼續保持平穩水平。這表明,年報盈餘信息已經提前流進股票市場,少部分投資者已經獲取了該信息,並且對市場投資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收益;而大部分投資者尚未獲取這方面的信息,所以市場累積非正常收益變化比較緩慢。
第三,在年報公布之後,好消息組的CAR持續上升,比公告前上升幅度要大;無消息組的CAR仍舊保持平穩水平;而壞消息組的CAR急劇下跌。這說明當年報盈餘信息批露之後,大部分投資者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獲得了非正常收益。另外可以看到,市場對壞消息存在過度反應。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由於年報盈餘信息的披露沒能夠有效地作用於股票市場,因而不能及時、公平、完全地反應在股票價格上,不論在公告前還是在公告後,都有投資者利用該信息獲取了非正常收益。
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建議
股票市場中,作為融資方——上市公司的各種信息直接決定著投資者對其價值的判斷
❸ 資產剝離證券的市場現行利率
PO與IO價值對市場利率的變動率還將部分取決於證券化貸款的利率對市場現行利率是貼水、平價還是升水。當市場利率下降時,所有貸款的早償都會加速,但升水、平價、貼水利率的證券化貸款的早償速度互不相同(升水利率貸款支早償速率最快,平價利率貸款次之,貼水利率貸款最慢),導致基於早償因素的PO或IO的價值變動幅度存在差別:早償速度越快,PO價值上升幅度越大,IO價值下降幅度越大。當市場利率上升時,相反的情況將發生。
❹ 股票中,什麼叫"資產剝離
股票剝離就是股票中的資產剝離,所謂資產剝離是指在企業股份制改制過程中將原企業中不屬於擬建股份制企業的資產、負債從原有的企業賬目中分離出去的行為。剝離並非是企業經營失敗的標志,它是企業發展戰略的合理選擇。企業通過剝離不適於企業長期戰略、沒有成長潛力或影響企業整體業務發展的部門、產品生產線或單項資產,可使資源集中於經營重點,從而更具有競爭力。同時剝離還可以使企業資產獲得更有效的配置、提高企業資產的質量和資本的市場價值
❺ 質押解除再質押的公告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質押的股票價格大幅下跌,會造成質押的股票價格滿足不了維持最低資產價值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融資方會被要求追加相關的質押資產作為質押,如果追加不及時,則有可能被認為違約,這是資金的融出方有權進行股票變現的售出或是股票擁有權的變更,這時的股票質押式回購就成為利空消息。
股票質押時,市場上流通的股票量要變少,使股票似乎變得金貴起來,股價可能要上漲,反之解除股票質押時,流通股增多,可能下跌。但因為股權質押有質押率,股價跌至一定比例觸發警戒線時需要補充質押物,股東為緩解資金壓力多會維護股價不至於跌至警戒線位置。
(5)資產剝離公告對股票市場價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擔保法》第75條第17項規定:「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方可以設立質押。可見,並非所有的股份、股票都可以轉讓,所以在法律限制自由轉讓的范圍內,以股權出質的,應當受到限制,這就要求股權質押必須符合股權轉讓的法定條件。對此根據《公司法》,法律對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等分別有不同的規定。
依據《物權法》第二百二十六條: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以基金份額、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登記的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以其他股權出質的,質權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因此,股權質押不辦理工商登記不產生質押效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權解除質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質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❻ 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1、關於資產重組的進展公告,對股價是有一定影響,但影響要看公告的內容了
2、一般來說,進行重組的消息之前就影響了股價,所以公告的影響已經很有限了
3、如果是負面的消息,比如重組可能失敗、或者沒有實質性進展,則不利股價
4、所以,還是還是應繼續關注重組的公告吧,如果有實質的內容,將會直接影響股價的漲跌
❼ 資產剝離 大白話解釋下
所謂資產剝離是指在企業股份制改制過程中將原企業中不屬於擬建股份制企業的資產、負債從原有的企業賬目中分離出去的行為。 剝離並非是企業經營失敗的標志,它是企業發展戰略的合理選擇。企業通過剝離不適於企業長期戰略、沒有成長潛力或影響企業整體業務發展的部門、產品生產線或單項資產,可使資源集中於經營重點,從而更具有競爭力。同時剝離還可以使企業資產獲得更有效的配置、提高企業資產的質量和資本的市場價值。
❽ 股票資產減值對股價的影響是利好還是利空
不屬於利好消息,長期以來,由於眾多因素的影響,高估資產價值在我國企業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資產減值為資產的真實價值提供了量度,其實質是用價值計量代替成本計量,並將賬面金額大於價值部分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或費用,資產計量接近真實價值,有助於信息使用者投資決策。
資產減值准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財務資料的真實,資產減值准備規定不僅說明了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也避免了資產的虛增導致企業利潤的虛增。
(8)資產剝離公告對股票市場價值擴展閱讀
企業通過確認資產價值,不僅可以消化長期積累的不良資產,而且還可以提高資產的質量,使資產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未獲取經濟利益的實力。
同時,實行資產減值會計可以使企業根據其實際情況合理地預計可能帶來的損失,這樣有利於提高資產的效益,降低潛在的風險,提高企業的風險防範能力。這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映出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和財務狀況,對規范市場信息行為,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❾ 資產剝離的關聯交易
由於剝離資產的受讓方同轉讓方的關系的區別,使得上市公司的資產剝離可以分為非關聯交易和關聯交易,將資產直接剝離給母公司的剝離屬於有控制關系的關聯交易;將資產剝離給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的屬於非控制關系之關聯交易;將資產剝離給其他公司屬於非關聯交易。在上海上市公司中發生的資產剝離基本上都屬於關聯交易。
國家有關部門沒有對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進行比較明確的規范,而且從實際上也無法進行規范,具體案例處理上基本都持披露重於存在的原則。但是上市公司進行關聯交易時應該適可而止,不宜操作幅度太大。否則影響公司的市場形象和進一步的籌資。如廣電股份的資產剝離就因關聯交易問題而使其1997年的年報被注冊會計師出據了說明段:
「1997年6月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將原貴公司所屬上無四廠、上無十八廠兩個單位經收購破產清醒後,再將部分經剝離後的資產以資產評估後的價值計24000萬元有償轉讓給貴公司。其中含上無四廠宛平南路88號地塊(計35843平方米)的土地前期開發費,價值計6926萬元。後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體開發貴公司上述地塊,於1997年11月雙方簽訂協議,同意將上述地塊再轉讓給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考慮到這塊土地貴公司原已支付較多前期開發費和其他有關損失,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同意按補償費名義支付21926萬元。該項收入在沖減貴公司賬面價值6926萬後,11000萬元轉其他業務利潤,用於補償由於土地籌劃動遷造成積壓呆滯物資處理損失,其餘4000萬元轉營業外收入。上述兩項關聯交易,對貴公司1997年的損益產生重大影響」。 如真空電子在對其上海電子管廠資產進行剝離前通過認真的分析,根據資產的實際情況,並配合整個資產重組的戰略規劃將該部分資產分成兩塊進行剝離。
在資產剝離前對公司的股權投資進行處理,隨後進行資產剝離也是一種堪稱精妙構思的方案,值得上海的上市公司在今後的資產重組中借鑒。鞍山合成98年1月16日公告將其股權投資的騰鰲紙塑製品廠(原鞍山合成集團擁有40%的股權)後又收購其他股東股權,使其由控股40%的比例增加至100%,使之成為全資子公司。其目的在於如果以股權進行轉讓、資產不必評估,亦不可能增值,因而也不會帶來收益。實際上,該構思經過採用重置成本法和現行市價法進行評估。凈資產由評估前的515萬元增加至評估後的1140萬元。最後以1630萬元協議價格受讓給鞍山合成實業集團公司。此舉使公司比單純進行股權轉讓式的資產重組所獲的收益大大增加。 上市公司在進行資產剝離的過程中一般都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了資產評估。在資產評估中出現了較為普遍的現象有:
(1)基本上所有的資產經過評估後都有增值,且增值的幅度較大。以中遠為例,在對眾成的資產進行剝離的過程中對其剝離資產進行了評估,其中眾城大酒店賬面凈值1251萬元,負債369萬元,凈資產855萬元。評估後賬面凈值1410萬元,負債396萬元,凈資產1014萬元,增值率18.6%。眾城俱樂部賬面凈值1144萬元,負債137萬元,凈資產1007萬元,評估後賬面凈值1304萬元,負債137萬元,凈資產1167萬元,增值率18.6%,眾成超市賬面凈值116萬元,負債53萬元,凈值63萬元,評估後資產37萬元,負債53萬元,凈值84萬元,增值率33.3%。
(2)資產評估中普遍採用重置成本法。雖然資產評估的方法有多種,但是在上市公司的資產剝離過程中普遍採用了重置成本法對其資產進行評估。
(3)未經評估而進行資產的剝離和轉讓的部分案例由於不規范,受到注冊會計師的查處。某公司在97年將一個未經資產評估的公司以9414萬元出讓給母公司,而實際上該公司的凈資產僅為1454萬元,且轉讓時已經虧損221萬元。使得該上市公司97年獲得近8000萬元的投資收益,更甚的是在98年3月25日該上市公司又稱經政府有關部門同意,出資4000萬元左右回購了該公司的有效資產。這種不規范的操作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了以下說明段:1997年12月24日貴公司發布重大事件公告,將所屬上海錄音器材廠整體產權計賬面凈權益1454萬元,有償出讓給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雙方協商收購價9414萬元,產生營業外收入7960萬元,並相應作了會計處理。該項業務雖已經產權交易所鑒證,但未經過資產評估確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