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戴維斯選擇美國股票市值多少

戴維斯選擇美國股票市值多少

發布時間: 2021-10-01 09:41:32

Ⅰ 戴維斯式雙殺效應

戴維斯雙殺效應

與妻一起去了次上海,見到了舊時的朋友。談話中提起了前幾年都頗喜歡的高科技投資。關於高科技投資的波動性,我提到了有關市場預期與上市公司價格波動之間的雙倍數效應———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戴維斯家族稱作的「雙殺效應」。

在市場投資中,價格的波動與投資人的預期關聯程度基本可達到70%-80%。而不斷抬高的預期配合不斷抬高的PE定位水平,決定了價格與投資人預期之間的非線性關聯關系。以前這個現象被我稱作市場的不理性行為,更准確地說應該是市場的理性短期預期導致的自發波動。也可以稱作「戴維斯雙殺效應」。

在回來的路途上,我一直思考高科技股投資的問題和「戴維斯雙殺效應」。當我想到有關對蘋果電腦的投資,我覺得投資中需要堅持一些東西。

2003年底的時候,諾德·安博特資產管理公司開始注意到蘋果公司。當時的市場情況是,由於傳統的高成長性行業已經連續下跌幾年,因此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多數同一行業的公司備受市場冷落。值得注意的是,在2003年底的時候,包括瑞銀、JP摩根等多家知名投資銀行當時均給予蘋果公司中性評級,不難看出,這個時候整個市場都是不看好這類傳統的高科技公司的。

但諾德·安博特最為看重的還是蘋果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蘋果公司的一位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曾說:「蘋果公司代表了個人電腦的發展趨勢,它是第一個集成了WiFi和藍牙功能的電腦,蘋果公司始終走在技術的最前列。」而Ipod上市後風靡全球的事實也印證了諾德·安博特當時的判斷。

除了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堅決肯定之外,另外一個最吸引諾德·安博特的地方就是蘋果公司當時的股價。該股當時在納斯達克的市場交易價格僅有13美元左右,其市盈率、市凈率都低於當時市場的平均水平。從2003年底到2004年年間,諾德·安博特陸續買入大量蘋果公司股票,建倉的成本在13到17美元之間,建倉結束以後便開始耐心等待。

奇跡發生了,Ipod面世以後,立即以其精美簡潔的外觀、更大的存儲空間、超強的音質效果以及通過iTune進行線上下載的強大功能迅速風靡全球,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看到這種情況,很多投資機構開始大舉跟進,部分知名投行也將對蘋果公司的評級結果由「中性」修改成了「買進」。蘋果公司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開始水漲船高,節節攀升,到2005年底的時候,蘋果公司的股價已經飆升到70美元左右,今年年初時曾一度升至將近85美元左右,較2003年底的時候翻了6倍還多。

從2005年中旬,蘋果公司的股價上升到40美元以後,諾德·安博特就開始陸續減倉了,因為諾德·安博特認為這一價格已經超過公司給定的價值區域,到2005年底的時候,諾德·安博特已經將持有的蘋果公司8成的籌碼拋出,今年年初又拋售了剩餘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已經全部清空,這筆投資自然是相當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諾德·安博特全部清空蘋果公司的股份以後,多家投行卻給予其買入的評級。比如,包括高盛、花旗等幾家知名研究機構在最近發布的報告中,都將對蘋果公司的評級由原來的中性或者持有全部升級為買進。

投資就是投資。業績的短期波動性更應該與長期趨勢配合在一起。而相對公司的股價大幅波動,投資人自身的短期業績預期頻繁波動所帶來的「戴維斯雙殺效應」更是投資行為中應該注意的。

Ⅱ 戴維斯王朝怎麼樣

在追求「量價齊升」A股市場,「戴維斯雙殺」是個時髦概念。但是昨天下載《戴維斯王朝》的資料,一不小心囫圇吞棗泛覽讀完,以為「戴維斯雙殺」遠遠不是戴維斯的精髓所在,而是常識、獨立思考、堅持的樸素組合。 與傳統投資大師不同,戴維斯不是一個由始至終的投資人,1909年出生,1930年世紀股災轟轟烈烈之時,從普林斯頓大學的與投資風馬牛不相及的國際政治系畢業。1933年歷史低點,戴維斯短暫進入股票市場,在姐夫的投資公司幫忙。停留4年之後,1937年辭職做自由作家,出書《面向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被總統候選人杜威相中,聘為經濟顧問,並在1944年官拜紐約州保險司副司長。直到1947年年方38歲之時,才辭掉官職完全踏進股票市場,後來,1969年戴維斯又回到官場,客串一回美國駐瑞士大使,直到1975年回到美國。 先說常識,或許應了那句,距離產生美,戴維斯身在局外,反而靠常識,完成了最好的資產配置,即在1940年代美國經濟緊縮、債券廣受歡迎、股票慘遭唾棄之時,進行大手筆的股票配置。原因在於,戴維斯作為政府官員在各地經濟調查過程中,發現20世紀30年代居民用電增加一倍,而對於經濟前景,草根事實和大眾認識有根本的差異,普通大眾認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發明了」,而戴維斯瀏覽了最新發明的空調、尼龍、電視機、傳真廣播、泡沫海綿、新塑料和纖維製品之後,自問,「如何解釋美國專利局收到的源源不斷的申請」。打開後視鏡不難發現,製造創新正在驅動美國超級工業周期,戴維斯依靠常識,春江水暖鴨先知。 再說獨立思考。戴維斯很幸運1944年官拜紐約州保險司副司長,與格雷厄姆、巴菲特殊途同歸發現保險公司的內在價值。雖有近水樓台先得月嫌疑,但是戴維斯當時看到保險公司恰似1999年的蘋果公司,可都是搖搖欲墜慘淡經營,一方面類似1906年的舊金山地震大火的巨災,讓一批保險公司出局,另一方面鐵路、紡織、鋼鐵等行業的競爭倒閉潮,又牽連一批保險公司。如同紅軍經過長征,表面看似窮困潦倒,實際將為剩者為王。美國經濟潛力尚且被大眾看空,廢墟之中的保險業,就更加被放在垃圾場的位置,戴維斯不僅買股票,還廣泛布局保險股,絕對是垃圾場的頂級拾荒者。 金子發光也要時間,戴維斯對於保險股,幾乎用盡一生去堅持。其中甚至不乏物級而反的情況,最甚莫如GEICO,現在GEICO幾乎與巴菲特畫上等號,1976年之前戴維斯卻是GEICO最大股東,並擔任GEICO的董事。但是,經營層面的風險戴維斯並沒有顧及,時任首席執行官Ralph Peck偏離主線,將客戶群從保守政府雇員擴大到廣泛普通大眾,風險接踵而來,利潤扶搖直下,股價下跌90%,資本金也告急,戴維斯與巴菲特就GEICO是否融資問題上PK失敗後,一氣之下清倉GEICO。當然,如同GEICO至此成為巴菲特的永動機一樣,其他保險股同樣否極泰來,在保險股的投資邏輯照舊情況下,時間朋友幫助戴維斯輸了戰役贏了戰爭。 戴維斯去世之時,財產沒有子女均分,而是全部放入戴維斯公司旗下各個基金,這一點至今堅持,戴維斯公司旗艦基金Davis New York Venture Fund市值200億美元,其他基金總計10億美元水平,而戴維斯家族、公司工作人員持有約20億美元。除了投資技巧,與客戶同在,或是保佑戴維斯之燈息息不眠的火種。

Ⅲ 請教:股市分析中的「戴維斯雙殺」是什麼意思謝謝…

【解答】

股市分析中的「戴維斯雙殺」效應:就是指市場預期與股價之間波動的雙倍數效應,在市場投資中,股價的波動與投資人的預期,關聯程度基本可達到70%-80,這個就是由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戴維斯家族稱提出來的。

操作策略:

以低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盡享EPS和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雙擊並非戴公獨創,事實上很多投資家都有類似策略,但是戴公卻神乎其技,憑此名滿天下。雙擊和巴菲特「永恆價值」相比,顯然世俗化了很多,但是對於新興市場的投資者,或許雙殺更實用一些。
雙擊把買入價格放在企業質量之前,強調低市盈率,其實暗含了很多安全邊際的保護。對PE提高的期待使得不會輕易陷入「雪茄煙蒂」的陷阱。賣出策略提醒投資畢竟不是婚姻,再長的持股期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還是要離場。

投資就是投資。業績的短期波動性更應該與長期趨勢配合在一起。而相對公司的股價大幅波動,投資人自身的短期業績預期頻繁波動所帶來的「戴維斯雙殺效應」更是投資行為中應該注意的。

Ⅳ 推薦一下過去股災中成功賺錢的例子

從投資大師的炒股業績一覽表中,我們可以驗證,熊市才是賺錢的大機會。
彼得·林奇在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13年間一共遇到9次股市大跌,其中包括1987年的股市大崩盤,麥哲倫基金每次都比股市跌的更慘,在大盤下跌時,麥哲倫基金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盤指數跌幅的更大,但大盤反彈時,麥哲倫基金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盤反彈的更大」。
巴菲特同樣也是在大盤下跌時,所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盤指數跌幅的更大,但大盤反彈時,所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盤上漲的更多。
戴維斯家族是美國少見具三代投資傳承的家族之一,雪拜·戴維斯的父親雪拜·科倫·戴維斯在1940年代即是美國著名的投資人,喜愛長期投資保險公司,當他在1994年去世之時,累積的資產即達8.3億美元,雪拜·戴維斯的兩個兒子克里斯·戴維斯及安德魯·戴維斯目前在基金公司工作,已成為傑出的基金經理。
作為戴維斯精選顧問公司的掌門人、美洲精選基金的基金經理,克里斯·戴維斯在2009晨星投資年會的開幕報告中說:投資者應該對自己期待的東西保持謹慎,但很顯然,又一次機會來臨了。克里斯·戴維斯在報告中說:「現在,我終於獲得了這樣的機會,因為目前的市場簡直就和地獄一樣。」
克里斯·戴維斯說,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經常會非常羨慕自己的祖父和父親,因為他們都曾經經歷過漫長的熊市,這使他們能夠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非常好的公司,然後通過長期投資來獲得非常驚人的回報。
雪拜·科倫·戴維斯也曾經這樣告訴他的孫子們:「投資者的大部分錢實際上是在熊市中賺到的,只是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而已。」
刻骨銘心的經歷會對今後的操作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1929年炒股巨虧之後,格雷厄姆認為投資的兩條鐵律是:第一,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本傑明·格雷厄姆形容當時的情景是:「在人生旅途的中點,被困在漆黑的森林裡。」
1929年大崩潰時,格雷厄姆35歲,費雪22歲。格雷厄姆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商業經驗,並且也預感市場即將崩潰,然而他並未採取果斷的行動退出市場。雖然當時費雪很年輕,比格雷厄姆小13歲,但是他預測到「25年來最嚴重的大空頭市場將展開」,可惜的是,初出茅廬的費雪是言行不一者,最後損失慘重。
與格雷厄姆轉向尋找低價股,注重長期投資不同,同樣經歷1929年大崩盤,且成功逃脫的投資大師傑拉爾德·勒布則是短線投資的代表人物。他在成名作《投資生存之戰》中說,長時間擁有一隻股票是無法思議的事情。
勒布因為成功逃脫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熊市,他投資的指導原則就是:即使止損,要投機而不是長期持有。
巴魯克也是成功逃脫1929年股災的投資大師,紐伯格還在這次急劇下挫行情中有所斬獲,利弗莫爾則是這次崩盤行情的大贏家。1929年大蕭條來臨,利弗莫爾的個人財富因為做空市場而累積到1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是1929年股災的見證人。但他是作為熊市抄底的悲劇人物在自己的著作中反復提及。
1932年到1933年的交界日子,格雷厄姆打了翻身仗。但科斯托拉尼卻遭遇了第一次破產,他於1934年初接到巴黎法院的傳票,在拍賣行的傢具在2月26前如若沒還清債務,將被拍賣。
公寓的門上被貼上了封條和拍賣通知,科斯托拉尼無限感慨。4年前,還春風得意,到處炫耀自己在大股災之前成功逃頂,那年,23歲的科斯托拉尼賺了很多錢,還給自己買了為期30年的人身保險,保額1萬美元;沒想到,4年後,自己卻要破產了。
這就是股市,這就是股市人生。
雖然巴菲特在1929年還沒出生,但他偏要跟這個年份扯上點關系。他在許多場合講述了這樣的故事來感謝1929年的大崩潰。
「我對於1929年相當有好感,因為那是我生命開始的年份。我爸爸當時是一名股票經紀人,股市崩潰後,他不敢給任何人打電話,因為所有人都已經傾家盪產。所以每天下午都呆在家裡,而那時也沒有電視。然後……1929年11月30日左右媽媽就懷上了我,因此我永遠都對那次崩盤心存感激。」
從投資大師的炒股業績一覽表中,我們可以驗證,熊市才是賺錢的大機會。
彼得·林奇在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13年間一共遇到9次股市大跌,其中包括1987年的股市大崩盤,麥哲倫基金每次都比股市跌的更慘,在大盤下跌時,麥哲倫基金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盤指數跌幅的更大,但大盤反彈時,麥哲倫基金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盤反彈的更大」。
巴菲特同樣也是在大盤下跌時,所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盤指數跌幅的更大,但大盤反彈時,所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盤上漲的更多。
戴維斯家族是美國少見具三代投資傳承的家族之一,雪拜·戴維斯的父親雪拜·科倫·戴維斯在1940年代即是美國著名的投資人,喜愛長期投資保險公司,當他在1994年去世之時,累積的資產即達8.3億美元,雪拜·戴維斯的兩個兒子克里斯·戴維斯及安德魯·戴維斯目前在基金公司工作,已成為傑出的基金經理。
作為戴維斯精選顧問公司的掌門人、美洲精選基金的基金經理,克里斯·戴維斯在2009晨星投資年會的開幕報告中說:投資者應該對自己期待的東西保持謹慎,但很顯然,又一次機會來臨了。克里斯·戴維斯在報告中說:「現在,我終於獲得了這樣的機會,因為目前的市場簡直就和地獄一樣。」
克里斯·戴維斯說,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經常會非常羨慕自己的祖父和父親,因為他們都曾經經歷過漫長的熊市,這使他們能夠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非常好的公司,然後通過長期投資來獲得非常驚人的回報。
雪拜·科倫·戴維斯也曾經這樣告訴他的孫子們:「投資者的大部分錢實際上是在熊市中賺到的,只是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而已。」
刻骨銘心的經歷會對今後的操作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1929年炒股巨虧之後,格雷厄姆認為投資的兩條鐵律是:第一,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本傑明·格雷厄姆形容當時的情景是:「在人生旅途的中點,被困在漆黑的森林裡。」
1929年大崩潰時,格雷厄姆35歲,費雪22歲。格雷厄姆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商業經驗,並且也預感市場即將崩潰,然而他並未採取果斷的行動退出市場。雖然當時費雪很年輕,比格雷厄姆小13歲,但是他預測到「25年來最嚴重的大空頭市場將展開」,可惜的是,初出茅廬的費雪是言行不一者,最後損失慘重。
與格雷厄姆轉向尋找低價股,注重長期投資不同,同樣經歷1929年大崩盤,且成功逃脫的投資大師傑拉爾德·勒布則是短線投資的代表人物。他在成名作《投資生存之戰》中說,長時間擁有一隻股票是無法思議的事情。
勒布因為成功逃脫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熊市,他投資的指導原則就是:即使止損,要投機而不是長期持有。
巴魯克也是成功逃脫1929年股災的投資大師,紐伯格還在這次急劇下挫行情中有所斬獲,利弗莫爾則是這次崩盤行情的大贏家。1929年大蕭條來臨,利弗莫爾的個人財富因為做空市場而累積到1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是1929年股災的見證人。但他是作為熊市抄底的悲劇人物在自己的著作中反復提及。
1932年到1933年的交界日子,格雷厄姆打了翻身仗。但科斯托拉尼卻遭遇了第一次破產,他於1934年初接到巴黎法院的傳票,在拍賣行的傢具在2月26前如若沒還清債務,將被拍賣。
公寓的門上被貼上了封條和拍賣通知,科斯托拉尼無限感慨。4年前,還春風得意,到處炫耀自己在大股災之前成功逃頂,那年,23歲的科斯托拉尼賺了很多錢,還給自己買了為期30年的人身保險,保額1萬美元;沒想到,4年後,自己卻要破產了。
這就是股市,這就是股市人生。
雖然巴菲特在1929年還沒出生,但他偏要跟這個年份扯上點關系。他在許多場合講述了這樣的故事來感謝1929年的大崩潰。
「我對於1929年相當有好感,因為那是我生命開始的年份。我爸爸當時是一名股票經紀人,股市崩潰後,他不敢給任何人打電話,因為所有人都已經傾家盪產。所以每天下午都呆在家裡,而那時也沒有電視。然後……1929年11月30日左右媽媽就懷上了我,因此我永遠都對那次崩盤心存感激。」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現實:股票市場崩潰後10個月,即1930年8月30日,霍華德·巴菲特家的第二個孩子沃倫·愛德華出生,比預產期早產了5周

Ⅳ 美國有哪些金融大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怪圈

戴維斯家族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家族之一,歷經時間考驗,這個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他們的投資理念更加令人敬仰。

這個投資家族厲害了,爺爺從5萬美元做到9億美元,爸爸30年投資累計回報75倍,是標普500的兩倍,孫子管理450億美元資產。這個滿是大神的家族,就是美國著名的戴維斯家族。從祖父斯爾必·庫洛姆·戴維斯開始,到兒子斯爾必、孫子克里斯和安德魯,都是名耀華爾街的投資人。

斯爾必認為,大部分廉價股由於公司質地很普通,只值現有的價格,盡管公司的業績可能會恢復,但是花費的時間也常常會超出任何人的預期。

2、不要購買高價股

股票之所以值這個高價位是因為它們是由卓越的公司所發行的,但斯爾必卻不肯購買這類股票,除非股價相對於其收益而言比較合理。若在市盈率極高的價格買入,一旦增長率下滑,將面臨估值下降帶來的股價BAODIE。

3、購買適度成長型公司價格適中的股票

斯爾必認為選擇那些收益增長速度高於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資。因為適度成長型公司不引人注目,價格通常比較合理,並且可以獲得穩定的回報。

4、耐心等待直到股價回復合理

若斯爾必看中某家公司,但其股價過高時,他會耐心等待時機,直到股價回落。戴維斯家族尤其喜歡在長期發展前景良好的公司遇到暫時的負面新聞打擊時買入,通常此時投資者的期望極低,會給出匪夷所思的低價。當然前提是,負面新聞只是暫時的,不會阻礙公司的長期發展。

5、順流而動

斯爾必選擇技術股時非常慎重,但他並不完全排除技術股,只要他能找到股價合理、有實際收益並實現全球化經營的高科技公司,斯爾必就會急切地購入該股票。按照這個標准他在20世紀80年代選擇了IBM以及應用材料公司,獲得了豐厚的盈利。

6、主題投資

「從下往上」型選股人投資於那些前景良好的公司,只要公司有發展前途,無論是石油鑽探業還是快餐連鎖業,他們都樂於投資。而「從上往下」型選股人則會首先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找出有可能興盛起來的行業,然後再從中選擇公司。斯爾必兼有這兩類選股人的特徵。他在投資前,會首先尋找「主題」。而很多時候,主題都是相當明顯的。20世紀70年代的主題就是泛濫的通貨膨脹。斯爾必的風險基金選擇了石油、天然氣、鋁以及其他商品類公司,因為盡管物價上漲,這些公司仍能贏利。到了80年代,有跡象表明FED已成功地打擊了通貨膨脹。斯爾必發現了一個新的主題:物價回落、利率下降。因此他削減了硬資產,轉而購買金融資產:銀行、經紀行和保險公司的股票,因為利率下降使金融業從中受益。

7、讓績優股一統天下

為了減少資本利得稅以及頻繁交易中的非理性操作風險,戴維斯家族通常長期持有股票,因此他們通常選擇盈利穩定增長的績優股,就算股價達到了合理的區間,只要盈利穩定增長,他們會繼續持有。

8、信賴卓越管理

戴維斯的投資依賴於美國國際集團的漢格林伯格之類卓越的經理人。同樣,斯爾必也信賴因特爾的安迪格羅夫和太陽美國公司的艾利布洛德。如果一位優秀的格朗德領導人離開了原先的公司去了別處,那麼斯爾必也會相應把資金投入該新公司,因為他信賴該經理人的才能。

9、忘記過去

斯爾必認為,歷史不會完全重演。投資者常常因為記起過去市場bengkui的經歷而不敢買股票,例如29年、87年的股市bengkui。事實上,股市按照周期運行,從股市bengkui中恢復後,牛市也就隨之而來。

10、堅持到底

戴維斯家族堅持長期投資,他們認為,股票在短期內有價格波動的風險,但是長期來看,投資股票的收益遠遠大於風險。他們在給股東的信中一再重申:「我們跑馬拉松!」

Ⅵ 對企業的股權進行估值結果能夠做什麼

市盈率還是比較好的辦法,目前很多風投都用。下文為引用學習到的材料,分享一下。 具體實施時,先挑選與你們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因為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是對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給出目前的價格。
所以應用: 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
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
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

Ⅶ 公司市值怎麼計算

這個計算市值的公式就是:市值=盈利*市盈率。

為什麼要來說這個公式呢?因為這個公式背後的東西就是財富的秘密。

這個公司其實太普通太平常了,因為在經濟學、金融學、投資學的書本中,無數次的提到這個公式。這個公式其實就是投資的真諦和最核心的東西。

市值增加,則賺錢,市值減少,就虧錢。

而市值是由兩個變數決定的,一個是公司的盈利水平,一個就是市場給予公司的估值。如果市盈率不變,公司的盈利增加,則市值變大,賺錢;如果公司盈利不變,而市盈率變大,則市值也變大,賺錢;如果公司盈利增加,而市盈率變小,則是否賺錢還得看那個變數變得大一些;如果公司盈利減少,而市盈率變大,則是否賺錢也得看哪個變數變得大一些;如果公司盈利減少,市盈率也變小,則虧錢無疑!

公司盈利增加,市盈率變大,叫戴維斯雙擊!

公司盈利減少,市盈率變小,叫戴維斯雙殺!

在兩個變數中,我認為,盈利的重要性是高於市盈率的重要性的!

如果把關注的重點落實在盈利上面,則偏向於定義為價值投資者!

如果把關注的重點落實在市盈率上面,則偏向於定義為投機者!

我對投資和投機的理解,區別就是:投資是賺取企業在不同階段的錢,不同階段的企業,不是同一個企業;而投機是賺取同一個企業不同定價的差價。所以投資和投機,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為什麼我說盈利的重要性是遠遠高於市盈率的重要性呢?因為盈利在兩方面比市盈率更好把握。

Ⅷ 中國股市持續10年3000點,實際價值到底去哪裡了

其實在股市中賺錢就是這樣簡單,哪怕你就用雙底買賣技巧,或者突破技巧,或者均線技巧或者macd金叉死叉技巧,或者價值投資技巧,只要是賺錢的技巧,配合研究出適合你自己性格的交易模式,然後持之以恆
的不斷的改進總結,那麼你一定會在金融市場有一席之地。

金融市場賺錢模式很多,關鍵你要學會得心應手的交易模式,反復的去做,總結提高,而不是今日聽那個朋友說買這個明日聽這個朋友說做這個,我們的錢是自己的,對自己的錢要負責,而不是把錢的命運交給別人。

看過後,你會發現一個好的賣點,比選一隻好股強,超級經典

這次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
做T,都說會賣的才是師傅,在股市,絕大部分股民,沒有內線消息,沒有充分的資金。那麼你如何在這個市場上賺到錢?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習技術,總結方法。提升自身能力,買賣自己做主,不再依靠別人。

這三隻股票是不是很像上證綜指的走勢?

以上三隻股票分別是三一重工、江西銅業、金嶺礦業。都是周期股的范疇。

周期股為什麼是尖頂圓底的走勢呢?當周期股出於周期低估的時候,按照PB估值;當周期的風來了,開始賺得盤滿缽滿的時候,按照PE估值。

因為是周期股,周期一旦逆轉,利潤經常是幾十倍、幾倍的增長。但是暴利階段一般不能持續很長久,很快利潤就下去了。所以公司在景氣周期來的時候,戴維斯雙擊;景氣周期過去的時候,戴維斯雙殺。所以公司股價表現為尖頂。

但是當公司處於持續虧損階段時,按照PB估值時,公司的凈資產波動性就小多了。所以股價跌破凈資產時,會達到一個穩態,然後不跌了。因為凈資產波動幅度很小。所以公司的股價是圓底。

上證綜指之所以走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成分股中周期股太多了。

上證36萬億市值,其中前30大企業總市值約17萬億,佔比約一半。這30家企業中,10家銀行;6家(保險+證券);3家能源股。真能能算上消費股的只有7家。這7家中,除了茅台,大部分市值也就是不到3000億,上汽、海天味業、伊利股份、恆瑞醫葯。加起來也就是
一個中石油。

Ⅸ 股價贏來"戴維斯"雙擊機會什麼意思

戴維斯雙殺效應是指有關市場預期與上市公司價格波動之間的雙倍數效應。在市場投資中,價格的波動與投資人的預期關聯程度基本可達到70%-80%。而不斷抬高的預期配合不斷抬高的PE定位水平,決定了價格與投資人預期之間的非線性關聯關系。以前這個現象被稱作市場的不理性行為,更准確地說應該是市場的理性短期預期導致的自發波動。也可以稱作「戴維斯雙殺效應」。
應答時間:2020-12-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熱點內容
今日興業科技股票 發布:2025-02-07 01:45:54 瀏覽:231
金融機構借款哪個平台 發布:2025-02-07 01:41:30 瀏覽:137
股票投資的風險指什麼 發布:2025-02-07 01:33:01 瀏覽:308
股票退市還能賣股嗎 發布:2025-02-07 01:32:49 瀏覽:366
為什麼有的股票不漲停封單 發布:2025-02-07 01:18:50 瀏覽:33
科技文娛傳媒股票 發布:2025-02-07 01:18:42 瀏覽:861
基金分紅哪裡買 發布:2025-02-07 01:17:55 瀏覽:164
不含可轉債的純債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2-07 01:14:13 瀏覽:935
股票軟體公式源代碼意思 發布:2025-02-07 01:11:51 瀏覽:993
上投中小盤基金如何 發布:2025-02-07 01:11:17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