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的選美競賽
❶ 股票市場四種交易指令
答:在金融市場上,通常的交易指令有以下四種形式:市價指令(Market Order)、限價指令(Limit Order)、止損指令(Stop Order)、止損限價指令(Stop Limit Order)。其中,前兩種指令多用於現貨市場,而後兩種指令多用於期貨和期權市場。
①市價指令,是指投資者在提交指令時只規定數量而不規定價格,經紀商在接到市價指令後應該以最快的速度,並盡可能以當時市場上最好的價格來執行這一指令。市價指令的特點是能夠確保成交,但是投資者最後接受的價格可能與他們期望的價格存在差異。
②限價指令,則與市價指令相反,投資者在提交指令時不僅規定數量,而且還規定價格。經紀商在接到限價指令後應以最快的速度提交給市場,但是成交價格必須優於指令規定的價格。如果是買入指令,則買價不高於指令限價;如果是賣出指令,則賣價不低於指令限價。如果訂單限價與市價不一致,經紀商只有等待。限價指令的特點是保證成交價格,但不能保證成交。
③止損指令,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限制性市價委託,它是指投資者在指令中約定一個觸發價格,當市場價格上升或下降到該觸發價格時,止損指令被激活,轉化為一個市價指令;否則,該止損指令處於休眠等待狀態,不提交到市場執行。
④止損限價指令,是將止損指令與限價指令結合起來的一種指令,在投資者下達的指令中有兩個指定價格——觸發價格和限制價格。當市場價格上升或下降到該觸發價格時,止損指令被激活,轉化為一個限價指令,此時成交價格必須優於限價。
❷ 在股票市場賺的最多的一筆交易是多少
—40000
❸ 求凱恩斯大笨蛋理論、選股如選美理論的詳細內容
「選美理論」是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研究不確定性時提出的,他總結了自己在金融市場投資的訣竅時,以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了他的投資理論,那就是金融投資如同選美。在有眾多美女參加的選美比賽中,如果猜中了誰能夠得冠軍,你就可以得到大獎。你應該怎麼猜?凱恩斯先生告訴你,別猜你認為最漂亮的美女能夠拿冠軍,而應該猜大家會選哪個美女做冠軍。即便那個女孩丑得像時下經常出入各類搞笑場合的娛樂明星,只要大家都投她的票,你就應該選她而不能選那個長得像你夢中情人的美女。這訣竅就是要猜准大家的選美傾向和投票行為。再回到金融市場投資問題上,不論是炒股票、炒期貨,還是買基金、買債券,不要去買自己認為能夠賺錢的金融品種,而是要買大家普遍認為能夠賺錢的品種,哪怕那個品種根本不值錢,這道理同猜中選美冠軍就能夠得獎是一模一樣的。
把凱恩斯的選美的思維方式應用於股票市場,那麼投機行為就是建立在對大眾心理的猜測上。打個比方,你不知道某個股票的真實價值,但為什麼你花二十塊錢一股去買呢?因為你預期有人會花更高的價錢從你那兒把它買走。馬爾基爾(Burton G.Malkiel)把凱恩斯的這一看法歸納為最大笨蛋理論: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願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你那兒把它買走。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無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不到願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把它從你那兒買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編輯]凱恩斯選美理論的依據
在金融市場投資方面,凱恩斯的選美理論其實是用來分析人們的心理活動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但目前大多數基本面分析人士和經濟學家拒絕考慮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技術派分析人士由於固守「市場交易行為都是理性的」這樣一個定式,也往往對交易者的心理因素不進行詳細的分析,這可能是基本面分析學派和技術分析學派的創立者自己沒有從金融市場賺到大錢的主要原因。
從實際情況來看,金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動機各不相同。他們的心智、動機、思維方式、風險偏好和交易視野可能完全不同。雖然大家普遍認為人們在自願交易時是理性的,但實際上,人只有在有限的情況下,才能夠做到理性。基於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發展的非線性效用理論,一些金融學家開始引入心理學關於人的行為的一些觀點,來解釋金融產品交易的異常現象,比如從眾心理、噪音交易、泡沫等等,這些理論形成了現代金融理論中的行為學派,被稱為行為金融。
行為金融理論試圖刻畫決策人真實但常常是直覺的行為,不管這些行為是貌似合理還是不合理,並以此為基礎對決策前、決策中和決策後的情形作出預測。這與行為評估緊密相關,尤其是對資本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評估,由於決策行為可以預測,也就對其他人有了可資利用的經濟價值。
就像猜選美冠軍不僅要考慮參賽選手的容貌、觀眾的喜好等正常因素外,還必須考慮賄賂、丑聞等異常情況一樣,行為金融理論除了研究信息吸收、甄別和處理以及由此帶來的後果外,它還研究人們的異常行為,從而觀察非理性行為對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影響程度。通過對市場交易者各種行為的研究,行為金融學對有效市場理論的三個假設提出了質疑。對於有效市場理論中的投資者是理性的假設,行為金融學提出要用投資者的正常行為取代理性行為假設,而正常的並不等於理性的;對於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行為金融學認為,非理性投資者的決策並不總是隨機的,常常會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展;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套利可以使市場恢復效率,價格偏離是短暫現象,行為金融學認為,套利不僅有條件限制,套利本身也是有風險的,因此不能發揮預期作用。
行為金融學盡管已經提出了許多富有成效的成果,一些新的研究結論和思想也在廣泛應用之中,但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行為金融學還需要不斷充實和完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技術分析是建立於心理分析的基礎之上,即去分析行為金融理論的分析結論,再結合上基本面分析的長處,金融投資理論就會更加實用。
❹ 股票市場黑五類是什麼意思
1、在股市中,黑五類是指A股市場的黑五類股,包括:
(1)小盤股:流通盤小於5億,自由流通股本小於1億;
(2)次新股:上市日期在2013年12月31日之後;
(3)績差股:每股收益(TTM)小於1分錢;
(4)題材股:所有題材概念股中總市值小於50億的股票;
(5)偽成長:2011年營收增長大於30%,2012年營收增長小於20%,2013年營收增長小於10%,總市值小於50億;
2、「黑五類」股票被炒起來的股價已經明顯偏離自身價值。目前「黑五類「股票PE普遍達到70倍,已經接近納斯達克、日經、台灣股市泡沫爆破前的水平,隨著A股市場的價值回歸,此類股票必然會破滅。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要遠離「黑五類」,風險承受能力高的投資者也應把「黑五類」倉位降低至1%以下。
❺ 發展股票市場的意義
本文通過對西方諸多關於股票價格運行的文獻研究發現,股票價格的運行是以信息為基礎的,股票市場經濟功能的發揮有賴於股票價格對相關信息的反應。因此,發展股票市場的關鍵就在於強化股票市場的信息功能。由於披露信息和反映信息的關系,我們只能從披露信息入手以求得股票價格對信息的有效反映。
在競爭性的市場經濟中,價格取決於供給和需求,也平衡了供給和需求。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價格引導資源流向更有效率的地方。那麼,是不是所有交易對象的價格形成及作用發揮過程都是一樣的呢?很顯然,作為虛擬資本的股票和真實商品存在本質的不同,通過分析,我們會發現股票價格與真實商品的價格無論是形成還是作用的發揮都存在較大差異,股票價格的形成及作用的發揮需要強大的信息基礎。
一、股票價格的特殊性
競爭的力量就在於它能使價格充分反映基礎信息,進而引起資源的優化配置。但一個公司股票價格的上升並不意味著該公司傾向於選擇股權融資,股票價格的波動並沒有直接導致資金在實質生產部門的流動。可以看到,股價和實物商品價格存在差異:
第一,從價格的形成看,股票價格的形成與實物商品價格的形成需要的信息基礎不同。作為實物商品價格,以魚價為例,價格的基礎是成本,雖然生產魚肉的成本也需要大量信息,但這些信息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可以通過前期市場均衡價格判斷得出,是預知的。在決定魚價的信息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購買者很少關心或不需要關心魚肉未來的價格走勢,這一點對於大部分商品都是成立的,購買者對比的是當前價格和魚肉對自己的效用,不用關心別人對魚價的判斷,魚肉市場類似於拍賣理論中的私人價值模型(DowandGorton,1997)。能夠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信息則要多得多,不僅股利分配、會計盈餘及股東賬面凈值等微觀信息能引起股價的變動,其他如工業產值增長率、通貨膨脹率、長期和短期利率差額以及低級和高級債券的差別等宏觀信息也是股價決定中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一點還在於股票價格是一種相對價格,也就是說投資者所關心的價格是一段時間內的價格差即收益率,這就在股價的形成理論中引入了預測信息,如預期貼現率、預期資產收益率等。預測信息的引人就使投資者在投資時必須考慮其他投資者的預期和行為,類似於凱恩斯的「選美競賽」(凱恩斯,1936),這無疑增加了股票價格的不確定性,股票市場則更接近拍賣理論中的普遍價值模型(Dowand Gorton,1997)。
第二,從價格作用的發揮看,魚價直接引導資源的配置,其過程直接而簡單。購買者根據當前價格決定購買與否和購買多少,賣者根據當前價格和買者行為決定自己的供給量,這直接決定了魚肉市場規模的大小。相反地,股票價格的作用是間接的,而且是雙向反饋的。間接是指股票價格不直接決定資金在生產領域的流動。某公司股價的上漲可導致股票二級市場資金流向該公司股票,但該公司的生產資本數量卻不是由提供資金的投資者決定,而是由這些公司的經理們決定。那麼股價是如何間接引導生產資本的流動以實現資源配置作用的呢?這就是股票價格的雙向反饋功能:一方面,投資者根據股價判斷公司經理們的經營能力,另一方面,經理們也要根據股價分析市場對其所面臨的投資機會進行判斷。雖然股價與投資決策不直接相關,但股價由於傳送了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信息而具有間接指導投資決策的作用。
通過魚價和股價的對比,我們能更清楚地認識股票價格和股票市場。股票市場的經濟功能是靠股票價格這一信號器實現的,但股票價格實現其經濟功能不僅是間接的和雙向的,而且還要求有更堅實的信息基礎。首先,股票價格的波動要有信息基礎,一切能引起股票價格內在價值變化的信息披露都將在股價運行中反映出來,這是基礎的基礎,否則股價就不能成為信號器,下一步的作用也就無從談起;其次,在消化吸收信息的基礎上,股票市場還要求投資者和公司經理對股價這一信息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也就是要求他們在行為中正確使用股票價格這一信號器,否則股價也就和經濟決策脫鉤,其信息化的經濟功能也就不存在了。前者的核心是信息,而後者的本質就是預期。應該講,股票市場的作用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揮,而這些條件完全內生於經濟運行之中,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不可能逾越發達證券市場必經的歷史發展階段。從歷史上看,有組織的股票市場往往是隨著包含更多信息的那些市場——城鄉交易會、商販、零售和批發的推銷等的發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對19世紀美國的商業和生產來說,鄉村銀行和當鋪的重要性超過了紐約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所。
二、信息與股票價格運行
股價的運行需要更多的信息是股票價格的特殊性所在,為了使股票價格能夠反映其真實價值,引導資本的有效流動,就需要為股票價格提供強大的信息基礎,這也是投資者形成合理預期的基礎。
信息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以股票內在價值為中介,而且信息的影響又呈現一定的層次性。股票的市場價格以內在價值為基礎,信息的披露首先能夠改變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盈餘和未來股利支付能力的估計的概率分布,進而引起市場價格的波動。這里我們有必要劃分兩類信息:系統信息和非系統信息。系統信息是指那些能對所有上市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產生影響的信息,如政策信息、宏觀政治經濟形勢信息等;非系統信息是指僅影響個別上市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的信息,如會計盈餘信息、股利分配信息等。非系統信息將直接影響上市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凈資產收益率、資金成本率等因素,這些將直接影響股票的內在價值。而系統信息首先影響的是上市公司的生存環境,市場環境的改變必然影響幾乎所有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貨幣政策的變動對股票的未來收益有重要的預測作用(Patelis,1997)。非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是直接的,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是間接的。非系統信息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是產生非系統風險的根源,系統信息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是產生系統風險的根源。由於非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比較直接,而且對於其影響的認識比較統一,故這里我們將注意力集中於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
❻ 中國股票市場可以交易的指數或者指數型基金有哪些
滬深300,深證100,中證500,上證50,基本就這四種指數基金了
❼ 是什麼因素導致股標價格如此細微而又頻繁的波動呢
:本文通過對西方諸多關於股票價格運行的文獻研究發現,股票價格的運行是以信息為基礎的,股票市場經濟功能的發揮有賴於股票價格對相關信息的反應。因此,發展股票市場的關鍵就在於強化股票市場的信息功能。由於披露信息和反映信息的關系,我們只能從披露信息入手以求得股票價格對信息的有效反映。
在競爭性的市場經濟中,價格取決於供給和需求,也平衡了供給和需求。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價格引導資源流向更有效率的地方。那麼,是不是所有交易對象的價格形成及作用發揮過程都是一樣的呢?很顯然,作為虛擬資本的股票和真實商品存在本質的不同,通過分析,我們會發現股票價格與真實商品的價格無論是形成還是作用的發揮都存在較大差異,股票價格的形成及作用的發揮需要強大的信息基礎。
一、股票價格的特殊性
競爭的力量就在於它能使價格充分反映基礎信息,進而引起資源的優化配置。但一個公司股票價格的上升並不意味著該公司傾向於選擇股權融資,股票價格的波動並沒有直接導致資金在實質生產部門的流動。可以看到,股價和實物商品價格存在差異:
第一,從價格的形成看,股票價格的形成與實物商品價格的形成需要的信息基礎不同。作為實物商品價格,以魚價為例,價格的基礎是成本,雖然生產魚肉的成本也需要大量信息,但這些信息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可以通過前期市場均衡價格判斷得出,是預知的。在決定魚價的信息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購買者很少關心或不需要關心魚肉未來的價格走勢,這一點對於大部分商品都是成立的,購買者對比的是當前價格和魚肉對自己的效用,不用關心別人對魚價的判斷,魚肉市場類似於拍賣理論中的私人價值模型(DowandGorton,1997)。能夠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信息則要多得多,不僅股利分配、會計盈餘及股東賬面凈值等微觀信息能引起股價的變動,其他如工業產值增長率、通貨膨脹率、長期和短期利率差額以及低級和高級債券的差別等宏觀信息也是股價決定中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一點還在於股票價格是一種相對價格,也就是說投資者所關心的價格是一段時間內的價格差即收益率,這就在股價的形成理論中引入了預測信息,如預期貼現率、預期資產收益率等。預測信息的引人就使投資者在投資時必須考慮其他投資者的預期和行為,類似於凱恩斯的「選美競賽」(凱恩斯,1936),這無疑增加了股票價格的不確定性,股票市場則更接近拍賣理論中的普遍價值模型(Dowand Gorton,1997)。
第二,從價格作用的發揮看,魚價直接引導資源的配置,其過程直接而簡單。購買者根據當前價格決定購買與否和購買多少,賣者根據當前價格和買者行為決定自己的供給量,這直接決定了魚肉市場規模的大小。相反地,股票價格的作用是間接的,而且是雙向反饋的。間接是指股票價格不直接決定資金在生產領域的流動。某公司股價的上漲可導致股票二級市場資金流向該公司股票,但該公司的生產資本數量卻不是由提供資金的投資者決定,而是由這些公司的經理們決定。那麼股價是如何間接引導生產資本的流動以實現資源配置作用的呢?這就是股票價格的雙向反饋功能:一方面,投資者根據股價判斷公司經理們的經營能力,另一方面,經理們也要根據股價分析市場對其所面臨的投資機會進行判斷。雖然股價與投資決策不直接相關,但股價由於傳送了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信息而具有間接指導投資決策的作用。
通過魚價和股價的對比,我們能更清楚地認識股票價格和股票市場。股票市場的經濟功能是靠股票價格這一信號器實現的,但股票價格實現其經濟功能不僅是間接的和雙向的,而且還要求有更堅實的信息基礎。首先,股票價格的波動要有信息基礎,一切能引起股票價格內在價值變化的信息披露都將在股價運行中反映出來,這是基礎的基礎,否則股價就不能成為信號器,下一步的作用也就無從談起;其次,在消化吸收信息的基礎上,股票市場還要求投資者和公司經理對股價這一信息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也就是要求他們在行為中正確使用股票價格這一信號器,否則股價也就和經濟決策脫鉤,其信息化的經濟功能也就不存在了。前者的核心是信息,而後者的本質就是預期。應該講,股票市場的作用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揮,而這些條件完全內生於經濟運行之中,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不可能逾越發達證券市場必經的歷史發展階段。從歷史上看,有組織的股票市場往往是隨著包含更多信息的那些市場——城鄉交易會、商販、零售和批發的推銷等的發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對19世紀美國的商業和生產來說,鄉村銀行和當鋪的重要性超過了紐約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所。
二、信息與股票價格運行
股價的運行需要更多的信息是股票價格的特殊性所在,為了使股票價格能夠反映其真實價值,引導資本的有效流動,就需要為股票價格提供強大的信息基礎,這也是投資者形成合理預期的基礎。
信息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以股票內在價值為中介,而且信息的影響又呈現一定的層次性。股票的市場價格以內在價值為基礎,信息的披露首先能夠改變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盈餘和未來股利支付能力的估計的概率分布,進而引起市場價格的波動。這里我們有必要劃分兩類信息:系統信息和非系統信息。系統信息是指那些能對所有上市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產生影響的信息,如政策信息、宏觀政治經濟形勢信息等;非系統信息是指僅影響個別上市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的信息,如會計盈餘信息、股利分配信息等。非系統信息將直接影響上市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凈資產收益率、資金成本率等因素,這些將直接影響股票的內在價值。而系統信息首先影響的是上市公司的生存環境,市場環境的改變必然影響幾乎所有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貨幣政策的變動對股票的未來收益有重要的預測作用(Patelis,1997)。非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是直接的,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是間接的。非系統信息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是產生非系統風險的根源,系統信息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是產生系統風險的根源。由於非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比較直接,而且對於其影響的認識比較統一,故這里我們將注意力集中於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