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樂股票股價是多少
A. 飛樂音響股票是上證嗎
是的,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
新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票沉浮錄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精緻華美的櫥窗內,陳列著記載世界各地資本市場發展進程的各種標志性物品。其中就有一張製作精美的中國股票,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的第一隻股票——飛樂音響股票。
1986年11月,鄧小平將這張股票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以此向世人昭示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決心。
真慶幸,在兩市1500餘張股票中飛樂音響一直保留著最初的名字。透過這張股票的變遷,我們可以檢視中國股市傳奇般的歷史。
【醞釀改革】
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整個社會都彌漫著除舊布新的氣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
43歲的秦其斌接任了當時上海電聲總廠廠長職務。這是一家以生產喇叭為主的工廠,主要給電視機廠做配套,還可以做音響。
像所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一樣,當時的電聲總廠只需按計劃完成任務,就可以安安穩穩過日子。但身處激盪起伏的變革時代,秦其斌與許多有膽有識的弄潮兒一樣:意氣風發、雄心勃勃,渴望在工作上有所建樹,他開始琢磨帶領電聲總廠開拓新的經營思路。
機會一下就被他瞅准了。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慢慢提高,對娛樂活動的需求也不斷上升。上海街頭開始出現了「音樂茶座」這樣的新鮮事物,而且生意十分紅火。市面上對音響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大。
於是,秦其斌果斷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音響生產,拓展市場。同時萌發了在原有工廠下建立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的念頭,主要幫助客戶設計和安裝揚聲器。這就是後來人們津津樂道的「小飛樂」。
問題隨之產生,在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計劃經濟年代,計劃外的經營活動最缺的就是資金。企業要發展,沒有資金是行不通的,但秦其斌手上一分錢也沒有。上級同意了擴大音響生產的想法,但明確表態:資金上要自己想辦法。
1984年上半年,秦其斌在上海長寧區參加工商聯會議,偶然間聽一些老工商業者聊天時說起舊上海很多民族企業都用股票來集資。第一次聽說股票這個東西,秦其斌受到了啟發。他提出了股份制的構想,通過發行股票向其他單位和內部職工集資。
【發行股票】
「你們打算向社會發行股票么?」
「是的,向社會發行。」
1984年11月,秦其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由於對「向社會發行」的理解不同,將打算向其他單位和內部職工發行股票集資,說成了向社會公開發售。於是,報紙頭版一篇題為《上海飛樂音響公司接受個人和集體認購股票》的報道,將秦其斌和飛樂音響推向了改革浪潮的風口浪尖。
然而,對於頗具資本主義色彩的股票市場,很多人連想都不敢想。在那個年代,沖破計劃經濟藩籬的無形阻力著實不是一件容易事。
各種議論蜂擁而至:有人說搞股份制會培養出一批「食利階層」,有人說這么做蘊含極大的政治風險……秦其斌可沒想那麼多,初生牛犢不怕虎,他下決心趟出一條前人沒走過的路。
所幸的是,當時的上海,理論界一直都在探討如何利用股份制搞活企業,這為小飛樂率先嘗鮮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1984年11月14日,經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設立,並向社會公眾及職工發行股票。總股本1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共籌集50萬元股金。
發行人員背著錢箱、股票箱,當場收錢、開票。
許多人早早前來排隊購買,隊伍排成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盛況空前。一天之內,飛樂音響公開發售的股票便被哄搶一空。新中國第一股就在這樣的偶然與必然中誕生。
嚴格意義上講,當時的飛樂股票更像是一種債券。實際上,那時候人們頭腦中還沒有真正意義的股票概念,大多數人將它等同於國庫券。「當時根本沒意識到股份關繫到產權證明,如果認識到發行股票就意味著搞產權多元化改革,估計我就沒膽子搞下去了」,秦其斌回憶往事時感慨,自己並不是什麼弄潮兒,而是被時代潮流推趕著往前走。
但飛樂音響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此前30多年,股票不僅是人們言語之間的禁忌,也是思想和觀念中的禁區。因為股份制向來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和私有制的代名詞。
【歷經混亂】
飛樂音響的股票成功發行,在隨後短短的時間內,如雨後春筍一般,許多公司紛紛選擇這種方法籌集資金,一時間發行股票成為一種風尚。
事實上,在當時的特定經濟環境下,許多公司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資金瓶頸。企業改革開始萌動,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品結構的拓展,急待大筆資金支持,但計劃經濟下的制度特點,令大多數企業無法再向國家伸手要額外的錢。作為一種籌集資金的好辦法,股份制的需求逐漸發展起來。
但飛樂音響和所有沖在時代前沿的股票隨即遭遇了沒有市場、沒有監管、沒有法規的窘境。在當時的中國,「有股無市」成為了這些股票需要面對的問題。
1987年,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訪問中國時,曾對當時深發展第一任法人代錶王健說:「社會主義搞股份制是一個好的開始,也不容易。但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股票市場就會無章可循,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就收不回了。」
事實正是這樣。早期的中國股市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混亂與無序。飛樂音響的股票發行後不久,上海等地一些持有者就開始了自發的股票轉讓。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缺乏市場化價格、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過高,種種問題令最初的股票交易充斥著投機的成分。
同樣是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著一張被稱為「當代最大證券交易所主席和最小證券交易所經理的合影」。1986年9月26日清晨,上海南京西路1806號門口被圍得水泄不通,投資者蜂擁而至。在這個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誕生了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靜安證券營業部。這就是照片中所說的「最小證券交易所」。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股票二級市場雛形的出現。
也就是在這里,飛樂音響作為中國最早發行的股票,率先實現了櫃台交易流通,創造了中國股市的又一項第一。從此,小飛樂總算有了可以自由交易和買賣的正規場所。
那位獲贈飛樂音響股票的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特意從北京飛到上海為自己的股票過戶。在那個小屋子裡,世界最大證券交易所的總裁告訴中國證券市場的拓荒者,美國最早的股市出現在華爾街邊一棵梧桐樹下。
【進場交易】
到1990年,上海已有16個證券交易櫃台和40多個證券交易代理點。深圳也有了10個股票交易櫃台。
但由於制度設計存在不足,私下交易並未停止,反而一度猖獗。沒有交易記錄,沒有成交確認和過戶交割機制,也沒有交易監控和信息披露制度,市場一片混亂,糾紛不斷。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那是1990年12月19日11點,老上海浦江飯店大廳,一幢已有150年歷史的歐式建築,上海證券交易所創始人尉文淵選定這里見證歷史。
約定的開市時間到了,電子顯示屏上開始顯示交易數據。在全世界的矚目下,尉文淵敲響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第一聲開市鑼聲。
尉文淵介紹,開業當天,交易所僅有30種證券上市:國債5種、企業債券8種、金融債券9種、股票8種。其中,上市交易的8隻股票,正是中國證券史上最早進入交易所交易的股票,被人們俗稱為「老八股」,而這其中就包括了飛樂音響在內。
小飛樂再一次成為中國股市的領頭羊。作為著名的「老八股」之一,交易所剛剛成立,它就轉入了場內買賣。而在此之前,中國人對股票交易所的認識僅來自茅盾的小說《子夜》,以及據此改編的電影:氣氛總是那麼忙亂,打手勢配合著高聲喊價。
此後,在近18年的股海沉浮中,交易所電子顯示屏瞬息萬變的行情表上,總能看到這只新中國第一股的身影。
今天,1500多家上市公司在滬深交易所掛牌交易,數千萬投資者在交易所提供的網路平台上自由交易和買賣。十多年前,上海8隻老股票的發行總量按面值計算僅2.6億元,流通股總額不足7000萬元,炒股也只關聯到少數人,僅僅十多年後,到2007年,滬深兩市的總市值就已經超過了32萬億,中國股民也一舉突破1億。
【缺席股改】
事實上,年幼的中國股市天生痼疾。
一般意義上,股份制最簡單的道理是「同股同權,同股同價」,但為了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同時也擔心剛剛建立的市場無法承擔全流通的壓力,中國股市最初選擇了「不同股,不同權,不同價」的發展思路。大股東的股票或者國有股、法人股都上市,卻不流通。這在世界其他地方絕無僅有。
這種由歷史和思想局限決定的權宜之計,其弊端終於在進入21世紀後,隨著股市本身的發展和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產生的不同股不同權,進一步造成了惡性圈錢、市盈率過高、大股東沒有積極性、股票
市場定位模糊,不能有效與國際接軌等一系列十分尖銳的問題。
事實上,全社會范圍內關於股權分置改革的思想激辯與理論論證,在公開和非公開的場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制度上的醞釀與鋪墊,也在艱難的摸索中一步步展開。
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終於全面推出。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股改中,飛樂音響成了缺席者。據上證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介紹,最初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老八股」中,有4隻股票在當時就屬於全流通,因此並不需要參與股改。飛樂音響正是其中之一。
對於最核心的對價問題(可以理解為非流通股股東為取得流通權,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相應的代價,對價可以採用股票、現金等其它共同認可的形式),證監會在改革方案中明確將討價還價的細節交給每一個上市公司,同時規定,股改方案必須經過三分之二流通股股東同意及三分之二全體股東同意。
這一方案的出台,經歷了中國資本市場上迄今為止最為激烈和廣泛的爭論。直至今天,股改方案仍遭到很多爭議。
【穩步發展】
在中國股市的發展史上,恐怕再沒有第二家上市公司能像飛樂音響這樣,完整見證著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發展的進程。
1991年6月19日,飛樂音響發布了「飛樂音響1990年度經營狀況說明書」,向社會公眾披露公司信息。
兩年後,證監會才發布了《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正式建立。
在此之前,企業大大小小的決議和財務狀況等信息,公眾無從了解。
但上市公司的不斷涌現,客觀上要求企業信息的公開與透明,同時也通過各種股權和權益關系,不斷催生著公眾獲取和掌握信息的意識。
翻開1990年的財務報告,當時飛樂音響的主營范圍還像它的名字那樣,主要是音響設備和電子樂器,全年利潤總額66.3萬元。今年剛剛披露的2007年年報顯示,飛樂音響已名不副實,變身為集綠色照明、IC卡、電子部件和計算機系統集成與軟體開發於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公司,產品遠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也高達5387.5萬元。
飛躍式的長足發展無疑離不開資本的魅力。
1997年5月,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通過證券市場收購「飛樂音響」股票,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上世紀90年代末期,公司先後收購三家上海公司,進入集成電路行業。2001年,又先後收購了兩家公司,分別進入電子產品加工行業和計算機軟體開發及系統集成行業。
與此同時,公司注冊資本也從初創時的50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而前美國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手中的一股飛樂音響,經過拆細,不斷送轉、配股、增發,已經變成了3183股(1元/股)。當初50元的市值,也已價值14196元,增值283倍!(根據10月22日股價計算)
(註: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中國股市早年歲月(1984-1992))
記者馬嵐
B.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3000元每股以上的股票嗎
那是通過送股轉增在送股票的價格,是存在的,原來的幾百股變成後面的成升上萬的股票。所以復權會是3000元,當然,這個時間是相當慢長了。
C. 股票到中國多少年了
「堅決地試」中國股市發軔之端
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
——摘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
綜述
1990年12月19日,位於上海浦江飯店的遠東最大玻璃天棚舞廳經過4個月的裝修,變更為證券交易大廳,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此開張。
從1990年市值幾十億到今年3月突破5萬億,從幾十家上市公司發展到今年7月的1367家,中國證券市場迅速成長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證券市場之一。
中國資本市場能迎來今日的奼紫嫣紅,其發軔始於小平同志南巡時一場中國股市可「堅決地試」的講話。那種「不爭論,大膽試」的務實態度讓處於爭議旋渦中心的中國新生證券市場起死回生。
在中國證券發展歷程的關鍵時刻,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建構了中國股市基本的發展框架,中國的資本市場全面啟動,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隨之誕生。
在「堅決地試」的鼓舞下,中國的資本市場也迎來了雨後春筍般的大發展。
由於中國的資本市場很年輕,又處在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中,在快速發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包裝上市、內幕交易、虛假信息、做莊操縱等有損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屢禁不止。
在這種情勢下,2001年,有人提出了將資本市場「推倒重來」、「另起爐灶」等論調。改革的關鍵時刻,鄧小平理論中的改革創新,依法治市指導思想仍在發揮著其重要作用。國務院今年2月發布了各證券媒體、專家學者、機構和普通投資者都給予高度評價的《九條意見》,正本清源,再一次統一了資本市場各方的思想認識,中國的資本市場必將實現再一次跨越。
近日業間傳出消息,在現有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某外資投行有望「提前」進入中國證券市場。醞釀近三年而操作一年有餘的精巧運籌,終於導出一個引入外資市場化處置證券公司風險的創舉,中國證券業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即將來臨。
「大膽地闖、堅決地試」,鄧小平理論中的精髓部分在中國證券市場今後的發展中仍將熠熠生輝。
見證
浦江飯店上海證交所「搖籃」
浦江飯店位於上海市黃浦路,原名理查飯店,由英國人於1846年創建,目前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12月19日至1997年12月18日,這里曾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駐地,見證了上海證券市場從出生到發展的過程。
8月4日,記者來到浦江飯店,烈日曝曬下的這座石頭建築顯得古老安靜,只有不多的人進出。
朱鎔基帶隊選中「浦江」
浦江飯店營業部副經理蔡冬弟曾參與了證交所選址、裝修和開張後的種種事務。
蔡冬弟回憶,最初上海的證券交易試點是在西康路101號營業部。
1990年上半年,上海市長朱鎔基帶隊考察選擇證交所地址,看了好幾個地方,最終選中了浦江飯店,原因一個是這幢古老的建築有一定象徵性,二是飯店有一個可容納500多人同時用餐的孔雀廳(曾是遠東最大的玻璃天棚舞廳),可用作交易大廳。
「當時餐廳的生意不好,政府看中,雙方很快成交」。上交所共租用浦江飯店3300平方米面積,租用期7年。由於時間很緊張,經過四個月的裝修,上交所正式開業。
蔡冬弟帶記者參觀了曾經的交易大廳,現在這里上了鎖,正在等待改造,黑暗的大廳里空盪盪的,只有一塊大電子顯示屏在提示這里的過去。
查閱資料得知,該交易廳面積為477平方米,這塊顯示屏長4.7米,寬2.7米。記者看到,飯店走廊里的幾張放大照片,向人們顯示當時的交易盛況。由於當時擴印技術不過關,記者看到這些照片顯得相當模糊。
曾經飛漲的「上海老八股」
蔡冬弟回憶,證交所開張之前,股票經歷過跌價,開張之初,股票價格猛漲,由於股票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沒有解決,證交所業務保守,只發行「上海老八股」,包括飛樂音響、興業房產、延中實業、豫園商城等,每天成交量很小,在股價上漲方面控制很嚴格。
蔡冬弟說,比如豫園商城,證券交易所為控制股票上漲,限定一天只能漲1元,後放寬為一天漲7元,成交量需在5手以上才能漲價。但當時的成交量每天只有一手,沒有人願意賣。證券公司只好採用「對倒」方式,造成虛假的成交量,以使股票獲准漲價。
雖然這樣,股票仍然漲得很猛,如豫園商城原始股為100元一股,後來漲到一萬多元一股。
當時交易方式也很原始,必須由身穿紅馬甲的交易員進場報單,最初有40多個「紅馬甲」。
後來股票多了,證券公司也多了,黃浦到青浦一條街上都是穿著紅馬甲的交易小姐、先生,共有1000多人。
小平南巡後「場地不夠了」
小平南巡後,股票全面放開,證交所場地不夠了,就把浦江飯店一層全部吃下,作為第二交易大廳,交易席位由100多發展到400多。後又租用了東海艦隊的一個辦公樓和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等地,總共搞了11個交易廳。
浦東開發之後,上海證交所遷往陸家嘴,浦江飯店此後有幾家證券公司入駐,又相繼退出。
浦江飯店的管理者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准備全面裝修,恢復飯店的豪華氣派,證交所在這里的七年,成了浦江飯店一段值得紀念的歷史。
訪談
九二年後證券業「起死回生」
新京報:在小平同志提出「堅決地試」理論前,中國證券市場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周道炯(曾任第二屆證監會主席,並在1992年擔任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新中國成立後實行的是蘇聯計劃經濟模式,隨即關閉了證券市場及交易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自留地都要作為資本主義尾巴來割,根本談不上股份制和股票,正所謂「談股色變」。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證券市場開始創試。
「生死攸關之際」小平發話
新京報:「爭議」產生於何時?
周道炯:當時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先是通過股份制改革,試點發行內部職工股在「櫃台」、「店頭」交易,甚至在集市設攤交易。
1990年,上海、深圳兩地證券交易所建立,當時也只是將兩地的小企業上市,如上海的「老八股」。
證券市場的創試和興起在黨內外、社會各界引起了不同的反響,所謂是「搞資本主義一套」,認為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等等,各種聲音蜂擁而起。
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時,針對中國證券市場當時的狀況,提出「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
新京報:這在當時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周道炯:「堅決地試」這幾個字擲地有聲,在中國新生的證券市場生死攸關之際,可以說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
「摸著石頭過河」的現實意義
新京報:「摸著石頭過河」使中國的證券市場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周道炯: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一二百年的歷史相比,中國的證券市場仍是一個新生的「嬰兒」,也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或者叫新興的市場。
我認為,中國證券市場可以用「五句話」和「一個特點」來概括,即「時間短、發展快、成績大、問題多、前景好」,其特點是兩個90%,即90%以上的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90%以上的證券公司是國有或者公有。
新京報:中國證券市場在前進的過程中要解決很多的問題,這個理論的現實指導意義又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周道炯: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中,中國證券市場有了快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我看首先要歸功於小平同志和他的一系列指導思想。
如何認識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進一步規范證券市場,我看還是要遵循小平同志的指導思想,進一步改革創新,依法治市。
「我在火山口坐了兩年多」
新京報:您對現在的證券市場有什麼期望?
周道炯:中國證券市場的基石是上市公司的質量。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誠信建設,維護投資者的合理收益是當前重中之重。
1997年6月,在我與周正慶同志(第三任證監會主席)的交接會上,我曾戲稱在火山口上坐了兩年多,現在非常慶幸,安全著陸了。現在該由你來坐和起飛了,相信你一定比我飛得更好更安全。
又過了不到三年,周正慶同志與周小川同志(第四任證監會主席)的交接會上也重復了這句話。
我期望後任者,以後不再重復這句話,中國證券市場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絕不是「火山」了。
故事1
楊百萬:我孫子乳名「漲停板」
「讓你在底價時買進,你不聽,現在後悔了吧?」
2004年8月5日,楊百萬坐在上海閘北區廣中西路777弄12號樓204房間自己公司里打電話,指導一個「學生」如何買股。
這間公司以他的真名取名為楊懷定軟體公司。楊的桌上擺著三台筆記本電腦,電腦屏幕上正在接收股票實時信息和運用楊氏股票分析軟體對其進行分析。
「沒有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我今天就不會坐在這里,坐在自己的公司里,這些學生也不可能喊我楊老師。」楊百萬說。
楊百萬,原名楊懷新,1950年6月生於上海,上海鐵合金廠工人。1988年開始買賣國庫券,此後改名楊懷定,即懷著堅定的信心改變貧窮。(以下是楊百萬的自述)
我們這些人是鄧小平養大的。我出生在1950年,進入債券市場之前,我活了多少年,就窮了多少年。在小平主政後,我們才擺脫貧窮,擺脫了思想觀念的束縛。
我的思路:不爭論大膽地賺
以前搞兩個凡是,什麼事要問個姓社姓資。小平給了我們一種思路:不爭論,大膽地試。我進入債券和股票市場,就是受到這種思路的影響:不爭論,大膽地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如果沒有這種品質,社會上的是非議論早就把我打垮了。
用一句革命歌曲的詞說:新社會給了我的身,鄧小平給了我思想。1988年我開始買國庫券,後來買股票,一直到小平南巡,日子不好過。因為我已經出名,是有爭議的人物,經常受到責難。
小平南巡後我們身份才確定
有人就說我在經濟上成功後,在政治上猖狂進攻。確實,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還沒開張,股票姓資姓社的問題還沒解決。小平南巡了,股票不姓資了,股市放開了,我們的身份才確定了,官方邀請我參加各種會議、論壇,上海證交所跟我很熟。
比如你采訪,他們不接受。因為你不是名記,名記能采訪到。我打個招呼,帶你去,就能進去。社會,周圍的人,看我這種人的眼光變了。
以前人家怎麼看我?怕我,又懷疑我,不跟我交往。以後就開始喜歡我,找我請教。最開始是狗屎臭,但就像上海臭豆腐,臭是臭,吃著有味。現在變成了千里香餛飩、辣子雞。你們記者也一樣。以前有個記者不敢采訪報道我,說我是個敏感人物。現在他自己也到證券公司當副總了,跟我是好朋友。
我的太太是「原始股」
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第一天,成交1000股,我搶了500股。第一筆交易也是我搶的。我在好幾個營業部同時並列第一,我弄了好多身份證第一個辦委託,提前半個月辦。我買的500股真空電子,每股價值由300多元漲到2萬多元。股市暴漲持續了兩年。買國庫券的時候,我就被人叫楊百萬,其實真正的百萬是在炒股之後。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就是證券公司為我建的。
我一直沒離開證券市場,這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不做股票,寧可去死。我現在的吃、用、花都是股票提供的。
我的家人是我公司的員工,我給孫子起的乳名叫「漲停板」,我的太太是「原始股」,兒子是「成長股」,股市是「情人」。我死了以後,骨灰不能像偉人那樣撒在大海里,就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門口吧。
他們是上層建築我是社會基礎
我只有初中文化。如果我不是只有這個文化水平,那我現在就更不得了。如果我是博士,今天就不會坐在這里了。如果我是大學畢業,我的公司就會開得大一點。現在這公司不需要很多資本,注冊資本也就50萬。
家庭生活沒什麼變化,比以前過得好一點。我住在閘北區頂級樓盤,小富人區。我只能算小有成功,比較成功。最大的變化是在心理狀態上。
我到底在股市上賺了多少?這不能告訴你,個人隱私。我叫楊百萬,也就是賺了100萬吧。我一直是100萬,現在我在股市上的投資也是保持在100萬。前一段投了200萬進去,一波行情過後,還是投100萬。
我曾經在證券發展論壇上講:由於高瞻遠矚的小平,開拓了這個證券市場。他們是上層建築,我是改革開放的社會基礎,我這個社會基礎是不自覺地順應了上層建築的需要。
我個人應該算是中國股市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參與者、實踐者。我特別要感謝鄧小平他老人家,他逝世時候我特別悲痛。紀念他100周年誕辰也特別有意義,所以不管誰來采訪,我特別歡迎,所以也給你一小時。
我現在很忙。我請你吃根冰糕。好了,一小時到了,差不多了。
故事2
飛樂股東「飛越重洋」
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所發行的股票。
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份有位洋「原始股東」范爾林先生,屬於他的那張飛樂股票也已永久陳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櫥窗內。
1986年11月14日,時任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董事長約翰·范爾林訪華,向鄧小平贈送了一枚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證章。
鄧小平對他特意提到新中國也發行了股票,決定贈送給他一張新中國股票。為了股票真實、可靠,這張飛樂股票當時填上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周芝石的名字。這也說明當時大多數人不懂股票所有權這一基本屬性。這位股票專家立即看出破綻,我是范爾林啊!「我的股票就要用我的名字,我親自去上海更名過戶。」
11月24日下午1點,范爾林走進了新中國首家證券交易部———上海靜安證券營業部。營業部免收了1元過戶費。范先生連聲道謝,同時又幽默地說:「中國好,不像我們美國人光認錢。」在場者轟然大笑。
■中國股市大事記
●開業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三大政策「救市」
1994年7月3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三項「救市」措施:1、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2、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3、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這就是著名的「三大政策」。
●國債期貨事件
1995年2月23日,「3·27國債期貨事件」爆發,5月17日國債期貨市場關閉,5月18日股市井噴,5月19日「3·27」事件始作俑者管金生被捕。
●東南亞金融危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7月2日泰國發生金融危機,隨後長達兩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全面爆發。
●5·19行情啟動
1999年5月9日發生美軍「誤炸」事件,上證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點,十天後5·19行情啟動;6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范發展》,5·19行情進入高潮;7月1日《證券法》實施,指數沖高回落。
●退市制度推出
2001年12月4日,退市制度正式推出,短線反彈結束。
●6·24井噴
2002年6月23日,停止國有股減持,引發6·24井噴,股指隨後見頂回落。
●非典襲股
2003年4月,「非典」流行,行情回落。
●「國九條」出台
2004年2月2日,《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九條)出台,股指越過2003年高點1650點繼續上行。
●中小企業板登場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業板塊正式登場、首批八隻股票上市,這是落實「國九條」的首項具體措施。
D. 飛樂股份為何停牌了
停牌原因有多種,聽到股票停牌出現的時候,股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好,理不清頭緒,並不知道這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其實,遇到了兩種停牌的情況的時候,並不需要太擔憂,然而碰到第三種情況的時候,你就需要格外的警醒!
那麼,讓大家明白停牌內容之前,今日牛股名單推薦給大家,就趁現在這個時間,它還在的時候,趕緊領取:【絕密】今日3隻牛股名單泄露,速領!!!
一、股票停牌是什麼意思?一般會停多久?
股票停牌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某一股票臨時停止交易」。
停牌到底持續多久,停牌一個小時就恢復的股票還是有的,有的時間就很長了,甚至可能會有1000多天的可能,時間是不可控的,還是要看具體停牌原因到底是什麼。
二、什麼情況下會停牌?股票停牌是好是壞?
導致股票停牌的原因為下列三種情況:
(1)發布重大事項
公司的(業績)信息披露、重大影響問題澄清、股東大會、股改、資產重組、收購兼並等情況。
重大事項引發的停牌,時間長短有所不同,最長一般不超過20個交易日。
例如我們需要去搞清楚一個很大的問題,可能要用一個小時,股東大也只不過是一個交易的時間,而資產重組、收購兼並等比較復雜的情況,停牌時間或許需要好幾年時間。
(2)股價波動異常
倘若股價漲幅出現了異常的波動,例如深交所有條規定:「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停牌1小時,這種情況下一般十點半就復牌了。
(3)公司自身原因
公司出現不同程度的違規交易所接受的停牌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停牌是以上三種狀況,樂觀的狀況是(1)(2)兩種,然而(3)這種情況比較糟糕。
就拿前兩種的情況來分析這件事,股票復牌就說明利好,比方說這種利好信號,如果能夠提早知道就提早做好規劃。拿到了這個股票法寶對你大有用處,提醒你哪些股票會停牌、復牌,還有分紅等重要信息,每個股民都必備: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輕松把握一手信息
就算知道停牌和復牌的日子也不行,明白這個股票好不好,布局是什麼,才是最主要的?
三、停牌的股票要怎麼操作?
大漲或者大跌的狀況一些股票在復牌後都有可能的,重點的地方是要分析手中股票是否具有成長性,這些東西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考慮。
所以,大家首先要學會沉得住氣,千萬別亂了陣腳,對股票進行全面的分析,這是首要的。
從一個新手的方面來考慮,不會使用其他方法來判斷股票的好壞,所以學姐特地給大家准備了診股方法,對於才接觸投資領域的人來說,股票的好與壞也能馬上分析出來:【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好不好?
應答時間:2021-09-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E. 請問「飛樂音響」這只股票自上市以來共增值了多少倍呢,謝謝
07年最高復權價是19499.28元,到今天的復權價是11372.51元,如果按上市發行價7元計算,已經增值了1624倍
F. 飛樂股份的歷史最高價格是多少
3550.0元
G. 飛樂股份600654的歷史(19920525)最高股價怎麼顯示3550元/股可能嗎
上海股市最早老八股之一,拆分前(100元為一股)可能漲到過3550元一股,每股也就相當現在的35.50元。
H. 中國歷史上最高股票價格是多少錢
我知道的是300吧,中國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