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勞拉空間通信股票市值

勞拉空間通信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1-09-13 11:02:43

A. 138衛星ku波段參數

12302 垂直(V) 30000

12401 垂直(V) 22425

12430 垂直(V) 22425

3695 水平(H) 4190 測試

3786 水平(H) 7200 民視

3854 水平(H) 5000 數據

3865 水平(H) 5000 數據

12430垂直(V) 22425 ,12646垂直(V) 22425 這兩組就是數碼天空的數據,本震頻率要看你高頻頭的配置 一般都是11300或者10750,高頻頭上面標有,一般都是農歷新年才解密的,138的朝向是正東往南偏50度左右,指北針上面顯示的刻度就是138度。

(1)勞拉空間通信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亞太五號衛星是一顆地球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選用了美國勞拉空間公司製造的LS-1300衛星平台,發射質量為4.8噸,設計工作壽命為13年。亞太五號衛星是一顆大功率的通信衛星,共有54個轉發器,其中38個為C波段,16個為Ku波段。C波段及Ku波段行波管放大器的傳輸功率分別為53W及143W。

在衛星未被轉賣之前,這顆衛星是當時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的最重的衛星。亞太五號衛星用於接替亞太一號衛星的工作,亞太一號衛星的工作壽命於2004年中到期。

B. 美國勞拉空間系統公司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營業范圍:有關航空航天設備與產品的設計、製造技術支持、通信及電子工程的業務

C. 日本的航天史介紹。

1955~1969年:開始階段

日本航天計劃始於1955年,首先在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開始研製探空火箭。1964年,東京大學成立了日本宇宙與航空科學研究所(ISAS),1981年改稱日本宇航科學研究所。1966年~1969年期間,ISAS在嘗試發射日本第一顆衛星過程中,經歷了4次失敗。

這導致1969年10月1日成立日本國家宇宙開發事業團(NASDA)。從此NASDA開始成為日本開發太空能力的主導機構。也是在1969年,日本與美國簽訂了一份協議,允許向日本轉讓美國運載火箭的不保密技術。但該協議有些條款,禁止日本再出口火箭技術,因而阻止了日本在國際發射服務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1970年代:第一步,采購美國技術

1970年代,日本追求從美國公司采購運載火箭技術的戰略。同樣地,他們也與美國公司組成團隊獲得開發其衛星通信系統的能力。

1970年2月,ISAS成功發射了日本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大隅號(OHSUMI)。同年,NASDA開始研製N-1運載火箭。N-1運載火箭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研製的德爾他火箭的升級版。美國公司提供技術援助,發放產品許可證,或是直接提供運載火箭上的幾乎所有硬體產品。1975年9月,日本首次用N-1火箭發射衛星,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僅為260kg。1976年,NASDA開始研製N-2火箭,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也僅為715kg,而且其零部件仍主要來源於美國供應商。

1970年代期間,日本發射的通信衛星中,日本公司的貢獻是有限的。例如,在1978年發射的第一顆通信衛星(CS)中,日本零部件僅佔24%,其餘的部件均來自福特航空航天通信公司(現在的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1977年發射的工程試驗衛星-Ⅱ(ETS-Ⅱ)中有日本的零部件40%,1978年發射的廣播衛星(BS)中,僅有15%的日本零部件。

因此,1970年代,日本在提高其航天能力方面不得不大量依靠美國供應商。1980年代這種情況開始有所轉變。

1980年代:增強自主開發能力

1980年代,日本航天活動主要是研製H系列運載火箭。N-1和N-2火箭有限的承載能力不能勝任發射大多數應用衛星。針對這種情況,1981年開始研製H-1火箭,1986年首次發射。H-1運載火箭可將1100kg重的衛星發送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H-1火箭的發射顯示出日本航天工業的能力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盡管H-1火箭可用於發射日本大型衛星,但由於它含有美國技術,因此,日本在國際發射市場的競爭中仍然受到限制。

為滿足更大承載能力的需要,並在國際發射服務市場參與競爭,1986年日本開始研製H-2火箭(簡稱H-2)。它是日本完全依靠自己的技術獨立研製的大型運載火箭,能把4000kg的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H-2的計劃推遲了兩年,1994年2月才首次發射。

1980年代,日本也提高了本國通信衛星的開發能力。1981年發射的工程試驗衛星-Ⅳ(ETS-Ⅳ)是日本自主研製的第一顆通信衛星(comsat)。但是,ETS衛星系列是為了進行技術上的驗證和測試,而不能提供運營服務。日本實用型衛星發展較遲緩。

日本東芝公司在向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其航空航天分部已並入現在的洛馬公司)取經學習廣播衛星(BS)系列中也未修成正果。BS-2衛星上的日本零部件僅增加到30%。1984年發射的BS-2A是對直接入戶電視廣播衛星的第一次實際演示。但是,3個月之內,3個轉發器中損壞了2個,直到1986年發射BS-2B衛星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1980年代末,日本國內通信衛星市場的政策發生了變化。1989年前,日本國內通信衛星市場由日本供應商所壟斷,以此來提高日本衛星通信的能力。1989年,日本國會取消了國內通信衛星市場的限制,在平等基礎上為非日本供應商打開了實用型衛星的競爭局面。

1980年代日本研製和發射了第一顆遙感衛星——海洋觀測衛星-1(MOS-1),MOS-1於1987年用N-2火箭發射,設計壽命2年,實際在軌運行9年。

1990~2003年:欲速不達,事故頻發

1990~2003年,日本自主研製了H-2、H-2A火箭、「國際空間站」日本試驗艙,且啟動了日本偵察衛星計劃。但從1994年開始,一連串的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卻影響了日本衛星和火箭的發展步伐。

1993年12月,日本地球資源衛星(JERS)上的短波紅外(SWIR)遙感器由於致冷器故障導致其功能失靈。1994年8月,H-2火箭第二次發射,將ETS-6衛星送入大橢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但是因ETS-6衛星上的雙組元遠地點發動機故障而未進入預定的地球靜止軌道。1996年8月先進地球觀測衛星-1(ADEOS-1)在發射入軌10個月後由於太陽電池陣故障而失去工作能力。2002年12月發射的ADEOS-2衛星,也由於「未知的異常」原因,於2003年10月與地面失去聯系。

這種失敗的陰雲擴展到H-2火箭。1998年2月,H-2火箭未能把通信廣播工程試驗衛星(COMETS)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999年11月H-2火箭再次發射失敗,損失了一顆多功能運輸衛星(MTSAT)。H-2火箭連續發射失敗,不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毀損了日本在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中的聲譽。1999年12月,日本決定取消H-2火箭剩下的最後一次發射,並延期向市場推介H-2A火箭。

H-2A首次發射是在2001年8月,並獲得成功。它的第2次發射是在2002年2月,取得部分成功。緊接著日本H-2A火箭又有兩次成功的發射:2002年12月的ADEOS-2衛星和2003年3月一箭雙星發射的頭兩顆軍用偵察衛星。但在2003年11月,H-2A火箭搭載第二對偵察衛星發射時,大約10分鍾後火箭出現故障,星箭自毀。這次失敗導致H-2A發射中止。

不僅NASDA的計劃頻頻出現問題,ISAS和日本國家航空航天實驗室(NAL)也屢遭挫折。1995年2月,高超音速飛行試驗器(HYFLEX)在海上回收失敗。HYFLEX主要收集高超音速數據以支持HOPE-X可重復使用太空梭的設計。2000年8月,日本決定終止HOPE-X的研製。2000年2月ISAS的M-5火箭在發射天文衛星「Astro」時遭遇失敗,直到2003年5月才恢復發射。2003年12月,日本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在遠程遙控修復作業仍告無效之後,ISAS決定放棄其進入火星軌道的嘗試,此次火星探測計劃以失敗告終。

日本航天計劃失敗的原因很多,涉及的領域很廣。其中包括遙感致冷器、遠地點發動機,太陽電池陣和通信衛星的失效以及低溫一級和二級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等故障。但還未發現因為一個共同的技術問題導致重復的失敗。這些問題的多樣性表明,日本航天計劃的失敗不是由於設計上的缺陷,而是普遍缺乏嚴格精準的測試、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崔志)

熱點內容
數學對炒股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4-16 17:07:31 瀏覽:788
廣發錢貸子貨幣如何轉入余額寶 發布:2025-04-16 16:45:10 瀏覽:893
炒股買了什麼時候有收益 發布:2025-04-16 16:40:00 瀏覽:625
到什麼地方開戶買基金呢 發布:2025-04-16 16:31:33 瀏覽:667
布朗怎麼應對金融危機 發布:2025-04-16 16:29:41 瀏覽:373
國內股票交易所有哪些 發布:2025-04-16 16:24:30 瀏覽:335
韻達總市值是多少 發布:2025-04-16 16:18:36 瀏覽:689
天天基金網怎麼賺錢 發布:2025-04-16 16:09:18 瀏覽:521
為什麼新股民炒股虧錢 發布:2025-04-16 15:44:13 瀏覽:365
金融類經濟師可以做什麼工作 發布:2025-04-16 15:40:48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