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論股票市場2001年1999
Ⅰ 巴菲特股票投資策略的介紹
本書作者在系統收集整理巴菲特本人論述的基礎上,按照投資操作中選股、估值、市場、買價、組合、持有6個基本步驟,將巴菲特投資策略逐一總結為6個基本原則,並且根據巴菲特40多年的投資經驗,結合有關投票投資的研究成果歸納和分析這些基本原則在實際應用中的操作技術細節,使本書成為一本巴菲特為投資者講述如何進行長期投資的生動活潑的詳細教程,是投資者在短期內系統學習巴菲特投票投資策略的最佳選擇。
Ⅱ 巴菲特所說價格和價值問題給你50懸賞分
1.價格指的是什麼?是指每天開盤價收盤價嗎?
答;是指當天的成交價
2.價值指的是什麼?是指凈利潤還是凈資產還是什麼?
答;價值指的是該公司的自身價值,不是單方面的凈利潤凈資產就可以衡量的,看完巴菲特全集你就會基本知道要以許多方面來研究分析,如;該公司的總資產,主營業收入,負債,股權收益,凈利潤,業績增長,現金流量,公司未來發展的潛力等等來評估價值。
如果一隻股票現在股價是20元,你經過個方面的研究分析該股的價值永遠不只20元,而且長遠發展更有潛力,那麼你就20元買進該股,等漲到80元後你認為還不只現在的價格就繼續持有該股,如你分析,該股漲到160元了,你就可以獲利買出了。
3.那麼怎樣計算價格低於價值或高於價值呢?
答;就象我上面說的以多方面進行研究與分析,分析的越透徹准確性越高,將來的盈利當然也就越多了,就看你有沒有巴菲特的頭腦可以看透該公司的價值。
Ⅲ 巴菲特最經典的一句話是什麼
巴菲特最經典的一句話:
1、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2、那些最好的買賣,剛開始的時候,從數字上看,幾乎都會告訴你不要買。
3、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麼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4、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5、如果你不願意擁有一隻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鍾。這是所謂價值投資者決定買股票時要過的第一關。
(3)巴菲特論股票市場2001年1999擴展閱讀:
巴菲特成就:
2018年3月6日,福布斯2018富豪榜發布,擁有840億美元的沃倫·巴菲特跌至第三位。
2018年7月7日,扎克伯格超過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三大富豪。
2019年3月5日,福布斯發布第33期年度全球億萬富豪榜,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身家凈值降至825億美元,排名第3位。
2019年10月,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位列第三名。
2020年1月2日,福布斯發布2019年最大慈善捐贈,沃倫·巴菲特以價值36億美元的股票捐贈排名第2。
Ⅳ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在中國股票市場走得通嗎
價格最終將反應價值。這個持有時間巴菲特認為是四年,而中國股神段永平自身實踐認為是三年。推薦你搜索一下 有關網易公司對段永平的個人訪問。我認為段永平先生的經驗和思考是對價值投資原理最好的解釋。
Ⅳ 從杜邦分析體系角度,解讀影響凈資產收益率(ROE)的幾個因素
一、從杜邦分析體系角度,影響凈資產收益率因素有:
1、總資產報酬率
凈資產是企業全部資產的一部分,因此,凈資產收益率必然受企業總資產報酬率的影響。在負債利息率和資本構成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總資產報酬率越高,凈資產收益率就越高。
2、負債利息率
負債利息率之所以影響凈資產收益率.是因為在資本結構一定情況下,當負債利息率變動使總資產報酬率高於負債利息率時,將對凈資產收益率產生有利影響;反之,在總資產報酬率低於負債利息率時,將對凈資產收益率產生不利影響。
3、資本結構或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比
當總資產報酬率高於負債利息率時,提高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比,將使凈資產收益率提高;反之,降低負債與所有考權益之比,將使凈資產收益率降低。
4、所得稅率
因為凈資產收益率的分子是凈利潤即稅後利潤,因此,所得稅率的變動必然引起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動。通常.所得稅率提高,凈資產收益率下降;反之,則凈資產收益率上升。
下式可反映出凈資產收益率與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息稅前利潤-負債×負債利息率)×(1-所得稅率)/凈資產
=(總資產×總資產報酬率-負債×負債利息率)×(1-所得稅率)/凈資產
=(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負債/凈資產-負債利息率×負債/凈資產)×(1-所得稅率)
=[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負債利息率)×負債/凈資產]×(1-所得稅率)
二、凈資產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報酬率、凈值報酬率、權益報酬率、權益利潤率和凈資產利潤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是指利潤額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該指標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凈資產收益率越低,說明企業所有者權益的獲利能力越弱。該指標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
Ⅵ 求一篇關於巴菲特的論文
怎麼評價這事呢?看起來是你的錯啊7106
Ⅶ 按巴菲特理論,中國股票應該買哪支
巴菲特沒有理論,只有理念跟操作模式……所謂的理論都是自認為懂他的人編出來的書……巴菲特目前都不是單純的買股票了,他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股票並舉牌,或直接通過定增、並購等途徑去進入董事會,接著控股乃至影響一家企業的發展和成長……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而不是二級市場的「證券股票投資」……再者,他的投資基礎是其收購的「保險公司」源源不斷為其提供保險浮存金,低利率乃至負利率………………目前國內學他這種模式的主要有郭廣昌的「復星集團」還有近年來才殺出來的「安邦集團」
Ⅷ 從杜邦分析體系角度,解讀影響凈資產收益率(ROE)的幾個因素是什麼
范聞備註:「ROE的本質是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的綜合體現。如果把股票看作是「股權債券」,那麼ROE就是這種債券的收益率。巴菲特認為股票的內在回報在12%左右。他認為股票的ROE至少要達到15%才能在除去通貨膨脹和交易摩擦成本後獲得盈利。」本文在詳細分析了ROE的基礎之上,得出6點結論。該文對個人投資者研究企業很有幫助。
6點結論:
1)股票的價值在於存留收益的復利增長。
2)ROE決定了復利增長的速度極限。
3)ROE體現了一個企業內在的盈利能力和增長潛力。
4)通過增發的方式提高盈利增長速度不可持續,代價高昂。
5)通過增加債務杠桿的方式提高ROE會帶來風險,造成ROE的質量下降。
6)一個企業只有練好內功,才能真正提高ROE,提高盈利增長潛力,給股東帶來更好的回報。
作者:Barrons
股票的價值在於復利增長。巴菲特在2001年12月10日發表在《財富》雜志上的《巴菲特論股票市場》一文中講述了這一重要原理是如何被發現,從而影響了股票市場的走勢。
巴菲特認為一本1924年出版的書《Common Stocks as Long Term Investments》揭示了這一重要原理,從而引發了之後的股票市場大漲,直至1929年的股災。在這本書里,作者埃德加·勞倫斯·史密斯指出:股票之所以回報超過債券就在於存留收益能夠創造更多盈利。1925年經濟學家凱恩斯評論了這本書。凱恩斯認為「史密斯先生最重要的一點,肯定也是最具創新的一點,可能就是:管理良好的工業企業一般不把所有盈利分發給股東。如果不是所有時候,至少在好的年景,企業會保留一部分盈利然後再投回到業務中去。因此這就有了復利的成分(凱恩斯加註斜體)運營支持良好的工業投資。」
ROE,也就是凈資產回報率,就是那個決定復利增長速度的百分比。更重要的是,ROE不僅是增長的源泉,更決定了增長的極限。在ROE不變的前提下,一個企業如果不改變資本結構(也就是不增發,不借更多債)的情況下,盈利增長的極限就是ROE。舉個例子,一個ROE保持為10%不變的企業,如果不增發,不借更多債,盈利增長最快也就是每年10%了。具體的證明如下:
可以看出,ROE不變,新的凈利潤等於增加後的凈資產乘以ROE。而利潤相除,得到的凈利潤增長率就等於ROE。
如果ROE不變,卻想要利潤增長速度快過ROE,就只有一個辦法:增發。
但是,增發有兩個缺點:
第一,如果ROE不變,利潤的增長只是一次性的,未來的增長仍然會回到ROE。
第二,增發更多股份,攤薄每股盈利。
假設一個ROE為15%的公司在增發後的盈利增長:
可以看出,在ROE不變的情況下,增發能一次性提高凈利潤增長率。但是,由於增發的攤薄效應,每股凈利潤的增長會慢於總體的凈利潤增長。只有超高股價的增發才能減少攤薄效應,保證每股凈利潤的增長。但是,這樣的增長是一錘子買賣。利潤增長只是一次性的,未來的增長速度仍然會回歸ROE,但是股份卻被永久性的攤薄了。所以,增發是一種極其昂貴的融資方式。
如果ROE是盈利增長的極限,那麼我們能不能增加ROE,從而提高增長速度呢?答案是肯定的。
ROE可以用杜邦公式進行分解分析。
從杜邦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ROE可以有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債務杠桿三大方式。
在1977年的文章《通貨膨脹如何欺詐股票投資者》一文中,巴菲特熟練的運用杜邦公式,指出提高ROE的5種僅有的方式:
1)提高周轉率,也就是銷售額與總資產的比。
2)廉價的債務杠桿
3)更高的債務杠桿
4)更低的所得稅
5)更高的運營利潤率
巴菲特認為這就是所有的方式。根本沒有提高普通股凈資產回報率的其他方式。
提高債務,從而提高債務杠桿是一個最容易的選擇。有廉價的債務杠桿也是好事。但是,過高的債務最重會吞噬利潤,而且會造成公司的財務風險。更低的稅率是不能指望的。剩下的兩項,運營利潤率和周轉率,就要靠企業練內功了。
由於相同的ROE可以由不同方式達到,我們在考察ROE時必須要慎重,要仔細分析解讀。下面就具幾個例子。
雙鷺葯業在過去5年提高了ROE水平。他們是如何實現的呢?
可以看出,雙鷺葯業的凈利潤率和資產周轉率都大幅度提高,而債務杠桿反而有所下降,幾乎無負債。這幾乎就是提高ROE的模範典型。
蘇寧電器的ROE在過去5年有所起伏。問題在哪裡呢?
可以看出,蘇寧電器在2005年和2007年的ROE都很高,達到了30%以上。但是,這樣的高ROE部分是通過提高債務杠桿實現的,具有不可持續性。由於零售企業的業務特點,蘇寧的凈利潤率也就在3-5%之間,剩下的就是要提高資產周轉率了。這就是零售企業一定要看單店營業額增長率的原因。可以看出,過去幾年的瘋狂開店,並沒有提高資產周轉率,反而使資產周轉率下降。看來蘇寧也要練內功,提高效率了。
聯想一直是我最喜愛的一個股票,因為是難得的一個股票分析標本,非常復雜,但分析透徹了,你就能搞明白很多東西。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可以看出,在並購IBMPC部門之前的2004年,聯想的ROE將近21%,債務杠桿非常低,資產周轉率較高。這可以說是一個好企業的典型。並購之後,聯想背上了沉重的債務杠桿。債務杠桿是並購前的4倍左右。而由於並購帶來的大量無形資產和商譽則使資產增加,資產周轉率下降。但是,並購使凈利潤受損。即使是業績最好的2007年,其29%左右的ROE的質量也比不上債務杠桿只有四分之一的2004年的21%的ROE。
而且,正常的11%左右的2006年ROE預示著聯想未來的盈利增長率會在11%左右,由於債務杠桿已經過高,根本無法支撐未來更高速的增長。聯想目前的CEO楊元慶先生一直宣稱聯想要回歸並購前中國的5%左右的凈利潤水平。這與理性分析的結果背道而馳。聯想的當務之急不是凈利潤,而是在保持盈利的前提下降低債務杠桿,大幅提高資產周轉率,從而提高凈資產回報率,保證可持續的盈利增長。一句話,少借債,多賣錢,薄利多銷。這樣才能提高ROE,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
ROE的本質是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的綜合體現。如果把股票看作是「股權債券」,那麼ROE就是這種債券的收益率。巴菲特認為股票的內在回報在12%左右。他認為股票的ROE至少要達到15%才能在除去通貨膨脹和交易摩擦成本後獲得盈利。當然,這種回報的前提是少借債。通過債台高築獲得的高ROE是無法持續的。
對ROE分析的幾點心得:
1)股票的價值在於存留收益的復利增長。
2)ROE決定了復利增長的速度極限。
3)ROE體現了一個企業內在的盈利能力和增長潛力。
4)通過增發的方式提高盈利增長速度不可持續,代價高昂。
5)通過增加債務杠桿的方式提高ROE會帶來風險,造成ROE的質量下降。
6)一個企業只有練好內功,才能真正提高ROE,提高盈利增長潛力,給股東帶來更好的回報。
補充:
ROE對凈利增長的約束
ROE對凈利增長的約束實際上是體現在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上。一個公司的ROE不變情況下,如果不改變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凈利增長的極限就是ROE。這里有兩個前提:第一,ROE不變,即盈利能力不變。第二,資本結構不變。如果盈利能力不變,又不投入新的資本,一個公司的凈利增長自然會受到限制。這就是ROE對凈利增長的限制,也就是盈利能力與資本投入的限制。為了突破這個限制,只有兩個做法:第一,提高盈利能力,也就是提高了ROE。第二,投入更多資本,也就是改變了資本結構。或者兩者兼備。
凈利增長對ROE的約束
凈利增長對ROE的約束實際上是體現在凈利增長速度要與凈資產增長速度持平或者更高。這樣,在不分紅的情況下,ROE才能保持不下降。ROE本質上是公司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的綜合反映。由於凈資產這個分母會隨凈利不斷復利增長,凈利這個分子只有不斷增長才能趕得上分母的增長。所以,是凈利增長最終維持並推動ROE的增長,而不是相反。
Ⅸ 解釋 巴菲特 價值投資理論
巴菲特理論概述
巴菲特理論包括了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與費雪的基本面深入研究,加上其本人特有的忍耐力,而成為了一代投資大師。在中國股市中我們不停地在尋找能夠象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中石油那樣值得投資的股票,在這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不斷地成長,思想也在不斷成熟。
巴菲特與現代證券投資理論
如果你今天買進一種股票並打算明天賣掉它,那你就進入了一樁風險買賣。預測股票短期內漲落的成功機會不會比擲硬幣預測的結果好到那兒去,你會有一半的時間輸掉。
然而,如果你延伸時間段至幾年,並假設你剛開始的購買是明智的,你捲入
危險交易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了,這是意味深長的一件事。
巴菲特論多元組合
多元化只是起到保護無知的作用。如果你想讓市場對你不產生任何壞作用,你應當擁有每一種股票,這樣做沒有錯呀。這對於那些不知如何分析企業情況的人來說是一種完美無缺的戰略。
巴菲特論有效市場理論
如果有效市場理論是正確的話,除非靠機遇,否則幾乎沒有任何個人或團體能取得超出市場的業績。任何人或團體更無可能持續保持這種超出尋常的業績 。
有效市場理論的倡導者們似乎從未對與他們的理論不和諧的證據產生過興趣。很顯然,不願宣布放棄自已的信仰並揭開神職神秘面紗的人不僅僅存在於神學家之中。
Ⅹ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具體是什麼
買股票買的不光是價格,而買的是企業的股權,選擇優質上市公司,買入並長期持有,不考慮短期股價的波動,而是多注重公司的發展。中國也有很多好的上市公司,有的人買了並長期持有,不去頻繁操作,在股價下跌的時候,只要公司基本面沒有變壞,依然再買點。長期堅持下來,其實收益翻番數倍。同樣,有人買了股票,虧損累累。可能沒有選擇好的上市公司,或者連那個公司是干什麼的都不清楚,跟風操作,頻繁進出,聽小道消息,能不賠嗎?因為他是「炒股」,而不是「投資」,「買股」。我身邊的朋友中,買過同樣的股票,有的幾年下來堅持價值投資,收益不菲,而有的到現在還欠很多的錢,因為他總是根據技術指標分析,耍小聰明。建議你有機會看看巴菲特的書,還是很有學習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