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瑞信的股票市值
Ⅰ 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有哪些
,中國在線兒童教育公司洪恩教育,將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將成今年首家美股上市的中國教育公司。這些年來,隨著不少中國公司赴美國上市,以及部分中概股回a股,國內的投資者也開始關注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截止10月9日收盤,中國內地共有250家公司赴美國上市,即有250隻中概股,合計市值高達2.17萬億美元。其中,總市值最大的中概股是阿里巴巴,高達8109.88億美元,第二大市值的中概股是中國移動,其次是京東、平多多、貝殼、中國人壽、網易、中國石油等。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美國股票市場市值排名前20的中概股
中國公司赴美國上市,在歷史上有過三次浪潮。第一次是2009-2010年。進入21世紀,國內的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眾多互聯網公司急需資金來發展,2009年國際資本市場逐漸好轉,各國經濟逐漸復甦,2010年國內公司赴美上市達到了歷史峰值,掀起了境外上市浪潮。
第二次是2012年-2014年。2012年底,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發行股票和上市申報文案及審核程序的監管指引》,廢除了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諸多條件,簡化了審核流程,同時,在國內A股關閘的情況下,中國公司赴美國上市的數量顯著增長。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第三次是2017年後。2016年,A股IPO審核速度大幅增長,之後,證監會IPO審核明顯趨嚴,2018年全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數量驟降72%,就在這個階段,中國公司赴美上市再次迎來小高峰。據統計,2016年以後中概股IPO總量迅速增長,2017年、2018年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08.3%和64%。今年上半年,赴美IPO的中國公司有20家,較2019年同期增長17.6%,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為什麼中國公司會選擇在美國市場上市呢?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字「局限少,周期短」。美國上市政策採取的是注冊制,對需要上市的公司不設盈利門檻,很適合處於快速發展急需融資的各類公司。比如占據很大市場份額的京東、優酷、融360,在國內無法滿足連續三年盈利而無法在A股上市,而在美國市場就能夠上市。此外,在美國的上市周比國內段,在美國上市快的甚至4個月能搞定,要是在中國,等IPO等三四年一點都不奇怪,對於高科技公司來說,早就錯失了發展良機。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2020年,在美國的中概股市場發生了變化,以四月份發生的瑞信財務造假為導火索,美股市場對中概股的信任危機和做空潮時隔多年再次卷土重來,美國的監管層也在一些方面給予中概股特別的「關心」,此後,美國市場的上市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部分美國中概股為了規避在美國上市的風險,開始採用私有化退市或者赴港第二上市的應對策略。至2020年9月中旬,本年度已經有15家中概股先後進行或准備進行此類資本運作,其中5家已完成私有化或第二上市。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A股資本市場建設逐漸完善,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然後推廣至創業板,未來將會全面注冊制,美股、港股、A股之間的IPO 規則的差距縮小,而A股有更高的市值和市盈率,對企業和投資者來說,都更有吸引力,在A股上市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Ⅱ 股票有哪些證劵公司
1、證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證券法》的規定設立的並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而成立的專門經營證券業務,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2、從證券經營公司的功能分,可分為:
證券經紀商
即證券經紀公司。代理買賣證券的證券機構,接受投資人委託、代為買賣證券,並收取一定手續費即傭金,如東吳證券蘇州營業部,江海證券經紀公司。
證券自營商
即綜合型證券公司,除了證券經紀公司的許可權外,還可以自行買賣證券的證券機構,它們資金雄厚,可直接進入交易所為自己買賣股票。如國泰君安證券。
證券承銷商
以包銷或代銷形式幫助發行人發售證券的機構。實際上,許多證券公司是兼營這3種業務的。按照各國現行的做法,證券交易所的會員公司均可在交易市場進行自營買賣,但專門以自營買賣為主的證券公司為數極少。
另外,一些經過認證的創新型證券公司,還具有創設權證的許可權,如中信證券。
證券登記公司是證券集中登記過戶的服務機構。它是證券交易不可缺少的部分,並兼有行政管理性質。它須經主管機關審核批准方可設立。
Ⅲ 男子曾花多少錢買的特斯拉股票如今身價千萬
近日,一位名叫傑森·德伯特的美國工程師宣布實現財務自由,在39歲時退休。因為他在特斯拉股價只有7.5美元時購買了該公司股票,後來又不斷買入,目前持有價值近1200萬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德伯特說:「特斯拉目前只是剛剛起步。在未來50年裡,我們可能看不到一家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當然,退休後,特斯拉的一舉一動都將成為該男子重點關注的對象,1月8日(上周五)他曬持倉時,特斯拉股票達到歷史最高的884.49美元/股。
下一個交易日(1月11日),特斯拉暴跌7.81%,他曬出最新持倉價值,「僅剩」1022億美元,表示相當的失落。
(3)威瑞信的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特斯拉市值重回8000億美元:
北京時間1月12日消息,特斯拉周二早盤股價漲幅擴大至5%,現報850美元收復昨日跌幅,市值重回8000億美元。
此前,瑞信分析師丹利維發表報告表示,將特斯拉目標價由400美元上調至800美元,維持「中性」評級。該分析師指出,特斯拉的產能擴張是該公司在2021年發展的關鍵,這將確保其產量進一步增長。
該分析師指出,隨著特斯拉在上海進行擴張,以及在德克薩斯州和柏林建設工廠,該公司在2021年的產能將由此前的84萬增至144萬輛。因此,該分析將特斯拉2021年的交付預測由此前的79.1萬上調到85.3萬輛。
Ⅳ 全國社月最新買入哪些股票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50831/143823127514.shtml
這個鏈接可以提夠足夠多的好股票了
Ⅳ 申購新股股票510880紅利etf算市值嗎
工銀瑞信上證央企ETF指數基金即將到來的八月二十啟動網上現金認購方式,作為ETF特有的認購方式,擁有A股投資者帳戶可以通過網上定價發行系統進行網上現金認購上海證券交易所,認購流程類似於打新股。上證央企ETF網上現金認購代碼為「510063」,認購價格為「1.00元,」單認購份額需為1000或其整數倍。
Ⅵ 工行網銀購買的 工銀瑞信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怎樣查詢當前市值呢
貨幣基金是投向風險小的貨幣市場的開放式基金,區別於其他類型的開放式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動性、穩定收益性,具有「准儲蓄」的特徵,其年化收益率一般在3%~7%之間波動,目前7日年化收益率在3.32%左右.
如需查詢當前市值,可以登錄基金公司官網或是工行網上銀行投資理財帳戶查詢當前持倉市值。
以1萬元年化收益3.32%為例,每日只有0.9元左右的收益。
因為波動較小,所以短期內市值不會有太大幅度的增長。
Ⅶ 負面纏身之下,特斯拉市值突破2000億美元
昨夜,或許車圈之中大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剛剛宣布正式停工的拜騰汽車,以及如皋工廠、上海辦公大樓徹底被查封的賽麟汽車身上。殊不知,在我們為這些身處「黑天鵝」過境之下,率先倒下的新勢力造車所嘆息之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新能源車企特斯拉,再次創下了屬於它的記錄——市值正式突破2000億美元。
同時,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在2012年量產ModelS時就已知道電池冷卻裝置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因此短路甚至起火。同時,特斯拉先後委託了三家公司(IMR實驗室、Ricardo咨詢公司和Exponent)測試調查冷卻裝置,三份結果都顯示冷卻系統的末端連接配件存在問題。
但是特斯拉管理層為保證產量與交付量,最終選擇視而不見。當IMR實驗室給出相關測試結果後,仍然繼續交付出現安全隱患的ModelS車型。而根據特斯拉2012年Q3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共交付了超過250輛ModelS新車。
由此看來,位於資本市場快速「膨脹」的特斯拉,成長過程中也為自己埋下了眾多「隱患」,並且誰都無法預測後者是否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突然爆發,使得這家總是處在輿論風口浪尖上的公司陷入危機之中。
文/崔力文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全球股市已經「忘記」暴跌 因為好久沒跌了么
來源:商業周刊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的大宗經紀業務部門位於曼哈頓市中心,而這個部門的電話似乎不再響了。它的對沖基金客戶既不會打電話來討論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推文風暴和股市,也不會問當恐怖分子襲擊時該做些什麼。8月份朝鮮問題爆發時,他們幾乎沒有一絲恐慌。瑞信(Credit Suisse)全球風險咨詢主管馬克・康納斯(Mark Connors)表示:「兩枚火箭飛過了日本國土上空,然後什麼都沒有發生。」「一通電話都沒有。這絕對是瘋了。」
或許是瘋了吧,但這已經成為華爾街的常態。無論是核戰爭的威脅、颶風的威脅,還是俄羅斯的干預,似乎都沒有能動搖投資者推動美國股市的決心。就連在10月9日獲得諾貝爾獎,專門研究「金融市場非理性驅動」(irrationality drives financial markets)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也在彭博電視上表示,他無法理解股市為何持續上漲。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畢竟, 之前八年半牛市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這種情緒是非常矛盾的。盡管股市之前上漲,但許多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投資機構卻表現得好像他們討厭再次擁有股票,並且每一個障礙都被認定為是下一個大崩盤(盡管基本面依然強勁)。而現在,到處都是股市估值的飆升,新型加密貨幣的大賣(例如比特幣),用沒有投票權的股票來進行IPO——投資者的投機心理正日益趨高。用華爾街的話來講,每天都是在「冒險」。
盡管專家們發出了警告,但交易員們表示,投資者心理上的「大變臉」並不是沒有預見的,而是在長期牛市的後期變成了這樣。誠然,這個世界存在著種種不確定性,但恐懼不可避免的變成了貪婪,而那些沒有出現的恐懼恰巧掩蓋了對下一次危機的焦慮。這往往會出現當每次市場波動時,盡管人們對高估值有著理性的擔憂,人們還是會迅速將資金投入市場的現象。「我們當然一直拿『快去追跌,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習慣』來開玩笑 」,阿爾法理論(Alpha Theory)投資組合咨詢業務的總裁本傑明・鄧恩(Benjamin Dunn)表示。該公司與資產管理公司合作。「現在你不得不這么做了。因為現在不這么做才是不負責任的。」
今年,標准普爾500指數(S&P 500 index)在近40次的記錄中,跌幅最大的一次沒有超過3%。超過3.2萬億美元的市值已被納入美國股市,而美國股市的波動率也處於歷史低點。這很容易說都是由於特朗普,以及他對大幅減稅的承諾。他的當選帶來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收益(盡管可能和他經常聲稱的那樣有些差距,而且目前經濟周期的情況,仍遠遠低於美國股市表現最好的年份)。但對於瑞信(Credit Suisse)的康納斯來說,市場心理的變化可以追溯到另一個標志性事件:英國脫歐。
在英國於2016年6月投票決定脫離歐盟後,短短三天內,全球股市市值蒸發了2.6萬億美元。許多人認為這是現代英國歷史上最戲劇化、最令人震驚的轉折之一。在投資者中,恐慌是顯而易見的,一些人因恐懼而失去了勇氣。但幾乎同樣迅速的是,市場咆哮而歸,將投資者從危機時期的宿命論中拉了出來。但與此同時,唱反調的人像傻瓜一樣繼續拋售。在其他危機引起波動之後,「我們接到了很多客戶打來的電話,」康納斯說,「但這一切都以英國退歐告終。現在,盡管事情看起來很糟糕,成交量很低,但反向交易也很激烈。人們在尋找某種意義上的長期投資。抄底已經就位。」
現年67歲的埃德・亞德尼(Ed Yardeni)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的前首席經濟學家,目前在紐約經營自己的研究公司,最近在德克薩斯州進行一年一度的客戶訪問。在颶風肆虐的休斯敦,當地居民仍在處理「哈維」的善後工作,由於建築物受損,兩名客戶無法會面。然而,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件事。他表示:「他們想要討論繼續融資買入的可能性。」就像1999年納斯達克(Nasdaq)崩盤前的最後一次飆升。在目前的這個牛市裡,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對2017年來說,有一個先例:目前的背景更接近於1995年或2013年,當時標准普爾500指數(S&P 500)上漲了30%或者更多,並且幾乎沒有出現動盪。
據韋德布希證券的伊恩・溫納(Ian Winer)說,現在的問題在於,所有支撐股市上漲的因素,從強勁的收益和美聯儲(fed)的低利率政策,到不斷下跌的美元和拋售者的撤退,都創造了一種不可戰勝的感覺。「市場上的風險是否與實際風險相符?」該公司的股票主管溫納說。「對我來說,當然不是。人們變得更加自鳴得意,當然也更加投機,這有點嚇人。」「有一個跡象表明,投資者越來越願意以更多的錢去買那些並不好的標的:標准普爾500指數的市銷率目前處於自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不過,目前還遠未明朗的是,什麼將引發下一場衰退,何時投資者應該撤出。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 .)去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了市場時機的危險因素。該研究顯示,錯過牛市的終結往往意味著損失了四分之一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在大蕭條之後,股市大崩盤之前,只要人們有勇氣持有股票不撤出,並且有著足夠的金融緩沖期,那麼他們的錢就會翻倍。
對於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 Inc .)來說,在當前的市場情緒下,人們對它所持有的數萬億美元的低成本和指數追蹤基金褒貶不一,因為很多散戶投資者決定只買一個多元化的基金,然後就忘掉了這個基金——這種新的心態是一個不錯的現象。先鋒投資策略集團(Vanguard 『 s investment strategy group)的負責人弗蘭・金尼里(Fran Kinniry)表示:「看到人們沒有瘋狂地因為政治新聞而交易,這是個很好的現象。」「投資者們現在正以一種非常積極的方式行事,一個專業投資者應該擁有好的資產配置和再平衡,並盡最大努力區分干擾與真實。」
Ⅸ 美股港股市場情況怎樣
A股指的是人民幣普通股,其發行者是中國境內公司發行,認購及交易者是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港股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相比起來,港股市場比A股要更加成熟理智一點,若是我國的股票同時在國內及香港上市,形成「A+H」模式,則能夠依照其在香港股市的情況對A股的走勢進行預測。美股,即美國股市。美股對比A股最顯著的時間差異在於美股中午不休市。
A股、港股、美股是中國投資者全球化資產配置中最常涉足的三地市場美股研究社對此有詳細解釋分析美股港股市場均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從交易市場、交易者、交易品種、交易制度、匯率因素去對比三地市場的特徵,更容易發掘港股市場的價值特點。
交易市場
交易市場指各種有形的、無形的股票場所。
市場規模
根據上交所及深交所相關數據,截止到2017年5月3日,上交所共上市了1266家公司,總市值約為32萬億元;深交所共有196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23萬億元,整個A股一共有上市公司3288家,總市值近55萬億人民幣。
根據港交所數據,截止2017年3月31日,港交所共有2009 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27萬億港元,港股主要分為藍籌股、國企股(h股)和紅籌股。根據瑞信信貸的數據,截止2017年3月,美股共有上市公司3671家,總市值約26萬億美元。
市場開放度
在市場開放度上,港股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A股市場相對封閉;美股則匯聚了來自全球的優秀公司。
交易偏好
市場人士一般認為,港股喜歡龍頭企業,A股偏愛小盤股,因為它們流動性好,犯錯成本低。至於美股,介於港股和A股之間,更貼近港股。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港股投資者中,歐美機構投資者占據了相當比重。歐美機構投資者出於公募基金和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需求,在內部規定較為嚴格的情況下,自然更傾向選擇公司治理和財務狀況更透明的大盤股。
交易規模
根據2017年5月份上交所及深交所相關數據,A股市場保持日均4300多億人民幣的成交,而根據港交所3月公布的數據,港交所每天成交量是743億港元;根據彭博相關數據,美股近期每日成交量在2300億美元左右。
牛熊周期
市場通常認為,A股市場有「牛短熊長」的特點, 美股和港股市場大體上可以說是「牛長熊短」。
港股自恆生指數公布以來47年間,共有7輪牛熊交替,其中牛市平均時間為48.8個月,熊市平均時間為31.7個月;A股誕生時間不長,走出了共8輪牛熊交替,其中牛市平均持續時間為12個月,熊市平均時間有25.5個月;從1929年大蕭條開始計算,美國股市正好走過了25個牛熊。牛市的平均長度是32個月,大概不到3年,而熊市通常都在10個月內結束。而且平均下來,牛市能夠翻一倍, 熊市只跌3成。
2
交易者
交易者即投資者,主要分為個人投資者(散戶)和機構投資者。
投資者結構及風格
A股投資者以散戶為主,美股則是由投資機構主導了市場,港股投資者也多是投資機構,一般市場人士認為,A股投資者主要追求估值波動,港股投資追求理財和保值,美股介於兩者之間。有人說,A股是有沒有兔子先撒鷹,美股市場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港股是見了兔子也不一定撒鷹。每個投資A股、港股或美股的投資人,都有各自獨特的交易習慣。
投資邏輯
一般認為,國內投資者喜歡超跌反彈的投資方式。港股投資者崇尚大盤藍籌股,偏好長期投資。在香港市場,藍籌往往就代表著穩定收益和較高的現金股息。美股更傾向於注重公司的業績。
3交易品種
投資標的
相較於A股,港股比較有特色的投資品種有渦輪和牛熊證。美股可投資品種更為多樣,一方面美股可以投資涵蓋各行業、各種商品、各種標的的ETF,一方面美股聚集了來自全球的優秀公司股票。涵蓋各個地域、各個行業、各種主要商品,同時還有正向反向的ETF、掛鉤波動率的ETF。
做空工具
A股沒有做空機制,美股有很多做空工具。比如看跌期權,簡單理解就是當市場下跌時,看跌期權的買方,就可以按照之前約定的價格賣出對應的資產,當市價跌到比約定價格低時,買方就可從中賺取差價。同樣,港股也有較豐富的做空工具。
4匯率因素
因為不同地區的股票,各自以當地貨幣計價,但不同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匯率在實時發生變動。假設美元對其他貨幣走強,投資以美元計價的美股,可以額外獲得美元升值帶來的匯兌收益。
5交易制度
買賣、結算制度
我知道A股交易是T+1,就是「當天買的股票,需要第二天才能賣」。
准確說是第二個交易日。港股和美股交易實行T+0,即同一隻股票可以當天多次買賣。而在結算制度上,A股、港股、美股分別實行T+1、T+2、T+3結算制度,所以相對於A股,港股和美股在清算交割前,可更充分利用資金和股票進行反復交易。
漲跌停限制
A股的10%漲跌停很好理解,而港股和美股則沒有這樣的制度。但港股出台了一個「冷靜制度」,即對於恆指和恆生國企指數的成分股,若股價波動幅度超過10%,則會出發5分鍾的冷靜期,冷靜期內交易將在指定價格範圍內進行。一般來說是這樣的。這就要求美股投資者,對要投資的股票有較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對於股票底層公司的風險情況。
股票面值
「手」是A股和港股的股票單位,一般A股中1手錶示100股,其中A股買入最少須是1手,賣出時若有不足100股的零頭,零頭只能隨整數一起賣出;港股股票面值從元(港元)到角、仙(分)都有,但對於最小交易單位並沒有統一規定,港股一手股票不一定是100股;美股可以以1股為單位進行交易。
融資融券
三地股市的券商均可提供融資、融券相關服務,但在具體操作方式上各有不同。融資,簡單說是投資者從券商借入資金買入股票,然後償還也是用資金;融券,簡單說是投資者從券商借入股票然後賣出,用股票償還。
新股認購
港股券商一般提供1:9融資額度,中簽率較高;A股由於投資者數量眾多,中簽率比較低,券商一般不提供融資額度。美股可以在網上進行新股認購。
交易費用
說了這么多,那A股、港股和美股各自主要有哪些交易費用?
分紅派息
港股公用股、地產股及銀行股派息普遍較高,而A股派息不穩定。美股分紅以現金分紅為主。
綜合對比一下,三地市場的市盈率與市凈率,美股目前PE、PB為21.6倍、3.6倍,歷史分位為後49%、後54%,證券化率133.2%,各指標處於歷史中高水平。港股目前PE、PB為13.8倍、1.3倍,歷史分位為後33%、後13%,證券化率53.4%,各指標處於歷史中低水平。A股目前PE、PB為16.2倍、1.7倍,歷史分位為後23%、後9%,證券化率68.0%,各指標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所以港股目前仍然處於估值窪地。
除了有大量估值較低的成長性標的存在,眾所周知,「股神」巴菲特最喜歡的高股息股票在港股市場上也屢見不鮮,市場普遍認為,目前全球這種低收益環境或持續較長時期,全球資產荒與資產價格泡沫化將長期並存。而高息股很可能在這種低收益環境下會有較好表現,特別是對於資產端投資級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難以匹配相對剛性的負債端成本的保險資金來說,估值較低、價格波動不高、股息收益相對穩定的香港高息藍籌股具有較高吸引力,甚至部分債券投資者也可能會選擇將其作為債券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