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我國股票市場機制
❶ 如何看待退市新規會導致A股股票退市常態化
A股市場最最頭疼的問題有兩個,分別為新股上市和老股退市的問題,由於股票上市和股票退市嚴重失衡導致A股無法達到血液循環,血液不循環會引發各種嚴重問題。
但隨著新的一年到來,A股也迎來新的退市新規,隨著新的退市新規出爐,將會更有利的解決A股股票市場的問題,同時也會讓A股市場更健康長期的發展。
當然雖然當下A股市場不會出現退市常態化,對那些出現重大違法的股票也要強制退市,只有把這些垃圾股退出這個市場,把垃圾股清除出局,把優質股票留在股票市場造福投資者,這樣的市場才是健康的,才是大家所期待的。
匯總
綜合通過上面對退市新股進行深入了解,以及結合當前A股市場進行全面分析,退市新規落定之後,對相關有退市風險的股票構成利空,對A股長期發展構成利好,更有利股票市場優勝劣汰,同時也會加速A股市場新舊血液循環等。
總之隨著退市新規更加完善之後,對A股市場是非常有利的,將會更有利的對未來的股市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❷ 各股資金進出是如何計算的
本來想買這支股的人不買了...所說的資金流入流出指的是掛買單或掛賣單的資金
❸ 如何從制度上完善證券市場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經確立,尤其是近兩年來,中國證券市場在證券監管制度、股票發行制度、機構投資者建設等方面的進步更為明顯,為我國證券市場在規范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中國的證券市場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的制度缺陷。
資源配置功能扭曲
一個健全高效的證券市場,不僅應當具有價值發現、資金籌措的功能,更應該在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成熟的證券市場通過價格信號反映出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期,從而引導資金向預期收益率較高的領域流動,並通過這種機制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然而,我國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卻在很大程度上處於扭曲狀態,股票市場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這一功能被置於重要地位,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則長期被忽視。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上市公司的質量沒有實現根本性的提高,市場投機氣氛濃厚,長期理性投資行為受到壓抑。
由於資源配置功能的扭曲,使得我國證券市場有退化成為一個單純的籌集資金場所的危險。不少的績差上市公司成為吞噬資金的黑洞,即使是在上市時或通過配股、增發方式圈到了大批資金,但資金的利用效率卻極為低下,在上市公司質量長期停滯的同時導致了廣大投資者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治理結構不健全
表面上看來,我國採取了美英模式的企業治理基本結構,但實際的上市公司治理過程所表現出的所作所為,並不符合建立在外部市場基礎上的英美式治理結構所強調的原則,而是形成了受內部人控制的企業治理程序。我國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結構與內部治理結構都是不健全的:外部治理結構的不健全表現在仍然缺乏來自資本市場和經理市場的競爭;內部治理結構的不健全則表現在股東大會、董事會與企業經理層之間的關系未能夠真正地反映出投資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健康有效的激勵約束關系。
投資者行為有待規范
從歐美成熟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來看,機構投資者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我國證券市場中的個人投資者比例仍然過高,需要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但是,我國證券市場中機構投資者行為不規范的情況相當嚴重,證券公司與基金公司的違規行為時常發生,以2000年度對1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調查為例,這10家基金公司中未發現相關異常交易行為的僅有2家,發生相關異常交易行為,但情況屬偶然現象或較輕微的有5家。這樣的檢查結果揭示了我國證券市場中機構投資者行為不規范的嚴重程度。
為了迅速發展證券市場、樹立合理的投資理念,證監會提出「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但是發展只有在規范化的前提下才是可持續的,只追求發展速度和市場規模,而忽視了規范化和法制化,必將使所有證券市場參與者承受極大的風險和損失。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在擴大市場規模、壯大機構投資者力量的同時,對機構投資者行為規范化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宏觀調控與法制手段來矯正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推動證券市場的有序運行。
依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上市公司喪失《公司法》規定的上市條件的,其股票依法暫停上市或者終止上市。但是,從實施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退出機制仍很不健全,大批持續虧損的績劣上市公司沒有及時退出證券市場,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助長了投機之風,使投資者承擔了極大的風險。
❹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存問題及解決對策
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和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如下:第一是進入股票市場的指導思想不夠正確,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有人把股票市場看作是解決國有企業困難的一種辦法,而不是當作使有限的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優質企業、最有潛力的企業的融資渠道。在選擇上市公司的時候,有的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聯合起來去包裝、化裝上市,去欺騙投資者。以解困、扶貧為上市目的。這種思路對於股市的健康發展是先天不足的問題。發展股票市場固然應當考慮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應當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市場化制度建設的努力,但如此解困的結果重新回歸政策市,最終還是不利於更多的實體經濟的。正確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嚴格遵照法律規定,保證公開公正,保護公平交易,促進資金融通,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股票市場健康發展,而不是保護少數人的特殊利益,因為最終只有投資者信得過,對市場又信心,認為披露的信息是真的,投資者才會去買股票。第二是信息公開不夠,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當前,加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的制度化建設及其貫徹實施,對於增強信心、提振股市至關重要。《證券法》規定的「三公」原則不能僅僅停留在條文上。信息在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傳遞的阻隔和不對稱是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市場存在的「三不公」(公開、公平、公正)問題嚴重程度超出了局外人的想像。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內幕交易、操縱股市、黑庄操作、買賣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甚至莊家冒用他人身份證和帳號坐莊炒股都禁不了。針對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實、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及時、信息披露不嚴肅、信息披露不主動等問題,應該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民事損害賠償制度,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保護中小股東權益,三是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三位一體的監管框架,四是強化中介機構的自律機制,五是建立一支堅強有力的股市監督隊伍。第三是證監會現在的定位,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時,還要正確定位監管機構的職責。證監會現在的定位是股票市場上政企不分,主要表現在證監會本身。證監會本來的功能是監督上市公司和證券交易所,對外部投資者提供保護。證監會的唯一、最重要的職能應該是保護外部投資者,保護外部投資者不受內部投資者、不受企業經理的欺騙。但是我們國家的證監會的職能是審核公司上市,幫助國有企業解困。發行制度等存在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實名審核制,審核制實質仍然是審批制,要明確監管單位不是審批單位,是維護市場穩定的機構。准確定位以後,還需要嚴格執法,完善監管,公正監管,以加強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第四是投資的質量,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投資的質量高低,是看投資人是不是真正承擔風險。如果投資者用自己的錢投資,自己承擔風險,也享有權利的話,風險與權利一致,就是高質量的投資。相反,如果完全用別人的錢投資,虧了是人家的,贏了是自己的,那就是低質量的投資。在我們國家的股市上大量充斥著低質量的投資者。低質量的投資者只負盈不負虧,必然對股市形成一種高估的壓力。為此,必須改革發行制度。第五是上市公司的結構不健全,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國股市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結構與中國經濟的結構不匹配;2004年中國股市受宏觀調控影響巨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股市中周期性行業上市公司比重過大,上市公司行業構成的缺陷進一步加大了中國股市的風險。國有企業上市之後實際上控制權仍在國家手裡,形式上有一個董事會,但實際上董事會、總經理都是由政府任命。董事會很難起很大作用,因為是國家持大股。2009年5月《企業國有資產法》施行以後,國資委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以後,尚不完善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可望情況有所變化。第五是對中小股東保護乏力。如何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得越好,股票市場越健全,人們就越願意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股票股市就越活躍。目前,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保護較差。在保護弱小的外部投資者方面,一是對企業關聯交易作出限制。當控股股東的利益與小股東的利益發生沖突時,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要對控股股東的關聯交易作出限制,辦法是關聯交易原則上由企業的中小股東或它的委派的代表批准。二是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立法、司法救濟方面,建議適時修改民事訴訟法,引入集團訴訟制度。三是限制上市公司高管、中介例如保薦人在企業不景氣時的高額薪酬。四是投資基金的收益應當與其經營業績直接掛鉤,而不是現在的旱澇保收。第六是不講信譽,缺乏信心,信用缺失,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信用是股市的支柱。由於我國建設市場經濟的歷史短,對信用的認識膚淺,因此在信用體制的建設上步履緩慢。建立股市信用的關鍵在於信息流通暢快,信息披露的內容全面、真實、准確。但是在現實中,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時不夠及時或秘而不宣。在有可能影響公司股價的重大事件發生時,上市公司往往為了穩定股價不公開發布此種信息,但該信息卻又在私下裡傳播,形成內幕交易。上市公司夥同中介機構作假已是公開的秘密。這些都是經濟發展道路轉軌國家的通病。在股市發展初期,由於股票發行少,而購買者眾多,炒作和投機盛行,導致股價不斷上揚,形成表面繁榮,此時人們不大關註上市公司的信用。而當泡泡沫破滅後,人們才認識到信用的重要。現在我國股市的低迷,很大原因在於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我們應亡羊補牢。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主體,一是上市公司——資合公司,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公司信譽,一是作為投資者的股民,其賴以投資的前提是信心。信譽和信心是保證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但是現在不少人非常不重視信譽,少數政府部門不講信譽,上市公司不重視信譽,有的證券公司、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也不重視信譽,證券公司在幫助企業包裝,會計事務所在幫助企業做假帳。因而股民的信心在國家接二連三出台利好的政策情況下遲遲不能恢復。不講信譽,缺乏信心,也與有關法法規不夠完善有關,譬如欠缺完備的會計法規體系。為了解決信譽信心問題,必須依法追究股票欺詐者的民事責任以及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第七是股市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至今仍未消除,譬如「大小非」和「大小限」等。目前股市「大小非」和「大小限」合計高達1.18萬億股,比兩市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大小非的問題不僅極大地改變了滬深股市的供求關系,而且改變了市場的估值體系。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對於投資者而言都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對於市場信心和流動性都是致命的威脅。第八是維護股市長期穩定的機制不足。建議建立股市平準基金。平準基金作為穩定市場的一個工具,有助於化解股市恐慌性拋售和非理性的過熱等股市自身無法克服的生理缺陷。主要是向投資者傳達政府明確維護股市長期穩定的信號。一些發達經濟國家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都曾經使用並建立了股市平準基金。第九是股市法治化建設落後。市場經濟是自治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股市制度屬於市場經濟的內容,其也必然納入法治的軌道。在我國,證券立法、執法和守法雖然有很大進步,但均存在疏漏,相對來說,立法和執法存在的問題更多。證監會制定的規范很多,但在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中卻輕描淡寫,甚至是於法無據。還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人們也往往不知這里的構成犯罪是依據《刑法》的哪一條。甚至在《刑法》中根本沒有相應的罪名。在執法中更是軟弱無力,沒有有效的防範機制。對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夥同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缺乏監督。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入了造假行列。因此,必須加快股市的法治建設,嚴格行政和法律的監管。比如,嚴查違規資金和不法坐莊,加強國資國企的輿論監督,堅決打擊內幕交易、證券欺詐、權錢交易、操縱股價以及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勾結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第十是新聞媒體應有的輿論監督作用尚需進一步發揮。
❺ 菜鳥問股市
要想說明什麼是股票,就要從根本上說起,簡單說就是上市公司以每股1元的面值(就是原始股股價,現在也有0.1元的了)將他的資產折算成一定數量的股票,在股市上發行,股民們以發行價(是原始股票價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申購,申購所得的資金被上市公司無償的拿走,用來擴大再生產或開發新項目,而原來的公司資產原封不動,還是按部就班的正常經營,這樣,等於上市公司從股市中白白的拿走了一個同等規模的公司,卻不用交一分錢的稅收和利息,這就是股市的融資功能,他無償的提供資金支持企業的發展;
股票那,實際上就是一張紙,或一個符號,被放到了股市裡,由股民們買來買去,而公司的生產經營盈利與否與股民們再也沒有直接的厲害關系,即使贏利了,分紅了,一除權,你的市值還是和沒有分紅一樣;非要扯上關系的話就是,公司如果經營的好,業績突出,那麼會得到股市中大資金的關注,使得股價會上漲,此時我們股民如果持有這個股票就會得利,相反,公司經營一塌糊塗,股票也會下跌,持有的人就會虧損,可見,公司和股民只有間接的關系;
中國的股市只有上漲才能得利,因此,我們買入股票之後如果上漲了我們就會盈利,下跌了我們就會虧損,所以,我們要想炒股賺錢,就必須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股票會上漲,什麼樣的股票會下跌,至於如何分辨,這是所有股民都在苦苦尋求的一個方法,他不是看幾本書就可以弄懂的,要非常刻苦的學習,加上反反復復的實踐,甚至經過一次或幾次牛熊市的洗禮之後,才能慢慢的悟出其中的奧妙;這裡面真是奧妙無窮啊!!!!機會多多,陷阱多多啊!!!
❻ 如何購買股票呢
引言:現在的投資方式越來越多,有很多人想要在其中獲利,於是有網友提問,怎樣能夠購買股票呢?
三、購買股票、網路上的股票,五花八門讓人看起來琳琅滿目,如何購買股票首先是根據消費者自己的判斷。投資人判斷哪個股票可能會自己帶來盈利,那就可以去購買購買的時候只需要在股票中輸入它的股票代碼就行了,以及選擇自己所購買的股票的數量。再確定了股票的種類和數量之後,就可以通過輸入自己的交易密碼來從自己的銀行卡中進行扣款,款項也會用來購買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