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股票市值最多跌了多少
『壹』 2022支付寶最大股東是誰
2022支付寶最大股東是誰如下
支付寶的最大股東當然不是軟銀公司,現在支付寶是螞蟻金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螞蟻金服公司是純正的內資企業。下面來分析一下。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軟銀公司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軟銀公司,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軟銀公司佔有阿里巴巴的股份總額為25.9%,按照現在價格測算,大概市值是1074億美元。第二大股東是雅虎公司的繼承企業阿特巴,持有9.4%的股權。第三大股東就是馬雲,佔有6.2%的股權。從這個股權結構可以看出來,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外資,軟銀公司是最大的股東,而雅虎是第二大股東,這兩大股東佔有股權很大。阿里巴巴的管理架構上面採用了同股不同權的決策管理方法,阿里巴巴管理上面還是馬雲團隊說了算,軟銀和雅虎只是跟著分紅,話語權較小。
支付寶是從阿里巴巴拆分出來的
支付寶原本也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支付寶的拆分成為獨立的內資公司,實際上是分成兩次進行的,而且後來也是經過了大股東的認可,為了適應當時國家政策要求進行的。
第一次股權變更是在2009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1.67億收購支付寶的70%股權,這時候支付寶的股東結構是這樣的:AlipayE-CommerceCorp持股30%;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股70%。2010年8月,浙江阿里巴巴又以1.65億收購了其餘的30%股權。這樣,支付寶的全資控股股東就從AlipayE-CommerceCorp變成了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股東是馬雲和謝世煌,馬雲持股80%,謝世煌持股20%。這兩次交易總共花費了3.32億元。這次交易當時引起了一些爭議。
第二次交易是在2011年7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雅虎和軟銀三方,就支付寶股權轉讓事件正式簽署協議。支付寶的控股公司承諾在上市時,給予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
回報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IPO價總市值的37.5%,回報額將不低於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
這是當時支付寶為了拿到牌照必須要變成內資公司的要求,這樣做馬雲也對阿里巴巴做了相應的補償,也就等於是給予了軟銀和雅虎兩個大股東有了相應的補償。
支付寶公司現在是螞蟻金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支付寶在大股東達成協議以後,從阿里巴巴拆分出來後,又經歷了股權變更,現在支付寶公司是螞蟻金服的全資子公司。
現在螞蟻金服公司的最新股權比例是由杭州君瀚公司和杭州君澳公司,社保基金理事會,人壽保險等作為大股東的。其中杭州君瀚公司和杭州君澳公司持股比例達到了76.43%。
杭州君瀚公司和杭州君澳公司是由馬雲等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相關的阿里巴巴骨幹員工等組成的投資公司,這樣可以適當分享支付寶公司發展帶來的好處。
綜上所述,現在支付寶公司沒有外資股東,是純正的內資企業,是螞蟻金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螞蟻金服公司是由馬雲等阿里巴巴骨幹員工以及社保基金,人壽保險等作為股東的純正的內資企業。
感謝閱讀!
歡迎留言,點贊,關注!
『貳』 軟銀市值縮水340億美元!股東信心已達臨界點,後續會如何
軟銀市值縮水340億美元,股東信心已達臨界點,後續首先是通過適當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回購自身的股份使得股價上漲,其次是增加對於科技股的投資,再者是建立多元化投資的戰略目的,另外是投資的時候選擇下重注,然後是剝離國內電信業務成為最大初創科技公司投資者。需要從以下五方面來闡述分析軟銀市值縮水340億美元,股東信心已達臨界點,後續具體的情況會以下這樣。
一、適當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回購自身的股份使得股價上漲
首先是適當出手阿里巴巴股票回購自身的股份使得股票上漲,這是非常必要的一個手段,因為阿里巴巴的股票價格是很高的,但是現在面臨著自己公司股票價格下降的情況需要及時拯救以下採取對應的措施。
軟銀公司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針對性處理一些金融問題,不要台急於求成使得公司的股價上漲。
『叄』 5000億市值僅剩不到600億!滴滴的悲劇,最慘的並不是程維和柳青
每個人都有輝煌的那一刻,但不要將那一刻當成永久。這句話非常形象地形容了如今的滴滴,在滴滴未上市之前,它的遠大前景是所有人的共識, 在滴滴最輝煌時期,它一共在全球擁有超過4億活躍用戶,擁有1500萬位司世汪機,平均日交易單量高達4100萬。
甚至有人將滴滴和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公司相提並論,預言滴滴將會成為一家改變世界人出行方式影響幾代人的偉大公司,但沒想到之後,自從滴滴上市之後,全網畫風一轉,曾經前景一片光明的滴滴頓時籠罩在黑暗當中。
在上市當天,滴滴的最高市值達到了5000億元,創始人程維也因為這場資本盛宴而帶來了高昂的收益,其身價直接一度超過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擁有280億元財富,但沒想到的是,僅僅大半年過後,這筆財富就縮水到了36億元。
創始人程維財富縮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滴滴的市值暴跌,在3月11日當天,滴滴一天的跌幅就高達44%,這也是上市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截至目前滴滴的市值為8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64億元。
也就是說,滴滴上市9個月後,其5000億市值僅剩不到600億了,跌幅如此之大的原因很多人也清楚,從滴滴去年7月份被強行下架APP、禁止新用戶注冊之後,其市值就開始一路下滑。
市值下跌只會影響股東們的資本收益,但市場上的業績下滑卻實實在在影響到了滴滴上萬名員工的利益。
據統計,在2021年1月份,滴滴的日交易單量僅有2000萬單,其市場份額也從之前最高的9成一路縮減至7成,業績大規模下滑的最直接結果就是裁員。
在上個月時就傳出滴滴全業務線將會裁員20%,按照滴滴員工1萬人計算,滴滴將會一次性向 社會 輸送超過2000名互聯網人才。
但員工被裁員也不一定是苦難,畢竟滴滴還會給他們N+1的賠耐圓償金,而程維和柳青這兩大個人股東損失的利益是要遠遠超過員工的。
程維的身價一路從280億元縮水至36億元,柳青的股份雖然沒有程維多,但也持有滴滴1.6%左右的股份, 這筆股份在滴滴市值最巔峰時價值80億元,但現在卻只值9億元了。
很多人看到這一幕可能就開始為程維和柳青默哀了,但這場滴滴的悲劇,最慘的並不是程維和柳青,而是軟銀。
也就是在阿里巴巴最困難時期投資2000萬美元的軟銀集團,也正是這筆回報超過千倍的投資讓軟銀集團直接「封神」。
但老天爺明顯是公平的,軟銀在阿里巴巴的好運氣並未在滴滴身上重演。
軟銀投資滴滴的時間比較晚,騰訊投資滴滴的時間是2013年,而軟銀對滴滴的第一筆投資卻是在2017年,所以軟銀必須花更多的金錢還能拿搜畝仔下足夠多的股份。
據數據記載,在滴滴上市之前軟銀一共向其投資了120億美元,持有其20.02%的股份,在上市當天,這筆股份價值137億美元,一共浮盈了17億美元。
但如今滴滴的市值僅剩89億美元,軟銀所持有的20.02%股份僅值17.8億美元了, 這就代表著,軟銀在9個月時間里浮虧了102.2億美元。
所以看到了軟銀的情況,你們還覺得最慘的是程維和柳青嗎?
『肆』 阿里第一大股東是誰,誰是最大的贏家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8月,阿里巴巴的股權又發生了改變, 馬雲持有的股份從7%降低到6.4%,軟銀的持股比例也從29.2%下降到28.8% ,雅虎為15%,軟銀仍然大幅度領先馬雲,穩居阿里巴巴最大股東的位置。即使馬雲加上阿里巴巴董事長蔡崇信2.3%的股權,以及阿里巴巴高管和董事持有的9.5%的股權,仍然不及軟銀的股份多。
這樣看來,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軟銀。這么看來,阿里巴巴確實是一個日本企業控股的公司。但軟銀和雅虎的股份是當時用真金白銀砸出來的。
1999年,馬雲在杭州創辦了阿里巴巴。2000年,馬雲四處拉投資,見了幾十個投資人,其中就包括雷軍,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投他。據說當時雷軍見到馬雲後,覺得這人獐頭鼠目的,滿嘴跑火車,是不是做過傳銷?說的項目這么大,怎麼看都覺得是騙子!秉持著不熟的領域不投,不熟的人不投的原則,雷軍果斷的拒絕了。
後來馬雲還找了馬化騰、薛蠻子等人,但最後無一人被說服。要麼覺得馬雲滿嘴跑火車不靠譜,就是對這個項目沒有信心,覺得投資回報無法預估。
正因為缺乏資金走投無路時,吳鷹找到了馬雲,牽線幫孫正義在中國尋找新的創業者。馬雲見到了孫正義,兩個人談得十分融洽。 最後孫正義把原本決定給另外一家電子商務的2000萬美元給了馬雲。之後孫正義又追加了4000多萬美元的投資,成為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 在第三輪投搭伏資中,軟銀再砸下6000萬美元。 可以說,當年要是沒有日本軟銀的投資,很有可能沒有今日的阿里巴巴。
如今軟銀砸下的6000萬美元也變成了2000億美元,得到了翻了幾千的回報率,撈了巨大的一筆。在2016年套現79億美元後,軟銀仍然持有28%的股份,持股市值大約是1420億美元, 從投資收益的角度看,他們是這場盛宴的最大贏家。
雖然軟銀在股份佔比是最大,為第一股東。但是這並不意味這軟銀控制了阿里巴巴。
隨著軟銀和雅虎資本的進入,馬雲團隊的股份比例降到31.7%,雅虎佔39%,軟銀佔29.3%,如果按照同股同權的制度,馬雲團隊就失去了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隨時可能被其他股東轟出局。 於是馬雲團隊提出了合夥人制度。 為了令雅虎接受這套制度,馬雲與管理層得出高價收購雅虎手上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的一半,雅虎才同意。
在2013年,馬雲團隊收購雅虎手上將近一半的股份,成功說服雅虎,合夥人制度才得以實施。
這套制度並沒有讓合夥人手上的股份有更大的收益權,也並不是為獲得更多的利益分紅,而是想對公司的發展與管理有最終的決定權。 於是馬雲和蔡崇信設計了一個三重機制來保障創始人團隊的控股權。 他們與其他戰略股東達成協議, 要求其投票表決時與自己保持一致。 董事會的多數席位必須由「阿里巴巴合夥人」任命,合夥人由公司持股高層擔任,普通合夥人在60歲或僱傭合同終止時退出,而永久合夥人(只有馬雲和蔡崇信)可以一直擁有合夥人資格直至本人自願退出、死亡、失去行為能力、免職。 且馬雲在中國幾家由阿里巴巴運營的子公司中擁有多數股權。
通過合夥人制度,將股權和控制權分離,使馬雲即使減持股份仍然保持多數投票權,這樣就掌握了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馬雲作為阿里芹枝肆巴巴的核心人物,曾說過:我們不是普通的民營企業,也不是國有企業,我們把自己定義為中國的「國有企業」,阿里巴巴始終一種沉穩的方式悄然改變中國。從電商興起,支付寶在線支付功能,阿里雲計算,芝麻信用,從商業模式、生活習慣到大數據計算,阿里巴巴用自己的方式潛移默化的改變這個時代。
在這場和時代的較量中,馬雲贏了,並證明了商業模式的正確。這個瘋狂到以為他能夠改變世界的人真正地改變了世界,他才是最大的贏家。
以阿里巴巴最新一次披露的股東數據看,截至2019年6月3日,軟銀股份有限有公司持有67375.84萬股,持股比例為25.9%,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Altaba Inc.(原美國雅虎,雅虎公司出售核心業務出售給Verizon後改名的新公司)持有24479萬股,持股比例為9.4%,馬雲持有16186.14股,持股比例為6.2%,為第三大股東,蔡崇信持有5620.28萬股,持股比例2.2%,為第四大股東。
阿里巴巴在2019年11月在香港嫌轎聯交所二次上市,發行了部分新股,所以前四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現在都有所稀釋,但比例變動並不大。日本軟銀依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孫正義通過投資阿里巴巴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從不過從股東結構上看,軟體和Altaba都是沒有投票權的,並不參與公司的管理經營與決策,阿里巴巴實施的是合夥人制度,並且與傳統的合夥企業不一樣,阿里巴巴由合夥人提名董事會的大多數董事人選,而非根據股份的多少分配董事席位。這使得阿里巴巴的決策權實際上是掌控在阿里合夥人團隊中的。
阿里巴巴誰是最大贏家?如果僅從金錢上來說,孫正義肯定是最大盈家,投資阿里賺了那麼多倍。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軟銀的投資,可能就沒有現在的阿里巴巴,因為當時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敢投資阿里巴巴,這裡面存在互為因果的關系。
另外,阿里巴巴改變了中國的購物方式,全面推動了中國電商產業的發展,後來又使得支付寶普及,第三方支付業務快速發展,還讓無數商家通過天貓和淘寶賺錢,為部分人解決了就業,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大的贏家,都是受益者。當然,那些做實體鋪面的可能並不這么看,他們會認為阿里巴巴導致自己實體生意不好做,那麼他們就成為了輸家。
軟銀是第一大股東,雅虎第二,馬雲第三。最大贏家,馬雲自己。
軟銀、雅虎都是機構持股,不是個人。軟銀持股阿里不到30%,孫正義持有軟銀20%,所以,孫正義間接持有阿里6%,小於馬雲持股比例。雅虎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從個人角度,馬雲是最大贏家。
從控制權角度來說,馬雲也是最大贏家。軟銀雖然持股30%,雅虎持股15%,但是都沒有對阿里的控制權。阿里的控制權還是牢牢地掌握在馬雲及其合夥人手裡。
阿里誰大股東依然是日本軟銀,孫正義,這位日本有眼光投資了阿里巴巴這是賺大錢了,是眼光不錯。
阿里收購了雅虎,雅虎現在很少看見,以前雅虎還是很出名的,記得九十年的時候,雅虎新浪都是很著名的。
但現在雅虎被阿里收購了,阿里是一直在買買的過程中。
從十幾年前收購雅虎到現在收購美年達,阿里一直都是在買 買中 阿里以前也是買買買,現在更是買買買。
馬雲自然是最大贏家,馬雲有眼光,有遠見,所以,才是把阿里做到這么大,現在生意又做到了全球市場上。
應該大家都是阿里的最大股東依然是日本軟銀,但是阿里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日本企業,阿里是一家中國企業,只是當時馬雲找不到自己,只好找了日本人孫正義投資讓馬雲真正意義上活著,而且越做越大,做成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企業
馬雲最成功了,為什麼會有這個答案,請看視頻分析
感謝你的邀請
具體回答如下,望採納
如果只說個人股東,馬雲是最大的個人股東,要不然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集團,大家都知道日本軟銀集團是孫正義說了算。
如果說誰是贏家,我認為是馬雲。首先阿里在2013年上市前,就已經和軟銀雅虎達成協議了,要引入「合夥人制度」。而且,他們只做財務投資,不幹涉管理。
馬雲和蔡崇信為永久合夥人,就是不用提名就一直在董事會,除非自己放棄,其它董事會成員從阿里合夥人中選出。軟銀跟雅虎在董事會只有兩位,所以阿里還是在馬雲控制中。從這點來說,馬雲是最大的贏家。
阿里上市後,馬雲迅速成為紅人,朋友圈也迅速擴大,連總統都成為他的朋友,從這些人脈資源來,馬雲是最大的贏家。
阿里的大股東是日本軟銀的孫正義,他在馬雲尋求融資的時候,和馬雲聊了幾分鍾就覺得給予大額投資,堪稱一大美談。
不得不說孫正義眼光真不一般。看重馬雲也變相的成就了自己。
阿里巴巴一上市,孫正義就成了日本首富,可見其對阿里巴巴投資回報之豐厚。
可以說兩人是相互成就了。
『伍』 軟銀的困境,孫正義的倔強
1981年,24歲的孫正義以1000萬日元注冊了「SoftBank」。公司成立那天,孫正義雄心勃勃地踩在一個蘋果箱上向僅有的兩名員工發表演講;若干年後,要使公司發展成為幾兆億日元銷售規模。但兩名員工很快就辭職了。
如今,孫正義已經打造出一個龐大的軟銀帝國。或許這個帝國有不堅固的地方,一些投資看似有失誤之處,但是投資就會失敗的概率,能承受失敗不也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嗎?況且,現在看起來是失誤的投資放在更大的時間尺度里,或許會被證明是一種高瞻遠矚呢。
我們相信,以孫正義的個性,軟銀對未來的投資並不會停頓下來。畢竟,看得見未來的人,不會甘心困於當下。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