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① 求一篇關於中國股市行情分析的論文,要有論文的標准格式
論文:論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論文寫作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不斷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股票市場也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發展起來。股市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放大,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越大,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形成壓力。中國證券如何面對世界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發展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起來。本文討論了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對歷史資料文獻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一、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截至2007年8月9日收盤,滬深股市總市值首度突破21萬億大關,總市值合計為211491億元,而2006年GDP總量為210871億元人民幣,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首次超越GDP,2007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為106768億元。
根據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收盤,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163648億元,流通市值46843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47817.48億元,流通市值為23989.06億元。到目前為止,瀘深股票賬戶總數已經超過14000萬,占人總總數的1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國股票市場發展雖然很快,但股市對民生問題的影響也是顯然的。股票市場有一億四千萬賬戶,也就是說它的漲跌將關繫到一億多個家庭的生活了。
二、資本市場開放度的演變過程
根據我國政府對WTO承諾,我國證券對外開放的內容主要包括:
1.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從事B股交易。
2.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可以成為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特別會員。
3.允許外國機構設立合營公司,從事我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33%;加入三年內,外資比例不超過49%。
4.加入後三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從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發起設立基金。
5.允許合資券商開展咨詢服務及其它輔助性金融服務,包括信用查詢與分析,投資於有價證券研究、咨詢,公開收購及公司重組等;對所有新批準的證券業務給予國民待遇,允許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入世以來,隨著證券市場開放承諾的一步步兌現,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推進,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並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經過有關方面近半年的周密准備,QFII制度於2003年年中正式啟動。截至2006年12月底,共批准成立7家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共成立2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占成立基金公司數量的42.86%。截至2007年1月31日,68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取得外資股業務資格。
至此,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領域形成了從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到外資直接參與國有產權和非流通股權的並購轉讓市場,再到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漸次展開的全方位開放局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本基本上都為外資進入建立了政策和制度的通道。資本市場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國內的難易程度,另一方面是允許進入國內的外國資本的大小.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浪潮也是一種趨勢,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也將高度納入到其中,資本市場也將高度開放.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資本對我國的經濟實體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股票市場上優為明顯。
三、改革開放程度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會導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隨之上升,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和投資者信心下降,最終使證券市場行情下跌。其中,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對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貿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大,對其股價的沖擊也最大。
1.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在金融安全方面,股票市場並沒有像外匯市場那麼惹眼。但我們並不應該忽視它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現在雖然足夠大,國家行政干預強,但明顯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前,國際資本流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國際金融市場結構比較簡單,國際性的金融投機的形式較為單一。但是,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結構的復雜化,機構投機者不但可以同時在多個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而且在每個金融市場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金融品種的投機,從而使投機帶有立體的性質,從而使投機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加入WTO後,國際投機者同樣可以對我國的金融領域進行沖擊,我國在經濟方面的開放越大,沖擊也就可能越大。
但由於最富有投機性的商品是股票和房地產,現代泡沫經濟最典型的表現是因投機而造成的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急劇上升。由於機構投機者一般不介入實物資產的投機,股票市場的泡沫便成為機構投機者掀起投機風潮的理想時機。機構投機者對泰國和東南亞國家發起金融攻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泡沫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2.直接影響了股票市場的發展進度。中國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股票市場是一種具有共同規律、通行共同語言的投資場所,其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源於其內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規律。由於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為地分割為國有股、法人股和個人股,各類股的價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這使得上市公司轉軌不轉制問題日益突出。伴隨中國股票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封閉式的股市發展格局即將被打破,中國股市將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迎來逐步開放的時代。十多年來,中國股市(特別是A股市場)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運行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QFII制度的啟動,這種封閉的股市發展格局將會被逐步打破,伴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實現,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步伐將逐步加寬、加快。
3.外資進入方面的影響。2006年,QFII走完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三年的試點歷程,迎來了轉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國A股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達到37.72億美元,直逼300億元人民幣。QFII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正與它的規模一起與日俱增。
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國股市引進QFII的原因是認為他們是做長期投資和基礎研究的,想藉此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可是,其實QFII是比國內莊家還要厲害的莊家,是互相勾結的莊家。
四、結論與建議
2006年以來,中國證券市場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其總市值已經位列世界第四。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會達到650萬億元,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中國證券市場仍存在結構失衡、證券產品供應不足等問題,具體如下:
1.我國證券市場目前是股本結構畸形的市場。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急需改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使占
總股本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面對巨大壓力,股價畸高。如果一旦證券市場全面開放,不僅因國內股票缺乏投資價值難以吸引國際證券資本,而且中外市場在股價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導致國內股價大跌。同時,由於我國市場上沒有做空機制,投資者難以避險。
2.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國際化的起步階段。商品、貨幣、資本是資源配置的三個層面。一個國家的開放順序是從貿易開放到
貨幣市場開放,再到資本市場開放。也就是說,在經歷貿易自由化、匯率和利率自由化之後,證券市場才可能實現自由化。如果將開放的時序錯亂,將會潛伏爆發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目前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尚處於商品市場國際化接近結束並向貨幣市場國際化轉化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指望利率、匯率、資本項目的自由化來支持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
3.我國證券市場規模還不能有效抵禦市場開放風險。相應的金融資產規模支持相應規模的證券市場開放。面對強大的國際資本,特別是國際資本快速的進出,以我國證券市場現有規模尚不具備抵禦巨大沖擊的能力。
4.人民幣尚未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制約證券市場開放進程。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的進程事關中國證券市場開放進程。在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不可能實現全方位開放。
5.我國證券監管體系有待完善。證券市場開放需要更高的監管水平,尤其是監管者對跨國界的交易行為的本質和特徵有很強的評價能力,而且還需要有效、務實的國際合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自主地調整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開放進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證券市場開放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應當選擇一種漸進式的開放策略。面對中國證券市場目前出現的與國際聯系增強、受外部環境影響加大的情況,我國應盡快建立風險監管和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本傑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
[2]曹鳳歧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3]中國證券業機構:證券市場基礎知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② 論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債券投資論文: 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摘要:證券市場是信用制度與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個風險高度集中的市場,具有風險來源廣、傳導性強和社會危害巨大等特點。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與飛速發展的現實要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從證券市場監管的理論依據出發,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證券市場;自律監管;行政監管
證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推動作用。證券市場特有的籌集資金、資產重組、公司價值發現及風險提示等功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國經濟健康、穩定運行的必要條件。由於證券市場運作機制復雜、資本虛擬性等原因,產生風險的可能性極大。實踐表明對證券市場進行監管可以提高運行效率,防範和化解風險,使證券市場更好地為國民經濟服務。
一、公共利益論簡述
公共利益論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世界性經濟金融危機之後提出的。這種理論認為,監管的基本出發點就是要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而公眾利益涉及千家萬戶、各行各業,維護公眾利益只能由國家法律授權的機構來行使。市場難免存在缺陷,純粹的自由市場必然會導致自然壟斷與社會福利的損失,並且還存在外部效應和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公平問題。在現實經濟中通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市場失靈:自然壟斷。假設在社會理想的產出水平下,只有一個廠商從事生產,該產業的生產成本最小化,那麼此時的市場就是自然壟斷市場。處於該行業中的每個公司都會在利益驅動下爭相兼並擴張,之後形成壟斷市場而不是自由競爭的市場。壟斷者通過限制產量、抬高價格,使商品價格超過邊際成本而獲取超額利潤,必然帶來導致市場效率的喪失。"外部效應。外部效應是指未被交易雙方包括在內的額外成本或額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務時,如果社會利益或成本與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間存在差異,那麼自由競爭就無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盡管私人之間可能通過協議來解決外部效應問題,但達成協議的交易費用往往過高,而市場監管卻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應。信息不對稱。在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信息分布往往不對稱,一般而言生產者比消費者擁有更多的信息。生產者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而不是按優質優價的原則來出售商品。這樣在相同的價格水平下,銷售質量更好的生產者被迫退出市場以逃避損失,而質量較差的生產者則乘機佔領市場,出現「劣貨驅逐良貨」的現象。信息不對稱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費者能夠據此區分產品質量的高下,監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對稱的有效方法。由於市場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論認為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對其實施監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前,證券市場監管主要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體改委、國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機構及上海、深圳兩地地方政府參與管理的形式。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以後,證券監管由國務院證券委負責,中國證監會作為證券委的執行機構,承擔起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任務。國務院撤銷了證券委,同年確認中國證監會為證券監管的主管機關。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我國證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來,如《公司法》、《國庫券條例》、《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禁止證券欺詐行為暫行辦法》、《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證券市場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證券法律法規均已頒布執行。作為根本大法的《證券法》的出台,進一步確立了中國證券市場法律規范的框架。以滬深交易所設立為標志,中國證券市場短短十幾年走過了國外證券市場上百年的自然演進的發展過程,應當說政府的積極推進功不可沒,然而毋庸諱言,年輕的中國證券市場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監管制度缺乏長遠規劃。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成績斐然。然而,由於市場發展迅猛,政府監管部門疲於應付大量繁雜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不經意忽略了對市場發展急待解決的根本的監管制度建設。為了盡快解決一些短期凸#顯的問題,往往採取急救辦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強行調控市場,雖然暫時緩和了事態,但是很可能為日後的市場發展和監管工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隱患。監管存在滯後性和弱效性。盡管我國證券監管機構近年來加大了對欺詐與操縱的打擊力度,但行政監管往往是事後監管,監管存在顯著的滯後性和弱效性。
滯後性。從違規行為的發生到監管機構做出處罰,往往歷時彌久,監管行為存在明顯的滯後性。如「中科創業」、「億安科技」操縱股價行為在發生數年以後才被發現,而「瓊民源」事件的查處過程竟長達兩年。另一方面,監管力量相對有限,調查費用不菲,一些市場欺詐行為未被處理,成為漏網之魚,使違法者產生僥幸心理,鋌而走險。(』弱效性。對違規行為處罰顯得過輕。如民源海南公司動用銀行貸款和透支操縱「瓊民源」股價非法獲利))萬元,查處後除了沒收非法所得以外,僅處以警告和罰款了事。實際上,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處罰卻轉嫁到公司股東身上,並無過錯的中小股東往往受害最深。對應承擔直接責任的違規公司的高管人員處罰過輕,弱化了監管效果。"證券監管決策缺乏科學性。目前我國的證券監管體制決定了中國證監會是證券市場的唯一監管機構,一方面提高了證券監管決策實施的權威性,但另一方面卻可能有損決策的科學性。我國的證券監管機構作為政府代表,除了承擔監管職責以外,還擔負著培育和完善證券市場的職能,而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焦點問題———金融體系的創新與改革———是一項牽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這些背景決定了不同領域的金融法規政策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和制約性。比如,證監會的某項措施可能符合單一證券監管目標的最優化,但由於與其他金融管理機構處於分割狀態,其監管決策未必能達到國家整體金融及經濟發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證券監管決策缺乏科學性在所難免。對投資者的保護機制不夠完善。海外成熟的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保護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轉貼投資者教育機制。對投資者在證券市場基礎知識、證券法律法規等方面加強教育,尤其是加強市場風險教育,有利於投資者熟悉市場、認識市場運作的客觀規律,就像對適齡兒童進行系統的免疫接種一樣,打預防針對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大有好處。投資者訴訟機制。投資者可以通過集團訴訟等方式,對作出虛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起訴訟,並且比較容易獲得相應的賠償。投資者賠償機制。國外的證券市場通常設有賠償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資者入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構建防範系統風險的緩沖機制,由市場風險引起的損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賠償。目前,我國的投資者教育機制剛剛起步,投資者訴訟機制和賠償機制還未真正建立並發揮作用。
三、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對策建議
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可以預見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監管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中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高效率的證券監管是保障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以下從監管法律制度建設、上市公司監管、獨立董事制度、證券市場監管體制等四個方面提出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對策和建議:對證券市場監管法律制度建設問題,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確立證券市場監管機構的法律地位,進一步明確證券監管機構法律地位的條款和細則;加強立法建設,增強證券監管法律制度體系的完備性和配套性,提高法律體系的統一性和整體性;增強證券監管法律法規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強化法制內容的實效性;-』建立健全證券監管法律法規的實施機制,杜絕有法不依的現象,加大執法力度;適應證券網路化和市場開放的發展趨勢,盡快制訂適宜的相關監管規章制度。!從規范和發展兩方面抓好上市公司的監管工作。在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同時,努力為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以監管激勵上市公司持續發展。加強證監會派出機構監管職能,建立健全派出機構監管績效考評機制。重點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增強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制度建設,切實搞好上市公司監管工作。"獨立董事制度。首先,確立獨立董事應有的社會地位,提高獨立董事參與上市公司最大決策的程度,培育並建立獨立董事人才庫;其次,明確區分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不同職責,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規范運作中的作用;最後,加強關於獨立董事的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落實的監督,完善獨立董事制度運行的外部環境。#建立一個主體多元化,結構多層次,相互協調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證券市場監管體制,逐步改變目前僅由證監會單方面壟斷監管規則制訂的局面,縮小行政監管直接作用於市場的范圍。讓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等自律監管主體來填補行政監管收縮後留下的空白,強化自律監管對行政監管的制衡,多方面約束並盡可能減少政府機構執法中腐敗現象的發生。除了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對監管者的監督在我國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努力推動監管的法制化和市場化,建立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包括內部制衡機制和外部制衡機制,保障公眾及媒體的監督權力,強化社會輿論監督。
參考文獻:
曹鳳岐等 ,證券投資學(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鄭燕洪,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與市場紀律———國際金融監管新趨勢的模型解析 特區經濟
易憲容, 美國金融業監管制度的演進世界經濟,高西慶。證券市場的發展和監管必須正確處理三個關系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③ 我過證券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證券市場現狀如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證券和證券市場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90年1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真股權按交易所正式開業,1991年7月3日第二家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也正式開張營業,這也標志著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證券市場正式形成。1981年至1987年年均國債發行規模僅為59.5億,90年代則達到數千億,而1997年有餘各方面的原因,國債發行規模達到了2412億元人民幣。實踐是證明真理的唯一標准,改革開放的路子是一條正確的選擇,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證券市場的發揮在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證券市場的建立跟發展則反饋投資行業體制改革,推動了我國經濟結構的完善,從而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持續創造世界GDP增速第一的奇跡提供了強有力地支持。
存在的問題如下:
山東理工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一,證券規模過小
雖然我國證券市場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從整體規模來看,仍然有很大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也顯得很不成熟,以股票市場為例,全世界參與股票投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平均比例為8%左右,發達國家如英、美均在20%以上。此外,從股市總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看,世界平均30%左右,美、英、日等國家均在80%以上,而我國僅僅為24.2%,況且在總市值中還包括大部分不流通市值,由此可見,我國證券市場規模很小,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間有著很大的差距,但也可以看出我國證券市場規模有著很大的潛力可以開發。下圖為2006年的中國證券公司與其他國家間的比較。
二,資本品種類不足
資本品種類、金融衍生工具無法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的需求,也無法滿足我國國內企業多層次發展的大量融資需求。在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中,資本市場工具種類繁多,以香港資本市場為例,目前國際市場上的資本品種類80%以上已被其採用,在股票市場上,不僅出現了期指.期貨.期權,認證股權等投資品種類,甚至美國國家出現欠條的金融衍生品,這類金融衍生工具有超過現貨市場的勢頭。香港上市公司在債券市場的集資形式也很多樣化,在票據,債券,存款證三種形式的基礎上,出現了變息工具,浮息工具,信用卡應收債權等多種形式,目前香港在聯交所掛牌買賣的衍生工具以增達129種,而我國大陸的證券市場除股票外,6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幾乎沒有,而1至5年的資本品種類又受到了種種限制,不流通股占的比例也遠遠比發達國家大得多,這極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 在大部分成熟市場和一些新興市場上,交易所除進行股票、債券的現貨交易外,還有股指期權、期貨產品,以及大量的個股期權期貨產品進行交易。認股權證和備兌權證等結構性產品十分普及,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增長迅速,資產證券化產品和房地產信託基金產品(REITs)也非常發達。相對來說,中國證券市場交易品種則過少
三,我國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
證券市場制度是支撐證券市場高效、公平運轉的基礎包括信息披露制度跟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等。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無論是從制度本身還是從執行上看都存在信息不夠公開的情況,證監會最近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對隆基股份、勤上光電、華塑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立案調查的情況。近期竟然能發現八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在我國絕對不僅僅只有這八家上市公司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從中就可以看出很嚴峻的問題。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是指投資者在獲取有關信息後,被給予證券投資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實現的制度。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得保障與實現制度不健全,使得投資者投資時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積極性。法規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導致一些證券交易的環節無法可依,加上對已頒布的法律法規執行不力,證券交易的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
四,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和信息披露不透明
從相關市場信號、各方面數據、相關新聞來看,財務造假、虛增利潤、信息披露等方面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日前,中國證監會通報了勤上光電(002638,股吧)、隆基股份(601012,股吧)、華塑股份、青鳥華光(600076,股吧)、海聯訊(300277,股吧)、承德大路、西藏天路(600326,股吧)、宏磊股份(002647,股吧)8家公司的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這8家公司已被正式立案調查。在新股IPO環節中,上市時優良的業績與一季度、半年報業績數據完全大變樣,有的公司還出現上市時每股盈餘一元多,上市後季報、年報就虧損的情況。這些都可能顯示出在IPO上市審報環節,財務報表造假的可能。從信息披露環節來看可以說仍然具有較大的努力來完善。
五,市場監管力度不夠
我國證券監管體制還沒有實現集中統一管理的目標,依據相關的規定,中國證監會只會對股票、期貨市場進行監管,而對債券市場沒有實際的監管權力,債券市場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進行監管,從而導致了證券市場監管體制方面存在多頭管理的格局,各個部門相互自檢的協調作用比較差,所以目前很多問題只靠監管會很難勝任,,而我國各監管部門之間不協調,職能層次不明晰,沒有一套嚴密有效的措施確保其履行職能,並使其承擔相應的責任,造成事發後才會嚴厲制裁的情況,降低了監管的效率。而且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潛規則也是我國市場有效監管的重大阻力。
④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那麼,經濟增長如何促進股票市場呢?
一、變數的因果關系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
採用ADF法進行單位根檢驗。
檢驗結果中,AIC是信息秩統計量,用以確定檢驗模型採用的滯後階數k,AIC值越小則採用的滯後階數越理想。
通過檢驗,可知LGDP、LCAP、LVAL、LTURN幾個變數水平序列不穩定,而其一階差分序列在不同顯著水平下拒絕含有單位根的假設,因此為典型的I(1)時間序列。
(二)協整檢驗
Engle和Granger指出,協整關系是指屬於同階非零單整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時間序列盡管是非平穩序列,但如果它們的某個線形組合可能構成零階單整序列,則認為兩個變數序列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從協整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其經濟意義所在,兩個變數雖然具有各自的長期波動規律,但是如果它們是協整的,那麼它們之間就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
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是從已認知的經濟理論出發選取變數,回歸殘差往往是非平穩的,不能排除偽回歸的現象,而協整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檢驗模型變數選取是否合適的方法。
協整檢驗的方法較多,本文採用EG檢驗。
二、我國股票市場不穩定性分解與經濟增長在流動性
過剩和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顯現出了從潛在的不確定性向現實的不穩定性逐漸轉化的趨勢。
而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加快和強度增加,更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無法迴避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對於金融穩定的研究與探討得到了包括學術界、業界等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而歷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都與股票市場密切相關,所以對於股票市場發展的不穩定性研究也備受關注。
總體分析,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股票市場自身的影響因素,包括市值、成交金額、上市公司盈利和分紅等;二是來自於宏觀經濟變數以及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產出、投資、消費、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
學術界對於股票市場發展與宏觀經濟的關聯研究主要集中於兩個領域:首先,由於股票市場具有經濟“晴雨表”之稱,所以對於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其次,貨幣政策逐漸成為熨平經濟波動的主要宏觀政策,而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與其之間的直接以及間接關聯研究也同樣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經濟增長對股票市場發展有顯著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經濟增長是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重要原因。
經濟增長能提高股票市場的資本化率、提升股票市場收益率,同時能提升股票市場的交易率。
這些研究結論也符合相關的`經濟理論。
經濟發展有利於企業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融資,這正是股票市場籌資功能的體現。
同時,由於經濟發展,增加了居民資本增值的渠道,這為投資者進行資本市場的交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經濟的發展為股票市場的運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得股票市場的發展有一個較好的宏觀經濟基本面,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預期。
(二)股票市場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弱。
在本文的實證檢驗中,交易率、籌資率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對經濟增長會有明顯的作用,加大股票市場的容量,增加了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股票市場籌資率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它關系著個人、企業等市場主體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規模以及能為經濟發展提供的資金。
此外,股票市場發展的其他選取指標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干擾作用,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發展股票市場,培育股票市場的競爭力,以促進經濟的增長(萬正曉等,2008)。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於我國多數投資主體投資理念缺乏且股票市場不完善。
這樣,股票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弱化,不能提供合適的機制引導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動。
同時,股票市場不能降低投資者的流動性風險及為投資者提供風險分散,也不能通過股價表現市場信息和配置資源,更不要談對企業的監控職能。
因此,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較弱。
四、結語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
本文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僅作初步探討。
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是利用最新的數據,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建模分析,探討二者之間的數量模型;同時,還可以結合模型探討影響二者之間關系的主要因素,探討股票市場的微觀作用機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或者探討股票市場的倫理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戰穎,2008)等問題。
;⑤ 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
證券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購買有價證券,藉以獲得收益的行為,投資都有風險存在,證券投資也不例外。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的 範文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篇1淺論證券投資風險
摘要: 文章 通過分析我國證券市場存在風險現狀以及這些風險形成原因,提出合理的防範風險的 措施 ,通過完善法律,加強監管,推進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增強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管理,使證券市場在我國發揮更大作用,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證券投資;證券市場;風險防範
證券投資是指投資者(法人或自然人)購買股票、債券、基金券等有價證券以及這些有價證券的衍生品,以獲取紅利、利息及資本利得的投資行為和投資過程,是直接投資的重要形式,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證券市場的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特殊的經濟條件下逐漸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一個特殊的經濟市場,這就使得我國的證券市場具有其特殊性,也使得我國的證券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
例如,上市公司的質量問題;證券交易制度問題;市場過度投機問題;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和宏觀調控政策存在著失當或失效問題等,這些都是造成我國證券市場異常波動的原因。這些波動對廣大投資者帶來巨大投資風險及經濟損失的同時,更對我國的金融體系和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盡管投資的品種和種類也日益多元化,然而證券投資依然是廣大投資者最有前景的理財方式之一。但是風雲變幻的證券投資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依然難以把握,使投資者面臨獲投資結果的極大的不確定性。
一般而言,證券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投資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風險是由於未來的收益的不確定性,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出現偏離,從而造成損失。
一、證券投資風險類型與特徵分析
證券投資的風險一般可分為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
(一)系統風險
證券投資的系統風險是指那些對所有的上市公司產生影響的因素引起的風險,比如因經濟、政治及整個社會環境變化所引起的證券價格的波動都屬於此類風險。就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而言,大致有如下幾種:
1.利率風險。這是指利率變動,出現貨幣供給量變化,從而導致證券需求變化而使證券價格變動的一種風險。一般而言,因利率下降引起股價上升或因利率上調引起股價下跌。
2.市場風險。這是指證券市場本身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證券價格變動的風險。證券市場瞬息萬變,直接影響供求關系,包括政治局勢動盪、貨幣供應緊、政府幹預金融市場,投資者心理波動以及大投機者興風作浪等,都可以使證券市場掀起軒然大波。
3.政策風險。各國的金融市場與國家的政治局面、經濟運行、財政狀況、外貿交往、投資氣候等息息相關,國家的任一政策的出台,都可能造成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價格的波動。
4.其他系統風險。除了上述風險之外,還存在其他一些風險如匯率風險,入市資金結構風險等。
(二)非系統風險
非系統風險,是指某些微觀不確定因素的發生對某一個或幾個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所帶來的風險。這些微觀不確定只對個別公司或企業產生影響,通常與整個證券市場的價格變動不存在系統性、全局性關聯。非系統風險主要有如下幾種:
1.信用風險。它是指證券發行人在證券到期時無法還本付息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實際上揭示了發行者在財務狀況不佳時出現違約和破產的可能,它主要受證券發行者的經營能力、盈利水平、事業穩定程度等因素的影響。
2.經營風險。指上市公司的決策人員與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企業虧損而帶給投資者投資損失的可能性。造成經營風險的因素有諸如項目投資決策失誤、市場預測不準以及技術更新不及時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企業都有經營失敗的可能性,因此這種風險是始終潛在的。
3.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所造成的風險。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常用的一種經營手段。一般來講,債務資本比例越高,財務杠桿作用就越大,但同時也要看到負債經營不利的一面,由於負債需要支付固定的利息,當企業利潤下降時,帶給投資者的收益就將大幅度減少。因此,如果企業負債過量,造成資本結構不合理,那麼相應所蘊含的財務風險就越高。
4.價格風險。價格風險是指涉及企業產品的價格發生變動而帶來的風險。構成企業的價格風險一方面是成本因素,即企業從事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主要輔助材料的價格上漲或職工工資增加使生產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市場競爭使銷售價格的下降。
5.技術風險。指技術開發方面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如技術難度、成果成熟度、與商品化的差距、開發周期、技術壽命期等造成的投資風險。
除了上述幾種特殊風險外,常見的造成非系統風險的因素還有諸如自然災害以及不利於某一公司或企業的特殊事件的發生等等。
二、證券投資風險影響的因素
證券投資給人帶來收益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證券投資風險的因素分析在證券投資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證券投資的風險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經濟因素。風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或直接表現為證券投資不能盈利甚至不能收回本金(主要指債券),或間接表現為某種證券投資比銀行存款或 其它 投資少盈利。證券投資風險既包括證券本身規律體制的風險,又包括人為因素的風險。因此,對證券投資風險因素的認識有利於監管機構制定合理的證券制度,也有利於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一)市場風險影響因素
市場風險是由於證券市場行情變動而引起的。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產生市場風險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證券市場內在原因,它是不可避免的;另一個就是人為的因素。證券市場行情的變動同樣也引起市場風險。這種行情變動可通過股票價格指數或股價平均數來分析。證券行情變動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決定性的因素是經濟周期的變動。經濟周期的變化決定了企業的景氣和效益,從而從根本上決定了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行市的變動趨勢。
(二)利率風險影響因素
市場利率的變動會引起證券價格變動。利率與證券價格呈反比變化,即利率提高,證券價格水平下降,利率下降證券價格水平上漲。
利率從兩方面影響證券價格:一是改變資金流向。當市場利率提高,會吸引一部分資金流向銀行儲蓄、商業票據等金融資產,從而減少對證券的需求,使證券價格下降。當市場利率下降時,一部分資金流回證券市場,增加對證券的需求,刺激了證券價格上漲;二是影響公司成本。利率提高,公司融資成本提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盈利下降,引起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融資成本下降,盈利相應增加,股票價格上漲。
(三)投資者層面風險影響因素
證券投資風險究其實質是投資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和損失的大小,它源於證券市場內外各因素未來的不確定性,投資者本身的行為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1.過度自信導致的非理性投資行為。證券市場是一個典型的導致過度自信的場所,投資者會由於過度自信而影響他們對會計信息的正確研判。
2.風險偏好導致的非理性投資行為。不同的投資者對待風險的態度是不同的,主要可分為風險厭惡、風險中性以及風險喜好型投資者。通常風險喜好型投資者會把相同的資產組合的確定等價報酬率定得比無風險投資的報酬率要高,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選擇資產組合而不是無風險投資。
3.從眾心理導致的非理性行為。在證券市場中,投資者往往不是基於自己對收益和風險的預測,而是通過猜測和跟隨別人的行為來買賣股票,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股票市場的從眾行為。而從眾心理導致的非理性的投資行為,則使客觀存在的投資風險成為事實。
三、證券投資風險防範措施
證券投資是一種風險投資,在證券投資過程中,為了盡可能避免各種風險,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投資者必須對投資風險有充分認識,學會衡量投資風險的 方法 ,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將證券投資的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
證券投資風險的規避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政策制定者要推出合理的規則,盡量減少風險;二是投資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市場本質,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一)系統性風險的防範
對於證券投資監管機構而言,系統性風險可以從制度創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監管體系三個方面防範和化解,提倡誠信並幫助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的觀念。
對於投資者,系統風險是無法消除的,投資者無法通過多樣化的投資組合進行防範,但可以通過控制資金的投入比例等方式,減弱系統風險的影響。
(二)非系統性風險的防範
證券投資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多種證券投資組合分散和降低。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原理在現代金融市場得到了廣泛應用。投資者一般應先分析各證券的收益與風險結構,通過對行業發展前景、公司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分析與研判,再結合其市場表現,選擇出具有潛力的投資品種構建投資組合。
1.投資對象分散化。投資者可將資金分散於債券與股票,而且在購買股票時選擇購買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的股票,從而避免因某一行業或企業不景氣而蒙受重大損失。
2.投資地域分散化。不同地區的企業會受所在地區的經濟狀況、市場、稅賦以及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經營業績會相當懸殊,其股票在市場上的表現也會有一定差異。
3.投資期限分散化。在投資期限上採取分散方式,就是將資金分成若幹部分分別進行長期投資、中期投資以及短期投資,這樣,可以減少經濟不景氣或股市行情大起大落所帶來的損失。
四、證券投資風險幾點思考
1.證券投資市場各種風險產生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許多情況下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我們對證券投資的風險分析不應採取一因一果的分析方法,而應採取一因多果或多果多因的綜合分析方法。
2.在證券投資風險中,系統的風險是不能通過分散投資加以避免的,而只有非系統性的風險,才能採用多樣化的投資加以避免。
3.對證券投資風險形成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防範措施,對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中華.投資學[M].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72-75.
[2] 於桂琴.我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成因分析[J].特區經濟,2001,(10).
[3] 張志軍,楊利紅.我國風險投資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07,(1).
[4] 徐暖心.淺析我國證券投資的風險與規避措施[J].2010.
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篇2芻議我國證券風險投資
[摘 要] 證券風險投資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行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證券風險投資的發展現狀,然後對我國證券風險投資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闡述,最後就如何規范和構建健康的證券風險投資體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證券 風險投資
我國風險投資業在過去十多年時間里已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和一些發達的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還處於初期階段,也存在這許多的問題,如:資金來源相對單一、風險投資資本總量小、資本退出機制不通暢、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不完善、缺乏專業的風險投資人才等。積極的分析我國的風險投資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探討相應的策略,對促進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證券風險投資的發展現狀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國際風險投資公司進入我國投資市場以來,我國的證券風險投資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當前我國風險投資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從投資模式來看,風險投資偏向於權權合並形成聯合投資,方便投資人短期回報;從投資領域來看,風險投資主要投資與高科技產業,另外第三產業等行業也有大量的投入,形成了高科技為主,其他行業為輔的局面;從投資階段來看,風險資本不僅僅用於新興的富有成長性的企業,還被廣泛用於破產企業的重建、成熟企業的股權轉移以及並購融資等。總的來說,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畢竟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風險投資亦處於起步階段,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存在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證券風險投資存在的問題
1. 我國證券風險投資 渠道 單一。目前,我國的證券風險投資主體相對單一,主要是集中於財政撥款和銀行的貸款為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的風險投資規模和數量不能有較大提高,也不能滿足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要求,不能達到投資組合的最佳要求。
2. 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稅收環境不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體制以及優越政策等外部運行環境,是風險投資順暢運作的前提條件,風險投資在我國已經開始了20多年,但至今仍未對風險投資進行立法,由於缺少有關風險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等方面的法律,束縛了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另外,政府引導調控不足以及金融體制及配套機制落後,也阻礙了風險投資的發展。
3. 風險投資專業人才嚴重缺乏。高素質的風險投資人才是風險投資的靈魂,我國目前是高層次、國際化的專門風險投資人才急缺,既有相應科技知識、管理 經驗 ,又懂金融的復合型風險投資人才很少,這與風險投資業的健康運行不適應。
4. 資本退出機制還不夠順暢。資本退出是風險投資正常運轉的重要環節,風險投資公司投資收益的最大化決定了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和時機,在一定程度上,風險投資的成功與否最終取決於資本退回的成功與否。因此,為了促進風險投資事業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對高新科技的推動作用,必須要完善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
5. 風險投資的中介機構不夠完善,缺乏權威性機構。當前,我國還沒有專門從事風險投資的評估機構和風險投資咨詢顧問機構等,要建立和完善這些結構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三、證券風險投資應對策略
1. 拓寬資金來源,實現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在保持原有的財政科技撥款和銀行科技開發貸款的基礎上,根據國外成功經驗和我國發展趨勢,積極地拓展其他資金來源:加大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的投入;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投資行業;要充分的利用國際金融市場,加大外資的引進力度,使外資成為風險投資的重要來源。
2. 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風險投資的快速發展是與政府的支持密切相關的,為了鼓勵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我國也應該採取一定的措施,研究制定支持風險投資的相關利好政策,同時,要對風險投資貸款實行利率優惠,積極探索建立風險投資補償機制,如:設立高科技發展風險基金,發行高科技債券,推出高科技企業股票上市等。
3. 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和規范。由於風險投資的社會性、復雜性和高風險性,這就要求其運行環境必須建立在一個完備的法律規范架構下。因此,要研究和制定規范風險投資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加強風險投資的監管工作,並頒布一些與此配套的優惠政策,為風險投資企業提供優惠,為風險投資的健康運轉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4. 規范風險投資運作,建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風險投資資本的退出不僅僅是投資的高額回報,而且也是其繼續循環投資的基礎。風險投資者之所以從事該項活動,其價值是為投資者帶來了很高的投資回報。為了實現這種回報和規避風險,這就需要可靠的退出機制,如:借殼主板上市、開設創業板、企業並購與企業回購、清算退出等,為風險資本安全退出、實現價值提供保證。同時,我國要積極地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探索適合我國經濟運行機制的退出模式。
5. 加強風險投資人才的培養。人才是風險投資發展所需的第一要素,風險投資是靠風險投資家來運作,我國要推動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必須要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對口人才培養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這樣才能早就出一批高素質的,具有強力的風險意識,用於創新的專業人才隊伍,促進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
6. 完善中介服務體系。結束語:總之,由於證券風險投資的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全面的了解其運行機理, 總結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風險投資的成功經驗,作為我國發展風險投資的重要借鑒,促進證券風險投資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董瑩瑩 趙立響: 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消費導刊, 2006,(11)
[2]張陸洋 劉崇興 張仁亮: 中國風險投資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 2007,(01)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
⑥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存問題及解決對策
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和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如下:第一是進入股票市場的指導思想不夠正確,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有人把股票市場看作是解決國有企業困難的一種辦法,而不是當作使有限的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優質企業、最有潛力的企業的融資渠道。在選擇上市公司的時候,有的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聯合起來去包裝、化裝上市,去欺騙投資者。以解困、扶貧為上市目的。這種思路對於股市的健康發展是先天不足的問題。發展股票市場固然應當考慮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應當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市場化制度建設的努力,但如此解困的結果重新回歸政策市,最終還是不利於更多的實體經濟的。正確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嚴格遵照法律規定,保證公開公正,保護公平交易,促進資金融通,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股票市場健康發展,而不是保護少數人的特殊利益,因為最終只有投資者信得過,對市場又信心,認為披露的信息是真的,投資者才會去買股票。第二是信息公開不夠,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當前,加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的制度化建設及其貫徹實施,對於增強信心、提振股市至關重要。《證券法》規定的「三公」原則不能僅僅停留在條文上。信息在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傳遞的阻隔和不對稱是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市場存在的「三不公」(公開、公平、公正)問題嚴重程度超出了局外人的想像。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內幕交易、操縱股市、黑庄操作、買賣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甚至莊家冒用他人身份證和帳號坐莊炒股都禁不了。針對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實、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及時、信息披露不嚴肅、信息披露不主動等問題,應該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民事損害賠償制度,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保護中小股東權益,三是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三位一體的監管框架,四是強化中介機構的自律機制,五是建立一支堅強有力的股市監督隊伍。第三是證監會現在的定位,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時,還要正確定位監管機構的職責。證監會現在的定位是股票市場上政企不分,主要表現在證監會本身。證監會本來的功能是監督上市公司和證券交易所,對外部投資者提供保護。證監會的唯一、最重要的職能應該是保護外部投資者,保護外部投資者不受內部投資者、不受企業經理的欺騙。但是我們國家的證監會的職能是審核公司上市,幫助國有企業解困。發行制度等存在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實名審核制,審核制實質仍然是審批制,要明確監管單位不是審批單位,是維護市場穩定的機構。准確定位以後,還需要嚴格執法,完善監管,公正監管,以加強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第四是投資的質量,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投資的質量高低,是看投資人是不是真正承擔風險。如果投資者用自己的錢投資,自己承擔風險,也享有權利的話,風險與權利一致,就是高質量的投資。相反,如果完全用別人的錢投資,虧了是人家的,贏了是自己的,那就是低質量的投資。在我們國家的股市上大量充斥著低質量的投資者。低質量的投資者只負盈不負虧,必然對股市形成一種高估的壓力。為此,必須改革發行制度。第五是上市公司的結構不健全,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國股市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結構與中國經濟的結構不匹配;2004年中國股市受宏觀調控影響巨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股市中周期性行業上市公司比重過大,上市公司行業構成的缺陷進一步加大了中國股市的風險。國有企業上市之後實際上控制權仍在國家手裡,形式上有一個董事會,但實際上董事會、總經理都是由政府任命。董事會很難起很大作用,因為是國家持大股。2009年5月《企業國有資產法》施行以後,國資委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以後,尚不完善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可望情況有所變化。第五是對中小股東保護乏力。如何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得越好,股票市場越健全,人們就越願意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股票股市就越活躍。目前,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保護較差。在保護弱小的外部投資者方面,一是對企業關聯交易作出限制。當控股股東的利益與小股東的利益發生沖突時,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要對控股股東的關聯交易作出限制,辦法是關聯交易原則上由企業的中小股東或它的委派的代表批准。二是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立法、司法救濟方面,建議適時修改民事訴訟法,引入集團訴訟制度。三是限制上市公司高管、中介例如保薦人在企業不景氣時的高額薪酬。四是投資基金的收益應當與其經營業績直接掛鉤,而不是現在的旱澇保收。第六是不講信譽,缺乏信心,信用缺失,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信用是股市的支柱。由於我國建設市場經濟的歷史短,對信用的認識膚淺,因此在信用體制的建設上步履緩慢。建立股市信用的關鍵在於信息流通暢快,信息披露的內容全面、真實、准確。但是在現實中,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時不夠及時或秘而不宣。在有可能影響公司股價的重大事件發生時,上市公司往往為了穩定股價不公開發布此種信息,但該信息卻又在私下裡傳播,形成內幕交易。上市公司夥同中介機構作假已是公開的秘密。這些都是經濟發展道路轉軌國家的通病。在股市發展初期,由於股票發行少,而購買者眾多,炒作和投機盛行,導致股價不斷上揚,形成表面繁榮,此時人們不大關註上市公司的信用。而當泡泡沫破滅後,人們才認識到信用的重要。現在我國股市的低迷,很大原因在於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我們應亡羊補牢。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主體,一是上市公司——資合公司,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公司信譽,一是作為投資者的股民,其賴以投資的前提是信心。信譽和信心是保證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但是現在不少人非常不重視信譽,少數政府部門不講信譽,上市公司不重視信譽,有的證券公司、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也不重視信譽,證券公司在幫助企業包裝,會計事務所在幫助企業做假帳。因而股民的信心在國家接二連三出台利好的政策情況下遲遲不能恢復。不講信譽,缺乏信心,也與有關法法規不夠完善有關,譬如欠缺完備的會計法規體系。為了解決信譽信心問題,必須依法追究股票欺詐者的民事責任以及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第七是股市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至今仍未消除,譬如「大小非」和「大小限」等。目前股市「大小非」和「大小限」合計高達1.18萬億股,比兩市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大小非的問題不僅極大地改變了滬深股市的供求關系,而且改變了市場的估值體系。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對於投資者而言都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對於市場信心和流動性都是致命的威脅。第八是維護股市長期穩定的機制不足。建議建立股市平準基金。平準基金作為穩定市場的一個工具,有助於化解股市恐慌性拋售和非理性的過熱等股市自身無法克服的生理缺陷。主要是向投資者傳達政府明確維護股市長期穩定的信號。一些發達經濟國家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都曾經使用並建立了股市平準基金。第九是股市法治化建設落後。市場經濟是自治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股市制度屬於市場經濟的內容,其也必然納入法治的軌道。在我國,證券立法、執法和守法雖然有很大進步,但均存在疏漏,相對來說,立法和執法存在的問題更多。證監會制定的規范很多,但在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中卻輕描淡寫,甚至是於法無據。還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人們也往往不知這里的構成犯罪是依據《刑法》的哪一條。甚至在《刑法》中根本沒有相應的罪名。在執法中更是軟弱無力,沒有有效的防範機制。對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夥同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缺乏監督。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入了造假行列。因此,必須加快股市的法治建設,嚴格行政和法律的監管。比如,嚴查違規資金和不法坐莊,加強國資國企的輿論監督,堅決打擊內幕交易、證券欺詐、權錢交易、操縱股價以及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勾結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第十是新聞媒體應有的輿論監督作用尚需進一步發揮。
⑦ 結合目前股票市場實際寫一篇分析我國現階段(2012年或2012第三季度)宏觀經濟政策或產業政策的論文
今天由我代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在這里就我們研究所宏觀團隊的研究成果向大家進行匯報。我們匯報的主題是多重目標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定位與選擇。
報告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與當前經濟困境。第二部分:多重經濟目標間的沖突與抉擇。第三部分:多重目標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新定位。第四部分: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報告始終圍繞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調結構、穩定經濟增長展開,強調政府的重要作用。市場的中心地位,調結構以保證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核心目標,論證了多重目標下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如何進行重新定位與選擇這一重大課題。
第二部分,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與當前經濟困境。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主要特徵,這樣我們分四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特徵一,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快速的經濟增長不僅源於技術進步、生產要素、以及人力資本的積累,更加得益於對外開放和市場化改革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紅利。
近年來,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紅利正在面臨耗盡局面。中國經濟面臨劉易斯拐點到來的壓力。此外由於制度紅利和全球化紅利日益耗盡,導致全要素生產率下滑,造成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面臨下行壓力。
我們分這樣幾方面來看,一,經過增長日益依賴資本投入,全要素生產率貢獻下滑。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在2006年後出現持續下滑的趨勢,導致中國經濟增長不得不更多依賴資本投入。
二、中國社會加速老齡化,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據聯合國(微博)測算,我國總撫養比將由2010年的38.2%下降到2014年的37.4%,之後則將由過去的不斷下降逆轉為不斷上升,並在2020年上升到40.3%。我們的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嚴重問題,從這個圖中也可以看出來。
第三,制度紅利即將耗盡,市場化改革亟待深化。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市場改革提供的一些制度創新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然而,近年來來自改革的制度紅利出現了明顯衰減。據測算,中國市場化指數自1981年到1999年的平均增速是13.7%,進入21世紀以後增幅則普遍降至5%以下,而且基本保持遞減狀態,在未來也難以改觀。全球化紅利也在耗盡,舊的全球分工模式不可持續。我們加入WTO以來,一直是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最大流入地。
第二個特徵,輸入分配進一步惡化,短期難見逆轉。國內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近年來出現了明顯惡化趨勢,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總收入比重在1992年至2008年間下降了12個百分點。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支配收入和消費佔GDP的比重都一直在下滑。
特徵3,城鎮化統計數據虛高,農民工市民化程度不足。2020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提高1.35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2011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1.27%,但上述結果是基於農民工進城居住63以上即為常住人口的統計剖經得到的,而這些被統計的城市人口的常駐農民工沒有獲得城市戶籍和市民身份。
特徵4,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化進程速度與質量不匹配,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內部供需結構不匹配。我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增長乏力現象表面上看是總需求不足,其根本原因在於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加劇了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結構性不匹配,導致結構嚴重失衡。由於我國特殊的經濟發展軌跡,我國工業比重一隻較高,很多時候都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通過拉動第二產業來調動整個經濟增長,雖然在短期內解決的結構性需求不足,刺激了經濟,但是長期內卻再一次擴大了第二產業的產能,為隨後的經濟增長中的結構性需求不足留下了更大的隱患。
由下圖可以看出,在2008年之前我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正逐步趕超第二產業,然而隨著2008年刺激方案的逐步實施,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之間的比重關系又出現嚴重的惡化。
第二個方面是工業化速度與質量不匹配,工業化後期結構和中期的技術特徵並。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從1978年至今走過了30年的歷史。我們從重工業化,從1991年至今也走過了20年。所以當前中國這種粗放式的工業化進程很可能已經走到了後期,進一步提升的潛力的受限。然而在向高度工業化階段轉變過程中,我國的裝備工業和高技術工業沒有得到應有的加強和發展,一般加工工業的比重很高,技術密集型加工工業的比重較低,這種工業結構特徵所反應的是導致工業化只處於中期工業化結果。
第二方面的大問題,當前宏觀經濟困境的主要表現及其成癮。當前宏觀經濟主要表現是國內短期增長形勢惡化,但是通貨膨脹壓力依然存在。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個,總產出增速持續回落,先行指標不容樂觀。我們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GDP回落速度幅度有所加大,8月份規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長8.9%,比7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宏觀經濟指標看出來有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第二,固定投資增速回落,房地產首當其沖,固定投產投資的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都出現了連續回落。2012年1到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8個百分點,投資增速下降的原因是由於政府主導的投資較快撤出, 市場主導的投資動力又增長不足。尤其是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作用下,房地產投資增長低迷,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經濟的復甦和回暖。1至8月份全國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累計下降11.1%。第三方面,消費者信心下降,消費增長難有熱點。2012年1至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4.1%,較上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2012年我國農村與城市人均收入都在上升,消費卻在下降。2012年7月消費信心指數僅為98.2%,大大低於,而且處於下滑的趨勢。第四,進出口長期壓力依然顯著,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我國的出口和進口都出現了回落。2012年1月我國出口與進口同比出現了-0.5%和-15.3%的負增長,整個行業的形勢不太樂觀。8月份我國進口的同比增長僅為0.2%。其他海關數據也顯示了這個狀況。第五,物價增速持續回落,但通貨膨脹依然存在。盡管從今年大家都知道我們的CPI一直出現了一個回落的態勢,PPI也出現了下滑,而且在最近創下了34個月的新低。但是在原油(85.95,-0.12,-0.14%)價格不穩定和全球極端天氣的影響下,物價水平短期內仍有不確定因素,通貨膨脹的壓力仍然存在。未來如果政府投資刺激型的穩增長政策出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通貨膨脹反彈。
造成短期這些問題,經濟回落的一個原因,我們的成癮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個原因潛在增長下滑與短期經濟回調重合,經濟增速回落呈現長期性。第一個,多重因素疊加導致中國經濟進入潛在增長放緩期。從這個表就可以看出來,就是中國潛在增長率進入放緩期。第二,發達國家潛在增長放緩,外需不足將呈現長期趨勢。實際上此次危機是IT革命後,創新進展緩慢。從而利潤率下降的後果。西方國家要徹底走出這次危機需要新一輪的技術變革,通過新的技術變革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企業利潤率,促進長期增長,這意味著此次危機後的復甦將是一個緩慢進程。對於中國而言,一方面歐債危機的惡化拖累歐美國家經濟復甦,導致中國出口市場萎縮。第三,西方的緊縮措施和貿易保護,對全球經濟形成了進一步的下行壓力。從整體來看,亞洲的進出口的同比增長率持續下降,特別是出口方面,由於歐美、歐洲市場疲軟,因此亞洲的進出口增長率進一步下滑。對於中國而言,因為美國和歐盟等國家的貿易保護情緒抬頭,其不斷揮舞「貿易大棒」,將中國作為貿易戰假想敵。
第二方原因,運用傳統宏觀調控思路來調節經濟增長的效果正在日益削弱。第一方面,傳統刺激性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逐步減弱。總需求政策是否有效取決於短期總供給曲線是否是向上傾斜的。就政策效果而言,在總供給取現上,產出對價格的彈性越大,需求擴張政策的效果越顯著。下圖計算了國內吸收產品和出口產品供給的自價格彈性。對於出口而言,出口產品的價格彈性在1990年有正轉負,2003連之後絕對值基本保持在0.3左右。雖然說明通過降低價格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口量,但對出口收入幫助不大,進一步降低出口價格反而導致絕對下降。
第二,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原有保就業政策可能難以發揮理想的效果。勞動需求對內需品產出的彈性和勞動需求對出口的彈性的這兩個指標分別反映了內徐和出口部門增長對就業的吸收能力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內需何處口部門對就業的吸收能力呈現不斷增強的趨勢,並且內需部門對就業的吸收能力超過出口部門。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自2008年以來,無論內需部門還是出口部門的對就業彈性均出現下降的趨勢。這表明這兩個部門對勞動的吸收能力呈現下降現象,以往通過經濟增長來保就業的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的就業問題。
以投資為主的刺激政策將進一步惡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不利於消費和經濟長期穩定增長。近年來我國擴張性宏觀政策主要是以刺激投資為主,投資增長對拉動內需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容易增城投資品的相對價格和通貨膨脹上升。與消費品相比,投資品具有資本密集型特徵。
我們可以看到從1981年至2010年間發現資本價格對內續聘價格的彈性均值在1.05,而勞動價格對內需品價格的彈性僅為0.88,當內需品價格上漲或者通貨膨脹喪生時,資本品價格上漲快於勞動價格上漲,此時收入分配愈發向資本傾斜。
第二部分,多重經濟目標間的沖突與抉擇。當前乃至未來較場的一個時期,中國政府的經濟目標都將主要聚焦與穩增長、調結構末、控通脹三者之間的博弈與平衡。第一,穩增長、調結構與控通脹的矛盾。第一,當前經濟的迫切任務是通過穩投資來穩增長。就當前宏觀經濟而言,在這三個目標中,穩增長似乎是當前經濟工作中最迫切的任務,這是與「穩增長」對為當前我國合理的就業創造、居民收入增長和地方政府財政安全這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的。但在當前的形勢下,消費需求受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體繫上不完善等諸多慢變數的影響,短期內難以顯著提升。出口則受制於外部環境,而國際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甦,前景並不明朗。穩增長成為當前的迫切任務,主要從這三方面看,一個是解決就業問題。從官方PMI中的就業指數中都可以看出,從2004年以來一直出現一個下滑的態勢。所以我們就業問題雖然不是非常不好,但是也已經很嚴重了。第二,經濟增速過快下滑導致財政收入下滑,進而造成政府財務困境。之所以產生這種狀況是由於中國稅種構成所決定的,在現階段我國稅收中流轉稅佔到了稅收總收入的60%左右,而流轉稅受宏觀經濟非常明顯。從這個圖表中可以看出來。
所以目前財政支出中存在一定剛性,尤其是當前嚴峻的民生壓力和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不容樂觀的社會穩定問題,決定了我們政府財政支出中民生支出與維穩支出很難被削減。
第三,是由於我們需要較高的增速保持赫萊的居民收入增速。當前居民部門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弱勢地位以及嚴峻的居民間收入差距短期中都難以獲得明顯改觀,因此只有通過經濟增長才能保證居民部門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合理收入增速,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通過什麼辦法?從目前來看只有通過穩投資才能來穩定當前的增長,就是穩投資成為穩增長的必要手段,首先是出口問題。出口可以看出來,出口一直在下滑,從世貿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貿易增速僅為5%,較2010年13.8%增速大幅下降。2012年的狀況更差,據世貿組織預測,全球貿易增速還將下降至3.7%,低於過去20年平均5.5%的全球貿易增速平均值。對於我們國家而言,我們以出為主的製造業升級正面臨發達國家和比中國更欠發達國家的雙重夾擊。在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社會保障不足,房地產價格過高的現實下,要提升消費,就必須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改善收入分配格局,促進房價合理回歸,但是這些在短期內都很難看見效果。由此可見,由於出口、消費已顯疲態,穩投資就成了穩增長的唯一手段。投資是個快變數,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近期各地方政府陸續出台的地方版4萬億投資計劃,解決基於這樣的一個邏輯。
穩增長、調結構與控通脹之間的沖突,沖突一:政府投資刺激型的短期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矛盾與沖突,當前短期穩增長可能會對調結構產生不利影響,可能會對經濟結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穩增長的措施可能惡化需求結構,繼續提高已經過高的投資需求佔比。投資可以在政府的刺激政策下大幅增加,而居民消費則很難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有力的提振。這是因為居民消費是由決定居民消費議員和收入的深層次因素決定的。事實上2008年與2009年政府實施的四萬億投資計劃就明顯惡化了需求結構,大幅增強了經濟對投資需求的依賴。2008年以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扭轉了前三年的下降趨勢。從2008年的16.9%上升到2009年的32.5%,上升了將近一倍,這是自1993年裡最高點。2010年投資在2009恩年的高水平基礎上繼續快速增長,增速20%,高於2000至2008年的兩個百分點。從這個圖可以看出來。從投資和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也可以看出四萬億投資計劃對需求結構的嚴重惡化。總體來看,投資對消費貢獻率的西歷在2009年達到1.9的歷史最大值,在2010年該比值雖然回落至1.47,但仍舊在高水平。
第二,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可能惡化產業結構和產生鎖定效應,導致投資結構的進一步扭曲。首先,加劇了某些產業投資和產能的過剩化和泡沫化,導致了投資結構一定程度上的「僵化」以及投資的結構性扭曲。其實穩增長中的政府刺激政策投資可能惡化產業結構的另一渠道是投資進一步強化了第二產業在總產出中的地位,不吝與第三產業比重的提高。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我國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基本一直處於不斷下降的過程,而第三產業的貢獻率則不斷上升,2008恩年政府大規模投資計劃則明顯逆轉了這一趨勢,經濟增長又開始更加依賴於第二產業。
第三,短期內穩增長措施可能不利於我國生產率的提高。我國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投資計劃往往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領域。基礎設施的完善,如交通、通信等,有利於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但是其建設周期長,效果的顯現具有滯後效應,在短期內一般會惡化生產效率。此外,如果政府的基建項目低效率運行,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可能無論是在短期還是在較長時期內都會不利於生產率的提高。
我國TFP增速在2008年突然出現大幅度下滑,在2009年和2010年轉為負增長,這就說明生產效率在政府主導的投資刺激下基本處於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我國的增量資本產出率從1992年的2.4逐漸提高到2007年的4,而在2008年之後該比率由於超常高水平的投資增速而猛增到創記錄2009年7.8和2010年的7.3。此外,政府的大規模投資計劃雖然也也會強調鼓勵自主創新、促進技術進步,但是其效果可能難以令人滿意。因為技術進步主要來源於私營企業長期的市場競爭行為,而非短期政府規劃和干預,因此以政府投資項目促進生產率提高的方式可能是一種高成本、低效率的方式。
短期,短期穩增長增長可能對民營經濟部門和中小企業部門造成相當程度的擠出效應,削弱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基礎。從2008恩年到2009年政府實施的穩增長經濟的刺激計劃貸款潮中,國企占據了90%以上的資金,而私企只有5%。第五,短期穩增長的政府刺激投資計劃可能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收入分配結構的惡化。一方面,我國鄭國伍政府主導型的大規模刺激投資主要投向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很少涉及民生部門建設。另一方面,從四萬億投資計劃的事後結果來看,我國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刺激投資計劃主要惠及了中央企業,特別是大型央企。
第二個沖突,穩增長、調結構的過程也可能引發通貨膨脹。這是因為第一穩增長對控通脹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短期穩增長就需要穩投資,而投資的快速增加就會引發通脹壓力。就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貨幣供給具有內生性。當貨幣供給由經濟內省決定,即信貸需求產生了貨幣,那麼通貨膨脹就不是單純由貨幣供給快速增長導致的,而是與其同時決定的。從這個過程來看,貨幣供給內省環境下通貨膨脹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政府赤字、貿易盈餘和投資推動,而其中最有中國特色的因素就是投資。
第二,調結構對控通脹可能產生負面影響。便雖著總量上的經濟結構的變化,必然便雖著相對價格體系的重新調整和確定。實際上當相對價格調整一定是通過價格升得快、有的漲得慢實現的,所以也會面臨上行的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判斷中國經濟結構未來會發生深刻的變化,那麼中國價格體系也會發生深刻的變化,總量上必然有價格水平的上升。
前面我們談了多重目標沖突,那麼多重目標沖突下政府或社會應該如何進行抉擇呢?第一個角色,在穩增長、調結構與控通脹這三個目標之間,以市場為主導,通過調結構以保證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應該成為當前我國政策目標的首要選擇。有這樣幾個原因。原因1,本輪經濟增速下滑是由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導致的,僅僅採用政府主導刺激投資型的短期穩增長措施或許只能暫時緩解經濟增速的下滑勢頭。
從中長期來看,在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已經呈現下滑趨勢的現實面前,不管是中央版四萬億,還是地方版四萬億,政府主導的短期穩增長措施並不能遏制經濟增速的下滑態勢。
原因2,通過調結構來穩定或提升潛在增長率,已經成為維持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唯一出路。這迫切要求我們對以政府投資計劃為主的短期穩增長措施進行重大變革。因為,以政府刺激投資計劃為主的短期穩增長舉措對潛在增長率的編輯貢獻已經處於下降階段。更為重要的是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基本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必將導致我國潛在增長率面臨重要的轉折點。因此從穩增長的角度來看關鍵在穩投資思路和手段的創新與變革。
原因3,調結構必須堅持以市場化原則的導向進行,通過全面推進進一步的市場化改革來充分釋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省動力。因為以市場為主導,使社會生產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這是結構調整的根本目的,也是判斷經濟結構是否合理、優化的核心標准。市場需求是不斷變化的,結構調整因此也要經常進行,不可能一勞永逸,要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政府在調結構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政策手段來發揮引導作用。
抉擇2:在穩增長、調結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管理好通貨膨脹與其。原因1:穩增長、調結構的措施和手段都將改變公眾對未來的價格水平的與其。調結構就必然涉及產品價格和要素價格的調整與重新布局,也要面對社會收入格局、產業格局的調整與轉換,這就必然導致有些產品價格和要素上漲,有些產品和要素價格下跌。而穩增長措施也可能會有由於投資的推動促使某些產品價格較快上漲,這些都將改變公眾對未來價格水平的預期。
原因2,現階段我國的通貨膨脹具有非理性的特徵,這是根本的,從而導致通脹預期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呈現放大姚瑩。在高通(微博)脹時期公眾的通脹預期一般比實際通脹水平低,公眾往往低估通脹水平。在低通脹時期,公眾的通脹預期一般比實際通脹水平更高,公眾往往高估通脹水平,因此在目前通脹水平尚不太高的情況下,千萬不能低估公眾對通脹預期、對未來通貨膨脹的影響。
第二,2006年以前,中國公眾的通脹預期波動比較平緩,此後波動性逐漸增大,到現在波動性比較大,敏感性比較強。
第三,中國的通脹預期表現出一定的適應性預期和黏性預期特徵,波動幅度較實際通脹水平平穩,公眾通脹預期是不完全理性的預期。
抉擇3:通過推進進一步工業化和城市化,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切入口和重要的實現途徑。從宏觀的角度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內容來看,調結構主要包括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的調整兩個方面。而進一步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將帶來社會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
原因1:我國當前供給結構調整的方向和動力必須依靠進一步推進新型工業化。我們說明一下,我們這個報告當中所謂的新型工業化、進一步的工業化、深度工業化,都是一個意義。
現階段這些新型工業化對產業的推對作用主要表在一方面我們的工業化進程總體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離全面完成現代工業化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帶動工業企業,是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途徑。
原因2:我國當前需求結構調整的方向和動力,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推進結構合理的工業化。一方面,城鄉居民的收入不平等是造成我國當前收入不合理進而導致我國需求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因此,積極推進結構合理的工業化可以提升我國農民收入的增長,改善城鄉收入差距,進而對我國需求結構產生深刻影響。另一方面,工業化推進過程中國民收入變化的一般趨勢是,國民收入分撇向勞動者傾斜,企業所得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政府所得比重保持平穩並相對較低。
原因3,從我國當前的供給結構調整的動力角度來看,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推進內涵發展式的城市化。一方面,城市化所帶來的人口、資源和科技的集聚,能夠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影響和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另一方面,城市的發展促使大量的要素資源集聚和多樣化需求的產生,促使產業分工的西畫,促進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原因4:我國當前需求結構調整的方向和動力,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推進內涵提升與發展型的城市化。城市化不僅僅表現為城鎮空間的擴展更重要的還表現為人口的集聚和城鎮人口的規模擴大。大規模的人口城市化,會產生巨大的收入增長和消費轉換效應。因此大量人口轉為城市居民後,從買房、買家電到吃穿住行型等等消費行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帶來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
我們認為穩增長、調結構與控通脹三個目標當中,以市場為主導,通過調結構來穩增長是首要選擇。而進一步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不僅是釋放巨大需求、穩定短期增長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和重要實現途徑。因此政府需要進一步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並把結構調整這一目標放在首位,運用恰當的政策手段處理好調結構與短期穩增長的關系,從而破解增長與調結構的兩難昆劇,同時注意管理好通脹預期,也促進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
第三部分,多重目標下宏觀政策的重新定位。
在過去較場的一個時期,宏觀調控需要面對的經濟目標往往相對單一,所以,政府主要運用相
⑧ 瞻望中國股票市場的發現前景論文
(一)我國股票市場目前的現狀及其評價
市場是按照一定規則正常運行的,不規范的股市對我國資本市場和整個經濟發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重新認識股市的作用
政府、社會、投資者要更新觀念,重新認識股票市場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場的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但在股票市場上參與者管理者中對股票市場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誤區。從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場是籌資的重要場所,發展股票市場可以有效地解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資金不足,因此積極推薦本地區的企業上市,這種認識使得一些企業上市後只是為了圈錢,而不是按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產權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徹底的改造。表現在一些企業在上市之後,經營觀念和管理機制機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有的很快就出現了虧損。
因此,政府應把資本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為證券市場的首要功能,通過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資本流入有更大贏利可能的公司。
從投資者角度上看,由於股市存在著投機行為,投資者認為股票市場投資就是炒股票,尋求買賣價差,改為應當樹立正確投資理念,通過投資企業靠企業發展和資產的增值使自己獲得較高的長遠收益;另一方面,投資於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並成為真正的股東,享受股東的權力,可以從企業獲得應有的紅利。
從企業角度上看,股票市場的退出機制已經開始實施,隨著PT水仙被摘牌和8家PT公司面臨著退市風險,市場已經按優勝劣汰的機制重新配置資本資源,靠」圈錢」和包裝上市已經成為過眼雲煙。
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企業的經營機制,提高經營效益,這樣才能使企業面對國內同行的競爭乃到國際復雜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企業是否上市籌集資金或通過其它途徑籌集資金需要認真思考,特別是現在信息披露制度不斷完善,想上市必然會泄露一些商業秘密,所以應從企業根本利益考慮,上市並不是惟一的途徑。
解決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
改革現行股票發行制度,盡快解決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逐步實現我國股票市場的統一。我國現行股票發行是核准制,證券管理部門對證券發行公司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取消證券發行實行計劃管理,規模控制方式,放開一級市場發行價格,國有、民營、合資企業均可以申請發行上市;股票發行價格改革以定價為主向競價方向發展,逐步讓市場決定具體發行價格。
另一方面,逐步解決國有股,法人股問題,可以以各種方式,如根據市場容量,繼續實行國有股配售減持,引入優先股方式,將國有股轉換為優先股,擴大各種投資基金,保險基金在股票市場投資的范圍,通過網上交易,協議轉讓等各種方式擴大法人股流通,降低國有股與法人股比重,增加個人股數量。因為,國有股和法人股如果不上市,和個人股比較不能實現同股同權,企業資產的優化組合也很難實現,既不利於企業優勝劣汰和市場機制,也不利於個人投資者的積極性。
再另一方面,我國股市的交易只能是在場內交易的,和我國經濟改革的現狀相背。應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統一,場內與場外交易相結合的方式,使股票市場暢通,也有利於退出機制實施後,被摘牌的上市公司的順利退出場內交易,以及不願上市的企業股票參與流通問題。
培養股市的坐市商
抑制投機行為,積極發展機構投資者,著重培養我國股票市場的坐市商。投機是投資的一種特殊形式。在我國投資渠道狹窄,投資品種單一的情況下,各種社會游資會大量進軍證券市場,規范投資理念,不斷培育機構投資者也顯得愈加重要。
證券投資基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我國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居多。開放式投資基金試點工作剛剛開始,所以要從我國國情出發,擴大投資基金規模,培育發展以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為主體的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基金、養老基金,同時,吸引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對股市的投入,也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在此基礎上,借鑒美國的經驗大力培育我國專家經紀人——坐市商。
在美國,坐市商大約占會員總數的25%左右,大約有30%-40%的股票交易量是在坐市商和傭金經紀商之間成交的。坐市商在穩定股市,防止股價暴漲暴跌,以維持股票市場的連續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坐市商要發揮作用,不僅要有雄厚的資本,而且還要持有相當數量的股票,才能在股票價格暴漲暴跌時趨於平緩。
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規
逐步完善《證券法》、《公司法》,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大監管力度。為了保證股票市場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規,如《證券法》、《公司法》,以及相應的稅收政策和適應證券市場需要的國際通行的會計制度。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提高市場的透明度,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和資產可信度,增加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信心。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打擊、杜絕不法市場行為,加大對操縱股價的查處力度。
(二)我國股票市場宜採取的對策,以及未來的出路
中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
1、 從中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現狀談起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股票市場發揮著經濟增長「晴雨表」的功能,而從我國的股票市場情況看,股價指數與GDP走勢出現了雙向背離、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過低的狀況 。因此,如何實現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2、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出現背離的原因
【1】股權分裂造成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投入產出的嚴重差異; 股權分裂是我國股市特有的現象,造成了中國股市對非流通股東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而對流通股東投資價值較小。
【2】股權分裂造成了流通股股東對股市與國際接軌的恐懼; 股權分裂扭曲了中國股市,造成了過高的股價和市盈率,使境外投資者認為中國股市無投資價值。股民害怕管理層為了與國際接軌、為了成功引入QFII,把A股股價及其市盈率打下至使境外投資者認為有投資價值為止;也害怕引入QFII使大量無法在國內市場贏利的機構投資者抽離資金投向境外。
【3】我國股票市場參與各方弄虛作假,缺乏誠信; 股民害怕弄虛作假。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形同虛設」,對大股東的行為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侵佔和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如信息批露不規范、短期行為、過度圈錢、過度投資和忽視小股東權益。管理層對責任和誠信義務的意識淡薄,甚至在經營管理上存在過失問題。市場股評人士素質不高等都都致使股民造成損失而喪失信心。
【4】上市公司熱衷於圈錢,不思回報; 高市盈率的發行價和上市價,各上市公司無節制的高價增發和配售新股。可是,不少公司募集到大量資金後,當年就陷入虧損。募集來的資金有的用於炒股,有的不知道去向。給廣大股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5】全球經濟衰退,股市低迷。 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股市有不小的影響。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與國的經濟聯系空前緊密。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某些行業的進出口帶來了直接的影響,表現雜微觀上市公司來說,就是公司業績的下滑。
3、實現宏觀經濟目標必須大力發展股票市場
【1】 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到2011年,宏觀經濟已保持33年的高速增長,主要靠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股票市場處於試點階段 ,境內股票市場籌資所佔比重很小。
【2】 要使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宏觀經濟發展目標,不能再靠過去的近乎單一的融資方式,必須大力發展股市等資本市場,逐步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是金融,資本市場是聯結其他生產要素市場的紐帶。發展資本市場,才會把其他生產要素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現實的生產力。這不僅有利於分散銀行的金融風險,而且會使更多的儲蓄轉化為投資,從而使資本市場繼擴大內需、外貿出口、引進外資後,成為推動宏觀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引擎。
【3】 發展股票市場,既要擴大股市規模,又要提高股市效率。擴大股市規模,是要使股票市場的市值與GDP保持一個合理比例,擴大直接融資。
【4】 按目前全球新興市場股市佔GDP比例和直接融資比例的平均水平計算,我國股市市值規模需要有一個大發展。提高股市效率,必須調整股市結構(股權結構、股價結構、投資者結構等),優化資源配置,股市的投資應重點流向業績好、成長性好的行業和上市公司,使更多的股票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成為廣大投資者可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
4、當前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過低
在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多數年份里,股指走勢與GDP走勢一直相背離,宏觀經濟發展總體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股指走勢卻是高低互現,波動運行其根本原因在於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不高,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股票市場規模過小 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比較,規模太小,兩者很不相稱 ,我國流通市值相當於GDP的比重是12.19%,而全球新興市場這一比例平均約是70%,成熟市場是100—130%。股市相對宏觀經濟規模過小,妨礙了二者的有效互動,有時宏觀經濟增幅下滑沒有妨礙股指大幅走強,有時宏觀經濟走強,也沒能阻止股指大幅下跌。
【2】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差。 我國上市公司整體素質不高,股價指數與宏觀經濟走勢的關聯,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業績實現的。從理論上說,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走勢向好,是因為微觀經濟(公司)業績好,股價指數自然強勁。但實際上,我國股指走勢與上市公司業績、上市公司業績與宏觀經濟發展這三者沒有太大的關聯。
【3】股票市場處於初級階段 股票市場規模小和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差這兩個問題,是由股票市場所處的階段決定的。 (1)從監管體制看 :直到1998年8月5日,中國證監會才被正式確認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從股票發行體制來看:2000年3月16日 ,我國股票發行體制由審批制向核准制轉變; (3)從投資者結構來看,我國股票市場散戶投資者所佔比重較大,機構投資者所佔比例過低; (4)從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看 ,多數為中小券商; (5)從證券市場的法律體系看 ,1999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目前該法還在重新修訂之中。
從上述基本架構看,中國股市確處於由試點階段向正常發展階段的過渡時期,如這個過渡期能與我國入世過渡期同時結束是最好的。
5、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1】宏觀經濟部門都應關注股票市場的發展。宏觀經濟要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股票市場的發展是關乎宏觀經濟全局的一個戰略性問題。
【2】要加強股票市場基礎建設。 當前,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各種主要問題,都可歸因於股市的不成熟。應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股市的基礎建設。例如,改革公司上市、退市制度,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合規資金入市渠道,完善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建設多層次市場體系,豐富股票市場產品,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強化信息披露,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加強對股市運行嚴格、有效的監管,健全股市法律體系。
【3】要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 上市公司的高素質是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在股市中,國家收取的印花稅、中介機構的傭金、投資者的回報等,都應是上市公司創造的,這才談得上股市具有投資價值。 可以說,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是股市建設基礎的基礎。
【4】要解決好全流通問題。 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既要加強市場基礎建設,也要重視解決股市試點中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
【5】 要重視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在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聯度增強後,宏觀經濟的風吹草動,會很快在股市上反映出來。回顧近百年來國際股市風雲,各國股市大盤遭遇重創,大多是因為宏觀經濟出了問題。我們應重視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能力強的優勢,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適時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為中國股市發展創造良好的實體經濟環境。
⑨ 我國證券公司發展的主要問題及未來對策分析
自1985年1月2日我國第一家專業性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以來,證券市場不斷發展,證券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同時,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我國證券公司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目前,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性也顯得越來越強。
證券公司存在的問題
我國證券公司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正是處於我國經濟「新興力口轉軌」的特殊時期,在這一時期,證券公司存在許多問題並積累了大量的風險隱患。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資產規模小,業務單一與收入結構失衡
資產規模小、增速慢,中外差距巨大。截至2004年底,納入統計的114家證券公司總注冊資金1248.91億元,平均每家注冊資本為9.68億元;總資產為3293.73億元,平均每家為28.89億元;總凈資產為669.08億元,平均每家凈資產為5.87億元。與國際大證券公司相比,中國證券公司還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從資產規模看,2004年中國證券公司資產總額3293.73億元,不及美林證券的1/10,而國內最大的國泰君安證券公司資產規模為500億元,僅為美林證券的1/70左右。實力懸殊如此巨大顯然構成了中國證券公司在未來競爭中的弱勢地位和潛在風險。
資產結構不合理,流動性較低。我國證券公司的資產結構中,高風險資產比重較大,許多證券公司在80%以上,低風險資產比重則相對較必而西方成熟證券公司的高風險資產佔全部資產的比重都比較低,一般在10%左右,低風險資產占的比重比較高,最少在50%以上,最高達77.8%。
業務范圍狹窄,收入結構失衡。就近幾年的收入構成看,證券公司收入來源主要局限干證券發行與承銷、經紀等傳統業務,其收入占總收入的近90%。各項業務比例嚴重失調,經紀業務平均收入是投行業務的6倍。而美國券商收入來源除了傳統的經紀、投行、自營和資產管理四大主營業務外。其他與證券相關的業務收入佔比達到了40%,經紀業務收入僅是投行業務收入的1.7倍。中國證券公司賴以生存的四大主營業務與市場的活躍程度高度相關,當市場劇烈波動時,由於缺乏避險工具,而成本結構又十分剛性,收入呈高度不穩定狀態,喪失了長期穩定的利潤支撐點。
缺乏正常的融資渠道,違規融資頻繁發生
證券公司自創立以來就缺乏正常的融資渠道,甚至連一般企業的融資權利都無法享有,面對證券市場的巨大誘惑,由於制度和監管上的缺陷,證券公司違規融資現象頻繁發生並屢禁不止,造成大量客戶資金被佔用,加大了證券系統的整體風險。這些違規融資主要包括:
利用客戶國債進行超限額回購融資。證券交易所以法人為單位的國債託管制度,為證券公司挪用客戶國債並進行滾動回購融資提供了一個隱蔽的渠道。2001年下半年,市場預期利率下調,極大地刺激了國債回購市場交易,許多證券公司大量挪用客戶國債回購融資投入證券自營。2004年,由於央行存款准備金率上調、信貸資金收緊和股市下跌,同時受加息呼聲的影響,國債現券交易價格全面回落並一路走低,市場出現巨大規模的平倉交易,特別是挪用客戶債券從事回購融資的機構出現巨額虧空。從已經公開披露的資料看,鞍山證券、大連證券、富友證券、新華證券、愛建證券等已經被接管或被處理的證券公司幾乎都與國債回購融資有關。
盲目開展保本保收益委託理財業務。由於受股市投資豐厚利益的誘惑,1996年以來,許多證券公司通過承諾保本保收益委託理財業務募集資金,證券公司一般以15%的成本融入資金並將其用於自營證券。由於證券公司沒有將此項業務的實際損失和潛在風險納入表內核算,在市場行情好時風險處於隱蔽狀態,一旦市場形勢發生逆轉,風險便集中暴露,損失浮出水面。2001年下半年以來,證券市場低迷,許多證券公司深陷其中難以自救。
管理與操作失誤,加大了證券公司的風險
證券公司存在的問題除了市場和政策原因外,與自身管理和操作失誤也密不可分。
證券經紀業務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違法經營。包括內幕交易、欺詐客戶、挪用客戶證券或資金、私自買賣客戶證券或假借客戶名義買賣證券、向客戶融資或融券、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為牟取傭金誘使客戶進行不必要的證券交易和其他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以及將客戶股票借予他人或者作為擔保物。二是越權擔保。擅自對外進行實業投資或為他人提供擔保,不經監管部門批准私設遠程交易室。三是內部人作案。工作人員盜取客戶資料,勾結外部人員盜賣客戶股票、盜取客戶資免電腦人員或電腦人員與營業部負責人勾結,修改電腦數據侵吞公款。四是操作失誤。在開戶環節、委託環節、資金存取環節和清算環節存在問題。
投資銀行業務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在承銷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等經營活動中,由於項目周期長,受市場不可預測因素影響,證券公司無法保證在規定時間內按事先約定的條件完成承銷發行,從而造成證券公司墊付資金或由承銷商變為股東而帶來的損失。當證券市場不斷下跌時,很多股票的股價跌破配股價,投資者在配股實施前紛紛「逃權」,擔任主承銷商的證券公司由於包銷配股余股而被迫成為上市公司股東。
證券自營業務存在的問題,一是決策失誤。籌措資金成本過大、投資品種單一、投資規模盲目擴張、投資決策及價格控制失誤和資產流動性低等。二是違規操作。表現為內部管理失控,分支機構越權自營、超越風險限額自營、操作人員內幕交易或聯合坐莊等。
創新業務存在的問題,一是證券公司以保證收益為承諾,超越自身承受能力拓展受託資產管理業務。二是收購公司在並購過程中往往要求證券公司為目標公司墊付一定量的收購資金或流動資金作為與證券公司合作的籌碼,一旦並購出現失誤,墊付資金就難以收回。
證券公司發展的路徑選擇
證券公司的健康發展有賴於市場結構的完善、融資渠道的暢通、監管制度和監管模式的科學有效以及公司治理機制和內控制度的完善。
適時開展證券融資融券交易。證券融資融券交易是指通過授信機構對缺乏資金或需要證券的投資人給予資金或證券的融通。該業務對於證券市場運行機制形成、滿足不同市場主體投資需求和風險偏好、緩解中央結算系統流動性風險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開展證券融資融券交易,需要市場在各方面進行配套調整和改革,具體包括相關法律法規、市場主體自律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監管體系等方面。首先通過建立許可證准許入制度,將銀行信貸市場與證券市場風險進行有效隔離。其次建立科學的運作機制與監管體系,先放開國債與股票融資交易,將地下融資交易納入公開市場,從根本上解決挪用客戶資金問題。進而允許股票融券交易,即賣空交易,建立完整的證券融資融券交易制度,在時機成熟後轉入高效率的市場化運作模式。
實現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真正連通。貨幣市場是短期信用工具發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場,包括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短期債券市場、債券回購市場、商業票據市場、承兌貼現市場,大額可轉讓存單市場等。資本市場是長期信用工具發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場。主要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兩個市場連通的必要性在於我國傳統貨幣市場的資金存量和資金流量較大,急需分散風險,資本市場發展缺乏正常資金流入渠道,呈現出被邊緣化狀態,兩個市場連通是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本的重要渠道。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通過證券投資與證券信貸,負債業務通過證券交易信用賬戶、共同基金滲入資本市場,證券公司進入貨幣市場通過發行短期商業票據和向銀行借用短期貸款籌集流動資金,通過發行長期次級債來補充長期資金缺口:另外,資產證券化作為資本市場資金向貨幣市場資金轉化的代表性產品,豐富了資本市場產品結構,同時提高了商業銀行資金的流動性。
建立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管和評價體系。凈資本是在充分考慮了證券公司資產可能存在的市場風險損失和變現損失基礎上,對證券公司凈資產進行風險調整的綜合性監管指標,用於衡量證券公司資本充足性。風險衡量是風險監管過程中的基礎性條件,要准確地把握證券公司的風險,使監管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對各類風險指標化、數量化。近年來,市場持續低迷,部分公司嚴重違規經營資產,質量日益惡化,存在較大流動性風險。為了防範證券公司經營失敗所引致的市場系統性風險,應進一步完善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管體系,並依此作為對證券公司市場准入和持續監管的主要依據。
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和內控制度。證券市場的高風險特徵決定了證券公司在其經營活動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擔各種風險,控制和管理風險是證券公司業務運營的核心。第一,要強化對證券公司主要股東的資質要求。證券公司掌握著大量的客戶資產,意味著證券公司的控股股東或是實際控制人只要投入少量資金,便可以掌握和控制遠大於投資的巨額資產。由於證券公司股東只承擔有限責任,現行法律對其行為卻無法進行有效追究,提高對主要股東的准入門檻,將有利於證券公司更好地防範風險、維護投資者利益,有利於保障證券市場秩序。第二,要加強對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要求。證券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對公司的決策、經營與管理具有重要影響力,其行為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穩健運營。第三,要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證券公司應當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後全面覆蓋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建立清晰合理的組織結構,依據所處環境和自身經營特點設立有效的業務監控防線,確保公司合規合法經營。
⑩ 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
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參考文獻:
[1] 唐國培.《中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的實證分析》. 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06.
[2]李學峰.《資本市場、有效需求與經濟增長》.2005.6.1.
[3]黃迪.《股市財富效應研究》.武漢金融.2004.2.
[4] 謝永添.《我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分析》.稅務與經濟.2004.1.
拓展: 外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研究論文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制度不斷的完善,我國股票市場開始快速擴張。同時,上市企業由於經營狀況參差不齊,很多經營不良的上市公司股票仍然在市場交易,股票退出機制的問題不斷的出現。本文通過對美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退出機制的研究,為我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的實施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 :股票 市場 論文
一、股票退出機制的意義
退市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然結果,在成熟資本市場中的重要機制,使發揮證券市場各項功能的必要途徑。其建立和完善對於證券市場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可以充分發揮股票市場的各項功能
股票的退出是證券市場重要的功能之一,通過退出機制才能有效提高整個證券市場的質量,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首先,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來推動一國的產業調整是證券市場最基本的功能,沒有市場化的退出機制,資本市場難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調整。在股票市場中,資金的流向表明了市場對股票,進而對相關產業的判斷,從而影響的`對不同產業的不同投資。而股票退出機制的缺位直接導致了股票數量的持續上升和資金的相對稀缺。其次,股票退出機制的不完善不僅提高了希望上市的優質企業的上市成本,同時很多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不及時的退出市場。影響了股票市場引導資金向高回報高發展潛能產業投資的功能。通過制定股票退出機制,能夠解決缺乏競爭機制導致的種種問題,優化配置有限的市場資源。
(二)減少市場投機氛圍,引導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觀念
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系統風險較高的問題,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風險無法有效分散。市場沒有完善有效的退出機制使市場中風險大,本應該退時的股票不能及時的退出。而完善的退市機制能夠使得不能滿足繼續上市交易的公司推出市場,將系統性風險分解為非系統性風險,有效提高股票市場的投資收益率,優化市場投資環境。
(三)退市機制有利於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在上市公司出現違規違法等情況時,公司會不符合上市交易的條件,導致股票的退市。會保證企業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中遵守各項法律法規,保證企業的合規經營。同時,缺乏退市機制將使市場缺乏法律約束,證券市場將難以長久發展。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退市機制,並嚴格實施退市制度,使證券市場真正的建立法律基礎之上,才有可能使得投資者和企業更加成熟,才有利於資本市場的良好發展。
二、成熟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美國股市的借鑒
在制度完善的市場中,上市公司企業退市是股票運行周期中重要的一環。根據數據顯示,僅2009年,紐交所就有212家公司退市,相對應的,該年度上市公司僅94家。同樣的東京證券交易所有78家退市,德國證券交易所61家退市,倫敦證券交易所385家退市,其當年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3家、6家和73家。在這些國家的股票市場中,上市公司不僅僅是進入市場,同樣重要的還有退出市場。此時證券市場的退出機制就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我們選擇美國市場來進行研究。
(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的退市標准。紐約證券交易所對在其上市的公司提供了詳盡的退市標准,這些標准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其上市公司是否滿足退市條件的主要指標包括:股權分散程度、股權結構、經營業績以及資產規模等等。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將其退市標准分為了數量和非數量標准,在其上市的公司一旦無法繼續滿足其持續上市數量標准和非數量標准,交易所就會暫停或者終止該公司股票在交易所繼續交易。
(二)納斯達克市場退市程序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退市程序採用的是聆訊制。2000年網路泡沫的破裂導致了納斯達克指數從5048.62一路下跌,僅6天就下跌將近9個百分點。最終導致了近80%的股票下跌達80%,近40%的股票退市。這使得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終止了程序化的退市機制。自2003年以來,納斯達克市場平均退市率在8%左右。當一隻股票不再滿足繼續上市交易的要求之後,交易所的主管部門將通知公司其股票將被退市,並告知其所擁有的權利,如果公司不認同交易所的決定,其可以選擇向上申訴,直至美國證監會。
三、美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對我國的借鑒
以上我們選擇了美國主要的兩個股票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來進行研究,其分別代表了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這兩個證券交易所制定的退市標准和退市條件較為嚴格,不僅僅提出了對公司持續經營的指標,同時還設置了反映市場變化的指標。這些退市程序安排使得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監管者能夠更有效地工作,使市場能夠公平、有效率地運行,維護了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在退市程序執行過程中,美國證券交易所作為執行主體,將退市工作的執行作為其日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當股票符合退市條件時,證券交易所可自主決定停牌,並進入退市程序。只有當上市公司對交易所決定有異議時方才提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介入。這種安排使退市執行非常有效率,同時避免了行政過度干預。並且在美國證券市場為退市股票安排了場外交易市場或三板市場,股票退市後可繼續交易,這種安排保證了股東權益。
參考文獻:
[1]陳廣勝,劉大勇,王慧穎.淺議股票退出機制建立的作用[J].北方經貿,2002,6:63-64.
[2]黨勝利.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2:210-211.
[3]劉樂樂.中美退市機制比較[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9:3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