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股票市場中的反身性讀後感

股票市場中的反身性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3-09-25 02:39:59

⑴ 再談反身性理論

關於反身性理論的論述最早出現在美國社會學家威廉·托馬斯提出的托馬斯公理中,後來被同為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進行了二次整理,意思大概是: 如果人根據對狀況的錯誤理解開展行動,結果,就可能使這一錯誤理解成為現實。

索羅斯後來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實踐,在這一論述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反身性理論。因其自身的影響力,這個理論也被更多人所了解。

為了更好的認識這個理論,我們在他的《索羅斯傳》中,找到關於這個理論形成和實踐的三個階段。

這要從索羅斯小時候的經歷說起,因為索羅斯是猶太人,當年很多猶太人被抓進集中營後,對納粹是抱有幻想的,認為納粹不會對他們下狠手,但實際上並沒有。

這個經歷讓索羅斯認識到, 人的認知和現實之間是存在差異和偏差的 ,也就是說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是存在缺陷、存在歪曲的。這個認識雖然簡單,但卻是索羅斯金融理論的基礎。

這個觀點讓我聯想到行為經濟學中的描述 :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與人在社會實踐中的真實行為存在偏差。

行為經濟學講的是理性與行為之間的偏差,比如商品價格低的時候,理性人會買入更多商品,但在實際行動中,人們可能並不會因為價格低就買入更多。

這里描述的偏差與索羅斯表達的偏差在邏輯上是一致的,只不過一個是從理性角度來描述偏差,一個是從認知角度來描述偏差。

我們知道傳統經濟學中有一個均衡理論,就是說,價格會圍繞供需的變化而變化,即供應增加價格下降,供應減少價格上漲;反過來,價格的高低變化又會影響供應量的多少,於是就形成了供需決定價格,價格又反向影響供需的均衡狀態。

但索羅斯並不這樣認為,他看到的世界是,股票市場每天都在上演著追漲殺跌,價格從來都是在泡沫和崩盤之間來回波動。

這就形成了新的對立理論,即 均衡與反身性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對標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與行為經濟學中的非理性行為。

反身性要講的是,價格只能部分反應供需,均衡也只是理想狀態。就像理性人,只能解釋部分經濟現象一樣。真正影響股票價格的是市場參與者的主觀認知,即價格是由市場參與者的共同認知決定。

但由於市場參與者之間又存在偏見,於是最終價格就會在這些偏見的相互影響中形成,而索羅斯把這種 偏見相互影響的過程稱之為反身性

這裡面的特點是,因為反身性的存在,股票價格的形必然成會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 共識 。共識即是繁榮的推手,也是泡沫的原凶。

索羅斯為什麼說市場永遠是錯的?就是因為市場參與者的認知存在偏見,偏見與偏見之間相互影響,得出的結論一定是另外一個偏見。

你可能會說,那還是有人能判斷市場的正確走勢啊?從結果上來看是這樣,但從反身性來看,這個判斷可能僅僅對了結果,背後的過程一定存在偏差。

說到這,又一個疑問來了,那索羅斯是如何成功的呢?

索羅斯並不相信人的判斷,但他相信趨勢。他為什麼相信趨勢?因為他相信反身性。

他認為反身性最大的特點是製造泡沫,而泡沫不可能無限大,必然有一天會被戳破,這個泡沫從膨脹到被戳破的過程就是盛衰序列。

索羅斯的成功之路就是發現並充分利用了這個規律,並與眾不同的認為,一個行業 由盛到衰 的過程, 才是賺錢的最好時機 。這個論斷也符合索羅斯喜歡做空的特點。

索羅斯的做空案例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1992年狙擊英鎊,成為打敗英格蘭銀行的第一人;1997年狙擊泰銖,引發東南亞金融危機……

總的來說,索羅斯的投資哲學就是通過獲悉人們對市場的認知,並觀察這個認知與真實情況的差距,然後通過這個抽象的差距找到現實世界可以投資的機會,並時刻關注局勢的變化,在盛衰交替來臨之前,提前布局投資。

但值得注意的是,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並不是一個通用理論,也就是說,他這套東西可能只適合他,別人並不容易掌握。

這就像量子力學中發現的「測不準原理」,沒有人能夠准確測量出市場參與者的偏見,以及這些偏見交織在一起時會得出什麼樣的結果。

索羅斯的過人之處可能就在這里,首先,他堅信反身性,以及反身性帶來的盛衰序列,其次,他有著很強的盛衰感知力。第三,敢於下重注。

所以,他的成功一定不局限於一個理論,更多的還是他的綜合能力。投資終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聊反身性也只是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遠方,看一些我們從未見過或者想過的東西,由此來指導我們更多維度的思考。

⑵ 從股市裡我們能夠有哪些人生感悟

進入股市半年,隨著裡面的盈虧起起落落,我的心態也有了一些磨煉。我總結了一下這段時間,我炒股等到的一些炒股體驗。對於心境的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我對於炒股的短期化視野過於盲目,特別是對於投機的操作,操作過於頻繁。過於相信那句話,終於的故事就是投機的天下。反而把自己擱在了裡面。

⑶ 上一篇: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到底什麼意思

索羅斯的「反身性」哲學到底什麼意思?

作者:拈花成佛

tiger20152015-11-08 10:10

看到樓主的論述,我也說說我對索羅斯的理解吧。

1. 人們之所以對索羅斯的哲學感興趣,是因為索羅斯在金融市場的巨大成功。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上索羅斯的哲學思想和他在金融市場的成功並沒有本質上的必然關系。那些熱衷於從研究索羅斯哲學思想裡面找到金融市場煉金術的人們,有極大可能是誤入歧途浪費生命。

2. 純粹從哲學角度而言,索羅斯連個蹩腳的哲學家都算不上。他極其崇拜的卡爾波普和索羅斯簡單聊了幾句就沒有任何興趣和他進行哲學上的探討,只是在卡爾波普聽到索羅斯是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手裡有的是花不完的錢的時候才多看了索羅斯一眼陪他寒暄幾句爭取拉點贊助出版學術著作,僅此而已。在金融市場獲得的任何成功都比不上在哲學領域有所建樹更能讓索羅斯心動。但可惜,上帝造人是公平的。

3.要真正的理解索羅斯,不能光看他自己怎麼說以及別人怎麼說他,而應該深入研究他的成長背景和經歷。從他人生經歷的種種里程碑事件所做出的反應和動作,來分析他真正的思路和獨到之處。怎麼做,永遠比怎麼說怎麼想更具有說服力,也更接近真實。

4. 索羅斯對金融市場的操作,更多的是從人性博弈的角度。樓主文中提到索羅斯對各種計量工具的不屑,這也明顯反應出索羅斯的局限性----他對於金融市場的觀點並不都是正確的,雖然他是當代最成功的交易員。以西蒙斯為代表的數理模型派一樣在市場取得了長期的驚人的成功。條條大路都通羅馬,索羅斯對數理模型的不屑與數理模型派對其他派別的不屑一樣,都是有失偏頗的。

5. 頂尖的交易員,不光是技術,歷練,思考,自律,還一定要有運氣。不光是索羅斯依靠他背部的疼痛程度來決策要不要清倉逃命,即便是當年的股神李佛魔,也多次提到過不同時期沒有發出任何技術信號的情況下完全依賴直覺逃過市場災難的事實。想不明白這一點,一直把自己限定在某項技術或某個模型里而缺乏彈性,都容易被市場鱷魚所吞噬。交易,本質是概率的游戲,小概率事件很少發生,但長期一定會發生,這就是市場的真實。

6. 有時候還必須考慮到遺傳。就如很多人努力一輩子的成果也達不到某些人一生下來就擁有的財富。人和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一定要明白這一點。索羅斯屢屢在金融市場成功逃命的本能,我個人認為或許更多的是因為來自他老爸的遺傳和身教。在被俘後流放到西伯利亞數年,所有親友都認為他早已死去的情況下,索老爸居然能從西伯利亞的累累白骨中獨自逃回德國與家人團聚,這絕對是萬里挑一的。猶太人上個世紀的慘痛遭遇,天生的賦予索羅斯對潛在危險的警覺。

最後再說一遍,我還是認為索羅斯在市場交易的成功,更多的是他的自律和本能反射,而不是所謂的索羅斯哲學。。。

---------------

評論

青塵之光20112015-11-08 11:13

很多人都聚焦於作為哲學層面的索羅斯,而很少思考交易層面的索羅斯,反身性的邏輯不難理解,簡化的說就是金融市場因為參與人員的存在而相互影響,大家的悲觀或樂觀偏見會通過交易在市場得到加強而很可能走向一個極端,然後因為其不可持續而走向反轉,但有時候我很好奇索羅斯在證券交易上的成功和他所提出的這種反身性有關系嗎,或者在多大程度上索羅斯是依靠了這種反身性才贏得了巨大的財富?可惜貌似他一直沒有透露過其真實的投資方法,不過從他典型的幾次出擊來看無疑是看到了市場的明顯漏洞而主動加以猛烈攻擊並獲取利潤,從這個角度索羅斯更像是一個市場上極其精明的獵手,尋找市場犯錯的機會(誰說市場一直是對的來著?),然後在其不可持續的前景下利用雄厚的資本實力進行引爆,借勢摧枯拉朽而功成名就。這種對市場的敏銳把握能力我想絕大部分人都沒法望其項背,更別說他依靠資本實力主動搏擊,成則順勢而為,一擊不成,則會立即收手,果斷回退,這種手法更像是如豺狼虎豹般的投機,所能學者估計也會是寥寥無幾。所以如果說要從老索身上去學習什麼東西,我想其不拘一隅而是對市場全局的分析能力以及行動的嚴格紀律性真的是值得我們好好去借鑒和參考的。

Tigerfund20172015-11-09 04:25

金融市場是反身性市場,它的決策不可能成為一個科學研究的命題,相反,它更像一個「非科學」的「煉金術」,因為金融市場中的決策評價取決於參與者們歪曲了的見解。正是因為參與者的決策並非基於客觀的條件,而是對條件的解釋,所以金融市場的根子是不確定的、是可錯的。

天行健0912016-07-07 00:03

@tiger2015:

看到樓主的論述,我也說說我對索羅斯的理解吧。

1. 人們之所以對索羅斯的哲學感興趣,是因為索羅斯在金融市場的巨大成功。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上索羅斯的哲學思想和他在金融市場的成功並沒有本質上的必然關系。那些熱衷於從研究索羅斯哲學思想裡面找到金融市場煉金術的人們,有極大可能是誤入歧途浪費生命。

2. 純粹從哲學角度而言,索羅斯連個蹩腳的哲學家都算不上。他極其崇拜的卡爾波普和索羅斯簡單聊了幾句就沒有任何興趣和他進行哲學上的探討,只是在卡爾波普聽到索羅斯是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手裡有的是花不完的錢的時候才多看了索羅斯一眼陪他寒暄幾句爭取拉點贊助出版學術著作,僅此而已。在金融市場獲得的任何成功都比不上在哲學領域有所建樹更能讓索羅斯心動。但可惜,上帝造人是公平的。

3.要真正的理解索羅斯,不能光看他自己怎麼說以及別人怎麼說他,而應該深入研究他的成長背景和經歷。從他人生經歷的種種里程碑事件所做出的反應和動作,來分析他真正的思路和獨到之處。怎麼做,永遠比怎麼說怎麼想更具有說服力,也更接近真實。

4. 索羅斯對金融市場的操作,更多的是從人性博弈的角度。樓主文中提到索羅斯對各種計量工具的不屑,這也明顯反應出索羅斯的局限性----他對於金融市場的觀點並不都是正確的,雖然他是當代最成功的交易員。以西蒙斯為代表的數理模型派一樣在市場取得了長期的驚人的成功。條條大路都通羅馬,索羅斯對數理模型的不屑與數理模型派對其他派別的不屑一樣,都是有失偏頗的。

5. 頂尖的交易員,不光是技術,歷練,思考,自律,還一定要有運氣。不光是索羅斯依靠他背部的疼痛程度來決策要不要清倉逃命,即便是當年的股神李佛魔,也多次提到過不同時期沒有發出任何技術信號的情況下完全依賴直覺逃過市場災難的事實。想不明白這一點,一直把自己限定在某項技術或某個模型里而缺乏彈性,都容易被市場鱷魚所吞噬。交易,本質是概率的游戲,小概率事件很少發生,但長期一定會發生,這就是市場的真實。

6. 有時候還必須考慮到遺傳。就如很多人努力一輩子的成果也達不到某些人一生下來就擁有的財富。人和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一定要明白這一點。索羅斯屢屢在金融市場成功逃命的本能,我個人認為或許更多的是因為來自他老爸的遺傳和身教。在被俘後流放到西伯利亞數年,所有親友都認為他早已死去的情況下,索老爸居然能從西伯利亞的累累白骨中獨自逃回德國與家人團聚,這絕對是萬里挑一的。猶太人上個世紀的慘痛遭遇,天生的賦予索羅斯對潛在危險的警覺。

最後再說一遍,我還是認為索羅斯在市場交易的成功,更多的是他的自律和本能反射,而不是所謂的索羅斯哲學。。。

我倒認為工夫在詩外,很有可能索羅斯在哲學中領悟到了一些東西,用在了市場上。。。

⑷ 股票市場中的反身性(一)

    為了好好讀書,同時又有所收獲,決定抄書。

  這次抄的是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

  第一章,股票市場中的反身性。為了發展反身性理論,我將從股票市場開始談起。原因有下:一,我是擁有近25年資歷的投資者,對股票市場最為熟悉;二,股票市場中的變化由定量分析領域專用語言表達且金融數據易獲取,甚至參與者的觀點在非農業報告中也一目瞭然,因此股票市場為檢驗金融理論提供了一個優越的實踐場所。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我已經在股票市場中實地檢驗了我的理論,至少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研究案例。

  學習:開始這一節說了從什麼場景談反身性理論或者是在什麼環境中應用反身性理論,選擇這個環境或場景的理由是,用來描述的語言沒有歧義數據容易獲取。在這個環境中,反身性理論已有案例支持。

    誠如我在導論中所提到的,反身性思想的發展最初並未同我在股票市場中的活動聯系起來,反身性理論始於抽象的哲學思辨,後來我逐漸地發現了它同股票價格行為的相關性。在我所構思的抽象層面中,我的理論表述還是極不成熟的,因為與本人成功的投資職業生涯相比,我的哲學造詣便相形見絀。我將從我所得出的結論開始,通過逆向追溯思想發展的方式來對我的觀點進行論述,或許這樣便能夠避免自身迷失在晦澀難懂的抽象探討之中。

    學習:這一節說了反身性理論發展過程,說了論述方式,力求易懂。

  從股票市場談起的另一個原因是,股票市場能夠提供研究反身性現象的最佳切入點,與其他任何市場一樣,股票市場滿足充分競爭理論的標准:一個中央市場,同質的產品,低廉的交易和運輸成本,便捷的通信系統,足夠數量的參與者以保證沒有人能夠在日常的交易過程中左右市場價格,內部交易的控制規則,以及向所有參與者開放有關信息的特殊保障。除上述條件外,還能要求什麼更好的條件呢?因此在股票市場對充分競爭理論進行實踐最合適不過了。

  學習:這一節再次敘述了從股票市場談反身性理論的原因。

  問題在於,我們未能發現任何可以證明價格會均衡的經驗證據,哪怕是價格朝向均衡方向發展的經驗證據,因此,均衡概念往好了說是不相干,往壞了說是誤導人。無論選擇多大的時間跨度作為觀察的周期,經驗證據均表現出持續性的價格漲落。當然,被假定為反映在股票價格中的基本狀況也在不斷地變化,但是,在股票價格的變化和基本狀況的變化之間,難以建立起任何穩定的相關關系,而勉強建立起來的無論何種關系都是人為的而非觀察的成果。如果我打算應用反身性理論批判古典經濟學執迷於均衡觀念這一錯誤,那麼,股票市場就是最好的例證。

  學習:價格均衡經不起股票市場檢驗。均衡不存在,那麼價值投資是否就無法擇時了呢?

    關於股票價格的波動,現行的理論多似是而非,它們對場內的交易者談不上有什麼幫助,我甚至並不很了解這些理論,沒有它們我也照樣過得去,僅此一點即足以說明問題。

  學習:是的,股票市場沒有正確的理論,都似是而非。否則錢就被一個人賺了。

⑸ 股票市場反身性的簡介

我不相信股票價格是潛在價值的被動反映,更不相信這種反映傾向於符合潛在的價值。我堅決主張市場的估價總是失真的,不僅如此——這是對均衡理論的決定性背離——這種失真具有左右潛在價值的力量。股票價格不是單純的被動的反應,它在一個同時決定股票價格和公司經營狀況的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換言之,我將股票價格的變化看成是一個歷史過程的一部分,並且我著重於考察參與者的期望和事件過程的相互影響,以及這種影響作為因果因素在這一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為了解釋這一過程,我將以上述的相互影響所造成的差異作為出發點。我不排除事件實際上存在著與人們的預期取得一致的可能,但卻將此視為特例。用市場術語來說,我認為市場參與者總是表現為這樣或那樣的偏向性。我不否認市場時常顯示出神奇的預示或預期功能,但這可以解釋為參與者的偏向對事件過程的影響,例如,人們普遍相信股票市場預期了蕭條,實際上應該說它促成了預期中的蕭條成為現實。這樣,我就用另外兩個主張取代了「市場永遠正確」的迷信:
1. 市場總是表現出某種偏向;2. 市場能夠影響它預期的事件;這兩個主張結合起來解釋了為什麼市場似乎經常能夠正確地預期未來事件。以參與者的偏向作為出發點,我們可以試著建立起參與者的觀點和他所參與的情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模型,難點在於,參與者的觀點是所參與的情境的一部分。研究如此復雜的情境,我們必須採取簡化的方法,參與者的偏向就是這樣一個簡化的概念,現在我想更進一步,引入主流偏向(Prevailing bias )的概念。市場中存在著為數眾多的參與者,他們的觀點必定是各不相同的,其中許多偏向彼此抵消了,剩下的就是我所謂的「主流偏向」。這個假設並非對所有的歷史過程都合適,但的確適用於股票市場和其他市場,諸多觀點的總合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它們相交於一個共同點,即股票的價格。在其他歷史過程中,參與者的觀點過於分散,無法總合,主流偏向只能是一個象徵性的概念,可能不得不引入其他模型,但在股票市場中,參與者的偏向在股票買進和賣出交易中找到了表達形式。其他條件相同時,正的偏向導致價格上漲,負的偏向導致下跌,因此,主流偏向是一種可觀察的現象。其他因素各各不同,我們需要對「其他因素」了解得更多些以建立我們的模型。在此我將引進第二個簡化概念。假定存在著一個無論投資者是否意識到都將影響股票價格變化的「基本趨勢」,其對於股票價格的影響及程度,視市場參與者的觀點而定,絕非一成不變。以這兩個概念作為基礎,就可以把股票價格的運動趨勢擬想成「基本趨勢」和「主流偏向」的合成。這兩個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呢?請讀者回憶一下前邊提到的兩種函數關系:參與函數和認識函數。基本趨勢通過認識函數影響參與者的認知,認知所引起的變化又通過參與函數影響情境。在股票市場中,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就是股票價格,股票價格的變化又反過來對參與者的偏向和基本趨勢同時施加影響。存在著一種反身性的關系,其中股票價格取決於兩個因素——基本趨勢和主流偏向——這兩者又反過來受股票價格的影響。股票價格和這兩個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常數關系:在一個函數中的自變數到了另一個函數中就成為因變數。常數關系不存在,均衡的趨勢也就無從談起。市場事件的序列只能解釋為歷史性的變化過程,其中沒有一個變數——股票價格、基本趨勢、主流偏向——可以保持不變。在一個典型的市場事件序列中,三變數先是在一個方向上,接著又在另一個方向上彼此加強,繁榮與蕭條的交替,就是一個最簡單而又最熟悉的模式。首先,定義幾個概念。如果股票價格的變化加強了基本趨勢,我們稱這個趨勢為自我加強的,當它們作用於相反的方向時,則稱之為自我矯正的。同樣的術語也適用於主流偏向,可能自我加強,也可能自我矯正。理解這些術語的意義是很重要的,當趨勢得到加強時,它就會加速,當偏向得到加強時,預期和未來股票價格的實際變化之間的差異就會擴大;反之,當它自我矯正時,差異就縮小。至於股票價格的變化,我們將它們簡單地描述為上升的和下降的,當主流偏向推動價格上漲時,我們稱其為積極的;當它作用於相反的方向時,則稱為消極的。上升的價格變化為積極的偏向所加強,而下降的價格變化為消極的偏向所加強,在一個繁榮/ 蕭條的序列中,我們可以指望找到至少一個上升的價格變化為積極偏向所加強的階段和一個下跌的價格變化為消極偏向所加強的階段。同時一定還存在著某一點,在這一點上基本趨勢和主流偏向聯合起來,扭轉了股票價格的變化方向。現在已經可以建立一個初步的繁榮和蕭條的交替模型了。首先假設存在著尚未意識到的基本趨勢——盡管不能排除未反映在股票價格中的主流偏向存在的可能性,這意味著,主流偏向在開始時是消極的。起初是市場參與者意識到了基本趨勢,認識上的變化將(通過投資決策)影響股票的市場價格,股票價格的變化可能影響也可能影響不了基本趨勢,在後一種情況中,問題到此為止,無須進一步討論在前一種情況里,我們進入了自我加強過程的起點。加強的趨勢可能在兩個方向上左右主流偏向,它將導致進一步加速的預期或矯正的預期。如果是後者,經過股票價格變化的矯正,這個基本趨勢可能繼續也可能終止;如果是前者,則意味著一個積極的偏向發展起來,它將引起股票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和基本趨勢的加速發展。只要偏向是自我加強的,預期甚至比股票價格還要升得快。基本趨勢愈益受到股票價格的影響,與此同時,股票價格的上漲則愈益依賴主流偏向的支撐,從而造成基本趨勢與主流偏向兩者同時滑入極其脆弱的狀態,最後,價格的變化無法維持主流偏向的預期,於是進入了矯正過程。失望的預期對股票價格有一種消極的影響,不穩定的股票價格的變化削弱了基本趨勢。如果基本趨勢過度依賴股票價格的變化,那麼矯正就可能成為徹底的逆轉,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價格下跌,基本趨勢反轉,預期則跌落得還要快一些,這樣,自我加強的過程就朝相反的方向啟動了,最終,衰落也會達到極限並使自己重新反轉過來。典型的情況是,一個自我加強的過程在早期會進行適度的自我矯正,如果在矯正之後趨勢仍然得以持續,這一偏向將有機會得到加強和鞏固,且不易動搖。當這一過程繼續下去時,矯正行為就會逐漸減少,而在趨勢頂點逆轉的危險則增大了。我在上面勾劃了一個典型的繁榮/ 蕭條的序列過程,它可以用兩條大致同向的曲線加以描述。一條代表股票價格,另一條代表每股收益,將收益曲線擬想成基本趨勢的一個標度,這是很自然的,兩條曲線之間的差距則是主流偏向的標示。具體的關系當然復雜得多。收益曲線不僅融合了基本趨勢,也融合了股票價格對該趨勢的影響。主流偏向僅僅部分地由兩條曲線之間的差距得到表示,其他部分反映在曲線本身當中。由於其表徵的現象只能部分地觀察到,這些概念在操作上困難極大,這也是為什麼選擇了可觀察的和可定量的變數的原因——雖然,後面將會談到,每股收益的可定量性是頗具迷惑力的。為了眼下的目的,我們假設投資商感興趣的「基本因素」就可以恰當地以每股收益來衡量。這兩條曲線的一個典型走向可能如下圖(圖2-l )所示。起初,對基本趨勢的認定將是在一定程度上滯後的,但該趨勢已經足夠強大,並且在每股收益中表現出來(A—B )。基本趨勢被市場認可後,開始得到上升預期的加強(B—C ),此時,市場仍然非常謹慎,趨勢繼續發展,時而減弱時而加強,這樣的考驗可能反復多次,在圖中只標出了一次(C—D )。結果,信心開始膨脹,收益的短暫挫折不至於動搖市場參與者的信心(D—E )。預期過度膨脹,遠離現實,市場無法繼續維持這一趨勢(E—F )。偏向被充分地認識到了,預期開始下降(F—G )。股票價格失去了最後的支持,暴跌開始了(G )。基本趨勢反轉過來,加強了下跌的力量。最後,過度的悲觀得到矯正,市場得以穩定下來(H—I )。應該強調,這只是一條可能的路徑、產生於一個基本趨勢和一種主流偏向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現實中,基本趨勢可能不止一個,偏向內部也會有各種微妙的差別,事件的序列過程也可能會有迥然不同的路徑。關於模型的理論結構還可以說上幾句。我們感興趣的是參與者的偏向和事件實際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參與者的偏向並沒有直接出現在模型中,兩條曲線都是實際事件過程的表現。主流偏向部分地融入了這兩條曲線之中,部分由它們之間的差異體現出來了。這個結構的主要價值是它採用了可定量化的變數。股票價格充當了同參與者的偏向有關的情境的方便代表。在其他歷史過程中,同樣存在著通過認識函數和參與函數與參與者的認知發生內在聯系的情境,但辨別和定量化的研究則困難得多。度量上的方便,使股市成為研究反身性現象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實驗室。遺憾的是,模型只提供了如何確定股票價格的部分解釋,基本趨勢只是一個起佔位作用的符號,以表示「基本因素」中的變化,在這個概念中並未定義基本因素包括那些內容,甚至迴避了基本因素應當如何度量的問題。收益、股息、資產價值、自由現金流量,所有這些標尺都是相關的,其他的標尺也不例外,然而,對每一種標尺所賦予的相對權重卻取決於投資者的判斷,也即受制於其偏向。當然,每股收益是一個可用的概念,但它會引起更多的問題,長期以來,股市分析家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所幸這一困難並不妨礙我們繼續發展反身性的理論。即使對基本因素一無所知,我們還是可以作出一些有價值的概括。第一個概括是股票價格一定會對基本因素(不管它們是什麼)產生影響,由此產生了繁榮/ 蕭條的模式。有時,這種聯系是直接的,我在後面會給出幾個例子,但多數情況下則是間接的,往往要通過諸如稅收、管制或對儲蓄和投資的態度的變化等政治程序才能被人們體會到。即令基本趨勢保持不變,在股票價格和主流偏向之間仍然很可能存在著一種反身性的聯系。但是,只有在涉及基本趨勢時,這種聯系才是令人感興趣的。假設基本因素沒有變化,主流偏向也可能得到迅速的矯正,這正是我們在股票市場的日常變化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將這種偏向僅僅看成是噪音而加以忽略應該是恰當的,充分競爭理論以及基本因素派的證券分析就是這么做的。相形之下,當基本因素受到影響時,就不能不考慮這種偏向存在嚴重的失真,因為它引起了一個自我加強/ 自我消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股票價格、基本因素、參與者的觀點全都變得面目皆非。第二個概括是參與者對基本因素的認知必然含有某種缺陷,起初也許並不明顯,但以後會表現出來。這時,它將啟動主流偏向的逆轉階段。如果偏向變化扭轉了基本趨勢,自我加強的趨勢就開始朝著相反的方向運動。缺陷在哪裡?它如何、又何時表現出來?這是理解繁榮/ 蕭條模型的關鍵。前面的模型建立在這兩個概括之上,當然,模型是極其粗糙的。它的價值在於,藉助這個模型,我們得以辨別典型的繁榮/ 蕭條序列過程的決定性特徵。其中包括:投資者尚未意識到的趨勢、自我加強的過程的啟動、成功的檢驗、日益增強的信心、由此而引起的現實和預期之間的差異的不斷擴大、投資者認知中的缺陷、市場形成高潮、反向的自我加強過程,只有辨別出這些特徵,我們才能對股票價格的變化有所理解。但是,我們不能指望從一個初始的模型中得到更多的東西。在任何情況下反身性模型都不能取代基本分析,它的作用僅限於提供基本分析中所欠缺的成分。原則上這兩種方法可以調和,基本分析試圖確立潛在價值如何反映在股票價格中,而反身性理論則表明了股票價格如何影響潛在價值,一幅是靜態的圖景,另一幅則是動態的。盡管只能就股票價格的運動提供部分的解釋,這一理論對於投資商來說仍然可能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它闡明了一種其他投資商未能領會到的市場關系。投資者只有有限的資金可供調度,也只有有限的情報進行操作。他們無須成為萬事通,只要自己的悟性比別人稍好一些,就可以占盡上風。有關證券分析的專業化的知識盡管各有所長,但都未能切中投資商關心的要害問題,反身性理論長於理解並辨別具有歷史重要性的價格變化,因此能夠直達問題的核心。在我本人的投資生涯中,前述模型已經證明了它能夠帶來相當豐厚的投資回報。表面看來,這個模型是如此簡單、如此吻合於人們慣用的股票市場模型,想來每個投資商應該都不會對它感到陌生。然而實際情況卻遠非如此。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這一現狀在相當程度上是由於參與者觀念上的錯誤所造成的。這種觀念源自古典經濟學,再向前則可以回溯到自然科學的理論結構,他們頑固地堅持,股票價格是某種基本的現實因素的被動反映,而不是歷史過程中的一個積極成分。我們已經看到,這是絕對錯誤的,值得注意的是,人們並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當然,投資商們確實了解我所指出的市場過程,也確實對它們作出了反應,惟一的區別是,他們的動作慢了一步。選用合適的模型,留意尋找決定價格曲線形狀的關鍵特徵,這,就是我的優勢。我第一次系統地應用這一模型是在60年代後期,正值集團企業熱時期,它幫助我在繁榮和蕭條兩個階段中都賺了錢。集團企業熱的關鍵起因是投資者中盛傳的各種誤解。投資商們只知道每股收益的評估增長了,卻未能看穿實現增長的方式。很多公司掌握了通過收購取得收益增長的方法。一旦市場開始對他們的表現作出正面反應,事情就簡單多了,因為它們可以在收購其他公司時提供自己業經高估了的股票作為支付工具。這一套把戲的原理是這樣的:首先,假設所有公司取得了同樣的內部收益增長,但收購公司的股票以兩倍於被收購公司市盈率的價格出售,如果收購公司得以實現規模加倍,其每股收益將躍升50%,企業成長率亦相應提高。在實踐中,早期的集團企業都是那些實現了較高的內部增長率,並因此在股票市場上贏得高倍市盈率的企業。幾個主要的開拓者都是具有很強的國防背景的高技術公司,其管理人員意識到它們過去那種歷史性的增長率不可能無限期地維持下去,如Tex-tron,Teledyne, Ling-Temco-Vought(即後來的LTV)等等,它們開始收購更多的市場(市盈率)表現平庸的公司,但是,隨著每股收益增長加速,其市盈率上升而非下降。它們的成功吸引了模仿者,後來連最不起眼的公司也能夠藉助收購狂熱而以高倍市盈率的價格在市場上交易。例如,Ogden公司,其收益的主要部分來自廢金屬交易,然而,其股票在巔峰時竟賣出20倍於收益的價格。最後,一家公司甚至只要做出保證採取收購行動並奪取成功,就足以贏得高倍的市盈率。經理們發明了專門的會計處理技術,增強了收購的沖擊力,他們還把一些新的處理方法引入了被收購的公司:合理化操作( streamlingoperation)、資產變賣,以及普遍的在凈收益上所做的手腳。可是,比起收購行為對每股收益的影響來說,這些手法可謂小巫見大巫了。投資商的反應就像是印第安人見到了烈酒。起初,每一個公司的記錄都是基於其本身的價值的。可是集團企業逐漸被承認為一個特殊板塊,於是出現了一批新型的投資商,即所謂的速利基金經理,或「快槍手」,他們與集團企業的經理人員建立起特殊的親密關系,雙方開通了熱線聯系,集團企業將所謂的「庫存股票」直接存放於投資商那裡,最後,集團企業幾乎可以隨心所欲控制股票價格和收益。事件的發展遵循著我在模型中所刻畫的路徑,市盈率猛升,現實的市場終於無力承受預期的重負,盡管游戲還在進行,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支撐著市場繁榮信心的仍是一個錯誤的理念,收購的規模越來越大,非此則不足以保持增長的勢頭,直到最後其規模達到了極限點。整個過程的高潮是索爾·斯坦因伯格(Soul Steinberg)收購化學銀行的行動,結果遭到該銀行的反擊而告失敗。股票價格開始下跌,下降的趨勢進入自我強化的程序。收購對每股收益的有利影響消失了,新的收購成了不明智的舉動,在迅猛的外部增長期間被掃到地毯底下的內部問題暴露出來了。收益報告揭示了令人不快的意外,投資商如夢初醒,公司經理們人人自危,令人興奮的成功已經過去了,日常管理的瑣屑事務無人願意打理,這種困境又為經濟衰退所加劇,許多趾高氣揚的集團企業陷於瓦解,投資商作了最壞的打算,也確實發生了幾宗這樣的案例,對於其餘的公司,實際表現經證明要優於市場的預期,最後,股票市場的形勢逐漸穩定,生存下來的公司多數進行了管理層的大換班,然後艱難地從廢墟底下掙扎出來。集團企業的繁榮特別適於證明我的初步模型,因為其「基本因素」很容易定量化。投資商把他們對股票的估價建立於每股收益報告的基礎上。無論圖表數字多麼缺乏意義,它們還是提供了與我的理論原型極其吻合的圖形(見圖2-2,圖2-3,圖2-4)。在理解和把握集團企業的繁榮/蕭條變化過程的努力中,我最成功的一例是對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即所謂REITs的投資操作。這是一種根據立法授權產生的特殊法人組織形式,它們的關鍵特徵是在分配收入時可以免交公司稅,前提條件是將全部收入悉數分配。直至1969年,這個由立法授權催生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從那以後,REITs開始大批成立。我目睹了它們的創立,由於剛剛經歷了集團企業熱的興衰,我意識到由這種公司在市場上發動一輪繁榮/蕭條序列過程的潛在可能。為此我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其主要部分如下:抵押信託案例研究(1970年2月)

⑹ 股票市場反身性的概念

表面上,抵押信託類同於預期實現高額當期收益率的共同基金,實際卻不然。抵押信託的魅力在於它們能夠以超過賬面價值的溢價出售追加股份,從而為股東帶來資本收益。如果信託單位賬面價值為10美元,股本收益率12%,以每股20美元的價格拋售追加股份,令其股本翻番,賬面價值將升至13.33 美元,每股收益由1.20 美元升至1.60 美元。出於對高收益和每股收益高增長率的預期,投資商們願意支付一筆溢價。溢價越高,信託(的股票)就越容易滿足他們的預期。這個過程是一個自我加強的過程,一旦進展順利,信託就可以在每股收益上表現出一種穩定的增長,盡管實際上它將收益全部作為股息支付了出去。較早參與這一過程的投資商能夠享受到高額股權收益、上升的賬面價值、以及超出賬面價值的不斷上漲的溢價的綜合效益。

熱點內容
對公存款理財收益如何做會計分錄 發布:2025-01-11 14:26:51 瀏覽:26
中國學金融的學校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14:19:05 瀏覽:517
數字政通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1-11 14:16:25 瀏覽:929
節能風電股票歷史價格金融 發布:2025-01-11 14:15:22 瀏覽:149
大股東重組對股票影響嗎 發布:2025-01-11 14:08:09 瀏覽:340
股票最高價等於漲停價的表達 發布:2025-01-11 13:54:51 瀏覽:922
國慶後基金買哪些板塊 發布:2025-01-11 13:44:11 瀏覽:947
lindsay平台股票交易 發布:2025-01-11 13:38:46 瀏覽:229
炒股第一課是什麼 發布:2025-01-11 13:27:31 瀏覽:947
合肥科技股票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13:24:50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