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股票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
Ⅰ 中國股市有哪些弊端
中國的證券股市交易違規和不規范行為時有發生,主要原因就是證券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嚴造成的。有以下弊端需要改善。 1、資本市場主體缺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而目前我國企業主體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約束無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國企業的主要特徵,企業主體地位殘缺。另外,我國資本市場主體殘缺還表現在投資主體主要是個人,其投資的質和量均較低,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比重明顯不足。相比之下美國等發達國家,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其機構投資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業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共同基金等。由於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性投資者發展滯後,這使得僅靠若幹家大機構和數以萬計的小股民散戶所支撐的股市投機盛行,股價暴漲暴跌難以避免,阻礙了股市的健康發展。 2、市場中介機構不完善。證券中介機構從廣義上講就是在證券市場上為參與各方提供服務的機構。我國目前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雖然其業務已涉足證券的承購包銷、發行、交易、自營、財務顧問等內容,但與國外投資銀行業務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資銀行核心任務之一的購並業務對於我國中介機構來說幾乎還未曾涉及。西方國家的公司購並活動大多由投資銀行策劃完成,投資銀行起著搭橋牽線、籌劃交易過程、為交易籌措資金和參與交易談判等重要作用。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中介機構,這就嚴重製約了我國企業重組活動的順利開展。 3、資本市場交易工具品種單一、結構殘缺。在發達的資本市場中,資本市場工具保持多樣化趨勢。以香港資本市場為例,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採用;在股票市場上,不僅出現了期指、期權、認股權證等投資品種,而且這類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過現貨市場之勢。香港上市公司在債券市場上的集資形式更為多樣化,在債券、票據和存款證3種形式的基礎上,先後出現了浮息工具、變息工具、可換投股債券、信用卡應收債券等多種形式,目前在聯交所掛牌買賣的債務工具已增至129種。相比之下,我國大陸的資本市場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幾乎沒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種種限制,這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 4、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證券市場制度是支撐證券市場高效、公平運轉的基礎,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等。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無論從制度本身還是從執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開不夠的問題,表現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極大挫傷了股民、債券投資者的信心。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是指證券投資者在獲取有關信息後,被給予證券投資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實現的制度。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過大,嚴重措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
Ⅱ 股票的發展存在過哪些問題
我國股市存在的問題:
1、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聯系
(1)市場機制不成熟是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聯系的必然原因。
(2)上市公司質量普遍不高
我國股市是國企融資需求和政府催生的產物,其融資功能受到過分關注,導致我國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發行制度不合理。
(3)幕後交易操縱股價現象嚴重
所謂幕後交易,指的是因地位或職務上的便利而能掌握內幕信息的人(即內幕人員),直接或間接利用該信息進行證券買賣,獲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或泄露該信息,使他人非法獲利的行為。中國股市是一個新興的證券市場,市場結構和機制尚不完善,存在大量的幕後交易問題。
(4)融資者融資能力不強,融資手段不多
(5)股市功能缺乏財富效應,居民財產轉移渠道存在風險。
2、股市過度投機
(1)過度投機,嚴重泡沫化現象嚴重 股市的暴漲暴跌使投機盛行,也正是由於投機,高換手率使股市經常處於嚴重超買的狀態,從而導致了高市盈率,增大了投資風險。
(2)中小投資者缺乏投資方面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在成熟的股票市場,交易者對股價走勢有不同看法,其不同的交易行為能減緩股價的波動。而我國股票市場起步較晚,不少中小投資者缺乏金融、證券方面的知識以及相應的分析、決策能力,賭博及暴富心理強,在股票交易中大多聽消息、聽股評,盲目跟風、追漲殺跌,加劇了股市的投機氣氛。
(3)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4)機構投資者為投機行為推波助瀾
在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部分中、小投資者都是委託基金等投資機構進行交易,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力量。
3、監管機構不力
中國股市中的監管力度不力,表現在對上市公司的增發。
4、發行制度有弊病
現在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中真正優良的公司不多,是什麼原因 讓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垃圾公司呢,顯然是發行制度有問題。首先是對上市公司把關不嚴, 現在公司要上市只要攻關工作做得好不管什麼公司都可以。 沒有做到優生優育, 有的上市公 司上市不到一年就發生虧損,幾天股價就破發。這說明審計太馬虎。試想,如果規定一條公 司要上市需保證每年業績有10%以上增長,股價至少不得低於發行價。沒有達到處罰相關 責任人。作為上市的一個硬條件,有這樣多的垃圾公司嗎?其次就是發行方式不公平:體現 在兩個方面。
(1)發行市盈率不公平。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就是同一支股票發行都有不同。
(2)發行方法不公平。大機構資金雄厚,在場外大量申購後到二級市場欺騙中、小散戶。體 現得最充分最淋漓盡致的是中石油的發行, 同一支股票發行市盈率不同, 造成大陸上市當天 被機構拉高到48元以上,就是跌到10元以還比H股高,給中、小投資者造成了非常巨大 的損失。
(3)對大、小非的限制無方:大小非是股改留下的後遺症,股改時沒有充分想到三年就 要全流通的壓力, 以至於到現在沒有辦法限制大小非流通的局面。 特別是股市下跌時大小非 成了下跌的頭號殺手。 造成了一跌再跌的局面。 如果說原來大小非是股改時有協議沒有辦法 可以理解, 哪么新股發行中的大、 小非問題就是太不應該, 原來的大小非在開弓沒有回頭箭,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基礎上才解決掉,居然新股發行還存在大、小非。現在新增加的大小非 問題已經更嚴重地影響到了股市的健康。實在是到了應該徹底改革一下的時候了。
Ⅲ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相關建議經過近 20 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已形成了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特色道路,規模不斷擴大,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投資者積極性不斷提高,制度性建設日趨完善。但股票市場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較為明顯。 2007 年股票市場看似迎來了發展契機,股權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 2008 年隨後進入蟄伏期,股市發展陷入困境。一、當前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一)股市功能導向存在誤差,股市和宏觀經濟之間缺乏聯系1 、投資能力較弱,存在投機行為過度現象目前股票市場參與者在進行投資時,往往不會考慮長期價值投資,市場上短線投資行為較普遍,主要體現在股票換手率較高,與西方國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國股票換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投機行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現動盪的直接原因之一,滬深股指從 2003 年開始反復漲停,上證指數在 2007 年創下了歷史最高的 6124.04 點,隨即開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點 1664.93 點。至 2008 年 12 月,上證指數較長時期在 2000 點左右徘徊。股市參與者對股市的預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關系,而是主要看參與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2 、融資者融資能力不強,融資手段不多相比而言,國內股市融資能力普遍不強。據統計,僅 2005 年我國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籌資額就達 206.5 億美元,為滬深兩市 2003 年、 2004 年首發募資總額 800 多億元人民幣的約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來,國內上市公司融資水平更是急劇下降。從 2008 年新股發行情況來看,新股從價格到數量都沒有達到預期籌資的目的,甚至從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發行變得較為困難。而且,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手段不多,除了從銀行貸款和直接獲取發行資格而獲得直接融資以外,沒有更多其他的融資手段,這進一步加劇了融資能力的弱化。3 、資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必要的聯系由於股權結構形式單一並缺乏流動性、上市公司產業分布不盡合理等因素,導致股市資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時,二級市場交易量和規模起伏過大,突出表現在一些 ST 股票雖然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但市盈率卻非常高,甚至達到 60 — 100 倍。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發展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我國股市宏觀經濟晴雨表的功能卻未能充分體現,股票市場的資源被各種人為和非人為的因素消耗殆盡,股市和宏觀實體經濟出現了脫節現象。4 、股市功能缺乏財富效應,居民財產轉移渠道存在風險雖然2007 年我國股市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但也未能解決股市總體回報率較低的趨勢。 2008 年以來,股票市場持續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財富較大幅度縮水。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這固然鼓勵了居民積極參與股市的發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財富增值的持久能力。(二)股市結構存在缺陷,股市持續發展缺乏必要的支持1、「政策市」阻礙了股市發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結構性缺陷主要表現為股市的發展目標需要隨政府的發展思路而不斷變化。這種反復波動的狀況不僅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還會打擊股市參與者的積極性,往往會造成兩種後果,一是股市發展出現過度繁榮,進而產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這種泡沫被擠壓,股市便會迅速萎縮;二是股市發展持續低迷時,股市價值被低估,對投資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將在很長的時期內難以走上正常的發展軌道。2、「企業圈錢」行為未得到有效控制,私利行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上市公司通過包裝、公關實現上市,是目前股市結構中存在的最大痼疾。由於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為一方政府獲得稅收利益的主要保證,這一點對欠發達地區來說尤為重要。以這種標准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質量不高等問題,上市不以盈利多少為准繩,而是以利益為出發點,企業圈錢行為嚴重,各種虛假行為、不誠信行為成為股票市場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國沒有對這些行為進行嚴厲的制裁。近年來,企業圈錢行為被屢屢曝光,從上世紀 90 年代的銀廣夏、瓊民源事件到最近的國美事件,企業利用上市之便謀取私利的行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3 、機構投資者坐莊行為加劇了股市的混亂局面國外經驗表明,對機構投資者進行有效管理會減少股市的震盪。而我國由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機構投資者常常利用資金優勢對股市進行操縱。以基金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迅速培育和壯大,股市投資資金已轉變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機構的投資動向直接引導著市場走勢。由於我國目前價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機構投資者奉行的以(本欄目策劃、編輯:曹敏)價值來定盈利的思想難以行得通。因此,機構投資者往往會採取操縱信息、操縱交易等手段來獲取高額回報,更有甚者,還會與企業相互串通,通過獲得內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戶的經濟利益。(三)股市內部環境惡化,制度缺失現象嚴重我國股票市場內部環境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建設目標導向存在誤區,造成股票市場環境惡化。追溯到股市初期的建立過程,可以發現我國成立股票市場是為解決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一種權宜之計,這種定位造成股市發展要服務於國有企業改革。因此,那些質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成為了股市主體,為了扶持這些國有企業,股市的投資功能和融資功能均受到了嚴重損害。二是股權分置造成股市參與者利益嚴重不均衡,股市長期偏離正常價值。由於存在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股市參與者的風險和收益存在嚴重不對等的局面,集中表現在同股不同利現象。同時由於流通股所佔比例過大,影響股票價格的真實性。雖然 2005 年已經開始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但目前來看,大小非的減持力度和價值定位都未能達到預想的結果,同時,減持過程中也存在著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的現象。三是退市制度不健全,風險制度欠缺,股市環境難於凈化。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實現退市有利於凈化股票市場的環境,但我國目前還難以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相應的退市制度作為企業可以退市的依據。從我國退市制度的現狀來看,退市標准和程序在《公司法》、《證券法》、退市辦法、上市規則中都有所規定,但存在不科學、不統一、相互矛盾等問題。同時,我國股市風險制度不完善,缺乏應有的風險防範措施。從我國股市設計的總體思路來看,風險制度被忽視是其中的主要問題,體現在風險防範措施較為缺乏、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不足等方面。(四)外部環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續健康發展難以得到保障我國股市外部環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現在:一是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滯後,執行力度有待提高。即使我國一直以來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來保護股票市場發展,但總體來看,實施的時機仍較為滯後,而且沒有實施配套措施,效果並不明顯。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參與者利益受侵害現象嚴重。近兩年中小股東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東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大股東總是利用自身的資金和信息優勢來謀取暴利。由於我國沒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業信用等級和監管實施辦法,因此,為大股東利用自身優勢來侵害中小股東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機。三是行政干預過多,股市難以形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機制。股市建立以來,我國政府反復救市、不停托市,都為股票市場的自我發展和自我調節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政府這種行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場喪失了優勝劣汰的自我發展、自我調節功能。二、改善我國股票市場現狀的相關建議(一)進一步完善股市投融資功能,強化收入分配功能,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完善投融資功能應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優先安排有優質資源的企業上市。為使市場回歸到應有的穩定狀態,應適當召回部分在海外運作較為出色的公司,帶動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信心,減少市場投機行為。同時,階段性的改進配額制,對那些確屬需要國家扶持的行業和地區仍保持適當的配額制,而對於純屬地方政府希望通過上市來謀取利益的地區應予以取消配額。強化收入分配功能,首先要發展多層次的市場體系,通過市場的多樣性來降低居民收入風險;其次要建立公正、公開的信息披露制度,減少居民在信息不對稱過程中做出的不理智行為,並有效防止操縱市場行為。市場的核心功能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為此應建立和規范股票定價制度和發行制度,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行為。(二)優化股票市場結構,加強監管,杜絕市場上違法行為的發生首先,摒棄當前政府的托市行為,盡量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適當界定政策與市場的邊界,消除政府越位、錯位、缺位現象。市場的問題交由市場解決,但當市場失靈時,政府應果斷採取措施應對。其次,加大對違規公司和機構投資者的懲戒力度,增加其違規成本。對多次違規的上市公司,除給予一定罰金外還應按情節嚴重程度訴諸於司法處理。最後,強化政府監管的獨立性,減少政府因為利益重疊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處於超然獨立的位置。為實現獨立性,應建立相應的法律措施,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三)完善市場目標,推進市場改革首先,改進股市建設目標。真正使原有為國有企業解困的目標轉變為為優質企業服務、為國家宏觀經濟服務的目標上來。其次,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平穩運行。從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看,股權分置改革有利於實現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使大股東更加關注公司業績,中小股東也可以採用間接方式來實現自身權利。同時必須根據股市發展態勢來決定是否提高股市的對價水平,以確保投資者和國家利益不受損失。第三,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的建立主要是為了保障上市公司質量,減少那些效益較差、盈利能力較差的公司佔用股票市場資源。同時,加強股市應對風險的能力,建立行業風險評估制度、金融工具風險評估制度等。(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體系,保證外部環境良好運行首先,進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場相關法律制度,加大執法力度。因為好的法律制度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相關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社會中介機構相關制度和政府監管等制度。其次,建立有效的信用評價機制。主要是市場參與者信用評級制度、信用檔案制度等。最後,進一步規范政府職能,將政府的主要職能限定在宏觀層面上,主要負責法規、法律的建設和股市建立的總體思路和方針。
Ⅳ 目前中國股市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多空對決牽動股市神經多個緯度看市場
中國銀河證券高級經濟學家 吳祖堯
■ 主要觀點一:股權分置問題並不是中國股市問題的唯一症結,解決了股權分置問題也並不意味著中國股市從此向好。中國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國股市也有民營企業,但是這些公司給投資者的回報也並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會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會有上市公司損害投資者權益,即使在美國這樣成熟的市場也出了安然事件。
■ 主要觀點二: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問題,已不能簡單地當個案來處理了,我們必須反思發行上市制度。當前上市公司的風險實在太大了,這必然要帶來投資者投資策略和選股思路上的調整。僅僅憑借財務數據和業績預期選股已不夠,即使我們能夠甄別出財務報表的真假虛實,即使我們能夠准確預測出未來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但如果我們不能察覺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如果我們不能識別公司治理機制中的潛在缺陷,我們仍然無法規避投資風險。
■ 主要觀點三:面對新股發行,投資者是一種十分矛盾的心態。A股市場要汲取B股市場和以前STAQ、NET市場的教訓,就必須接受新股擴容的現實。與其將當前市場下跌的原因歸結於新股發行和詢價制,不如說是市場對新發行公司遴選機制的失望。
■ 主要觀點四:中國股市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結構與中國經濟的結構不匹配;2004年中國股市受宏觀調控影響巨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股市中周期性行業上市公司比重過大,上市公司行業構成的缺陷進一步加重了中國股市的風險。
■ 主要觀點五:要增加市場的信心,說難很難,說易也很易。其實核心是要增強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市場不缺信心,缺的是好股票。如果我們投資的股票能給投資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回報,投資者還能沒有信心?如果我們所投資的股票都是物有所值,那我們還擔心全流通嗎?
降低印花稅利好有限
在市場跌破1200點關口後,管理層果斷出手,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稅。但是市場的反應卻很有分寸,一天上漲,四天下跌,股指再次逼近1200點關口。
其實管理層很清楚,中國股市存在的問題並不是交易成本太高,印花稅問題也並不是市場走弱的根本原因。管理層之所以還選擇降低印花稅,只是為了表明,管理層仍在關注市場,仍在關心投資者,籍此以達到穩定市場的作用。但市場似乎並不領情,因為在投資者看來,盡管降低印花稅是順應民意之舉,但在當前中國股市積重難返的情況下,管理層並未推出解決股市的深層次問題的舉措,只能說明改革之艱難,穩定市場可打的牌已有限,逢利好減磅成了投資者本能的選擇。
辯證看待股權分置問題
很多人將股市走弱的原因歸結為股權分置問題,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於股權分置問題的存在,不利於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結構,不利於形成外部治理機制,不利於市場形成穩定預期,不利於投資者評估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但是我們也應看到,股權分置問題並不是中國股市問題的唯一症結,解決了股權分置問題也並不意味著中國股市從此向好。中國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國股市也有民營企業,但是這些公司給投資者的回報也並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會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會有上市公司損害投資者權益,即使在美國這樣成熟的市場也出了安然事件。對於那些素質差的上市公司,遲早要退市的公司,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只能給大股東再增加一次圈錢的機會,只能再讓投資者付出更高的代價。
上市公司治理機制風險帶來投資策略和選股思路的調整
近期頻頻暴露的上市公司問題成為市場走弱的重要原因。去年年底的伊利事件和長虹事件,已給投資者上了一堂風險教育課。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問題更是加速引爆,截止2005年1月25日,在不到20個交易日里,滬深兩市就有24家上市公司,因各種違法違規問題被曝光。山東巨力因涉嫌欺詐發行股票被提起訴訟;東北高速巨額銀行存款不翼而飛;開開實業總經理在逃,三位高管失蹤;深圳機場總經理被拘;山西焦化子公司失蹤;利嘉股份被立案調查,等等。這一系列事件說明,中國上市公司除了存在經營風險外,還存在很重要的一個風險就是公司治理機制的風險。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問題,已不能簡單地當個案來處理了,我們必須反思發行上市制度,盡管有信息披露制,盡管上市公司都建立了「三會」制度,盡管很多上市公司都有獨立董事,但是上市公司還是黑幕頻繁,這表明形式主義的治理結構並不能帶來實質性的治理機制改善。資本市場不僅沒有成為上市公司改善治理機制的平台,反而成了上市公司變壞的染缸,這是因為,一些上市公司上市後擺脫了政府行政監管,而資本市場由於制度不完善,帶來制度真空和監管真空,如果上市公司的高管缺乏定力,就會出現損害投資者權益的事情。其實我們不能僅僅責怪上 市公司高管人員缺乏道德約束力,關鍵是我們要從制度上防止不規范行為的發生。僅有譴責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嚴厲的司法處罰;僅有事後的監管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事前的預防機制。美國出了一個安然事件便建立了一套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防範體系,中國上市公司出了這么多問題,又怎麼能在制度上無動於衷呢?大慶聯誼、銀廣廈事件問題出了這么長時間了,投資者的補償問題並未解決,司法制度並未在證券市場建立威信,面對上市公司的種種劣行,投資者只有一聲嘆息。
中國上市公司的風險實在太大了,這必然要帶來投資者投資策略和選股思路上的調整。僅僅憑借財務數據和業績預期選股已不夠,即使我們能夠甄別出財務報表的真假虛實,即使我們能夠准確預測出未來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但如果我們不能察覺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如果我們不能識別公司治理機制中的潛在缺陷,我們仍然無法規避投資風險。這提醒我們,在關註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的時候,也必須重視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風險。可是目前我們沒有很好的方法能夠評價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風險;或者即使我們能夠評價這種風險,我們必須花很高的代價,我們必須作長時間、全方位的調研;或者即使我們能夠承擔這種代價,能夠做出這種評價,我們也需要時間。目前滬深股市中有1370多家上市公司,即使我們只對其中少數公司進行評價,也將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量,很難一蹴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素質的反應只能簡單化,那就是降低整體市場的估值水平,對上市公司作一個風險折價來處理。這就是中國股市的20倍市盈率不等於美國股市20倍市盈率的道理所在,這也是世界上不同股市的市盈率不可比的原因所在。監管尺度越嚴,上市公司素質越高的市場,其市盈率應當高一些,反之,市盈率則應低一些。
上市公司行業結構不合理增加了股市的風險
新股發行也是影響近期市場走勢的一個因素。面對新股發行,投資者是一種十分矛盾的心態。一方面新股發行要帶來現有股價結構的調整,要分流市場的資金。另一方面投資者明白,如果沒有新股發行,沒有新鮮血液補充到證券市場,證券市場對資金的吸引力將進一步下降;如果資本市場不能為中國經濟發展作貢獻,資本市場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政策也不會向證券市場傾斜,中國的股市將會進一步邊緣化。A股市場要汲取B股市場和以前STAQ、NET市場的教訓,就必須接受新股擴容的現實。
與其將當前市場下跌的原因歸結於新股發行和詢價制,不如說是市場對新發行公司遴選機制的失望。新股發行暫停半年之後,首批詢價制的新股是兩只電力股,無論是行業還是公司質地,對投資者並無新意,對資金並無特別吸引力,國內股市上並不缺乏電力股,由此只能導致電力股受壓,股市指數下挫;而國內股市還有不少空白行業,卻得不到補充;中國經濟中有不少高成長的企業,股市卻不能吸引其前來上市。中國股市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結構與中國經濟的結構不匹配;2004年中國股市受宏觀調控影響巨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股市中周期性行業上市公司比重過大,上市公司行業構成的缺陷進一步加重了中國股市的風險。
市場不缺信心,缺好股票
從股市的開戶數據來看,2005年以來市場每天的新增開戶數據一直處在低位水平,每天滬深交易所新增開戶數量約3000戶左右,由於一般一個投資者是同時開一個滬市賬戶和一個深市賬戶,因此實際開戶人數只有1500人左右,這意味著全國2000多家營業部,平均每家營業每個交易日開戶人數不到1人。這表明,場外資金進入股市的數量已微不足道,目前市場運行主要是靠場內已有資金在維持,隨著交易成本的消耗,隨著上市公司融資的消耗,資金的捉襟見肘,只能導致市場重心的不斷下移。
其實,市場從來不缺資金,缺的只是信心。2005年以來國債市場逼空式的上漲,已顯出場外資金的充裕。資金之所以不進入股市,是因為近四年的熊市沒有形成賺錢效應,是因為股市太多的問題讓場外資金望而生畏。
要增加市場的信心,說難很難,說易也很易。其實最核心地是要增強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市場不缺信心,缺的是好股票。如果我們投資的股票能給投資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回報,投資者還能沒有信心?如果我們所投資的股票都是物有所值,那我們還擔心全流通嗎?從這個角度來看,指望管理層一次一次出更多的利好政策其實意義不大,對投資者來說,最大的利好政策是管理層通過制度規范和嚴格監管,使上市公司能夠真正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如果中國股市能夠培養出幾個微軟類的企業,投資者自然就有信心了。
Ⅳ 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987年我國第一家投資銀行--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成立,截至目前有200多家證券公司成立。注冊資本總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海通證券、中信證券、銀河證券、申銀萬國注冊資本規模超過40億。
目前中國的證券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內控機制不完善,抗風險能力差,主要表現在:
1、股本結構不合理,股權過於集中。大部分證券公司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接近60%或以上。國信證券前5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高達95%。如此股權結構不利於治理結構的形成,容易造成大股東控制,損壞小股東利益。我國的證券公司大多以地區或部門作為發起人,政府和國有銀行在其結構中佔主導地位,股東性質單一,使投行同時帶上了國企的通病。
2、股權流動性差。截至目前深滬兩市只有寥寥數家上市證券公司,由此造成股東無法通過市場來監督經營者行為,而只能直接參與公司治理,加大了股東的治理成本。
3、作為國有企業或國有資產控股的證券公司,由於國有產權代表缺位等原因,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形同虛設,在這種權利制衡的真空中,證券公司實際經營決策的權利由公司高管人員掌握,內部人控制。
4、激勵機制不合理,激勵手段落後。
Ⅵ 現在的股票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
目前a股市場最大的問題是,由於資源的傾向性配置,a股市場逐漸失去了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中國股票改革成功的一個腳注,就是不需要再提市值、開戶數量和證券化率。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中國資本市場的資源有意地集中在銀行、證券、房地產和礦業公司。隨著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建設銀行即將回歸,a股市場將有13家上市銀行公司,占市場近一半。
中國經濟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情況恰恰相反,大公司繼續享有另一種壟斷地位。他們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倒賣資源來賺取利潤。另一方面,由於私人投資受到抑制,需要資金和具有一流生產力的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融資,良好的企業DNA也隨之喪失。中國資本市場上市資源的壟斷性質,以及人為抬高藍籌股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長期以來都表明,這不是一個成熟的競爭市場。改變這種局面,管理層有必要盡快打破上市資源和公司債券發行的隱性壟斷,從計劃到實踐多層次資本市場,避免重犯創業板資源壟斷的錯誤。
Ⅶ 分析我國目前股票市場上存在的問題
1、入市和退市難(證券發行核准制形成了較高的准入門檻);
2、證券市場中「政策市」的存在加劇了證券市場的波動;
3、監管部門缺乏獨立性,監管體系功能發揮不充分;
4、證券市場的各級部門單位缺乏誠信;
5、監管部門缺乏獨立性,監管體系功能發揮不充分。
6、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還不盡合理,難以確保所有者的利益。
7、還未形成完備的市場體系;還未建立完善法規體系,違規處罰力度不大,違規成本較低;
8、債券、股票的發行還未形成互補機制。
9、證券市場需進一步規范。
Ⅷ 中國股市存在的四大問題
中國股票市場存在三大的嚴重問題
中國資本市場在20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嚴重的問題。當下中國股票市場正面臨著發展過程中的困局,被邊緣化日益顯現,集中表現為資源的錯配上。
第一,市場資金的嚴重錯配。
企業本來只要募足一個億資金足矣,在投行的精心包裝下,一下子圈進了10個億,錢多得沒處花,於是公司買樓買車,購買理財產品等等。而大股東面對巨額財富,「上市」後急忙高價套現。近十年來的股市,一批企業老闆圓了富豪夢,但投資者難以從中分享到經濟增長的紅利。面對一個疲弱的股市,巨額民間資金找不到出口,於是炒樓,炒商品,資金在體外循環與空轉。
第二,公司治理方式的錯配。
大股東一股獨大,外部投資者難以發揮作用,獨立董事成擺設。特別是家族型一股獨大的上市公司信息不透明,公司治理存在嚴重缺失。不少公司利用大股東和控股股東優勢地位來侵害中小股東和中小投資者的權益。
第三,籌資與投資的錯配。
產業證券市場應成為籌資者與投資者利益共沾的市場,但過往市場的天平偏向融資者,投資者只能選擇逃離,籌資也難以為繼,IPO一次又一次被迫暫停。
顯然,中國資本市場種種弊端,其根本原因在於行政主導了市場,無論從資本市場的運行機制還是外部環境來看,都沒有真正的市場化。所以改革迫在眉睫。
最大的問題:股市有風險!官員應遠離!
Ⅸ 我過證券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原因和對策
內地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內地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市場規則、制度建設、監管水平等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內地證券市場前進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和誤區。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值得每個市場人士深入思考。
證券市場應盡快實現兩個轉變
成熟的證券市場是資源優化配值的場所,既可籌資融祺,也使投資者獲取回報。而內地處於經濟轉軌時期,在證券市場制度設計與管理上,內地的證券市場是政府倡導建立的,其籌資與結構調整功能是國家傳統的資金增量調整方式在證券市場的實現形式,因此為國企改革服務的作用被突出強調,即強調其籌資功能而忽略其投資功能。市場及個股的投資價值問題受到了忽視,這種潛意識導致了政策上及市場參與者行為上對證券市場投資功能的忽視甚至是漠視,這其實是導致監管不嚴和企業及其他各市場參與者傾向於短期行為的根源。
伴隨著國企三年改革脫困的目標基本實現以及證券市場規模快速擴張期的結束,這種依賴吸收資金增量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功能將會逐步退化。而伴隨著市場調整期的開始,投資者理性投資觀念的全面形成會迫使市場供求結構發生強制性調整,促使市場供求機制由行政操作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順應這種變化,證券市場應盡快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市場定位的轉變,即由原來的為國企脫困服務轉變為培育一批業績優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公司;二是市場功能的轉變,即由原來單一的籌資功能向風險定價、優化資源配置等多項組合功能轉變。
證券市場要積極推進金融創新
在健全發達的市場體系中,主板市場與二板市場,場內交易市場與場外交易市場,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衍生金融市場等同時並存,構成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與之相對應的則有數以千萬計的上市公司和交易品種。
內地證券市場的發展目前主要集中於主板市場,而且主要是股票市場,股市的板塊是以行業或概念來劃分的,便於為莊家提供炒作機會,且市場交易品種單一,缺少對沖機制來降低市場風險。一九九五年因國債期貨的「327」事件,政府主管部門停止了國債期貨交易,此後金融期貨市場一直處於空白狀態。由於股票市場交易品種單一,缺乏對沖機制,使得市場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多空對壘,投資者只有做多才能獲利。市場的單邊性特點不利於市場的穩定,多數莊家操縱股價都是先利用股市無買空機制而一路往下打壓,做長期單邊下趺市收集籌碼,而後一路拉升股價暴漲。當中小投資者開始追漲過程中,莊家也就順利完成了出貨。在莊家的操縱下,廣大中小投資者往往輸得很慘。
內地證券市場結構的缺陷,不僅不利於培養長期、穩定的投資者群體,而且由於無法發揮期貨、期權的價格發現功能、不利於股價的理性回歸,導致股價的理性回歸,導致市場過程投機。因此今後在發展證券市場的過程中,管理層應加快對證券市場進行結構調整。一方面繼續完善股票市場建設,同時應加緊建立二板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積極推進金融創新,穩妥地發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增加交易品種,建立對沖機制以降低市場風險。
股票指數期貨由於是以股票指數本身為買賣對象的,不僅具有一般期貨產品的價格發現功能和風險規避功能,在成熟的證券市場上,它還能產生調節整個股票市場股價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視。內地應適時開辟這一市場,使內地證券市場盡快形成以股票市場為主體、多層次的證券市場並存和協調發展的市場體系。
上市公司應建立退出機制
目前內地上市公司中,國有企業占絕對優勢,並且大量的國有股不能流通,市場投資者只是小股東,處在弱勢群體的位置上。上市公司這種「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導致了市場投資者和企業雙方面的行為扭曲。在上市的1,200多家公司中,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嚴重失衡。據不完全統計,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公司總股本51%的上市公司,占總數的近一半;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數量是第二大股東的5倍以上。由於股權結構不合理,小股東無法實行監督權,通過市場監督促進國有企業改制的設想也就無法實現。另外,大量的國有股不流通不僅是導致市盈率高的一個因素,也導致了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要改變上市公司行為的不規范,關鍵是要落實上市公司股權結權的改善、變革和交易等核心問題。具體操作上,首先應當改善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可以考慮嚴格控制新上市企業的質量,從注重所有制結構轉為注重企業本身的質量和效益情況,多批准一些高質量的民營及合資企業上市,甚至允許外資企業上市,以便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其次,分期分批使上市公司的股權能夠盡量流動起來。在增加市場流動性的同時,分散的股權結構有利於對企業的監督,也有利於企業改制。這一點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國有股減持可以實現。再之,對於那些虧損嚴重的企業應當加以限制、整頓乃至取消其市場資格,不允許其通過虛假重組、以配股代替分紅等方式在市場上繼續維持。因此,市場的退出渠道一定要暢通,這將比任何行政處罰更有約束力。
建立法制的證券市場
內地證券市場在立法、監管、規范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成熟市場相比,內地證券市場在法制建設方面差距很大;一些法律只有粗的框架,可操作性差,導致市場各欺詐投資者行為時有發生,監管人才和手段不足;由於證券案件標的較大、訴訟成本較大,一些法院對證券法律法規的認知度不高,對涉及證券案件的訴訟主體等問題還不清楚。此外,在證券市場的監管問題上還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下一步需要真正發展證券市場的法律制度,否則即使在其他方面加快前進步伐,也會受到相當大的制約。
針對目前市場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應加強證券市場法制建設,在依法治市的基礎上,加大對證券市場的規范力度:首先根據市場需要,補充和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同時,面對不斷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積極研究監管辦法,為市場的發展和規范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要加強證券執法,堅決打擊一切違法違規活動:要進一步加大對內幕交易、操控市場和其他欺詐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大執法和稽查力度,重點查處一批大案要案,對市場違規者形成威懾力量,促使市場參與者形成守法規模經營的理念。
Ⅹ 論證券法證券市場 論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及其存在問題
論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及其存在問題
論 文 提 綱
一、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1、國民經濟的資源配置
2、證券市場深化和完善了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
二、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
1、信息失真現象嚴重
2、證券市場規模
3、證券市場制度
三、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問題的對策
1、政府推出積極的資本(股市)政策
2、加強投資者教育
3、監管改革
四、結論
摘 要:我國證券市場從有至今,經過高速的發展,已初步形成規模,但仍不成熟,仍存在許多問題,例如證券市場規模過小,資本品種類不足,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內部管理不規范,投資者缺乏投資理念,不理性投資,證券公司綜合競爭能力較弱,法律、誠信環境及監管體系有待完善,監管有效性和執法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需要慢慢的改進。
[關鍵詞]證券市場 發展 問題
中國證券市場從粗耐無到有、在誕生後短短的20年間,迅速成為無論從總市值、募集資金規模、還是交易活躍度都走到世界前列的全球主要市場,跨越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歷程,這應當說是一個奇跡。這自然得益於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的堅實基礎和大背景。但是,證券市場本身無論在制度建設、交易規范和監管努力等方面的長足進步,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因此,我們既絕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
一、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一)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到幾天的主要成就是它優化了國民經濟的資源配置,推動了創業創新和企業成長,從而極大地增進了實體經濟的活力和可持續發展。
強大和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使各類優質企業都能有了籌集資金的市場化渠道從而實現加速發展。而股市巨大的財富效應一方面吸引了各種社會資金湧入市場和流向優質企業,另一方面激勵了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燃起創業的夢想,追求創新和成功。資本市場助推了企業家精神的弘揚。
(二)證券市場深化和完善了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
記得早在1980年代引入市場機制的初期,當時的改革者就已經預感到僅有商品的市場化不足以替代原有的龐大的計劃經濟體系,改革的發展將邏輯地需要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配套,需要期貨市場調節和穩定長期供需關系。中國證券市場這20年的發展,通過債券、股票、權證、期貨等各種金融工具,提供了多層次的投資和分散風險的手段,使得金融投資既是專業機構的獲利避險工具又成為大眾理財的通暢渠道。以證券市場為代表的直接金融的興起,改變了我國
長期以來僅僅依靠銀行間接金融的體制,在整體上提高了資金效率和降低了金融風險。這為中國經濟在逐步融入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保證自己的經濟自主性和抵禦外部的金融沖擊打下了可靠基礎。
二、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失真現象嚴重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相當嚴重,有的公司不是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記錄來披露會計信息的,而是根據領導人的意願捏造會計數據,欺騙投資者;有的公司設置兩套賬,以逃避現實有關部門的監督等等。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司領導人為了個人利益或小集團利益授意或強迫會計人員造假是主要原因,社會監督部門監督不力也為虛假信息流入社會創造了條件。
(二)證券市場規模
證券市場規模過小。以股票為例,雖然發展速隱雹度較快,但是從總體規模看仍有很大不足。全世界平均參與股票投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為8%,發達國家約為25%;而我國僅為2.7%,至2007 年中期上升至10% 左右。另外,從股市總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重看,世界平均為30 % 左右;2006 年前我國僅為24.2%,至2006 年股改後,該比例升至43% ;但距發達國家的80%仍有很大差異。而且在我國證券市場總市制中還包括了大量非流通市值。綜上所述,我國股市規模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較大差距。
(三)證券市場制度
(1)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證券市場制度是支撐證券市場高效、公平運轉的基礎灶凳帆,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等。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無論從制度本身還是從執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開不夠的問題,表現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極大挫傷了股民、債券投資者的信心。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是指證券投資者在獲取有關信息後,給予證券投資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實現的制度。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過大,嚴重挫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
還有我國證券公司綜合競爭能力較弱 上市公司內部管理不規范法律、誠信環境及監管體系有待完善,監管有效性和執法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原因
三、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問題的對策
(一) 政府通過推出積極的資本(股市)政策,擴大直接融資,調整經濟結構,做大經濟總量。
1.應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目前我國債市容量規模比較小,債市融資占直接融資總量的比重與成熟市場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體制機制層面看目前還有很大障礙制約了債市發展。
2.應大力發展場外市場。場外市場一旦打開,會讓更多創新型、創業型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從而加大國家科技進步的步伐,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平台。今年加快推進場外市場建設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點工作,場外市場作為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的有力補充,面向的企業范圍應該更大,門檻應該更低,掛牌標准更加靈活,並且有其獨特的監管模式。股市不能淪為圈錢工具,不能竭澤而漁,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言,把池子建設好,把熱錢、房地產資金、等引入到股市,這樣的股市才能健康發展。
(二)加強投資者教育
正如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所言證券市場有風險,一般投資者不要入市。投資者應該有對市場的清醒認識,要樹立長期投資觀念。作為一名成熟合格的投資者,在證券市場進行投資,如果沒有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那註定是會失敗的。因此,加強投資者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教育的重要性就特別顯著。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吸引越來越多的機投資者的參與,允許養老金、企業年金入市,使市場變得越來越成熟。
(三)監管改革
1. 在一行三會之上成立國務院金融委,加強「一行三會」之間的協調性,大力支持積極資本政策的推出和執行。
2.開展監管者教育,轉變監管者工作作風,培養服務意識,建立虛心聽取各方意見、及時與投資人溝通的長效機制;
3.監管者要打破「審批情結」,將IPO上市企業的實質審核(審批)向程序化審核和形式性審核轉變。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監管市場各類主體、交易所和中介機構上,沿著監審分離的方向推進證券監管體制改革。
4.要改變現階段發審委有權、保薦人有錢、投資人有險的不合理的發行制度。 四.總結
盡管當今中國證券市場仍存在很多新的問題亟待解決,但小的瑕疵阻擋不了蒸蒸日上的勢頭,我們期待中國證券市場在不斷健全發展中開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