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美元對沖指數股票市值
Ⅰ 匯豐集團的年動向
1998年11月,匯豐集團宣布統一品牌,差不多所有業務地區的附屬公司均採用匯豐品牌和六角形標志,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個別在亞太地區以外的辦事處亦納入採用匯豐品牌的當地附屬公司網路(例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部分在英國的分行納入英國匯豐銀行的網路)。統一集團品牌可以加深世界各地客戶、股東及員工對集團和其信念的認識,亦有助匯豐在世界各地以同一集團形象推出新產品與服務。匯豐控股亦在1999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進行股份拆細,把每一股拆為三股及股票面值由英鎊改為美元折算。2000年因收購法國商業銀行取代法國商業銀行於巴黎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自2002年起,匯豐以「環球金融地方智慧」(The world's local bank)作為集團口號,強調集團在眾多市場中均擁有豐富經驗,並且透徹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2004年因收購百慕大銀行取代百慕大銀行於百慕大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依照慣例,匯豐控股每隔3年會就集團總管理處的地點作出檢討。不過在2006年10月,有報道指匯豐集團總管理處有可能會遷離倫敦,有分析員表示因為香港自主權移交後不明朗因素已經消除,局勢穩定,不排除會重返香港,因為英國稅率遠較香港高,征稅范圍及稅種亦較香港闊和多,使匯豐控股需要負擔高昂的稅項,每年匯豐控股向英國政府支付的稅項高達4億英鎊。除了香港之外,有英國報章指出匯豐集團總管理處可能會遷往愛爾蘭,但匯豐發言人隨即否認。而匯豐控股行政總裁紀勤表示,英國在地理上占優,能迅速聯絡各地業務網路,對現時的集團總管理處感到相當滿意。
2007年2月,匯豐控股首度發出盈利警告,主席葛霖表示,原因是旗下的匯豐融資在策略上出現錯誤,葛霖指出匯豐融資發展按揭業務,這個並非核心業務,但匯豐控股無意出售匯豐融資。這是匯豐集團成立140年以來首度發出的盈利警告。
2007年11月26日,匯豐控股宣布,重組該集團旗下兩項結構投資工具(SIV) Cullinan Finance Limited和Asscher Finance Limited。預料2008年8月前將提供最高約350億美元的流動資金和定期融資並將這兩只SIV持有的總額45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證券和其他資產計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2008年6月17日,匯豐以4.39億美元把旗下在英國的信用卡收單業務的51%股權,賣給世界最大型交易處理商之一Global Payments,並成立一間名為「HSBC Merchant Services」的合營企業,2009年6月12日匯控以3.077億美元的價格向合作夥伴Global Payments,悉售所持HSBC Merchant Services共49%股權。
2008年9月19日,匯豐控股宣布有鑒於國際信用危機削減了資產價值,放棄以63.17億美元(約493億港元)收購韓國外換銀行51.02%股權的計劃。
2008年9月19日,匯豐以以15.68億元披索(約1.45億美元),悉售於墨西哥消費信貸機構Financiera Independencia的18.68%股權
2008年10月21日,匯豐控股宣布透過附屬機構HSBC亞太控股以內部現金6.075億美元,收購印尼最大工商銀行之一PT Bank Ekonomi Raharja Tbk(「Bank Ekonomi」) 88.89% 股權,交易完成後,匯豐將在印尼的24座城市,擁有190個網點,成為繼渣打銀行和花旗集團之後的第三大外資銀行。
2009年3月2日匯豐控股結束旗下美國匯豐融資以HFC 及Beneficial 為品牌消費貸款業務,並會集中全力縮減有抵押及無抵押房地產組合,分別涉及未償還結欠額為460億美元及160億美元。同時亦會繼續縮減汽車融資及其他無抵押個人貸款業務,合共1004億美元資產組合,共剩下與信用卡相關之消費貸款業務組合466億美元。絕大部分分行在履行對客戶的承諾後,亦將關閉,並裁減6100人,每年節省7億美元成本。
2009年3月2日匯豐控股將按每十二股供五股比例,供股價每股254便士,摺合為每股28.1港元,發行5,060,239,065億股新普通股,集資凈額125億英鎊(177億美元、1384億港元),同日公布2008年度業績,純利按年倒退70%至57.28億美元,創2002年度以來新低,跌幅打破歷來記錄,每股盈利減少至47美仙,第四季股息僅派10美仙。稅前盈利亦減少61.6%,至93.07億美元。
2009年3月9日匯控股價於收市競價時段完結前,仍以37.5元承盤,較上個交易日下跌14%,就在完結前十秒,股價由37.3元一口價「嘜」低逾10%,足足挫4.3元以每股33元收市,單日跌幅擴大至24%。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翌日透露,股價異動相信是市場莊家或對沖基金質低股價。
2009年9月25日匯控宣布,集團的總裁辦公室於2010年2月1日由倫敦調回香港,以便加強發展亞太市場。
2009年10月5日匯控以3.3億美元的現金,將該公司紐約第五大道452號總部售予以色列IDB集團旗下兩家附屬公司 Koor Instries及 Property and Building,出售物業後,匯豐將租用上述物業單位,租期 10年。IDB首年將獲得 4500萬美元(約 3.5億港元)租金收入,同期的營運開支合共 1850萬美元。買家是以色列大型集團IDB Holding旗下地產公司,10月4日宣布與匯豐達成協議,以3.3億美元購入匯豐位於美國紐約市中心的大樓組合,包括位於第五大道452號、29層高的匯豐大廈,及位於39街西1號、樓高11層的大樓,共86.5萬平方呎
2009年10月23日旗下匯豐保險增持越南保險公司Bao Viet(BV)的股權,由百分之十增加至百分之十八,涉資一億零五十三萬美元(約八億二千一百萬港元)。
2009年10月28日匯豐控股與交通銀行將現有的中國信用卡合作業務轉入新的合資公司 匯豐控股與交通銀行擬在太平洋信用卡(Pacific Credit Card)合作協議的基礎上﹐組建一家新合資公司﹐名為交通銀行匯豐太平洋信用卡有限公司(Bank of Communications & HSBC Pacific Credit Card Company Limited)﹐預計初始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5億元(約合3.68億美元)。交通銀行將向合資公司注資人民幣20億元﹐持股80%。匯豐控股將注資人民幣11.58億元﹐持股20%。出資額已包含相應股本的溢價人民幣6.58億元
2009年11月11日匯豐融資以9.04億美元(約70.5億港元)出售旗下汽車融資貸款管理部門及10億美元貸款結欠額予西班牙桑坦德銀行Santander Consumer USA Inc
2009年11月14日匯豐控股以7.725億英鎊(13億美元,8億6440萬歐元,101億港元)的價格,將倫敦總部出售給韓國國家退休基金(NPS),交易全部以現金完成。這座位於倫敦泰晤士河畔金絲雀碼頭的匯控總部,樓高44層,是英國第2高的建築物。交易完成後,匯控將以每年4600萬英鎊的價格,向新業主租回總部大樓,為期17年半。
2009年12月18日匯豐控股以一點三五億英鎊(約十六點九四億港元),將英國第九大保險經紀公司匯豐保險經紀公司出售予保險經紀和風險管理公司──達信(Marsh),匯控將收取包括達信母公司威達信集團合共一點三五億英鎊的股份及現金代價
2009年12月21日匯豐控股以4億歐元(約44.51億港元),出售法國總部,包括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103號及 rue Vernet 15號兩座大樓,合共35.7萬方呎予法國基金French Properties Management,並計劃於出售後的未來9年租回該物業
匯控先後放售倫敦、紐約及法國總部物業,合共套現約167億港元。
2009年12月25日匯豐控股向附屬公司墨西哥匯豐(Grupo Financiero HSBC)注資62.9億墨西哥比索,相當於4.875億美元(約38億港元)。
2010年2月20日美國匯豐以1.71億美元作價,將持有富國匯豐貿易銀行的20%普通股股權,及100%的優先股股權出售予富國銀行,及後匯豐將自行拓展區內業務。富國匯豐貿易銀行為匯豐與富國銀行於1995年成立的合資公司,主要在美國18州份內向中型企業提供貿易融資服務。
2011年08月01日匯豐宣布裁員30000人。匯豐(HSBC)首席執行官歐智華(Stuart Gulliver)周一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匯豐計劃在2013年之前裁員30000人,除了已經宣布的5000人,還將裁撤25000個崗位。這是匯豐全面削減成本戰略的一部分。
Ⅱ 對沖基金是怎麼操作的
對沖對沖,顧名思義就是把潛在的虧損抵消掉。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是12月份,某人A預計在明年6月份要買10噸銅,可是他擔心到明年銅價會漲,怎麼辦呢?對沖基金來了,於是他可以現在去開一個期貨賬戶,在期貨市場買進1手(等於10噸),花的這筆錢就是對沖基金,然後等到明年6月份在銅實物交割之前在期貨市場平倉也就是把12月份買的1手銅賣掉,因為這時候的銅價肯定比12月的銅價貴,期貨市場緊緊跟隨著現貨,現貨張期貨也漲,這樣他在期貨市場賺的錢正好抵消了他原本要負擔的現貨價格的上漲,這就是對沖基金,同樣對沖基金也應用在股票,匯率上。
Ⅲ 量子基金如何在泰國下跌中獲利的
經濟學裡面叫做蝶式投資∶
前提∶泰國經濟當年本身就存在問題,過多的債務!按照之前的布雷登體系,如果一個國家存在過多的債務,那是不會有繁榮的,就好像一個人,不可能可以只靠借錢來過上長久的好日子,但是暫時過上好日子還是可以的,如果沒有債主上門來討,也許可以出現軟著陸,慢慢還嘛。
量子基金終結了泰國的這種美夢!
首先,量子基金買入泰國的遠期下跌和約和同時悄悄買入泰國的部分股票,然後賣空,由於人們本來就對這種虛假的繁榮存有一定的戒備心理,當市場出現不同尋常的下跌,人們都會加入到賣方的隊伍,最終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在股票上量子基金是賠了錢的,但是在賣空上卻是大賺特賺。因為,賣空採用的是杠桿原理,只需要支付傭金,不必真正持有股票,這裡面存在一個7-10倍的放大系數。
淺顯的說,賣空就是借股票來賣,下跌之後在買回來還給你,對於那些不相信下跌的人來說,這是好事,例如∶
您持有某隻股票現價5元,有人看空到4元,但是您看多到6元,那麼5元您是不會賣的,看空的人就給您商量了∶您借給我,幾天後還給您,同時支付您5%的租借費用,由於4元是目標價,加上5%的手續,也就支出1.25就可以了,這就是裡面的杠桿原理,您算算看,反正您是看好的,借就借吧,漲到您的6元還多5%的收益!
於是成交了!這就是賣空的原始思想,當然實際上已經相當成熟了,不需要同您進行商量的,自然有相關的程序來促成這種機制。
現在應該明白了,為什麼泰國下跌會給這個基金帶來利益!
Ⅳ 金融危機是怎麼引起的
最近的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這就牽扯到美國的銀行了。。。什麼是次貸危機呢?
總的來說,就是美國銀行自己倒騰出的問題。
當時有很多收入低下甚至沒什麼收入的人想買房子卻沒錢,一般銀行也不肯向他們放貸,後來一些銀行為了賺錢,向這些窮人發放買房貸款,也就是次級貸款——大白話這些申請貸款的人信用度比較次,O(∩_∩)O
別看這些窮人平時沒錢還房貸,但是有個條件是——當時的房價一直漲(咱國金融危機前就是這情況),這些買房子人能夠用房子增值的收益去還銀行貸款,銀行賺了錢,按揭的人也有房子可買,所謂皆大歡喜,發展到最後,次貸形成的規模越來越大。
但是,問題出現了,美國的銀行為了多賺錢,拚命的提高還款利率,不僅如此,當房價漲幅下降時,這些銀行甚至推波助瀾,他們的目的很簡單——房子便宜的話,貸款買房的人也多了。。。。
等房子開始降價後,銀行才發現,一切都失去了控制,買房的人沒增值的錢還款了,銀行就收回房子准備拍賣,但是那麼多房子很難一下子變成流動資金,即使賣出去一兩個,但是因為降價使得房價又太低,賣一個賠一個。銀行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最後搞的資金周轉不靈,怎麼辦?向其他金融機構借啊。。。
借款時候得有抵押的東西,這些美國銀行就用自己的債權做抵押去借錢,也就是以債抵債。說白了就是拖別人下水。
結果,當一家銀行因為持續虧損倒閉後,其他有牽連的紛紛落水,慢慢演變成次貸危機乃至金融危機。這個事實也教訓了我們虛擬經濟不能脫離實體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