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股票市值最高多少
『壹』 阿里第一大股東是誰,誰是最大的贏家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8月,阿里巴巴的股權又發生了改變, 馬雲持有的股份從7%降低到6.4%,軟銀的持股比例也從29.2%下降到28.8% ,雅虎為15%,軟銀仍然大幅度領先馬雲,穩居阿里巴巴最大股東的位置。即使馬雲加上阿里巴巴董事長蔡崇信2.3%的股權,以及阿里巴巴高管和董事持有的9.5%的股權,仍然不及軟銀的股份多。
這樣看來,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軟銀。這么看來,阿里巴巴確實是一個日本企業控股的公司。但軟銀和雅虎的股份是當時用真金白銀砸出來的。
1999年,馬雲在杭州創辦了阿里巴巴。2000年,馬雲四處拉投資,見了幾十個投資人,其中就包括雷軍,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投他。據說當時雷軍見到馬雲後,覺得這人獐頭鼠目的,滿嘴跑火車,是不是做過傳銷?說的項目這么大,怎麼看都覺得是騙子!秉持著不熟的領域不投,不熟的人不投的原則,雷軍果斷的拒絕了。
後來馬雲還找了馬化騰、薛蠻子等人,但最後無一人被說服。要麼覺得馬雲滿嘴跑火車不靠譜,就是對這個項目沒有信心,覺得投資回報無法預估。
正因為缺乏資金走投無路時,吳鷹找到了馬雲,牽線幫孫正義在中國尋找新的創業者。馬雲見到了孫正義,兩個人談得十分融洽。 最後孫正義把原本決定給另外一家電子商務的2000萬美元給了馬雲。之後孫正義又追加了4000多萬美元的投資,成為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 在第三輪投搭伏資中,軟銀再砸下6000萬美元。 可以說,當年要是沒有日本軟銀的投資,很有可能沒有今日的阿里巴巴。
如今軟銀砸下的6000萬美元也變成了2000億美元,得到了翻了幾千的回報率,撈了巨大的一筆。在2016年套現79億美元後,軟銀仍然持有28%的股份,持股市值大約是1420億美元, 從投資收益的角度看,他們是這場盛宴的最大贏家。
雖然軟銀在股份佔比是最大,為第一股東。但是這並不意味這軟銀控制了阿里巴巴。
隨著軟銀和雅虎資本的進入,馬雲團隊的股份比例降到31.7%,雅虎佔39%,軟銀佔29.3%,如果按照同股同權的制度,馬雲團隊就失去了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隨時可能被其他股東轟出局。 於是馬雲團隊提出了合夥人制度。 為了令雅虎接受這套制度,馬雲與管理層得出高價收購雅虎手上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的一半,雅虎才同意。
在2013年,馬雲團隊收購雅虎手上將近一半的股份,成功說服雅虎,合夥人制度才得以實施。
這套制度並沒有讓合夥人手上的股份有更大的收益權,也並不是為獲得更多的利益分紅,而是想對公司的發展與管理有最終的決定權。 於是馬雲和蔡崇信設計了一個三重機制來保障創始人團隊的控股權。 他們與其他戰略股東達成協議, 要求其投票表決時與自己保持一致。 董事會的多數席位必須由「阿里巴巴合夥人」任命,合夥人由公司持股高層擔任,普通合夥人在60歲或僱傭合同終止時退出,而永久合夥人(只有馬雲和蔡崇信)可以一直擁有合夥人資格直至本人自願退出、死亡、失去行為能力、免職。 且馬雲在中國幾家由阿里巴巴運營的子公司中擁有多數股權。
通過合夥人制度,將股權和控制權分離,使馬雲即使減持股份仍然保持多數投票權,這樣就掌握了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馬雲作為阿里芹枝肆巴巴的核心人物,曾說過:我們不是普通的民營企業,也不是國有企業,我們把自己定義為中國的「國有企業」,阿里巴巴始終一種沉穩的方式悄然改變中國。從電商興起,支付寶在線支付功能,阿里雲計算,芝麻信用,從商業模式、生活習慣到大數據計算,阿里巴巴用自己的方式潛移默化的改變這個時代。
在這場和時代的較量中,馬雲贏了,並證明了商業模式的正確。這個瘋狂到以為他能夠改變世界的人真正地改變了世界,他才是最大的贏家。
以阿里巴巴最新一次披露的股東數據看,截至2019年6月3日,軟銀股份有限有公司持有67375.84萬股,持股比例為25.9%,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Altaba Inc.(原美國雅虎,雅虎公司出售核心業務出售給Verizon後改名的新公司)持有24479萬股,持股比例為9.4%,馬雲持有16186.14股,持股比例為6.2%,為第三大股東,蔡崇信持有5620.28萬股,持股比例2.2%,為第四大股東。
阿里巴巴在2019年11月在香港嫌轎聯交所二次上市,發行了部分新股,所以前四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現在都有所稀釋,但比例變動並不大。日本軟銀依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孫正義通過投資阿里巴巴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從不過從股東結構上看,軟體和Altaba都是沒有投票權的,並不參與公司的管理經營與決策,阿里巴巴實施的是合夥人制度,並且與傳統的合夥企業不一樣,阿里巴巴由合夥人提名董事會的大多數董事人選,而非根據股份的多少分配董事席位。這使得阿里巴巴的決策權實際上是掌控在阿里合夥人團隊中的。
阿里巴巴誰是最大贏家?如果僅從金錢上來說,孫正義肯定是最大盈家,投資阿里賺了那麼多倍。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軟銀的投資,可能就沒有現在的阿里巴巴,因為當時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敢投資阿里巴巴,這裡面存在互為因果的關系。
另外,阿里巴巴改變了中國的購物方式,全面推動了中國電商產業的發展,後來又使得支付寶普及,第三方支付業務快速發展,還讓無數商家通過天貓和淘寶賺錢,為部分人解決了就業,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大的贏家,都是受益者。當然,那些做實體鋪面的可能並不這么看,他們會認為阿里巴巴導致自己實體生意不好做,那麼他們就成為了輸家。
軟銀是第一大股東,雅虎第二,馬雲第三。最大贏家,馬雲自己。
軟銀、雅虎都是機構持股,不是個人。軟銀持股阿里不到30%,孫正義持有軟銀20%,所以,孫正義間接持有阿里6%,小於馬雲持股比例。雅虎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從個人角度,馬雲是最大贏家。
從控制權角度來說,馬雲也是最大贏家。軟銀雖然持股30%,雅虎持股15%,但是都沒有對阿里的控制權。阿里的控制權還是牢牢地掌握在馬雲及其合夥人手裡。
阿里誰大股東依然是日本軟銀,孫正義,這位日本有眼光投資了阿里巴巴這是賺大錢了,是眼光不錯。
阿里收購了雅虎,雅虎現在很少看見,以前雅虎還是很出名的,記得九十年的時候,雅虎新浪都是很著名的。
但現在雅虎被阿里收購了,阿里是一直在買買的過程中。
從十幾年前收購雅虎到現在收購美年達,阿里一直都是在買 買中 阿里以前也是買買買,現在更是買買買。
馬雲自然是最大贏家,馬雲有眼光,有遠見,所以,才是把阿里做到這么大,現在生意又做到了全球市場上。
應該大家都是阿里的最大股東依然是日本軟銀,但是阿里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日本企業,阿里是一家中國企業,只是當時馬雲找不到自己,只好找了日本人孫正義投資讓馬雲真正意義上活著,而且越做越大,做成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企業
馬雲最成功了,為什麼會有這個答案,請看視頻分析
感謝你的邀請
具體回答如下,望採納
如果只說個人股東,馬雲是最大的個人股東,要不然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集團,大家都知道日本軟銀集團是孫正義說了算。
如果說誰是贏家,我認為是馬雲。首先阿里在2013年上市前,就已經和軟銀雅虎達成協議了,要引入「合夥人制度」。而且,他們只做財務投資,不幹涉管理。
馬雲和蔡崇信為永久合夥人,就是不用提名就一直在董事會,除非自己放棄,其它董事會成員從阿里合夥人中選出。軟銀跟雅虎在董事會只有兩位,所以阿里還是在馬雲控制中。從這點來說,馬雲是最大的贏家。
阿里上市後,馬雲迅速成為紅人,朋友圈也迅速擴大,連總統都成為他的朋友,從這些人脈資源來,馬雲是最大的贏家。
阿里的大股東是日本軟銀的孫正義,他在馬雲尋求融資的時候,和馬雲聊了幾分鍾就覺得給予大額投資,堪稱一大美談。
不得不說孫正義眼光真不一般。看重馬雲也變相的成就了自己。
阿里巴巴一上市,孫正義就成了日本首富,可見其對阿里巴巴投資回報之豐厚。
可以說兩人是相互成就了。
『貳』 姚勁波創業最艱難的時候是怎樣過來的
他年少成名,23歲靠倒騰域名發家,賺到了第一個100萬。10年後,他是CEO,是董事長,是投資人,14年後,他帶領公司走進紐交所,一舉創造出700億的大公司,他就是58同城的創始人姚勁波。
不過,你只看到了成功,卻沒有看到他的失意。成立8年來,58同城靜靜地趴在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絲毫不起眼。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姚勁波靠賣域名給大家發工資,而等員工離開的時候一個人抱頭痛哭。直到最近幾年,你才能夠看到姚勁波的笑容。
自古英雄出少年
姚勁波天生商業嗅覺敏銳。早在1999年6月,從中國海洋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不久,姚勁波就開始倒騰域名,他是國內做域名最早的四五個人之一,並創辦了專門從事域名交易的網站「易域網」。
與蔡文勝主打拚音域名策略不同,姚勁波主打的是數字,他當時號稱2位數字域名金主,手裡有5000多個數字域名,並高價成功出售28.com、30.com等域名,直到2000年9月易域網被萬網收購。
正是靠著倒騰域名,23歲的姚勁波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因此結交了一大批從事互聯網生意的草根高手,如蔡文勝、吳欣鴻等等。日後他創辦58同城,蔡文勝二話沒說就投了幾百萬。
這期間,姚勁波還投了從萬網辭職出來單乾的金鑫、李如彬等人。10年後的2010年11月2日,學大教育在美國上市,光那一筆買賣,姚勁波就賺了幾十個億。
情到深處人孤獨
但是,姚勁波的目標是要做老大。所以,2005年12月12日,他決定復制美國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org,在北京創辦了58同城,主打生活服務。
而目標是三年實現上市!
不過,獲客成本太高了。隨隨便便一個二、三線女星,代言費就是500萬起,再加上地鐵、公交、電梯廣告投放,分分鍾就燒掉1000多萬本金,外帶蔡文勝的幾百萬天使投資。一年後軟銀賽福的1100萬美元也見了底。
本想融資,卻趕上老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市面上根本找不到風投。
姚勁波一下子就被逼上了絕路,最慘的時候,賬上只有50多萬現金。給500多位員工發完工資後,只剩下8000多元,連繳納一個月的水電費都不夠。沒有辦法,姚勁波只好便宜賣了幾個域名,換了幾十萬勉強維持。
那段時間,外界質疑聲不斷,隨便打開一份報紙或者一個網站,就會看到醒目的標題,「58同城還能堅持多久?」也是,要產品沒產品,要商業模式沒有商業模式,是夠令人絕望的了。
再後來,員工也撐不住了。2009聖誕節前夕,幾個公司骨乾死活要辭職,姚勁波攔不住,他咣當癱倒在公司旁邊的咖啡廳,哭了一個下午。
2009年12月31日,北京下著小雪。58的辦公室只剩下一張桌子,連電腦都賣了,三個創始人大眼瞪小眼。是撤?還是繼續干?姚勁波也拿不定主意。
就在那時,團購的風口忽然來了。
2010年春天,以美團和拉手為首的2000多家團購網站,以雷霆之勢沖入市場,不僅帶火了團購,也帶火了生活服務互聯網市場。
那半年,姚勁波什麼都沒有做,每日活躍用戶卻蹭蹭上漲。到了2010年底,58累計注冊用戶數突破400萬,用戶數、流量與信息發布量在分類信息領域中遙遙領先。
為伊消得人憔悴
當今的互聯網江湖,活躍著一支湘軍,他們霸得蠻,吃得苦,耐得煩,如微信的張小龍、陌陌的唐岩、映客的奉佑生、快手的宿華等等,而益陽小伙姚勁波更是把湖南人的「耐得煩」精神發揮到極致。
第一次是因為錢。2010年,姚勁波決定放棄線下策略而改走線上,徹底回歸互聯網。可拿著新的計劃書,他一共找了二、三十家投資機構,卻沒有一家敢投。
沒撤,姚勁波最後又死皮賴臉找到軟銀賽福的合夥人羊東,好在羊東有魄力,「反正砸進去幾千萬了,不差最後一哆嗦。」於是,2010年4月,羊東拉著DCM又給姚勁波投了1500萬美元。
第二次是因為人。2011年剛開春,趕集網異軍突起,尤其是獲得今日資本和紅杉7000萬美元的C輪投資後,楊浩涌更是春風得意。
從大年三十起,無論是地鐵、公交,還是中央一套、三套,六套,都在以每天60多次的高密度播放著趕集網的廣告,「趕集網,啥都有!」
沒有辦法,姚勁波只得咬牙應戰。趕集投1個億,他投2個億,趕集網投2個億,他投4個億,「寧可錯過一個時代,也不能讓對手超過。」
當時趕集的陳小華做流量號稱天下第一,姚勁波就想把他挖過來。此後,他先以老鄉的名義邀請吃飯,後以過生日的名義邀請 K歌。
陳小華一生氣把他拉黑了,姚勁波也不生氣,而是連續三次趕到趕集總部,「我已經到你公司樓下,你不下來我就上去。」
「對不起別人沒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對得起自己,你覺得跟誰干最有可能成事?」一句掏心窩的話打動了陳小華。
而這成了58和趕集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勝負手!8 個月後,58同城流量暴漲80%,反超趕集。
第三次是因為產品。2011年,姚勁波想把58的產品預裝在手機上,如日中天的小米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雷軍對於小米手機的預裝看得非常嚴,不經過他的點頭,誰也無權預裝。
於是,姚勁波開始練習晨跑,從秋天一直堅持到冬天,即便是寒風刺骨的大冷天,也會准時出現在雷軍小區樓下,就為「偶遇」雷軍。
然後,倆人一起跑步,一起聊天。一個冬天下來,倆人熟了,小米手機預裝的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第四次是因為合並。2014年7月,58與趕集激戰正酣,雙方資金消耗都很大。姚勁波心疼錢,試探著給楊浩洋發條簡訊,「人生苦短,咱們聊聊?」不過,楊浩涌沒有好臉色,「你先別挖我的人,我們再談」。
但姚勁波不死心。
2015年58同城上市後,他又找到楊浩涌,「什麼方法能讓你我的廣告費少支付一些?換點股行不動?」當時,楊浩涌的市場費預算已經從3億暴漲到15個億,而且盈利遙遙無期!
就這樣,2015年4月13日,兩人在三里屯威斯汀酒店一個總統套房,開始對十年恩怨做個了結。當天中午12點,姚勁波踏入房間,沒有想到一談就是22個小時的車輪戰。
太陽下去,月亮上來,房間里卻燈火通明。
姚勁波以一頂十。這邊剛跟楊浩涌談完,那邊又繼續跟趕集網的八、九個股東談。
幾乎每隔一個小時,談話就走到死胡同,然後就是喝啤酒,砸酒瓶子,換股比例也從7:3、6:4再到5:5。到了第二天凌晨6點,律師、會計師、投行都已崩潰。
但到了上午十點,奇跡出現了!伴隨著香檳砰然開啟的聲音,58和趕集宣布合並。姚勁波靠著最後2個小時的堅持,改變了我國整個生活服務業態!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作為來自益陽歐江岔鎮的農村孩子,姚勁波對底層百姓的辛酸感同身受。
58同城、58同村,尤其是58到家僱用了大量來自農村的基層員工,他們沒有一技之長,卻靠著一雙勤勞的雙手,靠著搬家、洗車、打孔、保潔等不顯眼的服務,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紮下根。
僅58洗車北京分部的一個普通業務員,一年的收入就能達到8-10萬元。
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最高市值700億,姚勁波的身價也飆升至100億。
上市當天,他特意帶了58名員工去紐約,「這些老員工跟公司一起扛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所以在58同城登陸紐交所這樣重要的時刻,他們應該見證。」
敲鍾當晚,姚勁波包了一條船,大夥圍著曼哈頓群島轉了個圈。姚勁波沒哭,但是其他57人都落了淚,「姚總一路走來太不容易了!」
2017年年會,姚勁波宣布所有8年以上的同事都可以獲得8 萬元的股票,「同時,獲得一周額外的帶薪休假。」日後這也成了一項制度,「任何58員工只要滿8年就可以去兌現8萬元的股票。」
『叄』 孫正義持有的軟銀股份是多少
孫正義只持有日本軟銀約20%的股權,截至2018年2月26日,日本軟銀集團總市值約917.19億美元,以此測算,孫正義持股對應市值為183.44億美元。
孫正義(そんまさよし),1957年8月11日出生於日本九州佐賀縣鳥棲市,韓裔日本商人,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國際知名投資人,軟體銀行集團的創辦人兼行政總裁。1978年,孫正義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1年,創建軟銀集團,成為一個信息技術帝國,美國《商業周刊》雜志把孫正義稱為電子時代大帝(Cyber Mogul)。2014年9月16日,隨著阿里巴巴登陸美股市場,孫正義的財富凈值漲至166億美元,躋身日本首富。2017年12月1日,孫正義入選2017年度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2018年4月,《時代周刊》出爐201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孫正義排名第88位。
拓展資料
軟體銀行集團(ソフトバンク株式會社)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由孫正義於1981年9月3日在日本創立,1994年在日本上市。軟體銀行集團主要致力於IT產業的投資,業務包括包括寬頻網路、固網電話、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網路電話、科技服務、控股、金融、媒體與市場銷售等。軟體銀行集團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超過600家,在全球300多家IT公司擁有多數股份。2015年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富士康向日本軟銀集團旗下機器人控股子公司注資。2015年7月10日,中興通訊宣布和日本軟銀簽訂5G戰略合作協議。2016年6月,日本軟銀集團向騰訊出售大熱電游《部落沖突》製作公司股份。2016年9月,軟體以240億英鎊收購ARM公司。
『肆』 阿里巴巴公司的最大受益者是誰
阿里巴巴讓一部分資本投機者暴富,然而坑害的是中國底層老百姓。
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已經有20年的時間,從1999年到2019年,阿里巴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從一個不知名的企業成為了中國最耀眼的明星企業之一,在這一個過程當中,阿里巴巴成全了很多人,也讓很多人從中獲取了巨額的財富。
如果從財富的角度去看,阿里巴巴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孫正義的軟銀
阿里巴巴一路高歌猛進,目前市值超過4500億美元,從2014年成功在美國上市之後就塑造了一大批千萬富豪億萬富豪,而在這些投資人和機構當中,最大的受益者當屬軟銀。
軟銀的孫正義在2000年的時候跟馬雲談了幾分鍾,就決定給馬雲投資4000萬美元,最後馬雲只要了其中的2000美元,也正因為有了這一筆投資,讓阿里巴巴順利度過了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而到了2004年,軟銀又向阿里巴巴追加了6000萬美元的投資,累計投資金額達到8000萬美元,總共獲得阿里巴巴34%的股權。
雖然後來軟銀減持了阿里巴巴的部分股份,但截止目前軟銀仍然持有阿里巴巴25.9%的股份,如果按照當前阿里巴巴4600億美元市值計算,軟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市值達到1177億美元,如果把軟銀之前套現的價值計算在內,投資阿里巴巴累計給軟銀創造的價值至少達到1500億美元以上。
也正因為如此,投資阿里巴巴也成為了軟銀 歷史 上最成功的一個投資案例,光一個阿里巴巴給軟銀創造的價值,就超過軟銀所有其他投資項目創造的價值。 所以從財富投資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軟銀和孫正義。
如果從價值的角度去看,圍繞阿里巴巴這個生態而存在的個人和企業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阿里巴巴從一個小企業成長為今天一個大型國際企業,阿里巴巴成就了很多人,很多人也成就了阿里巴巴,所以從價值的角度去看,我認為圍繞阿里巴巴這個生態而存在的個人企業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具體來說包含以下幾類人:
第一、阿里巴巴的創始團隊。
阿里巴巴成立的時候有十八羅漢,這十八羅漢目前已經退居幕後,但是他們通過阿里巴巴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財富自由。
目前他們每個人的身價基本上都達到數億元以上,尤其是馬雲和蔡崇信更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阿里巴巴的員工。
大家都知道,目前阿里巴巴的員工福利待遇是非常高的,普普通通一個員工月薪都可能達到幾萬塊錢,如果沒有阿里巴巴這個平台,我覺得這部分人在其他地方或許會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崗位,但未必會見得有阿里巴巴現在這樣的高福利和高工資。
所以在阿里巴巴的發展過程當中,阿里巴巴的員工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第三、阿里巴巴平台的商戶。
阿里巴巴的誕生改變了我國做生意的邏輯,以前很多人都是通過線下來賣東西,但是阿里巴巴出來之後,尤其是淘寶天貓等平台的誕生,讓大家做生意變得更加簡單,很多人也通過阿里巴巴旗下的多個平台實現了業務的增長,依賴於阿里巴巴這個平台,有都不少店鋪都做到了上市企業。
第四、普通大眾
阿里巴巴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這么簡單,而是成為了一個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企業。
目前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商戶非常多,他們直接創造的就業機會就超過3000萬個,每年產生的稅收達到上千億元。
阿里巴巴平台的作用除了創造就業機會以及稅收之外,更關鍵的是我覺得阿里巴巴在推動我國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電商的發展,移動支付的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購物的方式以及支付的方式,讓 社會 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快捷,所以我個人認為,普通大眾也是阿里巴巴發展過程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謝謝您問題。阿里巴巴最大收益者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我按照自己理解從以下角度說。
股權體現經濟受益。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日本軟銀持有阿里巴巴25.9%股權,為第一大股東。第二到第四名分別是雅虎基金持股9.4%、馬雲持股6.2%,蔡崇信持股2.2%。從利潤分配權、股份處置角度來說, 日本軟銀是最受益的 ,但是,阿里巴巴不是誰持股多、誰說了算的,軟銀與雅虎對於董事會、管理者的安排,完全任何話語權,張勇上位不是軟銀定的。誰對阿里巴巴管理說了算呢?是合夥人。
合夥人名單體現權力受益 。根據最新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名單,總共有38人,裡面體現三層權力受益。 第一,阿里系統治阿里巴巴。 合夥人均有權提名阿里的多數董事席位。阿里巴巴目前11個董事,有5個獨立董事、不參與經營決策;有5個獨立董事,分別是馬雲、蔡崇信、張勇、J. Michael Evans和井賢棟,都是合夥人提出的;有1個非執行董事孫正義,由軟銀提名。所以,阿里合夥人選擇阿里人為主的董事,掌管阿里巴巴,阿里系是權力最大受益者。 第二,蔣凡是新的最大受益者。 蔣凡是阿里巴巴合夥人的新面孔,對於其個人在阿里的地位和影響力來說,他是合夥人團隊中最大受益者。 第三,80後是最大受益團體。 阿里巴巴合夥人有5個80後,蔣凡(1985年)、蔣江偉(1982年)、胡喜(1981年)、王磊(1980年)、 吳澤明(1980年),阿里巴巴權力層實現了年輕化,80後「五虎上將」從發展前景看,是最大的權力受益群體。
合夥人體現長久受益。第一,馬雲是最持久的受益者。 阿里合夥人制度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分析過,這里不展開了,總之,馬雲是按照阿里巴巴合夥人委員會中的連續性委員(永久合夥人)、合夥人委員會、合夥人、董事會、職業經理人等高層管理者的順序,實現對阿里巴巴持久控制與影響,所以馬雲退休只是控制鏈末端的退位,不是與阿里「斷舍離」,沒那麼煽情。 第二,馬雲的退位是為了張勇的上位。 馬雲不僅自己退位,還在股權上對張勇松綁,比如馬雲就和蔡崇信拋售股票做慈善, 軟銀與雅虎減持股份,很深層的原因就是減少股東對張勇的影響,為張勇大手筆對阿里巴巴改革創造條件。 第三,馬雲和阿里是最長久的受益者。 馬雲已經為阿里提出的「五新戰略」,張勇將其具體化為阿里新經濟體,驅動阿里巴巴巨輪遠行。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伍』 2022支付寶最大股東是誰
2022支付寶最大股東是誰如下
支付寶的最大股東當然不是軟銀公司,現在支付寶是螞蟻金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螞蟻金服公司是純正的內資企業。下面來分析一下。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軟銀公司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軟銀公司,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軟銀公司佔有阿里巴巴的股份總額為25.9%,按照現在價格測算,大概市值是1074億美元。第二大股東是雅虎公司的繼承企業阿特巴,持有9.4%的股權。第三大股東就是馬雲,佔有6.2%的股權。從這個股權結構可以看出來,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外資,軟銀公司是最大的股東,而雅虎是第二大股東,這兩大股東佔有股權很大。阿里巴巴的管理架構上面採用了同股不同權的決策管理方法,阿里巴巴管理上面還是馬雲團隊說了算,軟銀和雅虎只是跟著分紅,話語權較小。
支付寶是從阿里巴巴拆分出來的
支付寶原本也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支付寶的拆分成為獨立的內資公司,實際上是分成兩次進行的,而且後來也是經過了大股東的認可,為了適應當時國家政策要求進行的。
第一次股權變更是在2009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1.67億收購支付寶的70%股權,這時候支付寶的股東結構是這樣的:AlipayE-CommerceCorp持股30%;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股70%。2010年8月,浙江阿里巴巴又以1.65億收購了其餘的30%股權。這樣,支付寶的全資控股股東就從AlipayE-CommerceCorp變成了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股東是馬雲和謝世煌,馬雲持股80%,謝世煌持股20%。這兩次交易總共花費了3.32億元。這次交易當時引起了一些爭議。
第二次交易是在2011年7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雅虎和軟銀三方,就支付寶股權轉讓事件正式簽署協議。支付寶的控股公司承諾在上市時,給予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
回報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IPO價總市值的37.5%,回報額將不低於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
這是當時支付寶為了拿到牌照必須要變成內資公司的要求,這樣做馬雲也對阿里巴巴做了相應的補償,也就等於是給予了軟銀和雅虎兩個大股東有了相應的補償。
支付寶公司現在是螞蟻金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支付寶在大股東達成協議以後,從阿里巴巴拆分出來後,又經歷了股權變更,現在支付寶公司是螞蟻金服的全資子公司。
現在螞蟻金服公司的最新股權比例是由杭州君瀚公司和杭州君澳公司,社保基金理事會,人壽保險等作為大股東的。其中杭州君瀚公司和杭州君澳公司持股比例達到了76.43%。
杭州君瀚公司和杭州君澳公司是由馬雲等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相關的阿里巴巴骨幹員工等組成的投資公司,這樣可以適當分享支付寶公司發展帶來的好處。
綜上所述,現在支付寶公司沒有外資股東,是純正的內資企業,是螞蟻金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螞蟻金服公司是由馬雲等阿里巴巴骨幹員工以及社保基金,人壽保險等作為股東的純正的內資企業。
感謝閱讀!
歡迎留言,點贊,關注!
『陸』 軟銀有34%的阿里巴巴股票 價值680億美元。軟銀總市值才912億美元 ,為什麼不直接買下軟銀
這個是商業策略,你試想一下,你比如說自己去外地務工,要去找工作,找到工作要適應,要是不適合你干,耽誤的時間不說,還得再找工作。如果你那邊有個朋友,在你沒去的時候他就在那邊已經混的很不錯了。
你去之前和他約定了,幫你找個適合你的工作,到時給他好處,他會怎麼做呢。再說說阿里巴巴的事,他想要立足生存,不可能破壞掉自己生存的環景,再者說,他還是一個很好的幫手。錢不是一個人能掙完的,如果沒有對方的加入,那邊的那塊蛋糕你也一口都沒有。
『柒』 為什麼說未來8年人無股權不富
我是股加加,一個股權激勵管理平台,謝邀。
2017年兩會提到了一種的投資方式——股權投資,並且對於股權投資行業還帶來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1、鼓勵股權投資基金的設立2、引導股權投資基金良性發展。
在社會巨變、經濟轉型的背景之下,我們已經悄悄地進入了一個浩瀚遼闊的股權市場時代。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的推進,股權市場蓄勢待發。
通過股權投資怎麼獲利?
1、通過企業上市獲取高額回報。
投資人買賣股票,是買賣已經上市IPO了的公司股票,股票市場叫做二級市場,任何的普通投資人都能買。股權投資叫做一級市場,即在公司還未上市前投資其股份,此時公司股票還不能自由流通,普通投資人一般沒有渠道購買。且這時公司股票價格低,投資成本少,投資該公司等到其上市後能賺取更多的錢。
2、通過分紅取得比銀行利息高得多的現金分紅。
很多人擔心投資原始股是否一定上市才能賺錢獲利,其實上市只是公司資本證券化,原始股的變性的方法,基本上只要公司體制好,年年獲利,就算不上市,投資者仍然享有每年的高額分紅獲利。
3、股權轉讓
股權投資是分早期後期的,一般分成天使輪、A、B、C、D輪等等,投資早期天使輪或A輪、B輪,那可以轉讓給後面C、D輪,不等公司上市提前退出從而獲得收益。
4、回購
有些投資項目因為業績或戰略考量,會進行回購,比如我們投資某公司10萬股權,到約定時間會被該公司以20萬加價回購。
那些高額回報率的投資
一、阿里巴巴
當年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61422元!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阿里巴巴的上市造就了不少億萬富翁。當時在阿里巴巴創立初期砸下6000萬美元的軟銀,後來翻了幾千的回報率變成了2000億美元。2016年套現79億美元後,軟銀仍然持有28%的股份,持股市值大約是1420億美元,撈了一大筆。
軟銀無疑是這場盛宴的最大贏家。
二、騰訊
當年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4400元。
2004年6月16日,騰訊上市,造就了數位百萬富翁。彼時股票上市面價值3.7港元發行;第二年,騰訊控股開始發力猛升,當年底,其股價便收在8.30港元附近,年漲幅達到78.49%;到2009年,騰訊控股以237%的年漲幅成功攀上了100港元大關,為香港股市所矚目。
三、網路
當年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780元。
網路於2005年8月5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創造了8位億萬富翁,50位千萬富翁,240位百萬富翁。
全民股權投資,到底靠不靠譜?
股權投資越來越熱,社會上有這種說法:只有擁有股權才能使自己跟上時代,這是比金子還增值保值的方式。」大眾參與股權投資未來會越來越被接受,且會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比如在台灣,股權投資幾乎就是「婦孺皆參與」,股權投資、持有「就跟吃米飯一樣」。
但是股權投資是一種高風險投資,投資者通過向不成熟的創業企業提供股權資本,並為其提供管理和經營服務,期望在企業發展到相對成熟後,通過股權轉讓獲得高額套現。但是因為創業企業成功的概率並不大,甚至小於10%,企業能不能上市、增值、或完美退出都是一個問號。股加加建議不要貿然做股權投資,要做就一定要和專業人士一起做,比如一些有專業分析和判斷能力的人(如投資顧問),自己隨便判斷投資失敗概率極大。
另外在個人股權投資中,很多人認為有關系、有渠道就能找到好項目,但是這種投資沒有可持續性,而且政策、操作層面的變化很大。
所以對於非專業人士,如果進行股權投資應盡量找專業基金,專業基金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一般成熟的基金規模達到50億相對安全,因為基金到了這個規模就可以相互騰挪了,這里虧了那裡還能賺回來,這樣基金才能存活下去。而個人投資砸完後回不來了就會比較危險。
『捌』 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的最大股東孫正義的軟銀集團的最大股東是不是中國工商銀行
因為阿里巴巴的大股東雖然是軟銀,但是軟銀背後的竟然也是一家中國公司。
其實孫正義在軟銀也只是持有20%的股份,是最大的個人股東,軟銀目前市值1000億美元,但是軟銀最大的股東卻是南非的標准銀行。
標准銀行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這家公司是南非報業集團的股東,南非報業集團則是中國另外一家市值超過了5000億美元公司的最大股東。
也就是說其實標准銀行才是最大的贏家。
不過這一切在2014年的一次收購案中又被改變了局勢。
2014年1月29日,中國工商銀行收購了標准銀行公眾有限公司已發行股份的60%,成為了標准銀行的最大股東。也就是轉來轉去,最後真正的大BOSS其實是宇宙第一銀行中國工商銀行。
『玖』 3個月,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孫正義「禿燃」翻盤
「3個月,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劉曉月
在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一度上演大敗局的孫正義,再度上演了大反轉。
軟銀巨虧1.4萬多億日元、創下日本企業有史以來最大單季虧損的消息刷遍全網,然而僅僅三個月,軟銀集團的財報就已經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讓質疑者目瞪口呆。
2020年8月11日,軟銀集團發布4月~6月(2020財年第一季度)合並財報,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凈利潤為1.255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9%。這個數字也是軟銀成立以來最好的季度業績。而上一季度則虧損了1萬多億日元。
與此同時,孫正義本人身家也迅速暴增。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在三個月內身價激增了近120億美元,緩解了2020年一連串投資損失給他的個人財政造成的壓力。這也是自2013年1月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開始跟蹤孫正義以來,孫正義的個人財富首次突破200億美元。
巧合的是,軟銀公布財報這天恰是孫正義的63歲生日。這對於「感覺連睡覺都是在浪費時間」的孫正義,絕對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了。
一
孫正義,19、20年最慘的大佬
孫正義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 2019年整個財年,軟銀集團經營虧損1.365萬億日元(約127億美元),略多於4月份業績預告的1.35萬億日元,創成立以來虧損最高紀錄。其中大部分虧損都來自於願景基金,2019財年願景基金的投資虧損為1.8萬億日元。
2020年,疫情沖擊之下,願景基金更是變得一團糟。 5月軟銀發布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軟銀集團凈虧損1.438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56億元),這一水平刷新了日本企業的季度業績紀錄,超越了東京電力集團在東日本大地震時創下的季度(2011年1月~3月)虧損1.3872萬億日元紀錄。
軟銀股價也是接連暴跌。 以2月21日—3月18日為例,20幾天內軟銀股價暴跌42.69%,幾乎腰斬,一舉創下20年來最大跌幅。
在經歷了Wework、Wirecard等公司的大坑之後,更多公司的悲劇還在路上。 就連孫正義本人也承認,隨著該公司收緊財務支出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的撼動,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一個個「情比金堅」的盟友,都背他而去。
曾經對他青眼有加、45分鍾就能給他450億美元的投資人,如今對他也是冷眼相待。 據媒體報道,願景基金一期的大部分金主早已表示不再為二期注資。今年孫正義在利雅得參加最新的「未來投資倡議」峰會(也被稱為「沙漠中的達沃斯」)時,在他的小組討論中,孫正義所在的房間幾乎空無一人。
曾經並肩戰斗20年的盟友,也終於棄他而去。 2001年,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應邀任軟銀的外部董事,選擇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卸任軟銀的外部董事,和孫正義分道揚鑣,理由是「想專注於本業」。顯然,實業出身的柳井正,自然看不慣孫正義這種賺估值膨脹、靠鼓吹泡沫的錢。
曾經被眾人追捧為投資風向標,如今卻是遭遇各界的冷嘲熱諷。 一位對沖基金投資者表示,願景基金的支持可以看作「立即出售的先兆」。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Scott Galloway乾脆預言,願景基金將在12個月內關閉。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孫正義,不得不低頭認錯。 4月,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訪中,孫正義表示:「投資戰術上,我已經開始後悔」。
二
孫正義如何實現「逆風翻盤」?
但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投資者和媒體,這事不是孫正義低個頭認個錯就能了結的,他太需要干出點成績,來挽救願景基金的未來,來挽回自己的「投資教父」人設了。
那麼孫正義要如何實現「逆風翻盤」呢?
首先,是迅速地把投資項目推上市。
近日,軟銀投資的在線家庭保險提供商Lemonade在紐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暴漲了139%。雖然這家公司的IPO規模並不大,但受益於在疫情催化作用下,人們的 健康 保險意識大大提升,它的成績還不錯,開盤兩天便順利的讓市值翻了1.5倍,還成為了美股今年本土表現最好的IPO,不得不說孫正義在連續的投資失利後,總算是有所收獲了。
除此之外,孫正義還拿出了壓箱底的寶貝, 打算將出售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或者在2023年或更早之前讓Arm上市。Arm是一家軟銀在2016年收購的公司,這是該公司最大,最具戰略意義的投資之一。
彼時,軟銀斥資320億美元,成就了軟銀 歷史 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對孫正義的意義堪比阿里。 Arm的表現也不負眾望,ARM在1990年創立時只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但到了發展2015年ARM處理器的出貨量達到了150億個, 歷史 出貨總量超過了1000億個,如今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的ARM架構。
此外,孫正義還在加速變賣家產。 3月23日,軟銀披露了4.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近3000億元)的籌資計劃。其中2萬億日元將用於回購股票,其餘資金用於償還債務、購買公司債券和增加存款,預計將在未來4個季度內完成。
在這個計劃中,首先就是瘋狂拋售占據了孫正義整個投資生涯盈利80%的阿里股票。 十多年來,靠著投資阿里1000多倍的回報,軟銀至少獲利超1000億美元。但此前,孫正義仍然多次強調不會出售阿里股票。不過終於是形勢比人強,今年以來,孫正義接連出售阿里巴巴股票期權,套現約1.6萬億日元。
除了阿里之外,孫正義還通過出售部分T-Mobile股份獲得2.4萬億日元資金,出售旗下電信子公司獲得3千億日元。
但根據孫正義以往的投資風格,如此高頻率的賣出顯然不是其本意。 此前,孫正義的玩法是通過巨額投資,讓這些公司能用資本的錢跑馬圈地,然後熬到壟斷那一刻,願景基金再大賺特賺。
但面對投資者的質疑,與軟銀股價下挫的事實,一點點剝離可以換取的短期回報,不得不成為軟銀的權宜之計。
所以,看似漂亮的業績反轉,卻未必真的意味著真正的翻盤。 孫正義也在發布會上承認,「鑒於疫情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我不能保證未來能夠持續盈利。」
三
孫正義能否再造阿里神話?
孫正義折戟的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將孫正義稱為「10倍先生」 :「每次我解釋任何商業計劃或模型時,孫正義的第一反應就是說,『大衛(衛哲英文名),可以擴大十倍嗎?』……在我設法回答的情況下,他會接著問,『再十倍呢?』」
孫正義的投資風格是大開大合、極為激進。 他最擅長的玩法是不惜重金,對目標公司大手筆砸錢,迅速推高創業公司估值、擴大市場規模。每一個被投的企業都是巨大的估值,每一個都是概念炫酷的「獨角獸」,但每一個都需要大筆燒錢,但能否賺錢卻仍然是未知之數。
但這種打法帶來的業績雖然亮眼,其實卻只是「紙面財富」而已。這些漂亮的業績數字都是都是浮盈撐起來的,所投企業估值上升帶動軟銀業績增長。但一級市場的估值一向是個玄學,只要股權沒有變現,這些業績就都只是賬面利潤,不能轉換為企業的現金流。
尤其是當時代轉變,這種打法的弊端就會開始空前凸顯。
一是由於大環境的遇冷,市場信心嚴重不足,投資人越發珍惜自己錢袋子里的錢,比起賺估值膨脹的錢,他們更重視「真金白銀」的收入;二是因為互聯網紅利的式微,那種「燒錢」換「流量」的傳統套路正在失效;三是uber這樣的明星獨角獸,運營數年仍然深陷虧損泥潭,越發地讓投資人覺得,孫正義給他們帶來的只是一個「大餅」。
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正在反思自己投資模式的孫正義,能否再締造新的阿里神話?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