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中國股票市場的監管問題

中國股票市場的監管問題

發布時間: 2023-08-07 21:05:42

Ⅰ 股市的監管很重要,應該如何進行監管呢

引言:股市的監管是非常重要的,而監管者的主要作用是,首先應該承認股市是一個市場在市場當中是會進行交易的,而監管者做的所有事情是來維護這個市場的公平和公正性,避免讓大多數投資者進入到股市當中就總是吃虧,賺不到錢,那麼也沒有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要監控系統性的風險,如果過多干涉市場的話,是會讓整個市場的資金出現問題,股市也不是一個普通的市場,是反映出整個GDP的,所以監管者所能做到的就是緊緊的盯著這個市場,如果出現了一些風險的話,要及時的告訴有關部門進行調控,還可以通過宣傳或者各種刺激政策讓市場漲起來讓大家賺到錢。

總結

最後股票交易是一種投資,行為進入之前是需要做好一些准備的。

Ⅱ 你對股票監管了解多少什麼情況下會發生監管行為

如果對股票進行監管,通常會因為上市公司及相關人員的操作規范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虛假交易、上市公司披露不真實等,這些問題給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帶來的影響,對上市公司的證券監管,對上市公司發出警告,要求制止和糾正違規行為。至於股票監管問題是否嚴重,要看問題是大是小。這不是問題,也不是很嚴重。只要上市公司解決了這個問題,對股票也可能有好處。如果是因為非法問題,那麼問題就非常大,股票就有可能崩潰,這將嚴重影響股東的利潤。

監管行為主要包含金融基礎設施、互聯網金融機構及相關參與者等措施,主要是為了使互聯網金融交易更安全、更公平、更有效。從某種意義上說,行為監管就是互聯網金融的運行優化。主要內容如下:一是對互聯網金融機構股東和管理者的監督。一方面,不謹慎、不稱職、不誠實或有不良記錄的股東和經理應在審查過程中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在持續經營階段,要嚴格控制股東、管理者和互聯網金融機構之間的相關交易,防止其通過資產侵佔損害互聯網金融機構或客戶的合法權益。二是監管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資金和證券的託管、交易和清算系統。

Ⅲ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存問題及解決對策

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和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如下:第一是進入股票市場的指導思想不夠正確,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有人把股票市場看作是解決國有企業困難的一種辦法,而不是當作使有限的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優質企業、最有潛力的企業的融資渠道。在選擇上市公司的時候,有的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聯合起來去包裝、化裝上市,去欺騙投資者。以解困、扶貧為上市目的。這種思路對於股市的健康發展是先天不足的問題。發展股票市場固然應當考慮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應當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市場化制度建設的努力,但如此解困的結果重新回歸政策市,最終還是不利於更多的實體經濟的。正確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嚴格遵照法律規定,保證公開公正,保護公平交易,促進資金融通,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股票市場健康發展,而不是保護少數人的特殊利益,因為最終只有投資者信得過,對市場又信心,認為披露的信息是真的,投資者才會去買股票。第二是信息公開不夠,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當前,加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的制度化建設及其貫徹實施,對於增強信心、提振股市至關重要。《證券法》規定的「三公」原則不能僅僅停留在條文上。信息在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傳遞的阻隔和不對稱是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市場存在的「三不公」(公開、公平、公正)問題嚴重程度超出了局外人的想像。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內幕交易、操縱股市、黑庄操作、買賣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甚至莊家冒用他人身份證和帳號坐莊炒股都禁不了。針對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實、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及時、信息披露不嚴肅、信息披露不主動等問題,應該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民事損害賠償制度,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保護中小股東權益,三是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三位一體的監管框架,四是強化中介機構的自律機制,五是建立一支堅強有力的股市監督隊伍。第三是證監會現在的定位,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時,還要正確定位監管機構的職責。證監會現在的定位是股票市場上政企不分,主要表現在證監會本身。證監會本來的功能是監督上市公司和證券交易所,對外部投資者提供保護。證監會的唯一、最重要的職能應該是保護外部投資者,保護外部投資者不受內部投資者、不受企業經理的欺騙。但是我們國家的證監會的職能是審核公司上市,幫助國有企業解困。發行制度等存在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實名審核制,審核制實質仍然是審批制,要明確監管單位不是審批單位,是維護市場穩定的機構。准確定位以後,還需要嚴格執法,完善監管,公正監管,以加強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第四是投資的質量,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投資的質量高低,是看投資人是不是真正承擔風險。如果投資者用自己的錢投資,自己承擔風險,也享有權利的話,風險與權利一致,就是高質量的投資。相反,如果完全用別人的錢投資,虧了是人家的,贏了是自己的,那就是低質量的投資。在我們國家的股市上大量充斥著低質量的投資者。低質量的投資者只負盈不負虧,必然對股市形成一種高估的壓力。為此,必須改革發行制度。第五是上市公司的結構不健全,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國股市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結構與中國經濟的結構不匹配;2004年中國股市受宏觀調控影響巨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股市中周期性行業上市公司比重過大,上市公司行業構成的缺陷進一步加大了中國股市的風險。國有企業上市之後實際上控制權仍在國家手裡,形式上有一個董事會,但實際上董事會、總經理都是由政府任命。董事會很難起很大作用,因為是國家持大股。2009年5月《企業國有資產法》施行以後,國資委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以後,尚不完善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可望情況有所變化。第五是對中小股東保護乏力。如何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得越好,股票市場越健全,人們就越願意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股票股市就越活躍。目前,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保護較差。在保護弱小的外部投資者方面,一是對企業關聯交易作出限制。當控股股東的利益與小股東的利益發生沖突時,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要對控股股東的關聯交易作出限制,辦法是關聯交易原則上由企業的中小股東或它的委派的代表批准。二是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立法、司法救濟方面,建議適時修改民事訴訟法,引入集團訴訟制度。三是限制上市公司高管、中介例如保薦人在企業不景氣時的高額薪酬。四是投資基金的收益應當與其經營業績直接掛鉤,而不是現在的旱澇保收。第六是不講信譽,缺乏信心,信用缺失,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信用是股市的支柱。由於我國建設市場經濟的歷史短,對信用的認識膚淺,因此在信用體制的建設上步履緩慢。建立股市信用的關鍵在於信息流通暢快,信息披露的內容全面、真實、准確。但是在現實中,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時不夠及時或秘而不宣。在有可能影響公司股價的重大事件發生時,上市公司往往為了穩定股價不公開發布此種信息,但該信息卻又在私下裡傳播,形成內幕交易。上市公司夥同中介機構作假已是公開的秘密。這些都是經濟發展道路轉軌國家的通病。在股市發展初期,由於股票發行少,而購買者眾多,炒作和投機盛行,導致股價不斷上揚,形成表面繁榮,此時人們不大關註上市公司的信用。而當泡泡沫破滅後,人們才認識到信用的重要。現在我國股市的低迷,很大原因在於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我們應亡羊補牢。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主體,一是上市公司——資合公司,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公司信譽,一是作為投資者的股民,其賴以投資的前提是信心。信譽和信心是保證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但是現在不少人非常不重視信譽,少數政府部門不講信譽,上市公司不重視信譽,有的證券公司、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也不重視信譽,證券公司在幫助企業包裝,會計事務所在幫助企業做假帳。因而股民的信心在國家接二連三出台利好的政策情況下遲遲不能恢復。不講信譽,缺乏信心,也與有關法法規不夠完善有關,譬如欠缺完備的會計法規體系。為了解決信譽信心問題,必須依法追究股票欺詐者的民事責任以及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第七是股市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至今仍未消除,譬如「大小非」和「大小限」等。目前股市「大小非」和「大小限」合計高達1.18萬億股,比兩市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大小非的問題不僅極大地改變了滬深股市的供求關系,而且改變了市場的估值體系。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對於投資者而言都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對於市場信心和流動性都是致命的威脅。第八是維護股市長期穩定的機制不足。建議建立股市平準基金。平準基金作為穩定市場的一個工具,有助於化解股市恐慌性拋售和非理性的過熱等股市自身無法克服的生理缺陷。主要是向投資者傳達政府明確維護股市長期穩定的信號。一些發達經濟國家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都曾經使用並建立了股市平準基金。第九是股市法治化建設落後。市場經濟是自治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股市制度屬於市場經濟的內容,其也必然納入法治的軌道。在我國,證券立法、執法和守法雖然有很大進步,但均存在疏漏,相對來說,立法和執法存在的問題更多。證監會制定的規范很多,但在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中卻輕描淡寫,甚至是於法無據。還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人們也往往不知這里的構成犯罪是依據《刑法》的哪一條。甚至在《刑法》中根本沒有相應的罪名。在執法中更是軟弱無力,沒有有效的防範機制。對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夥同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缺乏監督。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入了造假行列。因此,必須加快股市的法治建設,嚴格行政和法律的監管。比如,嚴查違規資金和不法坐莊,加強國資國企的輿論監督,堅決打擊內幕交易、證券欺詐、權錢交易、操縱股價以及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勾結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第十是新聞媒體應有的輿論監督作用尚需進一步發揮。

Ⅳ 證券交易中有哪些違規行為如何進行有效監管

法律分析:
證券交易中違規行為有:
(一)操縱市場:投資者或是公司通過各種方式連續買賣某隻股票、聯合起來影響股價、自買自賣或者是強買強賣等;
(二)內幕交易:通過買賣證券內幕消息買賣股票;
(三)全權委託:客戶將一切實體權利都委託給其他人;
(四)透支:賬戶中沒有足夠的金額來支付委託買入的股票;
(五)保證金挪用:券商擅自挪用客戶的保證金;
(六)自營和經紀業務混合或者是使用誤導性的信息。
證券公司承銷證券,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三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暫停或者撤銷相關業務許可。給其他證券承銷機構或者投資者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任職資格或者證券從業資格:
(一)進行虛假的或者誤導投資者的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推介活動;
(二)以不正當競爭手段招攬承銷業務;
(三)其他違反證券承銷業務規定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五十條 禁止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利用內幕信息從事證券交易活動。
第五十一條 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
(一)發行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二)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三)發行人控股或者實際控制的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四)由於所任公司職務或者因與公司業務往來可以獲取公司有關內幕信息的人員;
(五)上市公司收購人或者重大資產交易方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六)因職務、工作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證券交易場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
(七)因職責、工作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
(八)因法定職責對證券的發行、交易或者對上市公司及其收購、重大資產交易進行管理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有關主管部門、監管機構的工作人員;
(九)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其他人員。

衍生問題:
證券市場的監管具體內容有哪些
一、信息披露:制定證券發行信息披露制度的目的是通過充分、公開、公正的制度來保護公眾投資者,使其免受欺詐和不法操縱行為的損害。
二、操縱市場:證券市場中的操縱市場,是指某一組織或個人以獲取利益或者減少損失為目的,利用其資金、信息等優勢,或者濫用職權,誘導或者致使投資者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作出證券投資決定,擾亂證券市場秩序的行為。
三、欺詐行為:欺詐客戶是指以獲取非法利益為目的。
四、內幕交易

Ⅳ 1988年之前我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採取什麼雙重控制的辦法

1988年之前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採取發行規模和發行企業數量雙重控制的辦法。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在1998年以前,中國經濟發展慢,中國股票需要政府控制答祥,採取發行規模和發行企業數量雙重控制的辦法,即每年先由證券主管部門絕告下達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總規模,並在此限額內,各地方和部委切分額度,再由地方或部委確定預選企業,上報中並舉明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

Ⅵ 證券市場有哪些監管政策

政策具有連續性和可預知性,是現代公共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連續性是可預知
的前提。只有政策是連續的,社會對政府的政策才可以預知,才可以依據政府政策的走向來調適自己的行為,進而達到政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若政府的政策變動無
常,那麼社會也就無法預知政府政策的未來,不但無從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適,甚至還會無所適從。政府既無法實現與社會的良性互動,也會常常面臨政策失敗的尷
尬局面,進而影響政府治理目標的實現。在調查中發現,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明顯感覺到,政府關於證券市場的治理政策是變化無常的,對中國證券市場戲稱「政
策市」。那麼,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政府所扮演的雙重角色,導致政策的左右搖擺。目前,我國的上市公
司絕大多數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政府是這些企業非流通國有股的股份代表,但政府同時又是證券市場的監管者,這雙重角色的矛盾導致了政府政策的左右搖擺。
當證券市場處於低迷狀態時,政府為了國有企業繼續融資的需要,便出會台一系列利好政策,製造「政策底」,刺激股指上漲,吸引投資者人市。而每當此時,市場
內具有政策信息優勢的機構和個人,便會利用非法資金和游資,內幕交易,肆意拉抬,製造證券市場虛假繁榮。這表面上是為了響應政府的政策號召,實際上是為了
攫取高額尋租利益。當股指持續飆升,股價飛漲時,政府又擔心市場泡沫過大危及經濟,政府便會以公開、公正、公平的監管者身份出現,轉變口氣,突施利空政
策,限制股市上漲,製造「政策頂」。每當此時,具有政策信息優勢的機構和個人便會成功逃頂,廣大中小散戶卻被套其中。等市場跌得過很時,政府再出台利好政
策,就這樣周而復始無限循環。

其次,證監會

公務人員的職務非常任制很難保證政策的延續性。中國證監會自從1992年10月成立到2001年這9年間的時間里,歷任證監會主席先後有劉鴻儒、周道炯、周正慶和周小川4人,人均任期2年零4個月,可見證監會主席人選變動之頻繁。每一位主席都有各自不同的監管思路,不同思路指導下的政策自然也不同。再加上每一位主席的上任,都帶來了證監會人員和職務的變動,政策的延續性自是很難保證。

最後,「中
心任務型」的管理模式必然帶來政策的波動。建國以來,我黨對國家的管理一直沿用著「中心任務型」的管理模式。即不同時期,我黨依據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情況
為國家設立不同的中心任務,並號召和調動全社會的資源為實現中心任務而奮斗。其他的次要任務若與中心任務相沖突,或影響到中心任務的實現時,必須為中心任
務讓道,以保證中心任務的實現。這一模式應用在部門或地方,就是在不同時期設立不同的中心工作和目標,一切政策都要為中心工作和目標服務。這實際上是為政
策的制定和實施設立了一個中心框架和目標,與此中心框架和目標相沖突的政策就很難出台或得到實施。然而,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和目標是不相同的,政策制定的
中心框架和目標自然也不同,政策的波動也就成了必然。「中心任務型」的管理模式實際源於革命戰爭年代的「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的戰略,後來在建國後的政
治運動中被進一步強化,逐漸成為我黨管理社會的模式。但是,社會問題不象戰爭中的敵人,消滅掉以後就不存在了。只要有這一問題存在的社會土壤,同樣的問題
在一定時期會不斷涌現。用「中心任務型」的運動式策略來解決,只會摁下葫蘆浮起瓢。這種運動式的政策波動,反而使腐敗分子和違軌者有了應對的策略:運動來
時腐敗收,運動去時腐敗興。

Ⅶ 現在的股票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

目前a股市場最大的問題是,由於資源的傾向性配置,a股市場逐漸失去了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中國股票改革成功的一個腳注,就是不需要再提市值、開戶數量和證券化率。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中國資本市場的資源有意地集中在銀行、證券、房地產和礦業公司。隨著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建設銀行即將回歸,a股市場將有13家上市銀行公司,占市場近一半。

中國經濟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情況恰恰相反,大公司繼續享有另一種壟斷地位。他們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倒賣資源來賺取利潤。另一方面,由於私人投資受到抑制,需要資金和具有一流生產力的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融資,良好的企業DNA也隨之喪失。中國資本市場上市資源的壟斷性質,以及人為抬高藍籌股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長期以來都表明,這不是一個成熟的競爭市場。改變這種局面,管理層有必要盡快打破上市資源和公司債券發行的隱性壟斷,從計劃到實踐多層次資本市場,避免重犯創業板資源壟斷的錯誤。

Ⅷ 怎樣加強對股票市場投資的監管

股市最初發熱,很大一個原因出在中國股市光見人賺錢、不見人賠錢。其實,股市本身並不是印鈔機,它所產生的效益主要出在一個「炒」字上。有些專家指出,股市上有個重要的指標——市盈率,說的是一張股票的市值去除以每股的稅後利潤,世界上一般都是10倍左右,在香港最多也就是幾十倍。而在我國,由於不少人以為買了股票就能發大財,股市上的市盈率已經達到幾百倍,有的甚至達到1000倍。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有專家還指出,股市上的過度投機,也容易造成貨幣幻覺,形成「泡沫經濟」,一旦股市崩盤,勢必引起社會巨大震動。

1股市上怕的是盲目。投身股市,要具備哪些條件,不少人尚未仔細想過。例如,炒股票需要時間,因此最好是閑暇時間多的人來「玩股」。投身股市,對如何運用自己的資金也有講究。常人見股票趨熱,就一下子把積蓄全部投入了股票,價漲便有價落時,一旦股價下跌,這往往使人陷入血本無歸的窘境;另外,股價低落時,也往往是吃進待沽的好時機,手中沒有後備資金,這時便只有往外拋的份,坐看旁人賺大錢。

Ⅸ 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資本市場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逐步發展起來的,由於建立初期改革不 配套和制度設計上的局限,資本市場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制約了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資本市場結構方面的問題 1、投資主體結構不合理 我國資本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合理,投資者現在還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數量相對來說較少,兩者比重相差較大。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主要是以投機為主,其投資行為取決於個人對證券產品的投資偏好,這種投資偏好的市場隨機性很強,增加了不穩定性;而機構投資者則更注重對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選擇策略投資對象進行理性的價值投資,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場上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還比較弱小,難以適應投資的機構化的需要,阻礙了這種穩定資本市場功能的發揮。 2、上市公司結構不合理 (1)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①國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過於集中,導致「一股獨大」現象;②公眾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絕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③流通股過於分散,機構投資者比重小;④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合理導致了多方面的問題:由於國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國家股和法人股就始終占上市公司股份的主要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雖經改制而成為股份公司,實質上仍然是原來的國有企業,很難期望它能真正轉換經營機制。這樣,上市雖然有助於企業在市場上直接得到資金從而緩解經營困難,但長期來看對其公司治理結構的影響未必理想。同時,在國家股和法人股始終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流通股規模較小,很容易形成機構大戶操縱市場的局面,並且由於國有股不能自由地交易和轉讓,由市場所決定的資產兼並重組就不可能發生。在股 市上所進行的企業並購只是在政府部門授意下才可能發生,這就決定了我國的股市難免投機盛行。 (2)上市公司組成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①國有企業比重大,非國有企業比重小;②大中型企業比重大,小企業比重小;③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業整體上市公司少;④傳統產業上市公司多,高新技術產業上市公司少。例如,滬深兩市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通過直接上市和買殼上市的民營企業所佔比例只有16%左右;行業分布存在較大缺陷,傳統產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太多,競爭性領域企業數量超過85%;有超過65%的股權不能流動,對社會資源造成極大浪費。 3、金融產品結構不合理 (1)傳統金融業務產品結構單一。在銀行業,業務集中在信貸等傳統的零售業務領域,即使在傳統的零售業務中,也缺乏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系列產品,金融中介等批發業務嚴重不足;而國外銀行業在企業的整個發展期、成熟期,甚至二次創業中都會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品種。在證券市場,中國股票市場相對於債券市場發展迅速,同樣存在法人股、國有股的流通問題以及A股和B股的合並問題。 (2)金融衍生工具發展滯後。衍生工具是企業規避或分散經營與投資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1991年中國建立了期貨市場,但交易品種局限於綠豆、有色金屬等商品期貨,至今尚未推出利率、匯率、股指期貨以及期權、貨幣互換、股權互換等來規避金融風險。由於缺少組合投資所必需的金融衍生品,各類投資者行為趨同,容易形成市場的單邊運行,在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調控方向發生變化時可能導致風險積聚。 (3)金融手段創新不足。在金融業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潮流中,各國金融業已藉助電子技術的發展迅速實現金融業的電子化、網路化,為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提高競爭力、拓展生存與發展空間。中國銀行業和證券業已基本實現電子化,銀行、證券業務網路化也已起步,但與國外發達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同時,由於體制問題,金融機構在電子化與網路化過程中各自為戰,如各銀行的自動取款系統和結算系統獨立運行、互不兼容,增加了金融業電子化與網路化的發展成本,也因規模不經濟和便利性不足而抑制了自身的快速發展。 4、資本市場層次結構不合理 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結構單一,缺乏層次性。首先,僅從方便監管、防範風險角度出發,形成了全國簡單劃一的,以滬、深兩個交易所為中心的單一資本市場,而缺乏適應市場需求的多層次市場體系。我國目前只有主板市場,雖然推出了中小企業板塊,但離真正的二板市場還有相當的距離,三板市場還遠未形成氣候,資本市場缺乏層次性,不能滿足投資者和籌資者多樣性投融資要求,產權交易體系尚未完善,資本市場體系發展不完善。

熱點內容
股票漲停再大跌 發布:2024-11-27 02:09:54 瀏覽:722
金融危機在什麼時候結束 發布:2024-11-27 01:54:59 瀏覽:860
滴滴金融和哪些銀行合作 發布:2024-11-27 01:46:12 瀏覽:25
嶺南股份股票歷史最低價格是多少 發布:2024-11-27 01:29:07 瀏覽:399
中新科技股票st後怎麼賣掉 發布:2024-11-27 01:28:29 瀏覽:364
數字貨幣怎麼查密碼 發布:2024-11-27 01:13:57 瀏覽:72
精功科技股票代碼是多少 發布:2024-11-27 01:13:53 瀏覽:447
股票長線投資一般獲利多少賣掉 發布:2024-11-27 01:12:05 瀏覽:541
禾賽科技技股票代碼 發布:2024-11-27 00:51:30 瀏覽:72
中信證券股票交易傭金千三 發布:2024-11-27 00:46:2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