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關於股票市場的非理性繁榮

關於股票市場的非理性繁榮

發布時間: 2023-07-23 04:55:50

❶ 上世紀末美國股市網路泡沫怎麼回事啊

美國的確發生了網路泡沫;沒錯,泡沫導致了投資的浪費和扭曲。但泡沫規模沒有通常想像的那麼大,持續時間也沒那麼久——事實上,泡沫從1998年末開始,只持續了一年半時間。 按照「故事」的通常講法,20世紀90年代的後半段,美國股市陷入了瘋狂之中。在「非理性繁榮」之下,投資者將大量財富投入到價值被高估的高科技公司中,但這些投機性企業卻賺不到一點利潤,白白浪費了大量投資。因此,政府對泡沫的強硬管制是必要的。 故事的確是這么個說法,但現實卻有所不同。沒錯,美國的確發生了網路泡沫;沒錯,泡沫導致了投資的浪費和扭曲。但泡沫規模沒有通常想像的那麼大,持續時間也沒那麼久——事實上,泡沫從1998年末開始,只持續了一年半時間。 那些贊同政府採取措施降低資產價格的人們相信,泡沫開始於1996年——這比實際時間早了三年。如果下這樣的診斷,「治療」將會比「疾病」本身的禍害更大。事實上,當經濟前景看好時,政府和觀察家們是難以區分非理性繁榮和理性樂觀的,因此,不該讓政府承擔擠破泡沫、打壓投資的任務。 當然,美國股市最終出現了顯著而嚴重的泡沫,這一點毫無爭議。但是,泡沫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規模到底有多大? 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股市的網路泡沫應該從1995年3月網景公司開始IPO算起。但從1995年8月網景IPO結束到現在,始終投資於納斯達克指數的年均真實收益率為9.3%;而按上市當日收盤價持有網景股票直至其被美國在線收購之日的投資者,年均真實收益率則為35%。這像是泡沫嗎?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網路泡沫應從1996年12月5日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發表著名的「非理性繁榮」演講前算起。當時,格林斯潘在華盛頓的一次宴會後的演講中反問道:「我們怎麼知道,非理性繁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當地抬高資產價格呢?」這番話令全世界的股票市場應聲而跌。但當時的納斯達克指數只相當於現在的42%,如果自格林斯潘講話後,投資者一直投資於納斯達克指數基金至今,則他每年會有8.2%的真實收益率。這像是非理性繁榮嗎? 即便將1998年1月作為網路泡沫的起點,也嫌太早。微軟、IBM等十大高科技公司照理說其股市價值是最可能被「非理性繁榮」推高的。但這十個公司中,有一半以上從1998年1月至今的年均真實收益率超過了10%。從現在的角度看,1998年1月美國高科技公司的股價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關於對泡沫的判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康斯坦丁馬金和我提出了三條衡量標准。 我們的第一條標準是:當納斯達克股票的真實收益率在6.5%的水平時,不算價值高估;第二條標準是,若股票的收益率低於債券的3%的真實收益率,則將購買股票的時期定義為「泡沫」;第三條標準是,如果後續的真實收益率為負,則購買股票的當時可定義為「泡沫」。 如果按第二條和第三條標准,網路泡沫的持續時間極其短暫。從1998年10月到現在,納斯達克年均真實回報率跌到了3%以下;在1998年11月之時則為負。據此,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3月達到峰值之前,在不到一年半時間里處於高估狀態。 如果按第一條標准算,則泡沫持續時間就要更長。自1997年4月以後,納斯達克累積的平均真實收益率低於6.5%。不過即便如此,泡沫也只持續了不到三年時間。 網路泡沫持續時間竟如此之短,這是否令人驚訝呢?馬金認為不是。在宏觀經濟意義上,顯著的泡沫是少見的,也不能持久。即便是加爾布雷斯這個最不相信金融市場效率的經濟學家,也在其對1929年股市大崩盤的研究中表示,估值過高和過度投機的階段是短暫的。他指出,直到1928年下半年,美國股市的狀況仍然是相當合理的。 事實上,美國股票市場在宏觀意義上最為顯著的困惑,並非市場因非理性繁榮而產生泡沫,而是股價為何總是如此之低,導致股票的真實回報如此慷慨——這即是著名的「股權溢價之謎」。看起來,美國股市更可能為過度謹慎而非「非理性繁榮」所苦。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相信,當格林斯潘說管制潛在的資產價值高估並非政府職責所在時,他是正確的。當然,如果潛在的泡沫導致金融危機風險上升,的確需要對之加以監控。但只要金融風險還足夠低,政府一旦出於對非理性繁榮的恐懼而試圖校正市場,就很可能好心辦壞事。 這些問題與中國的關系何在呢?我不能確定。但歷史,尤其是其他國家的歷史,雖然不能照搬照抄,卻無疑可以成為一個國家思考問題的指南和汲取教訓的源泉。

❷ 這幾天股市為什麼會大跌

兩大沽空動力導致A股市場大跌
兩大沽空動力導致A股市場連續下挫:嚴厲房地產調控引發地產股普跌,殃及金融股並拖累A股股指大跌;有別於基金的另一市場主力或已崛起,藉助杠桿效應刻意打壓或沽空銀行股,達到沽空A股市場目的。

自4月16日股指期貨鳴鑼上市之後,A股股指出現了一波急速下挫走勢。於是,就有人把導致A股下挫的原因歸罪於股指期貨。其實不然。盡管股指期貨的上市交易對A股波動有一定影響,但主要的影響還是來自於現貨市場本身。這次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導致A股地產股快速下跌,殃及金融股,引發金融股特別是銀行股的破位下行,這是引發A股股指大幅下挫的主要動力之一。

那麼,為什麼房地產調控會引發銀行股的破位下行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次嚴厲房地產調控首先是從緊縮房貸開始的。有分析認為,銀行信貸的持續不斷流入,是導致國內房地產市場非理性繁榮的根本原因之一。

房地產調控之所以會對銀行股產生這么大的沖擊與影響,主要是由於商業銀行擁有龐大的房地產貸款。據Wind統計,已披露2009年報的12家上市銀行,涉及房地產貸款已達到5.28萬億元,約占其銀行貸款總額的25.14%。其中,工行、中行和建行的房貸規模各自都超過萬億元;興業、招商、民生和深發展等股份制銀行的個人按揭貸款規模及所佔總貸款比重都較大。另據央行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房地產貸款繼續增長。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3207億元,季末余額同比增長31.1%,比上年末上升0.5個百分點;個人購房貸款新增5227億元,季末余額同比增長53.4%,比上年末上升10.3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均顯示,目前我國銀行的總貸款中房地產貸款比重相對較高。當嚴厲房地產調控來臨之時,市場自然會擔憂銀行的房貸質量是否會惡化。

另外,由於房貸仍是目前商業銀行的優質資產和主要盈利來源之一,有關規定購買第二套住房的貸款首付款不得低於50%、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房價過高地區可暫停發放第三套住房貸款等房貸緊縮措施出台後,勢必也會導致銀行信貸從目前的「供不應求」向將來的「需求相對不足」方向轉變,由此將導致市場預期商業銀行的未來盈利能力將可能逐步降低。

當然,還有商業銀行面臨再融資和解禁股壓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風險等因素,各種因素共同導致了銀行股的紛紛下挫。從此次銀行股下跌的深度分析,大致可以看出,個人按揭貸款規模及房貸所佔總貸款比重較高的上市銀行,其股價下跌的幅度也較大。

不過,除了嚴厲房地產調控對近期銀行股下跌有重大影響外,市場中還有一股力量刻意打壓或沽空銀行股,對此次A股下挫有突出影響。

按理說,目前銀行股的市盈率和市凈率都已經非常低了,銀行股也早已進入其投資的安全邊際區間。那麼,為什麼銀行股還會破位下行?觀察國內基金業今年一季度財務報告發現,國內不少基金正在大幅增倉銀行股。從盤面上也可觀察到,打壓或沽空銀行股的市場力量並非A股市場的基金主力,而是能與基金主力抗衡或做對手盤的另一股市場力量。這可能是A股市場中除基金之外的其他力量布局A股市場的一次嘗試或預演。

熱點內容
正邦科技今天股票 發布:2025-01-18 06:38:42 瀏覽:749
微信理財最多買了多少 發布:2025-01-18 06:37:10 瀏覽:138
郵政農村網點理財經理是干什麼的 發布:2025-01-18 06:35:00 瀏覽:831
基金破產怎麼辦 發布:2025-01-18 06:34:59 瀏覽:553
香港股票樂游科技 發布:2025-01-18 06:28:16 瀏覽:249
股票幾個漲停會停牌 發布:2025-01-18 06:28:14 瀏覽:627
有超級資金顯示的股票軟體下載 發布:2025-01-18 06:21:59 瀏覽:414
金融交易指哪些 發布:2025-01-18 06:18:10 瀏覽:702
連板晉級市值多少錢 發布:2025-01-18 06:16:46 瀏覽:214
如何解除基金虧損 發布:2025-01-18 06:16:38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