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1920年日本股票市場

1920年日本股票市場

發布時間: 2023-07-22 22:48:15

『壹』 亞洲股票市場第一是哪個城市

以成交額計算,香港的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一大市場。

『貳』 求,日本股票介紹,交易技巧

日本股票市場(Japanese stock market)

[編輯]日本股票市場概述
在日本股票市場上,根據發行目的可以將新股發行分為兩種,一種是為籌措資金的發行(普通的新股發行),一種是為其他目的的發行(特殊的新股發行)。新股發行方式將在下文中介紹。

與其他國家一樣,日本的股票流通市場也分交易所市場和店頭市場兩部分。戰後,日本為了形成公正的證券價格,原則上禁止上市股票在場外交易,於是形成了以證券交易所為中心的股票流通市場。

日本目前有8 家證券交易所,分別位於東京、大販、名古屋、京都、廣島、福岡、新瀉。札幌。其中東京、大販分別是全國和關西地區的中心性市場,二者的交易額合計佔全國交易所的90%以上。為了盡可能地將股票交易集中到交易所, 1961 年10 月東京、大坂和名古屋三個證券交易所分別設立了市場第二部。市場第二部的上市條件比第一部略低。原則上新股票先在市場第二部交易,一年後如果滿足第一部上市條件才進入第一部進行交易。同時在第一部上市的股票如果其條件降至一定水平以下,且在一年寬限期內仍未滿足第一部的條件,就要被重新指定在第二部交易。目前除了市場第一部250 種大宗股票仍採用公開喊價方式成交外,市場第一部其餘股票和第二部的全部股票都採用電子計算機交易,東京證交所還將上市股票分為3 類:1類和2 類為國內股票,其中1 類股票的掛牌條件高於2 類;3 類為外國股票。

交易所內的交易方式按交割日可劃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普通交易,占總交易量的99%,又分為現貨交易和信用交易兩種形式;第二種是指定日期結算交易,但最長不得超過15 天;第三種是發行日結算交易,即在新股票發行後再辦理實際交割,一般在公司向原股東配股或實行股票分割時採用。店頭市場主要用於新發行股票和不滿足交易所上市條件的股票的交易。由於三大證券交易所開辦了市場第二部,使得店頭市場的交易發展緩慢。

1983 年11 月,店頭市場的自律組織——證券交易商協會公布了一系列新的規章制度,並於1984 年7 月建立了店頭市場自動報價系統。1991 年,日本建立了日本證券商自動報價系統(JASDAQ),旨在提高店頭市場的效率。經過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店頭市場的交易開始趨於活躍,交易量也開始增加。

日本的股價指數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日經股價平均數,包括日經225種股價平均數和日經500種股價平均數兩種。都是以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股票為基礎編制。另一個是東證股價指數,以東京證交所第一部所有股票和第二部的300種股票為基礎編制。 1993 年10 月,日本經濟新聞以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的300 家代表各行業的股票市價總額加權平均計算,創設了日經300股指;日經300的變動性在日經股價平均數和東證股價指數之間,成為日本股市的第三種股價指數。

[編輯]股票的發行方式
根據股票發行時是否要求繳納股金,可將新股發行(增資)分為有償發行(有償增資)和無償發行(無償增資)兩大類。以前還存在一種有償無償混合發行,但1973 年末因有關法律條文失效,這一方式不能再使用。

1.有償增資。有償增資指向新股認購者收取繳納金的股票發行方式,又分以下幾種:

(1)向原股東分配新股。即將新股的認購權只分配給原有股東,新股的發行價格為面值,市價與面值之間的差額作為盈利由股東獲得。

(2)第三者配購。即將新股認股權交給本公司客戶或關系銀行等與公司有特定關系的第三者。這一方式有利於加強與特定客戶的關系

(3)公募。即廣泛向社會徵募資本,一般以流通市場上的股票時價作為發行價格,故也稱時價發行,但實際發行價通常低於時價。

(4)中間價發行。即以時價與面值的中間值為新股發行價格向原股東分配新股。時價與面值之差為公司和股東分享。這一方式在日本採用較少。

2.無償增資。指公司的內部留存或利潤納入資本時,須發行相應的新股並分配給股東。根據納入資本的資金來源不同,可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1)無償交付。在將資本准備金或利潤准備金納入資本時,採用這種增資方式。

(2)股份派息。即不以現金支付股息,而是先將股息納入資本,然後發行相應股份交付給股東作為股息。股份派息必須在可能分配的利潤金額范圍內進行。

以前,日本歷來是通過向原股東配購這種面額發行方式進行有償增資。但1969 年以後,這種發行方式有所減少,而公募發行逐漸增多。以後雖有所反復,但到80 年代,公募發行已佔企業股票籌資的70—80%。可見,公募發行已成為企業籌資的主要方式。

不過我想這些估計是幫不了你,你如果在日本的話,在那裡開戶應該有介紹材料,你不懂的可以到那裡的證券公司咨詢吧。不過炒股票應該都一樣吧,買賣唄。
http://www.i918.cn/book/這個網站上有書籍可以下載,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

『叄』 日本證券市場哪一年開始的

歷臘辯野史背景是它在1878年5月灶和15日創立,同年6月1日開始交易,創立時的名稱為「東京股票交易所」(日文:東京株式取引所)。二次大戰時曾暫停交易,輪喊1949年5月16日重開,並更名為東京證券交易所。

『肆』 世界上股市最早是哪一年,什麼國家開始的

最早的股份公司、產生於17世紀初荷蘭和英國成立的海外貿易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募集股份資本而建立,具有明顯的股份公司特徵: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會: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按股分紅;實行有限責任制。股份公司的成功經營和迅速發展,使更多的企業群起效仿,在荷蘭和英國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國成立了約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紀下半時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逐步取代了工場手工業。在這場變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馬功勞。隨著工業革命向其他國家擴展,股份制也傳遍了資本主義世界。
19世紀中葉,美國產生了一大批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籌資的築路公司、運輸公司、采礦公司和銀行,股份制逐步進入了主要經濟領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製造業產值的90%由股份公司創造。19世紀後半葉,股份制傳入日本和中國。日本明治維新後出現了一批股份公司。我國在洋務運動時期建立了一批官辦和官商合辦的股份制企業,1873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中國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現,促使股票交易所產生。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買賣海外貿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雛形,1773年,在倫敦柴思胡同的約那森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以後演變為倫敦證券交易所,1792年。24名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形成了經紀人聯盟,它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東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創立。它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91年。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經紀協會,後發展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14年,中國當時的北洋政府頒布證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
進入20世世紀之後。股票市場發展迅速,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股票市場
(1)自由放任階段(1900~1929年)。20世紀前30年中,美英等國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場規模和籌資能力迅速擴大。一方面發行市場迅速擴大,流通市場空前繁榮,交易量直線上升。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監管,股票欺詐和市場操縱時有發生,自由放任帶來了嚴重的過度投機。當時主要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普遍被抬高到極不合理的程度,遠遠超過其實際價值。1929年10月29日.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各國股票市場相繼出現了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2〕法制建設階段(1930~1969年),1929年經濟危機之後,各國政府對股票市場開始全面加強法制和規范化建設。以美國為例,政府開始從法律上對證券市場加以嚴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等一系列嚴密可行的證券法律。美國1934年成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直接對股票市場進行監督和管理,為美國證券市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證券市場奠定了基礎。其他有關國家的證券法制建設也不斷加強,股票市場逐漸規范。
(3)迅速發展階段(自1970年以來)。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隨著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經濟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東南亞和拉美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蓬勃興起。以及現代電腦、通信和網路技術的進步,股票市場步入了迅速發展的階段。l986年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總額為6.51萬億美元,全球上市公司總數為2.82萬家,到1995年年底市值總額上升到17.79萬億美元。10年間市值增長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萬多家、達到3.89萬家。1996年,全球股票市值繼續上升,達到20.29萬億美元。在主要發達國家,證券化率(股票市價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經達到較高的程度,1995年,美國、日本和英國的證券化率分別達到95.5%、83.5%和121.7%。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成長也相當迅速。新興市場的股票市價總值從1986年的0.24萬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1.9萬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近7倍。在股票中場規模擴大的同時,交易活動也日趨活躍,1986年,全球股票中場的交易金額為3.57萬億美元,1995年達到11.66萬億美元。

『伍』 日本房地產當年崩盤,那當時的地產股票走勢如何呢

日本地產神話自1991年破滅以來,地價持續下跌,直至今年雖然略有起色,但長達十多年來房地產低迷不振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回顧日本地產神話破滅的歷程,對於中國目前水漲船高的房地產市場或許有較大的啟示。

(一)地產神話破滅的傷痛至今仍未痊癒
日本國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價」中,盡管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區域的地價出現了上漲的勢頭,但日本的平均地價依然在繼續下跌。其中,住宅用地價格同比下跌了4.5%,商業用地價格同比下跌了5.6%,連續14年下跌。與1991年相比,住宅地價已經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產泡沫產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業用地下跌了約70%,為197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發表的全國「公示地價」顯示中,雖然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區地價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國、九州部分城市乃至東京的部分地價依然繼續下跌,跌幅最大地區達到了28.9%,土地價格下跌前十名地區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東京的2100多個地價觀察點中還有661個處於下跌狀態。
對於「公示地價」出現的某些反轉跡象,盡管有關人士認為,東京地價已經擺脫嚴峻的下跌局面開始回升,而東京地價的回升將逐步波及到周邊地區,地價有望繼續走高,但日本國土交通省的官員還是比較謹慎。

(二)泡沫經濟巔峰時期的地產神話
從1985年開始的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同時是日本創造地產神話的時期。
據日本國土廳公布的調查統計數據,1985年,東京都的商業用地價格指數為120.1(1980年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漲到了 334.2,在短短的3年間暴漲了近兩倍。東京都中央區的地價上漲了3倍。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土地的總價值幾乎是美國的4倍。
同時同於日元的急速升值極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購買力,日本國內地產的不斷飆升使海外的房地產相對日本人購買力來說相當便宜,日本人開始在美國和歐洲大量進行房地產投資。繼日本索尼公司以48億美元買下美國哥倫比亞公司之後,象徵美國國辦巔峰之作的洛克菲勒中心易主。克菲勒中心是由美國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於1939年耗資1.5億美元在曼哈頓建成,但是日本三菱不動產公司以8.48億美元取得了該股權的51%。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美國購買不動產金額高達 5589.16億日元,占日本全世界不動產總投資的64.8%,而且主要集中在紐約、夏威夷和洛杉磯。
更有甚者,一些日本人建議把美國的加州賣給日本以償還美國對日本的巨額債務。

(三)地產神話破滅造成經濟十年蕭條
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股價和房地產價格同時開始暴跌,並一直持續到現在。不動產泡沫破滅給日本經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導致日本經濟十多年來一蹶不振。
泡沫經濟期間,除房地產和建築公司之外,日本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房地產行業,房地產價格的暴跌和經濟的長期低迷導致日本一些涉足房地產業較深的大企業紛紛倒閉。據統計,在破產企業中,房地產商和建築公司的比例最大,僅2000年,日本包括房地產商在內的建築行業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產,占當年全體破產企業的33.6%。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閉,其中有1/3以上是房地產公司,均創戰後上市企業倒閉的最高記錄。
房地產價格的暴跌還重創了日本金融業,演變成了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房地產價格持續暴跌致使許多房地產商和建築公司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徹底失敗,根本無力償還銀行的貸款,不得不宣布破產。房地產公司以及個人在向銀行貸款時雖然都有房地產等資產作擔保,但隨著土地價格的不斷下跌,擔保的價值日益下降,致使日本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不斷增長,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
不良債權大量增加導致金融機構的財務體質十分脆弱,抗風險能力低下。部分金融機構甚至還出現了資金周轉失靈等問題,並導致日本十大銀行中的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銀行相繼倒閉。中小金融機構的破產更是接連不斷,日本金融體系發生劇烈動盪,險些引發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日本銀行的各項機能均遭到重創。
日本海外不動產投資也快速萎縮下來,1993年的海外不動產投資規模只有1989年頂峰時的9.6%。根據專業人士估計,日本向美國不動產投資的損失率在50%以上。以洛克菲勒中心為例。按當時1美元兌160日元的匯率計算,三菱土地公司的投資額為2,188億日元,成為擁有80%股權的控股股東。收購完成後,由於曼哈頓地產不景氣,三菱土地公司一直沒有利潤。當時做收購計劃時,三菱公司的預測是5年後,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將達到75美元,2000年將達到100美元,依照這一預測數據,三菱公司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投資項目。但實際上的租金只有原先設想的一半水平,即每平方英尺38美元-40美元。如果再考慮其間日元繼續大幅度升值,加上匯兌損失,三菱土地公司的這一收購項目總計虧損高達880億日元。

(四)造就神話並導致神話破滅原因之一:投資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過程當中,投資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首先是日本金融機構對房地產泡沫的危害認識不足,也沒有能夠及時對房地產市場現狀做出正確的評估,紛紛給房地產公司和建築公司發放貸款,形成了房地產不斷升值和信貸規模不斷擴大的惡性循環,泡沫越吹越大。各金融機構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將房地產貸款作為最佳貸款項目,無節制地擴大信貸規模,助長了泡沫的形成。就在泡沫即將破滅的1991年,日本12家大型銀行向房地產業發放了總額為50萬億日元貸款,占貸款總額的1/4。
其次,投資者普遍相信人多地少的矛盾導致土地的價格只會繼續走高,地價不會下跌。只能買進,否則以後只能買更高的地價。因此即使毫無用處的土地,各個公司也全力爭奪,導致房地價越走越高。反過來由於投資投機過度,造成房地產業虛假繁榮,房地產價格暴漲導致企業和個人都紛紛投資和投機房地產。人們從銀行貸款購買房地產,然後再用房地產做抵押再去購買房地產,造成了大量的重復抵押和貸款,並加劇了房地產價格的暴漲。
追溯日本市場投資理念為何失去理性,除了金融政策失當以外,不能不說當時日元大幅升值導致其購買力確實大幅增加,日本經濟崛起給日本國民帶來極為樂觀的心態。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經濟增長率、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已遠遠超過美國,美元開始衰落。1980-1985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平均約為0.4%,日本約為3%;美國經濟增長率平均約為1.5%,日本約為4.8%。1980-1984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從150億美元增加到1130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從76.6億美元增加到461.5億美元。巨大的貿易差額在使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的同時,也使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1985年,日本對外凈資產為1298億美元;美國對外債務為1114億美元。

(五)造就神話並導致神話破滅原因之二:宏觀金融政策連連失誤
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繁榮期,出現了大量的剩餘資金。日本中央銀行為了刺激經濟的持續發展,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但這些資金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結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隨後日本中央銀行升息力度太大,挑破泡沫,日本股市和樓市同時崩潰,價格直線下降跌入低谷,進入連續十多年的地價持續低迷時期。
日本金融政策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次失誤:
1986年,日本出現了短暫的經濟衰退,史稱「日元升值蕭條」。實際上,「日元升值蕭條」的時間很短,僅僅是日元升值後市場的自動調整,當年年底日本經濟便恢復增長。但是,出於對日元升值的恐懼,日本政府對「日元升值蕭條」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採取了錯誤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國際因素的影響,從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銀行連續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降低到2.5%,不僅為日本歷史之最低,也為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而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造成了大量過剩資金。在市場缺乏有利投資機會的情況下,過剩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造成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一次失誤。
1987年10月19日,被稱作「黑色星期一」的「紐約股災」爆發。在西方國家的聯合干預下,「黑色星期一」僅表現為一種市場恐慌,此後不久,各國經濟均出現了強勁增長。但日本經濟的災難卻由此開始。日本銀行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造成日本「經濟體系內到處充斥著廉價的資金」,長期的超低利率又將這些資金推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1985-1989年,日經平均股價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東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價格指數平均增長了三倍以上。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二次失誤,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誤」。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壓力,日本銀行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6 %.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股價暴跌幾乎使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緊跟其後,日本地價也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貨幣政策突然收縮,中央銀行刻意挑破泡沫,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三次失誤。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

(六)金融政策為何出現誤判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環境的監測、金融政策的制定,都牽一發而動全身。那麼為什麼匯集日本大量金融專家的日本大藏省會連連出現金融政策失誤呢?尤其是1987年紐約股災以後,在西方其它各國都提高利率以後,日本為什麼會依然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造成致命性的政策失當呢?
當時美國政府擔心,如果日本銀行提高利率,資金不能及時向歐美市場迴流,可能再次引起國際市場動盪,因此建議日本政府暫緩升息。日本政府也擔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入日本,推動日元升值,引起經濟衰退。並且當時日本正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以較低的利率來增加國內投資,減少儲蓄,縮小經常項目順差。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銀行決定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維持貼現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變,一直到1989年5月日本銀行才提高利率,這時距離 「黑色星期一」已經19個月,距離日本實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經27個月。
為什麼日本會出現這些類似的政策處置失當呢?有關人士認為,這不能不說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因為在這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第一,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第二,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系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第三,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也就是說,1985年的日本,同時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戰略轉變:由「管制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轉變;由「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如此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可能使宏觀政策失去迴旋的空間。當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國內政策協調與國際政策協調等問題等交織在一起時,宏觀政策的權衡、選擇和調整會變得非常困難,可能會因失去平衡而出現嚴重失誤。

雖然是轉載,也希望對你有用
祝投資順利,其它問題歡迎加我網路HI詳細詢問。

『陸』 股票的起源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啊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

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時期,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 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

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 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 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 股票市場的共同發展。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 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了籌集更多的資本,於是,出現了以股份公司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 營的企業組織,進而又將籌集資本的范圍擴展至社會,產生了以股票這種表示投資者投資入股,並按出資額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 擔一定的責任的有價憑證,並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 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 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

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進行荷蘭東 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所。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基本的企業組織 形式;股票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而股票的發行和市場交易亦已成為資本 主義國家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經營內容,成為證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6)1920年日本股票市場擴展閱讀:

一、最早出現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種方式來讓公司獲得大量的資本金。

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

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


二、中國股票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

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柒』 廣場協議背後:不可一世的日本經濟,差點將美國買下

1985年9月,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這一事件史稱「廣場協議」(PlazaAccord)。

廣場協議使得日本從1990年開始,陷入了為期十年的泡沫經濟時期,按照經濟學家的測算,這一紙文件讓日本經濟倒退了20年以上。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四個人合夥欺負一個人的集體霸凌事件」。

日本為什麼要簽這么一個「侮辱性條約」?因為它沒得選擇,畢竟這塊37.8萬平方公里的小土地上駐滿了美國大兵。

至於美國為什麼要簽這么一個協議,原因也很直接,那就是當時日本經濟的不可一世讓美國人聞到了非常危險的氣息。

從1980年開始,日本在美國大地上的經濟擴張運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猖狂」,大和民族的企業家們出手闊綽,行動統一:買買買!

三菱公司出資8.5億美元買下了被美國人視為「美利堅標志」和「繁榮象徵」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索尼公司動用34億美元收購了好萊塢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三星電影公司和漢堡四季酒店;松下集團砸下61億美元買斷美國環球影業公司的所有股權;Shuwa株式會社巨資拿下了洛杉磯花旗廣場和梵高的名畫《向日葵》。之後,美國廣播公司大廈、莫比爾石油公司總部和花旗銀行總部都紛紛易主,成為了日本人名下的財產。

根據知名 財經 作家彼得·馬丁從美國聯邦統計局拿到的 歷史 資料顯示,1980年-1988年期間,日本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增長了10倍以上。日本人擁有2850億美元的美國直接資產和證券資產,控制了超過3290億美元的美國銀行業資產(占當時美國銀行業總資產的14%)。作為美國經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加利福尼亞州尤為嚴重,該州27%的銀行業資產和30%的未償還貸款都歸日本人所有。

另外,紐約股票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5%是日本資本在運作,日本企業家在美國擁有的不動產超過了歐共體(歐盟前身)的總和。

如此「豪橫」的背後是日本本土經濟在80年代的瘋狂增長。

1983年,日經股價指數年均8800日元,到了1986年變為16400日元,1987年1月突破20000日元。1987年3月的時候,日本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已經達到了26880億美元,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除此之外,這一數字還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當時全球股票耐升的總市值是74670億美元,日本佔了36%。

可能有人有疑問了,不是在1985年已經簽訂了《廣場協議》了嗎,為什麼86年後日本的股市依然如此繁華不減?

或許是劫數未到吧,就在簽完廣場協議之後,美國股市出現了病狀,而且在不停的反復中演變成為「重疾」——1987年的紐約股災。如此條件下,廣場協議的威力被掩蓋,日本依然以其在實體工業上的強大地位維持著資本市場的霸主地位。

那為什麼1990年後日本又開始經濟泡沫了呢?

其中原因除了美國在廣場協議的幫助下緩過來對日本打擊之外,還有日本人自己的「作死」。

1985年遲滲到1989年,日本股票的年增長率達到49%,高峰的時候其股票市場總市值佔到了全球股票市場總額的42%,而且為日本GNP(國民生產總值)的2倍以上。同時,日本股票價格的收益比例高達60%,是歐美地區的6倍。在此帶動下,日本人的財富上升了4.7倍,接近每年都翻倍的恐怖現象。

有錢了以後,日本人便逐漸忘記了自己發家致富的秘籍——實業,把更多的財富和精力投入到了兩大領域:股票和房地產。

上到花甲老太太,下到高中青少年,幾乎每個日本的角落都在閃爍著紅綠數字,平均每個日本人投入股市的資金達到3.4萬美金.

股票市場賺了錢就買房,巨大的需求讓打造出了巨大的「土地神話」。

以東京、大阪等主要的6大城市為例。1986年的時候,各類用地的平均指數是40,1989年達到了110,三年多的時間升了將近4倍。

僅僅1987年一年,日本全國各類用地的土地價格便上漲了22%。首都東京更是恐怖,住宅用地價格當年上漲了66%,商業用地價格上漲了61%。在過量剩餘資金的推動下,日本土地價格總額從1985年的4.2萬億美元上升到了1989年的10萬億美元。而1989年,美國的GDP僅僅為5.64萬億美元。

如碼畝脊此夢幻的盛世,讓幾乎每個日本人都迷失了自己,就連被稱為「經營之聖」的實業代表人索尼公司總裁盛田昭夫在1989年底都說出了「日本必須學會在它批評者面前說不,因為這是超級大國的氣勢」這樣的話。

可惜,盛田話音剛落,1990年4月開始,日本迎來了泡沫的幻滅。2年的時間,日經指數從38000點以上一路下跌到14000點以下。股市的破裂讓日本國民的收入變成了負債,銀行2年高達130萬億日元的不良資產積壓使得房地產陷入爛尾。人們為了還債而拋售房產進一步將樓市推向深淵。

2000年,日本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長期債務達到了666萬億日元,占其當年GDP的136%。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德國《明鏡》周刊的披露,這十年,日本百業凋零,唯一蓬勃發展的是黑幫組織,它們財富一度達到了該國企業財富的1/3。

『捌』 股市的起源發展和意義

股市
▲注音▲ gù shì

▲股市▲

股市是股票市場的簡稱,也稱為二級市場或次級市場,是股票發行和流通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指對已發行的股票進行買賣和轉讓的場所。股票的交易都是通過股票市場來實現的。一般地,股票市場可以分為一、二級,一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發行市場,二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交易市場。

股票市場是上市公司籌集資金的主要途徑之一。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需要大量的長期資本。而如果單靠公司自身的資本化積累,是很難滿足生產發展的需求的,所以必須從外部籌集資金。公司籌集長期資本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向銀行借貸;二是發行公司債券;三是發行股票。前兩種方式的利息較高,並且有時間限制,這不僅增加了公司的經營成本,而且使公司的資本難以穩定,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利用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金,則無須還本付息,只需在利潤中劃撥一部分出來支付紅利即可。把這三種籌資方式綜合比較起來,發行股票的方式無疑是最符合經濟原則的,對公司來說是最有利的。所以發行股票來籌集資本就成為發展大企業經濟的一種重要形式,而股票交易在整個證券交易中因此而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股票市場的變化與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股票市場在市場經濟中始終發揮著經濟狀況晴雨表的作用。所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所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市。
股市正處於調整階段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後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間,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由於股價在開始兩年漲幅過度,伴隨著股票的擴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價達到歷史性的高度以後,股價就停步不前,滬深股市就進入艱難的調整階段。1993年滬深股市收盤指數分別為833點和238點,1994年收盤指數分別為647和140點,1995年的收盤指數分別為555點和113點。根據國外股票指數的上漲速度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股市這種調整估計還要相當時日。如國家不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上證綜合指數若要在1000點站穩,大概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股票供不應求▲

我國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資金額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現出明顯的股票供不應求局面,據初步統計,到1996年10月底,滬深股市登記在冊的股民約有1800萬,而同期滬深股市的流通股規模約為300億股,平均每個股民擁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據初步估算,我國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稅後利潤不到0.30元,平攤下來,股民人均收益最多隻有500元,按人均入市資金2 元計算,股票投資的收益率(不計交易稅、費)只有2.5%,只相當於活期儲蓄利率。而由於股民在股市中頻繁交易,其上繳的手續費及交易稅之總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之和還要多。

▲股市交投過旺▲

由於我國股民投機性較強,其入市的動機主要是以搏差價為主,所以許多股民以炒股票為業。股市稍有風吹草動,便買進殺出,追漲殺跌之風盛行,股市的交投極其活躍。如國外一般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換手率不到40%,而我國股市的年均換手率卻超過600%,是國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過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漲暴跌,如美國紐約股市從開辦到現在的200年間,日漲跌幅度超過3%的只有10次,而滬深股市漲跌幅超過3%的時間卻要佔整個交易日的20%以上。交投過旺的第二個後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達1.3萬億,股民上交的交易稅、手續費近200億,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估計只有近100億。收入與支出相比,支出多100億,這樣就使整個股民成為虧損一族。

▲股市尚待規范▲

我國股市是由地方股市發展起來的,且中央政府對股市的監管從1992年下半年才開始,股市的運作還尚待規范。從宏觀管理方面來講,其一是對股市的規律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具體表現在相關的政策缺乏科學性和連續性,如股市擴容及上市指標的控制仍沿用額度控制的方法。其二是對股市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如國家股、法人股並軌問題,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計劃。其三是對股市的監管力度明顯不足,如對信息披露的監管、對制止機構大戶聯手操縱股市等問題力度明顯不夠。

從證交所方面來講,雖然滬深股市已成為全國性的股市,但證交所仍歸口地方管理,且證券交易稅的一半歸地方財政,證交所的地方利益傾向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兩個交易所都將成交量的大小作為工作目標(成交量大就可多收交易稅),所以對有利於活躍股市成交的一些不規范行為的制止明顯不力。

從券商方面來講,其一方面在自營業務中利用資金實力對股價進行操縱,以從中漁利;另外為配合新股的順利發行,往往採用人為造市的方法,拉抬股價,引股民上鉤。

上市公司方面,為了新股的發行或配股的順利完成,在信息披露方面一般是報喜不報憂,隱瞞一些重要的不利信息,且經常高估利潤指標。而一旦股票上市發行成功,則發表聲明更改盈利預測或發表所謂的道歉聲明來掩蓋錯誤。

從宏觀角度看,股市是調節貨幣流通的重要場所,是剩餘資金的儲水池。

『玖』 1990日本股市崩盤的原因(詳解)、過程

【發現世界】1990年日本股市崩盤前後

【股市神話】1985年至1990年,日本經濟出現空前繁榮局面,各項經濟指標都達到歷史最高值,日本股市也迎來了「大牛市」。

在 *** 高調鼓勵融資投資和日元升值的內外雙重 *** 下,日本股市由緩慢回升迅速進入暴漲階段:1986年1月日經指數13000點,1987年9月26000點,1988年日本股市總市值超過當年GDP,1989年12月日經股指創下接近39000點歷史紀錄!股市的巨大財富效應把這一時期的日本人從戰後極度節儉拮據的狀態帶入投機撒錢的時代,每個人都對股票、外匯、房價、利率高談闊論,每個人都穿最貴的名牌、喝最貴的紅酒......鋪張浪費與揮霍奢靡共行的「股市神話」里,日本人被繁榮的假象蒙蔽了。

【日元升值】80年代的日本經濟接近了美國GDP的一半。

1985年,日美英法德五國簽訂《廣場協議》,以人為干預來迫使日元兌美元升值。

兩年多的時間里日元兌美元上升了近一倍(1美元兌換220日元變成了1美元只能兌120日元),人們似乎一夜間變成了暴發戶。

當時,整個日本島都沉迷在空前的繁榮和瘋狂之中。

人們堅信股價只漲不跌、地價只升不降,企業精英還盼著1990年股指沖到42000至48000點......然而,1989年日經股指39000點是投資者們最後一次賺取暴利機會了。

從1990年初開始,日本股市急速下行,到當年12月股市已損失約合2萬億美元,日本經濟神話的泡沫破滅了。

【投機炒價】為何會形成泡沫經濟?當時,日元升值讓日本經濟實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國民個人存款也達到了歷史最高。

盡管日本央行把利率由5%降到2.5%,但日本銀行仍有充足的資金提供貸款。

日本企業和個人利用過剩的資金和銀行貸款進入股市逐利的同時,也大肆炒熱房地產市場。

繼人人炒股之後,日本社會又進入一個人人巨資購地作抵押,然後貸款再次購地或炒股的惡性死循環。

在那段時間里,日本 *** 與銀行幾乎從來沒有質疑過,一旦貸款者無力償還巨額貸款,他們該如何收場。

【揮金如土】泡沫經濟,對於大部分日本國民來說,彷彿一場盛大奢靡的聚會。

在那個紙醉金迷的時代里,一向默默無聞的日本家庭主婦可以花上500美元喝著一杯點綴著金粉的精緻咖啡,商人們也可以在東京的豪華餐廳與夜總會里豪擲成千上萬的美元來吃喝玩樂。

一個名為「茱莉安娜的東京」的夜總會就很好地代表了整個泡沫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

【地 價飆升】日本土地價輪穗格的噴張使其成為全球矚目的現象。

本來一點不值銷型錢的小塊土地短短幾年內就價值幾百萬美元。

據當時媒體報道,僅僅是日本天皇居住的東京皇 居的土地價格就超過了整個法國的土地估價。

更有人戲稱,在東京的銀座地區,如果把一張1萬日元的紙幣扔在地上,甚至買不到它所覆蓋的那一小片土地。

圖為曾 經被日本三菱公司買下的美國洛克菲勒中心,一度成為日本興美國衰的象徵。

【橫 掃全球】在經濟的極度繁榮下,日本人開始了遍布全球的奢華旅行。

美國、歐洲與大洋洲的奢侈品店全都被手持巨資的日本人所攻佔。

LV的手袋、阿瑪尼的衣服和 最貴的紅酒全部被他們搶購一空。

同時,蓬勃的日本經濟也吸引了無數外國人來到日本。

西方人在外資銀行與證券公司里大賺特賺,甚至在日本當個英語家教都能讓 他們發家致富。

【暴跌崩盤】1990年底,日本股市徹底崩盤。

當時日本報紙的頭條幾乎全部被公司破產新聞霸佔。

就連日本最大、最古老的虧桐猜銀行,也被曝光銀行高管與黑幫進行腐敗 交易。

所有企業的投資活動在那一年戛然而止,此前日本民眾那根本停不下來的購買慾望也被低迷的經濟打倒。

一家家房屋貸款公司相繼破產。

被不良貸款所充斥的 日本銀行也不得不採用合並重組的方式來獲得新生。

【一 蹶不振】在這之後,日本 *** 終於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但再多的經濟與財政增長措施也顯得於事無補。

在1991年,日本股市危機越來越嚴重的時候,日本經 濟也隨即陷入了「最失落的10年」。

直到2000年和2001年,日本納稅人漸漸挽救了瀕臨破產的銀行,公司的重組之路逐漸明晰,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給 日本製造商帶來了一點鬆口氣的機會。

在 日本國內,回想泡沫經濟的那5年,有的人會因為有著花不完的鈔票可以盡情享樂而覺得懷念,有的人會因為對於當時經濟狀況的迷茫與無知感到有些尷尬,還有些 人會對於整個日本拋棄價值觀變得物慾橫流而感到憤怒。

1985年—1990年,短短五年間,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當年日 本財富積累從暴漲到破滅的變幻不堪回味,這也成為世界各國重大經濟危機和金融災難最慘痛的教訓和最深刻的警示之一。

熱點內容
貴州茅台股票價格影響因素 發布:2025-01-18 07:35:24 瀏覽:968
基金能去哪裡看 發布:2025-01-18 07:16:13 瀏覽:941
理財師招聘有什麼要求 發布:2025-01-18 07:14:42 瀏覽:913
金融的專業書籍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7:11:49 瀏覽:871
贏通基金怎麼樣 發布:2025-01-18 07:01:00 瀏覽:19
理財通遇到問題怎麼辦 發布:2025-01-18 06:59:17 瀏覽:196
金融帝國投資多少錢 發布:2025-01-18 06:52:18 瀏覽:126
正邦科技今天股票 發布:2025-01-18 06:38:42 瀏覽:749
微信理財最多買了多少 發布:2025-01-18 06:37:10 瀏覽:138
郵政農村網點理財經理是干什麼的 發布:2025-01-18 06:35:00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