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股票市場運行機制
1. 如何從制度上完善證券市場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經確立,尤其是近兩年來,中國證券市場在證券監管制度、股票發行制度、機構投資者建設等方面的進步更為明顯,為我國證券市場在規范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中國的證券市場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的制度缺陷。
資源配置功能扭曲
一個健全高效的證券市場,不僅應當具有價值發現、資金籌措的功能,更應該在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成熟的證券市場通過價格信號反映出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期,從而引導資金向預期收益率較高的領域流動,並通過這種機制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然而,我國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卻在很大程度上處於扭曲狀態,股票市場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這一功能被置於重要地位,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則長期被忽視。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上市公司的質量沒有實現根本性的提高,市場投機氣氛濃厚,長期理性投資行為受到壓抑。
由於資源配置功能的扭曲,使得我國證券市場有退化成為一個單純的籌集資金場所的危險。不少的績差上市公司成為吞噬資金的黑洞,即使是在上市時或通過配股、增發方式圈到了大批資金,但資金的利用效率卻極為低下,在上市公司質量長期停滯的同時導致了廣大投資者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治理結構不健全
表面上看來,我國採取了美英模式的企業治理基本結構,但實際的上市公司治理過程所表現出的所作所為,並不符合建立在外部市場基礎上的英美式治理結構所強調的原則,而是形成了受內部人控制的企業治理程序。我國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結構與內部治理結構都是不健全的:外部治理結構的不健全表現在仍然缺乏來自資本市場和經理市場的競爭;內部治理結構的不健全則表現在股東大會、董事會與企業經理層之間的關系未能夠真正地反映出投資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健康有效的激勵約束關系。
投資者行為有待規范
從歐美成熟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來看,機構投資者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我國證券市場中的個人投資者比例仍然過高,需要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但是,我國證券市場中機構投資者行為不規范的情況相當嚴重,證券公司與基金公司的違規行為時常發生,以2000年度對1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調查為例,這10家基金公司中未發現相關異常交易行為的僅有2家,發生相關異常交易行為,但情況屬偶然現象或較輕微的有5家。這樣的檢查結果揭示了我國證券市場中機構投資者行為不規范的嚴重程度。
為了迅速發展證券市場、樹立合理的投資理念,證監會提出「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但是發展只有在規范化的前提下才是可持續的,只追求發展速度和市場規模,而忽視了規范化和法制化,必將使所有證券市場參與者承受極大的風險和損失。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在擴大市場規模、壯大機構投資者力量的同時,對機構投資者行為規范化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宏觀調控與法制手段來矯正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推動證券市場的有序運行。
依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上市公司喪失《公司法》規定的上市條件的,其股票依法暫停上市或者終止上市。但是,從實施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退出機制仍很不健全,大批持續虧損的績劣上市公司沒有及時退出證券市場,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助長了投機之風,使投資者承擔了極大的風險。
2. 股市是如何運行起來的,它的運行機制是什麼
股市本身不產生效益,每個參與者所買的股票必定是別人賣出的,同理,每個參與者所賣的股票必定是被別人買去了。每個股票從上市起,股票的數量是固定的,除了配股和送股以外,但配股和送股都是有公告的,也就是說,個股的數量變化是透明的,是參與者都可以知道的,發行價也是透明的,是關心這支股票的人都知道的。
股市參與者的心理活動又是怎樣的呢?說白了,就是追漲殺跌。漲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跌著的股票就是壞股票。表面上一聽,是很有道理。因為,在中國,股市沒有做空的條件,規則不容許,只有買入後上漲了才能賺到錢。可是,我們知道,在介紹股市的原理時講過,股市本身不產生效益,任何人在股市裡所賺到的錢,必然是別人虧掉的錢。大家都知道要漲的股票,而這漲著的時候,你所買到的股票是怎麼來的?想明白的人好像不多。必然是別人賣出的。而那些在股票上漲時賣出的人難道不知道自己要賺錢嗎?難道他們進入股市的目的就是學雷鋒嗎?要不就是他們在犯病嗎?這三個條件顯然都不成立。那是為什麼,在漲的時候,還有股票在賣呢?值得好好想一想。
3.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存問題及解決對策
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和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如下:第一是進入股票市場的指導思想不夠正確,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有人把股票市場看作是解決國有企業困難的一種辦法,而不是當作使有限的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優質企業、最有潛力的企業的融資渠道。在選擇上市公司的時候,有的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聯合起來去包裝、化裝上市,去欺騙投資者。以解困、扶貧為上市目的。這種思路對於股市的健康發展是先天不足的問題。發展股票市場固然應當考慮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應當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市場化制度建設的努力,但如此解困的結果重新回歸政策市,最終還是不利於更多的實體經濟的。正確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嚴格遵照法律規定,保證公開公正,保護公平交易,促進資金融通,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股票市場健康發展,而不是保護少數人的特殊利益,因為最終只有投資者信得過,對市場又信心,認為披露的信息是真的,投資者才會去買股票。第二是信息公開不夠,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當前,加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的制度化建設及其貫徹實施,對於增強信心、提振股市至關重要。《證券法》規定的「三公」原則不能僅僅停留在條文上。信息在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傳遞的阻隔和不對稱是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市場存在的「三不公」(公開、公平、公正)問題嚴重程度超出了局外人的想像。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內幕交易、操縱股市、黑庄操作、買賣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甚至莊家冒用他人身份證和帳號坐莊炒股都禁不了。針對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實、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及時、信息披露不嚴肅、信息披露不主動等問題,應該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民事損害賠償制度,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保護中小股東權益,三是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三位一體的監管框架,四是強化中介機構的自律機制,五是建立一支堅強有力的股市監督隊伍。第三是證監會現在的定位,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時,還要正確定位監管機構的職責。證監會現在的定位是股票市場上政企不分,主要表現在證監會本身。證監會本來的功能是監督上市公司和證券交易所,對外部投資者提供保護。證監會的唯一、最重要的職能應該是保護外部投資者,保護外部投資者不受內部投資者、不受企業經理的欺騙。但是我們國家的證監會的職能是審核公司上市,幫助國有企業解困。發行制度等存在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實名審核制,審核制實質仍然是審批制,要明確監管單位不是審批單位,是維護市場穩定的機構。准確定位以後,還需要嚴格執法,完善監管,公正監管,以加強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第四是投資的質量,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投資的質量高低,是看投資人是不是真正承擔風險。如果投資者用自己的錢投資,自己承擔風險,也享有權利的話,風險與權利一致,就是高質量的投資。相反,如果完全用別人的錢投資,虧了是人家的,贏了是自己的,那就是低質量的投資。在我們國家的股市上大量充斥著低質量的投資者。低質量的投資者只負盈不負虧,必然對股市形成一種高估的壓力。為此,必須改革發行制度。第五是上市公司的結構不健全,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國股市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結構與中國經濟的結構不匹配;2004年中國股市受宏觀調控影響巨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股市中周期性行業上市公司比重過大,上市公司行業構成的缺陷進一步加大了中國股市的風險。國有企業上市之後實際上控制權仍在國家手裡,形式上有一個董事會,但實際上董事會、總經理都是由政府任命。董事會很難起很大作用,因為是國家持大股。2009年5月《企業國有資產法》施行以後,國資委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以後,尚不完善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可望情況有所變化。第五是對中小股東保護乏力。如何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得越好,股票市場越健全,人們就越願意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股票股市就越活躍。目前,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保護較差。在保護弱小的外部投資者方面,一是對企業關聯交易作出限制。當控股股東的利益與小股東的利益發生沖突時,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要對控股股東的關聯交易作出限制,辦法是關聯交易原則上由企業的中小股東或它的委派的代表批准。二是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立法、司法救濟方面,建議適時修改民事訴訟法,引入集團訴訟制度。三是限制上市公司高管、中介例如保薦人在企業不景氣時的高額薪酬。四是投資基金的收益應當與其經營業績直接掛鉤,而不是現在的旱澇保收。第六是不講信譽,缺乏信心,信用缺失,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信用是股市的支柱。由於我國建設市場經濟的歷史短,對信用的認識膚淺,因此在信用體制的建設上步履緩慢。建立股市信用的關鍵在於信息流通暢快,信息披露的內容全面、真實、准確。但是在現實中,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時不夠及時或秘而不宣。在有可能影響公司股價的重大事件發生時,上市公司往往為了穩定股價不公開發布此種信息,但該信息卻又在私下裡傳播,形成內幕交易。上市公司夥同中介機構作假已是公開的秘密。這些都是經濟發展道路轉軌國家的通病。在股市發展初期,由於股票發行少,而購買者眾多,炒作和投機盛行,導致股價不斷上揚,形成表面繁榮,此時人們不大關註上市公司的信用。而當泡泡沫破滅後,人們才認識到信用的重要。現在我國股市的低迷,很大原因在於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我們應亡羊補牢。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主體,一是上市公司——資合公司,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公司信譽,一是作為投資者的股民,其賴以投資的前提是信心。信譽和信心是保證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但是現在不少人非常不重視信譽,少數政府部門不講信譽,上市公司不重視信譽,有的證券公司、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也不重視信譽,證券公司在幫助企業包裝,會計事務所在幫助企業做假帳。因而股民的信心在國家接二連三出台利好的政策情況下遲遲不能恢復。不講信譽,缺乏信心,也與有關法法規不夠完善有關,譬如欠缺完備的會計法規體系。為了解決信譽信心問題,必須依法追究股票欺詐者的民事責任以及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第七是股市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至今仍未消除,譬如「大小非」和「大小限」等。目前股市「大小非」和「大小限」合計高達1.18萬億股,比兩市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大小非的問題不僅極大地改變了滬深股市的供求關系,而且改變了市場的估值體系。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對於投資者而言都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對於市場信心和流動性都是致命的威脅。第八是維護股市長期穩定的機制不足。建議建立股市平準基金。平準基金作為穩定市場的一個工具,有助於化解股市恐慌性拋售和非理性的過熱等股市自身無法克服的生理缺陷。主要是向投資者傳達政府明確維護股市長期穩定的信號。一些發達經濟國家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都曾經使用並建立了股市平準基金。第九是股市法治化建設落後。市場經濟是自治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股市制度屬於市場經濟的內容,其也必然納入法治的軌道。在我國,證券立法、執法和守法雖然有很大進步,但均存在疏漏,相對來說,立法和執法存在的問題更多。證監會制定的規范很多,但在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中卻輕描淡寫,甚至是於法無據。還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人們也往往不知這里的構成犯罪是依據《刑法》的哪一條。甚至在《刑法》中根本沒有相應的罪名。在執法中更是軟弱無力,沒有有效的防範機制。對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夥同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缺乏監督。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入了造假行列。因此,必須加快股市的法治建設,嚴格行政和法律的監管。比如,嚴查違規資金和不法坐莊,加強國資國企的輿論監督,堅決打擊內幕交易、證券欺詐、權錢交易、操縱股價以及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勾結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第十是新聞媒體應有的輿論監督作用尚需進一步發揮。
4. 如何促進股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突出;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影子銀行、房地產等領域風險逐步顯性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融資融券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融資余額已超過1萬億元,交易杠桿率顯著提高,少數證券公司短借長貸問題突出,面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隱患,個別信用交易客戶高比例持有單一擔保證券,信用風險凸顯;股價結構分化嚴重,有些股票估值過高,2014年末,市盈率超過100倍的達500餘家;部分上市公司虧損加大,存在退市隱患等。
要著力抓好以下八項工作。一是促進股票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繼續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在穩定市場預期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增加新股供給,促進資本形成。二是加強多層次股權市場體系建設,壯大主板市場,改革創業板市場,完善「新三板」市場,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繼續優化並購重組市場環境,為深化國企改革、促進產業整合、推動結構調整和促進創業創新提供有力支持。三是發展證券交易所機構間債券市場,建立覆蓋所有公司製法人的公司債券發行制度,緩解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四是平穩推出原油期貨、上證50ETF期權和10年期國債期貨等新產品、新工具,推動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健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支持實體經濟風險管理需求。五是積極發展私募市場,健全私募發行制度,推動私募基金規范發展,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促進資本與創業創新對接。六是適時放寬證券期貨服務業准入限制,探索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交叉持牌,支持業務產品創新。七是充分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新要求,以開放促改革,優化滬港通機制,便利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完善QFII和RQFII制度,運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參與全球競爭。八是加強風險防範,督促市場參與主體依法合規經營,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妥善處置違約事件。
在股票發行注冊制初步方案方面, 改革總的目標是建立市場主導、責任到位、披露為本、預期明確、監管有力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要堅持市場導向,放管結合。尊重市場規律,最大限度減少和簡化行政審批,明確和穩定市場預期,強化市場內在約束,建立以市場機制為主導的新股發行制度安排。同時,加快監管轉型,強化事中事後監管。要堅持法治導向,依法治市。健全資本市場法律體系,完善股票發行上市監管制度和投資者保護制度。要堅持披露為本,歸位盡責。
要探索建立事中事後監管新機制。肖鋼表示,與以事前審批為主的機制相比,事中事後監管新機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活力激發型監管。要大幅精簡行政審批備案事項,市場准入放寬,對市場主體微觀活動的干預大幅減少,讓更多市場主體有機會參與公平競爭,自主創新活力可以充分發揮。二是信息驅動型監管。監管工作將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建立健全中央監管信息平台,實現信息共享。三是智力密集型監管。監管執法人員必須不斷改進知識結構,持續提高專業化水平和溝通協調能力。四是成本節約型監管。需要更有效地配置監管資源,提高監管效率,爭取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最佳的效果。
5. 股票市場是怎麼運行的
1、股市和叢祥任何其他市場一樣,是由買賣雙方構成的,有的人想買,有的人想賣,這樣就有可能達成交易,才能成為市場。
2、股票運作的本質是供求關系。如果買的人大於賣的人,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股票上漲;反之下跌股票就會漲跌。
3、股票市場消大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買賣、轉讓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所以拿鄭豎又被稱為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更加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加大。
4、股票流通股是一定的,如果主力大量收集籌碼,那麼可參與買賣的籌碼就會減少,這樣一來,物以稀為貴,買不到股票,只能抬高股價買。這時候風險極大,主力的獲利機會也極大。主力出貨完畢,散戶的熱情也就告一段落,那麼股價就會自然降下來或者被主力砸下來。
5、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更多關於股票市場是怎麼運行的,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ed86f9161611488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6. 股市穩定運行靠什麼
股市運行事關經濟金融全局。股市不穩,不僅市場自身發展大受影響,還會對系統性金融安全造成威脅。經歷了前年股市異常波動,以及去年以來市場逐步回歸穩健態勢,對於股市應「以穩為重、穩中求進」,各方已形成共識。
市場層面——
「人造波動」怎麼管?
剛剛公布的一例市場操縱案顯示,盛某曾在短短幾日內,使用其本人賬戶,利用資金優勢,以漲停價大量申報買入「英威騰」股票,拉抬、維持該股股價,隨後反向賣出,從而迅速獲得非法收益。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近日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提到:「沒有波動的資本市場是一潭死水,但驚濤駭浪一定是弱肉強食,市場被操縱。」由此可以看出,股市出現異常波動,往往是一些人攪渾水,從事違法違規行為而引發的「人造波動」。從嚴監管,創造干凈清朗的市場空間,是促進股市穩定、防範風險的重要一環。
張建軍表示,我國股市仍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帶有很強的不成熟特徵。新股上市造假、殼資源火爆、上市公司頻繁融資、過度融資、利用非公開發行定價機制套利、大股東違規減持及內幕交易……種種亂象為股市安全運行埋下隱患。從嚴監管、全面監管,是切中要害之舉。
春節過後,中小板公司山東墨龍向市場投出一顆「炸彈」,引起軒然大波。根據其公告,此前預計的2016年業績扭虧打了水漂,變臉後的年度業績預計為-6.3億至-4.8億元,業績預測嚴重「失准」。而在預告扭虧和本次巨虧公告披露之間,公司實際控制人「精準」打了時間差,大量減持股票而且沒有及時公告。
數據顯示,截至2月中旬,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董監高及其親屬的凈減持金額累計達107.68億元,而去年減持金額則超過3609億元。去年有338位股東持股數已變為零,實現「清倉式」減持。一些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在利空消息發布之前減持,或在高送轉後減持。這些減持行為既讓市場不斷「失血」,承受壓力,也可能涉及違規,擾亂了市場秩序。
田利輝認為,目前重要股東及董監高減持存在的問題是制度不夠完備、信息披露不夠充分、存在內幕交易。在大股東減持問題上,需要梳理法規,引導大股東成為長期投資者,堅守價值投資,適時適度合法合規增持和減持。大股東持股應該成為個股市值的穩定器,而非個股股價動盪的製造者。
巨量再融資也是高懸在市場頭上、一直讓人不安的因素。2016年,A股再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是同期新股首發融資的數倍。除了規模驚人,部分上市公司還存在頻繁融資、過度融資、資金使用效益不高、利用非公開發行定價機制套利以及頻繁變更募資用途等問題,跨界、脫離主業、編造募投項目、追概念,引發股價劇烈波動。針對這些問題,證監會近日已出台相關規范舉措。
張建軍表示,再融資的規范,不但能優化市場融資結構,還有助於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對股市穩定健康運行和實體經濟良性運轉都是利好消息。
穩定機制——
能否趕走「躥天猴」?
從A股市場現實情況看,個人投資者開戶超過1億戶,大戶和部分機構投資者投機心理強,大進大出、快進快出,市場「羊群效應」很強,極易形成行為趨同、跟風操作。正因為此,A股市場上反復出現「躥天猴」式大起大落。如何建立起長期穩定機制,也是未來發展要關注的問題。
股市如同一個大「資金池」,流動性如果短期內大進大出,就會在市場上掀起巨浪。2015年市場出現異常波動,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杠桿資金在短期內大量湧入,之後又迅速撤離。防止流動性的非正常進出,對保持股市穩定運行至關重要。
田利輝說,綜合看國內外形勢,今年股市流動性的不確定性還是比較大,需要未雨綢繆,防範非正常進出。長期來看,應通過穩定市場信心、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實體經濟的手段吸引長期穩定資金入市。
張建軍也表示,避免流動性非正常大進大出,從根本上應調整流動性提供者的結構,即優化投資者結構,積極發展機構投資者。例如,積極鼓勵養老金入市,確保更長期、更穩定的資金來源,同時促進基金公司在引導價值投資上發揮更大作用。
去年底,廣西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簽訂委託投資合同,成為《基本養老保險投資管理辦法》出台後與全國社保基金會第一個簽約的省份,簽約後廣西將先後有400億元資金委託投資。種種跡象顯示,養老金進入股市的步伐在加快。
郝旭光表示,流動性波動只是股市波動的表面原因,深層次背景是人們對經濟走勢、上市公司盈利趨勢以及政策面、改革舉措的信心。避免資金非正常進出,一方面應控制好各種杠桿工具,防止過度使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完善市場制度,一個健康有序、能夠提供長期回報的股市才能吸引長期資金進入。
也有市場人士提出,保持市場穩定,還需建立股、債、期市的逆周期調節機制。對此,田利輝表示,成熟的股市呼喚公開、公平和公正,讓市場來調節資本、資源的配置,不能過度過頻地干預。但在市場出現失靈的情況下,則需主動出手,防止風險擴散。逆周期調節機制不是要干預市場,而是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郝旭光認為,政策本來就應該逆周期,講究前瞻性和預見性及相機調節。在股市中,違法違規行為和異常情況一旦發生,往往會產生很大震動和危害。事後監管雖可以懲戒違法違規活動,讓肇事者付出代價,但無法挽回已有的損失。因此,監管上需要更突出預防性,「從早、從小、從嚴、常態化」,以減少不利事件、違規行為發生,防患於未然。
7. 股票市場是怎麼運作的
股票運作的本質是供求關系。
如果買的人大於賣的人,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股票上漲;反之下跌股票就會漲跌。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買賣、轉讓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所以又被稱為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更加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加大。
股票流通股是一定的,如果主力大量收集籌碼,那麼可參與買賣的籌碼就會減少,這樣一來,物以稀為貴,買不到股票,只能抬高股價買。這時候風險極大,主力的獲利機會也極大。主力出貨完畢,散戶的熱情也就告一段落,那麼股價就會自然降下來或者被主力砸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