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我國股票市場融資國際化是以

我國股票市場融資國際化是以

發布時間: 2023-07-10 21:34:12

A. 我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的發展戰略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走向世界是大勢所趨。金融作為商品經濟的產物,同時作為管理商品經濟的一個基本手段,必然要隨正逐步走向世界的中國經濟一道走向世界。
一、 金融國際化內涵
所謂金融國際化就是指金融活動超越國界,從局部地區性的傳統業務活動發展為全球性的創新性的業務活動。其具體內容包括:金融機構的國際化,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金融業務的國際化,金融資產和收益的國際化等方面。
1. 金融機構國際化是指一國的金融業在海外廣設分支機構,開展金融業務,形成信息靈敏,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的金融機構網路。在對等的條件下,允許外國金融機構進入本國,開放本國金融市場。
2. 金融市場國際化指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聯成一體,使國內金融市場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組成部分,使國內資金在更廣闊的市場上優化配置,同時吸收利用國外資金,參與國際資金大循環。
3. 金融業務國際化指國內金融業務向外進一步延伸和發展,從傳統的地區性業務,如存款、放款、投資,只不過其規模、性質和對象已有顯著差異。
4. 金融資產和收益的國際化指一國的金融業在海外的資產及所獲得的收益,占其整個資產和收益的比重達到一定規模,成為一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有了國際金融業的某些特色。
二、 我國金融國際化進程
金融國際化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我國要實現與世界市場經濟接軌的唯一途徑就是實現改革開放政策、實行國際化經營。國際貿易、生產國際化的迅速發展必然要求金融機構為其提供出口融資、貸款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提供相應的服務。三資企業日漸增多,外匯業務增多也要求國內金融業務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為一體,因此要求加速金融國際化進程,做到既經營人民幣業務,又經營外匯業務,既經營國內業務,又經營國際業務遵循國際慣例辦事,擴大對外聯系與交往,積極參與國際市場。
我國從70年代末,由政府主導自上而下進行了經濟金融體制改革。這項改革通過行政力量,快速地以金融立法和管理條例的方式,建立一個以中央銀行為主體,地方銀行、外資銀行和其它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輔助的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社會主義金融體系,很好地成為金融國際化的基礎。
1. 金融機構國際化進程
1) 我國陸續加入一些國際金融組織,如我國先後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亞洲開發銀行的會員。世界銀行1993年給中國貸款3.2億美元,1995年又向中國實施的第七個鐵路計劃提供4億美元的貸款。亞洲開發銀行對華投資項目已達39個,總金額達40億美元。我國農業銀行參加了亞太地區農貸學會和國際農業信貸聯合會,加強農業信貸業務的國際聯系。國時我國與外國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及其它金融組織的聯系在不斷加強,與許多外國銀行建立了代理關系,以便更好開展國際業務,為經濟國際化服務。
2) 我國金融機構在海外已設立了一些分支機構。僅中國銀行在海外10多個國家、地區建立了400多家機構,1992年2月,英國《銀行家》首次公布全球最大跨國銀行中中國銀行排名第8,1993年底其公布全球1000家最大銀行排名,中國大陸6家銀行上榜:工行13位、中行19位、建行39位、農行49位、交行145位、投資銀行527位。另外中資佔有大半股份的港銀集團下屬6家銀行亦榜上有名。
3) 外資、合資金融機構在我國佔有一定比例。據統計目前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家外國銀行在我國15個城市開設了40多家分行和225個常駐代表處。1992年秋上海巴黎國際銀行正式成立。這些外資金融機構整體實力強,國際業務量大,人員素質高,經營策略靈活,現代化水平高,並應用世界一流的科技和通訊設施,既對我國金融機構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又可以使我國金融機構更好,更近地學習國外先進的金融管理和動作方法,有利於我國金融業向國際化發展。
2. 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所謂金融市場是指從事金融資產交易活動的場所或領域。市場,永遠是經濟金融活動的最集中地,也是所有業績的最後反映場所,任何經濟實體和個人一刻也不能脫離市場。
我國真正意義的金融市場是在經濟體制改革之後逐漸形成的,到現在只有十餘年時間,難免不正規,形態難免幼稚,因此要在進一步成熟和完善國內金融市場基礎上實現與國際市場接軌,因為國際金融市場蘊含著巨大的資金潛力,擁有先進的金融工具,具有完善的管理體制,其客戶資源和經濟背景能為我國創造較好的機會,提供較公平的條件。當然盲目進入國際市場,運用不合理的戰略都會遭受損失,所以我們首先了解國際市場情況,其次學習使用國際金融工具,再次是創造條件,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1)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看,環太平洋地帶將出現一批國際化貿易和國際金融中心,我國也希望擁有這樣的金融中心,加入國際競爭,因此,必須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國際化需要的條件是:人民幣的自由兌換,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有效控制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保持良好。
Ø 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其核心是匯率問題。這方面我國走出了關鍵一步,即自1994年1月1日開始,實行匯率並軌,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這一舉措有利於國內商品價格接近於國際市場價格,有利於發揮匯率調節出口的作用,並應付復雜多變的的世界經濟變化;有利於成本核算、經營管理,使核算體系有較為統一的標准;杜絕外匯黑市交易,純潔外匯市場,有利於國內經濟循環和國際經濟循環的吻合;有利於中國入世並參與廣泛的國際經濟交往。
Ø 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和國際收支狀況的良好。
我國改革開放的20年是飛速發展的20年,經濟增長率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總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時有效地控制了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呈順差趨勢,1994年我國出口達1210億美元,進口為1157億美元,同時外匯儲備為516億美元,正邁向經濟大國的行列,這都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
2) 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我國許多金融機構多次在國際債券市場上成功發行了債券。籌集到大筆建設資金,支援國家經濟建設。

歐洲市場
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歐洲日元債券 1988.1 150億日元
上海市投資信託公司 歐洲日元債券 1988.6 150億日元
亞洲市場
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歐洲美元債券 1993.3 新加坡 1.5億美元
日元私募債券 1985.10 日本 100億日元
日元公募債券 1991.10 日本 150億日元
中國銀行 日元公募債券 1984.11 200億日元
1985.4 200億日元
1985.10 300億日元
1986.4 700億日元
1989.4 200億日元
東京美元債券 1985.10 1.5億美元
上海市投資信託公司 日元公募債券 1986.2 250億日元
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日元公募債券 1986.9 200億日元

1991年,我國向境外投資者發行了以人民幣計價,用外匯買賣的人民幣選種股票(B股),面值約3.8億人民幣,通過溢價發行吸納外匯2.4億美元。至1993年2月,上海10家上市公司資本總值為6.5億美元。1992年10月,中國華晨汽車控股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價值8000億美元的華晨股票超認購達12倍,10—12月間股價翻了一倍。1992.11中國國際旅行社在香港股票交易所發行股票融資4億港幣。1993.7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這是中國國營企業首次在港上市,接著首鋼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獲得成功,我國證券市場正在與世界接軌。
3) 我國逐步面向世界的保險業
新中國的保險市場自其形成之日就未中斷過與世界保險市場的聯系,即使在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被取消,仍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個處一直為我國進出口業務服務。
在今天,保險市場在不斷發展、成熟的同時,面臨著新的走向世界的任務。眾所周知,對外中國已成功入世,對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兩者的最終結果是中國步入世界經濟序列。中國的目標是要獲得與政治大國相匹配的經濟地位,且離目標越來越近。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保險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保險業在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被不可預知的意外因素打斷時,發揮經濟補償作用,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舉足輕重。因此如何配合中國經濟國際化進程,保證本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順利接軌,同時完成自己走向世界的目標就成為中國保險業的新任務。
中國保險業步入世界保險市場已成為我國發展保險業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已代表我國參加了多個世界性的保險組織,並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建立了業務關系。通過再保險的往來,不僅使我國積極投入到了國際保險活動中去,而且擴大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例如:前幾年澳星發射緊急關車,星箭無損,但發射失敗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支付了600多萬美元的賠款,因向國外分保,分攤賠款,減輕了自己的責任。如大亞灣核電站這樣總保額20億美元的項目,則一定要國際市場將風險分散化。因此,中國保險業的發展不僅是一個自我完善的問題,還要與世界保險市場的發展趨勢相吻合。
三、 我國金融國際化存在的問題
1、 宏觀政策欠佳、綜合環境欠協調
政策和環境是金融國際化的兩大基石。目前,我國的對外金融政策總體上是有所松動,但離國際化的標准還有一段距離。對國際化金融機構、工具和人才的交流,項目的單獨與合作開發等均約束重重。同時,經濟、文化、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基礎設施等綜合環境因素也嚴重影響我國金融國際化的發展。面對現代世界信息網的形成和飛速發展,我國銀行業在辦公自動化、計算機化方面作了一些投資,對於及時了解國際金融信息,處理業務起到積極的作用,但與國際大銀行比差距甚遠,陳舊落後的設施難以與裝備先進的外資銀行抗衡,還會不同程度的限制國內業務的發展,對打開國際金融市場產生消極影響。
2、 金融體制的約束
我國金融體制的諸多弊端不僅是由於宏觀經濟政策的失誤,而且也歸因於體制本身缺乏內在約束力。經濟基礎的構造不合理。傳統的命令型經濟體制根本否定了市場經濟,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經濟運行不暢,效益低下,金融處於淺化狀態。中國金融改革滯後於企業改革,自身的企業化進程也較慢,內部制約機制不健全。我國目前金融業處於」准」企業化狀態,銀行缺乏獨立的產權,權力過分集中上級行,社會信貸活動背離價值規律而運行。經過初步的改革,喚醒了激勵機制,卻未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只有在政企分開的前提下,達到權責利的統一,才能搞活金融機構,走向世界。
3、 境外機構數量少,國外資產、負債規模小,國際化水平低,影響中國金融業的國際化進程。
目前我國只有中國銀行國際化程度較高,在海外擁有較廣泛的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而其它銀行在海外分支行較少,對外匯資金的調撥,國際金融市場信息的收集,資金的拆借都產生不利影響。這樣既影響外匯資金的使用效益,制約中國跨國金融業務向縱深方向發展也難以使中國跨國銀行躋身於世界跨國銀行之列。我國的合資、外資金融機構雖有一定的發展,但所佔比例太小,發展速度遠不及三資企業,近6萬家三資企業雖帶來巨額的外資積集,但投產後的主要支持者仍是國內銀行,我國正在逐步對外資銀行放開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正從風險小、收益大的國際結算等中間業務和外匯業務中走出來同國內銀行進行全方位的爭奪,中國NOKIA 公司提前還清了中國銀行的巨額貸款,轉投外資銀行貸款,這應給國內銀行一個警告。
4、 封閉已久的中國金融業不熟悉或不習慣國際通用慣例,不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要求。
我國許多作法與國際慣例不符。金融監督上,以行政命令為主,法制不健全;國際通行抵押貸款,國內發放貸款主要依靠信用擔保,甚至行政命令發放;貸款利率不反映資金供求實際情況,企業對貸款需求也沒有利率彈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銀行進軍海外,將面臨極其嚴峻的國際金融形式,可能會受到歧視性對待。我國在金融機構的監督、稽核、會計、統計、清算體系等方面沒有充分採用國際標准,國內外金融業無法在同一水平和基礎上競爭,也無法用同一標准衡量,這也是國際化進程上的一大障礙。
另外,人才問題是業務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其表現在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真正懂得國際金融和現代投資的人不多。同時在人才使用方面,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人才競爭機制。我國要實現金融國際化,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四、 對我國金融國際化的幾點建議
1、 深化國內改革,按國際慣例改造金融業,建立開放式的金融體系,完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
中央銀行應加強法規建設:如:《銀行法》、《中央銀行法》、《證券法》、《租賃法》、《信貸保障法》、《債務清償法》、《結演算法》、《票據法》、《外匯管理法》、《公司法》等,這些法規須符合國際標准和客觀規律與國際法規相銜接。
各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方向發展,加強專業銀行經營管理制度的建設,建立起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機制,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進行公平競爭。
2、 逐步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活動網路,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創造條件,將中國金融機構推向國際市場。
金融機構』派出去』為一項政治性強,風險大,程序復雜,涉及面廣的工作。我們不能盲目設點,倉促上馬,應立足現有機構網點,增設必要的機構,重點放在拓展健全其功能,及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設立海外分支機構有三種方式:跨國銀行、跨國銀行集團和跨國集團銀行。
3、 積極穩妥地擴大引進外資銀行、建立中外合資金融機構
外資銀行的進入有人擔心會擠跨本國銀行,而不允許其經營本幣業務,不經營本幣業務就不能算真正進入。香港外資銀行佔76%,非但沒有擠跨本地銀行,反而把本地銀行推上一個新的高度,造就了一個國際聯系廣、資金來源多、信息靈通的香港銀行業。當然,我國也應行使東道國主權,貫徹』適當保護,對等互惠,國民待遇,為我所用』的原則,參照巴塞爾協議,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結合具體國情,依法科學管理,促進中資、外資、合資金融機構的平等競爭。
4、 加強與香港金融市場聯系,培育本國金融中心
發展金融機構、開拓國際金融業務,必然與國際金融市場建立緊密聯系,一個發展外向型的國家,為積極有效地參加國際金融市場,開放本國市場,培育本國金融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金融業繁榮的香港無疑是我國的頭號金融中心,我國要利用其窗口作用,吸引更多的海外資金。同時在上海、廣州、大連等發達城市中培育出一兩個國際金融中心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5、 加強培養精通國際金融業務的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支復合型、專家型的金融隊伍。
金融的國際慣例,法律十分嚴格,相關專業人才是極為重要的。我國這方面人才的缺乏,已成為我國金融國際化的一個制約因素,盡快研究一套與國際市場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已是我國金融國際化迫在眉睫的問題。
五、 結束語
金融國際化是我國利用外資的極好形式。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及金融業自身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國際化。金融國際化是我國經濟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行經濟的騰飛,金融國際化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

B. 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

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研究

內容提要:證券市場國際化使中國證券市場與國際證券市場的關聯性越來越強,加入WTO使得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本文針對當前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障礙,對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提出了較合理的戰略選擇。

證券市場國際化是指以證券為媒介的國際間資本流動,即證券發行、證券交易、證券投資超越一國的界限,實現國際間的自由化,原來一國性的證券市場變成了國際性的證券市場。世界各主要證券市場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國際化趨勢,這主要表現為世界各大證券交易所已擁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上市公司、各國競相建立創業板市場、各國證券交易所尋求大聯盟。2000年,納斯達克上市的4829家公司中有429家外國公司;紐約交易所上市的2592家公司中有405家外國公司;倫敦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佔全部上市公司的20%,外國公司的市值佔全部上市公司市值的66%;其他市場外國公司的比例分別為阿姆斯特丹40%,布魯塞爾42%,瑞士42%,紐西蘭34%。歐洲的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三大交易所一直在尋求結盟;倫敦、法蘭克福、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也在探討合並;納斯達克近年來一直在嘗試將其市場延伸至日本東京和香港;新加坡證交所與美國證交所的合作也在擬議之中。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開放,我國證券市場也逐步國際化,這使得我國證券市場與國際證券市場的關聯程度提高,相互影響更加明顯。中國加入WTO以後,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步伐必將進一步加快。面對這一新的發展趨勢,我們要認真研究,針對當前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現狀,制訂全面合理的步驟與對策,最終實現我國證券市場的真正開放與發展。

一、證券市場國際化使中國證券市場
與國際證券市場關聯程度提高

從世界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國的生產、貿易、市場等各方面都參與了國際分工,同時也帶動了籌資和投資的國際化。跨國公司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組織形式,為了獲取國際比較利益而進行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融資,對證券市場國際化也提出了直接的要求。此外,資產選擇理論在國際范圍內的應用、寬松的金融市場環境、金融創新與投資工具的加速發展、會計制度的規范與統一、科學技術與證券交易技術的迅猛發展,都是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重要原因。

從我國經濟具體情況來看,我國在改革開放後,實行了更為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經濟發展速度令世人矚目。我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他們不僅希望通過直接投資的形式參與我國的經濟建設,而且還希望通過證券市場來進行更深入、廣泛。靈活的投資。我國的上市公司和新興企業,也希望到海外證券市場籌資、投資,積極參與國際發展與競爭。因此,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必將進一步發展。就當前情況來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已經對中國證券市場產生明顯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中國證券市場與國際證券市場的關聯稷度日益提高。我國證券市場和國際證券市場在整體市場走勢、產業結構發展方面都表現了明顯的關聯性,國際證券市場的發展態勢日益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走向的重要背景和參考因素之一。

1.整體市場走勢頭聯

證券市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一方面表明宏觀經濟走向決定股市,另一方面表明證券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能夠提前反映經濟周期的變動。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的變化都會在證券市場上顯現,而各國經濟貿易的關聯性使得國際化的各國證券市場整體市場走勢互相關聯,相互影響。發達國家證券市場的走勢尤其是作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美國證券市場的走勢,對世界各國的證券市場尤其是開放度高的證券市場的走勢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美國紐約證券市場的道瓊斯指數、NASDAQ指數已經成為對各國證券市場走勢預期的重要指標。經濟全球化使得證券市場波動性的溢出效應即市場價格上的波動性從美國證券市場傳遞到其他國家的證券市場越來越明顯。美國的經濟運行狀況、其採取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各方面都會或多或少的引起國際證券市場的波動,由於全球信息的快速傳播,這種影響越來越直接,中國的證券市場同樣也會因此受到影響。此外,中國證券市場還會受到亞洲各鄰國和香港地區等與我國經濟關系緊密的證券市場影響。

2.產業結構發展關聯

人類進步的不同時期都伴隨著不同產業的迅猛發展。我們已經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發展到現在以信息產業、生命科學等高新技術產業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主要動力的知識經濟時代。這些知識密集型的新興產業代表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未來經濟發展方向,是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它們的蓬勃發展帶動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經濟、科技最先進的國家,其證券市場上不同產業的發展和調整反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投資理念對整個世界范圍內產業興衰的理解。美國的NASDAQ市場就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證券市場,高新技術企業的良好發展前景和投資回報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上市公司。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關聯性使得各國證券市場中高新技術企業的比重越來越大,高科技板塊的發展異軍突起。最近,NASDAQ市場的下挫直接影響了我國高科技企業在中國證券市場和海外上市的表現,產業結構發展的關聯性十分明顯。

二、中國證券而場國際化的現狀

從一國的角度來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外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國際性金融機構在本國的證券發行和本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國際性金融機構在外國的證券發行,這是國際證券籌資;二是外國投資者對本國的證券投資和本國投資者對外國的證券投資,這是國際證券投資;三是一國法律對外國證券業經營者(包括證券的發行者、投資者、中介機構)進出本國證券業自由化的規定和本國證券業經營者向外國發展,這是證券商及其業務的國際化。一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初期,可能更注重證券市場籌資功能突破國界,但從國際化程度高的證券市場看,則更傾向於籌資主體和投資主體的國際化。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主要體現在國際證券籌資上。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步伐是於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對外發行國際債券開始的。1991年底第一隻B股——上海電真空B股發行上市,這是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重大步驟。截至2001年2月9日,我國B股上市公司有114家。此外,我國還發行了H股、紅籌股、N股和ADS(美國存托憑證)、國際債務,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但是,從國際證券投資來看,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很低。一方面,中國證券市場的主體A股市場不對外國投資者開放,外國投資者只能進入B股市場,B股市場規模小、流動性差、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目前,B股市值僅為A股2.8%左右,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外國投資者的投資興趣。另一方面,國內投資者不能直接投資國外證券市場,我國券商規模小、競爭力差,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的也只是少數。所以,國內外投資者的投資范圍受到極大的限制,中國證券市場遠遠未達到投資主體的國際化。

我國即將加入WTO,WTO對證券業的市場准入原則、國民待遇原則、以及透明度原則都作了相應的規定。按照這些原則,中國加入WTO以後,允許外資少量持股(起初為對33%,三年後增加到49%)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從事基金管理業務,享受與國內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當國內證券商業務范圍擴大時,中外合資證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資少量持股(33%)的中外合資證券商將可承銷國內證券發行,承銷並交易以外幣計價的有價證券。

面對我國證券市場目前發展的狀況以及加入WTO後將面對的市場要求,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快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步伐,逐步縮小證券市場國際化程度的差距,使證券市場同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相適應。

三、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障得
中國證券市場走向國際化的現實障礙具體表現為:

1.我國證券市場規模偏小

從縱向看,中國證券市場擴張較快,但從橫向看,中國證券市場的規模和融資水平卻還處於較低水平,難以抵禦國際化的風險。(1)上市公司數量少。1994年,世界范圍內擁有500家上市公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達14個,其中,擁有1000家上市公司以上的國家達7個(具體情況是:美國7770家,印度7000家,日本2205家,英國2070家,加拿大1185家,澳大利亞1144家,捷克1024家)。中國1994年只有291家,列世界第22位。直到1999年底,中國才超過1000家。(2)上市公司規模小。1994年,世界各國上市公司平均規模就達到了較高水平。例如,日本、瑞士、瑞典、德國、法國、荷蘭、義大利、美國分別為16.8、11.9、11.4、11.3、9.88.9.6.5億美元。中國僅為1.5億美元,列世界第36位。中國上市公司規模這些年雖有迅速擴大之勢,但仍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準。(3)資本證券化水平較低。評判證券市場規模的重要指標資本證券化率:證券市場市值總價/國內生產總值(GDP),而我國證券市場市值佔GDP的比重不但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其他新型市場。1999年底,中國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為31.5%;若以流通股市值計算,其比例僅為10%。而在1997年,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股票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就接近或超過100%,例如,美國為147%,英國為156%,加拿大為106%,香港為150%,日本為53%,德國為39%。

2.證券市場結構性缺陷突出

我國的證券市場缺陷主要表現在股權結構不合理。我國證券市場不是依靠投資對象的權利與義務劃分為普通股和優先股,而是按投資主體的身份劃分為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等。在上市公司中,能夠流通的股本平均只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6%左右,有74%左右的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和國家股、法人股轉配的部分不能流通,而且在可流通股的投資者中,個人投資者占絕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只是極少部分。同一企業根據其發行股票的對象、地點不同,又分為A股、B股、H股、N股,不僅A、B股市場相分離,作為我國股票市場主體的A股市場不允許外國投資者進入,也不允許外國的公司來中國上市,而且B股市場也不統一,上海和深圳的B股市場分別用美元和港幣交易。這種結構性的缺陷扭曲了證券的變現機制、市場評價機制和資本運營機制,使得我國證券市場高投機性、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無法成為真正的開放市場。

3.金融管制較嚴,人民幣沒有實現自由兌換

證券市場國際化是以證券為媒介的國際間流動,必然會受到貨幣兌換制度和出入境制度的影響。我國現階段實行較嚴的金融管制,匯率決定機制沒有完全市場化,投資者參與投資的證券資產流動性和收益性無法保證,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排斥了國際證券資本。此外,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還造成A、B股市場分離。

4.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不夠規范

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歷史較短,其法律架構和監管制度與國際證券市場存在較大的差距。市場的規范化和透明度不夠,仍然存在許多非市場化的操作,行政干預色彩還很濃厚。而且,中國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夠充分有效、及時,會計制度沒有完全按照國際化的標准統一。

四、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戰略選擇

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給中國證券市場不僅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外資進入,將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拓寬融資渠道,大大緩解證券市場發展中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為企業上市提供更大的機會;新的技術、經驗、管理方法及新的金融產品和經營理念也隨著開放被引進,我國證券機構也可抓住機遇開拓國際證券市場。開放帶來了競爭,這對證券公司、上市公司、證券監督管理部門都將是一個促進和提高。引入外資券商及投資者,從業者的多元化和平等競爭,將促使證券市場有序健康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證券市場國際化也可能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一些功能齊全、信譽優良、實力雄厚、手段先進的外資證券公司的進入,證券市場份額爭奪將日趨激烈,上市公司也將受到巨大沖擊,而且由於新興市場國家資源和資金相對貧乏,技術相對落後,很容易遭受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因此,面對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歷史趨勢時,我們要制訂合理的戰略選擇。

1.循序漸進的逐步推進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

根據中國證券市場的現實情況,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既要促進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又要保證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分階段實施。我們可以借鑒韓國、印度、台灣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以B股市場為起點,分階段、按比例將外資引入股市,逐步實現A、B股的合並,推進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漸進式發展。我們可以從有限度的開放階段逐步推進,直到全面開放階段,實現中國證券市場的真正國際化。

2.擴大市場規模,按照國際慣例規范證券市場

大力發展國內證券市場,努力擴大市場規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是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基礎,也是提高中國證券市場抵禦國際資本沖擊能力的重要保證。證券市場規范化是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對證券市場的法律、會計准則、上市公司進行改革和調整,規范證券發行和證券交易市場,逐步向WTO准則靠攏,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者。

3.發展共同基金,培育能與國際競爭的證券公司

我國的證券市場缺乏能夠與國際競爭的一流投資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現有的證券公司在資本規模、經營水平、創新能力、內控機制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我們要積極鼓勵國內規模較大的證券商到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同時大力引進國外證券機構,積極推進證券機構的國際化和證券投資國際化的進程。共同基金是海外投資者十分熟悉和青睞的方法,發展共同基金既有利於吸引外國個人投資者,又可以避免外國直接投資給國內證券市場帶來沖擊,是證券市場國際化初期的主要手段。

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研究
國研網

C. 國際股票市場的國際性體現在哪方面

國際股票通常是指外國公司在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發行的,用該國或第三國貨幣表示的股票。
在國際股票市場中,股票的發行和買賣交易是分別通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實現的。
一級市場即股票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即對已發行的股票進行買賣的市場。另外,根據二級市場的結構,它又可以分為證券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部分。
國際股票市場的主要交易品種有:
1、股票現貨
2、股票期貨
3、股票指數期貨,簡稱股指期貨
4、股票期權(Stock Option)
5、存托憑證(DR, Deposit Receipt)
國際股票市場的國際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境內股票市場,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自由公開的進行買賣交易。
二.境內股票在境外上市發行交易。

譬如:美國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就是國際股票市場,它的國際性體現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企業可以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發行股票,並且在二級市場可以自由買賣。

我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主要包括海外上市和開放本國股票市場兩條途徑。我國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還較低,中國企業在進入世界資本市場時採用了一些不同的融資結構。
2002年11月5日,中國證監會頒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我國正式開始實施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制度,中國資本市場開始有條件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
三.國際股票市場的股票交易,可以在國際有成熟條件的范圍內都可以自由買賣交易。譬如:美國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其上市股票可以在我國境內進行買賣交易。

D. 股票市場「IPO」和「CDR」是什麼概念

IPO是指首次公開募股;CDR是指中國存托憑證。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監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存托憑證(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CDR),是指在境外(包含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託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從而實現股票的異地買賣。

首先,發行CDR可以推進股票市場的發展,加快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資源配置和引導實物資源配置中有著基礎性的作用,其中最為主要的則是股票市場。我國股票市場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建立以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上市公司總體素質偏低、投資者市場投資信心不足等。要想改變現存的狀態,CDR的發行可作為實現的途徑之一。

一方面,CDR的發行者一般是業績相對較好、公司治理及管理水平較高的公司,如香港市場上的「紅籌股」公司,將代表這些公司的CDR引入我國的股票市場,並配以完善的上市公司監管及退市制度,促使那些業績及管理等相對較差的公司自加壓力,借鑒先進的管理思維及方法,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素質。

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將是必然的趨勢,其中包括機構、交易品種、交易制度、市場監管等多方面的國際化。CDR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品種,通過它的發行可以加強我國資本市場與境外市場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監管水平及國際知名度,並使之逐步與國際接軌。

其次,發行CDR可以拓寬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組合。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底,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14.1萬億元,企業存款余額也達到9.6萬億元。造成這種高儲蓄率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投資渠道的不暢。

我國股票市場自2001年急劇下跌以來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加上債券市場規模較小,房產投資面臨調控,以及新興理財投資方式缺乏誠信制度和相關規范,導致投資者只有較小的可選擇空間。當前若推出CDR,無疑會擴大投資者的投資范圍。同時,發行CDR的公司一般為境外優質的上市公司,有較大投資價值,可以豐富投資者證券投資組合方式,從而分散投資者的風險,恢復投資者的信心。

再次,發行CDR為我國境外上市公司內地融資提供方便。當前境外公司,特別是在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有著較強的內地直接融資需求,而我國現有的法律和制度對這類公司在A股市場上直接融資有著嚴格的規定。如果推出CDR,這些公司則可以繞開某些限制,實現內地市場的直接融資,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滿足它們的融資需求,同時也使他們具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最後,CDR的發行有利於增強我國銀行的業務及盈利能力。近年來,為了在外資銀行享受「國民待遇」之前做好充分准備,我國銀行業發展迅速,各大銀行通過各種途徑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銀行參與CDR的發行不僅可以擴大其業務范圍,而且可以獲得可觀的發行及服務費用,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同時,由於CDR 和基礎股票在兩個不同的市場上運行,可以加強銀行間的國際協作,加快我國銀行業的國際化。

拓展資料: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的不良現象例如無貨沽空等等,可以導致股災等各種危害的產生。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的。中國大陸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交易市場。

E. 股票發展史

從長期來看,基本上是可以的,但有時由於二級市場存在很大的投機行為,也要去考慮那些投機因素。

F. 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相關背景

世界經濟一體化、金融全球化
世界經濟一體化是一種趨勢,是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經濟依存關系日益增強,經濟規則進一步協調乃至同一,資源配置、產品銷售范圍愈益廣泛,逐步形成統一的國際經濟體系的過程。金融全球化是世界各國和地區放鬆金融管制、開放金融市場、放開資本項目管制,便資本在全球的金融市場自由流動,最終形成全球同一金融市場、統一貨幣體系的趨勢。現貨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術保障;貿易和投資規模的擴大則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原動力。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貿易總額增長率是GDP增長率的三倍,規模迅速擴大。貿易規模的擴大帶動了生產和投資的國際化。貿易、投資以金融為基礎,貿易、投資的全球化要求金融業發展的自由化、全球化。因此跨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帶動了金融資本的跨國流動和證券投資、外匯交易規模不斷膨脹。1991年以來,全壞金融市場每日交易量已超過全球藝當年貿易總額20%.金融資本在全球藝范圍內的自由轉移淡化了各金融市場之間的界限,金融產品價格趨於一致,呈現出很強的一體化特性。
國際投融資證券化
證券市場國際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金融市場的一大發展趨勢,其本質是國際資本跨國間的自由流動這是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必然結果,從世界范圍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債券、股票交易日益具有全球化的性質。隨著各國金融市場的開放西方發達國家的證券交易所逐步成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國外上市公司的數量日益增加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發達國家逐漸放鬆了對金融的管制,發展中國家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的步伐,電子、計算機等高科技的應用推動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創新和快速發展,融資證券化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直接或間接的進入有價證券市場,通過發行各種證券籌集和融通資金;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熱衷於從事證券的安排和交易業務。國際融資的證券化過程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金融體系的證券化。表現為通過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借款的比重相對下降,而利用發行可對第三者轉讓的金融工具(股票、債券等)的比重相對而言提高。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流動的格局充分反映了金融市場證券化的趨勢:國際銀行貸款數量和增長速度減緩,從80年代年平均2000億美無下降為90年代的1000億美元,相反國際債券發行大幅度增加從200億美元上升至1000億美元,同期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迅速增加,從500億美元上升至3000億美元。1995年以來,全球證券市場年交易量一直保持在70000億~80000億美元之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股市股指連創新高的現象無疑是這一善和發展趨勢的最好證明: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股價平均指數1995年升幅為33.5%,1996年達26.5%,1997年22.6%,1998年16.1%,到1999年底以11497.12點的歷史新高收盤,升幅達25.2%.歐盟主要國家股指同期也持續高漲,在1999年底英國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分別以16.2%、50%、37%的升幅刷新歷史新高而收盤。
二是金融工具證券化。資本市場的發展藉助於金融中介人按照市場的具體需要,創造出靈活的、可轉換、可選擇的金融工具,滿足投資人和借款人專門偏好,即通過創造一系列新的證券型金融工具來直接融資。利用證券融資,對於借款人來說其籌資成本低於向銀行借款所付利息;對金融機構來說,證券化滿足了其資產流動性的需要。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國際資本市場上進行了一系列圍繞融資工具證券化為中心的金融創新活動例如,80年代以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流行的資產證券化,把傳統銀行和證券機構的資產如住房貸款、抵押,應收帳款、基礎設施收費等轉換為存款機構和非銀行投資者購買的可轉讓的證券並使之成為當今國際資本市場中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產品。
證券交易所及證券交易國際化
20世紀90年以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猛發展,全球性生產、貿易、金融、信息網路的建立使資本勞動力、自然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自由配置,推動了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進程,各國之間的商品和服務市場日趨開放,金融資本市場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世界經濟一體化使資本市場一體化成為必然趨勢。同時便於范圍內新的網路化電子化交易方式所帶來的變革,對現代資本市場提出了新的挑戰,它突破了傳統的證券交易市場依賴帶地域所形成的時空限制,使建立真正的世界一體性的證券交易市場成為可能。在新的形勢下,為了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和確立優勢,世界各國的證券交易所一方面紛紛從傳統的會員制證券交易所改制為以營利為導向的公司制商業機構,另一方面重新調整了競爭和發展戰略,加快了合並重組的步伐。第一個「吃螃蟹」的是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它於兩年前首先改制並成功上市,最近又在策劃與紐西蘭證券交易所的合並;在美國隊,納斯達克的科技股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引起了國際證券市場的極大關注。不久之後,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和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宣布合並,並命名為「國際交易所」。合並後的國際交易所成為歐洲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以及繼華爾街後全球第二大的股票交易所,歐洲53%的股票將在這里交易。這被除數稱做是邁向歐洲交易所、甚至是全球交易所的第一步。國際交易所還將與米蘭和馬德里股市相連。更有趣的是,為了有效對抗英、德證交所合並成國際交易所,全球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擬與歐洲、加拿大及拉丁美洲的證交所組成聯盟,並計劃再與納斯達克股票市場聯手。紐約證交所主席格拉索表示,意欲與他們合作的證交所還有多倫多、墨西哥、聖地亞哥及巴西、香港及東京證交所。
金融監管的國際化
在金融國際化趨勢下,各國金融監管機構不斷加強合作,逐步形成統一的國際金融監管體系。首先,不同國家金融監管的手段,監管內容出現趨同趨勢。在監管方法上,各國普遍強調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充分運用計算機輔助管理,尤其是實時清算系統在金融監管中的運用,並且促進金融機構日常監督、現場檢查和外部審計的有機結合。在金融監管內容方面各國監管體系也呈現了一些共同特徵;如逐步統一的有關資本充足性的國際監管標准,流動性管理也普遍強調區別對待,強調監管靈活性和信賴經驗進行監督的重要性。其次,以市場約束為基礎的監管標准逐步統一。信息披露是市場約束的基礎,國際組織正努力制定會對所有金融機構採用同樣的會計和披露標准,以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市場約束作用如果這個標准為國際證券委員會和各國在此委員會中的代表所接受,這將會為跨國的上市股票、證券買賣和其他國際資本流動鋪平道路。1999年11月22日歐洲委員會公布了一些關於新的資本充足性規定的建議,比巴賽爾資本協議所針對的范圍更大,涉及到所有的銀行和證券公司,該規定試圖將真實風險與資本金更緊密地聯系起來。最後,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不斷加強。西方發達國家產生了「金融穩定論壇」,而且還建立了召開七國首腦及財長一年一度研究和探討金融問題會議的機制;中、日、韓與東盟每年也召開央行行長、財長會議以討論地區金融問題此外,巴塞爾委員會通過協商制定的一系列合作協議和規則,推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行列中。

G. 股票期權現在可以做了嗎

上交所目前還不行,機構在試行。
現在很多是場外期權。目前是沒有明文禁止的規定,選擇平台很重要。
個股期權勢在必行,多關注吧!我也在研究。已經開發了一套系統!

H. 中國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的措施

措施
1 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特別是發展出口貿易
2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特別是有助於企業技術改造的適用的先進技術
3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特別是更加積極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興辦中外合資、中外合作與外商獨資企業
4積極開展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
5 發展對外經濟技術援助與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
6 設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以帶動內地開放
意義
經濟特區的創建,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對吸收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生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熱點內容
棉花期貨漲幅有多少 發布:2025-01-19 03:40:23 瀏覽:767
深圳讀金融方面mba哪個學校好 發布:2025-01-19 03:33:59 瀏覽:910
期貨鎖倉的話可以鎖多少手 發布:2025-01-19 03:27:13 瀏覽:562
區塊鏈貨幣為什麼減產 發布:2025-01-19 02:38:19 瀏覽:764
大灣區新金融有哪些股票 發布:2025-01-19 02:26:18 瀏覽:775
股票交易是以最新價嗎 發布:2025-01-19 02:05:30 瀏覽:776
東方證券定投基金在哪裡看 發布:2025-01-19 01:33:59 瀏覽:968
如何在股票軟體中測量角度 發布:2025-01-19 01:22:04 瀏覽:820
財付通的股票軟體6 發布:2025-01-19 01:22:04 瀏覽:472
銀行轉股市密碼錯誤怎麼辦 發布:2025-01-19 01:18:20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