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股票市場的功能6
① 股票市場有哪些分類
股票市場是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場所。根據市場的功能劃分,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發行市場是通過發行股票進行籌資活動的市場,一方面為資本的需求者提供籌集資金的渠道,另一方面為資本的供應者提供投資場所。發行市場是實現資本職能轉化的場所,通過發行股票,把社會閑散資金轉化為生產資本。由於發行活動是股市一切活動的源頭和起始點,故又稱發行市場為「一級市場」.流通市場是已發行股票進行轉讓的市場,又稱「二級市場」。流通市場一方面為股票持有者提供隨時變現的機會,另一方面又為新的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與發行市場的一次性行為不同,在流通市場上股票可以不斷地進行交易。發行市場是流通市場的基礎和前提,流通市場又是發行市場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發行市場的規模決定了流通市場的規模,影響著流通市場的交易價格。
沒有發行市場,流通市場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一定時期內,發行市場規模過小,容易使流通市場供需脫節,造成過度投機,股價颶升;發行節奏過快,股票供過於求,對流通市場形成壓力,股價低落,市場低迷,反過來影響發行市場的籌資。所以,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是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整體。根據市場的組織形式劃分,股票市場可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股票場內交易市場是股票集中交易的場所,即股票交易所。有些國家最初的股票交易所是自發產生的,有些則是根據國家的有關法規注冊登記設立或經批准設立的。今天的股票交易所有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管理,並有進行集中交易的固定場所。在許多國家,交易所是股票交易的唯一合法場所。在我國,1990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深圳證券交易所也開始試營業。
② 國際股票市場的國際性體現在哪方面
國際股票通常是指外國公司在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發行的,用該國或第三國貨幣表示的股票。
在國際股票市場中,股票的發行和買賣交易是分別通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實現的。
一級市場即股票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即對已發行的股票進行買賣的市場。另外,根據二級市場的結構,它又可以分為證券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部分。
國際股票市場的主要交易品種有:
1、股票現貨
2、股票期貨
3、股票指數期貨,簡稱股指期貨
4、股票期權(Stock Option)
5、存托憑證(DR, Deposit Receipt)
國際股票市場的國際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境內股票市場,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自由公開的進行買賣交易。
二.境內股票在境外上市發行交易。
譬如:美國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就是國際股票市場,它的國際性體現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企業可以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發行股票,並且在二級市場可以自由買賣。
我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主要包括海外上市和開放本國股票市場兩條途徑。我國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還較低,中國企業在進入世界資本市場時採用了一些不同的融資結構。
2002年11月5日,中國證監會頒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我國正式開始實施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制度,中國資本市場開始有條件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
三.國際股票市場的股票交易,可以在國際有成熟條件的范圍內都可以自由買賣交易。譬如:美國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其上市股票可以在我國境內進行買賣交易。
③ 簡答題,金融市場
1
金融市場學簡答題
1、金融市場的功能
(1)微觀功能
①為各類主體獲得及時的資金融通 ②為各主體提供支付結算 (2)宏觀功能
①聚斂功能
②配置功能 ③調節功能 ④反映功能
2、貨幣市場的風險特徵
(1)期限短,流動性強,因此利率風險小且易於規避 (2)變現容易,價格穩定,因此再投資風險亦比較小
(3)投資者聲譽較好,因而違約風險小
(4)高效的流動性使投資者易於撤離市場,因而通脹風險與利率風險較小 (5)一國的法律規章在短期內也不會頻繁變動,所以政治風險不大
3、貨幣市場的交易特徵
(1)虛擬市場,交易者們主要通過電話或計算機網路進行交易 (2)進入障礙小,工具龐雜,交易途徑多 (3)商品價格穩定、流動性強、易變現
(4)由於交投異常活躍,一旦套利機會出現,巨額資金即刻蜂擁涌至,價格於瞬時之間即
得到調整,因此,貨幣市場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市場
4、貨幣市場的構成
(1)同業拆借市場與回購協議市場
(2)票據市場 包括:商業票據市場、銀行承兌匯票市場、中央銀行票據市場 (3)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4)大額可裝讓定期存單市場 (5)短期政府債券市場
5、同業拆借市場的特徵
(1)融通資金期限短,流動性高 (2)利率由供求雙方協定,隨行就市 (3)具有嚴格的市場准入條件
(4)技術先進、手續簡單,成交時間短 (5)信用交易且交易額較大
6、在回購協議市場上,決定利率的因素
(1)用於回購的證券質地。 (2)期限長短。
2
(3)交割條件。
(4)貨幣市場中的其他子市場的利率水平。
7、票據的特點
(1)票據是一種完全有價證券 (2)票據是一種設權證券 (3)票據是一種要式證券 (4)票據是一種流通證券
8、中央銀行票據對市場的影響
(1)中央銀行票據是央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短期利率的重要工具。
(2)如果形成每周操作的中央銀行票據發行機制,將為中央銀行票據二級市場的交易提供基礎。
(3)中央銀行票據將成為各家資金富裕機構運用臨時資金頭寸的重要工具。
(4)中央銀行票據和正回購相比有較好的流動性,所以許多以前未積極參與央行正回購操
作的機構將會因中央銀行票據具有較強的流動性而增加參與力度。
9、債券信用評級的功能和作用
(1)揭示債務發行人的信用風險,降低交易成本。
(2)信用評級是金融市場上的「身份證」與「通行證」。良好的信用等級可以提升政府與企業
的聲譽,信用等級的高低決定了融資成本和融資數量。 (3)改善經營管理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企業信用等級向社會公告,這就對企業有一定
壓力,將促進企業為獲得優良等級而改善經營管理。
(4)信用評級還可協助政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各國的監管經驗表明,
政府監管部門採用信用評級結果的做法,有助於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10、債券評級的主要內容
(1)經營環境
(2)法人治理結構與內部風險管理體制 (3)主要風險與管理
主要考察發行公司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及其他風險 ①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方法 ②流動性風險 ③市場風險
(4)財務分析
考察公司的財務狀況:①盈利能力 ②償債能力 ③杠桿比率
④流動性比率 ⑤現金流對總負債比率
(5)債權保護條款
11、股票市場的分類
(1)按市場的組織形式分類
①交易所市場 ②場外市場 ③第三市場 ④第四市場 (2)按照交易的地域及范圍
①區域性市場 ②全國性市場 ③國際性市場
3
12、 股票市場的功能
(1)直接融資與投資功能 (2)優化資源配置功能 (3)價格發現功能
(4)風險的分散與轉移功能 (5)信息傳遞功能 (6)宏觀調控功能
(7)獨特的監督管理機制
13、匯率的影響因素
(1)宏觀經濟因素
①國際收支狀況 ②相對利率水平 ③相對通貨膨脹率 ④經濟增長率 ⑤國內經濟結構
(2)政治因素
①政治環境 ②宏觀經濟政策 ③匯率政策 ④利率政策 ⑤外匯干預政策 (3)市場因素
①市場預期心理 ②投機活動
14、證券投資基金的特點
(1)集合理財、專業管理 (2)組合投資、分散風險 (3)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4)嚴格監管、信息透明 (5)獨立託管、保障安全
15、證券投資基金的基本類型
(1)組織形式不同:公司型基金、契約型基金 (2)運作方式不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
(3)投資對象不同: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混合基金 (4)投資目標不同:成長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5)投資理念不同:主動型基金和被動(指數)型基金 (6)募集方式不同: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7)基金的資金來源和用途的同:在岸基金和離岸基金
(8)ETF:指可以在債權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基金
LOF:發行結束後,既可在一級市場辦理日常的申購贖回,又可在證券交易所進行實
時交易,還可以在一、二級市場上進行套利的開放式基金
(9)特殊類型基金:系列基金、基金中的基金、保本基金、對沖基金
16、金融遠期與金融期貨的區別
(1)在交易所內集中交易 (2)合約標准化
(3)保證金與逐日結算 (4)交易的參考者
④ 國際資本市場的概述及功能
國際資本市場是指國際金融市場中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種資金交易活動所形成的市場。國際資本市場主要是用於籌措和運用國內、國際資金,以滿足本國的生產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由國際債券市場、國際股票市場、國際銀行中長期信貸市場三部分組成。國際資本市場的中長期資金供應者大多數為商業銀行、儲蓄銀行和保險公司。資本市場根據證券發行交易性質可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即發行市場與流通市場。
國際資本市場有以下主要功能:首先,提供了一種機制,使資本能迅速有效地從資本盈餘單位向到資本不足單位轉移,此時資本市場承擔了一級市場功能,只有一級市場才能通過發行和增發新的證券,為資金需求者提供新的資金來源。第二,為已發行證券提供充分流動性的二級市場,即發行證券的流通市場,二級市場的存在是為了保證一級市場更有效地運行,二級市場上投資人可以通過不斷調整其資產組合來降低風險,獲取最大收益,並且隨時使證券變現;同時發行人也可以迅速並持續的從社會上募集到其擴張所需的資金。第三,能夠更廣泛的吸引國外資本或國際資本,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及跨空間調配速度。第四,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吸收資本,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運作效率。第五,能夠通過發行國際證券的形式或創造新的金融工具,規避風險,逃避各國的金融、外匯管制及稅收問題。
⑤ 狹義的國際股票市場
國際金融市場指從事各種國際金融業務活動的場所。此種活動包括居民與非居民之間或非居民與非居民之間。
形成條件
市場作用風險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
產生 實質(含義) 傳統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圖書信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在國際領域中,國際金融市場顯得十分重要,商品與勞務的國際性轉移,資本的國際性轉移、黃金輸出入、外匯的買賣以至於國際貨幣體系運轉等各方面的國際經濟交 往都離不開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上新的融資手段、投資機會和投資方式層出不窮,金融活動也凌駕於傳統的實質經濟之上,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因 素。
編輯本段含義
狹義概念
國際間長短期資金借貸的場所。
廣義概念
指從事各種國際金融業務活動的場所。此種活動包括居民與非居民之間或非居民與非居民之間,一般指的概念是指廣義概念。
編輯本段功能
國際金融市場是指國際間的資金融通與資金交易的市場。 功能:市場機製作用;保障作用;國際結算中心的作用;調節國際收支的作用;提供經濟發展所需資金的作用。 模式:自然演進型和人工創造型。
編輯本段發展
產生
1.國際交往增加,以貨幣為媒介的國際間貿易發展,在信用不發達的中世紀產生了鑄幣兌換業。 美國證券交易市場
2.交往發展,信用產生與發展,產生了國際間借貸,迅速擴大集中產生了象倫敦、紐約等大的國際金融中心。
實質
在二戰前,各國的金融市場、金融中心實質上是市場,即市場的延伸,表現為資本的輸出,即使象倫敦國際金融中心,非英國人可以在市場上發債券籌集資金,這一點是國際性的,當然此市場受到金融法規、法律、法令管轄,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市場,為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也稱在岸國際金融市場(OnshoreFinancialMarket)。
傳統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
1.一戰前。英國工業革命最早(19世紀初,19世紀30年代完成工業革命),經濟較早較快地得到發展,對外擴張從海外殖民地掠奪了大量巨額利潤,資金實力雄厚,GBP逐漸成為世界主要結算貨幣,成為貨幣霸主,倫敦率先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 2.二次大戰。英國參與了戰爭,經濟力量大為削弱,加之許多殖民地國家獨立和世界的殖民者的爭奪瓜分,而美國未參與戰爭,發了戰爭財,實力猛增,美元逐步取代英鎊,瑞士作為中立國,經濟、貨幣都較穩定,逐漸形成了紐約、蘇黎世、倫敦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3.戰後各國經濟恢復和快速發展,形成了法蘭克福、盧森堡、日本、亞太地區等國際金融中心,特別是日本的迅速崛起,東京成為繼倫敦、紐約之後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編輯本段劃分
國際金融市場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來劃分。
按性質不同
傳統國際金融市場:從事市場所在國貨幣的國際信貸和國際債券業務,交易主要發生在市場所在國的居民與非居民之間,並受市場所在國政府的金融法律法規管轄。 新興離岸金融市場:其交易涉及所有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大部分交易是在市場所在國的非居民之間進行的,業務活動也不受任何國家金融體系規章制度的管轄。
功能不同劃分
國際外匯市場:由各類外匯提供者和需求者組成的,進行外匯買賣,外匯資金調撥,外匯資金清算等活動的場所。 國際貨幣市場:指資金借貸期在1年以內(含1年)的交易市場,或稱短期資金市場。 國際資本市場:指資金借貸期在1年以上的中長期信貸或證券發行,或稱長期資金市場。 國際黃金市場:指專門從事黃金交易買賣的市場。
融資渠道不同
國際信貸市場:主要從事資金借貸業務,按照借貸期限長短由可劃分為短期信貸市場和長期信貸市場。 證券市場:是股票,公司債券,和政府債券等有價證券發行和交易的市場,長期資本投資人和需求者之間的有效中介,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本段包括內容
(1)國際貨幣市場 (2)國際資本市場 (3)國際外匯市場 (4)國際黃金市場 (5)國際租賃市場
編輯本段特點
(1)無形市場,一般無固定場所,也有有形市場。 (2)機構眾多,復雜(銀行、金融機構),世界范圍。 (3)通過現代化電訊網路開展業務。
編輯本段形成條件
1.政局穩定。這是最基本條件。 2.有較強的國際經濟活力。對外開放,貿易具有一定規模,對外經濟交往活躍。 3.外匯管制少,基本上實現自由外匯制度,管理很松,征低稅或免徵稅,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較松,較優惠。 4.國內發達的金融市場。機構、信用、體制、設施、通訊。 5.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通訊設施完善。 6.國際金融人才。高素質能提供高效率服務。
編輯本段市場作用
1.大規模的國際資金的運用、調撥,合理高效地進行配置調節。生產和資本國際化。 2.調節各國國際收支。①匯率自動調節;②國際儲備動用;③金融市場上借貸籌措資金,維護一國國際收支。 3.暢通國際融資渠道,能使一些國家;產順利地獲得經濟發展所需資金。聯邦德國和日本的興起就依賴歐洲貨幣市場;亞洲貨幣市場對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4.銀行業務國際化。跨國銀行,各國銀行通過市場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在國際間建立了良好信用關系。 資金餘缺的調配,極大地推動了第三世界經濟發展,從而使整個世界煥然一新。 當然也會產生消極影響,游資的沖擊,危機傳播,投機存在帶來了諸多不安。
編輯本段風險
國際金融市場風險主要由國際金融投資者主觀預期、投資交易成本、投資者的投機行為和一個國家本身的金融市場狀況等因素引起,這些因素的變化內在地使國際金融市場失去均衡,導致國際金融資本流動變化無常,如果資本流出流入國家沒有防範能力,就極易產生金融風險。 國際金融市場:交易頻繁
國際金融市場的活動一般由外匯交易商和金融投資者充當主體。無論是套利保值還是投機,都是以匯率和利率的預期為基礎。「外匯交易商制訂買賣外匯的決策奠基於他們的匯率預期,而匯率預期又取決於他們對匯率趨勢相關的政治、經濟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資者對未來匯率或利率的預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對匯率和利率預期的差異直接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波動。 按現代經濟學的觀點,預期均衡是指合理預期和預測。即是對所有現在可得的、與變數的未來發展趨勢有關的信息所作出的預期和預測。只要市場參與者都能根據自己現在所能得到的、與變數的未來發展趨勢有關的信息來進行預測,那麼最終結果必然是與從市場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達到預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資者或投機商發現市場的實際情況與他們的合理預期有差異,他們就會改變其定價策略,利用市場差價獲利。各投資者主觀預期的差異可以內生地擴大或縮小資本流動的波動性。 國際金融投機主體經常以各種基金的合法身份出現,其資金具體表現為國際游資(HOTMONEY),投機行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非正常的投機手段,獲得正常投資收益以外的資本利益。當投機基金非常龐大,達到對特定的匯市形成和匯率趨勢基本控制的程度時,投機行為就會給金融市場產生直接沖擊,導致一國金融市場風險的產生。 投機行為的基本特徵是,市場參與者在預測到經濟政策或諸如匯率和利率等經濟變數不能維持時,突然進行大幅度的資產重組,「投機性沖擊是在市場預測經濟政策不一致時所作出的理性反應」,「不一定要將投機性沖擊視為市場的反常行為,相反,它被看作是競爭性市場在預測到經濟政策的不連續性後的典型反應」。 在投機活動的形成過程中,存在下列因果關系:基本經濟因素的錯位程度、收支衡的頻率和嚴重性引起資本流量的增加,資本流量的增中引起投機活動量的增加。伴隨著資本流量的增長,外匯需求規模擴大,不穩定性出現增強,發生動盪的事件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如果外匯具有作為一種理想資產的特徵的話,那麼,隨著外匯價格越來越大的波動,從中投機的機會也將增加,只要投機主體存在,就會引起投機活動量的增加。 投機活動量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三個效應:第一,投機活動量的上升直接導致外匯需求規模和不穩定性的上升,金融動盪增加;第二,投機活動量的增加造成匯率沒有穩定點或者基本走勢不能獨立於投機影響的狀態;第三,金融機構在外匯交易活動中的投機行為大大增加。與傳統銀行業務獲利性減少相聯系,投機活動量的增加使金融機構的外匯業務重點越來越傾向於貨幣投機,隨此重心的轉移,外匯市場的任何波動更有可能引起投機性的買進和賣出,使金融市場的波動更加復雜化。
編輯本段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
產生
1.國際交往增加,以貨幣為媒介的國際間貿易發展,在信用不發達的中世紀產生了鑄幣兌換業。 2.交往發展,信用產生與發展,產生了國際間借貸,迅速擴大集中產生了像倫敦、紐約等大的國際金融中心。
實質(含義)
在二戰前,各國的金融市場、金融中心實質上 是國內市場,即國內市場的延伸,表現為國內資本的輸出,即使象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外國人可以在市場上發債券籌集資金,這一點是國際性的,當然此市場受到國 內金融法規、法律、法令管轄,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市場,為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也稱在岸國際金融市場(Onshore Financial Market)。 傳統市場實質為國內資本輸出,外國人籌集資金並受到國內金融法律法令管轄的市場。
傳統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
1.一戰前。英國工業革命最早(19世紀初,19世紀30年代完成工業革命),經濟較早較快地得到發展,對外擴張從海外殖民地掠奪了大量巨額利潤,資金實力雄厚,GBP逐漸成為世界主要結算貨幣,成為貨幣霸主,倫敦率先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 2.二次大戰。英國參與了戰爭,經濟力量大為削弱,加之許多殖民地國家獨立和世界的殖民者的爭奪瓜分,而美國未參與戰爭,發了戰爭財,實力猛增,美元逐步取代英鎊,瑞士作為中立國,經濟、貨幣都較穩定,逐漸形成了紐約、蘇黎世、倫敦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3.戰後各國經濟恢復和快速發展,形成了法蘭克福、盧森堡、日本、亞太地區等國際金融中心,特別是日本的迅速崛起,東京一舉成為繼倫敦、紐約之後的長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⑥ 股市的主要功能究竟是什麼呢
為1740多家中國經濟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大企業募集了大量生產、投資資金,極有力地促進了投資,就業,出口,消費,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分戰場。
二、使億萬人民閑散資金集中化,使長期投資之風險短期化。為城鄉居民開辟了一條條新的投資理財的通道,無論是經濟高漲時期、通脹時期,還是經濟調整時期、通縮時期,中國證券市場機會多多(如蘇寧電器(13.93,0.18,1.31%)上市6年漲了39倍)。股市走牛時買股票基金,股票走熊時買債券,買可轉債。這改變了居民無處可投資的「後計劃經濟時代」。
三、為中國經濟改革最重要的一場大戰役,企業所有制改革作出重大貢獻。傳統計劃經濟下體制僵化、效益低下的一批批國有企業改革為產權相對清晰,效益相對較高的股份有限公司,使最艱難的國有企業改革順理成章地一步步地扎扎實實地得以完成。
四、推進了民營經濟中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高速發展。中小企業板及創業板開設以來,使大批如飢似渴的中小企業募得巨資。中小企業板上市440個,創業板上市93個,成為中小企業及創業企業的一個革命聖地、革命根據地。
五、中國經濟在加入WTO前夕,人們最擔心的商業銀行呆壞賬問題,這個中國金融命脈上多年難治的腫瘤,在股市中終於被順利切除。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興業銀行等,90%以上的大中小商業銀行一家家順利上市,大大補充了准備金,募集了大量資本金,化解了金融風險與危機,使中國商業銀行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中國經濟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堅實地巍然地成為世界經濟中的定海神針。
六、真正促進中國經濟實現了資源的最佳配置,中國股市擴大了資金供給者與需求者的接觸機會,為雙方開辟了廣闊的投融資途徑。市場實現了績優、藍籌、新經濟、新能源、新興產業的股票的高股價,高人氣,幫助中國經濟較快完成了優勝劣汰,及資源的最佳配置;使資金人才等盡可能地流向了社會最需要的產業與企業。使較有發展較有希望的朝陽、新興產業總是得到投資者的青睞,獲得高價配股、增發機會,獲得社會大量資金,並以高薪等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最後導致企業與產業的蓬勃發展。
七、股市成為宏觀經濟天然的調節器,成為通脹之泄瀉地、貨幣之蓄水池,調節功能顯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貨幣發行量也增長較快。1999年M2為9萬億,現在為69.9萬億,巨大的過剩的流動性湧向了不可再生物領域:黃金、石油、房地產,也導致了通脹的發生。
而中國證券市場在貨幣過多時,由央行吐出大量央行票據和國債,以吸納資金;在通縮、貨幣緊張時,央行又令通過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吐出大量貨幣,滋潤宏觀經濟。此外,中國股市的新股上市增發、配股(融資與再融資功能),是全世界最強的,每年募集資金數千億元。如果,沒有股市的蓄水池、分洪區作用,中國通脹早已超過2位數了。
八、中國股市正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終將成為世界硬通貨,人民幣的真正購買力是很高的,是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貨幣。加之,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由此,人民幣成為世界硬通貨是早晚的事情。
然而過快過早的升值,可能會導致中國成為20世紀90年代大蕭條20年的第二個日本。因此,中國頂住壓力、步步為營。中國極可能通過先小步,部分開放股市,債市,再逐漸擴大,先開放資本市場,再開放全部資本項目及貨幣市場,完成人民幣升值及國際化過程。
九、中國股市已是全球股市最重要最主要的分市場之一。其市值24.26萬億,全球排名第三位,融資總額3.76萬億元,中國股市一聲吼,全球股市抖三抖。近2-3年來,只要中國股市大跌,大漲,都會造成全世界股市的大波動
⑦ 股票市場有哪些功能
股票市場對推動國民經濟迅速增長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影響巨大,有以下主要功能:
(1)籌集資金。籌集資金是股票市場的首要功能。企業通過在股票市場上發行股票,把分散在社會上的閑置資金集中起來,形成巨額的、可供長期使用的資本,用於支持社會化大生產和大規模經營。
(2)轉換機制。對於我國企業來說,股票市場可促進公司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要成為上市公司,必須先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完善公司內控制度;上市後,必須履行信息披露義務,這就使企業時時處在各方面的監督之中,企業治理也更為完善。
(3)優化資源配置。股票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是通過一級市場籌資、二級市場股票的流動來實現的。投資者通過及時披露的各種信息,選擇成長性好、盈利潛力大的股票進行投資,使資金逐漸流向效益好、發展前景好的企業。
(4)分散風險。股票市場在給投資者和融資者提供了投融資渠道的同時,也提供了分散風險的途徑。從資金需求者角度來看,通過發行股票籌集了資金,同時將其經營風險部分地轉移和分散給投資者,實現了風險的社會化。從投資者角度看,可以根據個人承擔風險的程度,通過買賣股票和建立投資組合來轉移和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