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我國股票市場現狀的論文

我國股票市場現狀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6-11 09:10:06

1. 瞻望中國股票市場的發現前景論文

(一)我國股票市場目前的現狀及其評價
市場是按照一定規則正常運行的,不規范的股市對我國資本市場和整個經濟發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重新認識股市的作用
政府、社會、投資者要更新觀念,重新認識股票市場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場的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但在股票市場上參與者管理者中對股票市場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誤區。從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場是籌資的重要場所,發展股票市場可以有效地解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資金不足,因此積極推薦本地區的企業上市,這種認識使得一些企業上市後只是為了圈錢,而不是按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產權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徹底的改造。表現在一些企業在上市之後,經營觀念和管理機制機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有的很快就出現了虧損。
因此,政府應把資本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為證券市場的首要功能,通過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資本流入有更大贏利可能的公司。
從投資者角度上看,由於股市存在著投機行為,投資者認為股票市場投資就是炒股票,尋求買賣價差,改為應當樹立正確投資理念,通過投資企業靠企業發展和資產的增值使自己獲得較高的長遠收益;另一方面,投資於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並成為真正的股東,享受股東的權力,可以從企業獲得應有的紅利。
從企業角度上看,股票市場的退出機制已經開始實施,隨著PT水仙被摘牌和8家PT公司面臨著退市風險,市場已經按優勝劣汰的機制重新配置資本資源,靠」圈錢」和包裝上市已經成為過眼雲煙。
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企業的經營機制,提高經營效益,這樣才能使企業面對國內同行的競爭乃到國際復雜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企業是否上市籌集資金或通過其它途徑籌集資金需要認真思考,特別是現在信息披露制度不斷完善,想上市必然會泄露一些商業秘密,所以應從企業根本利益考慮,上市並不是惟一的途徑。
解決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
改革現行股票發行制度,盡快解決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逐步實現我國股票市場的統一。我國現行股票發行是核准制,證券管理部門對證券發行公司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取消證券發行實行計劃管理,規模控制方式,放開一級市場發行價格,國有、民營、合資企業均可以申請發行上市;股票發行價格改革以定價為主向競價方向發展,逐步讓市場決定具體發行價格。
另一方面,逐步解決國有股,法人股問題,可以以各種方式,如根據市場容量,繼續實行國有股配售減持,引入優先股方式,將國有股轉換為優先股,擴大各種投資基金,保險基金在股票市場投資的范圍,通過網上交易,協議轉讓等各種方式擴大法人股流通,降低國有股與法人股比重,增加個人股數量。因為,國有股和法人股如果不上市,和個人股比較不能實現同股同權,企業資產的優化組合也很難實現,既不利於企業優勝劣汰和市場機制,也不利於個人投資者的積極性。
再另一方面,我國股市的交易只能是在場內交易的,和我國經濟改革的現狀相背。應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統一,場內與場外交易相結合的方式,使股票市場暢通,也有利於退出機制實施後,被摘牌的上市公司的順利退出場內交易,以及不願上市的企業股票參與流通問題。
培養股市的坐市商
抑制投機行為,積極發展機構投資者,著重培養我國股票市場的坐市商。投機是投資的一種特殊形式。在我國投資渠道狹窄,投資品種單一的情況下,各種社會游資會大量進軍證券市場,規范投資理念,不斷培育機構投資者也顯得愈加重要。
證券投資基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我國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居多。開放式投資基金試點工作剛剛開始,所以要從我國國情出發,擴大投資基金規模,培育發展以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為主體的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基金、養老基金,同時,吸引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對股市的投入,也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在此基礎上,借鑒美國的經驗大力培育我國專家經紀人——坐市商。
在美國,坐市商大約占會員總數的25%左右,大約有30%-40%的股票交易量是在坐市商和傭金經紀商之間成交的。坐市商在穩定股市,防止股價暴漲暴跌,以維持股票市場的連續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坐市商要發揮作用,不僅要有雄厚的資本,而且還要持有相當數量的股票,才能在股票價格暴漲暴跌時趨於平緩。
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規
逐步完善《證券法》、《公司法》,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大監管力度。為了保證股票市場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規,如《證券法》、《公司法》,以及相應的稅收政策和適應證券市場需要的國際通行的會計制度。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提高市場的透明度,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和資產可信度,增加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信心。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打擊、杜絕不法市場行為,加大對操縱股價的查處力度。
(二)我國股票市場宜採取的對策,以及未來的出路
中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
1、 從中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現狀談起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股票市場發揮著經濟增長「晴雨表」的功能,而從我國的股票市場情況看,股價指數與GDP走勢出現了雙向背離、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過低的狀況 。因此,如何實現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2、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出現背離的原因
【1】股權分裂造成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投入產出的嚴重差異; 股權分裂是我國股市特有的現象,造成了中國股市對非流通股東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而對流通股東投資價值較小。
【2】股權分裂造成了流通股股東對股市與國際接軌的恐懼; 股權分裂扭曲了中國股市,造成了過高的股價和市盈率,使境外投資者認為中國股市無投資價值。股民害怕管理層為了與國際接軌、為了成功引入QFII,把A股股價及其市盈率打下至使境外投資者認為有投資價值為止;也害怕引入QFII使大量無法在國內市場贏利的機構投資者抽離資金投向境外。
【3】我國股票市場參與各方弄虛作假,缺乏誠信; 股民害怕弄虛作假。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形同虛設」,對大股東的行為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侵佔和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如信息批露不規范、短期行為、過度圈錢、過度投資和忽視小股東權益。管理層對責任和誠信義務的意識淡薄,甚至在經營管理上存在過失問題。市場股評人士素質不高等都都致使股民造成損失而喪失信心。
【4】上市公司熱衷於圈錢,不思回報; 高市盈率的發行價和上市價,各上市公司無節制的高價增發和配售新股。可是,不少公司募集到大量資金後,當年就陷入虧損。募集來的資金有的用於炒股,有的不知道去向。給廣大股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5】全球經濟衰退,股市低迷。 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股市有不小的影響。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與國的經濟聯系空前緊密。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某些行業的進出口帶來了直接的影響,表現雜微觀上市公司來說,就是公司業績的下滑。
3、實現宏觀經濟目標必須大力發展股票市場
【1】 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到2011年,宏觀經濟已保持33年的高速增長,主要靠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股票市場處於試點階段 ,境內股票市場籌資所佔比重很小。
【2】 要使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宏觀經濟發展目標,不能再靠過去的近乎單一的融資方式,必須大力發展股市等資本市場,逐步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是金融,資本市場是聯結其他生產要素市場的紐帶。發展資本市場,才會把其他生產要素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現實的生產力。這不僅有利於分散銀行的金融風險,而且會使更多的儲蓄轉化為投資,從而使資本市場繼擴大內需、外貿出口、引進外資後,成為推動宏觀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引擎。
【3】 發展股票市場,既要擴大股市規模,又要提高股市效率。擴大股市規模,是要使股票市場的市值與GDP保持一個合理比例,擴大直接融資。
【4】 按目前全球新興市場股市佔GDP比例和直接融資比例的平均水平計算,我國股市市值規模需要有一個大發展。提高股市效率,必須調整股市結構(股權結構、股價結構、投資者結構等),優化資源配置,股市的投資應重點流向業績好、成長性好的行業和上市公司,使更多的股票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成為廣大投資者可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
4、當前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過低
在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多數年份里,股指走勢與GDP走勢一直相背離,宏觀經濟發展總體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股指走勢卻是高低互現,波動運行其根本原因在於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不高,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股票市場規模過小 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比較,規模太小,兩者很不相稱 ,我國流通市值相當於GDP的比重是12.19%,而全球新興市場這一比例平均約是70%,成熟市場是100—130%。股市相對宏觀經濟規模過小,妨礙了二者的有效互動,有時宏觀經濟增幅下滑沒有妨礙股指大幅走強,有時宏觀經濟走強,也沒能阻止股指大幅下跌。
【2】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差。 我國上市公司整體素質不高,股價指數與宏觀經濟走勢的關聯,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業績實現的。從理論上說,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走勢向好,是因為微觀經濟(公司)業績好,股價指數自然強勁。但實際上,我國股指走勢與上市公司業績、上市公司業績與宏觀經濟發展這三者沒有太大的關聯。
【3】股票市場處於初級階段 股票市場規模小和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差這兩個問題,是由股票市場所處的階段決定的。 (1)從監管體制看 :直到1998年8月5日,中國證監會才被正式確認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從股票發行體制來看:2000年3月16日 ,我國股票發行體制由審批制向核准制轉變; (3)從投資者結構來看,我國股票市場散戶投資者所佔比重較大,機構投資者所佔比例過低; (4)從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看 ,多數為中小券商; (5)從證券市場的法律體系看 ,1999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目前該法還在重新修訂之中。
從上述基本架構看,中國股市確處於由試點階段向正常發展階段的過渡時期,如這個過渡期能與我國入世過渡期同時結束是最好的。
5、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1】宏觀經濟部門都應關注股票市場的發展。宏觀經濟要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股票市場的發展是關乎宏觀經濟全局的一個戰略性問題。
【2】要加強股票市場基礎建設。 當前,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各種主要問題,都可歸因於股市的不成熟。應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股市的基礎建設。例如,改革公司上市、退市制度,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合規資金入市渠道,完善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建設多層次市場體系,豐富股票市場產品,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強化信息披露,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加強對股市運行嚴格、有效的監管,健全股市法律體系。
【3】要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 上市公司的高素質是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在股市中,國家收取的印花稅、中介機構的傭金、投資者的回報等,都應是上市公司創造的,這才談得上股市具有投資價值。 可以說,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是股市建設基礎的基礎。
【4】要解決好全流通問題。 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既要加強市場基礎建設,也要重視解決股市試點中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
【5】 要重視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在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聯度增強後,宏觀經濟的風吹草動,會很快在股市上反映出來。回顧近百年來國際股市風雲,各國股市大盤遭遇重創,大多是因為宏觀經濟出了問題。我們應重視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能力強的優勢,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適時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為中國股市發展創造良好的實體經濟環境。

2. 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寫一篇關於「宏觀經濟對證券市場影響」的論文

一.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股票價格有直接的影響。貨幣政策是政府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銀行通常採用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等貨幣政策手段調控貨幣供應量,從而實現發展經濟、穩定貨幣等政策目標。無論是中央銀行採取的政策手段,還是最終的貨幣供應量變化,都會影響股票價格,這種影響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一)存款准備金制度
1.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市場資金趨緊,投資者手中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會減少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不再活躍,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加,市場資金趨松,投資者手中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會增加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會活躍起來,進而推動證券市場價格上升。
(二).再貼現政策手段
1.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提高再貼現率,收緊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減少,市場資金趨緊,投資者手中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會減少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不再活躍,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降低再貼現率,放鬆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增加,市場資金供應相對寬松,投資者手中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會增加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會活躍起來,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上升。
再貼現率又是基準利率,它的提高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提高。資金供應趨緊和市場利率提高將導致股票市場價格下降。另一方面,再貼現率的下降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下降,股票市場價格相應提高。
(三)公開市場業務
1.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大量出售證券,收緊銀根,一方面,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減少,證券價格下降;另一方面,在收回中央銀行供應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的供應,可能使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也會使證券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放鬆銀根時,一方面,基礎貨幣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推動證券市場活躍,證券價格上升;另一方面,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買入證券,在投放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需求,可能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也會使證券價格上升。
總之,中央銀行放鬆銀根、增加貨幣供應,資金面較為寬松,大量游資需要新的投資機會,股票成為理想的投資對象。一旦資金進入股市,引起對股票需求的增加,立即促使股價上升。反之,中央銀行收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資金普遍吃緊,流入股市資金減少,加上企業拋出持有的股票以獲取現金,使股票市場的需求減少,交易萎縮,股價下跌。
二.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財政預算收支平衡或赤字、財政稅收和補貼、國債政策等手段影響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求平衡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對於刺激或者減緩經濟發展速度有相對直接的效果。財政指出下降會直接減少對社會產品與勞務的需求,稅率上升也會立即減少消費者的收入,從而導致消費的快速下降。財政支出減少,稅率下降,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財政政策也是政府的重要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三個方面。
(一)國家預算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作為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國家預算能全面反映國家財力規模和平衡狀態,並且是各種財政政策手段綜合運用結果的反映。財政赤字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會起到刺激經濟發展的作用;反之,財政結余政策壓縮財政支出,具有縮小社會總需求的功能,會抑制經濟的發展速度。
1.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發展。
2..或是通過增加財政盈餘或降低赤字,減少財政支出,抑制經濟增長,調整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改變企業生產的外部環境,進而影響企業利潤水平和股息派發。
(二)通過調節稅率影響企業利潤和股息。
稅收調節經濟的首要功能是調節收入分配,也就是稅收的轉移功能。另外,稅收還可以調節社會總供求結構,財政部門通過設置稅種和差別稅率能夠達到調節供求結構的效果。在經濟蕭條時期,社會有效需求不足,這時,政府降低稅率可以刺激企業擴張投資,提高總需求;在經濟過度繁榮時期,政府可以通過提高稅率的辦法抑制企業投資沖動,降低總需求。
1.提高稅率,企業稅負增加,稅後利潤下降,股息減少。公司的可分配利潤減少,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減小,投資者不再投資於證券市場而是採用其他投資手段,使證券市場投資減少,從而推動證券價格下降。
2.降低稅率,企業稅負減少,稅後利潤增加,股息增加。公司的可分配利潤增加,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大,投資者投資於證券市場而不是採用其他投資手段,使證券市場投資增加,從而推動證券價格上升。
(三)國債發行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國債是政府用來調節總體經濟以及經濟結構的手段。通過發行國債,政府可以調節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將部分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以信用的方式集中到政府手裡,以擴大財政支出的規模。國債還可以幫助政府在調節國民收入時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將部分用於消費的資金轉化成投資基金,用於農業、交通、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另外,國債發行量的增加和減少,對於調整基準利率有一定影響,而基準利率變化對於市場利率的變化也有影響,因此,國債政策也能夠通過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經濟增長。
國債發行量會改變證券市場的證券供應和資金需求,從而影響股票價格。
1 .國債發行量增加,市場上有一部分資金流向國債投資,使市場上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減少,證券市場價格下降。
2 .國債發行量減少,市場上流向國債投資的資金減少,使市場上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證券市場價格上升。
三.市場利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一)絕大部分公司都負有債務,利率提高,利息負擔加重,公司凈利潤和股息相應減少,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利息負擔減輕,公司凈盈利和股息增加,股票價格上升。
(二)利率提高,其他投資工具收益相應增加,一部分資金會流向儲蓄、債券等其他收益固定的金融工具,對股票需求減少,股價下降;利率下降,對固定收益證券的需求減少,資金流向股票市場,對股票的需求增加,股票價格上升。
(三)利率提高,一部分投資者要負擔較高的利息才能借到所需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如果允許進行信用交易,買空者的融資成本相應提高,投資者會減少融資和對股票的需求,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投資者能以較低利率借到所需資金,增加融資和對股票的需求,股票價格上漲。
四.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復雜,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抑制股票市場的作用。通貨膨脹是因貨幣供應過多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在通貨膨脹之初,公司會因產品價格的提升和存貨的增值而增加利潤,從而增加可以分派的股息,並使股票價格上漲。在物價上漲時,股東實際股息收入下降,股份公司為股東利益著想,會增加股息派發,使股息名義收益有所增加,也會促使股價上漲。通貨膨脹給其他收益固定的證券帶來了不可迴避的通貨膨脹風險,投資者為了保值,增加購買收益不固定的股票,對股票的需求增加,股價也會上漲。但是當通貨膨脹嚴重、物價居高不下時,企業因原材料、工資、費用、利息等各項支出增加,使得利潤減少,引起股價下降。嚴重的通貨膨脹會使社會經濟秩序紊亂,使企業無法正常地開展經營活動,同時政府也會採取治理通貨膨脹的緊縮政策和相應的措施,此時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更大。
五.匯率的調整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匯率的調整對整個社會經濟影響較大,有利有弊。傳統理論認為,匯率下降,即本幣升值,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匯率上升,即本幣貶值,不利於進口而有利於出口。匯率變化對對股價的影響要看對整個經濟的影響而定。若匯率變化趨勢對本國經濟發展影響較為有利,股價會上升;反之,股價會下降。具體地說,匯率的變化對那些在原材料和銷售兩方面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和企業的股票價格影響較大。
若一過國際收支連續出現逆差,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會採取提高國內利率和提高匯率的措施,以鼓勵出口減少進口,股價就會下跌;反之,股價會上漲。

3. 寫一篇題為「世界金融危機下,中國股市基本面分析」的論文,應該怎樣寫

金融危機是由一部分全世界最聰明的人製造的,這幫人都是具有很強的理科背景,數學功夫、想像力都相當的了得,吃飽了整天沒事就開始搗鼓怎麼樣製造出復雜的、讓人很難以理解的金融衍生產品來,從博弈論的角度上來說,這些產品很多都是零和博弈產品,但是在金融分析師的改造下具備了存在的價值,有近幾年在中國股票市場上風生水起的Warrant,還有最近因為巨虧事件浮出水面的Zero Cost Collar以及Accumulator(音譯:I kill you later),從一個哲學的角度分析,存在即合理,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的存在經過金融工程的改進在某個角度上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正如巴菲特在本世紀初語言的「大規模殺傷性的金融武器」,市場需要它們,但只是在它們正確發揮本來的設計原則的前提下需要,比如期貨的功能主要是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

應對危機,中國面臨四大問題:

第一,中國雖然出台了四萬億計劃,有「國十條」、「金融九條」、「國三十條」一系列的措施,現在的關鍵是2009年特別是上半年,以總需求拉動和擴張的宏觀經濟政策,能不能迅速地生效?從第一季度公布的數據來看,GDP增長率6.1%,主要是因為四萬億投資的刺激。由於一季度投資額已經很多,如果要想保8%下半年投資額必須加大,全年投資額必將超過四萬億。

第二,結構調整能不能切實融於這次反危機行動中,能否到位?如果不到位,總需求的拉動可能不困難,能拉上去,但是最後還是重復過去的故事,還在干粗活,中國的製造業還在大量的生產過去那些低附加值的產品。中國的結構調整能否像奧巴馬那樣出台明確的東西,以結構調整作為拉動內需的主要推動力量,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第三,中國危機可能碰到的問題。中國在反危機措施下面臨的形勢與美國正好相反。美國是經濟體系影響實體經濟部門,中國是由於外需問題,由於新《勞動合同法》問題,甚至可能也由於我們2008年9月之前宏觀經濟政策的問題,中國是實體經濟部門先出問題,金融部門除了股市之外,其他的部門情況都很好。所以中國碰到的問題與美國相反,實體經濟可能影響金融體系。

第四,商業銀行的積極性問題。多年前,中國搞西部大開發,後來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兩次大戰略的成效很不理想,其實責任不在中央,中央政府有積極性,地方政府也有積極性,但是這兩次大開發背後的東西要看到。掌握全國絕大多數貨幣金融資源的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系統,在內部評級中把西部地區劃在末尾,把東北好多地區劃為信用的D類和E類地區,有錢就往江浙投。因此,中國擴張內需的關鍵在於怎樣讓掌握大部分貨幣資源的銀行行動起來。隨著中央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政策的出台,勢必會有大量資金投向東北,有了資金的刺激股市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漲幅。

目前全球金融體系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從2007年4月爆發以來的次貸危機使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花旗認為2009年全球經濟會進入收縮狀態。金融行業調整與恢復的深度、范圍和速度仍然是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即使到2009年下半年,經濟收縮的速度有可能放緩,在2010年經濟如預期恢復之後,經濟增長率可能仍會在低位徘徊。」

顯然,花旗對於全球經濟的態勢較悲觀。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率與通脹率的預測,花旗認為2009年全球GDP增長率在0.5%,到2010年恢復到2.6%;2009年的全球通脹率在2.5%、2010年的通脹率為2.6%。其中,2009年GDP出現負增長的地區為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

2009年GDP增長率保持領先地位的依然是中國,花旗投資研究部認為不僅保八沒問題,而且會略高,達8.2%。

花旗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實現其目標增長」,他表示,「財政收入和國企利潤在GDP中所佔比重居高不下,而大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和銀行資產仍由國家控制,可見,盡管經濟改革已有數十年,但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並未削弱。」

盡管中國GDP能夠保八,但是企業利潤下滑無法避免,也就是說GDP可能軟著陸,但企業盈利只有硬著陸。中國在1998-1999年間和2002年遭遇了兩次通縮問題,通縮的原因在於出口疲軟、生產過剩。而現在外需的疲軟態勢比過去10年中任何時候更為嚴重,所以出口減少造成的產能過剩和通縮問題在當前的經濟低迷時期,挑戰更為嚴峻。而通縮對企業盈利而言是利空消息。對於中國股市的判斷,股價漲跌的因素更為復雜。盡管肯定會受收入不佳等負面影響,但流動性相對充足、經濟增長超出預期、估值便宜及風險偏好趨穩等將可能是重大利好因素,市場或在今年上半年就開始復甦。

盡管受到宏觀經濟調控和次貸危機的雙重影響,2008年中國A股市場延續了2007年末的下行走勢,但依然保持相對活躍並從11月份開始回暖。隨著各項擴張性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及其效果的顯現,投資者信心逐步恢復,市場有望在2009年展開震盪上行走勢。

2008年A股市場運行的基本特點

縱觀2008年中國A股市場走勢,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一些重要特點:

第一,股指大幅下調並於年末企穩。

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達到創紀錄的6124點以後,中國股市即進入下行階段,2008年這一趨勢進一步延伸。但這一時期影響市場下行的因素更加復雜,除了市場自身調整要求之外,政府為防止經濟過熱而採取的適度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使投資者產生了未來經濟降溫的預期,同時,監管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抑制股市走高的措施。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2008年A股市場總體下行。上證指數從2007年底的點跌至2008年底的1820.81點,跌幅達到65.39%。此間,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曾探底到1625點的年度最低點。2008年在全球主要股市的跌幅排位中,上證指數跌幅僅次於俄羅斯的MICEX指數,位於第二,遠高於金融危機震盪中的美國和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英、法、德、日等國,因此,此輪A股市場的下跌,僅僅用國際金融危機是不能完全解釋的。如果以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的幅度29.42%為據來估算,假定2008年上證指數在點的基礎上也下跌同等幅度,那麼,其下跌的絕對數為1547.79點,上證指數的年末收盤點應當在3700點以上。因此,可以說,2008年的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范疇。

受A股市場下跌影響,與2007年相比,中國證券市場的融資和交易也跌幅下落。2008年境內融資減少了4386.58億元,跌幅高達56.80%;其中,A股IPO的融資額從2007年的4590.62億元減少到2008年的1036.52億元,減少了3554.1億元,降幅高達77.42%。與2007年相比,2008年的交易日增加了2天,但股票成交金額卻從460556.2億元下落到267112.6億元(降幅達到42%),股票成交數量從36403.76億股減少到24131.38億股(跌幅達到33.71%),這些下落幅度都超過了2000年以來的任何1年。

2008年總體下行的市場行情給投資者帶來了比較嚴重的投資損失,但此輪的市場走勢與2001-2004年的持續陰跌行情有較大不同。首先,2008年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對2006-2007年將爆發性行情的理性修正色彩。2007年前10個月上證指數上漲126%,最高超過6000點,這種上漲速度在全球股市都非常罕見,在中國股市歷史上也不多見。雖然當年國內外經濟景氣狀況較佳,股權分置改革基本結束,市場流動性充裕,但無論基本面發生如何重大變化,都不足以支撐股市以如此速度上升,更難以支撐股指繼續上漲,股市向下調整是必然的。其次,2008年市場下行並沒有引致成交量的歷史新低,市場仍然保持一定活躍度。2008年上交所周均成交量351.6億股,低於2007年的526.1億股,但高於2005年(190.5億股)和2006年(230.1億股),是中國股市歷史上周均成交量第二高的年份。交投活躍表明市場調整沒有從根本上動搖投資者信心,場內仍然存在大量買盤承接風險厭惡型投資者的拋售,這是日後股市回暖的重要原因。第三,2008年股市調整的低點接近於2006年年末的水平,並沒有嚴重損失掉2006年股市上漲的成果。如果捨去2007年股市爆發性行情所造成的指數虛高,那麼2008年11月市場調整結束後,可以看作是承接2006年牛市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A股市場的走勢受到歐美股市的明顯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股市動盪在2008年下半年對於中國股市的影響日益明顯。2008年歐美股市的走勢對中國A股市場走勢的影響有著加大的效應(這種影響的內在機理和機制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隨著次貸危機的深化和歐美各國政府救市措施陸續出台,歐美股市的波動幅度加大。次貸危機及其引發經濟衰退的預期對於股市投資者的心理影響逐步加強。自2008年9月份起,A股市場緊跟歐美股市的趨勢逐漸形成,這成為A股自年初以來股指跌去60%以後繼續下探的重要原因。跟隨走勢持續到年末後才逐步發生改變。事實上在A股市場提前進行了幅度遠大於歐美市場的調整以後,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經偏低,這個時候市場繼續跟隨歐美股市下探,缺乏基本面依據。

第三,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2008年中國股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和股本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上市公司從2007年的1530家增加到1604家,市場總股本從1.42萬億股增長至1.89萬億股,其中,已上市流通股從4946億股增加至7000億股。年末股市總市值12.4萬億元,流通市值4.7萬億元。雖然低於2007年水平,但仍高於2006年水平,這是繼2007年之後中國股市第二大融資年份。另一方面,股權分置改革所產生的限售股解禁和2007年新股上市鎖定的逐步解除,使市場中的上市流通股本總量有所增加。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統計,到2008年年末股改產生的限售股份共4682億股,其中1364億股已經解禁,佔比達29.1%。未來限售股份還會逐步解禁,從而增加上市流通股數量。股本結構的變化不僅擴大股市流通盤規模,而且將對上市公司股價產生進一步影響。

第四,市場平均市盈率下探至歷史低點。

股指迅速回調擠除了2007年市場大漲的虛高成分,股票平均市盈率在2008年10月末降至12.86倍,是1996年以來的最低點。此後,隨著市場回暖,市盈率有所回升,到2009年2月16日,市場平均市盈率達到了17.74倍。市盈率不是股票估值的惟一可靠依據,但從這一指標可以發現,股市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預期比較消極。但是,如果認真審視和對比分析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很難得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將全面陷入極度惡化的結論。暴跌之後,股價有可能被低估了。市場平均市盈率從66倍跌到13倍,只用了1年的時間,這種非同尋常的變化原因何在?難道在這1年中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以至於投資者必須大幅調低全部上市公司盈利預期嗎?通過分析最近3年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我們發現上市公司財務狀況並沒有發生普遍惡化的現象。2006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5.1萬億元,同比增長19%。2007年由於大盤股集中上市的原因,這一指標迅速達到7.8萬億元,同比增長52.9%。2008年各季度上市公司主營收入保持基本穩定,表明市場總量指標受新股發行影響較小,各季度主營收入介於2.6-2.9萬億元之間。營業利潤逐季有所下降,從一季度的3028億元降至三季度的2440億元,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確實出現了下降趨勢,但上市公司利潤的下降幅度有限,而且總體來看各項財務指標相較2007年仍有一定增長。2008年前三季度的主營收入、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已經超過或者接近於2007年全年水平,可以肯定2008年上市公司利潤總額將超過2007年,只不過增長幅度有所收窄。因此,可以說,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並不支持市盈率大幅調降,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股價可能處於被嚴重低估狀態。

第五,投資者信心保持穩定。

2008年的股市大幅下滑,盡管對投資者信心產生了較大沖擊,同時也有一部分投資者作出了離場的選擇,但與前一輪熊市不同的是,此次市場回落並沒有完全抑制新投資者的進場熱情。2008年新開A股、B股和基金賬戶數合計達到1664萬戶,雖然低於2007年水平,但仍相當於2006年的3倍。從歷史上看,新開賬戶數量與股指的變化存在跟隨關系。在股指回落年份,新開賬戶數量會減少,在股指上漲的年份,新賬戶會增加,這一跟隨效應在2007年表現得尤為明顯。該年度上證指數上漲96.7%,新開賬戶數也從2006年的538萬戶,暴漲至6057萬戶。可見,新賬戶數量與股指之間的這種跟隨關系在2008年依然存在。隨著股指的逐步回落,新開賬戶數量也穩步減少,但仍然維持了一個相對較高的絕對水平。11月份股市啟穩之後,12月新開賬戶數量又迅速從11月份的77.7萬戶增加到108.7萬戶。

當然,投資者新開賬戶數量並不一定意味著進入股市的資金總量凈增長。在股市回落階段,新投資者進場的同時,可能會有大量老投資者離場。雖然缺少直接數據說明2008年股市資金流入和流出的真實情況,但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的月度投資者持倉報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一走勢。從圖7中可見,根據該公司統計,A股持倉賬戶從2007年6月的3432萬戶,穩步增長至2008年7月的4789萬戶,此後持倉賬戶數量有所回落,但一直維持在4700萬戶以上,持倉賬戶佔全部賬戶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持倉賬戶數量的增加雖然不能說明進場資金量絕對增加,但至少可以說明進入股市的投資者數量是增長的,而且持倉投資者仍然具有相當的資金實力,2008年11月和12月的股市回暖之際,持倉投資者總量沒有明顯增加,表明本輪反彈行情主要是現有投資者繼續增加投資而形成的,行情初期基本可以界定為「自我解圍」式反彈行情。投資者的損失承受力和再生能力是考察一個市場成熟度的重要指標,而下半年中國A股市場投資者人數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出現市場回暖的事實說明,A股市場現有投資者群體的投資能力已經可以支撐市場在回落期穩定運行,投資者群體正日益走向成熟。

2009年股票市場走勢展望

2009年是中國經濟克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一年。發達經濟體短期內不太可能從危機中恢復,面對不利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有力舉措,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創造條件。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比以往更大的影響,同時,尚存的制度性缺陷和新的改革措施也將繼續從不同著力點影響市場運行。

宏觀經濟因素。國際經濟方面,金融危機對於發達經濟體的實體經濟已經產生深遠影響,2008年美國GDP累計值同比下降0.2%;3季度歐盟GDP同比增長0.6%,日本GDP同比下降2.1%。12月,美國工業產值同比下降7.8%,歐盟下降12.7%,代表發達經濟體經濟景氣度的OECD綜合領先指標延續了年初以來的持續下跌走勢,降至92.9,較上月回落1.1,較上年同期回落8.2。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降,截至2009年2月13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近月期貨價格已降至每桶34.44美元,銅、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也在低位徘徊。世界銀行預計2009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將為-0.1%,2010年可恢復至2%;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則分別為4.5%和6.1%,其中,中國為7.5%和8.5%。

中國經濟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速逐季回落,到四季度經濟增長率低至6.8%,全年經濟同比增長9.0%。工業全年增長12.9%,其中11月和12月份僅增長了5.4%和5.7%。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萬億元,同比僅增長4.9%。2009年1月,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3.3%,顯示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出現萎縮跡象。宏觀經濟增速回落態勢將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預計2008年四季度將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出現利潤下滑甚至虧損,從而拖累全年盈利水平。2008年年末開始,國家刺激經濟的4萬億投資計劃陸續啟動,鋼鐵、汽車、紡織、裝備製造業等支柱行業的國家振興計劃出台,為2009年保持經濟繼續穩定增長創造了條件。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助於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但總體上應適當調低2009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預期。

關於資金面因素。由於對中國來說,國際金融危機和宏觀緊縮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實體經濟上,對銀行體系的沖擊比較小,因此,2008年中國的銀行體系仍然表現出較強的信貸投放能力。2008年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余額從年初的27.8萬億元增長至年末的32萬億元。與此同時,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也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長。年末企業存款余額16.4萬億元,增長13.1%,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2億元,增長26.1%。在發達國家銀行體系大規模去杠桿化和收縮信貸的形勢下,中國銀行體系能夠保證信貸規模具有一定幅度增長,緩解企業在不利條件下的財務困難,體現了中國銀行體系長期穩健經營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實際效果,同時,企業和居民存款的增長,為二者順利度過經濟調整期儲備了資金。當然,一般來說過於寬松的資金面有可能催生資產價格泡沫,但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已經預先進入調整期的情況下,今年國內資產價格再次飆升的可能性不大。

關於政策因素。克服金融危機影響,全力擴內需、保增長是2009年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目標,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就資本市場而言,保證市場穩定運行應是2009年管理層的主要目標,各種改革措施和新金融產品的推出都必須與此目標保持一致。在這一大背景下,管理層對於創業板、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制度的推出將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從而使得2009年資本市場在制度層面出現重大調整的可能性降低。

2009年A股市場的可能走勢。2008年的中國股市跌幅遠遠超過了歐美等嚴重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同時,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此,可以判斷,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狀態。在2008年9月以後,隨著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不斷下調,在A股市場中存在的幾百隻市盈率5倍左右的股票,其年收益率大致是1年期存款的8-10倍。這意味著,A股市場已具有重要的投資價值。曾幾何時,在2006年(尤其是2007年)股市大幅上揚以後,一些人後悔不已地感嘆,2005年入市的好時機已今生不再,但面對2008年後期的行情,可以發現,在最好的投資時機來臨之時,許多投資者還在觀望,等待著所謂底部的出現。實際上,所謂的股市下跌底部,常常只能在股市上行之後、回過頭來看才能發現;即便在股市運行中底部形成,在此底部能夠成交的股票也極為有限,並非人人可以買到,因此,希冀於底部購股,即便是機構投資者也往往不能如願,更不要說,個人投資者了。既然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在宏觀政策放鬆和股市政策從松的背景下,2009年它就有著超跌「補漲」的內在要求。如果在2009年下半年,實體經濟走勢能夠比較回升,那麼,這種「補漲」還可能繼續展開新一輪的上行行情。因此,2009年A股市場總體走勢是上行的。

4.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那麼,經濟增長如何促進股票市場呢?

一、變數的因果關系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

採用ADF法進行單位根檢驗。

檢驗結果中,AIC是信息秩統計量,用以確定檢驗模型採用的滯後階數k,AIC值越小則採用的滯後階數越理想。

通過檢驗,可知LGDP、LCAP、LVAL、LTURN幾個變數水平序列不穩定,而其一階差分序列在不同顯著水平下拒絕含有單位根的假設,因此為典型的I(1)時間序列。

(二)協整檢驗

Engle和Granger指出,協整關系是指屬於同階非零單整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時間序列盡管是非平穩序列,但如果它們的某個線形組合可能構成零階單整序列,則認為兩個變數序列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從協整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其經濟意義所在,兩個變數雖然具有各自的長期波動規律,但是如果它們是協整的,那麼它們之間就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

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是從已認知的經濟理論出發選取變數,回歸殘差往往是非平穩的,不能排除偽回歸的現象,而協整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檢驗模型變數選取是否合適的方法。

協整檢驗的方法較多,本文採用EG檢驗。

二、我國股票市場不穩定性分解與經濟增長在流動性

過剩和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顯現出了從潛在的不確定性向現實的不穩定性逐漸轉化的趨勢。

而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加快和強度增加,更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無法迴避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對於金融穩定的研究與探討得到了包括學術界、業界等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而歷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都與股票市場密切相關,所以對於股票市場發展的不穩定性研究也備受關注。

總體分析,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股票市場自身的影響因素,包括市值、成交金額、上市公司盈利和分紅等;二是來自於宏觀經濟變數以及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產出、投資、消費、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

學術界對於股票市場發展與宏觀經濟的關聯研究主要集中於兩個領域:首先,由於股票市場具有經濟“晴雨表”之稱,所以對於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其次,貨幣政策逐漸成為熨平經濟波動的主要宏觀政策,而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與其之間的直接以及間接關聯研究也同樣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經濟增長對股票市場發展有顯著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經濟增長是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重要原因。

經濟增長能提高股票市場的資本化率、提升股票市場收益率,同時能提升股票市場的交易率。

這些研究結論也符合相關的`經濟理論。

經濟發展有利於企業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融資,這正是股票市場籌資功能的體現。

同時,由於經濟發展,增加了居民資本增值的渠道,這為投資者進行資本市場的交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經濟的發展為股票市場的運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得股票市場的發展有一個較好的宏觀經濟基本面,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預期。

(二)股票市場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弱。

在本文的實證檢驗中,交易率、籌資率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對經濟增長會有明顯的作用,加大股票市場的容量,增加了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股票市場籌資率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它關系著個人、企業等市場主體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規模以及能為經濟發展提供的資金。

此外,股票市場發展的其他選取指標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干擾作用,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發展股票市場,培育股票市場的競爭力,以促進經濟的增長(萬正曉等,2008)。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於我國多數投資主體投資理念缺乏且股票市場不完善。

這樣,股票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弱化,不能提供合適的機制引導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動。

同時,股票市場不能降低投資者的流動性風險及為投資者提供風險分散,也不能通過股價表現市場信息和配置資源,更不要談對企業的監控職能。

因此,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較弱。

四、結語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

本文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僅作初步探討。

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是利用最新的數據,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建模分析,探討二者之間的數量模型;同時,還可以結合模型探討影響二者之間關系的主要因素,探討股票市場的微觀作用機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或者探討股票市場的倫理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戰穎,2008)等問題。

;

5. 關於股市學術論文的寫作:學術論文寫作的程序

中國股票市場是一個“政策市”,政府經常有意識地運用一些政策手段調控股市的波動。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股市學術論文的寫作,大家快來跟我一起欣賞吧。

關於股市學術論文的寫作篇一

從股市大跌看中國股市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4202(2010)09-043-02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在同一段時間內,中國股市的下跌幅度遠遠大於外圍的股票市場。全文分兩個層次來討論中國股市下跌:第一層次是論述中國股市為什麼會下跌,其中包括國內因素和國外因素;第二層次是論述為什麼中國股市會比外圍股市的下跌幅度大,這是本文的重點,通過比較中國股市的投資者結構不合理、銀行和房地產的比重大、投資理念不成熟以及這一階段中國經濟政策等,與外圍股票市場的不同,進而解釋了中國股市比外圍市場深度下跌的原因。

關鍵詞 跌幅 結構 理念

2010年4月19日,滬市以3096.78開盤,以2980.30點收盤,跌幅為4.29%;深市以12248.02點開盤,收盤於11644.58點,跌幅為6.22%。以此開始了滬深兩市的下探之路。截止2010年6月8日,滬市收於2513.95點,深市收於10038.78點。從4月19日算起,滬深兩市的總跌幅接近19%。對比外圍市場,香港恆升指數從21557.78點跌至19487.48點,跌幅9.6%,道瓊斯指數從11012.09點跌至9816.49點,跌幅10%;日經指數從10908.77跌至9537.94點,跌幅為12%。

不管是滬市還是深市下肆配跌幅度均達到19%之多,而與中國內地股市關聯性較高的香港恆升指數波動幅度不到10%,而其他外圍市場的跌幅也在10%左右。為什麼各國股市不斷下跌,而又為什麼中國股市下跌幅度要比外圍股市的下跌幅度大得多呢?本文分兩個層次來分析:首先分析中國股市緣何下跌,其次再分析中國股市為何又比其他股市的下跌幅度要大。

一、中國股市下跌原因分析

(一)國內因素

首先,通脹加大,可能提高利息。2010年1-4月份的物價指數上漲2.8%,而第4個月份的CPI為3.2%,所以國內通脹預期較為強烈。如果CPI繼續走高的話,不排除加息。所以,由於中國股寬察市對流動性高度依賴的特徵,在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股市必然下跌。其次,跡象表明,第二季度的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放緩,這一點可以從2010年5月份經濟數據得到印證。第三,金融板塊擴股融資及農業銀行的IPO,加大了資金面的緊張,由於前兩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各大銀行巨量房貸,以至於現階段各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處於較低位置,在央行及銀監會不斷提高銀行的監管要求下,各銀行不得不通過擴股發債等進行再融資。這就是為什麼金融板塊不斷下探,屢創新低,進而帶動大盤指數下挫。第四,就是政府為抑制房地產泡沫的重拳出擊,從國十條到各地徵收房產稅的激烈討論,都對房地產板塊造成打壓。在4-6月裂巧指份期間,全國各個城市的房產成交量和成交金額的環比情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挫,由此引致房地產板塊不斷下探。

(二)國外因素

國外影響的最大因素莫過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不斷升級。由於評級機構不斷下調希臘債券的評級,歐元兌美元不斷創出新低,在當時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有進一步蔓延的可能性,從希臘到葡萄牙、西班牙乃至歐盟外的英國,都存在債務負擔過重的情況,再加上,歐盟經濟復甦較慢。所以,如果希臘等國通過緊縮財政的方法來緩解赤字,有可能會放慢歐洲各國經濟復甦的步伐,甚至有可能會演變成又一次的經濟衰退,波及世界。由於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可以想見,歐盟的經濟復甦對中國出口至關重要,進而對中國經濟持續的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再有,澳大利亞、印度、巴西提高利率的刺激,提升了中國投資者加息的預期。還有,美國的勞工部2010年4月份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領取失業救助金的人數不降反升,出乎人們的意料,給美國經濟復甦蒙上了一層陰影。

綜上所述,不管是國內的加息的不確定性、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憂慮、金融板塊的再融資及房地產的調控;還是國外的主權債務危機、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及發達經濟體表現欠佳。這些消息反映在股市上,都是利空的,所以,股市的不斷下跌是在所難免的。

二、為何中國股市的跌幅比外圍股市的大

首先,中國股市投資者的結構比例不同於外圍市場。在中國股市中,個人投資者所佔總投資的比重要遠遠大於外圍市場的比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組織編寫的《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0)》(也就是金融藍皮書)指出,中國股票市場機構投資者投資比重將會不斷上升。藍皮書還指出,目前中國證券市場參與者仍以中小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的規模只佔30%左右。而對比發達經濟體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比例,發達國家的機構投資者的比重要大得多。以美國為例,美國股市擁有全球投資規模最為龐大的投資者群體,而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及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是美國股市的投資主體,成為穩定美國股市的鐵三角。從比例變化來看,機構投資者佔美國總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1年三季度末的46.7%。

其次,在中國股市的機構投資者也沒有達到外圍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短線、波段,內幕、坐莊依舊瘋狂。他們靠的是資金量的巨大、技術的先進和獲取內幕信息的便利來賺取利潤。2000年左右發表的《基金黑幕》揭示的非常清楚。來自《深圳商報》的文章說:經過2010年5月份的大幅下跌,本周市場有所企穩但兩市成交量嚴重萎縮,說明市場做多的熱情仍不高。公募基金本周繼續減倉操作,華泰聯合證券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6月4日,股票型基金倉位降低至71.9%,接近2008年末2009年初的低水平,顯示投資策略仍然趨於悲觀。6月3日基金倉位測算結果顯示,樣本內開放式基金平均倉位由上周的72.79%下降2.81%至69.97%。經過三周的大幅下降,股票型基金倉位已降至2009年年初的水平,處於歷史低位。

第三,股市結構比例的影響。金融板塊和房地產板塊市值之和占股市的總市值的比重很大。例如,滬市的前二十最大市值公司中,銀行股佔了十四個。金融板塊的擴股融資和房地產的調控,使這兩個板塊成為當今股市遭受打擊最大的板塊,也是這兩個超大板塊拖累了兩市指數的反彈。廣州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說,從2010年年初至五月初,兩市市值蒸發總額的50%以上是由金融板塊和房地產板塊貢獻的。

第四,大量股票發行造成資金的排擠。中國股市自年初以來,面臨著過多的股票供應壓力,大量股票上市發行造成資金的排擠效應。例如中資銀行將在A股H股同步募集超過700億美元,包括中國農業銀行的IPO,這些都會對股市形成壓力,使股市難以有所表現。

第五,心理預期較為悲觀,觀望氣氛凝重。受這一段時間不斷利空消息的刺激,股市不斷創出新低,投資者投資信心遭受打擊,助漲殺跌,也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明顯,絕大部分投資者虧損,不敢建倉,觀望氣氛凝重。

第六,股指期貨的推出。股指期貨的原本理念是在推出可以賣空的基礎上,可以平衡股市的波動性,但是由於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反而加劇了波動性。比如,現階段期貨投資者投機性很強,如果投資者一味地做空,造成現貨市場上投資者恐慌,拋售股票,現貨下跌,進一步促使期貨做空,形成惡性循環,股市大跌。

第七,歷史點位的影響。滬市指數從6124.04的歷史高點一直下跌到1654.93點,跌幅為73%。此後股市開始了觸底反彈,直至3478.01,漲幅為110%。這也印證了這篇文章的主題――中國股市波動幅度大,暴漲暴跌。而這一輪從2010年4月19日-6月8日的下跌,應該是中國股市從高位回調的繼續。

參考文獻:

[1]羅傑•洛溫斯坦.巴菲特傳.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2]宋軍.證券市場中的羊群行為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3]李揚,王國剛.中國金融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關於股市學術論文的寫作

6. 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

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參考文獻:

[1] 唐國培.《中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的實證分析》. 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06.

[2]李學峰.《資本市場、有效需求與經濟增長》.2005.6.1.

[3]黃迪.《股市財富效應研究》.武漢金融.2004.2.

[4] 謝永添.《我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分析》.稅務與經濟.2004.1.

拓展: 外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研究論文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制度不斷的完善,我國股票市場開始快速擴張。同時,上市企業由於經營狀況參差不齊,很多經營不良的上市公司股票仍然在市場交易,股票退出機制的問題不斷的出現。本文通過對美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退出機制的研究,為我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的實施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 :股票 市場 論文

一、股票退出機制的意義

退市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然結果,在成熟資本市場中的重要機制,使發揮證券市場各項功能的必要途徑。其建立和完善對於證券市場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可以充分發揮股票市場的各項功能

股票的退出是證券市場重要的功能之一,通過退出機制才能有效提高整個證券市場的質量,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首先,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來推動一國的產業調整是證券市場最基本的功能,沒有市場化的退出機制,資本市場難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調整。在股票市場中,資金的流向表明了市場對股票,進而對相關產業的判斷,從而影響的`對不同產業的不同投資。而股票退出機制的缺位直接導致了股票數量的持續上升和資金的相對稀缺。其次,股票退出機制的不完善不僅提高了希望上市的優質企業的上市成本,同時很多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不及時的退出市場。影響了股票市場引導資金向高回報高發展潛能產業投資的功能。通過制定股票退出機制,能夠解決缺乏競爭機制導致的種種問題,優化配置有限的市場資源。

(二)減少市場投機氛圍,引導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觀念

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系統風險較高的問題,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風險無法有效分散。市場沒有完善有效的退出機制使市場中風險大,本應該退時的股票不能及時的退出。而完善的退市機制能夠使得不能滿足繼續上市交易的公司推出市場,將系統性風險分解為非系統性風險,有效提高股票市場的投資收益率,優化市場投資環境。

(三)退市機制有利於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在上市公司出現違規違法等情況時,公司會不符合上市交易的條件,導致股票的退市。會保證企業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中遵守各項法律法規,保證企業的合規經營。同時,缺乏退市機制將使市場缺乏法律約束,證券市場將難以長久發展。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退市機制,並嚴格實施退市制度,使證券市場真正的建立法律基礎之上,才有可能使得投資者和企業更加成熟,才有利於資本市場的良好發展。

二、成熟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美國股市的借鑒

在制度完善的市場中,上市公司企業退市是股票運行周期中重要的一環。根據數據顯示,僅2009年,紐交所就有212家公司退市,相對應的,該年度上市公司僅94家。同樣的東京證券交易所有78家退市,德國證券交易所61家退市,倫敦證券交易所385家退市,其當年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3家、6家和73家。在這些國家的股票市場中,上市公司不僅僅是進入市場,同樣重要的還有退出市場。此時證券市場的退出機制就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我們選擇美國市場來進行研究。

(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的退市標准。紐約證券交易所對在其上市的公司提供了詳盡的退市標准,這些標准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其上市公司是否滿足退市條件的主要指標包括:股權分散程度、股權結構、經營業績以及資產規模等等。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將其退市標准分為了數量和非數量標准,在其上市的公司一旦無法繼續滿足其持續上市數量標准和非數量標准,交易所就會暫停或者終止該公司股票在交易所繼續交易。

(二)納斯達克市場退市程序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退市程序採用的是聆訊制。2000年網路泡沫的破裂導致了納斯達克指數從5048.62一路下跌,僅6天就下跌將近9個百分點。最終導致了近80%的股票下跌達80%,近40%的股票退市。這使得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終止了程序化的退市機制。自2003年以來,納斯達克市場平均退市率在8%左右。當一隻股票不再滿足繼續上市交易的要求之後,交易所的主管部門將通知公司其股票將被退市,並告知其所擁有的權利,如果公司不認同交易所的決定,其可以選擇向上申訴,直至美國證監會。

三、美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對我國的借鑒

以上我們選擇了美國主要的兩個股票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來進行研究,其分別代表了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這兩個證券交易所制定的退市標准和退市條件較為嚴格,不僅僅提出了對公司持續經營的指標,同時還設置了反映市場變化的指標。這些退市程序安排使得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監管者能夠更有效地工作,使市場能夠公平、有效率地運行,維護了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在退市程序執行過程中,美國證券交易所作為執行主體,將退市工作的執行作為其日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當股票符合退市條件時,證券交易所可自主決定停牌,並進入退市程序。只有當上市公司對交易所決定有異議時方才提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介入。這種安排使退市執行非常有效率,同時避免了行政過度干預。並且在美國證券市場為退市股票安排了場外交易市場或三板市場,股票退市後可繼續交易,這種安排保證了股東權益。

參考文獻:

[1]陳廣勝,劉大勇,王慧穎.淺議股票退出機制建立的作用[J].北方經貿,2002,6:63-64.

[2]黨勝利.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2:210-211.

[3]劉樂樂.中美退市機制比較[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9:37-38.

;

7. 從資本市場角度對我國股票市場的認識

資本市場的發展與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及中長期趨勢
一、 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某種意義上是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過
1、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側面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自1978年至今,剛好三十一年整。而資本市場的發展,若從第一隻股票上市交易的1988年算起,也就21年左右時間。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從思想解放的角度看,經歷了從否定到懷疑,再到試驗直至高度重視的過程;從制度創新的角度看,則是股份制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生產組織形式在我國的移植發展過程;可以說,證券市場的發展過程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的一個集中縮影。
2、雙向擴容與資本市場主體的培育
隨著我們對股份制和資本市場認識的加強,國有大中型企業開始進入深滬股市。到現在,股票市場要對國企改革肩負重任──讓它們作為賣方進入資本市場。而買者方面,便由最初的少數吃螃蟹者逐漸發展到3000多萬人的投資者隊伍以及一些投資機構。
通過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資本市場的買者和賣者被培育起來,交易所及券商構成了市場的交易手段,通過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等建立起市場規則。
3、漸進式改革模式的量變過程
我國的改革採用的是漸進式改革過程,到現在我們發現改革的實際過程是一方面兩者並向進行,更主要的是量變方式,即用先易後難,積累數量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兩難問題。
4、未來資本市場的發展主線
資本市場已經由試點階段進入初步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擴大資本市場規模,並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規則,進而提高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二、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及特點
不難發現,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在過去和將來已經和將要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1、需求擴容的階躍與漸變
通過對深滬股市需求擴容與供給擴容的十年歷史進行考察不難發現:每一次大的價格上揚過程以及隨後的前期調整過程,便是市場規模的大幅擴大過程。
2、需求階躍與漸變的產生條件及演變規律
需求階躍發生於需求的橫向大規模擴張過程,即新的投資者大量增加的過程。這一過程適應於新事物的空間擴散過程和規律。需求橫向擴容的空間擴散過程則依靠股市賺錢的示範效應。需求的漸變則來自於原有投資者收入增減或其它原因引致的需求變化。一般而言,投資者一經涉足股市,哪怕虧損累累或一夕暴富,將成為股市的常客,很少退出。需求階躍及對應的橫向擴散過程是理解我國股市及對之調控管理的關鍵。
3、供給擴容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相對於需求擴容階躍的偶發性和不易把握而言,供給擴容則具有較強的主動性與可控性。因為我們現在實行的是存在上市飢渴、配股飢渴情況下的計劃額度管理。
4、供需階躍展望。
需求階躍式擴容的中後期為供給快速擴容產生條件,因此,每次需求階躍之後必然導致供給階躍,從而導致股票市場規模的階躍。雖然每次需求階躍之後都相應地對應於供給階躍過程,但此處著重討論未來可能的較大的供給擴容的要求情況:
一是現在的國有大中型重點企業的改制上市。
二是國有股、法人股
三是第二版市場,近來對於發展民營資本市場及高新技術產業呼聲甚高,不久也會提到議事日程。
三、雙向擴容與深滬股市的中長期趨勢
1、雙向擴容的決定性作用。
關於股價變動有一點是最為根本的,任何市場上的價格波動取決於其供求關系,即供需階躍實際上也就決定了股票市場價格的中長期趨勢。
2、牛熊市將是我國股市較長時間特徵。
四、雙向擴容與政策調控
如果說雙向擴容是未來股票市場乃至資本市場的核心任務,而供需階躍又是我國股票市場本質特徵的話,它們無疑將使我們對於股市的宏觀調控及市場建設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1、政府的雙重角色──仲裁者與參與者。
2、調控重點應是雙向擴容而非價格波動。
3、需求擴容──重中之重。
因此,正視需求擴容,深入研究擴容政策乃是未來主管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
①建立需求戰略框架。
②重視需求擴容的政策效應分析與檢驗。

8. 誰能提供一篇有關中國股市的發展戰略研究的論文

中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成長為全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但是,與支撐中國經濟起飛的戰略目標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把中國證券市場放在全球競爭背景下,挑戰則更為嚴峻。近年來,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更強調於經濟晴雨表的宏觀意義,忽視了促進企業成長、發展壯大的微觀意義,這種導向會使政策市長期困擾中國證券市場,延誤中國證券市場制度建設的步伐。因此,當前有必要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功能與定位進行重新思考。

晴雨表還是企業成長的孵化器

作為比較成熟、完善的證券市場,美國股市的走勢與其實體經濟一直體現出高度的相關性,證券市場有著強「晴雨表」功效。但從我國的股市走勢與經濟走勢的關系來看,這一關聯難以得到有效的實證。如果把證券市場的效率定義為其與宏觀經濟的相關程度的話,我們的結論是,中國證券市場在此意義上基本上是一個缺乏效率的市場。這種低效率集中體現為股市晴雨表功能的喪失,即中國股市目前還無法正確及時地反映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狀況。

這種功能定位會從兩條渠道造成證券市場的巨大波動:第一,從監管層來說,中國證券市場從創建之初就帶有明顯的政府直接干預色彩,有所謂「政策市」之說。監管層對上市公司、投資者和市場習慣採用行政干預手段,容易引起市場跳躍式波動,帶來異常沖擊,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干擾市場調節和配置機制,造成股票市場無法按經濟信號的指引運行;第二,證券市場周期與經濟周期發展不同步,於是,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市場(投資者)與政府之間的「博弈」關系和「依賴」關系。市場(投資者)始終保持著對政策的警惕性,揣摩著政策意圖,這樣更加劇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發展缺乏整體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的預期,增加了短期投機的程度。

從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進程來看,政策周期與證券市場周期高度相關。國家的宏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證券市場運行。在對中國證券市場「政策效應」具體表現的研究上,人們發現政策對股指的波動有顯著影響,一個政策的發布導致的短期日平均超額指數收益為正常水平1.671倍;政策對股指的影響幅度呈收斂趨勢;股市效率低下,股市對利好、利空政策反應不一致並且存在明顯的預期政策反應。

中國證券市場角色定位、發展目標等方面的缺陷是困擾當前證券市場發展的根源。由於一直把證券市場定位於宏觀經濟的「晴雨表」,監管層承受救市之壓,特別是隨著近年來股市「非理性繁榮」加劇,監管層表現出對指數特別關注。使證券市場患上了「數據綜合征」:每到相關經濟、金融數據公布前,市場的運行往往會失去方向感。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宏觀經濟政策要考慮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而不敢出台緊縮政策,而且針對證券市場的一系列制度創新也遲遲不敢出台。如果管理層不把「晴雨表」的負擔從肩上卸下,中國證券市場的根本性制度變革很難順利推進。

因此,當前有必要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定位進行重新思考。中國證券市場到底是為誰服務的?我們認為,中國證券市場應該首先定位於企業成長的「孵化器」。依靠證券市場著力培育一批業績優良、具有高成長潛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公司,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後勁,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這樣在中國證券市場這個平台上,優質企業將實現對於發達國家高科技領域的追趕,並購和重組等市場篩選機制將創造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企業,證券市場的制度化改革才更少地受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宏觀經濟運行指標的影響,走出困擾中國多年的「政策市」怪圈,這才是證券市場最基本的定位。

中國證券市場必須實現「價值發現」的功能回歸

證券市場的效率與功能緊密相連。包括投融資功能、資本定價和資源配置功能以及風險分擔與管理功能:另一類則側重於證券市場運行方面的內部功能,主要指公司治理功能。可見,證券市場效率是證券市場整體功能的實現效率,如果證券市場僅僅發揮了某一方面功能,比如籌集了大量資金,而並沒有實現其整體功能,這樣的市場僅僅在融資功能方面是有效的,但就證券市場整體而言,顯然是低效率甚至是無效率的。

我國證券市場功能錯位所引發的一系列制度缺陷是造成市場低效率的根本原因。中國證券市場從1990年設立以來,一直主要擔當著為國有企業改制、融資、脫困的服務功能,始終將支持國有經濟作為其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加以考慮。

在這種功能定位下會產生兩個重大誤區:一是把市場融資規模作為主要的衡量標志,認為融資規模越大,市場功能越強,成績越大。事實上,籌融資規模只具有表徵意義,而不能說明更深層次的資本使用效率,反而恰恰是一種低效率或無效率的表現;二是把股價指數增幅作為一個衡量標志,認為股價指數增幅越大,市場的作用和成績越大。股價指數與作為指數計算依據的采樣股票的數量、價格等因素有關,並不直接反映上市公司手中的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中國需要構建一個現代的金融體系,這個金融體系的核心元素就是發達的健康的資本證券市場。這個金融體系應該具有完善的價值發現、資源配置功能等。要達到這些功能,顯然只有證券市場才能完成。如果構建現代的金融體系這個戰略目標是確定的,那麼這些年來我們關於證券市場的有關政策就不應該反復波動。但目前這些政策經常在反復波動,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們證券市場的功能目標還很模糊。

盡快向質量提高型市場轉變

首先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戰略的轉變。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證券市場總體發展戰略上,應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提高型轉變,樹立可持續發展戰略。

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的基石,細胞生命力旺盛,證券市場才能健康發展。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很快,但效益質量不高,美國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大概是7%左右,中國上市公司最低的時候是2.3%、2.4%,因此,引導大規模組織社會資金和引導資本有序流動;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治理和股權結構,形成對企業的有效激勵與約束機制,通過促進技術進步、降低經營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其次,中國證券市場定位的轉變。目前是證券市場重新定位的最佳契機。過去,我們一直致力於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然而,當前現代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主戰場應該是證券市場。只有在成熟的證券市場基礎上重構現代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才能進入到更高階段。

「十一五」時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起步時期,為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重要機遇,要利用和發揮證券市場的優勢,在新一輪產業轉移中,使資本、技術等高端生產要素,向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流動。通過建立一整套新技術、新產品的發現和孵化、篩選的創新機制,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促使宏觀經濟向創新經濟轉型。

再次,是中國證券市場功能的轉變。中國證券市場當前的重要功能應該是價值發現功能,但這也是證券市場最大的瓶頸。對於價值發現問題,現在的困難就是估值標准紊亂。股票估值體系與定價機制的重大缺陷。中國證券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還不具備,並沒有形成市場運行效率——市場定價效率——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機制,上市公司估值標准不夠規范和穩定。成熟市場上股票定價標準是比較明確的,市盈率在15~20倍左右,新興市場高一點,市盈率在35倍左右。反觀中國證券市場,對股票估值一直缺乏穩定而明確的標准,扭曲股價信號導致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低效配置。

股價是金融資源配置的「指示器」。只有在市場公平競爭基礎上形成的公正合理的股價,才能有效指導增量金融資源的分配和存量金融資源的調整,使金融資源真正流向業績優良,成長性好的公司。缺乏科學、自主的估值定價體系一方面造成了股市價值虛高、資產泡沫膨脹,另一方面又被動接受發達國家標準的轉嫁,這也是當前證券市場缺乏價值發現的基本制度缺陷。

應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的目標,准確定位證券市場功能,淡化短期行為及融資功能,突出「優化資源配置和實現投資回報」的功能,要由單純的籌融資功能,向培育藍籌公司、價值發現、產權復合、優化資源配置等多方面的功能組合轉變。只有堅定證券市場長期制度建設的信念,才不會被眼前的漲漲跌跌毀掉信心。

9. 關於股票的議論文~高三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
股票是對公司收益和資產的索取權。
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普通股股東可以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但是,公司可以通過股票市場回購自己發行的股票,提高股票價格來保護股東的權利、集中每股權益,此做法的目的在於保護中小流通股股東的權利。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是所有與被所有的關系,不同於債權債務關系,所以股東對公司的求償權是剩餘求償權,只能在債權人全部收回自己的債權時才能對剩下的資產求償。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當然一些高線技術企業的股東可能是以他的技術作為出自來獲得股東身份的。)企業可以通過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也可以私募資金充實自己的資產。目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是國家控股公司,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民營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持有者憑股票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息的發配取決於公司的股息政策,如果公司不發派股息,股東沒有獲得股息的權利。優先股股東可以獲得固定金額的股息,而普通股股東的股息是與公司的利潤相關的。普通股股東股息的發派在優先股股東之後,必須所有的優先股股東滿額獲得他們曾被承諾的股息之後,普通股股東才有權力發派股息。股票只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是參與公司決策和索取股息的憑證,不是實際資本,而只是間接地反映了實際資本運動的狀況,從而表現為一種虛擬資本。

股票的作用
(1)股票是一種出資證明,當一個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有限公司參股投資時,便可獲得股票作為出資的憑證;
(2)股票的持有者憑借股票來證明自己的股東身份,參加股份公司的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發表意見;
(3)股票持有者憑借股票參加股份發行企業的利潤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紅,以此獲得一定的經濟股票市場的影響作用

( 二)股票市場的影響作用 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場無疑對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場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發展有計劃商品經濟的條件下,同樣可以利用股份公司的企業組織形式,股票籌資的方式和股票市場的調節機制,為發展社會主義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服務,它的積極做用是: 1,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
(1)可以廣泛地動員,積聚和集中社會的閑散資金,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服務,擴大生產建設規模,推動經濟的發展,並收到「利用內資不借內債」的效果。
(2)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促進資金的橫向融通和經濟的橫向聯系,提高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益。
(3)可以為改革完善我國的企業組織形式探索一條新路子,有利於不斷完善我國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企業,個人企業,三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組織形式,更好地發揮股份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4)可以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特別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有利於理順產權關系,使政府和企業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用其權,各得其利。
(5)可以擴大我國利用外資的渠道和方式,增強對外的吸納能力,有利於更多地利用外資和提高利用外資的經濟效益,收到「用外資而不借外債」的效果。

熱點內容
洲明科技股票代碼是多少 發布:2025-01-21 09:30:55 瀏覽:99
怎麼跟領導要股權 發布:2025-01-21 09:30:55 瀏覽:819
露笑科技股票解禁 發布:2025-01-21 09:23:40 瀏覽:486
股權變動怎麼交稅 發布:2025-01-21 09:21:17 瀏覽:888
股票內盤大雨外盤而漲停 發布:2025-01-21 09:14:09 瀏覽:688
基金最多會跌到多少 發布:2025-01-21 09:12:08 瀏覽:231
生益市值多少 發布:2025-01-21 09:05:28 瀏覽:395
雛鷹農牧市值最多是多少 發布:2025-01-21 09:03:52 瀏覽:392
股票並購基金成功漲停 發布:2025-01-21 08:57:32 瀏覽:705
金融哪個賺錢多 發布:2025-01-21 08:56:02 瀏覽: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