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哪些股票處於歷史低位
⑴ 處於歷史低位的股票。
武鋼股份、中國銀行、中國中鐵、中國平安、金融街、廣深鐵路、都處於歷史低位的底部區域。要知道是否在歷史低位,看看月K線圖就知道了。
⑵ 低位消費股有哪些
消費股指的是上市公司股票從事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是直接用於市場個人消費的產業。在市場中,有很多消費類型的行業股票,例如:生產銷售醫葯、食品飲料、服裝生產銷售、汽車、百貨、釀酒等行業股票。而市場中的消費龍頭股會隨著市場行業的輪動發生變化,在每個時間段的消費龍頭股都會產生不同的變化。
譬如瀘州老窖、燕京啤酒、雙匯發展、涪陵榨菜、加加食品、伊利股份、海瀾之家等。
通常情況下,消費股會在市場經濟的中期高峰會有較大的表現力度。如果市場經濟處於上漲時,市場中的居民收入的提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均的消費水平提高等多個積極因素會導致市場消費增加。從而,使消費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得到較快的提升,那麼就讓這些消費股成為股票市場中的持續熱點。同時,也能帶動股票市場出現持續性上漲。反之,如果市場經濟處於下跌時,市場中的居民消費能力就會變差。從而,使消費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出現下降,很有可能導致消費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出現向下調整。
⑶ 基金重倉的港股
香港上市公司繼續回購。
2023年,全球資本市場動盪,上市公司紛紛打出「回購牌」。隨著指數的不斷調整,港股開始了回購風散肆暴。今年港股公司參與回購的數量和總額均創下新紀錄,年內回購總額超過760億港元。
10月24日盤後數據顯示,友邦保險、長城汽車、長江集團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宣布繼續回購。
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資金不斷加價,單日凈流入港股66.91億港元。本月港股凈買入總額為471億港元,年內凈買入3000億港元。從國內ETF份額的變化來看,基金也在跌,也在買。
整體來看,今年南向資金和回購資金一天合計19.9億港元,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場買入港股。
港股每天回購4億港元。
近期港股上市公司持續加大回購力度。比如10月21日單日回購總額為4.81億港元,10月20日單日回購總額為3.44億港元,10月19日為5.84億港元,10月18日單日回購總額為4.36億港元。
10月24日,友邦保險、長城汽車、長江集團等港股公司發布回購公告。
長城汽車公告稱,2023年10月24日,斥資約3.59億港元回購4617.9萬股公司股份,每股回購價格為7.67-7.81港元。這是長城汽車今年第19次回購港股。今年,該公司回購總額為27.8億港元。長城汽車港股股價近日企穩,連續兩天漲幅超過3%。
10月21日,長城汽車發布的2023年三季報顯示,三季度營業總收入373.46億元,同比增長29.4%,歸母凈利潤25.6億元,同比增長80.7%。
友邦保險宣布,於2023年10月24日斥資約1.78億港元,以每股59.5港元-65.15港元的回購價回購289.82萬股股份。今年3月,友邦提出了未來三年10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而此次回購是友邦今年第124次回購港股。今年公司回購總額198.58億港元。
長江實業集團公告稱,2023年10月24日,斥資約3223.19萬港元回購72.7萬股股份,回購價格為每股43.95-45港元。長江實業集團今年已回購52次,總金額21.71億芹洞港元。
同日,復沖首轎星國際斥資約4701.05萬港元回購1000萬股,回購價格為每股4.61-4.8港元;太古股份A斥資約3,762.68萬港元,以每股53.55-57.8港元的回購價格回購68.25萬股;中國旺旺斥資約16,871,400港元回購332.3萬股,回購價格為5-5.13港元;閱文集團斥資1191.56萬港元回購59.5萬股,回購價格為每股19.38港元至20.65港元;中盛控股斥資約2436.71萬港元回購74.65萬股,回購價格為每股31.9-32.8港元;中國軟體國際斥資約1004.03萬港元回購199萬股,回購價格為每股4.96-5.09港元。
3000億南下資金抄底港股
港股市場在多重不確定性下持續走弱,市場情緒低迷。
但南向資金延續了年初以來的穩定流入態勢,10月以來一直保持每日凈流入態勢,流入規模近期呈現逆勢加速態勢。
10月24日,南向資金單日買入66.91億港元,今年排名第五。最新一周(10月17日-21日)整體流入達257億港元,為3月中旬以來周度最大流入。10月份以來,凈買入額為470.97億港元,僅次於6月份的533.88億港元和3月份的488.8億港元。整體來看,年內南向基金凈買入總額為3000億港元,呈現逆勢增倉的特徵。
與南向基金相呼應的是,跟蹤香港市場的國內ETF產品,
機構:港股目前處於嚴重超跌區間。
作為外資主導的離岸市場,港股受國際資本流動影響較大。今年,市場出現波動。不少機構認為,港股市場人氣脆弱,但經過深度回調,港股目前處於嚴重超跌區間。
創合信基金經理李認為,近期港股下跌更多是因為美歐等外部影響,在資金和情緒方面造成了很大沖擊。目前影響大部分體現在股價上,最猛烈的時候已經過去或者即將過去。
CICC表示,幸運的是,港股市場已經具備了幾個優勢。比如目前市場已經跌到了幾年來的低點,估值已經處於歷史低位,疊加國內寬松政策下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這意味著海外中概股可能會表現出更大的抗跌性。如果內外部環境改善,未來港股市場有望出現更大幅度的反彈。展望未來,如果美聯儲年底政策能有所退讓,有望成為第一個緩解壓力的機會。後續更多積極催化劑的出現,如大規模穩增長政策的加碼和部分風險的緩解,可能會促進外資機構低配置的緩解和市場風險的重新定價。
前海基金錶示,整體來看,港股處於嚴重超跌區間,其中恆生指數成份股高於其200日均線的比例處於歷史最低水平之一,每日做空占歷史最高水平區間。雖然地緣政治陰霾依然籠罩著香港市場,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港股距離歷史性的底部反彈已經不遠,催化因素可能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的兌現:一是美聯儲加息。
伐放緩;第二、中國經濟增長正擺脫低谷。
展望後市,李志武更看好符合國家轉型方向的長期成長性行業,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高端裝備製造等,以及國家安全(能源安全、供應鏈安全等)發展角度下的投資機會,如油運、火電、晶元行業等。
校對:趙燕
相關問答:
⑷ 年末股市如何走
一、A股成交量現在已是連續多日地量並創歷史低位記錄,隨喊喊著時間推移及時代的進步,市場卻越來越不活躍了,MY GOD,這是怎麼了,想想之前的萬億成交,昨天僅為5853億,幾乎腰斬呀,這至少表明場外不入場的觀望態度,而且這種態度是與日俱增,而場內想離場即使低位減倉卻無奈場外不接盤,這真是尷尬了,你情我不願,大家要明白,只要場外接盤成交量一定會上去的。資金萎縮,大盤上漲可以期待嗎,非也。
二、A股昨日一跌,滬深兩指連收四個死叉,MA5均線已是向下擊破了MA60均線,這在A股史上是不多見得了,這是又創造歷史呀,這是在向市場傳銷兄遞空頭情緒呀,而且是中期空頭跡象,不只是短期了。
三、證監會再提注冊制,我估計注冊制已是日益臨近了,一句話,市場擴容是在所難免了,我們要有正常心態接受這個現實吧,歡迎大家發表評論。
四、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各券商2023年年度策略出爐,他們是一致看好明年向上行情,我想看多是好事呀,鼓勵市場多頭情緒呀,但觀點歸觀點為,現實歸現實,我不對他們的展望發表看法了,大家自己在評論區留言吧,我也特別整理了券商在2021年末對A股在2022年的展望,大家看看結果怎麼樣呢,歡迎大家評論吐槽吧。
五、我在周四少量入了一隻職業教育板塊80多,當日漲了15CM,沒想到周五又是一個20CM,連續兩天是A股那個最靚的仔,真是給力呀,然後我就減了,因為我不太看好周一呀,而且這個板塊逆勢漲了兩天,我估計也就就這樣了吧,花無百日紅嘛,總體來說,我現在是場外觀望的姿態,只是偶爾鄭斗野少量入場,快進快出,絕不流連忘返。
六、總之我對年末A股未來一周的走勢並不持樂觀態度,收陰線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大家還是保持謹慎吧,不要輕易看反彈去接盤,讓自己先休息休息吧。
⑸ 銀行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為什麼還會大跌
第一,雖然貨幣環境寬松和資產質量改善為銀行帶來利多,但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將導致企業盈利和居民還款能力下降,這會加大銀行的信貸風險。同時,貨幣寬松政策的持續時間具有不確定性,一旦退出,也將給銀行的資金成本和利潤帶來較大沖擊。
第二,金融科技發展為傳統銀行帶來挑戰加劇。部分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尚屬小范圍,真正實現的變革還不足以抵消金融科技帶來的沖擊。而金融科技公司在支付、貸款等業務的快速崛起,將對銀行的主營業務構成極大挑戰。
第三,當前的利好政策限於應對眼下疫情帶來的困境,並不意味著監管政策將長期寬松,一旦宏觀環境改善,監管政策可能收緊,這也將加大傳統銀行的轉型壓力。
綜上,雖然短期來看,寬松政策和改善的資產質量提振了銀行業信心,但長期來看,宏觀下行壓力加大、金融科技帶來的沖擊加劇、監管政策面臨轉向,這些深層次的挑戰並未消失,仍將嚴峻考驗銀行業參與者。市場可能過於樂觀地忽視了這些挑戰,這也增加了未來A股和銀行股價格大幅調整的可能性。
預測未來A股走勢,需要從宏觀經濟、政策環境以及市場結構等多前謹個層面進行深入判斷,而不應過於簡單化。
一是在宏觀層面,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尚未根本消除。疫情後的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加之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可能帶來的沖擊,將對我國出口和就業形成較大威脅,這可能導致內需持續疲軟和收入增速下滑。盡管貨幣和財政政策持續寬松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上述沖擊,但其效果存在限度,同時也增加了金融風險。綜上,我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大幅緩解的可能性不高,這也限制了A股中長期大幅上漲的空間頌大。
二是在政策層面,當前的寬松政策主要針對疫情帶來的短期沖擊,一旦疫情得到根本緩解,寬松政策也將面臨收緊的壓力。與此同時,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也需要針對性的改革紅利來化解,而真實的改革落地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繼續的政策激勵所能提供的提振作用也受到很大限制。
三是在市場結構層面,中資股和科創板的快速野悔豎崛起,顯示出資本市場正在加速推進結構性變遷,這也將對傳統藍籌股和泛A股指數造成沖擊。同時,隨著資本市場的變化,僵化的格局將進一步打破,高流動性和低滯後性的成長個股將成為資金配置的重點方向。這也意味著依靠少數個藍籌股支撐的傳統指數的上漲空間將面臨較大限制。
⑹ 跌幅超過80%股票有哪些
在股市中,股票的跌幅超過80%通常被認為是極其罕見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股票的價值已經縮水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然而,歷史上還是出現過一些股票跌幅超過80%的情況,下汪羨面列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1. 貝爾法斯特船廠(Harland and Wolff):這家英國造船公司的股票在1980年代初期曾經風光無限,但後來由於國際造船業的萎縮和公司經營不善等原因,股票價格一路下跌,最終在1990年代初期跌幅超過80%。
2. 泰坦尼克號股票(White Star Line):這是一家英國郵輪公談困司,泰坦尼克號就是該公司旗下的豪華客輪之一。然而,泰坦尼克號在1912年沉船之後,該公司的股票價格一度跌幅超過80%。
3. 華爾街股票(Wall Street):這是一家紀錄片製作公司,該公司的股票在2008年金融危困侍拍機期間受到嚴重影響,最終跌幅超過80%。
需要注意的是,股票跌幅超過80%並不代表該股票一定是一份糟糕的投資。股票價格的跌落可能是由於市場因素或公司經營不善等原因造成的,而這些因素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因此,投資者應該對每個股票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僅僅看跌幅大小就作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