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泰科技股票業績預告
1. 聞泰科技2019年業績預增近20倍 5G換機高峰背景下業績或迎新高點
1月17日晚間,聞泰 科技 發布2019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據公告顯示,2019年公司預滾沒敗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億元到15.0億元,同比增加1949%到23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0億元到12億元,同比增加2315%到2798%。
出貨量以同行倍數規模穩坐第一對海外客戶開發初顯成效
聞泰 科技 表示,受益於公司通訊業務2018年優化了客戶結構,對國內國際一線品牌客戶出貨量實現了強勁增長。同時,公司進行國際化布局,新增了印度、印尼工廠產能,實現了本地化交付,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2019年手機行業整體低迷,行業競爭加劇,總體來看,據中國信通院最新數大顫據,2019年12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3044.4萬部,同比下降14.7%。在此背景下,作為國內手機ODM的龍頭企業,2019年聞泰 科技 出貨量以同業倍數出貨量穩坐第一。業內專家表示,聞泰 科技 除了保障國內市場,多年以來對海外客戶的開發已初顯成效,包括三星、LG等逐步成為公司重點客戶,國際一線品牌客戶出貨量快速增長。其中多家從來不做ODM的全球和中國頂級品牌客戶選擇公司並提供千萬級訂單。伴隨2020年5G市場的到來,公司出貨量或將迎來新高點。
5G元年換機需求量巨大,頭部企業面臨巨大供應缺口
2020年5G基站建設的迅速推進,或將引發手機換機高峰期,智能手機銷量恢復增長。據業內人士分析,預計到2023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5.4億部,而ODM市場必然因此受益,引來新一輪的放量增長。
作為ODM龍頭,聞泰 科技 近年來加大研發力度,深挖行業技術,積極布局5G市場。據悉,公司已被高通公司列為5G關鍵合作夥伴客戶,與高通公司簽署了多款5G晶元的授權文件。在高通公司的技術支持下,公司已啟動5G相關產品的研發工作,掌握5G時代先機。
同時,伴隨著2019年11月,聞泰 科技 成功收購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標准器件供應商安世集團並已完成並表,公司業務產業鏈順利向上游擴展延伸的同時,通過整合安世半導體所擁有的產品研發、製造、銷售等優勢,或將為高通5G產品研發及消費電子領域的市場領域提察枯供更高效有力的前沿支持,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研發實力,對未來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聞泰 科技 表示,未來公司將借勢安世半導體以及多個戰略夥伴的集群優勢,逐步向橫縱向延伸自身產業鏈,形成從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半導體封裝測試到產業物聯網、邊緣計算、通訊終端、筆記本電腦、IoT、 汽車 電子產品研發製造於一體,建立5G和半導體雙翼齊飛發展格局,迎來全新發展期。
(編輯 才山丹)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2. 聞泰股價2020年能到多少
預測股價?現在沒有多少機構做這種事了,因為實力再強的機構,也根本無法預測准確。
預測業績倒是有的。據華泰證券的公開資料,截至2019-12-26,6個月以內共有20家機構對聞泰科技的2019年度業績作出預測;預測2019年每股收益1.06元,較去年同比增長961.53%,預測2019年凈利潤8.86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352.71% 。6個月內有36家機構對聞泰科技進行評級,「買入」29家,增持7家,中性、減持、賣出均為0。(下圖為月線)
3. ODM與半導體業務雙翼齊飛,聞泰科技2019年凈利暴增2358%
1月17日晚間,聞泰 科技 (600745)披露了2019年年度業績預增預告。根據公告顯示,聞泰 科技 2019年度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億元至1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暴增1949%到2358%;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0億元至12億元,同比暴增2315%到2798%。
對於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聞泰 科技 表示,受益於公司通訊業務在2018年優化了客戶結構,報告期內公司對國內國際一線品牌客戶的出貨量實現了強勁增長。同時,公司進行國際化布局,新增了印度、印尼工廠產能,實現了本地化交付。此外,2019年11月公司已實現對安世集團的控股權,安世集團納入公司合並報表范圍。
5G規模商用,推動ODM業務持續增長
從各家研究機構的數據來看,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手機出貨正進一步向頭部的少數品牌廠商聚攏,與此同時,手機ODM市場也呈現出持續向頭部廠商聚攏的局面。
2019年,三星、LG、OPPO、vivo等頭部品牌廠商委外ODM訂單的增長,作為手機ODM龍頭聞泰 科技 也直接受益。
隨著去年6月國內四大運營商5G牌照的發放,國內5G商用正式啟動,智能手機也成為5G終端規模發展的先發產品,2019年四季度5G手機市場開始起量。作為最高與高通合作開發5G手機的ODM廠商,聞泰 科技 自然也從中受益。並且5G手機的價值量更高,也有利於聞泰 科技 的利潤率的提升。
由於5G手機增加了很多的器件、復雜度更高、成本也更高,因此,對於品控和成本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這也迫使了一些頭部的品牌廠商可能會在5G時代釋放出更多的委外ODM訂單。
據產業鏈傳出的消息稱,2020年LG將繼續下單給中國內地的ODM廠商,訂單數量仍在4000萬部規模;而2020年三星則將拋出其有史以來最大的手機ODM訂單,約6000萬部規模給中國內地的ODM廠商。作為ODM龍頭的聞泰 科技 有望成為最大受益者。
為了滿足業務持續增長的需求,根據此前網上的資料顯示,2019年,聞泰 科技 新增了印度和印尼工廠。數據顯示,聞泰 科技 去年底已經連續兩個月單月ODM訂單出貨量超過1300萬。
根據預計,聞泰2019年的自有產能將達6000萬台,外包的給富士康、比亞迪等代工廠生產的產能約5000萬台,2019年全年的ODM業務出貨量或將達到1.1億台。若提升自有產能,則意味著外部加工可減少,可進一步提升利潤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新增的印度和印尼工廠還是處於一期階段,後續擴建可進一步提升自有產能。
車用半導體市場爆發,推動安世加速成長
另外,對於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成功收購和業績的並表,也直接推動了聞泰 科技 營收和利潤的增長。
安世半導體是全球半導體行業分立器件龍頭之一,在二極體和晶體管排名世界第一,邏輯器件排名世界第二,在產產品有1.5萬多種,下游合作夥伴覆蓋 汽車 、通信、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全球頂尖製造商與服務商。
除了能夠在通信和消費電子領域與聞泰 科技 現有ODM業務產生協同效應之外,得益於近年來電動 汽車 的市場的發展,安世半導體在 汽車 半導體市場也是增長迅猛。
特別是隨著國產特斯拉的量產,國內車用半導體市場的發展加速,安世半導體在國內業務將迎來快速增長,同時也將受益國內新客戶開拓及大客戶轉單帶來的國產替代需求。
為了應對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目前安世半導體也在全面擴產,產能由700億顆擴充至1000億顆以上。2020年產能有望再擴大50%。
總結來說,受益於5G通信、 汽車 電子等市場的持續景氣,聞泰 科技 的ODM業務和半導體業務也將迎來持續的增長。
4. 半導體之王聞泰科技市值慘遭腰斬背後,是被市場低估還是徒有虛名
聞泰 科技 成立於2006年12月,最初的主營業務為無品牌手機開發IDH。2008年,聞泰 科技 投資8000萬美元在浙江嘉興建設手機製造廠,由IDH變身為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即為品牌客戶提供產品設計製造的企業)。
由於聞泰 科技 和蘋果還有小米合作,聞泰 科技 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ODM企業。但隨著手機出貨量自2017年達到頂峰後,手機連續幾年下降,由此造成聞泰 科技 業績止步不前為了扭轉局面,2019年,聞泰 科技 以268.54億元交易對價收購了安世半導體79.98%的股權,正式進軍半導體行業。
這次收購,可謂震撼了中國半導體行業和整個資本市場。讓聞泰 科技 從手機代工工廠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半導體上市公司,填補了我國在高端晶元及器件的技術空白,這是中國資本第一次買到國際一流公司的核心技術及優質資產。收購安世半導體,不僅推動了聞泰 科技 營收和利潤增長外,還有望為其打開歐美日韓渠道。
而且通過這次收購,聞泰 科技 的主營業務形成了通信和半導體兩大業務板塊,目前已經形成從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半導體封裝測試到物聯網、通訊終端、筆記本電腦、IoT、 汽車 電子產品研發製造於一體的龐大產業布局。
受此影響,聞泰 科技 在股票市場上,可味一路高歌,從2019年8月股價從38元啟動,到2020年2月,短短半年時間漲到171元,漲幅高達450%,市值高達兩千多億,成為A股市場半導體市值最高的企業,成為A股市場最矚目的明星之一。此後聞泰 科技 雖然開始回調,但很快又重新開始了上漲到167元高位,市值重回兩千億高位。正當市場對聞泰 科技 給予厚望,期待聞泰 科技 能給投資者帶來更多驚喜時,然而這次上漲並沒有持續,很快又迎來了下跌,讓人意外的是,這次下跌不是簡單的回調,而是一路暴跌,即使期間聞泰 科技 發布多次利好消息,但股價每次反彈之後,迎來卻是加速下跌,如今距離高點,市值慘遭腰斬,導致無數抄底的投資者深套其中。
為何半導體之王聞泰 科技 去年7月份後,股價一路下挫,市值蒸發超千億。是市場錯殺還是半導體之王名不副實,投資者到底在擔心什麼?
一、聞泰 科技 收購歐菲光果鏈業務,不被市場看好。2020年3月29日,聞泰 科技 發布公告稱,已與歐菲光就收購境外特定客戶(蘋果)攝像頭模組業務達成一致,聞泰 科技 將以24.2億元完成對該業務的收購。聞泰 科技 收購攝像頭模組業務,可以彌補聞泰 科技 供應鏈的不足,降低代工成本,獲取更大利潤。但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和聞泰 科技 、歐菲光的果鏈業務並不是很突出,隨時有被踢出果鏈業務的危險。而且投資果鏈業務投入巨大,獲得的利潤並不高,一旦失去蘋果業務,將會帶來巨額損失。如今年歐菲光計提因失去蘋果業務造成的損失高達二十多億,一次計提損失比之前在蘋果獲得業務賺取的利潤還多。
二、頻繁收購帶來的償債風險和巨額商譽風險,無疑為聞泰 科技 帶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有引爆的危險。聞泰 科技 以借款方式收購安世前後共花了331.24億元,商譽占凈資產的比重約為80%,如此巨額商譽始終是懸在聞泰 科技 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特別是近幾年A股市場的巨額商譽減值,給投資者帶來無數次巨額損失,面對聞泰 科技 的巨額商譽,投資者心有餘悸。
三、業績放緩,引發投資者對聞泰 科技 盈利能力的擔憂。2021年4月30日聞泰 科技 發布業績報告,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4.2億元,同比增長92%。初一看,這業績還是不錯的,但是聞泰 科技 去年前三季度就已經盈利22.6億元。也就是說,四季度該公司只盈利了1.6億元,說明聞泰 科技 業績明顯的放緩。而今年一季度報告顯示,聞泰 科技 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19.9億和6.5億,同比分別增長8.3%和6.5,這無疑進一步證實了聞泰 科技 業績已經出現放緩,而之前聞泰 科技 上漲註定難以持續,引發市場對聞泰 科技 估計進行調整。由此帶來的便是聞泰 科技 遭遇業績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殺。
綜合以上來看,聞泰 科技 的股價是明顯高估的,而且聞泰 科技 的半導體業務競爭力也不屬於頂尖水平,聞泰 科技 半導體之王名不副實,徒有虛名,股價下跌,只是價值的正常回歸而已。
5. 蘋果50億大單已量產並出貨,聞泰科技或年新增百億銷售額
聞泰 科技 (600745.SH)與蘋果的合作終於落了地。
3月10日晚聞泰 科技 公告稱,公司的產品集成業務與境外特定客戶開展了電腦、智能家居等多項業務合作並簽訂了合作協議。近期, 公司與境外特定客戶合作的智能家居項目正式開始量產並實現常態化出貨,項目合作總金額預計約50億元 。
據財聯社消息,聞泰 科技 提到的 境外特定客戶指蘋果公司 ,其中僅智能家居一個項目合作金額就有約50億元,已經開始向蘋果量產出貨。
聞泰 科技 表示,公司產品集成業務領域已從傳統手機ODM拓展到平板、筆電、IoT、伺服器、 汽車 電子等更廣闊的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研發和製造經驗。
聞泰 科技 認為,本次與境外特定客戶在產品集成業務的合作,拓展了公司的產品領域,優化了公司的客戶結構,將對公司2022年度及未來年度經營成果產生積極影響。智能家居作為首個合作項目,其 順利量產出貨也為公司與境外特定客戶開展多產品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
這是聞泰 科技 「接盤」歐菲光(002456.SZ)蘋果產線後,籌劃已久的首次出貨。
2021年初,歐菲光被踢出蘋果產業鏈一事坐實。隨後聞泰 科技 以24.2億元購買歐菲光擁有的與向境外特定客戶供應攝像頭的相關業務資產,包括廣州得爾塔影像技術有限公司的100%股權、歐菲光在中國及境外所擁有的與向境外特定客戶供應攝像頭相關業務的經營性資產、無形資產等。
同年5月,聞泰 科技 舉辦資產交割儀式,標志著歐菲光海外特定客戶相關業務正式由聞泰 科技 接手。
聞泰 科技 在2021年12月10日的調研中表示,公司已與境外特定客戶確定了量產計劃,目前正在積極籌備量產工作。同時,為及時響應客戶量產需求,將在樣品驗證階段按照與客戶協商計劃投入使用量產產線。
資深家電/IT/互聯網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向界面新聞表示,聞泰 科技 進入蘋果供應鏈, 對上市公司的業績有比較明顯的提升作用 ,因為蘋果公司的采購量是非常龐大的。至於聞泰 科技 對蘋果的出貨額,可以用歐菲光此前的出貨額作參考。
歐菲光方面曾表示,截至2020年底,蘋果相關設備資產賬面價值約為32.82億元。而2019年是歐菲光與蘋果合作最「甜蜜」的一年,當期蘋果為歐菲光貢獻營業收入116.98億元,占當年公司總營收的22.51%。
聞泰 科技 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特定客戶的出貨額、是否有其他大單均不便透露,以後續公告為准。
至於聞泰 科技 此次向蘋果出貨的產品是什麼,梁振鵬表示,智能家居的范圍比較廣,電視、手機、機頂盒、電腦、平板電腦,都屬於智能家居的產品線。蘋果產品線很多都是圍繞著智能家居布局的,因此聞泰 科技 向蘋果出的什麼貨不好確定。
此外,國內公司進入蘋果產業鏈,一方面意味著抱上大腿,一方面也帶來業績過度依賴的可能。
梁振鵬表示,目前只要是中美企業之間的合作,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都是比較大。對為美國企業供貨的中國企業來說,均存在較大的風險。
聞泰 科技 也提示稱,受市場整體環境以及客戶產品需求等因素影響,公司向特定客戶實際供貨數量可能存在調整的風險。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3月11日聞泰 科技 早盤最高漲2.25%,隨後震盪下行,截止當日午盤,該股股價報106.91元/股,跌1.28%。
6. 手機界最強打工人,10萬起家,賺了200億
歐菲光沒藏住「被踢出蘋果產業鏈」這個驚天大雷,卻「利好」了聞泰科技。
兩個公司的股價在3月17日,一個封死跌停,一個大漲6.4%。
聞泰股價上漲的邏輯是,本來聞泰公告要花50億~60億元買歐菲光的攝像頭資產,現在還沒有完成。這部分業務正是歐菲光蘋果產業鏈(以下簡稱「果鏈」)的核心資產。在盡職調查期間聞泰必然早已知曉歐菲光被踢出「果鏈」的消息。現在聞泰要麼可以選擇不買避雷,如果堅持要買,必然是對進入「果鏈」有了充足的信心。
怎麼看都是利好,先漲為敬。
歐菲光被踢出「果鏈」,股民既憤怒歐菲光前期的遮遮掩掩,又嘆息蘋果產業鏈上除了蘋果,其他公司不過都是無關緊要的打工人。
一直是打工人的聞泰科技,以前給山寨機打工,現在給小米等智能手機廠商打工。雖然已經是手機領域最強的打工人、世界ODM的龍頭,但收入一直微薄。
從2018年起,頓悟的聞泰創始人張學政連續撬動超過300億資金收購安世半導體,不甘再做打工人,要成為「下一個台積電」。
轉型路上卻遭到重重質疑,股價一波三折。
聞泰科技在速度和質量、故事與業績的矛盾中反復被重估和質疑。中國製造業在從全球打工人,晉升到掌握話語權的精英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都經歷了「聞泰式」的遭遇。
小米幕後功臣和中國ODM之王
盧偉冰從金立轉投小米掌舵「Redmi」品牌後,現在正春風得意,除了老大哥雷軍的賞識外,還要感謝一個人——聞泰科技的張學政。
作為當年小米橫掃山寨機市場的幕後大佬,沒有聞泰科技就沒有今天的Redmi——當年叫紅米。
2013年,剛站穩腳跟的小米希望推出低價手機拓寬市場。
當時小米還沒有現在這么強,各種資源匱乏。
聞泰科技既熟悉中國移動定製業務,又是聯發科重要合作夥伴,是小米的不二選擇。雙方一拍即合之下,紅米系列就此以ODM的形式誕生。
ODM又稱原始設計商,是一家廠商根據另一家廠商的規格和要求,設計和生產產品。ODM上游主要為電子元器件等廠商,下游為智能手機、筆記本等消費電子品牌廠商,手機品牌商是主要的下遊客戶。
要論玩性價比,張學政是雷軍的老師。紅米1由張學政親自主抓,從主板設計到生產全由聞泰操刀,小米主要精力放在營銷和渠道。
紅米1上市後,不僅破天荒把智能手機的價格拉到千元以下,還喪心病狂地定價799元。
自此紅米橫掃低端,加速革了山寨機的命,聞泰則靠著紅米系列機型一舉成為ODM行業第一。
從做山寨機起家的張學政,一路就是靠低價殺出重圍。
張學政22歲從平遠縣山溝考到廣東工業大學,畢業後輾轉在意法半導體、中興打工。
廣東省平遠縣與福建龍岩交匯,這個小縣城裡走出了不少大人物。聞泰科技的創始人張學政、歐派家居的創始人姚良松、金雅福身價百億的80後創始人黃仕坤,他們都是平遠縣人,個個在資本市場叱吒風雲。張學政在1月25日公布的《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排名955位,身價225億元。
其實隔壁龍岩市也不差。走出了中國互聯網三顆新星:位元組跳動張一鳴、美團王興、雪球方三文,人送雅號「龍岩三傑」。
中國手機產業先被外國豪強瓜分,後又在2000年左右被國產品牌東方通信、廈華、科建、TCL和波導、夏新靠低價反攻。但當時中國沒有成型的手機供應鏈體系,品牌商們沒辦法在家門口造手機,都是進口整機再貼牌。
這一階段無論是模具還是注塑、膠粘,都要去韓國、台灣訂購。2002年前後,有摩托羅拉的技術股骨幹跑出來單干,聚在北京給各大小手機品牌做設計,生意火爆,成了中國ODM行業開端。
做得比較好的德信無線,旗下客戶囊括阿爾卡特、西門子、三菱、TCL、波導,年收入超過千萬美元,並在2005年登陸納斯達克。
2006年前後,中國手機產業鏈遍地黃金,隨便一塊手機主板就能賺100多元,手機主板方案設計廠商一度接近500家。
這一年,張學政用10萬元組建起一個三四十人的小團隊,開始做主板方案設計(IDH)淘金。
真正讓聞泰崛起的,是站隊晶元設計公司展訊。
當時山寨機都用聯發科設計的晶元,美國另一晶元公司展訊在市場上節節敗退。
張學政非常清楚功能機的痛點不是什麼高配置,而是功能、價格。展訊能給聞泰最低價,張學政堅定的站在了展訊這一邊。
結果這兩個看似並不強的搭檔,破天荒地開發出單晶元雙卡雙待主板。明顯優於市面上又厚又笨雙晶元結構主板。
這款主板一經推出殺得市場血流成河。據財新報道:「很多使用雙晶元的手機出口到非洲、東南亞,船都到了碼頭,卻突然被退貨。已經做成雙晶元的板子或者手機為了清庫存,只能放低價格,很多公司受到沖擊關門。」
2007年,聞泰賣出1800萬片主板,海爾、海信、長虹、TCL、夏新、波導都成了聞泰的客戶。
但IDH形式門檻低,拉出來十幾個人懂技術的就能做,張學政能做別人當然也能。
再加上張學政覺得自家的手機方案設計常因製造商的偷工減料,成品不理想,所以決定自己做手機ODM。
2008年,聞泰投資8000萬美元,興建自己的手機製造工廠。這使得聞泰能在幫客戶設計完手機方案之後,隨即能在自己工廠里采購零件組裝出來一部完整的手機。
加上展訊貼地給聞泰出貨晶元,聞泰的產品能以極低的價格從腥風血雨的ODM市場殺出來。
此後,聯發科為了徹底打敗展訊,有意挖角其最大客戶聞泰。張學政亦有意拓寬晶元渠道。中間雖經阻力,但雙方還是握手合作。
2015年聞泰憑借著與小米、魅族、聯想等的成功合作,一躍成為了全球手機ODM的老大,華勤和龍旗排名第二三位。
張學政蛇吞象結果套住葛衛東
中國大陸手機產業鏈在龐大的市場催生下日漸成熟,不僅低價,也成為質量的代名詞。搶走了啟蒙老師台灣和韓國的生意。
韓國三星2016年推出的Note7系列手機,因為電池缺陷享受了和炸彈同樣的待遇,被全世界禁飛,這一政策至今沒有取消。
而在中國製造的Note7,採用寧德時代的電池無一爆炸,這大大增加了中國製造的美譽度。
2016年10月27日,沙烏地阿拉伯權威媒體《國家報》特地刊發了一篇文章,標題簡單直白:「中國製造的手機質量世界領先,不爆炸。」
雖然中國手機產業鏈美譽加身,但掙的始終是份兒辛苦錢,從聞泰科技的財報上就可以看出來。
聞泰科技貴為世界第一ODM廠商,2016年聞泰借殼中茵股份上市後,當年營收134.17億元,凈利潤竟只有4798萬元,市值剛百億,根本不是資本市場的菜。
1992年台灣宏碁電腦的創始人施崇棠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
曲線的兩端是產業附加值最大的技術研發和銷售服務。中間產業附加值最低的,是組裝生產。
鏈條中間的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和永續經營,只有不斷往附加價值高的區塊移動才能保持企業的活力。
和富士康的困局一樣,聞泰科技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的利潤空間,要麼向下游做品牌,要麼向上游做技術和高價值零部件生產。
聞泰科技一直藏在手機廠商背後,做品牌並不佔優勢,向上游零部件延伸是不錯的選擇。
張學政本來想買CMOS影像巨頭豪威科技,但這塊肥肉率先被同在五道口混跡的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看上。
豪威科技的創始人之一陳大同是清華大學無線電系1977屆校友,虞仁榮則是清華大學無線電系85級校友。張學政雖然2014年在清華讀了MBA,但要扯起來同學情誼,還是有點勉強。
陳大同還是聞泰老戰友展訊的創辦人之一。在陳大同出面調和之下,這場清華系內斗以張學政放棄豪威科技,虞仁榮最終如願告終。
當然,放棄的理由還有,張學政發現了另一塊肥肉——安世半導體。
2016年高通並購恩智浦,為通過中國的反壟斷審查,恩智浦便把安世半導體剝離。安世半導體前身為恩智浦標准事業部,有60多年的歷史。
安世專注於分立器件、邏輯器件和MOSFET器件市場,三大業務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是一家集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為一體的半導體跨國公司。
2017年2月,以建廣資產為GP、合肥芯屏為主要LP的中國資本,購得安世半導體78.39%的股權。
安世半導體的賺錢能力毋庸置疑,2018年,安世半導體營收104.31億,凈利潤16.2億,是聞泰2018年凈利潤的26倍。
安世半導體被中資收購後,其管理團隊本一心想在港股獨立上市。但中資財團綜合考量之下,決定把安世出售,諸多中國上市公司開始哄搶。
張學政是最堅決的一個。
安世半導體的管理團隊一開始並看不上這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質疑道:
「中國這幾家公司水平、能力都遠低於安世,如果與其合並或成為其子公司,會給安世半導體員工的情緒帶來負面影響,並導致團隊不穩定。」
傲慢的意見沒有對張學政的收購步伐造成太大影響。
2018年4月起,張學政撬動300多億資金,開始這場半導體領域最大收購案。
整個收購過程中漫長而復雜,聞泰引入不少戰略投資,當時醉心搞晶元的董明珠甩給張學政30億元,要摻一腳。
張學政大部分買安世的錢,都是借貸或股權融資而來。
在2019年的交易案中,聞泰科技支付的現金為168.34億元,其中自有資金僅為17.05億元,募集配套資金43.37億元,境內借款為51.6億元,境外借款56.32億元。
張學政聰明之處在於把並購時間拉長到近三年之久。這大大緩解了聞泰的資金壓力。聞泰的股價在收購的過程中跟著起飛,融資變得容易,定增吸引了不少大佬參與。
結果大佬紛紛被套。
2020年7月28日,聞泰發公告宣布57.54億的定增超額完成,發行價格130.1元/每股。
這次定增吸引了易方達、華夏、博時等大型公募基金,還有葛衛東、高毅等明星私募,更包括瑞銀、瑞信、摩根大通等知名投行,明星雲集。
這4458萬股定增到2021年1月28日才解禁,結果當天聞泰股價大跌超5%,報109.92元。
2021年1月28日到現在,聞泰的股價再也沒突破130元,各位大佬的成本還沒收回來。
鯨吞安世半導體,在給聞泰增添想像力的同時,也埋下了巨額商譽。截至2020年6月,聞泰科技商譽激增至226.97億元,上年同期為13.29億元。
故事何時兌現?
外界對於聞泰的質疑在於,當標簽和想像力都加諸於身,未來的利好能否如期兌現?
從2018年4月到2020年7月10日,聞泰的股價漲幅468%,最高市值超過1700億元。
聞泰科技加安世半導體的估值已遠遠超過1加1大於2的效果。最高時市場給與其百倍市盈率,這說明市場已經把聞泰科技當成了晶元公司來估值,而不是代工廠。
更顯著的應該是對賺錢能力的改善。
並表聞泰之後,聞泰凈利潤猶如久旱甘霖,最近四個季度聞泰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23億元、6.35億元、10.66億元、5.58億元增長1954%、1380%、767%、326%。
高增長顯然不可能一直持續。安世半導體雖是國際半導體巨頭,但是業務增長穩定,最近兩年營收增長均低於5%。
安世半導體2019年營業收入103.07億元,上年同期為104.31億元;2019年凈利潤12.58億元,上年同期為13.40億元。
從2013年到2019年,安世的營業收入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約 4%。
安世半導體主營半導體功率器件。產品的特點其實是出貨大,單價極低,質量穩定,更新迭代的速度並不遵循摩爾定律,迭代周期相對較長。同時應用於汽車半導體,要求更高、標准更嚴。
當初恩智浦剝離安世半導體,一個原因也是安世在技術和附加值上屬於低端業務。安世在高端功率半導體領域相較於英飛凌、三菱、科銳、WOLFSPEED等巨頭並沒有技術優勢。
因此,聞泰辛辛苦苦買下國際半導體巨頭,還只是成為牌桌上的玩家,而並沒有成為領先的超越者。
其實,收購豪威科技的韋爾股份也面臨這種情況。雖然韋爾股份是圖像感測器巨頭,但最先進的攝像頭感測器技術還在索尼手裡握著。韋爾股份暫時只能屈身低端。
在市場冷靜下來之後,聞泰的股價從170元左右,慢慢修復到100元左右,估值也從1700億回落到千億。
調整後這被視為聞泰更合理的估值。
國內功率半導體同行華潤微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48.89億億元,凈利潤7.58億元,市值700多億,3月18日市盈率(TTM)為82倍。
對比之下,聞泰營收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383.40億元,凈利潤23.03億元,市值1300多億元,3月18日市盈率(TTM)為41倍,目前不算太高估。
說明去年最高點市場認為聞泰是一家半導體公司,現在聞泰科技的市盈率是一家代工廠的水平。
但聞泰財務結構顯然更「刺激」。
為了收購安世不僅大額舉債,商譽也高達226.97億。聞泰目前資產負債率53%,華潤微為32%。
安世半導體未來的業績牽扯甚廣,將會直接關繫到巨額商譽是否會減值。聞泰科技大部分的想像力都集中在其未來的業績之上。
張學政當然知道,所以在全力對其進行催化。
收購安世後的短短半年內,張學政又花300億,幹了三件大事。
分別是,在上海特斯拉工廠旁邊搞一座「12英寸車規級功率半導體自動化晶圓製造中心」,投資120億元,2022年7月投產,生產的「功率IGBT」是新能源汽車必不可少的核心組件。
投資100億元,和無錫市政府簽訂「超級智慧產業園」項目,搞一個「1+8+N」智慧超級工廠及研發中心。
還有就是准備花50億~60億元把歐菲光的攝像頭資產買了。現在這部分業務已經被蘋果拋棄了,不知道張學政是不是買了後能再進去,或者另有打算。
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尤其汽車晶元短缺,上海臨港工廠擴充安世半導體的產能期待更高一點。但到2022年7月投產時,全球缺芯情況如何,不好說。突然擴張的晶元產能,安世能否消化,也不好說。
聞泰科技在1月底預告的2020年業績中,全年凈利潤預告為24億元~28億元,取個中位數26億元估算。聞泰科技2020第四季度的凈利潤約為3億元左右,比上一季度的5.52億元將會大幅下降。
這讓人不免擔憂聞泰科技未來業務的增長性。
聞泰幾乎集齊了最賺錢的標簽:中國唯一的世界級IDM(整合元件製造商)半導體公司、車規級汽車半導體公司、最大的模擬電路半導體公司、世界第一ODM公司、打入蘋果產業鏈、特斯拉產業鏈。
任何一個聽起來少說都值500億。
但一個投資者聽了聞泰的調研紀要,評價說:這家公司利好全在未來,利空全在當下。
債務、業務增速、商譽在當下,「下一個台積電」的暢想還在未來。
擴張讓聞泰的天花板極高,想像空間極大,但大規模是否意味著高質量和切實增長的業績?
經濟學有句名言:規模是問題的解葯,規模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中國的代工廠、產業鏈這幾年都在紛紛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移動。但放眼望去無論是特斯拉產業鏈、還是蘋果產業鏈,中國公司大部分時候還只是打工人。
工信部3月1日發布了一組數據:2020年我國工業增長值達到31.31萬億,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
這條消息上了微博熱搜,頂上第一的網友評論是這樣的:
「很驕傲嗎?不就是世界工廠,最臟最累的活兒我們干。」
十年前,中國還在驕傲著「全世界一半的iPhone是鄭州造出來的。」現在卻沒人甘於只做工廠,而是渴望像谷歌、蘋果一樣在陽光明媚的辦公樓里喝茶健身,談笑間制定規則,獲取行業90%利潤。
中國高科技企業在各種情緒裹挾之下開始變得更復雜,有些項目急於上馬後又馬上失敗。你說他沒業績,他說我是國產替代有未來。最怕的是搞科技的都學會了玩金融,信仰的不再是技術,而是資產轉移大法。內卷之後,卡脖子的技術卻仍舊讓人窒息。
恰應了諾獎得主卡內蒂的那句名言:舊的答案分崩離析,新的答案還沒有著落。
7. 聞泰科技的最新消息
聞泰科技的最新消息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融資融券、合資攝像頭業務、收購得兒塔。
先了解一下聞泰科技,聞泰科技是一個專業從事通訊終端產品的研發 和製造業務,半導體和新型電子元器件的研發和製造業務的公司。
一、聞泰科技融資融券數據顯示,10月9日融資買入1.55億元,融資償還2.03億元,融資凈償還4817.24萬元,當前融資余額為28.61億元。融券方面,融券賣出2.28萬股,融券償還7.95萬股,融券凈償還5.67萬股,當前融券餘量為250.70萬股。綜合來看,聞泰科技11月9日融資融券余額較昨日減少5485.46萬元至32.00億元。說明:融資余額若長期增加時表示投資者心態偏向買方,市場人氣旺盛屬強勢市場,反之則屬弱勢市場。
二、11日1日,聞泰科技公告披露其購買歐菲光擁有的與向境外特定客戶供應攝像頭相關業務資產的最新進展。公告稱,為及時響應境外特定客戶量產需求,公司在樣品驗證階段,已按照與客戶協商計劃進行量產。截至公告日,首批攝像頭模組量產產品已發貨,產品進入批量出貨階段。據相關媒體報道,上述公告中所提的「境外特定客戶」,即蘋果公司。
三、今年11月19日,聞泰科技宣布與歐菲光簽署《收購意向協議》,擬以現金方式購買歐菲光擁有畜牧業相關業務資產。並且在11月26日,聞泰科技宣布聯手格力集團,作價24.2億元以現金方式購買歐菲光持有的廣州得爾塔100%股權以及江西晶潤擁有的相關設備。12月1日,聞泰科技對外宣布完成收購廣州得爾塔。加入聞泰科技後,廣州得爾塔的光學模組業務成為了聞泰科技旗下三大獨立業務板塊之一,此前停擺的業務也逐漸重回正軌。
8. 聞泰科技(600745.SH):絕緣柵雙極晶體管系列產品已流片成功
格隆匯3月9日丨聞泰 科技 (600745.SH)公布,公司全資子公司Nexperia B.V.(「安世半導體」)於2021年設立了中國研究院,專注高壓功率器件、模擬IC等新產品研發方向。目前公司自主設計研發的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簡稱「IGBT」)系列產品已流片成功,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各項參數均達到設計要求。
IGBT是電源轉換的核心器件,也是新能源與節能低碳經濟的主要支撐技術,具有開關速度快、載流密度大等特點,並擁有廣泛的應用市場,主要面向新能源 汽車 、光伏/風力發電、智能電網、大功率電源、工業控制、家電產品等領域。其市場空間大、技術壁壘高且注重工程師經驗和品牌口碑積累,是半導體里的優質賽道。
本文源自格隆匯
9. 國產晶元三大龍頭股是哪三個
晶元概念最近表現活躍,近期有多家晶元產業鏈的大廠上調產品價格,有些人覺得時機就快到來,下面了解一下國產半導體封測企業和產業鏈佔主導地位的企業吧。
半導體封測企業中:長電科技作為全球第三、國內第一的半導體封測企業,可顯著受益於產能利用率提升以及價格彈性所帶來的營業利潤率邊際改善。
2021年1月23日,公司發布2020年年報業績預告:凈利潤12.30億元左右,增長幅度為12.87倍左右。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加大拓展力度,來自於國際和國內的重點客戶訂單需求強勁,公司營收同比大幅提升。半導體行業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都有望持續景氣,產能緊缺短期難解,且長電科技擁有國內外核心客戶的加持,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盈利能力均後勁十足。
通富微電目前封裝技術水平及科技研發實力居於國內同業領先地位。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級技術改造,並取得了豐碩的技術創新成果,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強自主創新,在多個先進封裝技術領域積極開展國內外專利布局。
華天科技傳統封裝實力雄厚,高產能利用率顯著攤薄成本,帶來了行業領先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鞏固了公司的龍頭地位,競爭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公司作為龍頭的高市場認可度,疊加半導體國產替代的浪潮,讓公司可以充分享受行業高景氣度的紅利,未來高增長可期。半導體封測企業
半導體產業鏈企業中的中芯國際是國內晶元代工龍頭,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集團。其次是聞泰科技:公司完成對安世半導體的收購,打通產業鏈上游和中游,形成從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半導體封裝測試到終端產品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於一體的產業平台。排在第三的是士蘭微:國內氮化鎵集成電路晶元設計、封裝等全產業鏈優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