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明生物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壹』 葯股為什麼一直跌
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方面的原因陵祥是市場的整體下行,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以及國內貨幣政策寬松力度仍然持有疑慮的情況下,疊加年前增量資金唯汪薯不足,市場整體下跌較大帶動醫葯繼續下跌。
另一方面則是近十個交易日醫葯指數下跌13.5%後,市場對於醫葯行業開始演繹新版「內憂外患」的擔憂,內憂即在國內醫葯行業公益屬性下天花板的擔憂,外患則是在新的國際關系下對創新葯質量乃至於未來出海邏輯的擔憂。但就最近的醫葯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來說,從定位上來看,已經從單純的「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上升至了「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並且對整體的目標都有了詳細的規劃,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信號,醫葯和教育的底層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
【拓展資料】
CXO的持續殺跌還是葯明康德的餘震指者,此前的傳聞意味著加入未核實清單將會影響到$葯明康德(SH603259)$ 的海外客戶,使公司訂單減少、業績「大變臉」。大和證券去年12月16日曾發表報告表示,葯明生物於去年上半年旗下49.7%收入來自北美地區。今天$寧德時代(SZ300750)$ 更多是被帶崩的,不過目前流動性而言,板塊大幅調整的可能性依然不大,逢低分批依然是針對這類龍頭公司的操作思路。
『貳』 新冠葯主板上市公司有哪些
尊敬的搜首用戶,目前在A股市場上,涉及新冠葯品研發和生產的上市公司有不少,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前穗
1. 恆瑞醫葯(600276):恆瑞醫葯是一家以生物製品、化學制劑、中葯制劑為主的醫葯企業,其研發的抗病毒葯物曾在新冠疫情期間引起市場關注。
2. 海王生物(002287):海王生物是一家以海洋生物製品為主的醫葯企業,其研發的新冠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3. 葯明生物(2269.HK):葯明生物是一家以生物制葯為主的公司,其研發的新冠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4. 康希諾(688185):康希諾是一家專注於疫苗研發和生產的公慧漏卜司,其研發的新冠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5. 石葯集團(1093.HK):石葯集團是一家以生物製品、化學制劑、中葯制劑為主的醫葯企業,其研發的抗病毒葯物曾在新冠疫情期間引起市場關注。
以上是目前A股市場上涉及新冠葯品研發和生產的一些上市公司,但並不代表這些公司的股票一定會有較好的表現,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進行選擇和決策。
『叄』 泉州市四方通訊器材有限公司的對講機叫什麼牌子
據IPO早知道消息,醫葯研發外包(CRO)方達控股(http://01521.HK)今日在港交所首掛。當前招股結果顯示,其以上限3.2港元/股發行,初始佔5.02億發行股份10%的香港公開發售部分錄得90.7倍的超額認購,回撥機制啟動令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增至40%至2億股,申請一手2000股中簽率為50%。
來源|本文由IPO早知道(ID:ipozao)整理撰寫,文中觀點僅供參考
編輯|C叔
排版|C叔
以上限定價還能錄得如此高的超額認購,足見外界對方達控股的信心十足。C叔以為,造成這一火爆場景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六個方面。
醫葯CRO前景廣闊。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全球制葯合同研究
市場規模將在2023年達到914億美元,2018-2023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0.6%,其中CRO滲透率將從2018年的37.7%增至2023年的49.3%。
(2014-2023年全球制葯市場規模資料來源:招股書)
與此同時,美國葯品合同研究市場規模將在2023年達到411億美元,CRO滲透率將從2018年的43.2%增至2023年的54.1%;中國葯品合同研究市場規模將在2023年達到191億美元,CRO滲透率將從2018年的32.3%增至2023年的46.7%。
立足總份額近三分之二的中美市場,方達控股無疑將享受這一波行業紅利。
方達控股業績喜人。2016-2018年公司銷售收入從48.64百萬美元上升至83.11百萬美元,CAGR30.72%;凈利潤從7.24上升至11.24百萬美元,CAGR24.63%。
(方達控股業績表現資料來源:招股書)
客戶多元化且忠誠度高。方達控股擁有466個客戶,涵蓋美國的Janssen、BeiGene、Blueprint、FreseniusKabi、Celgene、Rhodes和Duke,以及中國的揚子江葯業、海正葯業、綠葉制葯、先聲葯業及正大天晴等諸多生物科技制葯公司,近年來公司客戶數目和客單收益均保持增長。
與泰格醫葯優勢互補。泰格醫葯是國內領先的CRO企業,主營臨床試驗服務;作為旗下國際化戰略平台,方達控股則在生物樣本分析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面更有優勢。依靠泰格醫葯與眾多創新葯企的長期合作關系,方達可滲透至泰格未達領域,增大盈利空間。
基石投資者的加持。方達本次IPO引入高瓴資本、景林資產管理和奧博資本三位基石投資者,三者合計認購約2.08億股,占發行股本份額的10.4%及全球發售項下發售股份數目的41.5%。憑借基石投資者在業界的地位以及其持股六個月的禁售限制,方達股票後市穩定性有了保障。
葯明生物上市以來走勢
已上市醫葯CRO示範作用。同為醫葯CRO,葯明生物2017年上市以來股價已上漲200%,目前市值已逾950億港元;今年上市的維亞生物(01873HK)在暗盤和首日交易也錄得上漲。投資者期待方達控股復制葯明制葯的神話,自然趨之如騖。
『肆』 葯明生物和葯明康德的關系是什麼
如果一定要說關系,只能說它們都是醫葯研發類公司。
葯明康德(股票代碼:603259.SH/2359.HK)為全球生物醫葯行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新葯研發和生產服務。通過賦能全球制葯、生物科技和醫療器械公司,葯明康德致力於推動新葯研發進程,為患者帶來突破性的治療方案。
本著以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的宗旨,葯明康德通過高性價比和高效的研發服務,助力客戶提升研發效率,服務范圍涵蓋化學葯研發和生產、細胞及基因療法研發生產、醫療器械測試等領域。
化學葯研發和生產
葯明康德作為全化學、生物學技術和能力平台,向全球客戶提供全方位一體化、覆蓋各個疾病領域的葯物發現及葯理葯效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助力並加速葯物研發進程。
卓越的化學創新葯研發和生產的能力和技術平台,致力於為全球合作夥伴提供從原料葯(API)到制劑,高效、靈活、高質量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伍』 葯明生物上市發行多少股份
02269 葯明生物;類別:普通港股;上市日期:2017-06-13;發行總股數:116306.51萬股;
『陸』 葯明生物談「未經核實名單」事件進展 公司CEO陳智勝稱有望盡快解決-
2月8日被列入美國商務部「未經核實名單」(Unverified List,UVL)的葯明生物於3月22日公布其2021年業績。
3月23日下午,葯明生物CEO陳智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了前述名單事項的最新進展。
「該名單主要是基於美國機構無法核實『接受美國出口產品的各方的合法性和可靠性』。該名單不是『實體名單』(Entity List)或『黑名單』(Black List)。」陳智勝表示:「目前美國商務部已同意將到兩個被列入清單的實體公司現場檢查,等中美商務部敲定檢查日期完成現場檢查後,清單的事情就有望盡快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UVL事件的發生對包括葯明生晌漏物在內的CXO賽道估值產生了沖擊。3月15日,葯明生物股價一度跌至40.3港元/股。而3月23日、3月24日,公司股價持續反彈。交出靚麗成績單背後,以葯明生物為代表的CXO企業能迎來反轉嗎?
葯明生物營收去年同比增長83.3%
葯明生物3月22日晚間宣布其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經審核全年業績。數據顯示,公司收益增至人民幣102.901億元,同比增長83.3%。純利和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分別為人民幣35.086億元和人民幣33.88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7.3%和100.6%。
葯明生物稱,驅動強勁增長的主要因素是:生產業務收益取得顯著增長;新增非新冠綜合項目帶動收益及市場份額提升;執行現有及新增新冠項目帶來的訂單;貫徹「跟隨並贏得分子」戰略,新增更多臨床後期項目,提升近期收益;產能利用率和運營效率提升。
針對上述UVL事件,葯明生物表示,目前集團已取得積極進展,預計供應鏈及業務運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陳智勝補充道,在過去十年中,公司一直獲得美國商務部批准進口部分一次性生物反應器控制器和中空纖維過濾器,公司嚴格遵守相關出口法規,從未再出口或轉售給任何其他法律實體。美國商務部針對這些產品合理使用(即自用,不得轉售)具有一套例行核實程序,但過去兩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及時完成。
「在2月8日事件發生後的一個月內,集團新簽訂了11個綜合項目服務,與去年同期增長速度相當,僅在2月8日當周就簽訂了3個項目服務。11個綜合項目的客戶包括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的三家大型制葯企業及多家生物技術公司。集團預計未來數周內還將與兩家大型葯企簽署兩筆總價值超過1億美元的生產訂單。」葯明生物表示,這些新訂單進一步證明了葯明生物有效地回應並緩解了全球客戶就UVL事件的顧慮。
同花順數據顯示,2月8日以來,葯明生物股價持續調整。而3月23日,公司的股價已經重返2月8日水平。不過,相比2021年7月份的巔峰時刻,公司的總市值碰伏已經縮水超3000億港元。
CXO行業高景氣度持續
3月24日,葯明康笑謹攜德發布的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29億元,同比增長38.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72.19%。此外,3月9日,葯明康德發布公告,2022年1月-2月在手訂單和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65%。此外,公司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65-68%,預計2022全年收入同比增長65-70%。
凱萊英曬出的1月-2月份主要經營數據顯示,公司1月-2月在手訂單規模和收入增長均創 歷史 新高。經公司初步核算,1月-2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30%。公司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150%,金額超20億元。
泰格醫葯發布的1月-2月份主要經營數據顯示,經公司初步核算,2022年1月至2月新簽訂單同比增長超過65%,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
(編輯 孫倩)
『柒』 港股收評:恆指跌1.02% 醫葯外包概念股領跌葯明生物重挫23%
2月8日港股低開低走,午後跌幅縮窄。截至收盤,恆生指數跌1.02%,報24329.49點;國企指數跌0.89%,紅籌宏悄辯指數跌0.05%。
恆生 科技 指數續跌,阿里 健康 跌7.52%,萬國數據跌5.79%, 汽車 之家跌3.63%,阿里跌超3%。
煤炭股逆勢走強,蒙古焦煤漲近7%,兗礦能源漲近6%,中國神華漲5.62%。
醫葯外包概念股領跌,葯明生物跌近23%蔽缺停牌,葯明康德跌11.36%,康龍化成跌超7%。
港口運輸股強勢,中遠海能漲近12%,中遠海控漲6.62%,中遠海發漲2.72%。本周,申萬宏源發布專題報告,認為油輪板塊利空沖擊基本結束,左側條件已經具備。並指,中遠海能的LNG及內貿原油業務每年均可貢獻12-13億左右穩定利潤。
歌禮制葯漲16.28%,歌禮制葯-B(01672)發布公告,宣布公司的口服雙前葯ASC10及其抗病毒核苷類似物ASC10-A抑制,包括奧密克戎在內的多運宏種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變異株的體內和體外積極數據。自主研發的抗病毒口服葯物ASC10在臨床試驗中對新冠肺炎的療效可能比莫努匹韋更好。
『捌』 葯明生物市值能到1萬億嗎
葯明生物市值達不到1萬億,但可以達到7000億 。
葯明生物雖然上市近四年時間、最大漲幅15倍多、,但公司基本面絲毫沒有懈怠,反而成為全球同行中增速最快的,市場份額排名已躍升至全球第二。
葯明生物的全球合作夥伴日益增長公司已經與超過450 家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包括全球前20大葯企中的14 家以及中國前50大葯企中的32家。客戶中有禮來、基因泰克、阿斯利康這樣的大型跨國葯企,也有以Amicus、Tesaro、基石葯業、譽衡葯業等為代表的中小型獨角獸和Biotech 企業,其中公司是阿斯利康的中國市場生物葯外包服務獨家合作夥伴。優質的客戶來源彰顯了公司擁有全球范圍內的口碑軟實力。
『玖』 葯明生物為什麼停盤
因為該股盤中一度曾升至28.7元,較招股價20.6元高出39.32%,收報28.25元,靜態市盈率已經超過200倍。較發售價20.6元上升7.65元或37.1%,高位28.7元,低位25元,成交1.436億股,涉及金額達38.1億元,成交額榜中排第二。不計手續費及傭金,一手500股賺3825元。
葯明生物是全球獨一無二的開放式生物制葯技術和能力平台,為合作夥伴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讓任何人、任何公司都能發現、開發及生產生物制葯,實現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的全過程。
據招股文件,葯明生物上市前投資者「星光熠熠」,包括博裕投資、阿里巴巴主席馬雲旗下雲峰基金、平安集團、紅杉資本、聯想旗下君聯資本等。不過盤口顯示的情況卻是,凈買入排名前三名的交易席位,全是清一色的國際知名大行席位掃貨:摩根香港、美銀美林、高盛!賣貨的全是打新的散戶席位。
拓展資料
葯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05月2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陳智勝,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生物製品的研發,提供生物製品、生化葯品的研發技術咨詢和服務,醫療器件的檢測技術服務,從事一類醫療器械的批發和進出口業務;利用自有資金對外投資;生物葯品(限用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為基礎的單克隆抗體)的生產;醫葯中間體及生物葯品的批發、進出口等。
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開放式、一體化生物制葯能力和技術賦能平台。公司為全球生物制葯 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研發服務,幫助任何人、任何公司發現、開發 及生產生物葯,實現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的全過程,加速全球生物葯研發進程,降低研 發成本。公司在生物研發服務外包市場份額不斷增長,按照2018年收益計算,公司是全 球第四大生物葯研發外包服務提供商,在中國市場則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高達75.6%。
公司早年以臨床試驗申請前(IND)前研究為主,積累大量客戶基礎,近年來已經有越來 越多項目轉到臨床試驗階段,並且於 2018 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商品生產領域,成功打造 (Follow-the-Molecule)商業模式。公司早期積累的項目延用公司服務進入後期研發階 段,而臨床後期的項目收費通常高於前期。除此以外,由於生物制葯研發服務(CRO)板塊 剛性需求很大,我們預計公司每年仍將獲得 40-50 個新項目,因此預計 2018-21E CRO 板 塊收入 CAGR 將高達 44.6%。
『拾』 醫葯上市公司龍頭股票有哪些
醫葯上市公司龍頭股票有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葯明生物、中國生物制葯大源枝。
1、騰訊控滾敏股有限公司(00700.HK):騰訊旗下裂亮的醫葯子公司騰訊醫療健康是中國領先的互聯網醫療平台之一,是醫葯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2、葯明生物(02269.HK):一家以創新葯物研發為主的生物制葯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葯物研發外包服務提供商之一。
3、葯明生物(02269.HK):一家以創新葯物研發為主的生物制葯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葯物研發外包服務提供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