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泰科技股票資金流
① 聞泰科技為什麼能進上證50
業績增長。
聞泰科技2019年業績穩健增長,正用踏實腳步推進戰略目標的實現。入選上證50、滬深300、上證180三大指數,充分說明資本市場對聞泰科技的認可。
上證50所指的是在上海證券市場中所挑選出來的50隻優質股票作為樣本的一種指數,該指數的代碼是000016。上證50指數能夠綜合地反映上海證券市場之中有較大影響力的股票整體情況。
② 聞泰科技是科創板嗎
600745 不是科創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1993年01月1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張學政,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電子軟體產品的開發;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酒店投資及酒店管理;對房地產、紡織、化工、電子及通信設備行業進行投資;銷售紡織原料(不含棉花、蠶繭)、服裝、金屬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化品)、建築材料;生產銷售行動電話及其配件、移動通信交換設備、數字集群系統設備、半導體、電子元器件及材料等
③ 避險名單!這些科技股拋盤最凶!RCS概念龍頭緊急提示八大風險
市場近期風險明顯加大,估值聯系調整,資金出現一定分歧。
01、RCS概念險遭「團滅」!龍頭緊急提示八大風險
熱門的RCS概念走勢分化,神州泰岳、海聯金匯等龍頭繼續漲停,而銀之傑、號百控股被封死跌停。從資金面看,多數個股資金凈流出,僅 神州泰岳 一隻個股流入4544萬元, 佳都 科技 資金流出最高,達5.22億元 ,夢網集團流出超3億元,二六三、天源迪科流出超2億元。
神州泰岳昨日晚間回復深交所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新媒傳信 科技 有限公司自成立來,作為中國移動的合作夥伴曾支持其運營「飛信」,「飛信」與「5G消息」在應用場景及展現形式上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公司能否在「5G 消息」上發力存在著不確定性。同時公司提示八大風險,包括15億商譽減值風險、2019 年度業績虧損風險、股東減持風險等。
彩訊股份在回應深交所問詢時表示,公司目前不擁有RCS平台,目前尚未形成「5G消息」方向的自有成熟產品,也未面向市場推廣,並未形成收入。「融合通信」和「5G消息」等業務的開展是以運營商為核心,同時也涉及全產業鏈的共同參與和演進,公司未來能否持續參與尚存在不確定性。
佳訊飛鴻回復深交所稱,公司所涉及的融合通信業務與運營商推行的RCS業務存在差異。公司的融合通信平台沒有採用RCS的技術標准,而是將傳統業務場景和新ICT技術融合,增加了指揮調度、應急指揮、視頻會商、定位管理等多種行業業務應用方面的專業功能體系。
部分上市公司選擇撇清關系,如艾格拉斯、創意信息、吉大通信、意華股份、海聯訊、鴻合 科技 、銀信 科技 等公司,在回復投資者時均表示未涉及RCS相關業務。
02、超270億資金出逃!拋盤最凶的 科技 龍頭股名單來了
從資金面來看,昨日資金流出超億元個股達到139隻,其中電子行業36隻,計算機行業22隻。 中興通訊 資金流出8.46億元,流出金額最高,股價大跌4.45%。消息面上,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被傳涉嫌強奸案,公司昨日緊急公告該名高管已辭去公司職務。
昨日 科技 股資金再度全線流出,以市值超300億元的 科技 龍頭來看, 立訊精密 流出5.49億元, 三安光電、兆易創新 流出超4億元,歐菲光、科大訊飛、信維通信、中環股份、烽火通信流出超3億元,TCL 科技 、中國軟體、浪潮信息、北方華創、東山精密、聞泰 科技 、中科曙光等流出超2億元。
昨日晚間5家公司修正了此前的一季度業績預告,東岳硅材和陽谷華泰下調了業績預期,早盤兩家公司股價大幅下挫。
上市不足一個月的新股東岳硅材發布業績修正公告,預計實現凈利潤5000萬元~6000萬元,同比下降28.42%~40.35%,當期預計實現扣非後歸屬凈利潤約為4600萬元-5300萬元,同比下降40.84%-48.66%。而此前公司業績預增。
東岳硅材的核心業務為有機硅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告披露一季報業績修正的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擴散使有機硅產品需求量減少,對有機硅行業的產品價格造成較大影響,公司的出貨量也受到一定影響。
東岳硅材3月12日登錄創業板,收獲6個漲停板後股價一路下挫,早盤大跌7.6%,盤中股價創下開板後新低。
陽谷華泰昨晚發布業績修正公告,預計實現凈利潤100萬元~500萬元,同比下滑98.19%―90.94%,公司此前業績預告預計實現凈利潤為2758.64萬元~4137.95萬元。此外,已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2019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1.8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9.8%。
公司表示,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和整體市場環境的影響,公司二、三月份產品銷量低於預期;同時公司終止實施了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根據相關會計准則,原本應在剩餘等待期內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1,924.45萬元在2020年第一季度加速提取,此項攤銷減少了2020年第一季度凈利潤。上述原因致使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凈利潤低於預測。
④ 立訊精密和聞泰科技和深南電路這三隻股票都漲好幾倍了現在還可以買入做長線嗎這三隻多少價格買入合適
現在是下跌趨勢 如果持續低於各級均量扣抵量,會被各級下彎的均線壓著打
⑤ 聞泰股價2020年能到多少
預測股價?現在沒有多少機構做這種事了,因為實力再強的機構,也根本無法預測准確。
預測業績倒是有的。據華泰證券的公開資料,截至2019-12-26,6個月以內共有20家機構對聞泰科技的2019年度業績作出預測;預測2019年每股收益1.06元,較去年同比增長961.53%,預測2019年凈利潤8.86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352.71% 。6個月內有36家機構對聞泰科技進行評級,「買入」29家,增持7家,中性、減持、賣出均為0。(下圖為月線)
⑥ 半導體之王聞泰科技市值慘遭腰斬背後,是被市場低估還是徒有虛名
聞泰 科技 成立於2006年12月,最初的主營業務為無品牌手機開發IDH。2008年,聞泰 科技 投資8000萬美元在浙江嘉興建設手機製造廠,由IDH變身為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即為品牌客戶提供產品設計製造的企業)。
由於聞泰 科技 和蘋果還有小米合作,聞泰 科技 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ODM企業。但隨著手機出貨量自2017年達到頂峰後,手機連續幾年下降,由此造成聞泰 科技 業績止步不前為了扭轉局面,2019年,聞泰 科技 以268.54億元交易對價收購了安世半導體79.98%的股權,正式進軍半導體行業。
這次收購,可謂震撼了中國半導體行業和整個資本市場。讓聞泰 科技 從手機代工工廠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半導體上市公司,填補了我國在高端晶元及器件的技術空白,這是中國資本第一次買到國際一流公司的核心技術及優質資產。收購安世半導體,不僅推動了聞泰 科技 營收和利潤增長外,還有望為其打開歐美日韓渠道。
而且通過這次收購,聞泰 科技 的主營業務形成了通信和半導體兩大業務板塊,目前已經形成從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半導體封裝測試到物聯網、通訊終端、筆記本電腦、IoT、 汽車 電子產品研發製造於一體的龐大產業布局。
受此影響,聞泰 科技 在股票市場上,可味一路高歌,從2019年8月股價從38元啟動,到2020年2月,短短半年時間漲到171元,漲幅高達450%,市值高達兩千多億,成為A股市場半導體市值最高的企業,成為A股市場最矚目的明星之一。此後聞泰 科技 雖然開始回調,但很快又重新開始了上漲到167元高位,市值重回兩千億高位。正當市場對聞泰 科技 給予厚望,期待聞泰 科技 能給投資者帶來更多驚喜時,然而這次上漲並沒有持續,很快又迎來了下跌,讓人意外的是,這次下跌不是簡單的回調,而是一路暴跌,即使期間聞泰 科技 發布多次利好消息,但股價每次反彈之後,迎來卻是加速下跌,如今距離高點,市值慘遭腰斬,導致無數抄底的投資者深套其中。
為何半導體之王聞泰 科技 去年7月份後,股價一路下挫,市值蒸發超千億。是市場錯殺還是半導體之王名不副實,投資者到底在擔心什麼?
一、聞泰 科技 收購歐菲光果鏈業務,不被市場看好。2020年3月29日,聞泰 科技 發布公告稱,已與歐菲光就收購境外特定客戶(蘋果)攝像頭模組業務達成一致,聞泰 科技 將以24.2億元完成對該業務的收購。聞泰 科技 收購攝像頭模組業務,可以彌補聞泰 科技 供應鏈的不足,降低代工成本,獲取更大利潤。但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和聞泰 科技 、歐菲光的果鏈業務並不是很突出,隨時有被踢出果鏈業務的危險。而且投資果鏈業務投入巨大,獲得的利潤並不高,一旦失去蘋果業務,將會帶來巨額損失。如今年歐菲光計提因失去蘋果業務造成的損失高達二十多億,一次計提損失比之前在蘋果獲得業務賺取的利潤還多。
二、頻繁收購帶來的償債風險和巨額商譽風險,無疑為聞泰 科技 帶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有引爆的危險。聞泰 科技 以借款方式收購安世前後共花了331.24億元,商譽占凈資產的比重約為80%,如此巨額商譽始終是懸在聞泰 科技 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特別是近幾年A股市場的巨額商譽減值,給投資者帶來無數次巨額損失,面對聞泰 科技 的巨額商譽,投資者心有餘悸。
三、業績放緩,引發投資者對聞泰 科技 盈利能力的擔憂。2021年4月30日聞泰 科技 發布業績報告,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4.2億元,同比增長92%。初一看,這業績還是不錯的,但是聞泰 科技 去年前三季度就已經盈利22.6億元。也就是說,四季度該公司只盈利了1.6億元,說明聞泰 科技 業績明顯的放緩。而今年一季度報告顯示,聞泰 科技 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19.9億和6.5億,同比分別增長8.3%和6.5,這無疑進一步證實了聞泰 科技 業績已經出現放緩,而之前聞泰 科技 上漲註定難以持續,引發市場對聞泰 科技 估計進行調整。由此帶來的便是聞泰 科技 遭遇業績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殺。
綜合以上來看,聞泰 科技 的股價是明顯高估的,而且聞泰 科技 的半導體業務競爭力也不屬於頂尖水平,聞泰 科技 半導體之王名不副實,徒有虛名,股價下跌,只是價值的正常回歸而已。
⑦ 老三板重新上市的股票有哪些
1、 蘭生股份,股票代碼600826。
2、飛樂股份,股票代碼600651。
3、博深股份,股票代碼002282。
4、翠微股份,股票代碼603123。
5、數源科技,股票代碼000909。
6、華通醫葯,股票代碼002758。
7、聞泰科技,股票代碼600745。
8、中裝建設,股票代碼002822。
拓展資料:
在A股中退市之後的股票想要重新上市,必須要滿足以下的幾個條件才能恢復上市:
1、企業在各方面都已經達到在A股重新上市的條件。
2、企業在退市之後已全面糾正了重大違法行為。
3、企業在退市之後撤換與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有關的責任人員。
4、企業在退市之後已對相關民事賠償承擔做出妥善安排。
資金方面的要求是:最近三年凈利潤為正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經營現金流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或營收累計超過3億元。
只有這些條件都達標之後,曾經退市的企業才可以重新申請上市。總的來說,退市股票重新上市條件是比較嚴格的,這也正是證監會對於上市公司實行的優化和約束制度。
退市股票能重新上市嗎?
退市後的股票並非是所有上市公司都是能恢復上市的,一定要根據退市之前的行為以及退市之後公司的性質來決定公司時候還能恢復上市。首先創業板的退市股票,因財務造假和欺詐上市被強制退市的股票,這幾類都是不允許再重新上市的。只有因業績連續4年虧損的退市股票,因業績問題主動性退市的股票,如果達到A股重新上市條件可以重新上市。
退市後的股票要滿足這些條件才能有恢復上市:各方面已經達到A股重新上市的各大條件;退市公司已全面糾正重大違法行為;退市公司已撤換與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有關的責任人員;退市公司已對相關民事賠償承擔做出妥善安排。資金要求是:最近三年凈利潤為正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經營現金流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或營收累計超過3億元。
總的來說,退市企業股票重新申請上市,條件是比較嚴格的,這也正是證券市場監管部門對於上市企業實行的優化和約束制度。
⑧ 為什麼聞泰科技會收購安世半導體
聞泰科技為了向更高的方向發展。此前,以建廣資產為代表的中資將安世半導體私有化,如今安世半導體即將回歸A股,被聞泰科技收入囊中。根據聞泰科技披露的收購草案顯示,公司將採用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安世半導體資產切入半導體賽道,其中交易對價199.25億元,包括聞泰科技擬以現金方式支付交易對價99.69億元;另外聞泰科技擬以24.68元/股發行價格發行4.02億股份支付交易對價99.56億元,募集配套資金70億元支付對價、償還借款、補充流動性等。
據悉,本次增資前昆明聞泰的注冊資本為800萬元,本次擬增資9,200萬元,增資完成後,昆明聞泰的注冊資本為10,000萬元,聞泰科技仍直接持有其100%的股權。昆明聞泰投資擬分期進行。
⑨ 手機界最強打工人,10萬起家,賺了200億
歐菲光沒藏住「被踢出蘋果產業鏈」這個驚天大雷,卻「利好」了聞泰科技。
兩個公司的股價在3月17日,一個封死跌停,一個大漲6.4%。
聞泰股價上漲的邏輯是,本來聞泰公告要花50億~60億元買歐菲光的攝像頭資產,現在還沒有完成。這部分業務正是歐菲光蘋果產業鏈(以下簡稱「果鏈」)的核心資產。在盡職調查期間聞泰必然早已知曉歐菲光被踢出「果鏈」的消息。現在聞泰要麼可以選擇不買避雷,如果堅持要買,必然是對進入「果鏈」有了充足的信心。
怎麼看都是利好,先漲為敬。
歐菲光被踢出「果鏈」,股民既憤怒歐菲光前期的遮遮掩掩,又嘆息蘋果產業鏈上除了蘋果,其他公司不過都是無關緊要的打工人。
一直是打工人的聞泰科技,以前給山寨機打工,現在給小米等智能手機廠商打工。雖然已經是手機領域最強的打工人、世界ODM的龍頭,但收入一直微薄。
從2018年起,頓悟的聞泰創始人張學政連續撬動超過300億資金收購安世半導體,不甘再做打工人,要成為「下一個台積電」。
轉型路上卻遭到重重質疑,股價一波三折。
聞泰科技在速度和質量、故事與業績的矛盾中反復被重估和質疑。中國製造業在從全球打工人,晉升到掌握話語權的精英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都經歷了「聞泰式」的遭遇。
小米幕後功臣和中國ODM之王
盧偉冰從金立轉投小米掌舵「Redmi」品牌後,現在正春風得意,除了老大哥雷軍的賞識外,還要感謝一個人——聞泰科技的張學政。
作為當年小米橫掃山寨機市場的幕後大佬,沒有聞泰科技就沒有今天的Redmi——當年叫紅米。
2013年,剛站穩腳跟的小米希望推出低價手機拓寬市場。
當時小米還沒有現在這么強,各種資源匱乏。
聞泰科技既熟悉中國移動定製業務,又是聯發科重要合作夥伴,是小米的不二選擇。雙方一拍即合之下,紅米系列就此以ODM的形式誕生。
ODM又稱原始設計商,是一家廠商根據另一家廠商的規格和要求,設計和生產產品。ODM上游主要為電子元器件等廠商,下游為智能手機、筆記本等消費電子品牌廠商,手機品牌商是主要的下遊客戶。
要論玩性價比,張學政是雷軍的老師。紅米1由張學政親自主抓,從主板設計到生產全由聞泰操刀,小米主要精力放在營銷和渠道。
紅米1上市後,不僅破天荒把智能手機的價格拉到千元以下,還喪心病狂地定價799元。
自此紅米橫掃低端,加速革了山寨機的命,聞泰則靠著紅米系列機型一舉成為ODM行業第一。
從做山寨機起家的張學政,一路就是靠低價殺出重圍。
張學政22歲從平遠縣山溝考到廣東工業大學,畢業後輾轉在意法半導體、中興打工。
廣東省平遠縣與福建龍岩交匯,這個小縣城裡走出了不少大人物。聞泰科技的創始人張學政、歐派家居的創始人姚良松、金雅福身價百億的80後創始人黃仕坤,他們都是平遠縣人,個個在資本市場叱吒風雲。張學政在1月25日公布的《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排名955位,身價225億元。
其實隔壁龍岩市也不差。走出了中國互聯網三顆新星:位元組跳動張一鳴、美團王興、雪球方三文,人送雅號「龍岩三傑」。
中國手機產業先被外國豪強瓜分,後又在2000年左右被國產品牌東方通信、廈華、科建、TCL和波導、夏新靠低價反攻。但當時中國沒有成型的手機供應鏈體系,品牌商們沒辦法在家門口造手機,都是進口整機再貼牌。
這一階段無論是模具還是注塑、膠粘,都要去韓國、台灣訂購。2002年前後,有摩托羅拉的技術股骨幹跑出來單干,聚在北京給各大小手機品牌做設計,生意火爆,成了中國ODM行業開端。
做得比較好的德信無線,旗下客戶囊括阿爾卡特、西門子、三菱、TCL、波導,年收入超過千萬美元,並在2005年登陸納斯達克。
2006年前後,中國手機產業鏈遍地黃金,隨便一塊手機主板就能賺100多元,手機主板方案設計廠商一度接近500家。
這一年,張學政用10萬元組建起一個三四十人的小團隊,開始做主板方案設計(IDH)淘金。
真正讓聞泰崛起的,是站隊晶元設計公司展訊。
當時山寨機都用聯發科設計的晶元,美國另一晶元公司展訊在市場上節節敗退。
張學政非常清楚功能機的痛點不是什麼高配置,而是功能、價格。展訊能給聞泰最低價,張學政堅定的站在了展訊這一邊。
結果這兩個看似並不強的搭檔,破天荒地開發出單晶元雙卡雙待主板。明顯優於市面上又厚又笨雙晶元結構主板。
這款主板一經推出殺得市場血流成河。據財新報道:「很多使用雙晶元的手機出口到非洲、東南亞,船都到了碼頭,卻突然被退貨。已經做成雙晶元的板子或者手機為了清庫存,只能放低價格,很多公司受到沖擊關門。」
2007年,聞泰賣出1800萬片主板,海爾、海信、長虹、TCL、夏新、波導都成了聞泰的客戶。
但IDH形式門檻低,拉出來十幾個人懂技術的就能做,張學政能做別人當然也能。
再加上張學政覺得自家的手機方案設計常因製造商的偷工減料,成品不理想,所以決定自己做手機ODM。
2008年,聞泰投資8000萬美元,興建自己的手機製造工廠。這使得聞泰能在幫客戶設計完手機方案之後,隨即能在自己工廠里采購零件組裝出來一部完整的手機。
加上展訊貼地給聞泰出貨晶元,聞泰的產品能以極低的價格從腥風血雨的ODM市場殺出來。
此後,聯發科為了徹底打敗展訊,有意挖角其最大客戶聞泰。張學政亦有意拓寬晶元渠道。中間雖經阻力,但雙方還是握手合作。
2015年聞泰憑借著與小米、魅族、聯想等的成功合作,一躍成為了全球手機ODM的老大,華勤和龍旗排名第二三位。
張學政蛇吞象結果套住葛衛東
中國大陸手機產業鏈在龐大的市場催生下日漸成熟,不僅低價,也成為質量的代名詞。搶走了啟蒙老師台灣和韓國的生意。
韓國三星2016年推出的Note7系列手機,因為電池缺陷享受了和炸彈同樣的待遇,被全世界禁飛,這一政策至今沒有取消。
而在中國製造的Note7,採用寧德時代的電池無一爆炸,這大大增加了中國製造的美譽度。
2016年10月27日,沙烏地阿拉伯權威媒體《國家報》特地刊發了一篇文章,標題簡單直白:「中國製造的手機質量世界領先,不爆炸。」
雖然中國手機產業鏈美譽加身,但掙的始終是份兒辛苦錢,從聞泰科技的財報上就可以看出來。
聞泰科技貴為世界第一ODM廠商,2016年聞泰借殼中茵股份上市後,當年營收134.17億元,凈利潤竟只有4798萬元,市值剛百億,根本不是資本市場的菜。
1992年台灣宏碁電腦的創始人施崇棠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
曲線的兩端是產業附加值最大的技術研發和銷售服務。中間產業附加值最低的,是組裝生產。
鏈條中間的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和永續經營,只有不斷往附加價值高的區塊移動才能保持企業的活力。
和富士康的困局一樣,聞泰科技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的利潤空間,要麼向下游做品牌,要麼向上游做技術和高價值零部件生產。
聞泰科技一直藏在手機廠商背後,做品牌並不佔優勢,向上游零部件延伸是不錯的選擇。
張學政本來想買CMOS影像巨頭豪威科技,但這塊肥肉率先被同在五道口混跡的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看上。
豪威科技的創始人之一陳大同是清華大學無線電系1977屆校友,虞仁榮則是清華大學無線電系85級校友。張學政雖然2014年在清華讀了MBA,但要扯起來同學情誼,還是有點勉強。
陳大同還是聞泰老戰友展訊的創辦人之一。在陳大同出面調和之下,這場清華系內斗以張學政放棄豪威科技,虞仁榮最終如願告終。
當然,放棄的理由還有,張學政發現了另一塊肥肉——安世半導體。
2016年高通並購恩智浦,為通過中國的反壟斷審查,恩智浦便把安世半導體剝離。安世半導體前身為恩智浦標准事業部,有60多年的歷史。
安世專注於分立器件、邏輯器件和MOSFET器件市場,三大業務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是一家集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為一體的半導體跨國公司。
2017年2月,以建廣資產為GP、合肥芯屏為主要LP的中國資本,購得安世半導體78.39%的股權。
安世半導體的賺錢能力毋庸置疑,2018年,安世半導體營收104.31億,凈利潤16.2億,是聞泰2018年凈利潤的26倍。
安世半導體被中資收購後,其管理團隊本一心想在港股獨立上市。但中資財團綜合考量之下,決定把安世出售,諸多中國上市公司開始哄搶。
張學政是最堅決的一個。
安世半導體的管理團隊一開始並看不上這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質疑道:
「中國這幾家公司水平、能力都遠低於安世,如果與其合並或成為其子公司,會給安世半導體員工的情緒帶來負面影響,並導致團隊不穩定。」
傲慢的意見沒有對張學政的收購步伐造成太大影響。
2018年4月起,張學政撬動300多億資金,開始這場半導體領域最大收購案。
整個收購過程中漫長而復雜,聞泰引入不少戰略投資,當時醉心搞晶元的董明珠甩給張學政30億元,要摻一腳。
張學政大部分買安世的錢,都是借貸或股權融資而來。
在2019年的交易案中,聞泰科技支付的現金為168.34億元,其中自有資金僅為17.05億元,募集配套資金43.37億元,境內借款為51.6億元,境外借款56.32億元。
張學政聰明之處在於把並購時間拉長到近三年之久。這大大緩解了聞泰的資金壓力。聞泰的股價在收購的過程中跟著起飛,融資變得容易,定增吸引了不少大佬參與。
結果大佬紛紛被套。
2020年7月28日,聞泰發公告宣布57.54億的定增超額完成,發行價格130.1元/每股。
這次定增吸引了易方達、華夏、博時等大型公募基金,還有葛衛東、高毅等明星私募,更包括瑞銀、瑞信、摩根大通等知名投行,明星雲集。
這4458萬股定增到2021年1月28日才解禁,結果當天聞泰股價大跌超5%,報109.92元。
2021年1月28日到現在,聞泰的股價再也沒突破130元,各位大佬的成本還沒收回來。
鯨吞安世半導體,在給聞泰增添想像力的同時,也埋下了巨額商譽。截至2020年6月,聞泰科技商譽激增至226.97億元,上年同期為13.29億元。
故事何時兌現?
外界對於聞泰的質疑在於,當標簽和想像力都加諸於身,未來的利好能否如期兌現?
從2018年4月到2020年7月10日,聞泰的股價漲幅468%,最高市值超過1700億元。
聞泰科技加安世半導體的估值已遠遠超過1加1大於2的效果。最高時市場給與其百倍市盈率,這說明市場已經把聞泰科技當成了晶元公司來估值,而不是代工廠。
更顯著的應該是對賺錢能力的改善。
並表聞泰之後,聞泰凈利潤猶如久旱甘霖,最近四個季度聞泰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23億元、6.35億元、10.66億元、5.58億元增長1954%、1380%、767%、326%。
高增長顯然不可能一直持續。安世半導體雖是國際半導體巨頭,但是業務增長穩定,最近兩年營收增長均低於5%。
安世半導體2019年營業收入103.07億元,上年同期為104.31億元;2019年凈利潤12.58億元,上年同期為13.40億元。
從2013年到2019年,安世的營業收入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約 4%。
安世半導體主營半導體功率器件。產品的特點其實是出貨大,單價極低,質量穩定,更新迭代的速度並不遵循摩爾定律,迭代周期相對較長。同時應用於汽車半導體,要求更高、標准更嚴。
當初恩智浦剝離安世半導體,一個原因也是安世在技術和附加值上屬於低端業務。安世在高端功率半導體領域相較於英飛凌、三菱、科銳、WOLFSPEED等巨頭並沒有技術優勢。
因此,聞泰辛辛苦苦買下國際半導體巨頭,還只是成為牌桌上的玩家,而並沒有成為領先的超越者。
其實,收購豪威科技的韋爾股份也面臨這種情況。雖然韋爾股份是圖像感測器巨頭,但最先進的攝像頭感測器技術還在索尼手裡握著。韋爾股份暫時只能屈身低端。
在市場冷靜下來之後,聞泰的股價從170元左右,慢慢修復到100元左右,估值也從1700億回落到千億。
調整後這被視為聞泰更合理的估值。
國內功率半導體同行華潤微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48.89億億元,凈利潤7.58億元,市值700多億,3月18日市盈率(TTM)為82倍。
對比之下,聞泰營收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383.40億元,凈利潤23.03億元,市值1300多億元,3月18日市盈率(TTM)為41倍,目前不算太高估。
說明去年最高點市場認為聞泰是一家半導體公司,現在聞泰科技的市盈率是一家代工廠的水平。
但聞泰財務結構顯然更「刺激」。
為了收購安世不僅大額舉債,商譽也高達226.97億。聞泰目前資產負債率53%,華潤微為32%。
安世半導體未來的業績牽扯甚廣,將會直接關繫到巨額商譽是否會減值。聞泰科技大部分的想像力都集中在其未來的業績之上。
張學政當然知道,所以在全力對其進行催化。
收購安世後的短短半年內,張學政又花300億,幹了三件大事。
分別是,在上海特斯拉工廠旁邊搞一座「12英寸車規級功率半導體自動化晶圓製造中心」,投資120億元,2022年7月投產,生產的「功率IGBT」是新能源汽車必不可少的核心組件。
投資100億元,和無錫市政府簽訂「超級智慧產業園」項目,搞一個「1+8+N」智慧超級工廠及研發中心。
還有就是准備花50億~60億元把歐菲光的攝像頭資產買了。現在這部分業務已經被蘋果拋棄了,不知道張學政是不是買了後能再進去,或者另有打算。
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尤其汽車晶元短缺,上海臨港工廠擴充安世半導體的產能期待更高一點。但到2022年7月投產時,全球缺芯情況如何,不好說。突然擴張的晶元產能,安世能否消化,也不好說。
聞泰科技在1月底預告的2020年業績中,全年凈利潤預告為24億元~28億元,取個中位數26億元估算。聞泰科技2020第四季度的凈利潤約為3億元左右,比上一季度的5.52億元將會大幅下降。
這讓人不免擔憂聞泰科技未來業務的增長性。
聞泰幾乎集齊了最賺錢的標簽:中國唯一的世界級IDM(整合元件製造商)半導體公司、車規級汽車半導體公司、最大的模擬電路半導體公司、世界第一ODM公司、打入蘋果產業鏈、特斯拉產業鏈。
任何一個聽起來少說都值500億。
但一個投資者聽了聞泰的調研紀要,評價說:這家公司利好全在未來,利空全在當下。
債務、業務增速、商譽在當下,「下一個台積電」的暢想還在未來。
擴張讓聞泰的天花板極高,想像空間極大,但大規模是否意味著高質量和切實增長的業績?
經濟學有句名言:規模是問題的解葯,規模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中國的代工廠、產業鏈這幾年都在紛紛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移動。但放眼望去無論是特斯拉產業鏈、還是蘋果產業鏈,中國公司大部分時候還只是打工人。
工信部3月1日發布了一組數據:2020年我國工業增長值達到31.31萬億,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
這條消息上了微博熱搜,頂上第一的網友評論是這樣的:
「很驕傲嗎?不就是世界工廠,最臟最累的活兒我們干。」
十年前,中國還在驕傲著「全世界一半的iPhone是鄭州造出來的。」現在卻沒人甘於只做工廠,而是渴望像谷歌、蘋果一樣在陽光明媚的辦公樓里喝茶健身,談笑間制定規則,獲取行業90%利潤。
中國高科技企業在各種情緒裹挾之下開始變得更復雜,有些項目急於上馬後又馬上失敗。你說他沒業績,他說我是國產替代有未來。最怕的是搞科技的都學會了玩金融,信仰的不再是技術,而是資產轉移大法。內卷之後,卡脖子的技術卻仍舊讓人窒息。
恰應了諾獎得主卡內蒂的那句名言:舊的答案分崩離析,新的答案還沒有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