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股票歷史最高多少
⑴ 華誼兄弟2009年上市到現在股價漲了多少了怎麼計算
我幫你計算:
1、分紅送配,個稅款不計:
2009年 每10股派3元(含稅,稅後2.7元)轉增10股
2010年 每10股派2元(含稅,稅後1.8元)轉增8股
2011年 每10股派1.5元
2012年 每10股派1.5元
2、以上市日收盤價70.81計除權價:
2009年 =(70.81-0.3)/(1+10/10)=35.26
2010年=(35.26-0.2)/(1+8/10)=19.48
2011年=19.48-0.15=19.33
2012年=19.33-0.15=19.18
3、今日收價:27.94
升幅=(27.94-19.18)/19.18*100=45.67%
=======================================
另外有一種更方便方法:
1、點復權處理:前復權;
2、找到上上市日收盤價,已經變為19.17
3、今日收價:27.94
升幅=(27.94-19.18)/19.18*100=45.67%
⑵ 華誼兄弟剛上市的股價是多少,現在是多少
IPO新股發行價28.58元/股 上市當天 開盤價:63.66元, 最高價:91.80元 最低價:63.58元 收盤價:70.81元 今天, 開盤價:63.37元, 最高價:68.10元 最低價:63.31元 收盤價:68.00元
⑶ 華誼對賭坑慘人!66歲張國立半夜打工,馮小剛賠1.68億現金
華誼兄弟公司在 娛樂 圈中可以說是鼎鼎大名,早些年華誼兄弟公司是影視公司中的領頭羊,在最風光的時候,華誼兄弟股價最高達到了64.45元,總市值894億元散畢,當時的華誼兄弟甚至喊出了千億市值的總目標。
巔峰時期的華誼兄弟,公司藝人占據了內地 娛樂 圈的半壁江山還要多,演員都是當時一線的花旦小生,李冰冰、黃曉明、任泉、陳坤,還有張涵予、段奕宏等實力派演員。
對賭協議是影視公司普遍存在的操作,華誼兄弟這個影視公司中的大佬自然也會也拉明星入伙,與明星簽對賭協議。但華誼的這個對賭協議,卻坑慘了一些明星。
1.張國立
張國立作為混跡演藝圈多年的老演員,無論是演技還是國民度都能吊打圈中一大票明星。
2013年,華誼拉張國立入伙,花2.52億買了張國立的公司,張國立自掏腰包1.52億購入了華誼的股票,還承諾鎖定3年不賣。簽訂這個協議之後,張國立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甚至有網友評價「張國林從簽對賭協議之後,苦日子就來了」。
為什麼網友們會這樣說呢?因為從簽訂協議之後,張國立就滲掘困從一個自由人變成了為華誼打工的人。
張國立自己也後悔,他曾在采訪時表示:「有了賭協議後,我就變得不從容了,以前只接中意的劇本、廣告,但後來這一切都沒有了門檻。因為我要做一個講信用的人,得把錢給人家填上咯。」張國立甚至還用「非常苦」來形容自己和華誼簽訂了對賭協議之後的生活。
也確實是如此,和張國立同齡的演員,比如「鐵三角」的其他兩位,早就已經過上了悠閑的日子,現在已經很少出現在熒幕前,而張國立卻一直在忙忙碌碌的工作, 經常都是深夜拍戲,拍大夜戲。
在張國立簽訂協議最初的那幾年,張國立除了吃飯睡覺,生活大部分時間都被工作占據,以前他的日子還算有限,和朋友一起聚會,但簽訂協議之後,經常工作18個小時以上,這樣的工作強度,對於一個老人來說還是比較大的。
2.馮小剛
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簽對賭協議,可以說是簽得轟轟烈烈,人盡皆知。2015年,華誼兄弟用高於市值很多的價格,買下了馮小剛的公司,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簽下了為期5年的對賭協議。
如今5年早已過去,近日,華誼兄弟發布了關於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2020年度業績承諾補償完成的公告,叢念其中顯示老股東馮小剛和陸國強已經根據《股權轉讓協議》,以現金方式支付業績補償16,804.29萬元。總結起來就是,馮小剛對賭失敗,以現金方式償還了華誼1.68億元,耗時1月才還清。
明星簽對賭協議,就如同簽下了一個軍令狀,所以簽訂之前,還是需要謹慎啊。
⑷ 華誼兄弟股票最低時多少錢一股
華誼兄弟(300027)2012年12月03日出現歷史最低點,為12.15元/股
⑸ 黃曉明買入華誼兄弟的股票,11年前花費360萬,如今掙了多少錢
導語:360行,行行出狀元,社會上有很多的工作,但每個人適合的工作又不一樣。有的人有錢了會選擇去買股票,股票風險非常的高,但它能帶來的收益也是很大的。只要你能夠有那樣的能力和眼光,能夠把握住這一個風險和市場,我相信你也能夠佔到一定的優勢。有的人就是通過買股票來發家致富,然而有的人卻在這條路上走上了生命的盡頭。今天我們就來講2009年黃曉明買入了360萬華誼兄弟的股票,現在值多少錢?
有人會說,我如果有錢了,我也會去買股票,我還要買阿里巴巴的股票,因為買他們的股票一定不會虧本,但真正的情況不是這個樣子,真正能夠買到別人的股票的,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當別人的企業還處在上升階段,而不是在它大紅大紫的階段的時候,你能夠去買別人的股票,那才說明你是一個有眼光的人。等別人飛黃騰達了,你才看好別人,那已經晚了。買股票是很有風險的一件事情,我們要考慮周全,千萬不要因為炒股最後弄得自己身家都沒有了。
⑹ 華誼兄弟從當初的龍頭公司,到如今的債台高築,究竟經歷了什麼
截至2018年年底,華誼兄弟的總資產為185.4億元,與初期相比下降了8%,凈資產為87.03億元,比初期下降了9.92%。對比華誼兄弟巔峰時期的市值,目前已出現了斷崖式的額下跌。
這是華誼兄弟子上市以來的第一次巨額虧損。盈利能力下滑和信譽減值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兄弟在1月23日跟阿里簽署協議,向阿里借款7億元,還款期限5年,每年支付利息。上市公司借款度日,可想而知華誼現在的資金問題有多緊張。
要說華誼兄弟的興起,就離不開馮小剛這個人。1994年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兩人合夥成立了華誼兄弟。1997年因為馮小剛的賀歲片《甲方乙方》成功打入電影行業,混得風生水起。隨後華誼兄弟開展了電影電視、藝人經紀、音樂、 娛樂 等領域的業務。九年後成立了華誼兄弟傳媒集團,開始了華誼最巔峰的時代。
2006年到2008年之間,國產電影票房排行前十的收入中,華誼佔了15.57%,僅次於中影集團。2009年華誼兄弟在深交所上市,股票開盤即大漲。截至收盤當天,華誼兄弟的股價為70.81元,上漲了147.8%。
然而風光背後總是暗藏著危機。隨著華誼兄弟股票的上漲,就有專家指出華誼兄弟提前透支了三年的股價。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初的風光也抵不過現實,華誼兄弟早就不是那個市值超800億的影視巨頭了。
其實華誼的危機早就有了端倪。最早出現問題的就是明星業務這一塊。曾經的華誼兄弟擁有這影視圈的半壁江山,明星藝人包括黃曉明、李冰冰、周迅、鄧超等76位明星,在 娛樂 圈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長。先是著名經紀人王軍花合約期滿帶著一批藝人離開了華誼,包括陳道明、夏雨、梁家輝等人。接著在2010年左右,章子怡、李冰冰、周迅等人又紛紛離開華誼自立門戶。當家明星的接連離去,給華誼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畢竟藝人經紀和相關的業務收入佔到了華誼兄弟總收入的31.1%。將近三分之一的佔比,確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提到華誼的關鍵人物就不得不提到馮小剛。王中磊說過:「華誼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影視方面也是華誼兄弟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收入。2012年,馮小剛的電影《1942》電影票房不理想,華誼兄弟的市值兩天內就蒸發了13個億。隨後發行的多部電影都沒有出現亮眼的票房成績。
電影投資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拍好了賺得盆滿缽滿;拍不好就血本無歸。隨著電影票房的不理想和眾多明星的離開,華誼兄弟開始打算改變過度依賴電影票房的局面。
2013年,華誼兄弟開始推出了自己新的戰略計劃:去電影單一化。開始發展互聯網、實景 娛樂 等業務。實景業務的代表就是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但是文旅項目並不好做,而且佔用巨資,短期內都不會有顯著的收益。
華誼兄弟的去電影化並不成功,電影方面的發展也陷入困境。2014年華誼的電影發行份額僅有2%,十部電影中最高的一部電影票房只有2.3億。2015年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好轉,僅有一部《尋龍訣》表現較好。同年年底,華誼兄弟開始回歸電影行業。
想要重新開始電影,首先要有演員有導演。鑒於華誼之前的當家明星都離開了,華誼開始著手解決演員的問題。首先華誼兄弟以7.5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浙江東陽浩瀚 娛樂 有限公司。華誼花了百倍溢價收購這家公司,主要是因為這家公司有多位明星股東,包括李晨、楊穎、馮紹峰、杜淳等。
重新發展電影之後,華誼兄弟在電影方面有了一些起色。《芳華》、《前任3》等電影給華誼帶來了幾十億的票房收入。2017年華誼的全年營收達38.7億元,同比上漲了10.49%。
除了影視、藝人方面,華誼兄弟的股價情況也不容樂觀。去年6月開始,華誼兄弟的股價就出現了低迷狀態,市值跌了110億元左右。
此前多方面發展不利,2019年華誼兄弟將著手進行資產處置。逐漸剝離發展不良的板塊,回籠資金,重新回到影視製作方面,提高作品的內容。
這個問題,給你看張圖吧。
10年,華誼的負債從1.62億增加到100億,增加了60多倍!
10年,華誼的凈利潤從5800多萬增長到12.18億,增長了僅20倍,但在近幾年開始出現嚴重下滑, 特別是伴隨著負債的進一步降低,凈利潤竟然就出現了虧損 。
所以, 基本可以得出,前10年的高利潤增長是通過高負債、高財務杠桿換來的 。在宏觀經濟全面去杠桿的環境下,只要一動杠桿,利潤必然出現崩跌。
這一點也可以從華誼連年高企的財務費用得到佐證。10年,華誼財務費用從300多萬,增長到了3個多億,增長了100倍。
在這么高的財務杠桿的作用下,華誼仍然沒有保持一個穩定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反而呈現的是連年下滑的凈資產收益率。也就是說,華誼這些年,當財務杠桿越加越大的時候,它的賺錢能力反而下降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能稱它是一家好公司嗎?還是行業的龍頭嗎?
以上是華誼在財務上,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另一方面,會看華誼的 歷史 ,也就只有那麼幾部經典作品,《士兵突擊》、《集結號》、《天下無賊》,後來的作品還有幾部能達到這幾部高度的?
影視業開始剛開放時一窩蜂虛假繁榮景象。現在影視開始回落了。就算你是神仙也無法挽回這種局面。政府穩定壓倒一切。自然影響到影視業的投資生存環境。國產片每年幾百部都是虧損的。投資 娛樂 公司又有多少錢虧呢?
當下是中國影視業的寒冬,據說曾經幾百個項目同時拍攝的橫店,現在不到十個項目還在拍攝,好似「死」城一般。
曾經有2萬多個影視傳媒公司,這一年多來,倒閉了三分之一,而且還在繼續不斷地倒閉之中。
上市的30來家影視傳媒公司之中,除了歡瑞世紀,大多在虧損之中,華誼是中國民營影視公司的老大,目前情況的確很不樂觀,特別《八佰》的撤檔,真可謂雪上加霜。
3月28日,華誼兄弟(300027.SZ)發布的2016年財報顯示,營收35億,同比下降9.55%;凈利潤8.08億,同比下降17.21%。
上市八年以來,華誼兄弟首次出現業績下降。是偶然的「馬失前蹄」,還是積弊終於「顯山露水」?
失去「王座」
想要知道誰是電影領域的王者非常簡單,只要看當下票房、口碑最旺的幾部影片是誰家出品的即可,比如拍出《甲方乙方》、《非誠勿擾》的華誼兄弟。
從2014年開始,華誼兄弟逐漸失去王者地位,集中表現為兩點:寄予厚望的大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能「一炮打響」,比如《搖滾藏獒》、《我不是潘金蓮》;在產業鏈中的角色時常顯得無足輕重,比如《尋龍訣》、《魔獸》。
2013年
回過頭來看,2013年竟然是華誼電影事業的巔峰。《2013年度報告》提到的影片有《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大明猩》、《忠烈楊家將》、《海嘯奇跡》、《控制》、《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私人訂制》等8部。除《海嘯奇跡》之外,7部影片總票房為31.2億(數據來自《貓眼專業版》)。
2013年,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總票房分別為31.2億和23.2億元,華誼兄弟領先34.5%。
2014年
2014年,華誼兄弟的電影事業出現斷崖式下跌。《2014年度報告》提到《私人訂制》、《前任攻略》、《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飛馬奇遇記》、《人間小團圓》、《白日焰火》、《整容日記》、《有一天》、《一個人的武林》、《撒嬌女人最好命》、《微愛之漸入佳境》等7部「主要影片」。此外,華誼兄弟還參與了《整容日記》和《死亡派對》的發行。
2013年7部片子31.2億票房,2014年10部片子還不到9.9億。其中,一手包辦出品及發行的《有一天》上映15天僅獲199.6萬票房。
2014年,光線傳媒投資發行的12部影片總票房達31.4億,相當於華誼兄弟的三倍。其中《爸爸去哪兒》、《分手大師》、《匆匆那年》分別為6.97億、6.65億和5.89億,而華誼兄弟全年只拿出一部票房超過2億的片子。
沒想到光線傳媒會超越華誼兄弟,更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
2015年
2014年,華誼丟掉票房冠軍而且輸得很難看,或許是「大意失荊州」吧。
2015年初,王中磊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翻篇兒,趕緊翻篇兒!2015年對我來說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2015年度報告》中,華誼兄弟提到的影片有13部之多:《微愛之漸入佳境》、《功夫3D》、《奔跑吧兄弟》、《天降雄師》、《失孤》、《少年班》、《梔子花開》、《命中註定》、《三城記》、《前任2備胎反擊戰》《壞蛋必須死》、《尋龍訣》、《老炮兒》。
13部影片的總票房約為43億,算是打了個「翻身仗」。
在王中磊期待的2015年,華誼兄弟打的是帶引號的「翻身仗」?
首先,《尋龍訣》、《奔跑吧!兄弟》均由萬達影視主導,華誼躋身「聯合出品」、「聯合發行」之列(當時華誼與萬達尚未交惡),兩部影片對華誼2015年的票房貢獻達18.47億。《微愛之漸入佳境》的8900萬票房是2014年的「長尾」。剔除這三部影片,2015年華誼兄弟總票房僅為23.2億。
其次,光線傳媒2015年票房達56億。雖然光線也有「水分」,但「摻水VS摻水」、43億對56億,華誼未能奪回電影票房冠軍。
最後,華誼兄弟佔主導地位且票房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兒》,兩部影片票房分別為2.52億和9.03億。而光線傳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過16億。
2016年
2016年,華誼的幾部「重頭戲」——《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取得較好的口碑,票房卻不及預期。《我不是潘金蓮》未突破5億、《羅曼蒂克消亡史》僅為1.23億(跨年放映)。
《2016年度報告》提到的影片有:《尋龍訣》、《老炮兒》、《紐約紐約》、《靈偶契約》、《奔愛》、《魔獸》、《搖滾藏獒》、《陸垚知馬俐》、《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等10部,總票房31億。
在一些媒體上,華誼兄弟號稱「全球總票房65億」。#比光線傳媒多1個億#
華誼兄弟沒敢在財報里提這個65億,因31億國內票房中,《魔獸》已經佔了47.5%,而34億海外票房基本全是《魔獸》。
剔除這部由環球影業、傳奇影業、暴雪 娛樂 們主導的美國大片,華誼兄弟的全球票房還不到17億。「蹭大片」的粉飾能力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事不過三,華誼已經失去曾經的江湖地位而且看不到翻盤的跡象。
財務數據折射出「去電影化」
2014年之前,華誼兄弟的自身定位是「影視 娛樂 」公司,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和影院都是一級主營業務,財報會披露每項業務的收入、成本。
2014年之後,華誼兄弟不想只做影視,要擴大自己的業務版圖,改變公司內外對華誼的認知。於是影視 娛樂 、互聯網 娛樂 、品牌授權成為並駕齊驅的「三大主業」。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成為「影視 娛樂 」的子項,不再單獨披露營收和成本。
2011年到2013年:電影板塊舉足輕重
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是華誼兄弟的「三駕馬車」(後來被統統歸入「影視 娛樂 」板塊)。
電影業務不僅帶來豐厚收入還為華誼贏得巨大聲譽,成為支撐上市公司數百億市值的核心因素。
藝人經紀業務收益不高,且逐年下降。其實,華誼涉足此項業務不為賺錢,而是想在藝人培養、管理上插一手,多少借鑒了香港TVB(邵逸夫開培訓班、辦選美、搞藝人經紀)。盡管藝人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幫助、指導,但「家長制」藝人管理模式不一定適於個人利益最大化訴求——華誼的經紀公司能幫助藝人與華誼博弈?
2013年,電影板塊營收突破10億,同比增幅達76.4%。電視劇與電影業務相得益彰。2013年,電視劇板塊營收突破5億,同比增幅36.1%。
在電影業務達到「巔峰」的這一年,華誼兄弟市值於9月創下368億新高,距創業板第一僅一步之遙。
按照後來的劃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視 娛樂 」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為91.4%、97.5%、97.6%。
電影產業鏈很長,電影公司可選擇參與一個或多個環節,如出品、製作、發行。出品還是聯合出品、發行還是聯合發行,顯示參與者充當的是主角還是配角。
角色不同,經濟效益自然大不相同。
因此,給華誼帶來聲望和營收的電影業務,在利潤方面卻有些起伏不定:
2011年,電影業務毛利潤僅為6800萬,而電視劇業務毛利高達2.37億;
2012年,電影、電視劇毛利潤分別為2.16億、2.13億,幾乎相等;
2013年,電影業務異軍突起,實現毛利潤5.94億。
2012年,華誼兄弟「電影及衍生」業務毛利潤率為35.3%,2013年為54.9%。一般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毛利潤率升降一二個百分點都是大事兒,電影公司卻一下子波動了20個百分點!
感到影視業務「靠天吃飯」或許是華誼多元化的緣由之一,殊不知其它行業也要靠天吃飯,比如網路 游戲 。
2014年到2016年:影視板塊權重下降
重新劃分後,「影視 娛樂 」板塊的佳作少、票房不理想,與行業影響力下降對應的是營收增長緩慢。
早在2013年,電影、電視劇、經紀、影院四項業務營收合計已達19.67億。從2013年到2016年,華誼兄弟影視業務營收增長了30.6%,年復合增長率僅9.3%。
「互聯網 娛樂 」曾被寄予厚望,這個板塊主要包括以「華誼創星」為平台的多屏互動業務和「廣州銀漢 科技 」的手游業務。2014年,華誼兄弟「互聯網 娛樂 」一飛沖天,取得7.78億營收,同比增長3222%。表現最搶眼的是銀漢 科技 ,5月份開始並表,半年報顯示收入近7500萬元。
2014年11月,華誼兄弟完成36億元的定向增發,認購者包括阿里(8.08%)、騰訊(8.08%)及中國平安(2%)。
雖然電影業務被光線傳媒搶了風頭,卻同時獲得「AT」認可,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015年,互聯網 娛樂 板塊營收進一步增至8.61億,同比增幅收窄至32.57%。2016年,營收只有6.76億,同比下降21.47%。#不知AT投資華誼是看上了電影還是 游戲 ?#
「品牌授權」本質上是影視產品的「長尾」收入,「影視 娛樂 」板塊黯淡,品牌授權業務的想像空間有限。
2016年報顯示,「影視 娛樂 板塊」收入25.69億,同比下降9.3%。
2014年、2015年、2016年,「影視 娛樂 」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為50.3%、73.1%、74.0%。
概括地說,多元化努力取得的進展就是將影視 娛樂 營收佔比從95%以上降至75%以下。
三大主營業務增長乏力,盈利能力也出現下滑。
2016年「影視 娛樂 」板塊毛利潤為10億元,毛利潤率39%。而合並前的2013年,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等四項業務毛利潤共計10.7億,毛利潤率為54.8%。
除了拍電影,在其它領域都是「跑龍套」
1)20次減持掌趣 科技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85億元代價獲得掌趣 科技 22%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13年5月13日,華誼兄弟所持掌趣 科技 15.73%股權解禁。當天華誼兄弟就減持套現9280萬,隔日又套現1.925億。#完全不顧吃相#
截至2016年末,華誼兄弟累計持減掌趣 科技 20次,合共套現23.77億元。其中2016年套現12.76億,確認「投資收益」7.45億,相當於2016財年凈利潤的92.2%!
20輪減持過後,華誼兄弟僅持有掌趣 科技 1.4%股權。按掌趣 科技 目前股價,華誼兄弟所持股票市值約為3.4億,最多還能吃一年老本兒。
除了每年賣些掌趣 科技 換錢,華誼兄弟還於2014年8月出清耀萊影城股權(對價4.64億)。
發展了N多年,華誼旗下影院才不過19家。飽嘗渠道之苦後,華誼兄弟開始加大終端布局力度,計劃5年內躋身院線前列並一口氣成立「華誼」、「華影「兩家電影發行公司。#早干什麼去了#
2016年參與10部電影的製作、出品或者發行,整個公司忙了一年才獲得10億毛利潤,而12次減持掌趣 科技 卻賺到7.45億凈利潤。但人們對華誼的尊重、市值對華誼的估值還要看10部片子,而不是12次減持掌趣 科技 。
2)副業不能挑大樑
除了收獲,華誼兄弟倒是沒有忘忘記耕耘,僅2015年新增投資就有孚惠成長資管中心(投資2億)、北京華遠嘉利房地產開發(投資4億)、上海刃游網路 科技 發展(增資3000萬)、東陽美拉傳媒(以1.05億元收購)、東陽浩瀚影視 娛樂 (以7.56億元收購)、北京英雄互娛 科技 (1.9億)。#不知收成如何#
王氏兄弟有商人的精明。收購的華誼浩瀚時與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明星股東簽下對賭協議。明星們保證五年內每年凈利潤9000萬和15%的年增長,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補上。對馮小剛與東陽美拉,則要求每年一億元凈利潤和15%的年增長。
失去「影視 娛樂 」領域龍頭地位,憑資金規模和行業經驗,華誼兄弟在資管、網游、房地產領域只能充當無足輕重的「小龍套」。
以 游戲 為例,2015 年全產業收入達 1400 億,其中騰訊、網易分別為 400 億、150億,華誼只有不到 10 億。
即便僥幸獲得高於「影視 娛樂 」的收入,華誼兄弟憑副業也難以贏得尊重及估值上的加分。
洗錢勝利,留下一地雞毛,佩服
實際上華誼用錯了人,冰冰,其實解釋一下就是涼涼,何況兩個冰冰!不涼才怪!!!!!
⑺ 華誼兄弟這個公司大家覺得怎麼樣
提到華誼兄弟,就會想到他捧紅的很多藝人,它就像是一個升級的跳板,跟他簽約的藝人大部分都是一路走紅。
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14日在東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忠軍。
現在華誼音樂(張靚穎、羽泉、黃征等)被國內一家大的SP公司華友世紀收購,實際上已不屬於王中軍兄弟集團了。那華誼簽約的藝人只有是華誼經紀公司里的藝人(演員)了。目前華誼經紀范冰冰、李冰冰一花旦一青衣當家壓寨,其它藝人有左小青、孔鐿珊、王岩等等。原來華誼經紀的藝人我知道的有夏雨、肖容生是隨王牌經紀人王京花一起跳槽的,還有一些不大清楚。林心如也簽約華誼,,和蘇有朋一起簽的。
華誼兄弟旗下藝人:安以軒 BOBO 陳紫涵 車曉 陳思成 董璇 範文芳 馮遠征 胡靜 何佳怡 胡可 霍思燕 黃曉明 何啄言 李冰冰 劉孜 劉芸 李玥 李宗翰 李晨 羅海瓊 李易祥 劉科 李玲 李琳 李乃文 劉曉虎 林心如 李海濤 馬可 任泉 任斯璐 蘇有朋 湯嬿 吳佩慈 王斑 王寶強 王岩 徐帆 羽泉 尚雯婕 張靚穎 黃征 李慧珍 張靚穎 許還幻 熊乃瑾 徐若瑄 楊立新 袁文康 張涵予 周迅 趙毅等等...
這些藝人有的已經大紅大紫,有的很有潛力,看來華誼兄弟的眼光很獨特。
⑻ 黃曉明當初花360萬買了華誼兄弟股票,11年過去,現在值多少
當初購買的時候是3元錢一股,現在已經升到了63元每股了,這可是非常厲害的潛力股,有段時間這個股票已經升到了91元每股,如果按這個計算下來的話,黃曉明的股票應該是在2個億左右了。在現在的社會,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和以前那個時代有著很大的變化。時代的不同,收入的方式更不同,在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方式存在。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投資,但是在投資的道路上有賺盆滿缽滿,有賠的一塌糊塗。接下來我們看看,黃曉明是怎麼樣的投資的。
三、黃曉明是越來越好了
股票的升和跌主要是看這家公司的發展,而華誼兄弟這么久在內地發展的十分不錯,可以說是越來越厲害了,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佩服黃曉明的眼光是真的挺不錯的,華誼兄弟的前景現實也是非常的好。黃曉明現在除了拍戲賺錢之外,就是投資股票,最近黃曉明還開了一家燒烤店,看來明星們都看好了餐飲這個行業。現在黃曉明的事業是越來越成功了,這和當初自己的眼光和決定有很大的聯系,現在他的身家也是不低了。至少在明星的這個行業裡面,黃曉明的身家是富豪無疑了。那麼也祝福黃曉明,以後越來越好吧。
⑼ 2013年a股票漲幅前十名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2013年滬深兩市累計漲幅前10名個股中,創業板的網宿科技(300017,收盤價84.70元)以401.48%的累計漲幅居首,華誼嘉信、陽光電源和銀之傑分居漲幅榜第三名、第七名和第九名。滬市個股則僅有中國軟體位居兩市上漲第10名,漲幅為2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