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歷史會重演的案例
A. 什麼是股票技術分析
就是利用量價結構變化,波浪位置,趨勢等等技術分析手段來預判股價的走勢,給你舉個實際例子
然後十二日中午過26.48因為量價背離指標背離得出賣出的結論
正確的技術分析是這種可以提前和在當下判斷出結果的,而不是每天收盤後看圖說故事,這里金叉買,那裡死叉賣
B. 上證指數歷史上有幾次比較大的調整
第一次大調整:從1992年5月26日最高1429.01點下跌至1992年11月17日最低 386.85點,下跌幅度為:72.928%;下跌時間近半年;
第二次大調整從1993年2月16日最高的1558.95點下跌至1994年7月29日最低325.89點,下跌幅度為:79.095%;這也是中國股市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下跌,下跌時間將近1年半;
第三次大調整從1994年9月13日最高1052.94點下跌至1995年2月7日最低524.43點,下跌幅度為:50.218%時間為5個月;
第四次大調整從1995年5月25日最高926.41點下跌至1996年1月19日最低512.83點,下跌幅度為:44.643%,時間近8個月;
第五次大調整從1997年5月12日最高1510.18點下跌至9月23日最低1025.13點,下跌幅度為:32.11%時間僅為4個半月;
第六次大調整從2001年6月14日最高2245.44點下跌至2005年6月6日最低998.23點,下跌幅度為:55.544%
第七次大調整從2007年10月17日最高6124.04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最低1664.93點,下跌幅度為:72.813%,時間剛好1年,下跌幅度跟1993年2月16日到1994年7月29日的那次最大幅度調整相比只有不到6.3%的差距!但目前無論從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都沒有見底的跡象,只不過現在介入應該沒有什麼風險了,即便再下跌應該幅度也不會超過10%,所以空倉的朋友現在應該可以逢低大膽介入了!但是如果被深套的目前不宜急著補倉,還需在等待一些時日。
C. 股票崩盤的世界最慘烈的幾次股市崩盤
一個小時內,11個投機者自殺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給人們燙上了關於股市崩盤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換手的股票達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許多股票售價之低,足以導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夢破滅。
但回頭來看時,災難的發生甚至是毫無徵兆的。開盤時,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注意的跡象,而且有一段時間股指還非常堅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瘋狂,人們競相拋盤。到了11:30,股市已經完全聽憑盲目無情的恐慌擺布,狂跌不止。自殺風從那時起開始蔓延,一個小時內,就有11個知名的投機者自殺身亡。
隨後的一段日子,紐約證券交易所迎來了自成立112年來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大崩盤發生,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超過以往經歷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著的投機者,接下來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維德在《客戶的遊艇在哪裡》講述的1929年股市崩盤前後的一個故事,成為那一時期投機者的經典寫照。
一個投資者在1929年初的財產有750萬美元,最初他還保持著理智,用其中的150萬購買了自由國債,然後把它交給了自己的妻子,並且告訴她,那將是他們以後所需的一切花銷,如果萬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這些債券,一定不可以給他,因為那時候他已經喪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來了。他就向妻子開口了,說需要追加保證金來保護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萬美元。他妻子剛開始拒絕了,但最終還是被他說服了。故事的結局可想而知,他們以傾家盪產而告終。
實際上,這種遭遇不僅僅降臨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資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經濟學家也沒有逃脫噩運。20世紀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此次危機中幾近破產。
像其他人一樣,凱恩斯也沒有預料到1929年大崩盤,而且還低估了這次危機對美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凱恩斯積累的財富在1929年崩盤時受到重創,幾乎變得兩手空空。
後來憑借著敏銳的判斷力,到1936年的時候,他靠投資股市把財富又增長到了50萬英鎊以上(相當於現在4500萬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資金又縮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盤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陰影。
盡管股市暴跌最初影響到的只是富人,但這些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群體,其成員掌握著大部分消費收入,構成了最大部分的個人儲蓄和投資來源。因此,股市崩盤導致美國經濟失去了由證券投資盈利形成的對支出的支撐。
股市崩盤以後,控股公司體系和投資信託的崩潰,大幅削弱了借貸能力和為投資籌措資金的意願,這迅速轉化為訂單的減少和失業的增加。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間,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價格從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的股票的平均價格從141.9跌到28,20種鐵路的股票平均價格則從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響,金融動盪也因泡沫的破滅而出現。幾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企業關門,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間出現了四次銀行恐慌。盡管在泡沫崩潰的過程中,直接受到損失的人有限,但銀行無法避免大量壞賬的出現,而銀行系統的問題對所有人造成間接沖擊。
大崩盤之後,隨即發生了大蕭條。大蕭條以不同以往的嚴重程度持續了10個年頭。從1929年9月繁榮的頂峰到1932年夏天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到1933年底,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幾乎還達不到1929年的1/3。實際產量直到1937年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接著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仍然低於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間,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萬。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在4個勞動力中就有1個失業。
更嚴重的是,股市崩盤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國股民的黑色記憶,這一天美國股市又一次大崩盤。股市開盤,久違了半個世紀的恐怖重現。僅3小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下跌508.32點,跌幅達22.62%。 這意味著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內即貶值了二成多,總計有5000億美元消遁於無形,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八分之一的財產瞬間蒸發了。隨即,恐慌波及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10月19日當天,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悉尼、惠靈頓等地的股市也紛紛告跌。
隨後的一周內,恐慌加劇。10月20日,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跌幅達14.9%,創下東京證券下跌最高紀錄。10月26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126點,跌幅達 33.5%,創香港股市跌幅歷史最高紀錄,將自1986年11月以來的全部收益統統吞沒。與此相呼應,東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馬尼拉的股市也紛紛下跌。於是亞洲股市崩潰的信息又回傳歐美,導致歐美的股市下瀉。
據統計,在從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因股市狂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美林證券公司的經濟學家瓦赫特爾因此將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稱之為「失控的大屠殺」。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響到的還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雜志上公布的美國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從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當天,當時的世界頭號首富薩姆·沃爾頓就損失了21億美元,丟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慘的是那些將自己一生積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眾,他們本來期望借著股市的牛氣,賺一些養老的錢,結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積蓄便在跌落的股價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股市的震盪剛剛有所緩解,社會經濟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動之中。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1929年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運的是,當時美國經濟保持著比較高速的增長,股市崩盤並沒有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但股災對美國經濟的打擊仍然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國「黑色星期一」過後,率先恢復的是日本股市,並且帶動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後,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態勢,但另外一個噩夢般的恐慌卻在醞釀之中。1989年12月,東京交易所最後一次開市的日經平均股指高達38915點,這也是投資者們最後一次賺取暴利的機會。 進入90年代,股市價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勢更猛。1992年4月1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跌破了17000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時價總額由1989年底的630萬億日元降至299萬億日元,3年減少了331萬億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徹底破滅。股市泡沫的破滅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一方面證券業空前蕭條。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來的兩年中股票市場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賺取交易手續費生存的200多家證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經營赤字越來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達400億日元以上。
對外資本交易方面,由於對外證券交易額減少,出現長期資本收支盈餘,日本戲劇性地變為了資本輸入大國。
另一方面由於股市瘋狂上漲,吸引企業都轉向直接融資,銀行被迫以風險大的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主要融資對象,從而間接地導致了銀行業的危機。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立即呈現設備投資停滯、企業庫存增加、工業生產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面。影響所至,連房地產也未能倖免。日本房地產價格在1990年達到了聳人聽聞的高位,當時日本皇宮地塊的價格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所有房地產價格的總和。泡沫破滅後,日本房地產價格跌幅近半才剛剛開始穩住,整個國家的財富縮水了近50%。當年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激發人們借貸投機的慾望,日本銀行當初急切地給房地產商放貸終於釀下了苦果。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和不良貸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銀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發了通縮,使得日本經濟經歷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蕭條。
日本經歷了長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彈之後,日本股市離它的歷史最高點還有70%之遙。 目光放回國內。雖然與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 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之,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D. 歷史中股災賺錢的人物
1987年股災,有一個人卻賺翻了(轉)
2014-12-08 鏡外勢力
外匯投資大師保羅·都鐸·瓊斯 (生於1954年9月28日,美國田納西州) 是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的創始人。他有多成功?2009年,他的個人估算價值已達到約63億美元,並於2007年3月被福布斯排行榜評為世界上最富有名單第369位。他是華爾街的操盤高手。
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可以說是投資人的夢魘,他們親眼目睹了全球股市重演1929年崩盤的歷史。但是,就在同一個月份,由瓊斯所管理的都鐸期貨基金,卻賺得62%的投資回報。
「股市崩盤的那一周,是我有生以來最刺激、最緊張的一次經歷。我們早在1986年中期便預料股市會崩盤,因此設計了幾套應對之策,在1987年10月19日來臨時,我們便知道股市當天會崩盤。」瓊斯在回憶當天的情景時說道,「因為10月16日(星期五)股市下跌而交易量放大,這正好與1929年股市崩盤前兩天的情況一模一樣。同時,當時美國財政部長貝克在周末談話中指出,美國由於與西德無法達成協議,因此將不再支撐美元,這更無異於為股市獻上死亡之吻。」
瓊斯在股市崩盤前已經建立了大量股指期貨空單,除此之外,他還在債券方面獲得收益。「在股市崩盤當天,我手中持有我有生以來最大的債券倉位。我當時在想,股市崩盤後聯邦儲備委員會會有什麼反應?我猜想美聯儲會大幅增加貨幣供給,以維持市場的穩定。可是,由於當時債券表現實在差勁, 因此我也不敢大量持有多頭部位。後來,在最後半小時的交易時間內,債券突然開始上揚,我立刻想到這是美聯儲在採取行動,才促使債券價格上揚,於是我馬上跟進,結果大賺一筆。」
瓊斯的出色表現是一貫的,他曾經連續5年保持三位數的增長,1992年底歐洲貨幣體系發生危機,瓊斯數月內在外匯市場贏利十幾億美元。 瓊斯從做經紀人起家,1976年開始做起,第二年就賺了100多萬美元傭金。1980年瓊斯到紐約棉花交易所當現場交易員,幾年之內賺了上千萬。1984年瓊斯離開交易所,創建都鐸基金,從150萬做起。4年後投資到他的基金的每1000美元已增值到1700多美元。到1992年底,都鐸基金總額已增長到60億美元。如果不是瓊斯於1987年底停止接受新投資並開始分發利潤,那麼60億是絕對打不住的。
瓊斯的交易生涯並非一帆風順。1979年他逞一時之勇,一次進單過多,結果連遇跌停板,等平單出場時資金損失達三分之二。他懊喪至極,對自己幾乎完全喪失信心,差一點改行。從那以後他開始學會控制風險,遵守原則。 瓊斯做單每天都是新的起點,昨天賺的成為過去,今天從零開始。每個月虧損最多不能超過10%。順手時,瓊斯可以連續十幾個月不輸錢。三位數的年增長率對他來說是司空見慣。由於風險控製得法,瓊斯的基金在分析判斷失誤的情況下仍能贏利。
1992年年初,瓊斯認為美國減息己到盡頭,歐洲利息將下降,歐美利率差的縮小將扭轉美元弱勢。都鐸基金因而進場買了大量美元。剛開始還較順利,美元果然走強了幾百點。但不久美國經濟不振的消息頻傳,美元對歐洲貨幣大幅下跌,直至創歷史最低價位。瓊斯在發覺大勢不對後及時砍單出場,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他同時耐心等待時機,追回損失。年底歐洲貨幣體系發生危機,英鎊、義大利里拉等貨幣大跌,瓊斯及時進場拋售外幣 ,一月之內賺了數億美元。
瓊斯有一些具體的做單原則: 不平均加單。一批單子進場後,市場反走說明判斷可能有問題,盲目加單平均價位雖然稍好,但如果方問錯了,新加的單只是錯上加錯。反過來講,如果你相信方問沒錯,只是價位不夠好,那就不必過於計較。瓊斯認為,哪裡進單不重要,關鍵是這一天你是看漲還是看跌。新手最愛間瓊斯:你是買還是賣呀? 瓊斯認為他是買還是賣不應該影響旁人對市場的判斷。新手也要獨立思考。再一個問題就是:你從哪裡開始買的? 瓊斯認為這也與當天是賺還是賠無關,關鍵是判斷漲與跌。
瓊斯認為,做單最重要的是防守而不是進攻。他每天都假設自已進的每一張單都是錯的,事先設好止蝕位,這樣他對最多一次會賠多少心裡有數。瓊斯奉勸所有交易員不要逞強,更不能自負。要不停地懷疑你自己,懷疑你的能力,永遠不要自以為了不起。你一飄飄然就完蛋。這並不是說對自己毫無信心,信心一定要有,但適可而止。瓊斯自言他對這行是越干越怕,因為他知道要保持成績有多難。每次大輸往往都是在連續做了些漂亮單後自我感覺良好之際.
瓊斯的做單策略與眾不同。他不願意隨大流,很少追勢,總喜歡在轉勢之際賺錢。他自為最大的機會主義者。一旦他發現這種機會,便進場兜底或拋頂。錯了馬上就砍單,然後再試,往往是試了幾次以後開始賺大錢。市場上很多人認為一味找底或頂很危險,要賺錢最好抓勢的中段。瓊斯十多年來卻成功地抓住了不少頂和底。瓊斯的理論是,跟勢的人要在中段賺錢,止蝕單就得設得很遠,一旦被迫砍單,損失就很大。再說市場只有15%情況下才有勢,其他時間都是橫走。所以他比較喜歡做兩頭。
瓊斯覺得外匯市場任何人都操縱不了。一般人有種錯覺,以為華爾街大戶能控制市場價格的變化。瓊斯說,他可以進場鬧騰一、兩天,甚至一個星期,特別是如果時機正確,他進場後加加油,可能造成某種假象,但他一停買,市場價格就會掉下來,除非市場本身就很強勁。他打了個生動的比方:你可以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開一家最漂亮的夏裝店,但沒人買,你總歸要破產。 瓊斯還注意聽取同行的意見,特別是戰績較佳的同行。如果自己意見和他們一致,他就多做一點,如果有很大分歧。他就觀望。本來他看好某一種貨幣想買進,但得知某位高手在拋出時,他就耐心等待。等到有一天市場開始走平,那人說;我看該出場了,他就進場大買特買。
瓊斯在具體分析手段方面最推崇"艾略特波"理論。他認為自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應歸功於這一周期理論。艾略特波理論是憑借黃金分割法推算市場漲跌周期的一種分析方法,在股票和期貨市場廣為採用。瓊斯認為外匯市場也不例外。艾略特波理論吃透後,可以幫你找到很多低風險高收益的進單機會。
談到成功的秘訣,瓊斯認為自己的長處是超脫。任何已經發生的事都成為過去,3秒鍾之前發生的事無關緊要,關鍵是下一步怎麼辦。感情上離市場要遠一點,以前的看法不對就得及時修改。思想要開放,信心要堅定。他自已雖然偏好做兩頭,找逆轉,但都鋒基金也採用了幾套跟勢的電腦交易系統,成績也很不錯。但瓊斯認為好交易員應該比電腦系統能賺錢,因為人腦能夠靈活變通,更快地適應市場的變化,以及不同市場之間的差異。
E. 金融市場里10年一次的「翻身機會」,你錯過了幾次
世間萬物都是有周期的。
任何事情都是有因必有果,有一個因果循環,有一個輪回,有一個規律。
就好比金融市場,10年為一個周期,10年左右會經歷一場災難。
1998年的時候,東南亞爆發了金融風暴,並很快波及到了整個亞洲,金融巨鱷索羅斯趁機攻擊泰銖引發了金融危機,目的則是「狙擊」香港金融市場!
根據測算,索羅斯大約借了1200億港幣做空港幣,60多億港幣做空恆生指數期貨,一開始借了等值700多億港幣的股票做空,隨後又再借了等值近1000億港幣的股票做空,按10%的年利率計算,利息近300億港幣。做空港幣沒有獲利。
但是做空股指期貨收益率近30%,股指期貨總價值近600億港幣,獲利近180億港幣。做空股票收歷猜益率近30%,股票總市值1700億港幣,獲利近510億港幣。所以索羅斯總獲利就是0+180+510-300≈390億港幣,摺合約50億美元。現實中索羅斯應該賺得更多。
而到了2008年的時候,美國爆發了嚴重的次貸危機,大批的民眾失業,許多金融公司倒閉,就連華爾街的巨頭也不好過。
在那一年裡,我們看到了美國的大級別形勢產生,看到了美聯儲為了救市想盡了一切的辦法,甚至出動了量化寬松的政策,才咐此挽回了局面。
而那一次的危機是由次級貸款引起的,所以也叫次貸危機。
其實,這樣的危機不僅只有1998年和2008年。
我們發現,每10年左右,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全球經濟震盪!比如:
30年前的美國「黑色星期一」;
40年前的歐洲貨幣危機和拉美危機;
它們的原因不同,嚴重程度不同,但是這個周期的規律卻大致相同。
而如今,在2020年的時候,全球再一次進入了一個大衰退,大蕭條,而此次的危機是新冠引起,導致了全球的金融市場,經濟出現了大幅下滑的局面。
堪稱 歷史 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
但回過頭你會發現,每一次的危機也是一次機遇!
真正可以把握危機的人才有希望改變人生的 軌跡 。
不要問 歷史 會否重演?
你只需要知道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危機!
更不要放過每一次金融危機的人生大機會!
巴菲特講:
我的一生中,從未遇見一位沒虧過錢的富人! 卻遇見許多從未虧掉一毛錢的窮人。 敢投資的人——才擁有成為富人的機會!不敢投資的人,雖然沒有虧過錢,但也註定不會贏。
我這里再送給大家一句話:
如果把人的一生看成一場 游戲 ,那麼試錯的成本其實並不高,而錯過的成衡爛迅本會非常高!
F. 鍘嗗彶涓婃渶涓ラ噸鐨勮偂鐏炬湁鍝浜
鎶曡祫鑰呬拱鑲$エ閮芥槸涓轟簡璧氬彇鏀剁泭錛屼絾鏄涓鏃﹁偂紲ㄥ競鍦哄叏闈㈠穿婧冿紝閭d箞緇濆ぇ澶氭暟鐨勬姇璧勮呰禋閽辯殑姊︽兂閮戒細鐮寸伃錛岃繖縐嶆儏鍐墊垜浠鍙鍋氳偂鐏撅紝閭d箞鍦ㄥ叏鐞冨巻鍙查噷鍙戠敓鏈涓ラ噸鐨勮偂鐏炬湁鍝浜涘憿?
鍏ㄧ悆鍙戠敓鏈涓ラ噸鐨勮偂鐏炬湁鍝浜?
(涓)緹庡浗鑲$伨(1929騫)
1929騫10鏈堟渶鍚庡嶮澶╋紝鏈熼棿鑲′環浠庨珮宄拌穼鍒頒簡璋峰簳錛屽湪榪欏嚑澶╃航綰︿氦鏄撴墍姣忓ぉ鎹㈡墜鐨勮偂紲ㄩ珮杈懼嚑鐧句竾鍑犲崈涓囪偂錛岀編鑲¢亾鐞兼柉鎸囨暟銆佺航綰︽寚鏁扮浉緇ф毚璺岋紝鍚勫ぇ琛屼笟鑲$エ涔熻繀閫熶笅璺岋紝涔嬪悗鏁頒互鍗冭$殑鎶曡祫鑰呯浉緇ц嚜鏉錛屽叾涓澶х粡嫻庡﹀惰垂闆涔熷彉鎴愪簡璐姘戙傛ゆ¤偂鐏句篃瀵艱嚧浜嗙編鍥界粡嫻庣殑澶ц惂鏉°
(浜)緹庡浗鑲$伨(1987騫)
1987騫10鏈19鏃ワ紝榛戣壊鏄熸湡涓錛屽紑鐩樹粎3灝忔椂錛岄亾鐞兼柉宸ヤ笟鑲$エ騫沖潎鎸囨暟涓嬭穼508.32鐐癸紝璺屽箙杈22.62%銆備箣鍚庢亹鎱屾嘗鍙婁簡緹庡浗浠ュ栫殑鍏朵粬鍦板尯錛屽儚涓滀含璇佸埜浜ゆ槗鎵鑲$エ璺屽箙杈14.9%錛屽壋涓嬩笢浜璇佸埜涓嬭穼鏈楂樼邯褰曘10鏈26鏃ラ欐腐鎮掔敓鎸囨暟涓嬭穼1126鐐癸紝璺屽箙杈 33.5%錛屽壋棣欐腐鑲″競璺屽箙鍘嗗彶鏈楂樼邯褰曪紝鍦ㄨ偂鐏懼彂鐢熺殑涓涓鏄熸湡鍐咃紝璐㈠瘜鎹熷け楂樿揪2涓囦嚎鍏冿紝1929騫寸殑鎮插墽鍐嶆¢噸婕斻
(涓)鏃ユ湰鑲$伨(1989騫12鏈-1992騫4鏈)
1989騫12鏈堬紝鏃ユ湰鑲$エ鎸囨暟楂樿揪38000澶氱偣錛屼絾鏄姝ゅ悗鏃ユ湰鍑虹幇浜嗘場娌緇忔祹錛1992騫4鏈堬紝鑲$エ鎸囨暟璺屽埌鍙鍓14000澶氱偣錛屽洖鍒1985騫寸殑姘村鉤錛屾湡闂村競鍊艱捀鍙300澶氫嚎錛屾棩鏈璇佸埜涓氬嚭鐜頒簡鏈榛戞殫鐨勬椂鏈熴
(鍥)棣欐腐鑲$伨(1973騫)
1973騫3鏈堣嚦1973騫9鏈堬紝棣欐腐鎮掔敓鎸囨暟浠1700澶氱偣涓嬭穼鍒500澶氱偣錛屽埌浜嗘″勾錛屾亽鐢熸寚鏁拌穼鑷沖彧鏈150澶氱偣錛岃繖涓嬈¤偂鐏炬槸棣欐腐鑲″競鍘嗗彶涓婃渶涓ラ噸鐨勪竴嬈¤偂鐏俱
涓嶇煡閬撴湭鏉ユ槸鍚﹁繕浼氬嚭鐜拌繖鏍蜂弗閲嶇殑鑲$伨錛屽彧瑕佸浗瀹墮拡瀵硅偂紲ㄥ競鍦哄疄鏂界殑鏀跨瓥鍚堢悊錛岃偂鐏懼嚭鐜扮殑姒傜巼涔熶細澶уぇ闄嶄綆銆
G. 中國股市歷史
中國股市歷史浩浩湯湯,幾輪牛熊下來,不知道多少散戶財富被洗劫,多少錢財被蒸發!即使如此,整個中國股市歷史,大盤指數底部不斷抬高,也涌現出不少類似於貴州茅台的十倍股。在證券市場上,歷史從來都是會重演的,摸清中國股市歷史規律,走向價值投資之路,以平和的心態看待股市漲跌。我們下面介紹一下早期中國股市牛熊的大歷史。
中國股市歷史:第一次大牛市
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以後,掛牌股票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早期中國股市歷史,當時交易制度實施1%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2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的高位。
中國股市歷史:第一次大熊市
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中國股市歷史,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中國股市歷史:第二次大牛市
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對於當時中國股市歷史,這種行情在現在看來,足以讓投資者羨慕不已。
中國股市歷史:第二次大熊市
中國股市歷史: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中國股市歷史:第三次大牛市
中國股市歷史: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都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市場中甚至一度傳言監管層將關閉股市,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奮,1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200%,最高達1052點。
中國股市歷史:第三次大熊市
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中國股市歷史:第四次大牛市
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全面暴漲,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那個時候的中國股市歷史,充分反映了我國股市對相關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說法也被投資界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