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收購公司的股票
㈠ 公司被收購之後,股票會如何變化
公司被收購之後,其股票通常會經歷顯著的變化,包括股價波動、交易狀態更改以及可能的退市或換股過程。
首先,公司被收購的消息一旦公布,往往會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從而導致股價的劇烈波動。這種波動可能表現為股價的大幅上漲或下跌,具體取決於多種因素,如收購方的實力、收購價格、市場對此次收購的看法等。例如,如果收購方是一家知名且實力雄厚的公司,市場可能會認為這次收購有利於被收購公司的未來發展,從而推動股價上漲。反之,如果市場對收購持悲觀態度,或者收購價格被認為過低,股價則可能下跌。
其次,公司被收購後,其股票的交易狀態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如果收購方選擇全面收購並私有化被收購公司,那麼該公司的股票可能會從公開市場退市,不再進行公開交易。這種情況下,股東通常會收到收購方支付的現金或股票作為補償。另一種可能是,收購方通過換股的方式進行收購,即用自己的股票換取被收購公司股東的股票。這種方式下,被收購公司的股票將轉換為收購方的股票,繼續在市場上交易,但股票代碼和名稱可能會發生變化。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被收購後的股票變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收購的具體條款、監管機構的審批進度、市場的整體環境等。因此,投資者在面對公司被收購的情況時,應密切關注相關動態,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合理的決策。
總的來說,公司被收購後其股票的變化是一個復雜且多方面的過程,涉及股價波動、交易狀態更改以及可能的退市或換股等步驟。這些變化不僅影響被收購公司的股東和投資者,也對整個市場環境產生重要影響。
㈡ 被收購的上市公司股票怎麼辦
收購公司其實就是收購公司股權的行為,所以公司被收購後,相當於公司的股權、股份轉讓到收購方。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股東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轉讓。股東轉讓其股份,應當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進行或者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記名股票,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轉讓;轉讓後由公司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記載於股東名冊。股東大會召開前二十日內或者公司決定分配股利的基準日前五日內,不得進行前款規定的股東名冊的變更登記。但是,法律對上市公司股東名冊變更登記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上市公司的股票,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上市交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股東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轉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股東轉讓其股份,應當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進行或者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三十九條記名股票,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轉讓;轉讓後由公司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記載於股東名冊。股東大會召開前二十日內或者公司決定分配股利的基準日前五日內,不得進行前款規定的股東名冊的變更登記。但是,法律對上市公司股東名冊變更登記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㈢ 騰訊公司歷史上都接受過誰的投資
騰訊創業初期,IDG和盈科數碼分別向騰訊投資220萬美元,各占騰訊20%股份,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此後,南非MIH集團從盈科數碼和騰訊創始人團隊手中收購了一部分騰訊公司的股份。
在2004年上市之前,騰訊對股權結構重新調整,MIH與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目前,南非MIH集團持有騰訊33.93%的股權,馬化騰持股10.22%,還不及MIH的三分之一。所幸的是,南非MIH集團對於馬化騰給予充分信任,一開始就放棄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權,因此馬化騰持有騰訊的股份比例雖然不高,但公司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他和幾位聯合創始人來負責。
(3)歷史上收購公司的股票擴展閱讀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11月 ,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 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國服務用戶最多的互聯網企業之一。
騰訊多元化的服務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務QQ及微信/WeChat、社交網路平台QQ空間、騰訊游戲旗下QQ游戲平台、門戶網站騰訊網、騰訊新聞客戶端和網路視頻服務騰訊視頻等。
2004年騰訊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股票代號00700),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是馬化騰。2018年3月7日,騰訊和聯發科共同成立創新實驗室,圍繞手機游戲及其他互娛產品的開發與優化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AI在終端側的應用。2018 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騰訊(4028.45億元)居第二位。
騰訊成立於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增值服務提供商之一。成立10多年以來,騰訊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的經營理念,為億級海量用戶提供穩定優質的各類服務,始終處於穩健發展的狀態。
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是騰訊的使命。騰訊把「連接一切」作為戰略目標,提供社交平台與數字內容兩項核心服務。通過即時通信工具QQ、移動社交和通信服務微信和WeChat、門戶網站騰訊網(QQ.com)、騰訊游戲、社交網路平台QQ空間等中國領先的網路平台,滿足互聯網用戶溝通、資訊、娛樂和金融等方面的需求。騰訊的發展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數以億計網民的溝通方式和生活習慣,並為中國互聯網行業開創了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面向未來,堅持自主創新,樹立民族品牌是騰訊的長遠發展規劃。騰訊50%以上員工為研發人員,擁有完善的自主研發體系,在存儲技術、數據挖掘、多媒體、中文處理、分布式網路、無線技術六大方向都擁有了相當數量的專利,在全球互聯網企業中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量均位居前列。
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是騰訊的遠景目標。騰訊一直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努力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推動網路文明。2006年,騰訊成立了中國互聯網首家慈善公益基金會——騰訊慈善公益基金會,並建立了騰訊公益網。秉承「致力公益慈善事業,關愛青少年成長,倡導企業公民責任,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宗旨,騰訊的每一項產品與業務都擁抱公益,開放互聯,並倡導所有企業一起行動,通過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傳播優勢,締造「人人可公益,民眾齊參與」的互聯網公益新生態。
㈣ 敵意收購有哪些經典案例過程和結果是怎樣的
案例一:
1989年KKR敵意收購的RJR Nabisco煙草公司
過程:起初西爾遜雷曼哈頓公司想收購RJR Nabisco煙草公司,每股出價75美元。
KKR聽到消息後迅速將出價提高至90美元。
隨後,福斯特曼·利特爾加入收購競爭,KKR立即將出價提高至109美元。
RJR Nabisco煙草公司的管理層則在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和所羅門兄弟的幫助下發起了反收購,將價格抬高至112美元。
最後RJR Nabisco煙草公司董事會接受了KKR公司109美元的價格。
在收購與反收購的激烈爭奪中,除了雷曼兄弟和所羅門兄弟外,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等頂尖投行和其他商業銀行也都紛紛捲入,為交易各方提供財務顧問或資金支持。
結果:這宗敵意收購涉及金額高達311億美元,KKR卻只動用了3000萬美元的自有資金。
311億美元的交易紀錄一直保持了17年,直到2006年才被打破。如果按照美元不變價格而不是名義價格計算,迄今還沒有任何一宗交易涉及的金額超過它。
這樁交易被記錄在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RJR Nabisco的隕落》中,後來還被拍成電視劇。
案例二:
過程:盛大同控股股東地平線媒體有限公司一起通過公開股票市場交易收購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約19.5%的已發行普通股。
而且,盛大已經按照美國證券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Schele 13 D報告,該公司在報告中表明了對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權,同時還公布了相關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le 13 D中報告的特定內容。
緊接著,2月19日23時,新浪CEO兼總裁汪延代表管委會發給全體員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響的態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態,不歡迎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時其管理層拋出「毒丸」計劃,以反擊盛大收購。
根據Nasdaq 數據顯示,盛大此時的市值約為21.3 億美元,新浪是12.9 億美元。在一般情況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購股權0.001美元或經調整的價格贖回購股權,也可以在某位個人或團體獲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獲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內)終止該購股權計劃。
結果:最終盛大隻能無奈放棄新浪。
案例三:
南孚電池在電池生產行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南孚占據全國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總銷量超過7億只,產值7億6千萬。南孚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公司收購。
過程:1988年,南平電池廠與福建興業銀行、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福建分公司(簡稱「基地福建公司」)、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資組建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資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東以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與摩根士丹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波政府投資公司合資組成中國電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國電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絕對控股權,也就是說外方股東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過中國電池間接控股南孚。
「南孚其實並不缺乏資金,相反,南孚的資金很充裕。南孚當時是被迫合資的!」
做為國際風險投資大鱷,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業的理由很簡單,無非是看中其潛在的市場價值,時機一到便將其所持股份拋售,從股票升值中賺取巨額利潤。南平市政府引進國際風險投資的舉動無疑是「引狼入室」。
南孚後來被出賣給競爭對手的厄運便由此開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於經營不善,造成巨額虧損,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讓了中國電池8.25%的股份。接著,摩根士丹利以1500萬美元獲得了原屬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國電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東又收購多達1000萬美元的中國電池股份。至此,中國電池有限公司的絕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轉入外方股東手中,而它們對南孚的控股也已達到了72%。本來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國電池有限公司能夠在海外上市,從而給它帶來巨額的股票收益,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中國電池遲遲未能上市。
外方股東等不及了,它們以1億美元的價格將中國電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給美國吉列公司。外方股東的總投資約為4200萬美元,一下子凈賺了5800萬美元!
結果:生產「Mach3」剃須刀和金霸王電池等消費產品的美國吉列公司宣布,已經買下中國電池生產商南孚電池的多數股權——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短短幾年時間,南孚由中國電池生產業的巨頭變成了其競爭對手的子公司,而且這個競爭對手曾是它的手下敗將。
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到南孚的1/10。現在好了,最大的競爭對手消失了,而且還得到了一家年利潤8000萬美元,擁有300多萬個銷售點的電池生產企業,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大半個中國市場。
本來南孚的優質鹼性電池已打入國際市場,此時正是向海外發展的大好時機,可是為了避免和母公司爭奪市場份額,南孚只好匆匆鳴金收兵。
由於不能與金霸王正面沖突,現在南孚有一半的生產能力被閑置著。
南孚正漸漸地失去活力。南孚被並購,不僅對其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南孚被收購後不久,原總經理陳來茂便黯然辭職。
十幾年的辛勤奮斗換來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經是別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