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❶ 禾邁股份申購有保價機制嗎
有
現在相當於是新上的股票,應該也有保價機制的,新股票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據報道,杭州禾邁電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將於近期發行新股,股票簡稱為禾邁股份。對於一些小夥伴而言,該公司的基本情況是比較好奇的。那麼,這家公司的控股股東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相關的內容吧。
禾邁股份成立至今主要從事光伏逆變器等電力變換設備和電氣成套設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製造與銷售業務。杭開集團直接持有禾邁股份41.32%的股份,為禾邁股份控股股東。邵建雄通過杭開集團和德石投資合計控制禾邁股份42.15%股權,同時還擔任禾邁股份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系禾邁股份實際控制人。
2018—2020年,公司營收分別為2.99億元、4.55億元和4.7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586.02萬元、8053.8萬元和1.04億元。其中,光伏逆變器業務的營收分別為1.096億元、3.04億元和2.47億元,佔比分別為36.64%、66.88%和51.98%;毛利佔主營業務毛利的54.51%、80.57%和70.3%。
「禾邁股份」主要從事光伏逆變器等電力變換設備和電氣成套設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製造與銷售業務。更詳細的請看文章:禾邁股份:A股史上最貴新股,做什麼業務?為客戶貸款擔保促推廣
憑什麼賣557.8元/股
一、熱點行業且收入快速增長
「微型逆變器」市場屬於最近數年逐步崛起的細分市場。在光伏行業發展初期,兆瓦級大型光伏電站能夠通過規模化的優勢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從而使各類設備供應商皆能參與其中並實現盈利,因而成為光伏發電市場的前期主流應用場景。
隨著過去十年光伏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當前大部分國家已經實現了光伏發電成本與火電、水電發電成本可比甚至更低。在該趨勢下,分布式光伏已經不僅是值得標榜的環保行為,並且能夠為千家萬戶帶來持續穩定的發電收益,因此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開始在最近數年不斷爆發。
"微型逆變器"作為分布式發電系統的主要技術方案之一,憑借其安全、高效、智能、可靠、便捷等優勢,逐步在分布式光伏應用場景中成為優選設備,廣泛為國際和國內用戶使用。
❷ 禾邁股份發行價是多少
禾邁股份發行價是557.80元。
12月7日晚,禾邁股份(688032.SH)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公司發行價定價為每股557.80元。
按照科創板中一簽500股計算,中簽禾邁股份的投資者全額繳款金額高達27.89萬元。有股民在網上表示,不敢申購。
【拓展資料】
從制度和人性看為什麼百濟神州和禾邁股份把IPO發行價定那麼高?
近期百濟神州、禾邁股份的IPO是市場焦點。因為發行價高,因為罕見的出現了網下投資者的棄購,也因為百濟神州IPO首日的破發。
百濟神州發行價192.6元,比港股溢價20-30%,募資255億。公司到目前為止沒盈利,20年虧損117億,募資的錢足夠公司燒2年。今天IPO首日下跌15%,中一手虧1.5萬。
禾邁股份發行價557.8元,市盈率226X,募資55.8億。公司20年收入5億,凈利1.04億。IPO募了公司50年都賺不到的錢。預計破發的概率也極大。
為什麼百濟和禾邁敢定這么高的發行價?為什麼還能發的出去?為什麼首日又破發?
這些問題反應的制度變遷和市場主體間的博弈還是很值得挖一挖的。
先說一說IPO制度。
簡單來說,新股破發是IPO發行制度從審批制走向注冊制,IPO定價制度從限價走向詢價制度的必然。
事實上,在歐美和港股市場,新股破發是比較常見的現象。我原來和一個英國基金經理聊過,他們的一個策略就是根據一些動量表現構建一個做空新股及次新股的組合,盈利頗豐。因為新股是公司和承銷商包裝後賣給你的,還沒經過市場考驗。就像剛化完妝參加舞會的女士,你還沒見過她卸妝的樣子。
A股新股發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審批制,這造成了新股供給不足;而IPO定價機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各種變化的限價制,導致了發行價偏低。這兩個因素導致了過去A股打新幾乎穩賺不賠的現象,形成了A股散戶的肌肉記憶,幾乎任何一個對A股稍有關注的人都知道「打新股必賺」是個鐵律。可卻少有人深究背後的制度原因。
而現在制度變了。創業板、科創板已經探索注冊制。21年12月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也說要A全面實施注冊制,新股供應不再短缺。21年9月,證監會又允許在科創板、創業板放開新股詢價機制,公司可以根據機構詢價情況自主定價,發行價不會被限制住,公司肯定是希望盡可能的發高價,所以破發也就成了制度變遷的必然結果。
再說說IPO游戲里的人性博弈。
事實上,從網下投資者的棄購來看,就可以感受到之前市場對破發就已經有所擔心了,但為什麼百濟神州、禾邁股份還敢發這么高的價格?背後就牽扯到市場主體之間的人性博弈了。
事實上,在IPO的游戲里,除了大多數散戶外,都是聰明人,聰明人之間互相坑比較難,坑單純的散戶是最容易的。
公司是聰明人,很清楚知道自己值多少錢,IPO大多數情況下希望賣個好價錢。君不見雖然百濟定價很高,但創始人歐雷強卻早就開始持續在港股和美股減持了。
承銷商是聰明人,知道這么大的IPO融資項目,自己可以獲利不菲,肯定是盡量幫著吆喝的。
機構投資者是聰明人。這次百濟配售的戰略投資者中幾乎沒有公募和知名私募,都是些相對來說績效考核沒那麼強的機構。禾邁的機構詢價首尾相差了14倍。有研究實力又在乎業績的機構,還是不傻的。
更何況,上述三個主體之間一般聯系比較緊密,普通投資者又怎麼知道有沒有桌子底下的協議呢?
散戶就慘了,研究能力相對還是缺乏的,有幾個人能看懂百濟的管線、理解百濟燒錢的合理性、明白禾邁的產品呢。大多數還是出於新股必賺的肌肉記憶,貪大肉簽的便宜的心理。
但散戶也不是都單純。事前大家對百濟的擔憂已經很明顯,也出現了網下棄購。但是公司和承銷商對散戶心理把握還是很清楚的,知道散戶打新必賺的肌肉記憶還沒退去,也知道散戶既想佔便宜,又擔憂虧錢,特意配了綠鞋機制,給散戶吃個安心丸。但其實綠鞋最早就是擔心破發才設計的機制,普通投資者又怎麼能把它當成定心丸了。其實看看A股發行價比港美股高那麼多,割韭菜的心理就已經挺清楚了。
因為我還算懂點醫葯股,所以有三個親友陸續問過我是不是要參與百濟神州的IPO,我都建議他們不參與了,可惜只有1位朋友聽了。為了平衡市場觀點,讓更多普通投資者看到更平衡的觀點,我寫了一兩篇基於公開資料分析百濟的文章,指出百濟類似美國大公司的治理體系不符合中國創業公司的精益文化,一群外籍高管高調的打愛國牌卻對公司產品的差異化和巨額研發投入的合理性回應過少,投資價值堪憂而講故事的嫌疑大,也被某些平台快速刪帖了。
肌肉記憶強、貪心重、缺乏研究能力、連網路信息都被操控了,在這場IPO游戲里,普通散戶確實太弱勢了。隔著K線圖都能感受到公司和承銷商得意的笑。
但好在,網下棄購和IPO破發,還是體現了散戶能被教育的,散戶的肌肉記憶終會退去。只是對有些人來說,代價可能有點大。
圍繞百濟和禾邁IPO的一系列事件和現象,既是制度的進步,也是人性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