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股票 » 股票tcl科技回購價是多少錢

股票tcl科技回購價是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4-06-20 13:28:08

A. 千億龍頭TCL科技遭遇機構巨量拋盤,公司對此有何回應

A股面板“雙雄”之一的TCL科技跌停,全天成交額達78億元。“公司經營層面沒有任何異常,基本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沒有收到外部關於公司的負面信息。”TCL科技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對於股價的不滿,李東生從來都是毫不掩飾,為了市值能匹配,他曾經也做過很多努力,包括增持、回購等等。自2018年之後,A股的邏輯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市場開始認可TCL科技的邏輯。所以,兩年間,TCL科技從最低的2.07元/股上漲至最高10.25元/股,漲幅高達495%。對於股價突然跌停,市場傳聞可能跟定增有關系。TCL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定增則會向市場披露,以公告為准。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定增屬實,那麼TCL可能會進一步布局IT面板,到底是自己投還是直接買就是一個未知之數。實際上,這兩年以來面板行業的均是比較景氣的行業,與TCL齊名的京東方業績也明顯地得到了改善,總體而言競爭依舊比較激烈,但與二十年前相比,“面板雙雄”的話語權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TCL成名可謂非常之早。

  • 早在1999年TCL就已經在香港掛牌,一度市值超過了200億港幣。
  • 2003年,李東生基本已經拿下了東南亞市場,為了拿下歐洲市場,TCL花費3.14億歐元買下法國湯姆遜67%的股權。不僅如此,同年TCL還兼並了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
  • 2004年TCL的彩電出貨量就達到了1800萬台,成為了全球的“彩電之王”。手機業務方面也成為了全球第七,中國第一的巨無霸。不久之後,TCL登陸A股市場,上市之後其市值超過了400億元。
  • 2006年李東生忍痛關閉了湯姆遜,並且一口氣強制退休了10餘家子公司200多位元老。
  • 2008年TCL投資兩百億轉戰液晶面板生產。
  • 2016年,TCL彩電銷售突破兩千萬台,位居全球第三,中國第一。
  • 2018年,中國彩電業務開始萎縮,TCL不得不開始“瘦身”計劃。
  • 直至2020年TCL科技才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認為TCL增長空間明顯,雖然近期股價被砸跌停,但其經營面和基本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所以,TCL的行情應該不會就此結束,但短期來看投資者依然需要注意持續回調的壓力,合理進行投資。

B. TCL2020年實現營收1528億元創新高,科技和實業兩大集團齊發力

近日,TCL主要上市公司陸續發布2020年度報告,定位高 科技 產業集團的TCL 科技 和全球領先的智能終端集團的TCL實業均實現逆勢增長,合並統計的TCL(集團)2020年總營收達到1528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凈利潤74.6億元,同比增長32%,營收和盈利均創 歷史 新高。

目前TCL(集團)已形成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三大產業群以及產業金融、資本平台的戰略布局,為實現全球領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是TCL實施全球領先戰略的開局之年,也是TCL發展史上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轉折點。」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2020年董事長致辭中表示「危中尋機,逆勢擴張,積極進取,企業競爭力上了一個新台階。」

TCL 科技 :內生增長疊加外延並購,逆勢擴張實現盈利大幅增長

TCL 科技 (000100.SZ)專注於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與半導體材料等高 科技 產業上游核心環節。隨著國家出台一系列產業政策,鼓勵中國 科技 和高端製造產業發展,TCL 科技 所處的半導體顯示及半導體、新能源產業均迎來黃金發展機遇。

TCL 科技 2020年年度報告顯示,按照2019年重組後口徑計算,2020年TCL 科技 實現營收766.8億元,同比增長33.9%;實現凈利潤50.7億元,同比增長4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達到43.9億元,同比增長67.6%。

2020年半導體顯示行業復甦,面板開啟漲價周期,TCL華星通過極致管理能力和產業協同優勢,在周期底部表現出業內領先的周期抵禦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規模、份額及效益均實現逆勢增長。2020年,TCL 華星實現產品銷售面積2,909.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2%,實現營業收入467.7億元,同比增長37.6%,凈利潤24.2億元,同比增長151.1%。

TCL華星主要產品市場地位進一步提升。在大尺寸領域,TV面板市場份額提升至全球第二,55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一,32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二,65吋和75吋產品份額目前已躍居全球第二;商用顯示領域,交互白板出貨量躍居全球第一;小尺寸領域,LTPS手機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三,柔性OLED折疊屏和雙曲屏完成品牌廠商交付和上量,並在陸續導入全球一線品牌客戶;中尺寸業務優化產品和客戶結構,導入多家高端筆電、平板及車載顯示的品牌客戶,業務快速突破,LTPS筆電面板出貨量居全球第二。

在半導體顯示產業的 歷史 低谷期,TCL華星逆周期擴張,收購三星顯示蘇州工廠,回購t3工廠39.95%少數股東權益,戰略入股日本JOLED,加速印刷顯示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實現規模的持續擴張。2021年,t7產線量產爬坡、t4產線二三期建設,對蘇州三星工廠的收購完成交割,TCL華星規模增長將超過50%,在全球的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

在半導體顯示產業逐步邁向全球領先的同時,TCL 科技 於2020年摘牌收購中環集團,圍繞「高 科技 、重資產、長周期」產業,進入半導體光伏和半導體材料產業,打造企業持續增長的第二賽道。2020年,中環半導體繼續推進光伏產業全球領先,半導體矽片產業中國領先的目標,實現營業總收入190.6億元,同比增長12.8%,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17.0%,TCL 科技 已於2020年第四季度將其納入合並報表范圍。

同時,TCL產業金融和資本、投資平台通過高效的資金管理和融資能力,繼續支持產業發展,並創造穩定增長的業務收益。

TCL實業:逆境下收入和盈利實現雙位數增長,全球化布局成效顯著

TCL實業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 科技 公司,業務涵蓋智屏、智能移動及連接設備、智能家電、 健康 電器、互聯網運營服務等為主的智能終端業務,以及包括智能製造、環保、產業園運營等在內的新興業務。

2020年TCL實業在疫情的沖擊下逆勢增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91.9億元,同比增長11.4%;凈利潤24.2億元,同比增長14.2%;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股東凈利潤12.2億元,同比增長18.5%。2020年,TCL實業研發費用達31億元,同比增長25%,研發投入位居行業前列。

疫情沖擊使得2020年全球TV市場大幅波動,國內TV出貨量全年下滑接近11%,但TCL實業憑借全球化布局的優勢,智屏出貨量不降反升。2020年TCL實業實現智屏產品銷量近3,500萬台,同比增長8%,其中自主TCL品牌銷售量約2,400萬台,同比增長16%;2020年TCL智屏全球銷售量市場份額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至10.7%,穩居全球前三位。根據GfK和NPD最新報告,2020年TCL智屏銷售量在全球19個國家及地區位列前五。根據中怡康全渠道數據顯示,2020年TCL智屏中國銷售量市場份額達13.7%,排名第三;銷售額市場份額達13.5%,排名躍升至第二。

TCL實業旗下香港上市子公司TCL電子(1070.HK)在中國會計准則下實現營業收入529.8億元,同比增長26.9%,實現凈利潤35.0億元,同比大增83.2%。海外市場智屏業務節節開花,北美市場、新興市場和歐洲市場銷售量分別同比增長25.4%、19.4%和66.0%;銷售收入達237.81億元,同比增長27.4%;毛利達38.75億元,同比增長34.0%。互聯網運營服務變現能力持續增強,2020年全球互聯網業務收入達10.93億元,同比大幅提升97.0%。其中國內收入達8.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8.8%;用戶粘性不斷提升,月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15.5%至1,791萬;2020年用戶日均開機時長達5.6小時,同比增長6.2%;ARPU達到47.2元,同比增長50.6%。

2020年TCL空調出貨量超過1100萬台,位列全國第四;其中出口量接近700萬台,同比增長超過20%,在行業整體下滑的情況下,TCL空調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TCL冰箱出貨量153萬台,TCL洗衣機出貨量180萬台,均處於行業前列。

TCL實業旗下通力電子2020年業績創 歷史 新高,營業收入超過90億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24%。通力電子是TCL實業旗下從事音視頻產品和無線智能互聯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子公司,通力電子與全球多家著名消費電子和互聯網品牌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基於未來戰略考量和通力電子發展的長遠信心,TCL實業於2021年一季度以每股12港元的價格完成了通力電子的私有化,通力電子從港交所退市。

2020年TCL產業園開發及運營、環保資源等業務也是亮點紛呈。其中環保資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0億元,凈利潤1.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超過500%。TCL環保領跑電廢行業,拆解物收入佔比、白電拆解量佔比行業排名第一。產業園開發及運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8億元,同比增長19.4%,凈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

展望未來,TCL實業將堅持以智慧顯示為核心,以人工智慧技術為基礎,推出更多新的智能產品和服務,構建AI x IoT 的全場景智慧 健康 生活;同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以NPS為抓手,加快面向用戶的數字化轉型,帶動全品類業務全球發展,努力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 科技 公司。

C. TCL集團:重組完成,逆風起航

從彩電股到面板股,重組完成後的TCL集團交出了轉型後的首份答卷。8月12日晚,TCL集團發布了2019年中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437.8億元,同比下滑16.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9億元,同比增長31.93%,經營性現金流61.5億元,同比增長40.6%。

由於此次中報業績包含了已剝離的家電業務一季度營收,報表數據不具備可比性。TCL給出了兩個參考口徑,2018年和2019年均剔除家電業務的備考口徑和均加入家電業務Q1業績的報表同比口徑。

TCL集團已經從家電為主的多元化集團轉型為半導體顯示集團,備考口徑的指示意義更大。2019年上半年公司備考口徑營收261億元,同比增長23.9%,歸母凈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42.3%,研發投入增長28.3%至22.3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達到8.5%,較重組前直接翻倍,加速向 科技 集團靠攏。

在中報中,TCL集團首次將華星光電表述為「TCL華星」,加強TCL品牌和華星掛鉤,也顯示出000100不會改名華星光電。由於公司旗下還包括聚華顯示、華睿光電和金融創投業務,上市公司保留TCL集團名稱更全面,也體現出顯示產業和TCL實業控股接盤的終端業務之間的聯系。

01

根據中報,華星光電上半年營業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33.5%,增速領先所有業務板塊,佔到公司備考口徑營收的62%,為公司核心產業。

華星光電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7.83%,由於面板價格持續走低,導致公司凈利率從2018年的8.4%滑落至本期的6.3%。其中二季度單季營收90.3 億元,環比增長2.4%,實現凈利潤3.4 億元,環比下滑50%,顯示出二季度面板跌價還在繼續。

上半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36億元,同比微跌0.4%,現金流與凈利潤之比高達3.5,公司經營穩健。金融和創投業務實現凈利潤3.68億元,同比增長76%,作為華星的安全墊有力平滑了面板業務的周期波動。

面板價格持續下行中,華星光電能保持盈利已屬不易。環顧全球,二季度除了三星顯示依靠蘋果的補償款實現了7.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44億元)和7500億韓元營業利潤(約合44億元人民幣),多家屏廠都陷入了虧損。LGD二季度營收下降5%至5.4萬億韓元,凈虧損55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友達、群創二季度營收約合155億元和140億元人民幣,虧損6億元和6.6億元人民幣。

從2017年9月重組方案獲得證監會通過,到2019年4月交割尾款,TCL集團戰略重組歷時一年半,從2017年面板大年一直等到了2019年行業下行期。2019年8月面板價格持續下跌已超過一年,大尺寸跌幅超過5美金, 目前還看不到回暖趨勢。華星出貨量排名第一的55吋面板價格從2018年7月的154美元跌至上月的109美元,跌幅30%。

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終端廠商出貨壓力加大,價格戰不斷挑戰底線,「818」拼多多向兆馳定製的65吋電視已經賣到了1999元。上游屏廠還在不斷開出新產能,2019年到2020年,中國有華星光電T6、富士康廣州、京東方武漢3條10.5代線陸續量產,供過於求繼續,全行業准備過冬。根據TCL集團2018年底發布的重組公告,華星光電未來兩年營收持平、凈利潤下滑,李東生也在中報業績說明會上預測說,行業拐點到來還需等待兩到三年。

優質產線組合和高效運營能力是華星光電過冬的儲備。目前華星光電手握6條線,2條8.5代線、2條6代線和2條10.5代線(其中一條在建),均處於最佳服役期。2019年,T1折舊完成將減少11億費用,這是確定的利潤增長點。2018年,華星光電以不到京東方30%的營收實現了京東方67%的凈利潤,凈利率8.4%,高出京東方近5個點。由於產品結構偏向大尺寸,毛利率18.4%,比京東方低2個點。

2019年上半年,華星T1和T2合計月產能315K已達極限,受益於T6量產爬坡,大尺寸產品供應面積同比增長3.9%,推動公司出貨面積闖入全球前五,按出貨量計算則排名第四。全球彩電出貨量排名第二的TCL電子和去年出貨超過800萬台的小米電視是華星光電的重要客戶,2019年1月小米入股TCL集團持股1%,加強了雙方的利益捆綁。

02

為顯示對華星效益領先和業績成長的信心,2019年上半年,TCL集團已斥資15.6億元回購公司股份,董事長李東生承諾三年內不會增發募資後,半年內5次增持公司股票,合計1.75億股,耗資5.3億元,為市值管理可謂拼盡全力。但公司股價仍然在3.5元上下徘徊。李東生在業績交流會上發問,為何公司各項經營指標均高於同行,但估值只有京東方的三分之一,市值不到500億?

面板行業已經有了一個京東方,華星的策略是跟隨者而非開創者,而市場一貫更偏愛龍頭。目前京東方PE 53倍,市值1300億是TCL的三倍,其營收規模也相當於華星的三倍。華星光電自2009年成立以來從未虧損,這在面板行業極為罕見,也是李東生引以為豪之處,但量入為出的原則也讓華星在戰略上相對保守。相比京東方一年上一條線、全國遍地開花的激進,紮根深圳的華星光電缺少京東方逆勢擴張的膽識。目前10.5代線京東方和華星各有兩條,AMOLED京東方已布局4條,華星只有1條T4。

根據群智咨詢數據,2019年上半年智能手機面板出貨下降6%,而AMOLED面板出貨則增長了19%,已佔到整體市場的26%,柔性OLED成為高端手機的標配。AMOLED的快速成長推動了小尺寸廠商加速布局,8月13日,深天馬公告將在廈門建設AMOLED6代線,總投資達480億,這是天馬繼武漢之後第二條柔性OLED生產線。李東生3月接受采訪時稱,第二條柔性OLED線T5已在計劃中,何時官宣目前仍是懸念。

當前大尺寸面板價格持續低迷,華星光電T1和T2營收92億元,同比下降15%。T6剛一滿產就迎來大屏價格跳水,43吋、55吋、65吋價格快速下降,主力產品55吋價格和65吋價差縮小至1.5倍,55吋市場份額被分流。75吋是為數不多的高毛利產品,但總量太小,市場剛剛起步還有待開發。

2019年,專注小尺寸和筆電產品的T3滿產成為華星業績的重要支撐,上半年T3月產能提升至50K,貢獻營收71億元,佔到華星光電營收的44%,已經進入三星供應商名單。對華星來說,調整產品結構不僅能提升公司毛利率,也有助於減輕對TCL電子的依賴性。但由於公司持股武漢華星僅有43%,T3對盈利的貢獻有限。

武漢T4將於2019年Q4量產,柔性可折疊、屏下攝像產品即將供貨,產品結構的改善將提升公司毛利率。顯示技術的進步已成為推動用戶換機的一大動力,在小尺寸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柔性可折疊、屏下指紋和攝像頭引領高端手機潮流的同時,有效提升了屏廠的毛利率。屏幕物理形態的改變則創造出了更多應用場景,如可穿戴設備、車載顯示、電子標簽等。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華星光電在全球智能手機面板佔有率為6%,排名第六,和京東方、三星有較大差距。現在柔性OLED已經成為高端手機標配,根據IHS預測,2020年隨著5G加速普及,柔性OLED在手機市場的滲透率將提升至20%以上。在這一市場三星仍然占據了近9成市場份額,中國廠商有很大的追趕空間。2019年京東方B7已經滿產,且擁有華為這樣的重量級客戶,7月綿陽B11也已經量產,後來者華星T4需要拿出更有競爭力的差異化產品。

03

2019年夏天,以榮耀智慧屏的發布為契機,TCL、海信、創維各大廠商爭相發布新品,為量價齊跌的彩電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可升降攝像頭、全時AI語音、多屏交互和自動旋轉屏幕的加入帶來了溢價空間,讓8K超高清、量子點等高端顯示屏有了用武之地。據李東生透露,華為即將發布的65吋智慧屏採用華星光電產品,外界預計華為大屏的價格可能在萬元左右。

華星光電正在加速大屏產品的迭代,在7月的上海UDE顯示展上,華星光電拿出了85吋8K顯示屏、65吋量子點超大視角顯示屏以及全球首款75吋落地式玻璃背板產品。繼5月亮相美國SID展之後,華星光電再次攜全系產品亮相,品牌推廣力度明顯加大,打造大國重器形象也是公司市值管理的一部分。

不只是彩電,華星光電還在為新零售、教育培訓、會議行業提供商用顯示方案,如觸控條形屏、數字標牌、拼接屏和4K電子白板。市場供過於求、需求低迷,如何從客戶角度出發引導需求、創造需求,這是屏廠面臨的共同挑戰。

一方面顯示技術在不斷突破自身,另一方面,晶元和系統對終端的賦能已經不亞於面板,5G和人工智慧的落地正在創造新的大屏應用場景。屏廠不僅需要加強產業鏈配套能力,還需要來自互聯網、人工智慧領域的跨界支援。

TCL已經完成了從面板到模組的一體化布局,惠州華星的高世代模組項目7月開工建設二期,為T7執行配套,預計2021年量產後年產能將達到6000萬片,目前一期項目產能為4000萬片。公司在印度投資了15億元建設模組生產基地,2020年量產後實現年產能800萬台大尺寸和3000萬台中小尺寸,為TCL電子的海外攻勢提供助力。

2019年6月,TCL在深圳華星舉辦了首屆TCL技術合作開放大會,對外發布了面向新型顯示、人工智慧等領域的13個項目,並聘請了29名外部技術專家。和過去相比,現在的華星光電更加開放,體現出行業主流廠商的自信。

躍過資金和技術門檻後,面板產業仍然要面對供過於求和差異化競爭的挑戰。這個冬天不僅要熬,降本增效、確保利潤,更重要的是面向未來提前布局,今天的戰略眼光將決定明天的起點。

D. A鑲″啀鎺鍥炶喘灝忛珮娼錛佽繎10瀹跺叕鍙擱泦浣撳嚭鎵嬫渶楂樺洖璐閲戦濊揪10浜

榪戞湡錛屽競鍦鴻櫧鐒惰〃鐜頒緷鏃х柌杞錛屼絾涓婂競鍏鍙稿洖璐鐑鎯呭嵈娌℃湁鍑忓急錛岃秺鏉ヨ秺澶氱殑涓婂競鍏鍙告嬁鍑虹湡閲戠櫧閾舵潵榪涜岃偂浠藉洖璐錛屽槳鏄句俊蹇冦

鏁版嵁鏄劇ず錛屾埅鑷10鏈24鏃ワ紝10鏈堜互鏉A鑲″競鍦哄凡鏈57瀹朵笂甯傚叕鍙稿彂甯冨洖璐鑲′喚鏂規堬紝瓚呰繃鍘誨勾鍚屾湡鏁伴噺錛屽睍鐜板瑰叕鍙稿彂灞曞墠鏅鐨勪俊蹇冧互鍙婇暱鏈熸姇璧勪環鍊肩殑璁ゅ彲銆

浠婃棩錛屽張鏈夊氬朵笂甯傚叕鍙稿e竷鍥炶喘鑲$エ錛屾埅鑷沖彂紼匡紝浠婃棩鏅氶棿錛屾牸灝旇蔣浠躲佹櫤鑾辯戞妧銆佹堡鑷e嶅仴銆佷箰鏅鍖葷枟銆侀箯杈夎兘婧愩乀CL涓鐜銆佽禐瀹囩戞妧銆佹嫇鏂杈俱佺珛闇歌偂浠界瓑9瀹朵笂甯傚叕鍙稿彂甯冧簡鍥炶喘鍏鍛娿傚叾涓錛鍑烘墜鏈涓洪様緇扮殑鏄疶CL涓鐜錛屾嫙鏈楂10浜垮厓鍥炶喘鑲′喚錛涗箰鏅鍖葷枟銆佹堡鑷e嶅仴鎷熷洖璐閲戦濅篃閮借秴榪1浜垮厓銆

TCL涓鐜鍏鍛婏紝鎷5浜垮厓-10浜垮厓鍥炶喘鑲′喚錛屽洖璐浠鋒牸涓嶈秴榪34.15鍏/鑲★紙鍚錛夈傛湰嬈″洖璐鐨勮偂浠藉皢鍦ㄦ湭鏉ュ悎閫傛椂鏈虹敤浜庤偂鏉冩縺鍔辨垨鍛樺伐鎸佽偂璁″垝銆傛ゅ栵紝鍏鍙哥涓夊e害瀹炵幇褰掑睘浜庝笂甯傚叕鍙歌偂涓滅殑鍑鍒╂鼎16.52浜垮厓錛屽悓姣斾笅闄20.72%錛堣皟鏁村悗錛夈

涔愭櫘鍖葷枟鍏鍛婏紝鎷熶嬌鐢ㄨ嚜鏈夎祫閲戜互闆嗕腑絝炰環浜ゆ槗鐨勬柟寮忓洖璐閮ㄥ垎鍏鍙歌偂浠斤紝鐢ㄤ簬鑲℃潈嬋鍔辮″垝鎴栧憳宸ユ寔鑲¤″垝銆傛湰嬈″洖璐鐨勮祫閲戞婚濅笉浣庝簬2.5浜垮厓涓斾笉瓚呰繃5浜垮厓錛屽洖璐浠鋒牸涓嶈秴榪25鍏/鑲★紙鍚錛夈

奼よ嚕鍊嶅仴鍏鍛婏紝鍏鍙告帶鑲¤偂涓溿佸疄闄呮帶鍒朵漢銆佽懀浜嬮暱姊佸厑瓚呮彁璁鍏鍙鎬互1.5浜垮厓-3浜垮厓鍥炶喘鍏鍙歌偂浠斤紝鏈嬈″洖璐鑲′喚灝嗙敤浜庡憳宸ユ寔鑲¤″垝鎴栬偂鏉冩縺鍔便

浠ヤ笅鏄璐㈣仈紺劇粺璁$殑浠婃棩瀹e竷鍥炶喘鑲′喚鐨勪笂甯傚叕鍙稿悕鍗曪細

E. 上市公司為什麼不能回購股票

上市可以回購自己的股票。

一般上市公司股價被低估時,以及收購與反收購時,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自己的股票來穩定股價,或使股票價格回升到它應有的價格

a股市場回購很少的原因是因為大家都把這里當作圈錢的工具。根本就沒有保護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意識。

A股如此,讓我們看看成熟的資本市場是怎樣的。近半年來港股走勢也比較低迷,不少上市公司選擇了回購,如華人置業日前以每股作價10.72至11.08港元,回購了259.7萬股公司股份;SOHO中國上市後股價一路低迷,潘石屹斥巨資多次進行了回購;金山軟體上市後也一路走低,公司董事長求伯君和副董事長雷軍紛紛用自有資金增持公司股票;聯想集團以每股作價5.21至5.37港元回購300萬股;創維數碼先後8次共花費974萬港元回購了11 萬股上市公司的股票;TCL的董事長李東生也對自家的股票進行了大舉的回購。

熱點內容
漲停的股票就不能買入了嗎 發布:2024-06-28 01:31:05 瀏覽:695
雲南鍺業股票的歷史行情 發布:2024-06-28 00:40:29 瀏覽:143
怎樣判定股票當天漲停 發布:2024-06-28 00:36:09 瀏覽:49
為什麼說期貨技術不重要 發布:2024-06-28 00:26:06 瀏覽:51
學金融類大學選什麼專業 發布:2024-06-27 23:55:20 瀏覽:874
炒期貨掙了多少錢 發布:2024-06-27 23:45:28 瀏覽:487
期貨如何避開各種圈套 發布:2024-06-27 23:39:21 瀏覽:298
贖回基金顯示基金在途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06-27 23:39:15 瀏覽:804
查股票基金分紅去哪裡查 發布:2024-06-27 23:13:51 瀏覽:131
銀行股市凈率為凈破什麼意思 發布:2024-06-27 23:01:16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