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科技股票重組
㈠ 退市股票比特科技為什麼沒有交易了
退市股票比特科技退市多年,轉為老三板,如果老三板上沒有交易,可去證券交易所咨詢。
㈡ 比特大陸股東之爭的重要轉折,創始人掌握公司控制權的3種策略
最近竹子在准備《創始人控制公司的股權設計》的課程,在每個課程前都放了一組免費測試題,看到有人得分不高,想到:得分事小,但如果象比特大陸那樣,大股東被二股東T出局就悲催了。想到這去查比特大陸兩位創始人爭奪控制權的進展,沒想到事情發生了重要轉折,實在太意外了。
在2019年10月比特大陸兩位創始人吳忌寒和詹克團公開決裂,二股東吳忌寒搶走了北京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執行董事的位置。
雖然如此,但在最頂層的開曼公司,詹克團還是有60%表決權的大股東,二股東+其他人的投票權加起來也才40%,二股東就算聯合股東也很難從根本上動搖大股東的控制權。
但最近的消息是,二股東吳忌寒在2019年11月組織開股東大會,竟然取消了詹克團的10倍表決權。
沒有10倍表決權之後,詹克團只剩下持股36%,吳忌寒聯合其他股東的持股可以達到64%,完全有機會超越詹克團哦。
怎麼能夠發生這樣的事情?誰會成為最後的贏家?下面詳細分解。
一、比特大陸的概要
比特大陸在2013年成立,成立才4年,到2017年時比特大陸的礦機已佔全球3/4的市場份額了,2017年收入25.1億美元,年利潤9.5億美元。
雖然大疆也佔全球3/4的市場份額,但大疆用的時間要長得多哦。
比特大陸2018年9月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請,6個月的有效期到2019年3月並沒有獲准上市,下面分析的主要依據來源於比特大陸申請上市披露的招股書。
比特大陸成立多年以來,詹克團和吳忌寒兩位作為聯合創始人,都是任聯席CEO、聯席董事會主席,這種情況在其他公司也挺少見的吧。
2019年1月,由王海超接任比特大陸CEO,結束多年來由兩位創始人任聯席CEO的狀態,但兩人還是任聯席董事長。
網上有些傳言說,吳忌寒曾短暫妥協退讓,但這個我們無法查實。
下圖是比特大陸的公司架構:
最上層是開曼公司,開曼公司之前實行AB股的雙層股權結構,詹克團和吳忌寒兩位持有10倍投票權的B股,其他股東持有1倍投票權的A股。
詹克團持股36%,有59.6%的投票權;吳忌寒持股20.25%,有33.5%的投票權。
詹克團一個人有接近60%的投票權,吳忌寒就算聯合其他人最多也只有40%的投票權,在開曼公司層面,詹克團有絕對優勢。
開曼公司100%持股香港公司,香港公司再100%持股北京公司,而北京公司是比特大陸的主要經營實體,北京公司的唯一股東是香港公司。
企查查的資料顯示,在2018年11月之前,北京公司設董事會,共有5位董事,由創始團隊詹克團、吳忌寒、趙肇豐、周鋒、葛越晟5人任董事。
2018年11月之後,北京公司取消董事會,只設執行董事,在發生控制權爭奪之前,執行董事、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都是由詹克團擔任,吳忌寒退任監事。
當時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難道是傳說的吳忌寒曾經妥協退讓么?
二、兩位創始人爭奪公司控制權的四局之爭
2.1 第一局,二股東搶走北京公司控制權
2019年10月28日,在大股東詹克團率隊參展深圳安博會時,二股東吳忌寒拿著香港公司的公章,把北京公司的執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由詹克團變更為吳忌寒。
因為北京公司的唯一股東是香港公司,香港公司作為持股100%的股東,可以直接決定更換北京公司的執行董事、修改公司章程、變更法定代表人等,吳忌寒拿了香港公司的公章就可以代表香港公司做出決定。
辦完工商變更的第二天,吳忌寒向員工發通知稱:解除詹克團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任何員工不得再執行詹克團的指令….傳說詹克團還被禁止進入辦公室了。
這家曾佔全球3/4市場份額的公司,兩位創始人就這樣公開決裂了。
當時吳忌寒只是搶走了北京公司的執行董事和法定代表人2個職位,詹克團還是北京公司的總經理。
2019年11月5日,詹克團的總經理之位也被撤,北京公司的總經理變成了吳忌寒。
到這時,北京公司的執行董事、總經理、法定代表人3個重要職位,都已變成由吳忌寒擔任,詹克團已經完全從比特大陸北京公司出局。
詹克團說:一直埋頭做業務,沒想到出個差就已經發生巨變,被一起奮斗的兄弟捅刀,要開始學慣用法律思維來思考。
吳忌寒說:雙方的公司治理律師正在境內外較勁,比特大陸註定成為商業史上公司控制權爭奪的經典案例。
雖然吳忌寒搶走了北京公司的控制權,先贏一局。
但當時詹克團還是頂層開曼公司持股36%、有60%投票權的大股東,如果詹克團方操作得當,還是有可能反轉的。假設香港的規定和國內一樣,可以通過上層公司操作+重新刻章,搶回北京公司的控制權。
但能不能真正搶回控制權,與開曼的公司章程+當地法律規定,香港的公司章程+當地法律規定有關,也與詹克團他們採取的策略有關,在「股權道」之前的文章有過分析。
現在的結果就是:詹克團並沒有搶回北京公司的控制權,是規則不利嗎?還是操作不當呢?
2.2 第二局,取消詹克團的10 倍表決權
據彭博社消息,2019年11月,吳忌寒組織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取消了詹克團的10倍表決權,改為1股1票,而詹克團在2019年12月向法院起訴要求取消這次股東大會表決結果。
在2019年11月的股東大會之前,詹克團持股36%,有接近60%的投票權,吳忌寒就算聯合其他所有股東加起來也只有40%的投票權,是沒辦法從根本上動搖詹克團的控制權的。
11月的股東大會成為兩方爭奪公司控制權最關鍵的一步,取消了10表投票權之後,詹克團只剩下持股36%,而吳忌寒聯合其他股東的持股可以達到64%,完全有機會超越詹克團了。
既然詹克團之前有60%的投票權,吳忌寒和其他所有股東加起來只有40%的投票權,為什麼能夠通過取消10倍投票權的股東大會決議呢?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竹子決定花時間重新研究比特大陸438頁的招股書。
香港的文字太繞了,為了弄清楚其中的意思要死很多腦細胞,不保證理解一定準確,附上原圖供你自己判斷哦。之前的文章沒有花那麼多力氣研究,以這次文章的內容為准。
股權道註:下面的分析是假設比特大陸還是使用申請上市時的公司章程,並沒有新的修改,但實際上有沒有新的修改我們不知道哦。
比特大陸開曼公司章程規定:
取消10倍投票權需要經75%以上B類股東同意或者按修改後的公司章程規定操作。
通俗理解,取消10倍表決權的辦法有兩種,可以二選其一:
第一種辦法:得到有10倍表決權的75%的B類股東同意。
當時持有10倍投票權B類股票的是詹克團和吳忌寒兩個人,詹克團持股36%,吳忌寒持股20.25%,兩人的比例是64:36,詹克團或吳忌寒任何一個都無法滿足75%的條件,所以這條路走不通。
第二種辦法:按新修改的公司章程規定。
按上面的規則沒辦法取消詹克團的10倍表決權,怎麼辦呢?
辦法就是:修改公司章程,重新設計規則。
可修改公司章程又需要什麼條件呢?
按原公司章程的規定,修改公司章程需要獲得 出席股東大會75%以上表決權 的股東同意,而且,修改公司章程只能使用1股1票,不能使用10倍投票權。
詹克團持股36%,其他股東加起來一共持股64%,如果詹克團不同意還是不夠票數哦。
吳忌寒又是怎麼能夠操作成功,取消了詹克團的10倍表決權呢?
提醒注意:這里規定是 獲得出席股東大會75%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同意 哦,如果詹克團不參加會議,他的票數就不會計入分母,就有可能獲得出席會議100%的股東同意,更不要說75%了。
詹克團會不會沒有參加那次決定命運的股東大會呢?如果換了是你,你會不會覺得是吳忌寒通知的開會,根本不理他,反正你有60%的表決權,他能咬你吃么?然後你就不去開會了呢?
如果你真的不去開那次決定命運的會議或者你因其他原因錯過了會議,命運就此逆轉哦。
如果是國內的公司,公司法規定有兩種公司,兩種公司的法律規定是不一樣的:
一種是有限責任公司,大部分公司都是這種,有限責任公司一般都按表決權計算,不管股東有沒有參加會議都要計入分母。
一般在准備上A股前改制為下面第二種:股份有限公司。
二種是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都是這種,股份有限公司大部分都按出席會議計算票數,不出席會議就不計入分母。
「股權道」有個免費的《股權設計基礎》課程里有相關介紹。
2.3 第三局,詹克團要求改組董事會
2019年12月9日,詹克團組織召開股東大會,要求罷免現有董事,選擇他為唯一董事,但沒有獲得通過。這會涉及到三個問題:
第一,原公司章程規定,董事人數不得少於2 人,現在改為1 個董事,就是要修改公司章程。
前面說過了,修改公司章程需要75%的票數通過,詹克團已經被取消10倍表決權,持股36%遠遠達不到票數要求。
第二,罷免所有董事,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
按公司章程的規定,罷免董事需要1/2以上票數通過,而且罷免獨立非執行董事不能使用10倍投票權,只能1股1票。
申請香港上市時,比特大陸的董事會有七名董事,包括:
三位獨立非執行董事:搜狐的王小川,前去哪兒網總裁孫含暉,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
四位執行董事為:詹克團、吳忌寒、葛越晟、劉路遙。
在沒取消10倍投票權之前,詹克團有60%的投票權,有足夠的票數可以罷免吳忌寒、葛越晟、劉路遙三位董事,不足以罷免王小川、孫含暉、鄧鋒三位獨立非執行董事,但詹克團在取消10倍投票權之前並沒有進行這一步操作。
在取消10倍投票權之後,詹克團只持股36%,完全無法達到1/2以上的票數要求。
員工持股平台的持股是18.5%,如果詹克團能控制員工持股平台,也是有機會達到1/2以上票數要求的,但這次會議並沒成功,就是說詹克團並不能控制員工持股平台咯?是不是說,吳忌寒又搶了先機拿到員工持股平台的控制權呢?
第三,選詹克團作為唯一的董事。
詹克團原來已經是董事了,如果沒被罷免的話並不需要重新選;如果被罷免的話,在取消10倍投票權之後,詹克團持股36%也達不到1/2的票數要求哦。
所以,第三局還是二股東吳忌寒勝出,吳忌寒已經連贏三局了。
2.4 第四局,詹克團再反擊
2019年12月16日,北京比特大陸公司在福建湛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36%的股權被凍結。吳說區塊鏈的文章說,詹克團已聘請北京和香港兩地律師組織反擊,凍結下屬公司的股權是反擊措施之一。
其實,吳忌寒只是搶控制權,並不是搶詹克團的股權,就是搶權不是搶錢,凍結股權有意義么?
2019年12月,詹克團向法院起訴,要求取消11月那次取消他的10倍表決權的股東大會決議,各方報道說,詹克團已聘請北京、香港、開曼等多地律師參與訴訟。
詹克團還能挽回嗎?要看開曼公司的法律+比特大陸最新版公司章程+當時開會的具體操作,因為不了解這些,所以無法作出判斷。
但是,如果前面的假設成立,大概率都已經無法挽回了,除非出現奇跡了。
註:本文的分析是基於比特大陸申請香港上市時披露的公司章程和相關資料,如果比特大陸的公司章程後來做了修改,這些分析就可能不成立哦。
2.5 最新情況
「股權道」還查到,詹克團目前還是福建公司和另外4家下屬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和總經理。
不過,這些並不影響大局,因為那些都是北京公司100%持股的子公司,吳忌寒只要掌握了最上層開曼公司和北京公司的控制權,下面公司的控制權都是可以一步步搶過來的。
2020年1月2日,比特大陸北京公司再發生變更,吳忌寒不再擔任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改由劉路遙擔任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
劉路遙在2018年7月加入比特大陸,之前任開曼公司的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
其實這個變化並不重要,因為可以修改北京公司章程規定:由執行董事決定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而吳忌寒是北京公司的執行董事,他就可以決定誰做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都不需要拿香港公司的公章就能實現了,所以這些都在吳忌寒的控制范圍之內。
詹克團作為大股東、曾有60%的投票權,為什麼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局面?
三、創始人掌握公司控制權的3 種策略
有句話說:一流企業定標准、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
對於想掌握公司控制權的創始人,套用同樣的邏輯可以是:一流的策略是主動設計規則,二流的策略是合理利用規則,三流的策略是打官司、到打官司為時晚已。
3.1 上上策是設計規則
前面分析一直強調公司章程的規定,因為公司章程的一丁點差別都是可能決定命運的,公司章程是掌握公司控制權最重要的工具,沒有之一。
公司有股東、管理層、員工三類人,股東在最上層,公司章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設計股東之間的分權規則。很多人重視產品設計、員工管理,卻不重視公司章程的設計,總是想找免費的版本來用,會不會把自己埋進大坑裡哦。
在竹子寫的《公司控制權.用小股權控制公司的九種模式》的書里有多個案例,有人持股1%控制公司,也有人持股90%沒有控制權,他們靠的是公司章程而不是股權比例。
比如馬雲可以持股5%而控制阿里巴巴,靠的是寫入公司章程的阿里合夥人制度,而不是靠的股權。
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是在蔡崇信的主導下設計出來的,你們公司是誰設計的呢?
阿里的合夥人制度,試運行了3年才正式推出,為了堅持阿里合夥人制度,當年不惜和港交所硬抗到底,為此放棄香港改道美國上市,馬雲為了保護公司控制權願意付出這么大的代價,你願意么?
如果想掌握公司控制權,需要先設計規則把權力裝到你手上,再做全方位的防禦設計,否則任何一處有缺口都是可能被別人攻破的,比如詹克團作為大股東有60%的投票權,也被二股東一步步擠出局。
「股權道」《創始人控制公司的股權設計》的課程,就是從縱向的6個層面、橫向的4個維度、立體的3種工具進行全方位的公司控制權設計。
縱向包括 :股權、股東會、董事長、董事會、法定代表人、管理層6個層面。
橫向包括 :層級的劃分、各層級間的權力分配、每層級內部的權力分配、各層級內部的表決規則4個維度。
立體層面 :通過公司章程、股東協議、股東會會議和董事會會議3個工具去落實。
通過這樣的設計,創始人就算持股1%也能有控制權,也能讓別人持股90%沒有控制權。
3.2 中策是利用規則
在詹克團作為第一大股東,持股36%、有60%投票權的情況下,原本處於劣勢的二股東吳忌寒,卻可以一步步利用規則把大股東擠出局。
吳忌寒先是利用保管香港公司公章的機會搶到北京公司的控制權,這一步本來是威脅不到詹克團的根基的,可是這么長時間詹克團方都沒有更有成效的操作。
吳忌寒再利用開曼公司的規則取消了詹克團的10倍表決權,形勢就完全逆轉了。
所以,如果已經錯過了設計規則的機會,也是有可能利用規則搶到控制權的,前提是你的水平比對手高哦。
原本,詹克團是比吳忌寒更有優勢搶到控制權的:
比如比特大陸的公司章程規定,擔任董事是有10倍投票權的必要條件,如果不再擔任董事就自動取消他的10倍投票權。公司章程還規定,罷免董事需要1/2以上票數通過。
在取消10倍投票權之前詹克團有60%的投票權,他一個人就可以決定罷免吳忌寒的董事職務。
如果吳忌寒不再是公司的董事,他的10倍投票權就會自動取消,而詹克團的10倍投票權還繼續保留。就會變成:詹克團一個人有84.9%的投票權,吳忌寒的投票權是4.8%。
可惜,當時詹克團並沒有這么操作,有些事情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沒機會後悔哦。
前面有好機會沒有利用,後面沒了10倍投票權卻要求罷免全體董事,選他一個人作為唯一的董事。
有股東評論說:不明白他什麼要召開這樣的股東大會,自取其辱。
他們不知道這樣操作不僅沒有用、還會樹敵更多麼?是詹克團的主意么?還是軍師的主意呢?
當年萬寶之爭時,寶能提出罷免萬科的全體董事和監事,結果只是招來更多人的反對,並沒帶來任何好處,這種操作有意思么?
3.3 打官司是下下策
打官司是下下策,但有人卻把下策當成上策。
吳忌寒能搶到控制權,是利用了法律+公司章程+開會操作,並不是靠打官司。
詹克團想通過打官司搶回控制權,能成功嗎?
如果前面的操作沒有問題的話,吳忌寒就妥妥的搶權成功了。
當然了,前面的分析是基於假設,如果假設不成立的話,詹克團也是有可能挽回的。
詹克團為什麼從大股東到一步步佔下風?
在這種戰爭狀態下想保住控制權,要不自己水平夠高,要不就找高水平的人。
在否決權殺死ofo的紛爭時,歡聚時代董事長李學凌轉別人的觀點說:國內的律師事務所都不專業。
其實,法律是分國界的,每國的法律規定不同,差一丁點都可能是毀滅性的。
就算你認為國內的律師都不專業,如果你去找個國外的律師來處理國內問題,可能是更大的坑哦。
而且,有的人營銷水平高,有的人專業水平高不擅長營銷。有人擅長打官司,有人擅長非訴訟,比如救火和防火,思維方式和所需要的技能都不同。
是國內的律師都不專業嗎?還是你沒找到那個專業的人呢?
判斷律師是否專業,也是需要自己有一定專業知識哦。比如很多人說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但在《公司控制權.用小股權控制公司的九種模式》的書里,有多個經法院判決的案例,有的股東持股90%也沒有控制權,如果你相信了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的傳說,還能找到那個專業的人么?
比特大陸兩位創始人公開決裂時詹克團還在出差,如果以前不關注這方面,突然間去哪裡找到專業的人呢?
吳忌寒是有備而來,詹克團是被動應對,病急亂投醫的後果可想而知。
如果不想踩別人踩過的坑,要不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水平,要不提高識別專家的能力,找到專業的人。
㈢ 純粹的金融科技行業分析(通俗易懂最好)
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十大發展趨勢分析
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經濟參考報》3月26日刊發題為《機構加速搶灘布局金融科技》的報道。文章稱,隨著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躍上新風口。一方面,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斷加註金融科技砝碼。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近日召開了金融科技專場校園招聘,2019年將在金融科技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另一方面,互聯網系的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崛起,騰訊、360金融、樂信等多家巨頭近日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金融科技收入增長迅猛,其中360金融2018年凈收入同比增長464%。同時,傳統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愈加緊密,金融科技發展生態正在形成。
業內專家表示,金融科技的發展將提高金融運行效率,為民企融資、金融防風險帶來新的環境,但同時也為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根據監管層近期密集釋放的信號,金融科技將獲更大力度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監管也將同步趨嚴。
未來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接近2萬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僅僅達695.1億元。之後呈現高速增長狀態,2016年以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正逐漸從用戶流量驅動向金融科技驅動轉型。雖然目前我國金融科技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是我國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場給予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土壤。截止至2017年我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營收總規模達到6541億元左右,同比增速55.2%。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18年,我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營收總規模達到9698.8億元,同比增速48.3%。前瞻認為,目前金融科技服務於金融機構,更偏向實際金融業務的後端,並不是金融產業鏈中利潤最豐厚的一環,因此短時間內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很難迎來爆發式增長,或將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速穩定增長。並預測在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達19704.9億元。
2013-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中國金融科技十大發展趨勢分析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金融業務不斷融合,科技對於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數據價值持續不斷的體現並釋放出來,金融業務環節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金融解決方案創新推陳出新。開發銀行、無人銀行、資產證券化、數字票據、不良資產處置等方面業務在科技的賦能下由概念逐步變為現實,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由概念階段到實際應用,金融作為最先擁抱技術的領域,也會摩擦出新的火花。未來,金融科技發展趨勢體現在十個方面:
1、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是銀行通過開放應用編程介面(API)對外開放服務。即指銀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務,通過開放平台(OpenAPI)等技術方式開放給外部客戶(企業或個人),客戶可以通過調用API來使用銀行的服務,而不需要直接面向銀行。銀行通過API的開放開展跨界融合,實現銀行與銀行、銀行與非銀金融機構、銀行與跨界企業間的數據共享與場景融合,極大拓展了銀行服務的生態。
開放銀行成為近年來國內外銀行轉型的新浪潮。「開放銀行」概念起源於英國,2018年1月英國9家銀行共享數據,首次落地開放銀行理念。2018年7月,浦發銀行在北京率先發布「APIBank」無界開放銀行,標志著國內「開放銀行」的首家落地。隨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等紛紛展開探索,通過開放API,
實現金融和生活場景的鏈接。
以API
Bank為代表的開放銀行4.0時代即將到來。未來,銀行的商業模式將從B2C變為B2B2C,服務標准也將從標准NPS升級為整合型NPS。隨著金融服務嵌入生活與生產的方方面面,「場景在前,金融在後」的跨界生態圈將成為主流。雖然目前開放銀行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未來,銀行的賬戶功能、支付功能、理財產品、貸款產品等將勢必形成標准化的API集中輸出,成為打通跨界生態的介面。
2、無人銀行
無人銀行是指通過科技手段減免傳統銀行的人力使用。通過運用生物識別、語音識別、數據挖掘、人工智慧、VR、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替代傳統銀行的櫃員、大堂經理、引導員等崗位,為客戶提供全自助式的智能銀行服務。
銀行人力減少是目前大勢所趨。目前大部分銀行都實現了人力的部分替代,少數銀行試點幾乎實現了廳店全替代。至2018年5月28日,我國銀行物理網點共退出4591家,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銀行退出網點數目同比增速平均是55%。截至2018年6月底,四大行員工數與2017年底相比,減少已超過3.2萬人。
短期內無人銀行將仍處在試點階段。目前建設銀行已經開啟了無人銀行試點,通過更高效率的智能櫃員機替代櫃員、保安、大堂經理,刷臉刷身份證替代人工驗證的方式,覆蓋90%以上現金及非現金業務。盡管無人銀行為銀行網點轉型打開探索新路徑,但目前銀行業務還難以實現百分之百無人化,例如需要安排保安值班;客戶在智能終端上開卡、匯款時,出於安全風險考慮,也會安排工作人員現場服務。因此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無人銀行仍將作為探索性的試點存在。
3、量子計算與金融
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的新型計算模式。普通計算機使用比特(bit) 中0與1的兩種狀態存儲數據,而量子計算機的存儲單位量子比特,除0和1外,
同時還可以實現多個狀態的相干疊加態。 所以,
基於量子計算的量子計算機就可以通過控制原子或小分子的狀態,記錄和運算信息,其存儲和運算速度都能遠遠超越傳統通用計算機。例如使用超級計算機分解一個400位的數字,需要60萬年,而用量子計算機只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十分鍾。
量子計算的應用能極大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量子計算由於其超強大的計算能力,可應用於在金融業多個方面。例如金融高頻交易,利用演算法根據預先設定好的交易策略自動執行股票交易,在達到相同結果的前提下,量子計算比傳統計算機的速度要快得多。再比如詐騙檢測,利用量子計算機的快速學習的特點,能大大加速神經網路學習速度,迅速打擊新興的詐騙方式。
量子計算也可能會為金融業帶來巨大風險。量子計算在計算速度上的飛躍式提升,也可能會對現有金融體系帶來威脅。例如目前正在使用的許多公鑰密碼系統,在量子計算極大的計算性能下,很有可能會遭到破解,這些將嚴重影響互聯網及各地數字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對現有的安全系統和管理機製造成大范圍和系統性的破壞。因此,在量子計算機瓦解當前密碼體系並實現商業化之前,必須建立量子安全解決方案形成安全的過渡。
4、5G與金融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4G之後的延伸。5G概念由標志性能力指標「Gbps用戶體驗速率」和一組關鍵技術組成。5G技術創新主要來源於無線技術和網路技術兩方面。在無線技術領域,大規模天線陣列、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和全頻譜接入等技術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在網路技術領域,基於軟體定義網路(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的新型網路架構已取得廣泛共識。
5G將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實現金融場景的再造,為金融行業注入新的生機。5G技術的熱點高容量場景,將為用戶提供極高的數據傳輸速率,滿足網路極高的流量密度需求,該技術場景將有效提升移動端金融服務的速率,減少因網路延遲造成的支付卡頓等情況,同時速率的提升也有助於通過AR/VR技術進一步豐富支付模式,提供更加真實的場景體驗;5G技術的連續廣域覆蓋場景還可有助於銀行無人網點的部署,通過AR/VR技術將金融服務帶到此前網點無法覆蓋的偏遠地區,實現普惠金融服務。此外,5G面向物聯網業務的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場景還將通過實現萬物互聯,獲取海量、多維度、相關聯的人、物、企業數據,進一步優化供應鏈金融、信用評估、資產管理等相關金融服務,實現更多豐富場景的探索。
5G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廣闊投資空間,引發金融高度關注。5G一方面提供更快的速率和更高的帶寬,促進移動互聯網進一步的蓬勃發展和人機交互新模式的創新,另一方面還將實現機器通信,千億量級的設備將接入5G網路。5G還將與雲計算、人工智慧、AR/VR、無人駕駛等技術相結合在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移動醫療、金融等領域帶來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此外,5G網路還將是能力開放的網路,通過與行業的結合,運營商將構建以其為核心的開放業務生態,拓展新的業務收入模式,目前中國移動已經聯合戰略夥伴打造了百億級規模的5G投資基金,國內外險資、券商、陽光私募、風投等眾多機構,也早在2017年成立了數十支5G產業專項投資基金,未來5G及相關產業將持續引發金融高度關注。
5、移動金融安全
移動金融指的是使用移動智能終端及無線互聯技術處理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及對外產品服務的解決方案的總稱,移動金融安全指的是移動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的安全。當前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加速了金融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向移動化逐步轉型。移動金融豐富了金融服務的渠道,為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央行印發《關於推動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安全可控」作為移動金融的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則之一,強調了移動金融安全的對於移動金融技術創新發展的保駕護航的地位。
移動金融在創新與安全的博弈中發展,安全問題愈發引起重視。隨著金融產業的發展,金融行業移動應用日漸成為金融服務及產品的重要支撐手段,移動金融未來將繼續在規模和創新上發展。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給移動金融帶來了無限生機,但同時也滋生了諸多風險。移動金融應用中頻發木馬病毒、支付安全、敏感信息泄露、身份認證繞過、仿冒等安全問題,引發了監管部門乃至社會的廣泛關注,移動金融安全成為金融創新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保障。
個人信息安全是移動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越界獲取用戶隱私許可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頻發。移動金融應用中隱私竊取類惡意應用佔比最高,用戶個人信息受到極大威脅。為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網民合法權益,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推動移動信息安全建設。
生物特徵識別兼顧安全與便捷,成為移動金融安全關注的熱點。目前,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已經基本成為移動智能終端的標准配置,逐漸成為了金融業務中新型用戶身份核實和認證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銀行於2018年10月頒布金融行業首個生物識別技術標准《移動金融基於聲紋識別的安全應用技術規范》,將安全性和個人隱私保護擺到了突出位置,規范如聲紋等生物特徵識別的安全應用。
6、數字票據
數字票據是一種將區塊鏈技術與電子票據進行融合,實現自動安全交易的新型票據。數字票據藉助區塊鏈具有分布式賬本、去中心化、集體維護、信息不可篡改等特點,使數字票據更具安全性和信息公開性,更加智能交易,更加便捷使用。
數字票據可以實現全程高效真實的信息傳遞,全程自動化交易,以及交易過程全程追蹤,提高用戶隱私保護。區塊鏈具有點對點傳輸,採用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的優勢,保證數字票據的數據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數字票據利用區塊鏈提供可編程的智能合約,實現票據的自動抵押、清付和償還,避免交易風險。並且,所有交易都被記錄在完整的「時間鏈」上,一旦有違約行為發生,可以追溯其責任,並且通過隱私保護演算法保護參與者隱私,可實現參與者在區塊鏈上的匿名性。
上海票據交易所數字票據實驗性生產系統成功上線,工行中行浦發等銀行參與其中。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已在2018年1月25日成功上線試運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和杭州銀行在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順利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簽發、承兌、貼現和轉貼現業務。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結合區塊鏈技術和票據業務實際情況,對前期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原型系統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使結算方式更加創新,業務功能更加完善,系統性能不斷提高,安全防護不斷加強,隱私保護更加優化,實現實時監控管理。
7、數字資產證券化
數字資產證券化是將數字資產轉化為證券的過程。將域名、商標、品牌、數字貨幣、游戲裝備、賬戶號碼等相關缺乏市場流動性的數字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的行為。
數字資產證券化目的在於獲取融資,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數字資產是文化產業的創新藍海,是互聯網+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是「文化互聯網+」的文化大產業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域名、商標等數字資產缺乏市場流動性,通過數字資產證券化,有效打破剛性兌付,有效盤活巨大的金融資產和社會的存量資產,能把缺乏流動性但有收益性的數字資產設計成證券化產品賣出去,收回現金,提高流動性,進而獲得融資。
數字資產證券化是區塊鏈的最佳實踐場景。我國央行貨幣研究所也在不斷探索數字資產證券化區塊鏈平台,藉助區塊鏈的分布式數據儲存、去中心化的特點,保證了以及底層數字資產數據真實性,且不可纂改,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增強了信息的透明及可靠程度,有效解決了機構間費時費力的對賬清算問題,降低數字資產的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8、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是為滿足消費者具體消費需求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是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用於購買裝修、旅遊、電子產品、教育、婚慶等具體的消費需求的個人消費貸款服務。除銀行提供的貸款服務外,接觸較多的消費金融服務有京東金融的「京東白條」、螞蟻金服的「花唄」、蘇寧的「任性付」等以及被大眾接受的P2P小額理財服務。根據銀監會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定義,消費貸款是指消費金融公司向借款人發放的以消費(不包括購買房屋和汽車)為目的的貸款。
未來中國消費金融行業迎來巨大發展空間。2018
年,國家出台了多項鼓勵消費金融發展的政策。特別提到「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不斷提升消費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作為消費主體的80、90後,更願意通過借貸的方式滿足產品購買需求。同時,隨著消費金融規模的不斷擴大,消費金融會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各類金融應用場景需求增多。
金融科技助力消費金融產品創新和風控體系建設。目前,
我國消費金融存在監管機制有待完善、企業產品創新不足、風險防控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金融科技的發展為消費金融開發更多的產品應用場景,提升消費者體驗,激活和拓展市場空間;同時,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構建完善的風控運營體系,解決消費金融面臨的徵信記錄缺失、運營經驗缺乏,降本增效。在科技的驅動下,消費金融將不斷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提升運營能力與科技創新能力,科技驅動下的產品創新和風控體系的建立將為消費金融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9、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可以顯著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智能客服系統是利用機器學習、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金融客戶服務中重復率高、難度較低且對服務效率要求較高的事務,如服務引導、業務查詢、業務辦理以及客戶投訴等業務。目前應用的智能客服場景有智能客服機器人、智能語音導航、智能營銷催收機器人、智能輔助和智能質檢等。
金融機構及互聯網企業都在加大智能客服的探索和應用。金融機構在線上線下對智能客服系統應用廣泛,網站、App客戶端等線上智能客服服務系統能夠實現自動理解客戶問題並進行解答和辦理簡單業務。在線下網點的智能化進程加速,逐步推廣無人銀行,智能機器人、智慧櫃員機、VTM機、外匯兌換機等大量智能自主終端,大幅減少人工服務成本,使客戶獲得更滿意和周到的服務體驗。同時,互聯網企業在智能機器人方面的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為這些金融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智能客戶服務。
智能客服系統逐漸滲透到金融業務的售前、售中、售後全流程。目前,智能客服系統已經能夠代替人工客服為客戶解決許多簡單、重復的問題,為金融機構節約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隨著社會的發展,客戶對服務的及時性、移動性、多渠道性提出更多的要求,智能客服的應用為金融機構留住更多客戶,提供全天候及時、便捷的服務,增強客戶粘性。在智能客服的應用過程中,大量用戶數據通過智能客服積累和沉澱下來,為精準營銷和業務流程優化提供參考。同時,智能客服系統利用大量完備的用戶數據,逐漸承擔起更多售前、售中、售後全流程的金融業務。
10、不良資產處置的科技運用
科技帶來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創新發展。不良資產可分為股權類資產、債券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不良資產處置有破產清算、拍賣、招標、協議轉讓、折扣變現,以及債轉股、債務重組、資產證券化、資產重組、實物資產出租、實物資產投資等方式。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應用,出現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創新處置模式,如不良資產綜合處置平台,眾籌投資、撮合催收等。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對不良資產處置任務艱巨。不良資產率的持續攀升,政府鼓勵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化。據銀保監會稱,2018年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89%,為10年新高,截至12月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2萬億元。
在經濟新常態下,風險和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多,對不良資產處置的效率和處置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銀行機構、資產管理公司等紛紛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通過網路平台模式進行不良資產的拍賣,涉及股權、債權和各種實物抵押物,取得良好效果。
金融科技已經在多個環節開發實際應用場景。科技運用可以快速發現資產價值,減少錯配情況的發生,同時,可以顯著提高信息互通,提升效率,提高不良資產處置回收率。目前金融科技已經在多個環節開發應用場景。如在運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優化催收策略,同時,實現催收業務流程自動化,縮短處置的時間周期;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信用風險的精準定價;區塊鏈分布式記賬解決信用機制、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優化不良資產證券化流程,縮短處置周期,保證信息的真實有效性。
㈣ 怎麼能在3個月本金能翻10倍
三個月資金翻10倍,這個問題估計能實現的是極少數人,當然在股市牛市的時候膽大的人,敢吃螃蟹的人是可以完成的。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猛人」也是一位股友。
2019年9月中旬,他30萬買了st榮聯,中秋節後賣了賺了近30個點,買了智光電氣,拿了幾天就賣了賺了26個點,又追漲買入數字貨幣股亞聯發展,賺了25個點,因為當時有一隻股權轉讓股寶鼎 科技 ,剛好拉了幾個漲停回調,他幾乎是在跌停板全倉殺入,最後以紅盤漲了四個多點收盤過十一,節後一回來這個票聯漲五個漲停,大賺62個點,這時他的資金已經翻倍達到近130萬了,賣出後他又買入了消費耳機漫步者,大賺近3倍,資金達到400萬,順利的實現3個月資金翻10倍的目標,我們只有羨慕嫉妒恨,因為我們不敢也不接受他這樣的操作方式,風險太大,但這可能也就是富貴險中求的道理吧
怎麼才能在3個月把本金翻10倍,這個問題實際上是相對的,因為能夠完成的情況下它的意義並不大,而真正意義巨大的時候又幾乎不可能完成。總的來說,3個月的時間太短了,而翻10倍這個收益又太誇張。我只能說是有多貪婪,才能要求這么高,即使有機會賺到這么多錢,總有一天也會因為這個方式而虧損。
實際上,3個月時間本金翻10倍,並不是不可能,而是只能用在賺小錢上。例如我花10塊錢是買一雙手套,然後去工地搬磚。我的本金僅僅只是10塊錢,但是我3個月可能可以輕松賺到一萬多元,換算下來就是1000多倍的盈利。雖然翻倍很搶眼,但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什麼意義。再比方說,我花1000元本金去擺攤賣早餐,3個月賺到10000元是可以滿足的,那麼正好完成目標。但是我們可以分析這兩種情況,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到小錢,本金越大越不可能完成。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想要3個月把本金翻10倍無異於賭博,在短時間內獲得巨大的收益。我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澳門賭博,如果運氣好的話,確實可以實現本金翻10倍,但老話說得好,十賭九輸,最後可能會虧得更多,所以這個做法可以否定。另外我還想到了 炒股和炒期貨這兩種投資方式,就好比大家最熟悉的炒股,只要全倉買到一隻連續漲停板的股票,只需要一個多月就能夠本金翻10倍,但這個情況在股市中極少出現,就連新股上市也很難達到3個月10倍的佳績。所以炒股和炒期貨在短時間內要求收益這么高,其實和賭博也沒有什麼兩樣,而且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成功的幾率基本為零。
總之,想要在3個月內完成本金翻10倍的目標,除非你的本金非常小,不然是做不到的。有人說創業可以獲得巨大的收益,但是3個月時間恐怕連公司框架都沒有建立好,更談不上賺錢了。投資理財不能一味地追求收益,就連股神巴菲特平均年化收益率也才20%左右,要是你能3個月內穩穩賺到10倍的收益,那一年後、十年後還得了?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這個要求有悖常理,風險極高,跟賭博無異。
翻100倍不是夢!不是痴人做夢,我舉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朋友欠一屁股債,大概有70萬吧,四處躲債,在一次去四川投奔朋友的火車上看到了有個人在玩微信紅包,前幾年很火的掃雷 游戲 ,他就和人家搭訕問人家玩的什麼,那人就告訴他,怎麼玩的,技巧是什麼之類的,這朋友就留了一個心眼。到了四川綿陽以後,他通過微信附近好友假扮女人騙了一個男的130塊錢,然後就用這130塊錢進了一個掃雷群,剛開始沒錢不敢賭,就在裡面天天呼喊拉扯,搶搶福利,騙點小錢,後來又通過認識這幫人進了好多群,慢慢也摸透掃雷群的道道了,就自己開了一個群,每天從早忙到深夜,扮演各種角色,苦巴巴賺個三百五百的,不過好賴吃飯住宿的問題解決了,後來微信紅包群被管控了,他就轉戰到QQ紅包,微信紅包群我記得最大是200,QQ紅包最大是1500,到這時候他才賺到錢,後面的故事我都不知道了,反正最後債還完不說,他手裡還有100多萬,直到國家規定紅包賭博犯法,才收手不幹。人該你賺錢的時候,130塊錢都能翻身,該你倒霉的時候,多少錢都會虧完。故事的下半場是,這人後來去炒作比特幣,不僅把手裡的錢虧完,還又欠了一屁股債,目前在國外躲債,下落不明。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敢想,不能太保守了
三個月本金翻10倍。三個月總收益率1000%。
如果按照月利率來算的話,計算上復利,每個月的收益率要達到215.45%
如果按照日利率(按照90天來計算)來算的話,計算上復利,每天的收益率要達到2.592%;
如果是股市(按照60個交易日來計算),計算上復利,每天的收益率要達到3.913%
目前市場上的投資產品,幾乎沒有能達到這個水平的
1、存款,最高年限5年,最大不超過年化5.5%,如果是3個月,則應該在年化2%左右,實際只有0.5%;
2、基金,收益率比較高的股票型基金,在行情好的時候,一年有個40%~50%,如果是三個月,則也就是10%左右,而且現在的大盤行情並不好;
3、股票,如果是股市(按照60個交易日來計算),計算上復利,每天的收益率要達到3.913%;活著說你要在60個交易日裡面,抓到25個漲停(且其他交易日不虧損);
4、像比特幣13/14年爆發的那個事件就不做討論了,沒啥意義,錯過了就沒有了。
這個可能性伴隨著巨大的風險,那麼有哪個可能呢?加杠桿。
不管是加杠桿來炒股票,還是直接投資期貨期權,都屬於加了杠桿的操作,如果你加了十倍的杠桿,那麼只要三個月內你投資的標的上漲一倍,那麼你就能獲得10倍的收益。
但是重點中的重點,只要你投資的標的下跌了10%,你就會虧損的一毛錢都沒有了。
3個月里本金翻10倍??
很簡單啊!
如果你有10萬元,那麼你可以去澳門賭場里押注!
成功一次就是20萬;
成功兩次就是40萬;
成功3次就是80萬;
成功4次就是160萬;
只要4次,你就可以獲得16倍的資本擴張,只要3次你就可以接近10倍的資本,簡單不?
但問題是你有這樣的魄力嗎?有這樣的運氣嗎?敢把自己大部分的資金投入嗎?
很明顯,不敢,即便有一次兩次的運氣,也沒有人可以持續獲勝,更別說靠這個發家致富了。
另一種方法!
如果你有100萬,500萬,這樣的資金,可以配資成1000萬,那麼只要在股市裡獲得100%的利潤,就可以達到2000萬的收益,還掉一部分的融資、配資資產,你依然擁有超過10倍的利潤。
但問題是,你能夠抓住100%的利潤和主升浪的行情嗎?
所以!!
不要異想天開,世界上沒有3個月里就能夠翻倍10倍的方法,如果有,別人早就幹了, 還輪到你嗎?
再者,你一定要記住,如果有3個月翻倍10倍的方法,那也一定是99.99999%失去本金的風險,問下自己,敢嘗試嗎?
怎麼能在3個月本金能翻10倍?
說實話我真的很佩服你的勇氣,不知道是投資小白還是在做夢,不怕跟你說,3個月本金翻翻10倍,理論上是可以,但是實際操作,成功的概率幾乎為零。
雖然說,A股市場妖股也不少,星期六股價由7.2元在25個交易日內上漲到36元,股價上漲了5倍,假如能拿上這這樣股票,3個月內,是可以完成本金翻10倍的可能,但是能拿上這樣的股票,從啟動到見頂,中途不下車,並且一直滿倉的,能做到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為零的。
此外,黃金、外匯、期貨等可以雙向交易的T+0市場操作起來成功率可能會高一點,假如有消息配合,比如說影響黃金的美聯儲降息、非農數據,如果每次都能准確把握,那麼理論上來說也是可能成功的。但是難度非常大。實現的可能非常小。
投資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投資講究復利,在A股市場素有7虧2平1賺的言論,足以證明理財要翻倍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可以先頂一個小目標,比如說先轉賺個50%,然後賺個翻倍,不要一開口就是3個月翻10倍,這樣的心態不適合在投資理財。這樣的心態只會成為韭菜,不可能成功!
3個月本金翻十倍?
顯然要達到這個目標,就不能用正常思維,需要點腦筋急轉彎了。
就投資而言,有以下幾個可能實現該目標的途徑,即中簽瘋狂的新股、十倍杠桿配資炒股、參與期貨投機、期權以及外匯交易等。
1、如果直接投資股票,3個月翻倍10倍,這樣個股在正常的交易中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大部分出現在新股或者重組股上,例如 歷史 上的大牛股暴風集團,上市28個一字漲停,實際上25個漲停就能翻十倍。
2、投機期貨交易。目前國內三大交易所目前各品種的保證金比例在8%到12%之間,換言之就是10倍上下的杠桿。只要所交易的品種上漲一倍,其本金就相應的翻十倍。這樣的情況在期貨市場太常見了。
十倍配資炒股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過這樣的投機,其本質就是賭博,你的期望你家先祖保佑你。
3、期貨和外匯投機等,其原理也是一樣,唯一區別的是,外匯和期權的杠桿作用更加明顯,有一些國外黑平台,甚至可以高達100倍,200倍的杠桿,如果放大100倍,其交易的品種只需要漲幅10%就能達到。
綜述,要想3個月本金翻十倍,唯一能實現就是杠桿投機和運氣好到爆棚,中簽瘋狂的新股。
如果你是民間高手,應該沒問題,但如果你是大資金,比如5000萬以上,沒有助理幫忙,你操作上有難度。對於私募人士5個億以下,有團隊有行情是可以達10倍的,
相比沒技術,公募,大資金而言,在當下行情和大數據管控下,沒有大利好運作3-5年,想100天弄出個天文數字,難度很大。
三個月本金能翻10倍,這樣的概率和你買彩票中個一等獎的概率基本上差不多!沒有太大的區別。
就算買彩票一輩子都不可能中獎,但是購買它的熱情依然高漲,這主要是由於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一夜暴富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
那麼到底有沒有三個月本金能夠翻10倍的方法,如果有這種方法就存在著很高的風險,有很高風險的市場就是投機交易的市場,比如股票、期貨、外匯、現貨等等。
三個月想要本金翻10倍,那麼每個月的利潤高達330%左右,首先我們來看全球股神巴菲特年化收益率不足30%,而你的要求是一個月330%的收益率。
如果每個月有20個交易日,330%的利潤就需要每一個交易日高達16.5%的盈利,而我們都知道股票目前的漲停板是10%,也就是說你每天都做漲停板,也達不到你每個月330%的利潤。
由此可見通過股票,想要實現三個月本金翻10倍是不可能實現的。
期貨市場
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有著巨大的區別,它不但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空,每一個產品都帶有不同的杠桿。
期貨市場、外匯市場、現貨市場、想要實現每個月330%的利潤、還是非常有可能的,因為我們經常聽到,在期貨市場當中,用幾千塊錢賺了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故事比比皆是。
高收益就伴隨著高風險,也就是說在期貨投資的過程當中,你要考慮到本金的安全性,如果一味的惦記高額的收益,而本金出現嚴重的虧損,不要說收益了那麼你的本金都不復存在了,再高的收益率也是幻想。
綜合來看:想要實現三個月本金翻10倍的利潤,通過股票市場是實現不了的,只有通過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和現貨投資市場,才有可能實現三個月本金翻10倍的要求。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月想要翻10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同時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如果你不能合理的規避風險,來保護自己的投資本金,那更談不上收益率了。
那麼本金到底多少為大多少為小?這就取決於個人的財富了。你要「二馬」三個月本金翻十倍?他們的本金是多少?大家都有個大概數字,2000億,翻十倍是2萬億哦!他們可以去做投資,突擊入股好的公司,也可以憑自己公司股價上升,使自己的本金翻十倍,但是怎麼都是三個月解決不了的。
有人會說這是他們的資產,而不是本金!你說的沒錯。那麼他們還會去投資一個小賣部么?還會去用1萬兩萬的做投資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普通人投資本金幾萬幾千的,在股市是有有可能實現本金三個月翻十倍的,但是不可能長期做到!哪怕你就是找到了股市盈利這個箱子的鑰匙,你也不可能長期有這么的收益率。
股市的發財夢誰都有,誰都可以去做。多數情況下能保住本金就很不錯了。能跑贏銀行存款的利息那就更不錯了,能跑贏指數的就是高手,畢竟上證指數這三十年來已經上漲了30倍。
2011年開板的創業板,4年時間上漲4倍,8年時間卻只漲了2倍!這說明財富沒有那麼容易增長的。過去了的大家都看得很清晰很明白,未來的卻很難把握。那麼我們就應該以 歷史 數據來推測未來,起碼會比那些不依靠 歷史 數據的憑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要靠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