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股票 » ted演講股票市場的歷史

ted演講股票市場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4-01-07 03:31:02

A. 美國股票市場發展經歷了哪些過程

美國股市近五十年來主流投資理念的演變: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的周期循環投資理念的發源地來自於最具活力、最具創新精神、最發達的美國證券市場。雖然美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但真正的規范化、快速發展時期主要是在1933-1934年的證券法出台之後。戰後推出的養老金制度更是有力地推動了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和大大改變了股市的資金供需結構,五十年代的經濟持續增長和股市投資的財富效應,一起推動著股市指數的不斷攀升。以後的各個年代更是各種新思維、新現象的誕生年代,股票市場的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作為影響力最大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尤其是開放式基金的發展,對於推動理性投資理念的普及和創新,通過引導市場、引導資金的流向而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的增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演進,各種新的投資理念從發源地的里圈向外圍擴散,在傳播到外圍股票市場(歐洲、日本、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等)的過程中,必然會結合不同的市場特殊情況與其它投資理念不斷發生碰撞,誕生出新的投資模式。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進步更是加快了發源地的新投資理念在全球傳播的速度。20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基本分析學派已成為華爾街等發達國家或地區股市的主流,它發展出的兩個主要分支是內在價值型(Valuestock)投資和成長型(Growthstock)投資。前者認為,投資者投資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每年收取現金(股息)紅利,股票內在價值是未來現金流(投資者收到的現金紅利)的貼現。成長型的投資者購買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獲得價格差而非現金紅利,其前提是假設以往主營收入與利潤增長良好的公司將來也會繼續良好的增長勢頭。歷史經驗表明,在經歷過度熱情追高成長型股票導致最終幻想破滅之後,必然又會走回到穩健的價值型投資的老路上,循環往復,周而復始,投資理念的變化呈現周期性的循環規律。同不同年代的產業發展周期一致,處在高增長期行業的高增長速度的熱門股在股票市場歷史上各時期比比皆是,如19世紀的鐵路股、20世紀早期的鋼鐵股和汽車股、50年代的鋁工業股、60年代的電子股和塑料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葯股和房地產股、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和網路股等等,各領風騷,概念股是成長型投資的必然產物和升華。戰後繁榮的五十年代:由於剛經歷了1929-1933年的大崩潰,在20世紀30、40年代,小規模的個人股票投資被認為是危險的舉動,個人投資購買股票不多,個人持有普通股熱是從50、60年代開始的,主要是因為當時(尤其是50年代末期)人們很難相信會再次出現大蕭條和股崩、藍籌股比債券表現好以及擔心通貨膨脹侵蝕個人的錢財。1958年,玻璃纖維船股票是當時市場上的搶手貨,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許多優勢,迎合美國50年代的休閑主題。後來的互聯網股票同此時期的玻璃纖維船股票熱非常類似。「電子狂潮」和騰飛的六十年代:其鮮明特徵是後綴有「trons」的公司名稱的流行,是增長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電子工業股熱與當時的美蘇兩國太空軍備競賽有關。成長股是預期有高收益、高增長率的股票,特別是那些與高新技術相聯系的公司股票,如一些生產半導體、速調管、光學掃描器以及其它先進儀器、儀表裝置的公司,這些行業因投資者對其產品強大市場前景的憧憬而股價飛漲。從六十年代開始,多年以來傳統行業的5-10倍市盈率規則被50-1000倍取代。1961年,數據控制公司的市盈率達200多倍,而增長穩健的IBM和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市盈率也達80多倍。在此時期,以市盈率倍數為核心、注重未來現金流預測的穩固基礎理論讓位於注重投資者心理因素、「高買高賣、順勢而為」的空中樓閣理論。為滿足投資者對股票的無止境的投資飢渴,1959-1962年發行的新股比之前的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如同九十年代後期的「.com」,以「trons」後綴命名的公司紛紛涌現。電子狂潮在1962年卷土重來,5個月後終於爆發可怕的拋售浪潮。成長股、績優股同樣被捲入暴跌的災難,超過大盤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場從動盪中恢復趨向穩定後,進入的下一個運行熱潮便是企業並購浪潮。投資者對公司高增長的預期,如果不能通過高增長或高科技的概念獲得,便需要創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念作為接力棒。於是,六十年代中期誕生了專家們稱之為的美國產業發展史上的第三次並購浪潮。該時期企業並購浪潮的主要動力在於兼並過程本身會導致股票收益的增長,其中的技巧便是財務或金融知識而非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年,由於該次並購浪潮中的領導者發布的季度公告收益低於預測,引發了市場的懷疑和震動,企業並購浪潮開始急劇降溫。在六十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場還誕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樂公司是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其靜電復印技術的革命性發明吸引了幾乎所有業績優良的基金經理。後來這種概念化投資策略發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擴張太快、負債過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經營管理風險很大,成長的不確定性大。當1969-1971年的熊市來臨,概念股跌幅比漲幅還大,還快。此後很多年,華爾街不再對業績迷信和推崇概念。就像行業或經濟發展有自己的周期一樣,整個六十年代公眾對概念崇拜的理念經過了近十年的洗禮之後,又回歸到周期循環的起點,崇尚績優成長股。到六十年代後期,隨著基金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開放式基金之間爭奪公眾資金的競爭加劇,公眾開始關注基金近期的業績記錄,尤其關注基金是否購買了那些有令人振奮的概念和完整信服歷史的股票。業績投資便開始風靡華爾街。漂亮的中年人所主宰的七十年代:經歷了六十年代的購買小型電子公司和概念股票之後,基金經理和投資者恢復理性和穩健原則,開始投資於有令人信服的增長記錄的藍籌股,這些股票一般有持續增加的股利以及很大的總股本(流動性好)。人們認為這些股票不會像六十年代投機狂熱時代那樣垮掉,人們普遍的心理是購買後開始等待長期收益,被稱為是謹慎的行動。當時的50隻時髦股票主要有:IBM、施樂、柯達、麥當勞、迪斯尼等。人們認為任何時候購買這些已經被歷史證實的成長股都不會錯,被稱為「一錘定音(one-decision)」股。而且,購買藍籌股還能為機構投資者帶來謹慎投資的聲譽(見表一)。狂嘯的八十年代: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華,同樣具備許多投機過頭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技術和微電子在內的新領域的新股浪潮而開場。1983年出現的高科技浪潮是六十年代的極好翻版,僅僅是改變了名稱而已。技術革命喚醒了人們對高科技將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的復甦。幾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搶手貨,新股上市後還會狂漲。再次征服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為基礎的生物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驅動生物技術狂熱的是抗癌(後來是抗愛滋病)新葯的問世,華爾街還因此出現了專門針對生物技術公司的新估價方法。最終的結果還是市場自身來消化自己吹起來的泡沫,從八十年代中期到後期,大多數生物技術公司股票跌去3/4,1988年的市場復甦也沒有幫多少忙。激動人心的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亞洲四小龍」熱,當時的背景是基金經理因美國本土經濟的發展速度放緩後而將目光轉向海外,對新興國家市場激動人心的發現和巨大增長潛力的預期,加上人們對該市場的風險知之甚少,直接推動了股票投資的國際化———「亞洲四小龍」熱,後來因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而崩潰。九十年代後半期至今的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概念股的狂飆及退潮,人們對此至今記憶猶新,同樣也經歷了一個從狂妄到恐慌、最終到崩潰的完整過程和結局。追溯美國股票市場近五十年投資理念演變的歷史,大致按以下線索在展開,其中又蘊涵著某種周期性的循環規律:電子、半導體股(60'S)———績優藍籌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亞洲四小龍、網路股(90'S)———傳統行業績優藍籌股(目前仍處在回歸過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資者對證券評價的風格和方式在證券定價中起關鍵作用,從而也就奠定該時期的主流投資理念。概念股興起時期,以內在價值型投資為基礎的穩股基礎理論屈從於空中樓閣理論,藉助於投資大眾的從眾化情緒和過度反應,將憧憬美好的空中樓閣演繹得登峰造極。在概念股崩潰之後,受傷的弱勢群體和投資大眾追求安全和穩健的觀念又深入人心,以內在價值作為股票投資價值的心理底線牢不可破,從而矯枉過正地走向另一個極端,回到有看得見的收益增長和分配現金紅利的傳統產業,直到下一輪周期新的振奮人心的概念出現。我們發現,市場投資理念的周期性變化同股票市場籌碼結構的調整過程驚人的一致,只有當被低估的市場籌碼(成長型股票熱時必然導致市場大量拋售價值型股票,持續一段時期後必然導致價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經過成長型股票熱的高峰之後,逐步被調整到更積極、堅定的投資者手中,且一旦這種市場籌碼結構轉換的調整完成或時機成熟之後,新一輪市場熱點或周期的啟動就不遠了。這種周期性在任何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都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它與股市零和博弈游戲的利益矛盾或盈虧結構相一致。我們同樣還發現,基金引導著市場主流的投資理念。無論是向新型行業投資、向高成長的新興市場投資(國際化浪潮),還是向國內績優藍籌股投資,基金始終伴隨著先進的產業理論、管理思想的武裝,走在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領先於經濟周期。正是資本的驅利性和對投資領域的高度敏感,資本才始終能夠率先找到流動的方向,引導社會資金(資源)流向回報最高、最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產業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開始自動調整,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參考資料 http://www.xslx.com/article1/messages02/2315.html

B. 股市的起源發展和意義

股市
▲注音▲ gù shì

▲股市▲

股市是股票市場的簡稱,也稱為二級市場或次級市場,是股票發行和流通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指對已發行的股票進行買賣和轉讓的場所。股票的交易都是通過股票市場來實現的。一般地,股票市場可以分為一、二級,一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發行市場,二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交易市場。

股票市場是上市公司籌集資金的主要途徑之一。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需要大量的長期資本。而如果單靠公司自身的資本化積累,是很難滿足生產發展的需求的,所以必須從外部籌集資金。公司籌集長期資本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向銀行借貸;二是發行公司債券;三是發行股票。前兩種方式的利息較高,並且有時間限制,這不僅增加了公司的經營成本,而且使公司的資本難以穩定,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利用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金,則無須還本付息,只需在利潤中劃撥一部分出來支付紅利即可。把這三種籌資方式綜合比較起來,發行股票的方式無疑是最符合經濟原則的,對公司來說是最有利的。所以發行股票來籌集資本就成為發展大企業經濟的一種重要形式,而股票交易在整個證券交易中因此而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股票市場的變化與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股票市場在市場經濟中始終發揮著經濟狀況晴雨表的作用。所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所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市。
股市正處於調整階段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後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間,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由於股價在開始兩年漲幅過度,伴隨著股票的擴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價達到歷史性的高度以後,股價就停步不前,滬深股市就進入艱難的調整階段。1993年滬深股市收盤指數分別為833點和238點,1994年收盤指數分別為647和140點,1995年的收盤指數分別為555點和113點。根據國外股票指數的上漲速度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股市這種調整估計還要相當時日。如國家不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上證綜合指數若要在1000點站穩,大概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股票供不應求▲

我國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資金額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現出明顯的股票供不應求局面,據初步統計,到1996年10月底,滬深股市登記在冊的股民約有1800萬,而同期滬深股市的流通股規模約為300億股,平均每個股民擁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據初步估算,我國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稅後利潤不到0.30元,平攤下來,股民人均收益最多隻有500元,按人均入市資金2 元計算,股票投資的收益率(不計交易稅、費)只有2.5%,只相當於活期儲蓄利率。而由於股民在股市中頻繁交易,其上繳的手續費及交易稅之總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之和還要多。

▲股市交投過旺▲

由於我國股民投機性較強,其入市的動機主要是以搏差價為主,所以許多股民以炒股票為業。股市稍有風吹草動,便買進殺出,追漲殺跌之風盛行,股市的交投極其活躍。如國外一般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換手率不到40%,而我國股市的年均換手率卻超過600%,是國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過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漲暴跌,如美國紐約股市從開辦到現在的200年間,日漲跌幅度超過3%的只有10次,而滬深股市漲跌幅超過3%的時間卻要佔整個交易日的20%以上。交投過旺的第二個後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達1.3萬億,股民上交的交易稅、手續費近200億,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估計只有近100億。收入與支出相比,支出多100億,這樣就使整個股民成為虧損一族。

▲股市尚待規范▲

我國股市是由地方股市發展起來的,且中央政府對股市的監管從1992年下半年才開始,股市的運作還尚待規范。從宏觀管理方面來講,其一是對股市的規律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具體表現在相關的政策缺乏科學性和連續性,如股市擴容及上市指標的控制仍沿用額度控制的方法。其二是對股市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如國家股、法人股並軌問題,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計劃。其三是對股市的監管力度明顯不足,如對信息披露的監管、對制止機構大戶聯手操縱股市等問題力度明顯不夠。

從證交所方面來講,雖然滬深股市已成為全國性的股市,但證交所仍歸口地方管理,且證券交易稅的一半歸地方財政,證交所的地方利益傾向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兩個交易所都將成交量的大小作為工作目標(成交量大就可多收交易稅),所以對有利於活躍股市成交的一些不規范行為的制止明顯不力。

從券商方面來講,其一方面在自營業務中利用資金實力對股價進行操縱,以從中漁利;另外為配合新股的順利發行,往往採用人為造市的方法,拉抬股價,引股民上鉤。

上市公司方面,為了新股的發行或配股的順利完成,在信息披露方面一般是報喜不報憂,隱瞞一些重要的不利信息,且經常高估利潤指標。而一旦股票上市發行成功,則發表聲明更改盈利預測或發表所謂的道歉聲明來掩蓋錯誤。

從宏觀角度看,股市是調節貨幣流通的重要場所,是剩餘資金的儲水池。

C. 股票有多少年歷史了

股票至2019年已有將近417年的歷史。

股票簡史介紹:

1、世界股史

股票至2017年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

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1611年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進行著股票交易,並且後來有了專門的經紀人撮合交易。

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現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最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之一;股票已經成為大企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股票市場(包括股票的發行和交易)與債券市場成為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內容。

2、中國股史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

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3)ted演講股票市場的歷史擴展閱讀:

股票介紹及其應用: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D. 股票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會有股票市場的存在

引言:人們一直說股市股票,但是很少會有人抱著一種探究的精神問問這些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該怎麼去處理?而且股票的真正含義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會有股票市場的存在呢?

三、股票市場的存在

實際上之前的股票一直都是一些小公司來做,更像是現在的場外交易,一些公司想要發行股票了,那麼就吸引投資者來買,但是這樣的情況下終究是無法形成體系了。於是就在華爾街建了一個大型的股票交易所,所有資質好的公司都可以在這里上市,然後在地區設立一些小的交易平台。但是隨著互聯網信息的發展,人們也可以足不出戶的買賣股票,所以說這樣的小交易平台也消失了。

E. 簡述美國股市發展歷史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多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一、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1811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標志著嚴格意義的美國證券市場真正形成。

1850年代,華爾街成為美國股票和證券交易的中心。

二、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這一時期,美國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政治和經濟的中心。

從19世紀的後期開始,當時為了給鐵路、製造業和礦業融資,企業紛紛發行股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場成為美國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1896年道瓊斯指數成立。

三、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1929年8月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最高超過到380點,而1932年該指數最低下跌到42點,跌幅接近90%,道瓊斯指數再次回到380點是在25年之後。

1929年到1933年,美國股市下跌的同時,大量的債券被拒付,美國約有40%的銀行倒閉。

這一歷史時期,美國股市真正進入投資時代,價值投資思想是這一時期主流的投資思想。

四、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至今,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5)ted演講股票市場的歷史擴展閱讀

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 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交易所。

於200多年前的1792年,隨著24位股票經紀人和商人簽訂的《梧桐樹協議》而成立。

世界上的許多大型公司都在NYSE上市,例如可口可樂、通用電氣和沃爾瑪。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實體交易所,交易都是面對面進行。

無論何時您聽到「上市交易所」,指的都是紐約證券交易所。

訂單操作是由提交交易的交易所成員和場內經紀人在特定位置(也被稱為交易現場)來完成的。

採用簡單的拍賣法,以買方願意購買的最高價格,結合賣方願意出售的最低價格(被稱為出價和問價)進行。

股票要麼是通過上次的售價,要麼是出價和詢價的價格來進行報價。

NASDAQ(納斯達克)市場是一個虛擬的市場 ,如同OTC(場外交易)市場一樣。

這里沒有交易大廳,沒有專家,也沒有中心地點。

相反,所有的交易都是通過交易商的電腦化網路來進行。

這就把電腦癱瘓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因為網路是獨立的(如果一台電腦壞了,其它的則繼續連接)。

納斯達克在以前被認為是次於NYSE的,但自從高科技繁榮,像微軟和Intel這樣的眾多公司快速成長,納斯達克已經被認為是NYSE主要的競爭對手,無論是在聲譽還是成交量方面。

納斯達克系統的經紀業務由造市商來執行。

與NYSE的專家不同,造市商只控制他們自己的出價和問價,而不是控制某個股票的整個交易過程。

某個股票可以有許多的造市商,都在同一時間交易。

AMEX(美國證券交易所)是美國第三大交易所。

在納斯達克出現以前,是第二大交易所。

1998年,AMEX被實際上是納斯達克的母公司NASD買下。

AMEX主要進行小型股(市值將在下部分進行解釋)和期權的交易。

F. 股票起源及發展史,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時期,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 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 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 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 股票市場的共同發展。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 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籌集更多的資本,於是,出現了以股份公司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 營的企業組織,進而又將籌集資本的范圍擴展至社會,產生了以股票這種表示投資者投資入股,並按出資額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 擔一定的責任的有價憑證,並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 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 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 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進行荷蘭東 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所。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基本的企業組織 形式;股票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而股票的發行和市場交易亦已成為資本 主義國家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經營內容,成為證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G. 美國股票市場的美國股票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美國股票市場產生於18世紀末期。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是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這里座落著許多馳名世界的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及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美國最早的股票市場就在這里產生。1768年4月5日在華爾街建立的紐約州商會,為股票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當時所有的商人都聚集在華爾街買賣股票,小麥、煙草以及其他商品,甚至奴隸。1789年至1790年為了彌補獨立戰爭的費用,國會授權發行8000萬美元的股票,由於當時還沒有集中交易的正式市場,這些股票都是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進行的。
1792年5月17日,經營拍賣業務和其他行業的24名商人商定,每天聚集在一棵西印度常綠樹下從事交易,這就是美國最早的股票市場。當時第一美國銀行,北美洲銀行和紐約銀行等銀行也參與了股票的買賣活動。1793年,一家名為湯迪的咖啡館在華爾街落成,這個露天股票市場就移進咖啡館經營,這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181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紐約證券交易和管理處」正式成立,這是美國股票市場正式形成的標志。隨著美國交通運輸業、煤氣、電力工業的發展,這些產業的許多家公司都依靠發行股票等證券來籌集建設資金。t927年,國家銀行和9家水火保險公司以及紐約煤氣電燈公司都有股票在咖啡館進行交易。19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鐵路、公路股票,紡織業股票的交易活動也迅速增長。
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經營人員日漸增加,業務量也不斷擴大增多,咖啡館已不能適應需要。1863年,股票市場遷至華爾街上的布羅德大樓,同時將紐約證券交易和管理處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這樣,在紐約就有一個正式經營場所的股票市場。 19世紀60年代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是美國股票市場迅速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金屬礦業、鐵路、紡織業等原有產業日益強大,並出現了石油、電力、汽車、機電等新興產業,股票市場等證券市場承擔了籌措這些產業所需巨額資金的任務。新的股份公司不斷出現,股票的發行量和流通量增長迅速,股票市場更加繁榮。1890年至1900年的10年問,紐約證券交易所平均每年賣出的股票達8400萬。此問,美國股票市場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交易方法。
進入20世紀以後,美國的證券市場的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它開始由國內市場轉變為國際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給歐洲經濟造成重大的創傷,而且使歐洲資本大量流向美國。戰後,紐約交易所就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資本市場,紐約也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1921年,美國證券交易所在紐約成立。海外資本的流入,進一步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有價證券交易的規模也迅速擴大。1923年至1929年,美國工業增長了18%,有價證券發行量增加了1.5倍,股票價格提高了2倍。這期間。股票市場非常活躍,交易量大幅度上升。1924年底。紐約證券交易總額已達270億美元,到1929年8月,交易量又急劇上升到近900億美元。股票價格從1921年的66.24點,上漲到1929年9月的569.49點。
這一階段,美國的股票市場出現了幾個明顯的特點:
①投資銀行從銀行等金融機構中分離出來,專門負責股票的承銷買賣業務,形成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業經營形態。
②股票交易的主要對象是工業股、鐵路股、公用事業股及外國公司股。
③美國股票市場已經由國內市場轉化為國際市場。20世紀以後,歐洲資金,尤其是英國資金大量流入,紛紛購買美國公司的股票及各種債券,使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
④股票市場已經形成了壟斷,由少數幾家大的私人投資銀行與國家金融機構共同控制股票市場的交易活動,使少數大資本家從股票溢價中大發橫財;
⑤美國股票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交易方法。 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美國的股票市場受到嚴重的打擊,股票價格大跌,當年9至11月兩個月間就損失260億美元。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使股票市場空前的繁榮瞬間消失了。
美國市場崩潰以後,美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相應制定了有關的法規,加強了對股票市場的管理和監督。政府及證券管理部門先後制定了1933年的證券法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使股票交易減少了投機欺詐等行為,股票市場逐漸地恢復了生機。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美國遠離歐亞戰場,在此期間大力發展生產,特別是軍火生產經濟在此期間發展較快。戰後,美國經濟則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歐洲及亞洲各國需要醫治戰爭的創傷,恢復和發展生產,大量從美國進口商品,從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增長,股票市場也重新開始繁榮起來。1951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登記的股票已達940億美元,1975年又增加到6840億美元,增長了6倍。
在這階段中,美國股票市場日趨健全完善。美國政府不斷修改和補充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加強對市場的管理,使股票的發行、流通等交易行為日趨規范化、法律化,從而一個日趨完善的股票市場在美國形成。
美國股票市場近200年的歷史說明,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是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的。 未來的美國證券市場,會進一步朝全國一體化和國際化發展。
長期以來,美國證券市場,雖然以紐約為中心的證券交易體系一直在發展,但由於技術因素和其他因素影響,全國證券交易活動長期處於相互分離狀態,證券交易的地區特徵還十分明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1975年,美國通過了建立全國性證券系統的方法。並且。在證券交易機構大量運用以電腦為中心的新設備,使證券交易效率與容量都大大提高和增加。尤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與西海岸的太平洋證券交易所的合並契約的完成,使美國東海岸與西海岸因此而有機地聯結為一體,為全國證券市場朝一體會合方向發展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隨著國際經濟的國際化,美國證券市場也日益國際化。1985年6月3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把早晨10點到下午4點的營業時間改為早晨6點半到下午4點,以加強同歐洲證券市場的協作。因為倫敦和紐約之間的時差為5個小時,紐約交易所變更營業時間後,倫敦和紐約兩地交易重復時間增加到1小時,這對歐洲投資者很有利。1986年6月,紐約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創立了共同調查委員會,以加強國際合作。

H. 關於股市起源的故事

關於股市起源的故事如下:
中古世紀末期,義大利幾個城邦開始發行可以交易的政府證券。威尼斯從 13 世紀中葉就開始在里亞托買賣政府證券。投機風潮也應運而生:1351年,有關當局通過法令,禁止散布謠言,打壓政府基金價格;1390年、1404年及1410年分別都有人試圖禁止政府出售債券期貨;共和國總督及公爵議會也試圖禁絕「內線交易」。佛羅倫斯、比薩、維倫納及熱那亞 14 世紀時也都出現過政府債券的交易市場。義大利城邦把收稅的權力外包給蒙提(Monti),這些公司的股本被分割成可以買賣的股票(Luoghi)。這些早期的股份公司和羅馬時代的公會極為類似。
由於宗教戰爭、荷蘭判亂及多起城邦破產的事件,法國及法蘭德斯資本市場的發展在 16 世紀下半葉停滯不前。里昂155北歐的定期交易會源自於古羅馬時代的論壇(fora)及酒神節慶典,只有這個時候,可以拋棄許多中古世紀對交易及金融的限制。事實上,它們就是股票市場的雛型。15 世紀的勒普齊格(Leipzig)交易會中,可以買賣德國礦場的股票;在巴黎附近舉行的聖日耳曼(Saint Germain)交易會,在四旬齋後開市,場內也可買賣市政公債、存單及彩券。安特衛普的春季及秋季交易會會期都很長,再加上全年開放自由交易,更被稱為「經年累月的交易會」。 16 世紀中葉安特衛普正式成立結算所(bourse),以此為名的原因是,這群交易商人都聚集在布拉吉斯(Bruges)附近的伯斯旅館。
從 16 世紀中葉,描述投機市場情形的詳細證據愈來愈多。金融市場已經發展出信用觀念,債券價格反映的是未來事件的預期心理,例如無法償債。1530 年代開始出現操縱市場的行徑,由都西組成的一個集團,故意壓制里昂市場的股價(如今稱為空頭打壓)。1550 年代中期,安特衛普及里昂市場又掀起一股炒作皇室債券的熱潮,結果法國國王享利二世1557年宣布停止償債,這股熱潮才突然中斷。 西班牙軍隊1585年攻佔安特衛普,後者的結算所從此走下坡。阿姆斯特丹乘機崛起,因為成千上萬的清教徒和猶太難民逃離西班牙,攜帶資金及交易技巧抵達荷蘭。這些移民帶給荷蘭的震撼,被歷史學家稱為荷蘭在1590 年代的「經濟奇跡」。到了 17 世紀初,荷蘭共和國是歐洲最發達、最有活力的經濟體。 雖然包括銀行、借貸兩方的記帳制、合資公司、存單及股票市場這些資本主義的金融制度並不是荷蘭人發明的,不過,荷蘭人卻在一個以賺錢為目的的重商經濟體系內,於穩定的基礎上整合及建立這些制度。聯合東印度公司1602年成立,這是第一家獲得政府特許權的合資公司,可獨享和東方世界的貿易。19 年後,荷蘭西印度公司成立,旨在拓展美洲地區的商機。歐洲第一家中央銀行是阿姆斯特丹的威索爾銀行(Wisselbank),成立於1609 年,前身是熱那亞的Casa San Giorgio。
到了 17 世紀初,歐洲各地蜂擁而來的資金紛紛投入荷蘭各式各樣的金融資產,從不動產到年金、市政公債、存單及中期貸款。阿姆斯特丹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轉運港口,更是當時世界的金融首都。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1610 年成立新的交易所)內交易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及勞務:「大宗物資、外匯、股權、海上保險……(它是)一個貨幣市場、金融市場,(也)是一個股票市場。」 1792年,24名紐約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約定以後每天都在此進行股票等證券的交易。1817年,這一交易市場日漸活躍,於是參加者組成了紐約證券交易管理處。1863年,它正式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這便是美國股市的起源。
1882年,道(Dow)與好友瓊斯(Jones)在華爾街15號創辦了道瓊斯公司,並緊靠紐約證券交易所。1884年,道最早開始嘗試計算股票價格變動指數,當時採用樣本均為鐵路公司,這就是後來的道瓊斯運輸業平均數(DJIA)。1889年,道親手創辦了華爾街日報。1896年5月26日,道第一次計算並對外公布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數(DJIA),當日指數為40.94。1929年,道瓊斯公用事業平均數DJUA指數誕生。1992年,道瓊斯綜合平均數(DJCA)誕生。近年來,道瓊斯公司又跨越全球創設了相對獨立的3000多個股價指數,統稱為道瓊斯全球指數(DJGI)。然而,在上述所有道瓊斯股價指數中,唯有道瓊斯工業平均數是最重要的,它不僅是當今美國最重要股價指數,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股價指數。因此,它既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人們一般將道瓊斯工業平均數簡稱為道瓊斯指數(以下簡稱「道指」),而且將1896年5月26日這一天確定為道瓊斯指數的「生日 1720年,英國一些商人和貴族成立了一家南海公司。他們通過賄賂國會議員等非法手段,獲得許多海外貿易和經銷國債等方面的特權,致使該公司的股票價格由年初的每股228.5英鎊,迅速上升到7月份的1000英鎊。但好景不長,他們賄賂國會議員內幕很快被揭露,該公司的信譽及經營狀況一落千丈,股票價格到年底已跌至每股125英鎊。廣大被愚弄與欺騙的投資公眾遭受嚴重損失,有的甚至家破人亡;而那些公司內幕人士由於了解內幕及時地將股票出手,所以不但沒有受到損失,反而發了橫財。由於當時的英國並沒有股票交易的相關法規,因而不能對上述內幕交易者繩之以法,使得越來越多投機者紛紛效法南海公司,通過種種手段巧取豪奪。大批股票投資者上當受騙、被盤剝一空,有的甚至傾家盪產,走投無路之下就去干起殺人越貨、攔路搶劫的事情。股票市場的混亂不堪使得整個社會秩序也動盪不安。事態的發展使英國朝野大為震驚。英國下議院經過調查後指出:狂熱的股票投機活動無異於變相的搶劫,必須對股票交易實行法治。於是,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法規----<肥皂泡法案>於1721年在英國誕生了。
以後在1812年,英國政府又頒布了<證券交易條例>。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進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易所 那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成立於1971年。是世界第一個電子股票市場。那斯達克飛速發展,成為世界資金容量第二大的股票交易市場。 股票和股票市場,在19世紀60年代的末期,跨躍重洋來到了中國。而它最先落腳的地方,正是這里,當年被世人譽為東方華爾街的上海。北京自來水廠,依然坐落在北京西直門外的一條胡同里,人們今天走過它的門前,或許不會意識到,它就是中國最早的股份制企業之一。北京自來水公司發行股票的那一年,距離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的時間大約260年。
19世紀中葉,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大門,一個洋人開辦的證券交易組織首先在上海落戶了。1869年,外國商人組織了「掮客公會」,專門交易外國公司的股票,就是這個組織1891年演變成了上海眾業公所。今天,在上海圖書館存放的大量歷史文獻中,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早期股票市場的歷史足跡。 上海眾業公所,坐落在上海的外灘,作為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其交易的股票或企業債券卻都來自洋人的公司。辛亥革命之後,洋人在中國股市上的反客為主,深深地剌激著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他來到上海,找到上海著名的富商虞洽卿先生。
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下,1920年11月,中國人自己的證券交易所,先後在北京、上海、漢口正式開業了。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就是其中的一家 1949年6月,天津證券交易所的重新設立,標志著中國當代證券市場的正式啟動。1956年,隨著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傳統社會主義理論和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否定和排斥證券市場。1958年以後,證券市場更是長期受到摒棄。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後,中國當代證券市場才得以逐步恢復。1981年財政部首次發行國庫券,揭開了新時期中國證券市場新發展的序幕。從此,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1990年和1991年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設立以後,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更為迅速,用10年的時間走完了成熟市場經濟國家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實現了歷史的大跨越。

I. 美國股市是從哪年哪月哪日開始的

1811年7月18日。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於1811年由經紀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樹協議》建立起來並開始運營,從此有了美國股市。主要由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 三大股指來代表著美國股市的興衰。

發展歷程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一、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二、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三、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四、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1970年,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9)ted演講股票市場的歷史擴展閱讀:

1811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標志著嚴格意義的美國證券市場真正形成。1850年代,華爾街成為美國股票和證券交易的中心。

1790年,當時的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大規模發行債券直接導致了證券市場的活躍。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戰爭時期,美國聯邦政府為軍費融資,證券市場得到空前發展,股票發行也迅速增加。

1860至1870年,鐵路股票在美國大量上市,出現了鐵路股票泡沫,使美國證券市場開始從過去的債券市場向股票市場轉化,但1886年以前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證券市場以國債、地方政府債和企業債券的交易為主,19世紀的後幾十年股票市場才開始迅速發展起來,並成為華爾街的主角。

這一時期的美國股票市場幾乎純粹是一個投機市場,華爾街的交易具有很強的掠奪性,當時美國政府的腐敗也助長了當時股票市場的操縱和掠奪。

這一時期,美國兩次試圖建立中央銀行的努力都歸於失敗,美國的商業信奉「最少干預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格言,「這種情況(沒有政府管制)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美國的經濟與金融是在沒有政府管制的條件下自由發展的」。

當時的華爾街有很多專以股市操縱為職業的所謂「強盜式的資本家」,如丹尼爾·得魯、范德比爾特、傑·古爾德等,這些人公然通過壟斷上市公司股票、操縱股票交易價格、甚至賄賂法官改變規則等為自己牟利。

華爾街信奉的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社會達爾文思想,中小投資者根本沒有得到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股市

J. 美國股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美國股市有200多年歷史。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以後,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10)ted演講股票市場的歷史擴展閱讀

美國納斯達克

企業想在納斯達克上市,需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及一個原則:

1、先決條件

經營生化、生技、醫葯、科技(硬體、軟體、半導體、網路及通訊設備)、加盟、製造及零售連鎖服務等公司,經濟活躍期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者。

2、消極條件

有形資產凈值在美金五百萬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稅前凈利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近三年其中兩年稅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公司資本市值在美金五千萬元以上。

3、積極條件

SEC及NASDR審查通過後,需有300人以上的公眾持股(NON—IPO 得在國外設立控股公司,原始股東必需超過300人)才能掛牌,所謂的公眾持股依美國證管會手冊(SEC Manual)指出,公眾持股人之持有股數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國的整股即為基本流通單位100股。

4、誠頃晌信原則雀弊鋒

納斯達克流行一句俚語:卜弊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意思是說,只要申請的公司秉持誠信原則,掛牌上市是遲早的事,但時間與誠信將會決定一切。

熱點內容
歷史新低的股票在哪能查詢 發布:2025-01-21 08:36:56 瀏覽:292
公司市值多少億可以上市 發布:2025-01-21 08:36:56 瀏覽:428
如何查看股票歷史資金流向 發布:2025-01-21 08:35:59 瀏覽:582
2月18日股票昨天漲停有幾家 發布:2025-01-21 08:24:24 瀏覽:899
蘇維埃共和國貨幣是什麼 發布:2025-01-21 08:23:12 瀏覽:308
建行理財年化收益是多少 發布:2025-01-21 08:19:27 瀏覽:85
基金哪個時間賣最合適 發布:2025-01-21 08:17:15 瀏覽:231
盛德科技股票 發布:2025-01-21 08:17:10 瀏覽:765
200到500億市值的公司有多少家 發布:2025-01-21 08:15:13 瀏覽:870
能提示買入賣出的股票軟體 發布:2025-01-21 08:05:29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