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邁科技股票代碼
『壹』 華脈科技股票是什麼行業
華脈科技(603042);所屬行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貳』 華脈科技為什麼漲停
一、營收疲軟開始下滑華脈科技其實是一家網路基礎設施提供商。細分來看,華脈主要切入與信號傳輸密切相關的連接部分。主要產品包括:光配線架、光合路器、光分路器、光纖跳線、光纜等光通信物理連接產品;微波無源器件(簡而言之,類似於知名路由器的硬體通信設備)等無線通信網路建設產品下遊客戶主要集中在國內外電信運營商、電信主設備商、網路集成緩悄滑商和政企客戶。華脈科技2017年上市,2018年營收大幅下滑。2019-2021年期間,雖然營收有所增長,但也不溫不火。根據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華邁實現總營收約8.5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表面上看起來穩扎穩打,其實不然。數據來源:同花順從單季數據來看,2022年第三季度營收僅為2.4億元,環比下降23.1%。按照這個趨勢,2022年全年營收只有10.99億,比2021年下降了0.85億左右,業務下滑明顯。數據來源:同花順關於業務下滑,公司解釋稱,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物流受阻,出口訂單不及預期(根據2021年財報,出口收入約佔11%);另一方面,下游運營商投資放緩,終端消費趨緊,需求持續下滑。來源:公司公告(2023年1月20日)如果說近幾年是受疫情影響,那麼我想問一下2018年的大幅下滑是什麼運態鬼?二、毛利率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收入下降不止,毛利率還低,而且越來越低。真的,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來源:同花順自上市以來,華脈科技的毛利率一直呈下降趨勢。最近兩年超過20%,在15%左右波動。主要原因如下:1.無法打開源代碼。一方面,華脈科技的下遊客戶主要是電信運營商和中國移動(600941)、中國聯通(600050)、中國電信(601728)、中國鐵塔擾臘(00788)等公司。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正在履行的重大銷售合同有97項,其中經營者比例為68%(經營者有66項,因均為框架協議,無法比較金額)。運營商規模大,行業集中度高,在通信產業鏈中處於核心領先地位。在競標過程中,他們掌握著話語權。另一方面,華邁科技屬於通信網路物理連接設備製造業,廠商眾多,競爭激烈。面對強大的客戶和激烈的行業競爭,價格只能往下走,根本上不去。背後的原因也可能是產品本身處於紅海,技術壁壘不高,是價格戰的重災區。2.無法節流。受疫情影響,物流和製造成本增加,而毛利率降低。3.產品結構的變化2021年年報顯示,光纜產品毛利率最低,僅為7.46%。數據來源:公司2021年年報然而,從2021年的銷量來看,大部分產品都在下滑,只有光纜產品漲幅最為明顯,帶動整體毛利率下行。再次證明公司的產品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來源:2021年公司年報總之,公司很難把那些賺錢的不賺錢的賣掉。三、應收賬款高,減值風險大不僅如此,華脈僅有的收入也無法收回。由於下遊客戶的核心地位,華脈科技的應收賬款一直居高不下。自2017年上市以來,應收賬款(含應收票據,下同)常年占流動資產的一半以上。來源:同花順數據整理居高不下的應收賬款蘊含著巨大的壞賬風險。畢竟,不測風雲。2022年第三季度,應收賬款佔比略有下降,系壞賬損失計提所致。根據公司業績公告,2022年普天科技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約4000萬,是預虧的另一個原因。來源:公司公告(2023年1月20日)普天科技的4362.88萬元僅占應收賬款總額的8%(三季度末應收賬款總額約為5.74億)。這樣的業績,2022年出現虧損也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這並不是華邁科技的第一次虧損。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華邁科技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業績差異可見一斑。面對這樣的成績,股東紛紛出逃,吳恆絕不是第一人。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股東累計減持套現超過4.2億。以吳恆為例,減少的總收入約為1170萬元。從成本上看,本次減持的股份為華邁科技上市前的原始股,成本約為3.4萬元(2004年出資18萬股,收購6%股份,上市後本次減持476.88萬股,減持90萬股)。由此看來,這一波的營業收入高達1166.6萬元,收益率高達343.12倍,簡直是大賺。二級市場上,華脈科技自3月6日以來持續下跌,又一波投資者被套。這樣看來,華脈科技上市誰贏誰輸就很明顯了。公司真的虧了,一塌糊塗。股東虧了,被子裹得緊緊的。原股東賺了,高管賺了,監事會主席也賺了,而且還是大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