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硬科技股票
⑴ 2021年,有哪些科技股值得關注
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優質科技股名單,建議收藏!
電子製造行業
1、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全球安防視頻監控產品龍頭企業。公司為全球提供領先的視頻產品、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與內容服務。服務的對象有:公安、交通、司法、文教衛、金融、能源、智能樓宇等。
公司看點:全球各產業智能化、數字化加深,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應用正逐步加大。
2、消費電子龍頭:立訊精密,被譽為國內的「富士康」,有超越富士康成為,全球第一消費電子製造龍頭的潛力。公司專注於研發生產:連接器、連接線、馬達、無線電子、FPC、無線、聲學、電子模塊等產品,廣泛運用於消費電子、通訊、企業級、汽車以及醫療等領域。
公司看點:進入蘋果產業鏈。相關業務有:蘋果手機組裝、無線藍牙耳機模組代工、蘋果智能手錶代工。
3、防護玻璃龍頭:藍思科技,全球消費電子防護玻璃龍頭企業。公司主要產品有:3C(手機、平板、筆記本)防護外屏、數碼相機鏡片、智能穿戴玻璃材料、車載電子玻璃材料等。
公司看點:進入蘋果產業鏈。為蘋果手機提供外屏、邊框、背面玻璃蓋板等,未來有望繼續深入蘋果智能手錶、VR、AVR等產品。
4、TWS代工龍頭:歌爾股份,全球無線藍牙耳機模組代工龍頭企業。公司專注於聲學、感測器、光電、3D封裝模組等精密零組件,未來有望在VR、AVR、智能穿戴等多領域發力。
公司看點:進入蘋果產業鏈。代工蘋果的Air pods、Air pods pro等產品。
5、ODM+功率半導體龍頭:聞泰科技,全球智能手機組裝、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
公司看點:5G換機潮的催化,以及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半導體器件使用增量。近期收購歐菲光攝像頭模組業務,切入蘋果供應體系,或許在未來跟蘋果公司能有更深入的合作。
其他科技行業
1、通訊設備龍頭:中興通訊、億聯網路。
中興通訊,全球5G基建龍頭企業之一,受益於5G產業發展的催化。
億聯網路,全球SIP話機龍頭企業,受益於企業通信(視頻會議)的蓬勃發展。
2、光學電子龍頭:京東方A、TCL、三安光電。
京東方A、TCL,全球面板雙巨頭。受益於日韓企業(如三星、JDI),逐步退出面板業務,雙巨頭市場份額、產品單價迎來雙豐收。
三安光電,國內二極體外延及晶元龍頭企業。公司看點主要是mini-LED這個新生產品,能帶來多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目前公司是這個領域的龍頭。
3、激光裝備龍頭:大族激光,亞洲工業激光裝備龍頭企業。
公司看點:IT業務受益於下游擴產需求,PCB激光受益於5G伺服器和國產替代,兩大業務有望保持高增長。另外,光刻機、光伏等激光設備的拓展,將給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力。
4、計算機設備龍頭:中國長城,國內計算機設備龍頭企業。
公司看點:是國內少數能生產自主可控的計算機企業之一,產品包括筆記本、台式機、一體機。
我是股市干貨君,一位致力於挖掘好公司的職業投資人,轉發、分享、點贊文章,更多精彩投資訊息等著你!
*本文已簽約維權公司,請勿私自抄襲!違者必究!
*免責申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投資者需自行決斷,並承擔投資風險!
⑵ 嚴重低估的科技股:業績大增325%,國內半導體晶元龍頭
近期行情連續,年前我就重點強調了軍工板塊的機會,以洪都為例,漲幅基本都在30-50%左右。但是,在享受主力抬轎軍工的同時,也要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軍工暫時休整了,誰能取而代之,成為跨年行情又一個領漲股?
我的觀點是:那就是 科技 股。 科技 股容易在春季大漲的原因,有三點:1、從市場環境看,每年開年是主力機構資金重新「出籠」的時間節點,市場預期值很高的題材會被資金快速建倉;2、政策環境相對寬松的節點,市場流動性較好,成交量大;3、年報送轉預期的炒作,人氣旺盛。
況且 歷史 經驗告訴我們,歷年跨年行情總能看到 科技 股的領漲身影,如2021年春季躁動行情,5G板塊大漲75%,2020年春季躁動主線還是 科技 ,主線切換到半導體,指數階段漲幅73%,相信今年也不會例外。
方向上硬 科技 已經調整了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從動態估值、調整時間與幅度、扶持政策和產業發展等幾個方面看,都具備了爆發的可能性。其中首選兩點:第一,以需求端放量為代表的漲價硬 科技 ,主要是通用晶元和半導體晶圓代工製造產業鏈;第二,是2021年市場放量的產業,典型是5G,2021年是應用的爆發之年。
捷捷微電:國內晶閘管領域龍頭,市佔率超4成,擬定增募資近9.11億元,今日主力凈流入6709萬元,受需求端放量,新增產能不斷釋放,公司業績高增長,估值處於較低水平。
聞泰 科技 :全球ODM、半導體標准件雙龍頭,5G布局行業領先,三季報業績大增325%,中國首個「12英寸車規級功率半導體晶圓製造項目」在滬開工,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今日主力凈流入2.7億元。
⑶ 科創板迎來AI晶元龍頭股「拓荒者」寒武紀搶跑千億藍海市場
7月20日,AI晶元明星企業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64.39元/股。至此,創立4年、68天過會的「AI晶元獨角獸」與投資者們在二級市場初次會面,A股市場迎來了AI晶元龍頭股。
寒武紀早已聲名在外:處在人工智慧這一「風口」,卻甚少在公眾面前主動展示自己,被視作低調的「實幹家」,但由於產品過硬,行業地位頗高,談及AI晶元必然要提及寒武紀,正如其名字是地質紀元上的開創意味,寒武紀是國內AI晶元的拓荒者。
於資本市場而言,寒武紀上市意味著科創板注冊制對於「優秀企業」的評判標准走向多元化,意味著創新物種開始在國內資本市場生根發芽。於寒武紀而言,上市不是目的,而是走向公眾的手段,有益於遠大目標的實現,從而吸引更多人才的加盟——毫無疑問,創新型企業走向星辰大海最重要的資本之一就是人才。
「我們有遠大的志向,但長跑才剛剛開始。」三年營收50倍增長,手握40億元現金,處於「新基建」機會窗口,正如其創始人陳天石所言,寒武紀站在遠大征程的起點,而未來是一片藍海。
投資者等來科創板AI晶元龍頭股
2016年3月,陳天石創辦寒武紀,2020年3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寒武紀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四年時間,硬 科技 明星企業通過注冊制走向公眾投資者。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寒武紀底蘊深厚,技術與產品性能高居全球領先水平。券商研報介紹,寒武紀是目前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晶元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公司憑借領先的核心技術,較早實現了多項技術的產品化,專門設計的通用型智能晶元架構已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寒武紀正處於快速發展期。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其營業收入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和4.44億元,2018年度和2019年度較前年增幅分別為1392.05%及279.35%,將2019年的營收與2017年作對比,寒武紀在3年間實現了55.6倍的營收增長。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此次公開發行4010萬股,占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10.02%,規模並不大。寒武紀募資了25.8億元,主要來自保薦機構跟投子公司和其他戰略投資者,後者包括聯想(北京)有限公司、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和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均為與寒武紀具有戰略合作關系或長期合作願景的大型企業及其下屬企業。
相較於中芯國際等 歷史 較長的晶元企業,寒武紀的成功上市開創了硬 科技 獨角獸企業在注冊制下成功上市的先河,攪動了一池春水。
長期以來,A股市場有著嚴格且固定的審核標准,這使得一些獨具創新型的 科技 企業無法登陸A股市場,轉求納斯達克等更加「寬容」的市場環境。而一些A股上市公司,盡管上市時盈利能力達標,但不乏上市後業績「變臉」,且後續發展乏力的例證,這並非投資者願意看到的場景。
璞玉並不以當下的盈利能力作為唯一標准,如何留住可能偉大的企業?設立科創板實行注冊製成為眾望所歸的轉折點。寒武紀雖然尚未盈利,但其主要產品性能在與國內外主要競爭對手ARM、英偉達、英特爾以及華為海思的對比中不分上下,部分指標甚至領先對手,展示出了強大的發展潛力。
長跑型選手「放長線釣大魚」
寒武紀本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晶元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雲端推理晶元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邊緣端人工智慧晶元及系統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自成立以來,寒武紀快速實現了技術的產業化輸出,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元、基於思元100和思元270晶元的雲端智能加速卡系列產品以及基於思元220晶元的邊緣智能加速卡。
2017年寒武紀將1A處理器IP授權華為海思使用,搭載在華為Mate10手機上,是全球首款AI手機晶元。思元系列產品也已應用於浪潮、聯想等多家伺服器廠商的產品中,思元270晶元獲得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 科技 成果獎。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紀已獲授權的境內外專利有65項,PCT專利申請120項。
在人工智慧晶元設計初創企業中,寒武紀是少數已實現產品成功流片且規模化應用的公司之一,這亦是其大手筆投入研發的成果。招股書顯示,寒武紀2017至2019年研發支出分別為0.3億元、2.4億元、5.43億元,研發投入營收佔比連續3年超過了100%,處於行業的較高水平。目前,寒武紀共有研發人員680名,占總員工的79.25%,碩士及以上的人員佔比超過60%。
對於晶元企業而言,如寒武紀一般巨額的研發投入並不罕見——不論是設計還是流片,晶元企業都需要大量資金,「燒錢」是晶元企業的共同屬性。按照普遍的流程,晶元研發不僅耗資巨大,耗時也較長,研究成品還需「Design in」,得到客戶的響應與支持,磨合後方可進入大規模出貨的營收創造階段。
硬 科技 企業與互聯網企業有著本質的不同,這首先體現在回收研發成本的周期上,不過更需要看到得是,晶元企業一旦研發成功,護城河便是難以輕易被超越的,因此回報也將如研發投入一樣,是巨量且長期的。
研發投入換取的「效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陳天石曾表示:「晶元這個賽道,比的就是出產品的速度,以及產品好不好用。」寒武紀進入賽道比較早,幸運地佔了先機,產品又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在研發效率上已經經過市場的驗證,成立四年,寒武紀每年都會推出和迭代新產品,相較於其他國外晶元設計公司與A股上市晶元設計公司以平均約每1-3年的迭代周期,寒武紀的研發能力表現突出。而相較於科創板企業的平均毛利率53.49%,寒武紀的綜合毛利率也高過平均值。
不過,通往偉大晶元公司的賽程很長,更加需要長跑型選手,投資者也需要建立「放長線釣大魚」的投資心態。寒武紀在招股書中坦言虧損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是晶元企業的正常生長進程,尤其AI晶元是人工智慧產業的引擎,也是技術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環節,為了在以後「釣到更大的魚」,寒武紀必須持續研發、快速迭代,而耐心的投資者將享受到最大的利益。
AI晶元領跑者「橫著長」的生態路徑
當部分初創企業靠著一顆晶元艱難維生時,寒武紀已經做出了一把晶元,這是「領跑者」的優勢積累。
寒武紀的業務大致分為四部分:智能計算集群、AI推理晶元、IP授權、AI訓練晶元。其中前三部分業務在2019年分別產生2.96億元、7888萬元和6877萬元收入,毛利率分別為58.23%、78.23%、99.77%。第四部分業務AI訓練晶元是技術的制高點,產品於2020年推出,預計2021年產生收入。
與華為的合作是寒武紀聲名鵲起的因素之一,這證實了寒武紀的產品可靠性,而華為選擇自研道路,也同時證明了AI晶元這一賽道的重要性。
研報顯示,2020年僅智能手機、AR/ VR、無人機等在內的消費電子市場AI智能晶元需求量預計就達到26.11億美元,而智能駕駛有望帶來更廣闊的市場需求。IDC預測,雲端推理和訓練對應的智能晶元市場,預計將從2017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3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9.22%。ABI Research預計,邊緣智能晶元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7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3.93%。
對於寒武紀而言,與華為的友好競爭有益於長期發展。目前,寒武紀已不存在向單個客戶銷售比例超過公司銷售總額50%的情況。而從寒武紀的收入結構變化可見,其2017-2018年99%的收入來自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2019年新增雲端智能晶元及加速卡、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收入,業務走向多元化。
寒武紀定位於中立、獨立的晶元企業,走的是生態型發展路線,而今,經過四年發展,寒武紀「雲邊端」三條產品線已經完備,接下來仍將不斷迭代升級,未來,如英偉達等企業一樣,寒武紀將構建出獨有的生態,並延伸至交通、教育、醫療等多個細分領域。
「雲邊端一體的作用就是讓開發者省力省心,讓我們自己也省力省心。雲邊端一體意味著,部署在不同場景的晶元在硬體層具有統一的指令集和架構,在軟體層具備統一的應用開發環境。這能減少公司和開發者研發不同種類晶元時的成本,是我們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天石介紹寒武紀的業務架構時表示。
人工智慧時代,新的巨頭正在成長,毋庸置疑,寒武紀是種子選手。超過40億元現金儲備以及25億元募集資金加持,寒武紀無疑是AI計算晶元初創企業中資金實力較雄厚之一,這是其鞏固優勢的基礎。面對征途,寒武紀手握成熟且性能領先的產品,以及生態的雛形,藍海就在前方,只待乘風破浪。 文/慧瑾
每日經濟新聞
⑷ 硬科技股票有哪些
所謂科技股,簡單地說就是指那些產品和服務具有高技術含量,在行業領域領先的企業的股票。比如:從事電信服務、電信設備製造、計算機軟硬體、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有線數字電視、生物醫葯製品的服務與生產等等的公司通稱為科技行業。科技股在市場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很難區分。
科技股目前主要是分為兩類,一類是軟科技、一類是硬科技。軟科技中有人工智慧技術、雲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國產軟體以及國產操作系統技術這些行業的股票,而硬科技則是那些集成電路、國產通信設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以及高精尖的航空航天產業的股票。因此,這些行業中的股票是當前市場上最主要的科技股。
軟科技個股有:600536中國軟體、002153石基信息、600570恆生電子、688111金山辦公、300253衛寧健康、002912中新賽克、300451創業慧康、002230科大訊飛、300188美亞柏科、300271華宇軟體、600845寶信軟體、600588用友網路、000977浪潮信息、300170漢得信息、300663科藍軟體、300311任子行等科技股。
硬科技個股有:600498烽火通信、000063中興通訊、300292吳通控股、300252金信諾、603083劍橋科技、300750寧德時代、300308中際旭創、002049紫光國微、603019中科曙光、600460士蘭微、600703三安光電、002371北方華創、300604長川科技、600584長電科技、002156通富微電、002185華天科技、300666江豐電子、603078江化微、300236上海新陽等科技股。
⑸ 股市中的科技股,究竟是怎麼回事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資理財也越來越常見,而炒股票也成為投資理財的主要方式之一。股票的類型也分為很多種,有我們常見的國家股,企業股,個人股等等,分類五花八門,數目頗多。隨著我國科技技術的發展,又興起了科技股。顧名思義,科技股就是和高技術掛鉤的股票,它產生於行業技術領先的企業,近幾年來發展勢頭洶涌。
隨著科技股的發展,市場上也出現了兩種大的分流,那邊是軟硬科技股。從應用和軟體層面定義的科技股稱為軟科技股,運用科學應用的實體生產稱為硬科技股。如果我們准備投科技股來完成理財,我們也要明確雖然科技股發展前景很好,但是它的發展也會存在風險。無論是投哪一種科技股,都不能盲目,而要在精挑細選之後投注。
⑹ 科技股票有哪些
揚傑科技,彩虹股份,聞泰科技,藍思科技等。(以上舉例僅供參考,不做買入推薦)
1.科技股這個概念很寬泛:A股的科技主流板塊主要分為半導體,蘋果產業鏈,液晶面板,PCB,電子元器件,安防等幾個主要的科技板塊。其中每個板塊都有各自的細分行業,例如半導體板塊,有半導體設備,材料,封測和IGBT等細分行業。
2.A股還有一些5G信息,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板塊,其實也算是科技的另類分支,總的說來A股的科技板塊還是多指上面的半導體等板塊。
3.科技股一直都是市場的熱點。但是當我們在分析一支科技股的股價,乃至判斷要不要買賣的時候,我們如果用傳統的那些估值工具,比如說像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還有市現率等等。在分析的時候,其實比較難得到好的判斷。因為用這些估值工具去判斷科技股的股價很多時候是偏高的。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⑺ 科技股有哪些
「科技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軟科技,一種是硬科技。軟科技是指人工智慧技術、雲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領域的股票,硬科技是指綜合類股票。 電路、國內通信設備行業、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軟科技股包括中國軟體、恆生電子和金山辦公硬科技股包括中興通訊、梧桐控股、金芯諾和長電科技。
拓展資料
1. 股票不僅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種已簽發的所有權證書。是股份公司發行給各股東的一種證券,作為所有權憑證,以籌集資金,取得分紅和紅利。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它可以轉讓和交易。股東可以與其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應承擔公司經營失誤造成的風險。每一股代表股東對企業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個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同一類別的每一股代表公司的平等所有權。每位股東所擁有的公司的所有權份額,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在公司總股本中的比例。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組成部分,可以轉讓和交易。是資本市場主要的長期授信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出資。
2.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 它是股份公司在募集資金時向其投資者發行的一種股票。 它代表其持有人(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 股份的購買也是企業業務購買的一部分,可以與企業共同發展壯大。該所有權是一項綜合性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參與公司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股息差額等,但共同承擔公司經營失誤造成的風險。 獲得固定收益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股利分配是股票投資者固定收益的主要來源。
3. 大多數股票的交易價格為:交易時間為4小時,分為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兩個時段。 從周一到周五。從上午9:15開始,投資者可以下單。 委託價格限於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的10%,即在漲停板之間。 9:25年前委託的名單在上午9點25分進行配對,得到的價格就是所謂的「開盤價」。 9: 25-9:30之間的委託名單到9:30才會處理。
⑻ 科技股有哪些股票龍頭
科技股主要有兩類,一種是軟科技、另外一種是硬科技。其中軟科技是指人工智慧技術、雲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這些領域的股票,硬科技是指集成電路、國產通信設備產業、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股票。
軟技術個股有:中國軟體、恆生電子、金山辦公、創業慧康等。
硬科技個股有:中興通訊、吳通控股、金信諾、長電科技,江豐電子等這些科技股票。
拓展資料
科技股為了確立一個能反映資訊科技發展的市場指標,恆指服務公司2000年4月25日宣布推出恆生資訊科技股指數(科技股指數)及恆生資訊科技股組合指數(組合指數)。
所謂科技股,簡單地說就是指那些產品和服務具有高技術含量,在行業領域領先的企業的股票。
比如:從事電信服務前圓、電信設備製造、計算機軟硬體、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有線數字電視、生物醫葯製品的服務與生產等等的公司通稱為科技行業。科技股在市場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很難區分。
市場對科技股分類十分模糊,恆指服務公司採納FTSE全球行業分類方法,以其收入主要來源作分類。獲選進入該指數成份股的公司必須屬於以下行業:固網電訊、無線電訊、電腦硬體(不包括鍵盤及滑鼠等)、半導體、電訊產品(不包括家用電訊)、電腦支援、互聯網、軟體、電子商貿。這是根據Classification System的資訊科技及電訊行業分類。
基本面是支撐股價上漲的根本因素,展望未來,科技股具有業績高成長空間。從宏觀面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已經觸底,但全面復甦還有待時日,要完全走出困境則必須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而科技則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慧悄塌必然手段。
股價推升空間大 與其他題材有很大不同的是,科技類股的股價具有巨大的想像空間,在股價定位上往往不受市盈率這類估值指標的限制。
如上一輪1999年科技股飆升的主流是網路股,當時市場甚至以網站的運猛點擊率來衡量企業的未來成長,使得股價炒作起來沒有太大的限制。當前包括物聯網、低碳經濟等科技題材類個股也類似,由於屬於新興行業,未來存在著巨大的發展前景,業績存在幾何級成長的可能性,所以不能按照當前業績來限定其合理的估值價位,股價也就具有了巨大的上漲想像空間。從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情況來看,其個股的市盈率往往明顯高於主板市場。
A股創業板和中小板中的個股市盈率水平也明顯高於主板。此外,在過去一年多的市場行情中,科技題材類個股股價表現並非是最突出的,因此只要業績出現復甦跡象,資金就可能積極參與其中,使其股價出現驚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