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科技股票上市公司財報
㈠ 2000年以來A股第二隻1000元股誕生,該公司有何背景
12月18日,坐擁科創板發行價第一、股價第一光環的石頭科技再度發力,盤中漲超4%,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突破千元大關,報1018元/股。成為2000年後A股繼貴州茅台後,又一千元股。
石頭科技是科創板發行價最高的股票,彼時的發行價高達271.12元/股。石頭科技在2020年2月登陸科創板。上市的首日便暴漲84.46%,收於500.1元/股。從走勢上看,石頭科技的上漲趨勢也並非一帆風順,在上市首日暴漲後,隨後其股價也是經歷了大幅回撤,直至313元附近才開始企穩回暖。石頭科技股價經過10個月間的不斷的攀升上漲,在今日一舉站上了千元大關,股價目前僅次於貴州茅台。
繼三季報表現超出市場預期後,在10、11月石頭科技在海內外銷售也異常火熱。在國內市場,根據奧維和天貓的數據,10、11月掃地機器人行業線上銷額增速較三季度有所下滑,但仍保持較快增長。石頭科技10~11月內銷表現亮眼,增速較三季度有顯著提升。海外市場中,石頭科技美國市場的銷售以線上為主,新冠疫情加速線上消費滲透率提升,疊加今年亞馬遜PrimeDay由7月延期至10月,石頭科技的銷售量持續向好。
㈡ 駛向全球,石頭科技「自定義」
未來賽道的成長空間賦予石頭 科技 無限的潛力,而「因地制宜」則在石頭 科技 的產品研發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文/KimiMa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現在的成績一定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終點,因為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上市之時,石頭 科技 CEO昌敬在內部信中的這句話,成為石頭 科技 這一年多輝煌的寫照。
3月29日,這家智能家居行業的「破局者」,帶著全新的產品再度登場。
遇到地毯自動抬起,並且注意避免濕處理地毯,而是乾燥清潔。無論是油污還是顆粒物都能強力清潔,並能夠自動歸倉。這個靈巧的機器人就是石頭掃拖機器人T7 Plus。石頭掃拖機器人 T7 Plus,可以看作國產掃拖機器人的技術高點,除了全球首創的智控升降式聲波震動擦地模組"VibraRise",自動升降擦地模組也近乎完美地解決了地毯清潔難題。
石頭 科技 上市一周年有餘。去年2月21日登陸科創板之時,其IPO價格271.12元/股,被稱作「發行價第一」。截至2021年3月26日收盤,石頭 科技 股價為1081.73元,較發行價增長299%。過去一年間,不少創業公司登陸科創板,而石頭 科技 市值穩居科創板前十,成為科創板的「明星公司」。
在股市高歌猛進的背後,靚麗的公司財報是其最強力的支柱。石頭 科技 披露的202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20年營業收入45.3億元,同比增長7.74%;利潤總額15.6億元,同比增長68.81%。2020年末石頭 科技 總資產78.52億元,較期初增長299.33%,在智能家電領域優勢明顯。
夯實技術,成就了石頭 科技 的現在。出海全球,更是彰顯了其磅礴的全球化野心。
石頭 科技 在美國、歐洲多個市場都擁有相當不錯的市佔率,且熱度不斷攀升。根據 Jungle Scout 數據,2020 年亞馬遜美國站掃地機品類中,石頭 科技 GMV 佔比 13%,僅次於iRobot(38%);在歐洲,石頭 科技 市佔率已達9%,科沃斯僅為6%。在疫情影響下,石頭 科技 營收持續增長的最大動力也來自於海外市場的增量。
石頭 科技 智能家居的皇冠下,是跳動的全球化技術領軍者的基因。
一、透視石頭 科技 「底色」
成為全球化技術領軍者背後, 科技 至上貫穿了石頭 科技 的成長之路。
成立之初,石頭 科技 的核心研發團隊就功底雄厚,來自微軟、華為等 科技 企業的技術專家坐鎮。至今,石頭 科技 的整體研發團隊人數占總人數的一半及以上,超過300位技術人才為石頭 科技 的技術把關。2017年後,石頭 科技 的研發年投入也破億並持續增長,佔比超20%。僅2020年1月至9月,累計投入研發費用1.73億元。
有了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石頭 科技 在技術實力方面發展迅速。根據最新公開數據,石頭 科技 累計取得境內外專利207項,包含發明專利66項,獲得國內外權威機構認可,許多專利技術應用於石頭 科技 的產品上,使其產品具有鮮明的技術優勢。
/3月29日,石頭 科技 發布新品T7 Plus
以最新推出的T7Plus為例,聲波震動擦地系統讓掃地機的清潔能力更上一層樓。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掃地機的震動模組震動頻率都較低,清潔效果不佳,且噪音大、易卡困。石頭掃拖機器人T7S Plus 通過高性能無刷馬達帶動拖布可達到 3000 次/分鍾的高頻震動,遠遠高於其他掃地機,且在拖布表面的水流中產生聲波,從而瓦解地面污漬。
除了超強的清潔效果,T7SPlus 還率先實現了可升降拖板和震動擦地相結合的結構設計,在多種工作狀態中可自主進行全自動升降模式切換。
超聲波地毯識別技術讓機器人能夠通過超聲波在地毯和地磚等硬質地面上回聲表現不一致來判斷地面材質,從而區別不同地面材質進行清掃。同時,石頭的地毯識別演算法和策略,使得地毯識別准確度大大提升。
路徑規劃和環境處理是掃地機器人演算法層面的重中之重。 石頭掃拖機器人T7S Plus 融入了全新的 RR masonTM 8.0 3D 演算法,建圖、規劃、脫困等核心指標再次升級。相較前代,石頭掃拖機器人T7S Plus 針對升降、震動、膠刷等硬體功能進行了重大的軟體迭代,並通過細化場景,增加測試案例,在路徑規劃中專為地毯和擦地場景進行專項優化。
回顧石頭 科技 過去的旗艦產品,無論是 SLAM演算法、雙目視覺演算法等先進軟體演算法技術,還是在LDS激光測距感測器、雙攝像頭、電控水箱、智能斷點續掃等關鍵領域的突破, 這都讓石頭掃地機器人多個方面領跑行業,並不斷驅動公司成長。
對於智能家居行業而言,技術是成長的命脈。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逐漸普及的當今,如何創造獨特的先進的技術,並以之驅動產品的更新換代,對於智能家居企業都至關重要。
未來,石頭 科技 將積極拓展產品種類,擬推出手持類產品、具有多附加功能的家用智能掃地機器人產品以及面向商用市場的智能掃地機器人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線類型,進一步增強市場佔有率。
二、瘋狂的"石頭"
除了強勁的技術背景,市場的青睞成為石頭加速爆發的引擎。
上市以來,石頭 科技 在科創板始終都是明星企業,發行價271.12元/股,這不僅是發行價最高的科創板股票,也在當時創下A股股票發行價 歷史 新高。而上市僅僅十個月,石頭 科技 的股價就突破千元,這樣讓石頭 科技 成為繼茅台之後的又一「科創板千元」神話。
攀上神壇亦承受了「跌落」的風險,然而逆境中再次登頂更體現了石頭 科技 的強勁成長力。2月,石頭 科技 迎來上市後的最大規模解禁,股東聯合出售致使股價震盪在所難免。風波之後,石頭 科技 的股價依舊堅挺,重新站上千元,其抗壓能力可見一斑。3月,石頭 科技 股價一路增長,仍然穩居千元股的王座,可見市場對石頭 科技 的信心。
投資人對石頭 科技 的「捧紅」,和石頭 科技 優化的業務結構以及充滿潛力的成長空間息息相關。一方面,石頭 科技 的自有品牌銷量進一步提升,自主技術的產品成為拉動公司成長的主力。另一方面,智能家居賽道市場不斷擴大,掃地機器人領跑清潔電器市場。
在疫情的推動下,2020年國內清潔電器市場規模達240億元,同比增長20%。預計2021年,高速增長依舊是市場的常態,整個國內清潔電器市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1億,其中掃地機器人規模或將達到112億。
未來賽道的成長空間賦予石頭 科技 無限的潛力,而「因地制宜」則在石頭 科技 的產品研發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國內外消費者的清潔習慣其實是有差異的。」昌敬在一次采訪中這樣描繪國內外市場,「國內或者說東亞地區,對拖地的需求更明顯。比如國內用戶做清潔家庭一般是簡單掃掃地,主要靠拖;海外更多是靠吸,比如吸塵器在海外就非常普及。」
/掃拖一體,適應國內市場需求
新品T7 Plus就是石頭 科技 因地制宜的最好模版。 掃拖一體化,正好契合了國內用戶的訴求,並針對國內復雜的房屋戶型發布了內置的RR mason 8.0 3D 演算法系統。 這款演算法系統是基於用戶反饋以及用戶內測的大量數據而建立並改進的。截至 2021 年 3 月,石頭產品累計進行117次 OTA 升級,減少掃地機器人被卡住困住的同時,加速改善了自主清掃完成率,並讓整個演算法系統在國內的應用場景下更可靠。
國內不斷的產品優化,來源於石頭 科技 在海外的經驗積累。
三、全球邊界,「產品自信」
海外市場始終是石頭 科技 強勁的增量。
公開數據顯示,美國掃地機滲透率在16%左右,國內僅有4%。這也是石頭 科技 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原因,就現行的市場形勢來看,海外市場更容易「打通」。對於掃地機滲透率的增長前景,石頭 科技 也有著自己的判斷。
「中國的市場環境比較復雜,城市之間差異較大,所以我覺得拿歐美和我們一二線城市類比會更好一些,一二線城市滲透率是有可能達到10%以上,跟美國齊平。但是三四線城市滲透率(達到10%以上)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昌敬在一次采訪中這樣說道。
海外市場,石頭 科技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0年亞馬遜美國站掃地機品類中,石頭 科技 GMV以13%排名第2,僅次於iRobot(38%)。但從 Google Trends 全球搜索熱度來看,石頭的搜索熱度和 iRobot 差距在不斷縮小,側面反映了石頭在海外品牌影響力的逐漸提升。歐洲,石頭 科技 的市佔率達到9%,超過了科沃斯(6%),成為國產品牌的強力代表。
/海外市場,成為石頭 科技 最強增量
市佔率在增長的同時,石頭 科技 的產品也在海外市場大受歡迎。新品 S6 MAXV 價格穩定在近 600 美元/台,並出現缺貨情況;新品 T7S 因地制宜地針對海外家庭地面結構特點,推出更適合地毯的清潔解決方案,海外渠道持續推進、產品力、品牌力持續提升的基礎上,外銷市場有望持續高增。
進一步深入布局海外市場,成為石頭 科技 「出海」的下一步。
昌敬就直言石頭 科技 在海外市場會持續發力:「每個國家都有很多渠道。所以我們現在只能說進入了一些國家市場,還遠遠沒有達到全渠道鋪設的狀態,還有很多機會能夠去深入去拓展。」
回顧2020年財報,海外市場的營收為石頭 科技 帶來了相當一部分利潤,同時也在全球市場為石頭 科技 造就了非凡的影響力,增強其全球化競爭力。
石頭高速迭代、理念前沿,產品走專精路線,專注打造具備性價比的高端品牌。 基於對核心技術的不斷 探索 和積累,石頭在產品性能、成本、新品技術迭代速度、設計理念創新速度等方面的全球優勢,是其能夠在海外市場取得持續突破的根本原因。未來,石頭 科技 會持續延續其在海外市場的優勢,繼續擴張海外市場體量。
海外市場的強勁實力,正是石頭 科技 推進全球化布局一枚重要落子。
石頭 科技 在海外市場的成功,也是中國工程師紅利的具象表現,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技術創新已與國際領先水平基本並跑,石頭是受益者也是推動者。諸多數據表明,智能家居的市場將迎來新的增長拐點,技術驅動將成為智能家居企業的核心動力。建造起行業的技術天花板,也意味著在行業內取得絕對優勢,對推動行業的進步起關鍵作用。作為全球智能家居科研技術的領先代表,石頭 科技 將引領智能家居行業不斷升級。
以技術為帆,以產品為槳,這顆瘋狂的「石頭」,在全球化智能家居市場揚帆起航。
㈢ 石頭科技財報背後:不甘再當小米打工仔
配圖來自Canva
近日,小米生態鏈企業之一,石頭 科技 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
財報數據顯示,2020 年上半年,石頭 科技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77,629.70 萬元,同比減少 16.42%;實現利潤總額 54,294.04萬元,同比增長 18.9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46,037.49 萬元,同比增長 19.42%。
其中,2020 年二季度,石頭 科技 整體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 7.44%,但得益於公司努力拓展自有品牌銷售渠道,加大品牌推廣力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實現了 34.42%的增長。
從誕生至強盛,石頭 科技 一直依靠小米提供的養料成長,由此「小米生態鏈公司」的標簽比石頭 科技 這一品牌還響亮。
而且,小米生態鏈公司上市已不是新鮮事,可作為繼華米、雲米之後,第三家上市的小米生態鏈公司,石頭 科技 卻是最吸睛的。今年2月份,石頭 科技 正式登陸科創板,高達271.12元/股的發行價格,讓其被封為「史上最貴新股」,首日開盤後石頭 科技 一度沖高至538.88元,漲幅達到98.76%,資本的態度一目瞭然。
石頭 科技 如此受資本親睞,多數是因為有小米背書,以及深耕掃地機器人市場的經驗和技術實力。但從財報數據來看,石頭 科技 依舊想褪去小米帶來的光環,堅持自有品牌的推廣和產品研發,走去「小米化」之路。
去「小米化」的陣痛
說石頭 科技 和小米是合作關系,其實更像是寄生關系。
石頭 科技 招股書表明,兩者的關系是石頭 科技 負責定製產品的整體開發、生產和供貨,小米負責後續產品銷售。事實卻是,石頭 科技 銷售端全部綁定小米,早期業績直接和米家品牌掛鉤。據悉,2016年,石頭 科技 米家品牌銷售收入(不含配件)1.81億元,占公司營收比重為98.58%。
而有小米背書,石頭 科技 也很快登上巔峰,4年時間營收增長了超過20倍,小米的造富神話又一次在石頭 科技 上應驗。招股書顯示,石頭 科技 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1.83億元、11.19億元、30.51億元、42.05億元。
不過,和強大起來的華米、雲米等生態鏈企業一樣,石頭 科技 自然而然的走上了去「小米化」的征程。
只是,由於石頭 科技 前期對小米的依賴性過強,以至於去「小米化」之路坎坷難行,2020年上半年營收下滑正是小米定製產品訂單減少導致。
財報數據顯示,石頭 科技 2020 年一季度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 29.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 7.94%;2020 年二季度,公司整體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 7.44%,也是受小米定製產品訂單減少影響。
總之,延續小米低性價比的打法,導致石頭 科技 利潤率長期處於低位,而雲米、石頭 科技 內部競爭的爆發,則讓石頭 科技 與小米的關系變得不再那麼融洽。由此,即使面臨營收下降的危險,石頭 科技 依然堅持自主品牌道路。
自主品牌,成效初顯
行業東風利好,石頭品牌掃地機器人銷量不斷上漲。
財報數據顯示,2020 年 1-6 月,石頭 科技 公司共銷售 965,660台掃地機器人,實現銷售收入 170,186.39 萬元其中,公司自有品牌掃地機器人實現銷售 752,980台,實現銷售收入 148,534.61 萬元,收入佔比提升至 83.62%。
當然,石頭 科技 自主品牌產品銷量高,與其不斷強化的 科技 實力和產品質量、服務相關。
一方面,石頭 科技 積極籠絡、培養高端人才,加持技術升級、產品研發。AI人才短缺是人工智慧行業首當其沖的難題,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 科技 實力。而根據招股書顯示,自2016-2019年上半年,石頭 科技 研發人員占員工人數的比例分別為71.88%、56.34%、53.40%和50.20%。
另一方面,石頭 科技 積極推出新產品,提高機器人智能化水平,保證服務質量。石頭 科技 通過開發石頭智連數據平台,建立用戶、掃地機器人、其他智能產品的聯系,增強了用戶智能體驗,同時拓展產品品類、豐富產品陣營,以此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基於此,石頭 科技 自有品牌產品占營收比例、以及毛利率顯著提升。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1~6月,石頭品牌銷售收入分別為1.08億元、14.78億元和11.71億元,占公司營收比重分別為9.63%、48.50%和55.08%;2017年至2019年1~6月,石頭品牌毛利率分別為44.87%、42.06%和46.18%。
總的來說,石頭 科技 通過不斷優化服務體驗,提高品牌口碑;豐富產品類型,創造利潤增長點,擴大了公司份額,增強了市場佔有率。
群雄逐鹿,巨頭規模碾壓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應用,進一步推動了智能掃地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在此契機下,傳統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掃地機器人製造商,一擁而上,智能掃地機器人市場藍海變紅海。
智能掃地機器人市場群雄逐鹿,相比掃地機器人的龍頭企業科沃斯,石頭 科技 的成就猶如小巫見大巫。況且,去「小米化」戰略的實施,石頭 科技 必然失去來自小米的渠道優勢,市場競爭力自然削弱不少。
公開數據顯示,掃地機器人市場壟斷程度極高,科沃斯、小米、石頭前三家企業的市佔率達到了72.5%。其中,2019年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市場佔有率達到49.4%;其次是米家掃地機器人,市場佔有率為12.0%;排在第三位的是石頭掃地機器人,市場佔有率為11.1%。
在技術層面,科沃斯作為老牌掃地機器人製造商,擁有著多年的技術積累,也捨得斥巨資進行技術研發, 科技 實力並不比互聯網基因出身的石頭 科技 差。在渠道層面,科沃斯耕耘多年,擁有860多家線下門店,而石頭 科技 還倚靠小米線下的500多家門店,毫無優勢可言。
此外,格力、美的、海爾等家電公司,在後面緊追不舍,對石頭 科技 來說也是不小的壓力。
開拓全球市場,尋蹊徑
與國際接軌走向全球化代表一個企業逐漸強大,而且海外市場是各大企業探尋業績爆發新空間的好選擇。另外,巨頭碾壓國內市場「寸步難行」,石頭 科技 自然另闢蹊徑,向海外市場進軍。
當下,石頭 科技 建立起了全球分銷網路,為部分已建立業務但服務不足、尚未開發的市場提供支持。同時,在在美國、日本、荷蘭、波蘭等地設立海外公司,開啟當地的人員招聘,拓寬海外渠道,以便更好的開展工作。
財報數據顯示,石頭 科技 海外自有品牌自建渠道取得的突破,2020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自有品牌渠道實現了翻倍增長,總體實現5.6億營收,近乎於去年全年5.8億的海外收入。
中信證券最新研報顯示,石頭 科技 海外業務逆勢擴張,站穩海外高端市場。其中,預計米家ODM業務收縮的影響將消退。預測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凈利潤分別為8.6億元、11.9億元、14.4億元,現價對應31倍、23倍、19倍PE估值。
綜上所訴,石頭 科技 因小米定製產品訂單減少,而導致營收下滑帶來的陣痛只是一時的。目前,石頭 科技 自主品牌國內外市場發展勢頭正猛,而市場潛在的市場空間及自身高性價比產品,能加速石頭 科技 徹底擺脫「小米打工仔」稱號。
㈣ 石頭科技海外市場發展怎麼樣
石頭科技海外市場發展還是不錯的,根據石頭科技最新的財報顯示,石頭科技海外收入增速超80%,達到33.64億元,成為其最重要的營收來源∞可以看出,石頭科技海外市場的表現還是十分靠譜的。
㈤ 石頭科技上半年凈利同比下滑了5.4%,這家公司的經營方式存在哪些問題
石頭科技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5.4%,隨著地板清潔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石頭科技實現了超高速增長,並在資本的支持下成功登陸科創板,面臨著市場對其高度依賴小米的質疑。
㈥ 石頭科技跌剩300億,曾經的「掃地茅」為何會淪落至此
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就是因為他沒有實現投資者的預期要求。重推一次石頭科技公布的財務年報來看的話,他們的營業收入為29.2億,同比增長了24.49%,看起來非常的不錯,同時實現利潤6.17億元,但是卻下滑了5.4%。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在營業收入增長的同時,公司的利潤卻出現了下滑,說明公司的掙錢效率正在逐漸的降低,但是公司的市值以及他們的市場佔有率卻並沒有達到飽和。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石頭科技目前面臨的情況。
第三,他們的運營費用實在太過於昂貴。從這一次的報表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石頭科技的銷售費用竟然占整體支出的90%,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費用都是用來銷售打廣告,進行營銷才能夠實現這樣的市場佔有率。而這樣的模式是非常不健康的。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絕大多數口碑都是通過營銷來達到的,而不是通過自身的產品質量。
㈦ 石頭科技:科技創新屬性再凸顯,三季度營收穩步增長
10月29日,石頭 科技 發布2021年三季報。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8.27億元,同比增長28.43%,凈利潤10.16億元,同比增長12.98%。第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收14.79億元,同比增長22.88%,凈利潤3.64億元,在海外運費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的雙壓下,公司經營依然呈穩健增長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石頭作為智能自清潔行業的頭部公司,前三季度,研發累計投入3.11億元,占營收比例8.13%,較上年同期增長了80.07%。第三季度單季,研發投入高達1.12億元,同比增長65.10%。
而同比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系加大了新品研發投入以及研發人員成本增加,據石頭 科技 社會 責任報告顯示,石頭 科技 員工總人數891,其中研發人員佔比就達到 57%,分別工作在石頭的產品研發中心、光電研究院、AI人工智慧研究院、機電研究院四大研發中心。
研發增長80%,繼續聚焦技術創新
正是對創新技術和人才的重視,石頭才得以從賽道中脫穎而出,構築起強大的技術護城河。
從16年石頭自研LDS激光雷達+SLAM演算法時,石頭就已經在前沿技術開始積累自己的技術壁壘。16年石頭攻破了智能感知與傻瓜式隨機的演算法壁壘,成為了全球首家將激光雷達大規模運用在掃地機器人上的企業,20年又升級了AI雙目避障+LDS激光導航技術方案。再到今年石頭自主研發的移動平台、升降台、清潔模組、給水模組及回收模組等等。
石頭先後將這些技術應用到S5、T6、T7 pro再到G10上。針對性地解決消費者的使用痛點,將技術優勢轉化為體驗優勢,所以石頭的每一款產品出生即爆款。
17年,石頭S5,通過標配激光+超聲波導航,解決了傻瓜式碰撞。
19年,石頭T6,通過SLAM建圖,實現了先構建地圖後規劃清掃路徑。
20年,石頭T7pro,藉助兩顆攝像頭AI雙目識別障礙物,掃地機實現真正智能化。
21年初,T7S配備3D結構光避障系統,且首創了升降式聲波震動擦地技術。
21年8月,G10在已有LiDar激光雷達避障、RR mason 8.0演算法之外還增加了抬起越障、抬起脫困、抬起回洗/回充/待機等功能,更進一步的解放雙手。
在雙11預售的10.20日當晚8點,新老產品在天貓直播間直接推動成交額突破2000萬元,部分產品甚至賣到了缺貨,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掃地機器人推新賣貴,技術高端化更吃香
其實不只有石頭大受追捧,根據線上數據顯示,21年1-9月,5大線上渠道掃地機器人銷售額61億元、銷售量283萬台,同比銷售額增長26.26%、銷售量下滑6.21%,產品均價2162元,同比上漲556元。
從價格區間看,3500-3999元、2500-2999元、1500-1999元,是統計數據中銷售額最大的三個價格段,分別占據31.01%、19.14%、12.92%的份額。
從價格趨勢看,2000元以下的中低端產品逐漸走弱,而2500元以上中高端產品銷售強勁,尤其是3500-3999價位段,市場份額同比提升了24個百分點。
在這樣的消費趨勢下,掃地機也從低端轉向高端化發展,由於技術壁壘,高端領域打不起來價格戰,一些具備創新研發能力和產品競爭力突出的企業,順勢而為迎來了大發展,石頭就是一個例子,畢竟懶惰才是第一生產力。
石頭海外創牌,品牌影響力全球化
中國品牌出海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以掃地機器人為例,全球超90%的掃地機器人生產製造環節集中在中國,但是石頭的出海是自有品牌的出海,這一點和代工廠製造是有區別的。
一開始,石頭主要是通過與慕晨、紫光等經銷商合作,進入跨境電商和線下經銷渠道。從2018年起,石頭開始自建渠道,包括了主動建立亞馬遜等平台自營店鋪等。
其實石頭的出海早有準備,石頭董事長昌敬表示:「在我們看來,國內和海外不是分開的市場,我們的定位就是全球化品牌」。
目前石頭 科技 產品銷往了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洲、北美等是受歡迎程度重點市場。石頭的市場份額也依靠海內外從20年的9%不斷攀升至今已有14%。
不斷突破,品類拓展和創新能力獲證明
昌敬稱,「我們就是要讓創新源源不斷、生生不息,我們要建立一個讓創新可持續的機制,深入研究新的技術,並把新的技術拓展到不同的品類。」
8月,石頭自清潔掃拖機器人G10和智能雙刷洗地機U10的發布,從技術創新上來說,G10實現震動擦地和水箱自動補水,U10則採用雙刷清潔更高效、解決水痕,均開創了行業先河。
10月,石頭為商用清潔領域打造的石頭商用清潔機器人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正式上崗,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場館提供智能清潔服務。
讓用戶感受 科技 簡化的生活,並為用戶帶來價值,是石頭始終堅守的第一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