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楊文明股票投資
Ⅰ 府谷張侯華,閃光的足跡
【本文來自1995年出版的《走向新世紀》】
作者:楊桂花
每一個步入成功之門的拼搏者,都曾留下一行行凝聚著智慧和力量、心血和汗水的足跡。
——題記
引子
七十年代末掀起的改革大潮,洶涌澎湃熱浪滾滾,「橫掃千軍如卷席」。一個個拼搏者,被推進這大潮的急流中心,在這大潮中打滾翻騰。有些人在大潮中學會了游泳,在風口浪尖中奮起,在激流中勇進,成了聲名顯赫的弄潮兒;有些人則被大潮中的巨浪擊得暈頭轉向困在大潮的漩渦之中喝了幾口濁水而不能自拔。然而聞名遐爾的陝北第一村府谷縣前石畔村村委主任、村辦黃河水泥廠廠長、黃河集團總公司總經理、不脫產縣委副書記張侯華,似乎屬於前者。
由於他的實干精神,早在七十年代就先後被團中央和省委命名為「新長征突擊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他帶領全村群眾創辦企業,走共同宮裕之路成績卓著。闖出了一條農工商並舉、兩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之路,使昔日經濟落後的貧窮山村變成了經濟興、黨風正、民心順、家家富的「陝北第一文明富裕村」。
幾年來張侯華連續被國務院、農業部、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家」、「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氏塵頃優秀民兵連長」「全國農村十大新聞人物」,同時還被蘭州軍區命名為「模範民兵連長」、「精神文明先進個人」,陝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授予他「優秀共產黨員」、「優秀企業家」、「優秀改革者」等稱號。一九九二年他又光榮地出席了黨的「十四」大,村黨支部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命名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五年被陝西省委命名為「先進黨支部」,省政府命名前石畔為「文明村」、「發揚延安精神先進集體」、「自治模範村」,團支部是全國「新長征突擊隊」、省「先進團支部」,民兵連被軍委、總政授予「全國先進民兵連」
然而,張侯華和前石畔取得如此盛譽,前石畔及其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滲透了領頭雁張侯華一滴滴血汗,留下了他串串閃光的足跡……
「黑寶石」的奉獻
四十七歲的張侯華,既是一位平凡而朴實的人,又是一個具有博大胸懷富於追求的人。他出身於農民世家。豐厚的黃土地使他從小就養成了堅強剛毅、誠實待人、爭強好勝、性情耿直的秉性。由於家境貧寒,他只上了七年學。十六歲就回村參加勞動,從那時起,他就立志用自已勤勞的雙手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一九六七年,天正大早,張侯華率領村裡的年輕人在離村六七里的李家墳灘抗旱澆水。張侯華負責在地里看水,其他人抽殲陸水。幾個年輕人四十八天沒有回家,吃、住在野地里。他們的苦幹保證了村裡的一百八十畝地沒有受旱。一九六八年村上修梯田。北方的初冬,天氣已很冷,而張侯華他們卻只穿背心,在農田基建工地上奔跑著。從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九年,前石畔的年輕人不知不覺就自發地形成了以張侯華為中心的「小團體」,為改變前石畔落後面貌齊出力、共流汗。
一九七0年,村黨支部接納張侯華為黨員,並把村副書記的重擔壓在了他的肩上。鄉親們盼望他能帶領大家脫貧致富,他也在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拔掉前石畔村的窮根。同年三月,他帶領一支四十多名青年民兵組成的農田基建專業隊,大戰墩梁山,一邊劈山造田,一邊進行軍事訓練。他們有鐵的紀律,天剛亮,墩梁山就響起嘹亮的軍號,首先訓練一小時,飯後就開始集體勞動。他們一天要干十四五個小時的強體力勞動,推山填溝,造渠引水。經過四百多個日日兄困夜夜的苦戰,終於使前石畔的黃土坡第一次徹底改變了模樣。這支農田基建隊削掉三道梁,填平兩條溝,新建了三個抽水站,造出了二百零六畝水澆田,使前石畔人均新增水地6分…
前石畔人是勤勞的,有侯華這個領頭雁帶領大家艱苦創業,才有了現在的好景象。他們就更是勵精圖治,短短幾年就把「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的窮帽子扔進了東去的滔滔黃河,而且使村上的固定資產翻了三番,達到了三十二萬元。
放開弄潮的膽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洪流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涌動起來。張侯華的心也在涌動起來。他想,光靠種地是不能使前石畔富起來的,要想富,就得辦企業。於是他就大膽提出:投資23萬元,在縣城修建一座旅館。
用這么多錢辦企業,當時對這個村來說是一件大事,黨支部、村委會就讓大家討論。這一方案的出台,平靜的山村象炸開了鍋,有贊成的,有反對的,也有擔心的:「種地是咱莊稼人的本份,開旅館咱能行嗎?」可是,經過張侯華苦口婆心地算細帳講道理、做工作,村民們的思想被他赤誠為民的心所融通了。在全村群眾大會上,大家一致同意了張侯華提出的方案。張侯華是個精明強悍的人,說干就干,四月十二日,旅社大樓選址動工了。
他帶領一百四十名青年奮戰在工地,為了縮短工期,早日建成旅社,他們不分晝夜地干,晚上挑燈夜戰白天上磚砌牆,一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但從未有人叫苦叫累中途離開工地。經過一百零九個日日夜夜的苦戰終於在縣城的黃河大橋附近豎起了一座屬於前石畔村的旅館,他們給起了個通俗的名字:新橋旅社。旅館當年就投入使用,收入達十二萬多元。這十二萬元來之不易,是用汗水和心血換來的,那是什麼樣的一百零九天啊?是戰寒冷斗酷暑的一百零九天,是爭分奪秒揮汗如雨的一百零九天!
侯華用事實把人們從傳統觀念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群眾看到旅社的收入,嘗到了辦企業的甜頭,爭先恐後集資辦企業,張侯華因勢利導,採取引資辦廠,風險抵押,集資入股和利潤滾動發展等辦法,前石畔村又相繼辦起了磚瓦廠、塗料廠等八個村辦企業。
舉世矚目的神府煤田的開發,給神府大地的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也給更多的改革者開闊了視野,張候華及時抓住機遇,瞅准了市場,又一個成功的舉措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一一創辦水泥廠。為此,他不辭辛勞大量調査,請教水泥專家,到有關部門和縣國營水泥廠了解本地礦石儲量和請教技術方面的間題,並親自到礦場考察,在獲得充分資料的情況下,一九八四年張侯華提出投資四十三萬元建沒一座年產七千噸的水泥廠的具體方案。村裡的群眾知道侯華又要辦廠子,個個奔走相告,歡呼跳躍,大夥積圾為建廠籌資,不到半月,四十多萬元資金全部籌齊,侯華自薦負責籌建水泥廠。
就在這時, 社會 上有人說,前石畔這些「泥腿子」膽越來越大,他們能辦成個水泥廠?辦旅社是個吃苦事,有苦就行,生產水泥可是個技術活,支書孫侯懷斗大字不識一筐,張侯華沒念多少書,能擺弄了機器設備?!
然而,風雨再多,壓力再大,侯華辦水泥廠的決心絲毫沒有動,凡是他認定的事就一定要辦成。此時此刻他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他立下軍令狀:一定要把水泥廠建起來。建一個廠千頭萬緒,談何容易啊!從資金落實到選廠址,從設計圖紙到施工、安裝,樣樣都離不開他。在建廠的日子裡,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促進速度,他就不分晝夜跟班作業,有時連續幾天不進家門。他的臉消瘦了,眼睛熬紅了,大家心疼地讓他休息,他卻說他不能離開工地,離開工地他不放心。
進入安裝階段,侯華乾脆把鋪蓋背到工地整整一周沒睡一個囫圇覺,沒吃一頓熱飯。安裝完畢,經調試一切正常,他這才抽空回家休息。一天半夜,突然一聲炸雷把他從睡夢中驚醒,他趕緊從床上爬起來,想到水泥廠院里還堆放著三十多噸基建用的水泥。於是,他就捲起炕上的漆布跑向工地,剛把三十噸水泥蓋好,大雨就嘩嘩地下了起來。張侯華和村民們個個都象「落湯雞」,可三十噸水泥安然無恙。在建廠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張侯華毫不猶豫停止家中蓋房,將五千元用於建廠,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你三千他五千紛紛解囊共集資五萬多元,給建廠解了危。
有耕耘就有收獲。一九八四年十月十日,一座年產七千噸的水泥廠聳立在高山之顛,人們望著廠房煙囪里冒出的多少年來村裡從未飄過的縷縷青煙,打心眼裡佩服他們的帶頭人張侯華。
這能說不是奇跡嗎?假如國家要建設一個同樣規模的水廠最快也得一年多,而前石畔前進水泥廠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國家建設需要百萬元,而前石畔只用了三十萬元。剛投產後管理技術上有諸多困難,人們感到棘手,侯華主動承包了前進水泥廠,當年就超額三千元完成了上繳純利十五萬元的承包指標。
隨著包神府鐵路和神朔鐵路的興建,水泥市場求大於供。1988年根據市場預測情況,張侯華審時度勢,提出前石畔再投資200萬元,興建一個年產4萬噸水泥的黃河水泥廠。可以說,只有張侯華,只有前石畔人,才有這種超凡的膽略!張侯華的提議得到了全村鄉親們的贊同。
投資200萬元建廠,前石畔村竟沒有貸過一分錢。村裡拿出130萬元,村民集資20萬元,前進水泥廠自投資金50萬元。1988年3月19日,黃河水泥廠破土動工,他們仍然是「傳統」的夜戰和義務勞動。當年12月20日就剪綵投產。前石畔人又一次創造了特區速度!
隨著黃河水泥廠的建成,前石畔規模更大的第二輪承包陸續行進。
張侯華以一年上繳42萬元利潤的「標數」承包了黃河水泥廠。面對200多人的黃河水泥廠,張侯華怎樣才能駕馭這個村辦廠子,讓 社會 認可呢?一個提高企業素質,強化職工主人翁意識的思路,首先在他腦海形成。他制定的辦廠方針是:「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實行聯產計酬、多勞多得、以質定產、以質定獎、劣質重罰的制度,使這個廠的水泥質量一直穩定在425#以上。張侯華在不斷總結辦廠經驗的基礎上,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進行大膽的 探索 ,大膽實踐,在市場中尋找到了一條企業自我發展的成功之路,贏得了用戶的好評。水泥銷往山西、內蒙等地。
在組織企業生產中,他們實行「集中經營,分業生產,入股承包,統一核算」的原則。不搞大鍋飯、平均主義,把責、權、利溶於一體。他對企業一律實行集體承包,按產值利潤設備完好率,祈舊率、專項資金的提留和安全、環境工作等五項指標分層承包,落實到人。這種全員承包的辦法,使企業內部形成「大包套小包、人人扛指標」的經營管理機制。
果實和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春天開出絢麗的花朵,秋後必有豐碩果實。由於張侯華的努力,由於他懂經營、善管理,使得黃河水泥廠每年可以創稅利一百萬元。彎彎的黃河養育了侯華這樣不甘寂莫的靈魂,他也確為這黃河畔的兒女帶了個好頭。他象黃河水日夜不停地奔騰一樣,為前石畔的發展壯大,共同富裕日夜操勞著……
廉潔無私助人
張侯華的威信為什麼能在群眾中久盛不衰,20多年來受到前石畔群眾的交口稱贊,其中奧秘何在?
還是村民們說得好:侯華不愛錢,不貪錢,不謀私利,不佔別人的便宜,能吃苦,樂於助人,別人的事情比自己的事情更著急。的確,侯華也正像村民們說的那樣,對自己嚴格要求,為別人以苦為樂。請看這樣一些事例:
1963年上小學六年級的張侯華,在上學路上撿到30元錢,他毫不猶豫地交給學校;
1970年保府黃河大橋架設開工,他和村民們披星戴月拉架子車掙得4600多元全部無償交給集體;
1985年至1988年,張侯華承包水泥廠按承包合同他應得獎金十萬零八千元,可他分文未拿,全部捐獻給村裡,用於擴大再生產。在他的帶動下,其他村幹部也把獎金捐獻給企業,共計十八萬九千元。
1989年至191年,張侯華再次應得獎金十五萬元,他卻僅僅拿了四萬,剩餘的十一萬全部用於廠里擴大再生產。這四萬元中,他給榆林地區高校捐款一萬元,給本縣幾所學校損款三千多元,又給本廠有三年工齡的工人每人捐四百元。1989年3月,內蒙古一推銷員來黃河水泥廠推銷產品,廠里訂了兩噸貨,推銷員給他五百八十元好處費,侯華不但沒收,還說服教育了來人。
同年7月,侯華到包頭市購買四萬噸機立窯生產設備時,廠方提出給他兩萬元回扣,他堅決不收。
1989年10月,侯華到北京參加全國勞模頒獎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會上國務院獎勵給他一千元,他分文沒動,用這些獎金給全村村民買了紀念品,他並說,這1000元與前石畔五百多人共同努力分不開的,這錢應該花給他們!這樣的事群眾看得清卻數不清。
「公生明,廉生威」,確實是這樣。張侯華之所以在群眾中有權威說了算,就是因為他處事公道,自身廉,以切切實實令人信服的行動,對村民們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和促進作用。
侯華的廉潔群眾看得清,侯華的無私村民們更明了。侯華不僅嚴於律己,而且對愛人孩子和親威朋友要求也很嚴,他常說「幹部本人不搞特殊僅是一方面,還有另一面就是家屬、子女、親威朋友更不能搞特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就拿妻子陳梅梅來說吧,新橋旅館建起需要服務員.梅梅想去,人們也猾測她一定能去,可是旅館開張那天,梅梅和以往一樣,扛著鋤頭下地勞動;水泥廠建成了,大家要求給梅梅安排個清閑工作,也可以有時間照顧侯華,可侯華決定,正副廠長的愛人都去紙袋車間當工人,縫紙袋,計件工,一天工作8小時,工資不足200元。
侯華的大兒子給廠里開卡車,晴天一身塵,雨天一身泥,整天和石頭水泥打交道,孩子提出搞水泥推銷,侯華不允許,他卻對孩子說:「哪有老子當廠長,兒子搞推銷的事,咱們不能開這個先例。」侯華不僅沒給兒子調工種,反倒教育了兒子一番。權、錢對某些人是很有誘惑力的,但對張侯華卻不然,。1990年,榆林地委提拔他為府谷縣委副書記,他專程去榆林找到地委領導,他說他不想當縣委副書記,更不想離開前石畔……無奈,地委通知他為府谷縣委(不脫產)副書記。對這件事,有人懷疑,有人不理解,可侯華心裡明白,他的志願是改變家鄉的面貌,不想爭權,更不想奪利,只願和大家共同致富。
多少年來侯華「吃苦在前、助人為樂」在前石畔傳為佳話。早在1984年,本村村民趙寬榮生活有困難,侯華就主動和他結為互助戶,將自己僅有的3500元借給趙寬榮,幫他買了一台拖拉機,並安排他在水泥廠工作,不到兩年,趙寬榮的生活就富起來了。前石畔黃河水泥廠和前進水泥廠三百多名職工,有一半是從本地區的綏德、米脂、吳堡、佳縣等地和本縣的「南鄉」王家墩、武家莊等地招來的。姑娘、小夥子們在廠里工作有好多年齡大了還沒有對象,侯華就留意給他們牽線。廠里燒成車間工人楊樂平是本縣王家墩鄉的,侯華看這小夥子踏實肯干,表現積極,就在村裡的玻璃拉絲廠給他瞅了一個對象。侯華親自領著他乘廠里的小車專程去「認丈母娘」,女方娘家非常滿意。結婚時,侯華又借給楊樂平1000元,使他很受感動。
工人王根祥30多歲還沒有對象,家裡人也很是著急,侯華知道後就把這事記在心頭,隨時留心物色。1987年春,侯華去山西保德縣辦事時,發現了一個「茬茬」,他回廠後就領著王根祥到保德相親。可見面了解情況後,女方嫌王根樣年齡大,侯華看他們沒有完全拒絕,就幾次去說合。好事多磨,1988年元旦,張侯華又一次領王根祥上了門,幾番周折,終於使王根樣和保德女子喜結秦晉之好,侯華並把這女的安排在廠里當工人。幾年來,侯華為「紅娘」牽線搭橋,使十幾對年輕人喜結伉儷。僅他個人就給這些年輕人結婚借款5000多元,使他們干起工作更有信心。逢人便說,張廠長理解年輕人,他為我們苦口要心,跋山涉水,是我們年輕人的好紅娘、貼心人。
走共同富裕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張侯華帶領村民們走共同富裕之路,村裡一直遵循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兼顧的原則,教育黨員和群眾牢記不忘國家、不忘集體、不忘個人。幾年來,前石畔上繳稅金200多萬元,他們的集體財產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集體經濟形成了自找養雞下蛋功能。在個人分配上實行兩次分配,第一次按勞分配,第二次是按人分配,每人每年給「富裕金」1000元。為了鼓勵支持本村中小學學生勤奮讀書,1987年開始,村裡又實行了獎學金制度,給考入大學、中專的學生每人每年1000元獎學金。這「富裕金」和「獎學金」使大家體會到 社會 主義的優越性,認識到搞集體經濟可以保證大家共同富裕,長期富裕。
1991年七一前夕,全村人聯名寫信給黨中央稱贊他們的好村長張侯華,中央把此信轉人民日報七月一日刊發了全文。1990年,村裡投資75萬元,在村裡興建了一座綜合辦公大樓,除了辦公室、文化室、榮譽展覽室外,並辦起了青年民兵之家、電視室、游藝室,老年人活動室、農民業余黨校等農民活動場所;1991年4月,村上投資5萬元,整修了村裡的一條主村道,給道路兩旁的群眾修通了排污管道,極大地改變了村容村貌。
1992年,村裡又投資8萬元,興修了8套浴池,並配備專人負責服務工作,供全村群眾免費洗澡。1993年村裡又投資11萬元給每戶村民配上煤氣灶和廚櫃。這些年來前石畔的群眾只有享受集體的福利待遇,免交一切 社會 費用。於是前石畔的群眾感激地說:「村集體是我們致富的後盾,幸福生活的搖籃」。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1993年,前石畔又建起了幾座貿易大樓,招商引客,外地客商絡繹不絕。
這些年來前石畔村不斷地支援外地、支持本縣的建設。1991年南方遭水災,前石畔村慷慨損款10000元,表達了全村500多人對災區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縣上集資辦學村裡資助25000多元。鄰村閆家窪村有困難,村裡援助糧食10000斤,現金6000多元。縣城修地方公路前石畔捐款50000元。幾年來,前石畔村給國家、集體、個人捐款達25萬多元。張侯華說得好:「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斗星移轉,春秋數度。生活在黃河岸邊的前石畔人,從70年代起步,帶著碾碎的落葉,披著迷漫的濃霧,昴首向前,卷進了改革開放的滾滾洪流。於是前石畔這只經濟建設之船在舵手張侯華的帶領下鼓足了風帆,進行了一次偉大的征程。
面向新世紀
隨著中國煤炭事業的飛速發展,張侯華發現煤礦以及其它部門需要大量的炸葯,他就提出了辦炸葯廠的大膽設想。去年,在張侯華的倡導下,他與府谷縣公安局、輕工業局等五個單位共同投資1200多萬元聯合辦起了年產tnt炸葯3000噸的黃河化工廠。這個廠佔地130畝,是全榆林地區獨一無二的炸葯廠,也是陝北較大的化工合資企業之一。
作為一船之舵的張侯華,20多年來帶領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抓住機遇發展企業,使前石畔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這些年來,前石畔採取「滾雪球的辦法先後辦起了塗料廠、磚瓦廠、塑料廠(年產編織袋450萬米,該廠投產後使黃河、府榆東風等水泥廠使用外省包裝袋的 歷史 宜告結束)、造紙廠(年產紙能力為1400噸)、速凝劑廠等20多個企業,,使前石畔形成了水泥廠為龍頭,各種工用建築材料成龍配套的黃河集團總公司。從1980年至今,集體固定資產由32萬元增長到488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達7100萬元,人均收入6000元,人均產值8.7萬元,戶均存款5萬元。
去年前石畔率先成立股份制試點企業,闖出了一條鄉鎮企業發展的新路子。侯華領導的企業也正式批准為「黃河集團總公司」,他也成為公司總經理。1994年,他再次光榮地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在我采訪他的時候,他正准備去北京領獎,他飽含真情地對我說:「這么多年我所取得的成績,是與前石畔的父老鄉親和我並肩創業的同事們分不開的,黨再次給我這么高的榮譽,我不會辜負黨和人民對我的期望,我們的奮斗目標是,到1995年底工農業總產值要上一個億,要為我們府谷經濟再上一個新台階繼續拼搏,再創輝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要經營好現代化的企業,必須要有現代化的理論和知識。這是侯華在改革開放以來領辦企業所得出的親身體會。因此,為了充實自己,他不顧工作繁忙抽出專門時間參加省黨校93級經濟管理本科班的學習。在他看來要迎接新世紀的挑戰,沒有科學的理論和扎實的知識就會被 歷史 所淘汰。張侯華基於能迎接好挑戰,當好「領班」而不斷加強學習和實踐。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侯華正醞釀著使前石畔更加輝煌、壯麗的新藍圖……
張侯華帶著人們的信任和期望堅定地向前邁去,那飽含著艱辛和拼搏的一行行閃光的足跡印在人生的旅途上,也留在府谷黃河金三角這片充滿希望的黃土地上……
Ⅱ 十七大的新理念是什麼
十七大報告15個新觀點
新觀點一: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專家點評]李崇富(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由「建設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表述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詞之變包含著深刻的內涵,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要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寬廣的道路。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的理念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由「富強民主文明」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新觀點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專家點評]林毅夫(北京大學教授):黨代會報告將初次分配也要體現公平提上日程,意味著廣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將會提速,有利於縮小令人不安的貧富差距。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將使那些只能憑勞動賺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果實。
易憲容(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這些年來,我們的經濟是發展了,繁榮了,但是個人的工資收入水平、勞動力要素在整個經濟發展中所獲得的收入分配比例始終不高。十七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也要兼顧效率和公平,表明解決收入分配失衡問題已經擺上中央重要議事日程。
劉偉(北京大學教授):我國是一個勞動力供給充裕的人口大國。在國民收入分配體系中,盡管有相當部分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是通過再分配途徑獲取的,但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方面是確保在初次分配途徑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隨經濟發展能夠得到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能推動再分配途徑勞動報酬的協調上升,從而激發全體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新觀點三: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代表熱議]尚福林:這個新提法,引起了我很大興趣。財產性收入必然會涉及各種投資,除了實業投資等,還包括投資金融產品,涵蓋了儲蓄、債券、保險和股票等。我們要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使廣大投資者公平、公正共享經濟增長的好處。
[專家點評]陳小龍(國家統計局城市司住戶處處長):財產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現在統計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構成,按照佔比大小分別是:工資性收入(工資等)、轉移性收入(養老金等)、經營性收入(商業買賣收入等)和財產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資性收入為主,佔到70%左右。財產性收入佔比位置較小,在2%左右。今後,居民財產性收入快速提升是個大趨勢。
新觀點四: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專家點評]黃桂田(北京大學教授)目前,我國最終消費率不僅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於同等收入國家水平。作為人口大國,將潛在的消費需求轉變成現實的有效需求,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需求結構,需要通過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的收入預期,從而提高居民的消費傾向。
王一鳴(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擴大內需,應該建立在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基礎上的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給數千萬進城農民以市民待遇,形成拓展消費空間的新來源。
新觀點五: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
[代表熱議]胡有蘭:2006年中國GDP總量排世界第四,但人均GDP卻排在百名之後。將GDP翻兩番的目標由「總量」變為「人均」,體現出黨將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的戰略部署。
[專家點評]許憲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從GDP總量翻兩番變為GDP人均翻兩番,一是考慮了人口增長的因素,是一個更高標準的小康。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要求,是一個實現難度更大的小康。
賈建芳(中央黨校教授):十六大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在提高發展質量的前提下,GDP人均翻兩番,也就是到2020年人均GDP達到3500美元左右。這顯然是更高標準的小康指標,更能反映居民在經濟發展中分享成果以及居民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提高的狀況。
新觀點六:建設生態文明。
[代表熱議]丁純:以前我們提建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現在中央又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這是一個非常新的觀點,至少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考慮生態環境和資源節約;二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政府要考慮的事情,企業要考慮,個人也要考慮,全社會都要考慮。
[專家點評]王一鳴(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我們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接近邊界,最近一些污染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讓我們深思:經濟增長的低成本時代還能維持多久?高度依賴低成本生產要素的高強度投入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還能持續多久?經濟高速增長的「拐點」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易憲容(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發展經濟,不僅要考慮民眾的切身利益,更要考慮整個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改革開放近30年,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拼能源、拼資源、污染環境問題也比較突出。「生態文明」這一新提法,把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問題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觀點七: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
[代表熱議]劉川生(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我是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的,我們讀書的時候,還不知道網路是什麼,可現在,網路已經席捲了整個世界。十七大報告把過去經常提的「四化」(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擴展為「五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反映了我們黨對當今世界發展和時代特徵的清醒認識。
新觀點八: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專家點評]張春生(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平等是中國人大代表選舉制度的核心原則之一,包含兩層意義:一是一個選民在一次選舉活動中只有一次投票權;二是相同數量選民在一次選舉活動中,應當選出大致相同數量的代表。第一個要求我們已完全做到了;第二個要求還沒有完全做到。我們目前正在努力,適時再往前邁一步,逐步縮小差距。
賈建芳(中央黨校教授):要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就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結構、功能和權力運行機制。其中,「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是前所未有的新提法,體現了城鄉居民權利平等的要求,意義重大。可以想像,不久的將來,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在人大代表人數比例上將會持平,農民的政治地位將逐步提高,將擁有更多的發言權。
新觀點九: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
[專家點評]汪玉凱(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政府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十七大報告提出了一些新觀點,比如大部門體制。今後國務院和地方政府部門調整,可望按照十七大報告對政府架構提出的整體調整方向進行操作。
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央和地方已經開始探索「歸口管理」模式,而大部門體制概念的提出,預示著將進一步在機構改革上採取行動。大部門體制可以化解政府中存在的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的矛盾以及許可權沖突,有助於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簡化公務手續和環節,提高政策執行效能。
常修澤(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大部門體制是發達國家在政府運行管理過程中的通行做法,有助於促進資源配置的優化。對現行政府部門體制進行「手術」,體現了我們黨建設服務型政府、革除舊有行政管理體制痼疾的決心。十七大後,中國將會掀起新一輪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浪潮。
新觀點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代表熱議]張群山:切實推進我國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礎,是實現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目標的前提。公民意識是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的要素。
李軍:「公民意識」一詞首次出現在黨代會的報告中,無疑是擴大人民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撐。
新觀點十一: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專家點評]秦剛(中央黨校教授):黨代會的報告里第一次出現「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字眼。這兩個新名詞是以人為本在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的體現。在社會生活中確立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的人文精神,也是以人為本的一種內在要求。這一新亮點,體現了執政黨對人的關懷、社會對人的關愛,嚴肅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始更加註重關心人內心的感受,貼近人的心靈。
朱四倍(青年評論者):當前,人們的精神與心靈也經歷著如同社會大變革一般的強烈震撼與沖擊,社會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道德困惑、理想迷失、信任危機等現象,社會階層分化過程中的剝奪感、焦慮感、挫敗感、不公正感等負面情緒也在一部分群體中滋生起來。黨代會報告里提出的「人文關懷」和 「心理疏導」,有利於幫助人們解決思想困惑與矛盾,疏導情緒,保持心理平衡和內心和諧,尋求精神歸宿。
新觀點十二: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
[代表熱議]趙亞平: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有利於黨代表在平時發揮監督、咨詢等方面的作用;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有利於發揮集體智慧。
歐陽淞:我們黨高度重視黨內民主,在市縣這一級進行黨代會常任制的試點,已有很長時間了。在四川的雅安、浙江的台州這些地方,較早就已經實行黨代會的常任制了。到現在,黨代會的常任制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十七大報告中的有關措施就是根據這些試點得出的經驗而作出的決策。
新觀點十三: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幹部擔任領導職務。
[代表熱議]歐陽淞: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幹部擔任領導職務。」根據崗位的需要,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條例,今後我們將繼續積極穩妥地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把符合條件的非中共黨員幹部選拔到有關領導崗位上來。
[專家點評]王永傑(復旦大學法學博士):非中共人士擔任政府部委正職,體現了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為非中共人士進行有序的政治參與開辟了更寬廣的渠道。據最新統計,目前擔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黨外人士達到3萬多人,其中有18人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務院部委辦、直屬局擔任領導職務,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都配備了黨外副省長、副市長或副主席。
新觀點十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專家點評]靳飛(東京大學特任教授、日中傳統藝術交流促進會會長):一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不能丟,精神家園的根脈不能斷裂。其實,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中日電影在各自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都曾受到過本國傳統戲劇藝術的滋養。我們近年參與策劃的「中日合作經典版」《牡丹亭》、原創芭蕾詩劇《光》五部曲、芭蕾舞劇《水》等,就是要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讓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國際影響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弘揚自己的民族文化。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體現時代性,是我們建設和諧文化的支點。
王振義(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崑曲為世界創造了劇詩獨特的審美意境,也為今人留下了諸如自強不息、心憂天下、和諧為貴、勸善抑惡、見義勇為等思想精華。新時代的崑曲藝術工作者,要在真正把握古典神韻的基礎上,煥發出勇於探索創新的活力,使古典藝術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我們北方崑曲劇院創演的《琵琶記》、《西廂記》、《關漢卿》等,走進了大學校園,讓當代大學生與古代文人雅士能夠進行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新觀點十五: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專家點評]尹韻公(中國社科院新聞所所長):十七大報告中,對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提出六大任務,「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與全國各族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全社會的公平與公正,從而使我國各民族、各階層的人們更加和諧,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愈走愈寬廣。
丁元竹(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很長一段時期,人民對於教育、醫療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要求日益增長而得不到滿足。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把促進就業擺在公共服務突出的位置。通過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還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優先發展教育,使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十七大對這些民生問題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尤其強調地方政府提供這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要顯著加強。
Ⅲ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總結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總結
20xx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轉型跨越發展為主旋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服務於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解放思想,創新觀念,開拓進取,為全縣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一、以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打牢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思想基礎
理論武裝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主線,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教育群眾,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1.注重「龍頭」作用,帶動學風養成。
堅持把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作為理論武裝工作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縣委中心組在學習活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採取領導幹部帶頭學、健全制度督促學、自主選題主動學、緊扣問題重點學等多種學習方式,通過「系統學與重點學相結合、研讀原文與專家輔導相結合、座談討論與交流心得相結合」的「三結合」學習模式,有效帶動全縣各級黨組織學習風氣的養成。一年來,縣委中心組就胡錦濤「七一」重要講話、省委書記袁純清「7·28」重要講話、省市黨代會精神、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等相關專題,共集中學習7次;以「陵川縣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簡報」為依託,加強對各基層黨(工)委中心組的學習指導,共向各基層黨(工)委印發學習指導專刊5期,罩伍森推薦自學指導文章10餘篇、自學篇目20餘篇,編印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專題系列講座》和《民主生活會專題學習資料》,在全縣各級黨組織中形成了「重學習、強素質,增本領、促發展」的濃厚學習氛圍。
2.注重載體建設,豐富學習內容。
堅持「缺什麼補什麼,干什麼學什麼」的原則,注重把理論學習與指導實踐、提升素質相結合,抽調理論骨幹、黨校教師等組成宣講團,通過大橘腔會物畝專題宣講形式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胡錦濤「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市、縣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利用文明大講堂、經貿論壇等載體,向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大力傳播優秀本土文化和先進管理理念;指導各機關單位結合崗位特點,對照職責要求,積極開展「人人講學」活動,促進相互學習,拓寬知識領域,拓展業務技能,提高工作效能,有效增強了理論學習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配合組織、人事等部門採取專題培訓的形式,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風廉政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現代管理知識等內容進行集中授課,共培訓入黨積極分子3期400餘人次,大學生村官2期300餘人次,青年創業培訓4期120餘人次,切實提高了廣大基層幹部的政治理論素質和社會管理能力。
3.注重學用結合,促成理論升華。
堅持把理論學習同研究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本地區本部門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在學習中求提高,在調研中找答案,保證人人有心得體會,經常有調研文章,催生出一批高質量的調研成果,有效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年縣委中心組成員撰寫調研文章共計60餘篇,其中有29篇在各類報刊雜志刊登;在全市「建黨九十周年與晉城發展」理論研討會上,我縣的《密切黨群關系,推進社會和諧》、《陵川縣「十二五」縣域經濟發展路徑選擇》、《加強縣級媒體輿論引導能力的新思考》等理論文章獲優秀論文獎。
二、以團結、穩定、鼓勁為原則,進一步營造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濃厚氛圍
新聞宣傳工作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正確把握輿論導向,牢牢掌握輿論主導,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不斷增強工作的超前性和引導性,為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營造了濃厚輿論氛圍。
1.聚焦中心工作,主題宣傳深入人心。
根據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新聞媒體強化主題宣傳,及時調整宣傳重點,特別是圍繞轉型跨越發展主題,精心組織、統籌安排、調動各種宣傳工具,集中時間、集中人力、集中頻道,開辟《奮戰十二五,再造新陵川》、《聚集新的五個全覆蓋》、《新春開門紅》等近20個專欄,集中宣傳了全縣「十一五」成就回眸和「十二五」規劃;突出宣傳了全縣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建設和省、市、縣重點工程及我縣「十件實事」項目實施情況;深入宣傳了新「五個全覆蓋」工程推進情況;重點宣傳了市、縣、鄉主要領導下鄉「蹲點駐村」以及關注民生、農村「兩委」換屆等工作的開展,為全縣轉型跨越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一年來,電視台《陵川新聞》共播發153期,稿件1230條;陵川報社共刊出《陵川新聞》65期,刊發文稿3000餘件;新聞辦發表各類稿件200餘篇,政府信息中心共編發各類信息8300餘條,網站累計訪問量達25萬餘人次。
2.服務轉型跨越,社會宣傳重點突出。
圍繞宣傳貫徹落實胡錦濤「七一」講話精神,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省、市、縣黨代會精神和勞模會、「兩會」等重大會議,緊扣生態旅遊、科教文衛、民主法制建設等重大工作部署,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上傳下達的橋梁紐帶作用,在新聞媒體開設《創建旅遊名縣are we ready》、《貫徹落實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謀劃新跨越》、《堅決打好打勝一抗三保攻堅戰》等專題專欄,發表系列評論,進行快速解讀,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宣傳報道,增強廣大幹部群眾對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提振了幹事創業、同謀發展的信心勇氣;配合紀檢、公安、婦聯、信用聯社等部門,開設《改進政風行風助推轉型跨越》、《效能觀察》、《「兩動」警務風采》、《巾幗風采》、《信和之窗》等專欄,大力宣傳助推轉型跨越發展的服務舉措和各行各業的先進典型;為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在全社會營造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濃厚氛圍,「七一」期間,各新聞媒體開辟《足跡90年》、《我身邊的共產黨員》、《頌黨恩、謝黨恩、跟黨走》等專欄,真情回顧黨在我縣革命時期的活動足跡,熱情謳歌新時期各級黨組織帶領全縣人民齊心協力奔小康的巨大成就;通過舉辦「信合杯」「唱紅歌、頌黨恩」歌詠比賽、「電力杯」黨史知識電視競賽、「黨在我心中」主題徵文、「永遠跟黨走」大型圖片展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切實體會建黨90年的艱苦奮斗歷程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加深對黨的歷史、黨的知識的了解,加深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唱響偉大祖國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時代主旋律;為保證黨的聲音佔領輿論宣傳主陣地,在今年的.黨報黨刊征訂工作中,提前謀劃、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嚴格落實,確保黨報黨刊征訂數量穩中有升。
3.堅持 「三個貼近」,民生宣傳如火如荼。
圍繞「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堅持把鏡頭對准基層,把版面留給群眾,抽調精幹力量下基層、接地氣,依託電視台、《陵川新聞》等新聞媒體,在重要時段、重要版面開設《基層行》、《一線體驗》、《一線調研》等專題專欄,先後報道了一批長期紮根山區的大學生村官、教育工作者、醫務工作者、農業「土專家」、「田秀才」等基層一線人物,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其中,消息《馬圪當:特色花椒「紅火」市場傳統產業持續升溫》、《王俊芬:山村課堂勤耕耘三尺講台獻真情》、《村官王華亮:試驗田裡增收忙》、《王研科:我的家鄉我的夢》、《生命之路》、《三間新瓦房》、《又是碩果飄香時》、《鳳凰村裡鮮菇香》、《北街:在困難中轉型》等作品以獨特的新聞視角、求是的群眾觀點、鮮活的鏡頭語言,生動再現了基層一線、各行各業的精氣神,切實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在新聞宣傳報道實踐中,不斷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和公信力。
4.圍繞發展大局,外宣工作聲勢迭起。
外宣工作始終堅持「對外提升形象」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類重大活動和重要會議,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一年來,共在省級以上報紙刊載報道20篇,圖片20多幅,在《太行日報》發表報道33篇,在省電視台發稿10條,省電台發稿35條,在市電視台發稿355條,市電台發稿190條。其中,消息《萬元黨費表心意,耄耋老人謝黨恩》被省電視台採用,《水利建設顯神威,大旱之年有清泉》被市電視台放在頭條位置播發,《優秀組工幹部馬彭三集系列報道》、《記者調查:石掌村水網改造後咋鬧起了「水荒」》、《青「疙瘩」鼓起農民錢袋子》、《「四議兩公開」破解農村發展難題》、《山區移民遷出安居增收新路子》、《花好壓歲錢》等7件作品分別榮獲山西省廣播電視好作品獎和第九屆晉城新聞獎;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晉城棋子山國際圍棋文化節」活動,邀請中外著名棋手和省內外各地媒體記者到陵川現場參加「棋源尋宗系列文化活動」和「中國晉城煤銷杯國際圍棋職業混雙邀請賽」等活動,真正打響我縣圍棋源地的外宣文化品牌;加大網路輿情監測和輿論引導力度,全年共上報市委宣傳部輿情信息76篇,其中,向縣(部)領導提供涉陵熱點敏感信息8篇,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爭取了較為平穩、有序、理性的網上輿論態勢,有效維護了陵川外部良好形象。
三、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進一步激發轉型跨越發展的精神動力
精神文明建設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目標,以創建各級各類文明先進典型為載體,大力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創建活動,為推動我縣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1.扎實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
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注重典型引路、模範帶動,通過建設文化牆、規範文明禮貌用語、開設《講文明》講壇、「文明禮儀講座」、「文明看台」欄目、開展網路文明傳播志願者活動等形式,堅持把培樹評選道德模範作為全縣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工作緊緊抓在手上,推出一大批在群眾中立得住、站得穩、叫得響、傳得遠的道德模範群體榜樣。在晉城市第三屆公民道德建設先進典型人物表彰大會上,我縣有16名道德楷模受到市文明委表彰,分別是助人為樂楷模常東升、秦同和,見義勇為勇士焦張保,誠信建設使者郭和平,敬業奉獻模範秦青瑞,孝老愛親典範李變菊,文明禮儀標兵李學軍,務實創新人物石愛國,新農村建設帶頭人楊有平;王俊芬、劉靜娜、楊玉文、李姍姍、郎高飛5人榮獲「晉城好人」榮譽稱號;李存仁榮記個人一等功,趙金鳳、秦同和榮記個人二等功,受表彰人數創歷史新高。其中,「助人為樂好人」秦同和、「見義勇為好人」焦張保、「誠實守信好人」郭和平3人分別榮登「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楷模秦同和被山西晚報、黃河電視台評選為「感動山西十大人物」候選人,充分展示了我縣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有效促進了「知榮辱、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道德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遵守道德規范、時時體現道德規范、處處踐行道德規范的良好風氣。
2.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文明創建工作始終緊緊圍繞「縣城抓社區、農村抓鄉鎮、行業抓窗口」的工作思路,切實提升城鄉文明和諧共建。在縣城,以創建文明和諧社區為重點,以美化、綠化、亮化、凈化為突破,全面提升縣城文明程度;在農村,以鄉風文明為重點,在文明和諧家庭創建上做文章,大力推進家庭美德建設,開展爭創「十星級文明戶」、「鄉村好人」、「特色家庭」、「好孝星」、「好鄰居」、「好婆媳」創建活動;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聯合工商、質檢、食品、公安、稅務等部門,繼續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引導和激勵經營者爭當「誠實守信戶」、「放心糧油食品店」和「文明攤位」等,營造了依法經營、文明經營、誠實經營的市場環境,進一步豐富了文明集市的創建活動;在窗口行業,以「改進作風、服務群眾」為重點,普遍推行規范化服務,推廣社會服務承諾制、行政執法公示制、生產經營信譽制,全面規范行業生產、服務、經營和管理行為,方便群眾辦事,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推動了文明和諧縣城的建設。20xx年,我縣文明辦報送的楊村鎮楊村村精神文明創建典型---《同過當家日,干群心連心》成功入選中央文明辦徵集的精神文明創建成功案例;陵川縣地稅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龐家川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省、市級各類先進典型40多個,這些文明和諧先進典型,在公民道德建設、和諧縣城創建和新農村建設中,都起到了良好的帶頭示範作用。
文明結對工作持續推進。今年,我縣又有12個文明單位和行政村結成幫扶對子,文明單位不僅為結對村提供致富信息、幫助引進項目和資金幫扶,而且還從政策、文化、信息等多個層面進行幫扶,扎實有效地開展了結對共建工作,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吸收社會幫扶資金,多渠道多方位地開展資助工作,協調晉煤集團運銷分公司志願者在我縣潞城寄宿制小學開展「愛心助學 放飛夢想」志願者愛心助學活動,為師生們捐助了學生課桌52套、學生字典162冊、教學儀器、圖書若干,有效改善了潞城寄小的辦學條件。
3.大力開展未成年人道德實踐活動。
依託全縣各中小學校,在全縣廣大未成年人中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進行了「優秀童謠」網上徵集、「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及「向國旗敬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開展「童心向黨」歌詠比賽,展現了我縣未成年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在建黨九十周年紀念活動及縣「兩會」期間,組織開展了《永遠跟黨走》系列圖片展,由「五老」宣講團成員秦同和、秦忠貴兩人精心製作的宣傳版面在全縣廣大農村、社區、學校進行巡迴展出,激發了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榮辱觀和價值觀,受到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在「3.29」全國第十六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日,聯合縣教育局、縣交警大隊到全縣部分中小學校宣講普及交通安全常識,發揮「小手拉大手」的輻射帶動效應,喚起學校、家庭、社會對交通安全的關注和支持,進一步增強了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文明素質;加強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建設,一批省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小型特色示範教育基地、鄉村少年宮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了更加優越的環境。
四、以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引,進一步增強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文化支撐
文化建設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增強文化惠民力度,有效激發文化創作生產活力,文化發展繁榮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形成。
1.文化建設主動性有效加強。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我縣文化建設繁榮發展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在精學、精研《決定》原文的基礎上,為進一步理清我縣文化建設的發展思路,找到比較優勢,實現工作突破,結合陵川文化發展現狀,圍繞「如何在我縣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如何推進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我縣公共文化服務的缺失和不足在哪裡、從哪裡突破、從哪裡推開」、「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和制約瓶頸是什麼,如何推進文化的產業化和產業的文化化」等課題,在宣傳系統廣泛組織開展調研活動,形成一批切實可行的調研報告,為深入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2.文化體制改革進展順利。
按照市文化體制改革領導組要求,出台《關於對陵川縣上黨梆子劇團進行改革的實施方案》,詳細部署了轉企改制實施時間、步驟、人員分流等工作,並針對我縣劇團長年停演的實際情況,撤銷陵川縣上黨梆子劇團,成立了陵川縣上黨梆子傳習所;完善了電影放映發行公司的管理制度,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進行了有益嘗試。
3.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為進一步推動基層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群眾性文化活動始終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圓滿完成春節、元宵兩節文化活動;組織完成赴市第九屆八音會擂台賽、第三屆新農村建設文藝匯演、「全民健身」舞龍舞獅表演賽;組織參加市裡舉辦的「慶七一」在太行山上大合唱活動;舉辦了「喜慶佳節·靚麗縣城攝影賽」、「太行沃土攝影大賽」、「黃圍山風光風情攝影大賽」、「武家灣風光風情攝影節」等群眾性攝影活動;舉辦了晉城地區首次村級書畫展——「蘇村書畫展」;為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今年共送電影下鄉2940場,送戲下鄉175場,送文藝節目93場,回收購書卡10766張;文學創作佳作頻出,其中,辛貴強的散文「歷史深處的清明雨」在《中國散文家》發表,散文「太行石」在《華夏散文》發表,散文「縱目黃圍山」在《散文福地》發表;秦新法的散文「生命的考驗」在《華夏散文》發表;程愛鴻的散文「杯酒寄真情」在《山西日報》副刊發表,出版《古陵文學》3期,建黨90周年徵文專刊一期,出版《太行詩詞》一期,發行書籍《太行詩抄》,實現了我縣文藝創作質的突破;通過豐富充實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充分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當中,使全縣的文化軟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4.文化陣地建設力度加大。
投資20餘萬元建成中國太行陵川鳳凰村影視基地和影視基地劇照及實物展廳;在馬圪當鄉建立詩書畫創作基地;首家社區詩社「文苑詩社」在城南社區掛牌成立;根藝協會成立「森寶園藝公司」,即將投入生產;縣城數字電視集中整轉工作接近尾聲,截至目前,縣城有線電視用戶達9800多戶,基本實現數字化;繼續加大推進舊網改造力度,全年共完成5個鄉鎮7個村4055戶的舊網改造工程;完成了南吉祥寺、北吉祥寺、石掌玉皇廟、玉泉東岳廟、郊底白玉宮等9處國保單位環境整治項目的報批手續,崔府君廟本體維修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三晉石刻·陵川卷》初稿編印完成,市三晉文化研究所審核業已結束,將由省三晉文化研究會統一印刷;規范農民書屋2個,新建農家書屋251個,農民體育健身場所94個,實現了農家書屋、農村體育場所全覆蓋;文化市場整治成效顯著,20xx年,累計出動執法檢查200餘人次,開展日常巡查及各類專項重點執法檢查28次,檢查歌舞娛樂場所250家次,檢查網吧150家次,檢查出版物印刷企業15家次,檢查音像製品零售出租企業20家次。依法沒收各類非法出版物40套,沒收盜版音像製品190餘盤,沒收非法地面衛星接收設施和電視棒5套。檢查並發現各類違法違規經營行為9起,立案查處1起,口頭警告5起,下達限期責令整改處罰3起,案件結案率和問題整改率達100%,創歷年同期最好水平。
五、以提高宣傳幹部隊伍綜合素質為重點,進一步增強服務轉型跨越發展的工作能力
隊伍建設按照「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要求,堅持黨管宣傳、黨管幹部、黨管人才的原則,通過培養造就一批德才兼備、銳意進取的文化人才隊伍,更好地服務於轉型跨越發展大局。
1.強化三項措施,部機關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強化制度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機關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完善考評督查機制,從辦公紀律、工作制度等方面對機關幹部提出明確要求,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強化理論學習,持續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堅持每周一理論業務學習不動搖,不斷增強全體幹部職工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提高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營造團結幹事的濃厚氛圍;強化效能建設,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認真開展效能建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培養恪盡職守的職業道德和樂於奉獻的敬業精神,努力建設創新型機關,學習型機關和務實型機關。20xx年度,縣委宣傳部先後被晉城市委宣傳部評為「輿情信息優秀單位」、「網路管理優秀單位」,王發永、蘇春法獲晉城市委宣傳部20xx年度「優秀網路管理者」榮譽稱號。
2.深化四個活動,宣傳文化隊伍素質整體提升。
以宣傳系統「每月一講」集中學習活動為載體,在新聞戰線持續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扎實推進「杜絕虛假報道、增強社會責任、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專項教育活動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通過建立健全新聞評閱等一系列制度,使新聞工作者進一步確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職業精神得到加強,職業道德得到提升,新聞工作水平明顯提高,一支作風正、紀律嚴、素質高、業務精的宣傳幹部隊伍正不斷壯大。在今年第十二個記者節上,縣委、縣政府對全縣10餘名「優秀新聞工作者」予以隆重表彰,極大增強了宣傳隊伍的職業自豪感和政治使命感;注重人才儲備建設,為縣電視台引進高學歷專業技術人員2名,到專業院校進修培訓的新聞記者8名,到中國傳媒大學充電學習的新聞從業人員2名,與市電視台建立交流合作協議,派新聞工作者到市電視台跟班學習,使廣大宣傳隊伍認識到與先進地區的差異,進一步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明確新的發展思路,增強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水平。
一年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把握正確導向,推進改革創新,服務轉型跨越,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但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如:宣傳工作的整體協調性還有待提高、新聞宣傳的合力還需加強等等。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要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路徑,為「再造一個新陵川」做出更大貢獻。
;Ⅳ 金融社會的作者簡介
丁大衛,金融規律的發現者、金融定律的發明人、國際著名金融專家、金融危機預言家、國際企業管理專家、國際金融界權威人士、全球金融領跑者、金融市場守望者、中國金融市場診斷師、中國金融走向國際化道路的促進者。他曾破天荒般地發現了金融的客觀規律,創立了科學的金融學和金融科學體系。他不僅開創了人類金融科學的先河,而且率先揭示了金融與危機的來龍去脈和變化規律。他是全球金融領域擁有最多知識產權的人。
金融專家丁大衛
全球獨一無二、最先進、最系統、最完善、最實用、最有效的管理體系、理論體系和教學體系——金融樹(FinancialTree)、金融樹體系(FinancialTreeSystem)、系統金融學(SystematicFinance)、金融生態學(FinancialEcology)、金融物理學(FinancialPhysics)、金融科學(FinancialScience)及金融科學體系(FinancialScienceSystem)的發明人和創始人。作為金融知識體系和金融規律的系統集成,可視化的「金融樹」可以讓普通人輕而易舉,准確無誤地學會包括會計、財務、金融、證券、保險、投資、融資、管理等在內的所有系統金融知識,且終生難忘,世界各界無數人已受益匪淺。金融樹正在成為全球金融的終極品牌。丁大衛教授曾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考取了極個別人才能通過的幾乎所有美國金融/證券行業所需的營業執照,並在該行業的不同領域從業至今,涉及企業和金融管理的方方面面。歷任:美國環球證券首席投資執行官,美國國際金融證券研究院理事會副理事長,多倫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顧問,加拿大風險資本交易所董事,博鰲亞洲論嫌團壇/博鰲水城投融資總策劃,博鰲亞洲論壇顧問,博鰲水城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中美多所大學教授或特聘教授、博導、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中搭洞國黃金投資專家委員會首席金融科學家,國際多家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美林、高盛、黑石、野村等國際投行的經常顧問。在海內外發表過多部著作、大量金融教材和上百篇論文,經常在國際會議上作專題報告。上世紀90年代曾向朱鎔基副總理、總理及國務院等部門提出過許多有益建議,其中包括1993年加強宏觀調控,整頓金融秩序,尤其是整頓、規范期貨市場的建議和方案,為中國的金融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據中國政府唯一英文官方報紙《中國日報》2001年4月10-16日的報道:「他的建議曾至少兩次幫助中國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上世紀90年代中期,率先將國際金融從業執照和資格認證體系其中包括S3、S7、CFA、CFP等引入到中國。中國經改以來,丁大衛率先在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從事國際金融的研究、實踐與教學,涉及金融的方方面面,所教課程多達一百多門,其中絕大多數為原創課程,率先將「理財規劃師」引入到中國,並為中國各大金融機構培養大量專業人才。幾十年來,曾為包括北大(經濟學院、光華管理學院、匯豐商學院、法學院、社會學系)、清華、人大、中財、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央黨校、上海交大、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北航、北京理工、中美工商、江西財大、重慶大學、貴州大學、成都理工、西北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美國雷鳥、德州州立、美國美聯、聖路易斯大學、LoyolaMarymountUniversity、英國伯明翰等眾多學校的MBA、EMBA、博士班教授各種高端前沿課程。曾為國內外眾多金融機構包括國際著名投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中國證監會、國家發改委、新華社、中關村管委會、歐美同學會、中國各大金融機構、數千家房地產企業老總、跨國公司及上市公司高管提供前瞻性高端培訓,內容涉及商業管理尤其是金融管理的方方面面,為中美培養了大量金融人才;曾為很多政府機構及企業,其中包括美芹枝橘林、高盛、黑石、大摩、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等提供獨特的咨詢和解決方案。幾十年來,丁大衛教授始終將傳播准確無誤的金融知識視為己任,並為此做了大量工作。他認為,人類對金融的認識還非常膚淺,充滿主觀意識和錯誤。中國的教科書和媒體更是充滿了錯誤。他批判、修正了國內很多誤導性極強的概念,如根本不存在的「資本運營」、「資本運作」、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根據其建議,國務院已將英文改正)、「產權交易所」、「虛擬經濟」、「二板市場」(根據其建議,國務院已將其改為「創業板」)等。2008年10月金融危機爆發之際,為普及金融知識,中國政府官方網站《人民網》邀請丁大衛教授開辟了倍受歡迎的專欄《金融知識/危機百問百答》。作為網路學術委員,他修改,從新界定了大量與金融有關的詞條,如「金融」、「會計」、「保險」、「財務管理」、「資產」、「負債」、「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對沖基金」、「股票」、「期貨」、「投資」、「理財」、「金融學」、「銀行」、「投資銀行」、「證券」、「期貨市場」、「黃金」、「金融專業」、「產權交易所」、「金融危機」、「衍生金融」、「投資基金」、「股票型基金」、「金融風險」、「私募股權基金」、「證券市場」、「資本運營」、「商業銀行」、「股票市場」、「企業管理」、「國際金融」、「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資產」、「有價證券」、「衍生金融工具」、「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等等。這些努力幫助指導了百萬網友,收到幾千網友的感謝。此外,他還經常應邀參加央視、新浪、搜狐、網易等眾多媒體和機構的活動,傳播准確無誤的金融知識。
格林斯潘認錯新聞報道剪報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掌握了金融的規律和來龍去脈,歷次金融危機尚未爆發,丁大衛教授都已將結果甚至結果的結果公之於眾,並為阻止這些危機的爆發進行了不懈努力。相比之下,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長達21年之久,期間多次發生金融危機,他不但一次也沒有覺察到,反倒一次次將虛假繁榮誤以為真。2010年4月格老先生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犯下太多錯誤(如右圖所示)。
金融專家丁大衛質疑格林斯潘多年來,丁大衛多次批評格老的政策,認為他只懂得金融的一點皮毛,這樣很危險,並在2001年撰文警示世人:由於格林斯潘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全球的經濟命脈,因此,只有他只有美國能把美國乃至全球帶入經濟衰退(如下圖所示)。7年後的2008年此話不幸被其言中。當然也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格老一人身上。首先,他不是故意的,而是他的能力和水平不夠,其次,不僅是他一個人,而且是整個人類還沒搞明白金融到底是怎麼回事。
14年前,網路經濟風靡全球。在1999年下半年—2000年上半年,網路公司炙手可熱,網路股票價格飛天。就在那個火熱的年代,丁大衛教授逆流而上,通過央視、報紙、國際互聯網大會等警告世人,網路已形成巨大泡沫,將要崩盤並由此引發金融危機(如下圖所示)。
金融專家丁大衛預言網路泡沫
2001年9月丁大衛應邀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作《網路經濟如何演繹?》的演講。此時,網路泡沫果真破滅,全球開始質疑網路的前景,結束時主持人讓他用一句話告訴大家「中國的網路經濟該如何演繹」,他卻明確地指出:「中國的網路經濟將會向自來水管一樣平常,滲透到每一個辦公室,滲透到千家萬戶」。隨著網路泡沫的破滅,電子商務迅速浮出水面,然而丁大衛指出:「電子商務在中國的普及至少需要一兩代人的努力」。14年已經過去,顯而易見,丁教授當時的預言都已成為現實。
2000年中美金融策劃師論壇合影
2000年丁大衛教授(第一排中間)應邀擔任主席並主持由美國注冊金融策劃師協會組織的中美金融策劃師論壇。他左側為美方代表團團長,金融策劃師國際協會前任會長,美國《財富》雜志新評選的250名頂級金融顧問之一。出席論壇的還有北大校長、中美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員,其中包括美國摩根家族二代即小摩根和摩根三代、林肯金融集團、培基證券、美林集團、高盛公司、誠信投資、摩根斯坦利惠利等美國金融巨子的高管人員。幾十年來,丁大衛教授始終致力於金融規律的研究、探索與發現,始終走在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的最前沿,開創了一系列嶄新的科學的金融知識體系、理論體系、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方法體系和管理體系,將原本抽象無形的金融世界變得一目瞭然。丁大衛教授始終崇尚科學並堅信:科學是至高無上的,離開了科學,人類就會陷入黑暗並走向滅亡。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並要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反復檢驗。幾十年來始終自願堅持對所傳授的所有知識及每一個觀點的客觀性、前瞻性、正確性、准確性和獨立性終生負責。知識樹 在探索金融規律的過程中,丁大衛教授意外地發現了「知識」與「樹」的邏輯關系。這也是人類首次發現人類文化和文明與樹的密切邏輯關系。丁大衛教授創立的「知識樹」破天荒般地發現、揭示了知識的結構、形成規律和過程與樹的結構、生長規律和過程如出一轍,並得出結論——樹,乃天地規律的集大成者,無事不知,無所不曉(如今人類能夠解讀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如今「知識樹」作為人類思維和學習的一種方法及方法論已被世人廣泛應用。
知識樹商標注冊
Ⅳ 白酒公司簡介範文3篇
好的公司簡介能吸引更多客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白酒公司的簡介。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白酒公司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白酒公司簡介範文一
四川沱牌捨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素有“觀音故里,詩酒之鄉”美稱的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沱牌鎮,地處北緯30.9°——世界上佳釀酒核心地帶,是“中國名酒”企業和川酒“六朵金花”之一。
悠悠歲月酒,滴滴沱牌情。智慧人生,品味捨得。從“唐代春酒”到“明代謝酒”,再到“清代沱酒”,沱牌曲酒、捨得酒一脈相承。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11月,詩聖杜甫到射洪憑吊先賢、開唐朝詩風的“一代文宗”陳子昂時,曾贊譽“射洪春酒寒仍綠,目極傷神誰為攜”。宋•紹興年間,著名學者王灼曾贊譽“射洪春酒舊知名,更得新詩意已傾”。明•萬曆中,四川撫軍饒景暉曾贊譽“射洪春酒今仍在,一語當年重品題”。清猜灶•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浙西詞人吳陳琰曾贊譽“射洪春酒美,曾記少陵詩”。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正月,舉人馬天衢根據店前牌坊“沱泉釀美酒,牌名譽千秋”之寓意而命名為“沱牌曲酒”。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公司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中國釀酒大師、知名企業家李家順先生的帶領下,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揚傳統工藝,秉持“天地人和,潤澤人間”的企業使命及“質量求真,為人求善,生活求美”的企業核心價值觀,致力於“引領生態綠色釀酒,打造中國食品安全標桿企業”的願景。先後進行五期規模宏大的技改工程,順利完成了2萬噸名優曲酒、2萬噸陶瓷罐貯酒庫、4萬噸不銹鋼貯酒罐、4萬噸制曲、2.5萬噸凈水工程、10萬噸金屬糧倉、15萬噸玻瓶、自動化灌裝中心、汽車運輸公司遷建、熱電聯產和高沒廢水處理站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的建設,傾力打造“實力沱牌,科技沱牌,綠色沱牌,生態沱牌,效率沱牌,和諧沱牌”!
公司是全國首批100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其控股公司四川沱牌捨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96年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現發展為佔地6平方公里,年產能30萬噸,高端陳年老酒貯量全國第一的中國最大規模優質白酒製造企業;形成了以酒業為支柱,覆蓋包裝、制葯、商貿、物流等領域的集團企業。擁有玻瓶、制葯、熱電等子(分)公司20個,總資產超50億元。
公司在全國首開“生態釀酒”先河,建有全國首座生態釀酒工業園,以“生態循環、綠色環保”著稱於中國白酒行業。先後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屋頂花園、三四五期工程、312、花苑小區等廠區大型綠化工程;投資1000餘萬元進行濱江公園、廢水處理站及沱牌鎮綠化建設;投資5000餘萬元,栽植銀杏、楠木、香樟、桂花、柳樹等綠化樹木60餘種165萬余株,廠區綠化率達98.5%,綠化覆蓋率達48.2%。公司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環保先進單位”和首批“四川省工業生態園”,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獲 “中國食品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質量獎”等稱號。
公司產品包括沱牌系列酒和捨得系列酒、陶醉系列酒。沱牌系“中國名酒”、穗念扮“中華老字型大小”。其系列產品包括“沱牌曲酒”、“沱牌特曲”、“沱牌大麴”、“沱牌酒”、“柳浪春”等36個品種128個規格。其酒體具有“醇厚綿柔、細膩圓潤、甘美凈爽、餘味悠長”的獨特風味。捨得系列產品包括濃香型酒“捨得酒坊”、“晶品捨得”、“慶典捨得”、“窖齡捨得”、“至尊捨得”,醬香型酒“天子呼”、“吞之乎”等7個品種36個規格。其酒體具有“醇厚綿柔、細膩圓潤、甘洌凈爽、回味悠長”的幽雅風格。
生態釀美酒,捨得謝天下。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公司積極反哺回報社會,先後向射洪縣柳樹中學、射洪青崗中學、射洪中學、西南師范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愛華學校、貧困山區學校等捐款捐物,支持教育事業發展。1995年,出資100萬元設立沱牌教育獎勵基金;1996年,公司捐資1378.72萬余元修建了設備設施齊全、全國一流的沱牌實驗學校。據統計,1994年以來,公司用於助教興學金額達1.1億元。同時,累計投入1.5億元修路築堤、賑災助殘等,支持地方經濟和新農村建設。截止2009年末,累計上繳利稅近30億元,歷年上繳稅費佔地方財政收入的50%以上;安置改制企業員工、社會待業青年、失地農民、農村剩餘勞動力近10萬人,年均支付農民工工資1400餘萬元。1998年8月,長江中下游發生特大洪災,沱牌向湖南及其它災區捐款100萬元;2002年12月,出資8163萬余元修建起8.5公里長的涪江柳樹防洪大堤。2006年遂寧地區遭受特大旱災,向災區人民送去價值50萬元的純凈水,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公司捐款、捐物共1038萬元,同時派出18名志願者赴地震災區,受到省、市、縣表彰。2010年4月,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公司捐資1000萬元,支援災區抗震救災。2010年8月,甘肅舟曲發生泥石流災害後,公司捐款捐物達100萬元,支援災區。由於在公益事業中的突出貢獻,公司被授予“中國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和“環球慈善企業獎”。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人大委員長喬石,著名科學家、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錢偉長,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楊汝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務副主席李蒙,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張梅穎,四川省歷屆省委書記謝世傑、張學忠、劉奇葆,省長張皓若、宋寶瑞、張中偉、蔣巨峰,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毛汝柏,國內貿易部原部長、中國質量協會會長陳邦柱,建研究會顧問、原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鄭科楊,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虞雲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原政委鄧昌友上將,成都軍區原司令員王建民上將,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成都軍區原副司令員馬秉臣中將等,國際友人“世界第一股王”巴菲特之子小巴菲特、馬來西亞元首胞弟東姑塞巴達、澳大利亞陸克文胞兄陸克雷等,先後蒞臨公司並給予高度評價。著名書畫家歐陽中石先生參觀沱牌後,贊曰“古釀射洪沱,千年代有歌。唐詩稱酒綠,宋句贊春波。”著名書畫家啟功先生參觀沱牌後,欣然題詞:“青蓮一醉幾千盅,上品如今出射洪”。著名詩人賀敬之感嘆道:“天公多情還兼美,安排詩酒是同鄉”,這就是遂寧市射洪縣“詩酒之鄉”的由來。
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及今後較長時期,公司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會議精神,根據省委、省政府實施“中國白酒金三角”發展戰略和安排部署,以“天地人和,潤澤人間”為己任,大力弘揚“捨得品質、中國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安全和諧,質量求真,為人求善,生活求美”的理念,按照“高產、優質、生態、低碳、低耗、安全、高效”的總要求,在實干中解放思想,在發展中統一認識,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一心一意干好沱牌事業,積極推進營銷戰略轉型,不斷增創新優勢、取得新突破、創造新業績,努力建設“實力沱牌,科技沱牌,綠色沱牌,生態沱牌,效率沱牌,和諧沱牌”,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白酒公司簡介範文二
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貴州茅台酒廠有限責任公司、貴州茅台酒廠技術開發公司、貴州省輕紡集體工業聯社、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北京糖業煙酒公司、江蘇省糖煙酒總公司、上海捷強煙草糖酒(集團)有限公司等八家公司共同發起,並經過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字(1999)291號文件批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一億八千五百萬元。
目前,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茅台酒年生產量四萬噸;43°、38°、33°茅台酒拓展了茅台酒家族低度酒的發展空間;茅台王子酒、茅台迎賓酒滿足了中低檔消費者的需求;15年、30年、50年、80年陳年茅台酒填補了我國極品酒、年份酒、陳年老窖的空白;在國內獨創年代梯級式的產品開發模式。形成了低度、高中低檔、極品三大系列200多個規格品種,全方位躋身市場,從而占據了白酒市場制高點,稱雄於中國極品酒市場。
白酒公司簡介範文三
山東財緣寶酒業有限公司。位處山東省會濟南市主城區以北20公里,
坐落於南依青銀高速、北傍濟東高速、西靠京滬高速交匯點的回河鎮政府駐地,國道220線旁。
東鄰濟南國際機場僅有十分鍾車程。交通暢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公司始建於1998年,
前身為濟南財源酒業有限公司。公司佔地30餘畝,注冊資本5000萬元,建築面積3萬平米。現有職工159人,
其中釀酒師20人,調酒師5人。2006年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08年先後榮獲“濟南名牌”、“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和“山東省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
公司生產的純糧白酒,選用優質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作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相結合,
運用精密的儀器和配套的檢測程序,嚴格把關,長期儲藏、精心釀制而成。酒質窖香濃郁、綿柔醇正,深受消費者喜愛。
公司現在擁有純糧散白酒、包裝禮盒酒、瓶裝酒、營養酒、滋補酒五大系列200餘個品種,注冊澄波湖牌、
財緣寶牌、景河牌、景河泉牌、景河泉百姓酒坊牌等多個商標。
公司現在已經初具規模,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強勁的服務經營模式。2013年生產純糧白酒3000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已在山東、安徽、河北、山西、新疆、北京、寧夏、陝西、雲南、河南、天津、上海等29個省市區形成銷售網路,
擁有6000餘家加盟連鎖網點,從業人員萬餘人。
公司信奉“誠信、創新、團結、勤勉”的興業宗旨,堅持“原汁、原味、源生態”傳統與現代科技並舉,
管理創新,以人為本,放眼全國的經營方針積極開拓市場,願以博大的胸懷、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信譽,
竭誠與有識之士真誠合作,共贏發展。
Ⅵ 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總結
文明城市建設也是城市發展的整個過程和奮斗目標。其成果惠及全體市民。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總結,梁含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篇一:黨校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總結
縣委黨校、縣行政學校作為縣委、政府的重要部門,承擔著全縣幹部教育的主要任務,學習宣傳研究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經驗、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我校的重要職能,努力做好精神文明的創建工作,對完成新時期黨校的重要任務,對發揮黨校的重要職能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校多年來一直十分重視文賀轎明單位的創建工作,近兩年來,縣委黨校、縣行政學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校工作條例》,以努力打造黨性鍛煉熔爐、新型培訓基地、理論宣講陣地、學習服務平台,努力走在全省黨校前列為目標,以切實提高教學影響力、科研參謀力、隊伍創新力、後勤保障力、制度約束力為著力點,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各項工作得到省市委組織部、省委黨校及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學員的廣泛好評,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先後獲得人民滿意單位、文明機關、節能示範單位等榮譽,機關黨委也先後獲得理論學習先進黨委中心組,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以提高認識為前提,創造一流氛圍。
1.領導重視,齊抓共管。學校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都把全校創建工作放在自己工作的議事日程上,定期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創建的各項工作,並積極組織和參與創建的各項活動,學校領導班子開拓進取,求實創新,團結協作,清正廉潔,充分發揮表率帶頭作用。全體幹部人人參與,並把創建活動落實到了各項工作中去。
2.機構常設,制度健全。為了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了由常務副校長向宜兵同志任組長,副校長周志軍、秦立斌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任成員的創建領導小組。每年都要對單位的各項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使內部管理、對外服務事事有依據,各項工作有聲有色地開展。
3.計劃充實,措施扎實。為了使創建工作扎實開展,我校根據自身特點,制訂年度創建計劃,做到有目標、有要求、有落實、有檢查,創建形式多樣化,把創建工作與職能工作、教學工作、學校管理、支部工作、工會工作、科研工作、計生工作、創衛工作、幫扶工作等方面的工作有機結合,把創建工作融入到各種活動中去。
二、以文明創建為動力,創造一流實績。
我校把抓文明單位的創建作為激勵人們的積極性,振奮人們的精神面貌,促進各項工作開展的重要手段,使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組織、人事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培訓,不管是培訓班次還是培訓人數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先後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公務員知識更新培訓班2期、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16期共19個班次,培訓1223人次。充分利用中央黨校遠程教學資源開展遠程教學,共舉辦遠程教學培訓20期,培訓 2000 多人次。在全市縣級第一家(也是唯一)研發建設了專業技術幹部遠程教育課堂,培訓822人次。2012年至今已經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2期、村三職幹部培訓班4期、治調主任暨普法宣講員骨幹培訓班、紀檢監察幹部培訓班、人事幹部培訓班、公積金管理人員培訓班、三支一扶人員能力素質提高班、老幹部支部書記培訓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江陵縣委黨校科級幹部培訓班等21期,培訓2632人次。此外還利用專業技術幹部遠程教育課堂培訓1500多人次。
2、科研成果碩果累累。我們堅持「強服務、重現實、爭課題、出精品」方針,按照「科研進課堂,科研進決策」的要求,積極鼓勵大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2011公開發表文章近25 篇,3個課題在上級黨校立項,《鏟除農村邪教組織的路徑選擇》被市委黨校評為一等獎。2012年,在各類報刊已經發表各類文章20餘篇,有四個課題在市委黨校課題評比中獲獎,《秭歸經濟跨越趕超著力點及關鍵措施的思考》被市委黨校評為一等獎。。
3、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在教學中,我們不斷研究幹部教育培訓的規律和特點,根據學員特點和教學內容,綜合運用講授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教員和學員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創新實施「三制橡拍笑兩庫一菜單建設」,即實行一般課題校內申報制、重點課題公開招標制、特別課題定向徵集制,面向全縣建立健全黨校的課題庫和講師庫,同時積極推行辦班單位及學員從「課題菜單」中「點」教師和課題的培訓方式,即實行一般課題校內申報制、重點課題公開招標制、特別課題定向徵集制,面向全縣建立健全黨校的教學課題庫和考試試題庫,同時積極推行辦班單位及學員從「課題菜單」中「點」教師和課題的培訓方式。2011年自主開發課題9項。《倡導低碳生活,發展低碳經濟》一課在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舉辦的湖北「神龍杯」優秀理論宣講報告評選中榮獲一等獎。2012年已經開發8個,在科研中,我們打破縣級黨校無學科建設的傳統,積極開展「61234縣級黨校學科建設」,即圍繞政治建設(管理)、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六個方面劃分為6個學科,分別明確1名學科帶頭人,要求黨校每名教學科研人員必須確立「一主一副」2個研究學科,並對《屈鄉論壇》進行了擴版增容。刊物發行范圍廣、刊發頻度高、欄目內容新、貼近縣實際、直接成本低,影響力越來越大,受到了讀者和理論研究者的喜愛,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基層幹部的好評,現已成為全市縣級黨校第一刊。
三、以文明要求為標准,創造一流的環境。
1.創造一流硬體環境。近兩年來,我們投資近100萬元對黨校紫薇山莊進行了改造升級、投資近10萬遠更換了辦公室地板和桌椅,投資10萬元建起了室內羽毛球場,投資50萬元對教學樓進行了全面改造。這些投入,大大改變黨校的硬體設施,使整個黨校的基礎設施後勤保障水平位居宜昌縣級黨校處於領先地位。同時我們堅持日常管理常抓不懈,操場路面每天有專人清掃,花園內有專人除草,教學樓正常打掃,校內食堂、公共廁所清潔衛生,教室、辦公室整潔有序。門前「三包」常抓不懈。確保了校園「綠化、亮化、凈化、美化」,為學員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2.創造一流的人文環境。人文環境不斷優化,在教室里張貼政治標語和名人名言,對學員實施潛移默化的教育;在走廊里,懸掛了名人字畫及創建名言,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並根據本校工作特點,規定文明用語和服務忌語,教育職工做到講文明講禮貌,接待來人來訪做到熱情主動周到,無「四難」、「四亂」的情況出現。
3.創造一流的治安環境。我校的社會治安和綜合治理工作得到應有的重視,各種安全防範措施到位,各種責任落實,多少年來都從未出現過失竊和刑事案件,年年都被評為綜治優勝單位。
四、以人為本,創造一流的隊伍。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結合黨建工作,在抓好「三會一課」的同時,加強職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制度上,堅持每月一次的集體學習活動和每季度一次的學習體會交流活動;在內容上,組織全體人員學習政治理論,進行形勢任務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遵紀守法、黨風廉政教育等;在活動形式上,開展集體輔導、個人自學、分組研討交流及觀看專家講座、道德講堂、請各個教師談體會等多種形式。
2.學習型機關扎實創建。一是鼓勵教職工參加各層次的培訓,兩年來,我們先後安排了10餘人次參加上級黨校及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組織專場學習20多場次。二是為了豐富教職工文化生活,拓寬知識面,學校為每個職工都訂購了學習資料。三是加強教學人員的集體業務學習,堅持每月組織一次業務學習,每個季度進行一次體會交流。大力開展了「三個能手」「黨校教職工席位能力標准建設「、「三爭當五全能」活動、最大限度的發揮了每個職工的優勢和調動大家的激情,全面提升了黨校教學科研水平。
3.文化活動正常開展。我們新建了職工活動室,購買了相關器材,通過支部、工會,先後舉辦了乒乓球、羽毛球、趣味比賽等活動,活躍了職工的身心。
五、以服務社會為己任,創造一流的形象。
黨校是窗口行業,不僅要創造一流的業績,而且對社會要有一流直接的服務水平和態度,在滿足社會對黨校的要求方面非常重視。
1.堅持送教上門,饋贈社會。積極開展送課上門活動,兩年來先後為縣直單位、鄉鎮送課80多場次,聽眾達到12000人次。與此同時,還充分利用中央黨校遠程教學資源開展遠程教學,舉辦縣直機關幹部「周末課堂」(遠程教學)40多期,培訓近4000人次,得到了各有關單位的好評。
2.積極幫扶濟困,奉獻愛心。在扶貧濟困方面,我校也做到人人參與,個個獻愛心。兩年來幹部職工先後捐款四次共8000多元,機關在「三萬」活動和「雙聯雙促」活動中多方為聯系村扶持資金60000多元,通過組織獻愛心活動,提高教職工的文明素質,創造黨校的良好社會形象。
文明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同時又是一項常新的工程,今後我們還將不斷地做好方方面面的創建工作,使我們黨校成為全縣有影響的文明單位。
篇二:街道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總結
柳行街道辦事處轄區佔地51平方公里,共有24個行政村,5個標准居民社區,26500人。近年來特別是2000年劃轉濟寧高新區以來,街道黨委、辦事處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藉助高新區得天獨厚的政策、環境、區位優勢,聚精會神抓經濟,一心一意謀發展,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不斷實現新的突破和進展,大開發、大開放、大招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新形象初步展現。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區第一、全市第二位,被國家權威部門評定為全國綜合發展水平千強鎮(辦)」,先後榮獲 「中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齊魯鄉鎮之星」,省、市、區級「文明單位」,市、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在加快經濟建設的同時,柳行街道黨委、辦事處始終堅持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造福於民、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來抓,創城工作起步早、力度大、氛圍濃、效果好,社會文明程度和居民整體素質近幾年得到顯著提高,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城工作的開展和成績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組織機構健全。成立了「創城」工作領導小組,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靠前指揮、親力親為、率先垂範。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十個一」建設,設立了黨務、治安調解、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工作、城市管理、環保衛生、文體科教、勞動和社會保障、社區服務、新型合作醫療、流動人口及出租屋管理、人口與計劃生育等管理機構,做到人員、職責、考核、獎懲四到位,保證了「創城」工作順利開展。
二是環境整潔優美,綠化美化達標。加大創建力度,搞好街道的環境衛生、綠化美化工作。街道與轄區單位簽訂了「門前三包」責任制,實行包保責任。制定柳行段街景清掃保潔管理規定,成立了環境綜合整治督導組和專業清掃保潔隊伍,配有專人負責衛生工作,經常組織街道單位和街道居民清理轄區的衛生死角。把建立城市管理的長效機製作為突破口,深化改革創新機制,變突擊管為長效管,變責任不明為責任到人,圍繞職能實施「縱到底,橫到邊」的全方位科學管理,轄區始終對重點路段社區堅持「4加1」的衛生巡查機制,即每天四次巡查和每周一次的檢查制度,並將檢查情況給予通報。
(一)截止目前共清掃道路面積180萬平方米,清掃人行道、集貿市場等155萬平方米;清除公共設施死角旱廁4個,水廁2個;垃圾衛生死角16處;清除各類生活、建築垃圾、雜草、廢棄物(包括楊柳新城、崇文名都、327國道、金宇路、吳泰閘東段整治、舊村改造拆除的各類建築垃圾)等3萬立方米。累計資金投入55萬元。
(二)村鎮環境衛生及設施整治。全面清理佔道經營,佔道修車、洗車、停車;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停亂擺問題;規范整治戶外廣告、燈箱、牌匾、牆體廣告設置標准。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和明白紙356份,規范整治沿327國道、村鎮主要街道兩側的廣告牌匾126處;規范街道17條;清理「三隊」32次;硬化道路50000平方米;管線下地6公里;取締佔道攤點市場2處;新增垃圾罐箱12處;投資⒍2萬元新建沼氣站1處;新建1500平米標准農貿市場1處。廁所旱改水103處;新建排水溝4公里;新增自來水受益人口1500人;設施整治部分累計資金總投資320萬元。粉刷擦洗亂寫亂畫牛皮癬小廣告460處,計920平方米;清理「六亂」136處;規范佔道修車、洗車、停車場地9處。確保「五凈五無」,真正實現由無序向有序,室外向室內,多頭管理向集中規范管理的根本性轉變。初步達到最高目標三個一樣,即「什麼時候檢查一個樣、檢查不檢查一個樣、檢查哪裡一個樣」。
(三)加強創城和法制宣傳,促進市民自覺參與,積極行動。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組織居民群眾開展庭院綠化美化和植樹活動,辦事處制定街村綠化方案,全年綠化投資48萬元,種植各類樹木4萬多株,新增綠地面積⒈5公頃,綠化率達到60%以上;社區綠地面積覆蓋率達30%,人均公共綠地達8.5㎡。新增路燈197盞,亮燈率達到97%;各項環境質量指數達標。
(四)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堅持民本意識,規范行政行為,做到奮力作為;嚴格查處轄區內建設中的違法違章行為。加大處罰的力度、廣度、深度。共立案查處違法建設25餘處,辦事處、城管中隊、土管部門協助配合上級綜合執法部門嚴厲打擊震懾了違法破壞耕地、違法佔地建設的不法行為,有效維護了轄區的城市建設環境,有效形成了以點帶面,以面帶片。
(五)按照創建文明城市工作要求,積極協同規劃、建設、環保工商、綜合執法等參加各種新建小區、新建項目的開工驗線,交接驗收工作。對涉及城市管理的物業管理、村居委工作、社區服務的相互關系,實施監督檢查協調和指導。全年舊村改造工程村居6處,完成村1個;在建村1個;實施村4個,受益3000餘戶。力爭2010年前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標准樣板區。
(六)協助參與組織相關部門對市容、環保、衛生、秸桿焚燒、佔用城鄉道路打場曬糧等方面工作的管理;參與扒門開窗、冷飲攤點、放心早餐廳的設置;文化娛樂場所、露天燒烤夜市的審批工作。取締小鍋爐和露天燒烤4處,治理秸稈焚燒及佔道打場曬糧23處。全面組織做好轄區內的城市綜合行政執法網路管理工作,新增公交停車站點8個,臨時停車場3處。給轄區駐地群眾客商出行提供了極好的便利條件。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現場能解決的現場解決,當天能處理的當天處理。
(七)緊緊圍繞市區兩級中心環境治理和創城工作,當作一項政治任務。協調配合市區兩級及相關部門順利完成創城和環境整治工作12次。切實加強了互動溝通,充分調動轄區單位的積極性,高標准完成各項創城整治任務。
三是治安狀況良好,社會秩序穩定。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成立群眾工作服務中心和組織。與轄區單位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書,共同維護街道的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轄區內無重大刑事案、無重大火災事件和群體上訪事件。搞好普法宣傳活動,在「6·26」國際禁毒宣傳活動日中,向街道居民發放宣傳單一千多份,受教育人數達二千多人。
四是鄰里關系和睦,街道風尚良好。成立了文明市民學校,開展「文明禮儀、誠信、「創城」知識教育。向居民發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知識百問》3000多本;製作創城宣傳條幅36副;彩圖宣傳畫1000多份;軋制宣傳車2部;收集市民『創城』建議286條。在社區開展「道德建設大家談」、「扶貧幫困」和「送溫暖、獻愛心」、「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評比等活動,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風氣。目前全街道文明家庭近1500戶,比例接近總戶數的30%。
五是服務網路健全,群眾文化豐富。街道服務網路逐步健全完善,建立了「街道—單位(社區)—樓棟」三級管理服務網路。扎實做好再就業安置服務,提供就業崗位485個,求職登記788人,共有512人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工作意向。成立有志願者服務隊和幫困小組,注冊志願者共920人。切實做好老年人、五保戶、兒童、殘疾人、特困戶、優撫對象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設立公共圖書室、遠程信息平台、閱覽室、醫療保健室、健身室等。其中,圖書藏書量18000冊;室內文化活動場所達915㎡。積極開展「服務『三會一節』,堅持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創建文明城市」系列活動,如「電影進社區、文藝匯演、戲曲下鄉、『創城』知識競賽」等,豐富了轄區群眾業余文化生活。
創城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雖然柳行街道在創建文明城市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標任務並未全面完成。和兄弟鄉鎮街道相比,還相差甚遠。仍然存在基礎設施落後,資金、人員、管理和認識不到位的現象。尤其偏遠村居文明創建工作的差距較大,治理力度不夠全面。轄區居民還存在著一些與文明城市發展樂章不和諧的音符,與崇尚文明的時代潮流背道而馳的陋習。面對新形式、新任務,我們將進一步總結經驗,鞏固成果,將任務目標層層分解,細化量化,定責任、定任務、定指標、定措施、定人員、定獎懲,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再接再厲,力爭再上新台階,再建新成績。確保完成各項創城任務。
創城工作下步計劃及建議
在全市上下文明城市、文明城鎮建設的畫卷展開之時,柳行辦事處作為高新區的建設者和主人。我們將充分利用市民學校、遠程教育網路作為有效陣地和平台,教育發動轄區的廣大居民群眾,積極響應,共同參與,徹底告別不文明行為,用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文明城市的整體形象。為此,我們向全轄區居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以科學的生活觀、和諧的人文觀、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導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做文明居民,行文明之事,倡導文明新風。
二、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到「三管六不」(管好自己的嘴,不隨地吐痰、不出口成「臟」;管好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損壞公物;管好自己的腿,不橫穿馬路,以自身行動影響和帶動周圍人)。創和諧名城,樹孔子故里新風。
三、樹立健康的道德觀念和主人翁意識。爭做新時代的創業者,積極參與到省市區的文明建設中,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維護良好的社會市場經濟秩序。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為了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大家趕緊行動起來,向陋習宣戰,向不文明行為告別,「創文明街道、文明社區、打造平安社區、構建和諧社區」,我們攜起手來人人爭做文明人;事。為我們美麗的家園,為促濟寧跨越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文明城市創建要始終堅持組織機構健全;建章立制;形成規范,常抓不懈。
篇三:鄉鎮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總結
我精心推薦
Ⅶ 南京中央商場股份有限公司的大事記
1934年8月,張靜江、曾養甫等在《中央日報》刊登啟事,召股 集資建築中央商場。
1935年4月,中央商場建築工程開工,同年11月竣工。
1936年1月12日,中央商場正式開業。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南京後,中央商場被迫停業。
1940年10月,由肖一誠等集資修復,中央商場重新營業。
1945年,原中央商場董事長曾養甫接管並開始集資擴建商 場。
1946年9月1日,店員自辦不定期報刊《自勵報》,到1946年 結束,共刊出26期。
1947年,中央商場南部營業廳建成營業,初稱新南公司,後並 入商場。
1947年1月,維護職工自身利益的「同仁自勵會」組成,並召 開了首次會員大會。
1947年9月,成立「職業保障委員會」,制定了保障職工的16 條章則,向資方宣布執行。
1947年11月,同仁自勵會代表全場職工與中央商場資方交 涉,迫使資方同意職工夏季工作每日12小時,冬季每日工作11小 時,每周休息半天。
1949年1月,中共南京地下黨市委在中央商場成立黨支部, 並由商場地下黨領導組織武裝護場隊,與新街口地區商店聯防巡 邏,迎接南京解放。4月26日,中央商場率先恢復營業。 1954年3月,大部分商店與有關公司建立批購關系,後又改 為合同批購和憑證批購。
1955年6月,各店同有關公司開始實行經銷。
1955年12月1日,百貨、棉布兩業首批實行公私合營。1956 年1月6日,中央商場其他行業全部轉為公私合營。
1958年4月,成立中央商場管理處,同時組建中共中央商場 總支部、團總支及工會。
1958年4月起,響應大辦鋼鐵、大辦工業號召,辦起煉鐵小高 爐39個,服裝、食品等工廠19個。
1961年1月,取消各店招牌,打通各店隔間,適當調整營業部 位,初步形成整齊劃一的營業格局。 1964年,市政府批准中央商場為國營企業。
1965年,營業廳進行大修,開設前後門對外樓梯。
1966年8月,改名為南京市人民商場。 1980年12月,發起成立全國大型百貨商店經濟聯合會(後改 為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
1980年,開始進行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試點。
1981年,設立職工業余學校。
1981年,公司營業額10104萬元,在全省零售商店中首家突 破億元大關。
1982年1月,制定《營業員服務細則》
1982年,榮獲省政府授予的「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 文明先進集體」稱號。
1983年3月,制定《文明禮貌服務規范化條例》
1983年,開始兼營批發業務。
1984年,在「江蘇之最」評選活動中被評為「江蘇省最大的百 貨商店」。
1984年,榮獲「江蘇省先進集體」。
1985年1月,後宰門分場開業。1993年4月因公司擴建需要 停業。
1985年5月,成立顧客心理研究會和營業員心理研究會,研 究消費心理,提高服務水平。
1985年12月,制定《三銷服務規范》,實行銷前、銷中、銷後一 條龍服務。
1986年5月,成立消費者代表委員會。
1986年3月,總建築面積8688平方米的十層倉庫大樓建成, 樓頂設大鍾,報時鍾聲可達數里。
1986年9月,全國大型百貨商店經濟聯合會第七次年會在南 京召開。
1987年1月,實行經理負責制並成為全市首批七家實行承包 經營責任制的大中型企業之一。
1987年5月,對售出商品實行「全面負責,包退包換」制度。
1987年7月,會同市各有關單位舉辦第一屆南京名優日用工 業產品「金陵之花」評選活動。
1987年lO月,實行營業員分檔次掛牌服務。
1987年12月,建成職工福利樓。
1987年,實行計算機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並於次年初召開 第一次QC成果發布會。1987年,針織品榮獲「江蘇省文明經營示 范單位」稱號。 1988年12月,成為「江蘇省省級先進企業」。
1988年,開始實行「ABC管理」、「保本保利期管理」和「內部 小銀行」三位一體的現代化管理方法
1988年12月,成為江蘇省省級先進企業。
1988年,榮獲「江蘇省先進集體」稱號。 1989年1月,兼並南京金屬線材廠。
1989年2月,在全市同行中帶頭開展抵制偽劣商品活動。
1989年9月,省商業廳向全省商業系統推行商場《四類四十 條便民服務措施》。同月舉行首屆營業員操作技術達標賽。 1991年3月一7月,主營業樓進行加固裝修工程。
1991年4月,國家技術監督局將商場作為「商品質量好的商 店」在全國通報表揚。
1991年10月,電訊商品部錄像設備QC小組榮獲「全國優秀 質量管理小組」稱號。
1991年12月,南部營業廳拆除,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的擴 建第一期工程正式開工。
1991年,榮獲「南京市質量管理獎」、「會計工作二級單位」、 「江蘇省財會工作先進集體」和「全國為用戶服務先進集體」、「全國 用戶滿意企業」稱號。商場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榮獲「中國職 工思想政治工作優秀研究會」稱號。 1992年4月,改組成立南京中央商場股份有限公司,並發行 376萬股內部職工股。
1992年8月,食品商品部綜合食品QC小組榮獲「全國優秀 質量管理小組」稱號。
1992年10月,開始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 1993年2月,定向募集2000萬股法人股,並於同年5月在北 京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即STAQ系統)掛牌交易,成為全 省首家法人股上市公司。
1993年5月,國內貿易部部長張皓若視察商場。
1993年7月,中外合資南京中央商城建設有限公司成立。
1993年9月,擴建第一期工程五層新營業樓建成試營業。同 年10月28日正式開業。
1993年12月,張霓當選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3年,榮獲「全國無假冒偽省商品商場」。 1994年6月,對原有經營體制進行改革,組建起15個專業商 場,並建成東營業樓。
1994年7月,實行商品質量綜合信譽保險制度。
1994年12月,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公司擴建第二期工程 正式開工。
1994年,先後組建揚州羅城商場等6家控股公司。
1994年,被授予「中國最大300家股份制企業」稱號,榮獲「全 國用戶滿意企業」稱號。同年11月,於麗華榮獲「全國優秀工會干 部」和「全國優秀女職工」稱號。 1995年3月一4月,歷時40天,投資200萬元對老營業樓進 行裝修改造,恢復老樓仿古建築風格。
1995年3月,在紀念「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之際,推出「消費者 在中央商場購物十大權利」,公司全面實施「一四九」系列服務工 程。
1995年4月,承辦江蘇省暨南京市「迎城運」倒計時200天活 動。
1995年4月,張霓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95年4月,將公司各職能科室改組為「二室八部二中心」, 黨委工作部門改設為組織部、宣傳部和武裝部。
1995年4月,國內貿易部部長陳邦柱視察商場,同年7月、9 月和10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劉雲山、國內貿易部副部長何 濟海、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龔育之先後視察商場。
1995年8月,中共南京市委書記王武龍、代市長王宏民視察 中央商場;
19的年9月,榮獲「全國商業信譽企業」稱號。
1995年9月,中央超市有限公司及首批4家連鎖超市開業。
1995年12月,擴建第二期工程九層主體建築封頂。
1995年12月,同全國30家著名大型商業企業共同向全國商 業企業發出積極參加「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的組倡議。
1995年,先後成立南京中央服飾有限公司、中共珠寶首飾有 限公司和中央大酒店等10多個控股公司。
1988年一1995年,連續保持「江蘇省文明單位」、「南京市文明 單位」稱號;1987年一1995年,保持「建設新南京有功單位、先進單 位」稱號;1992年一1995年,保持「全國百家最大規模商店」稱號; 1982年一1995年,保持「南京市模範職工之家」稱號以及「江蘇省 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 1、中央商場榮獲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稱號
2、「張霓學校」掛牌,設立「張霓基金」
3、中央商場二期工程東樓開業
4、場歌《早起的太陽》獲全國第二屆廠(店)歌大賽優秀獎
5、中央商場六十周年場慶
6、中央商場獲得「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
7、中央大酒店開業
8、中央商場首次公開招聘中層經營管理幹部
9、 馬里總統夫人來中央商場購物
10、中央商場成為全國30家「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發起單位
11、第二屆「國際珠寶節」在中央商場開幕,哥倫比亞大使出席開幕式
12、中央商報創刊
13、中央商場第一部思想政治工作條例出台
14、中央商場榮獲南京市委舉辦的「學理論、學黨章」知識競賽第一名
15、財務管理全面推行電算化管理 1、南京中央(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2、中央商場成為國典貿易部全國26個省市50家零售商店「聯合服務一體化」骨幹成員單位。
3、「中央溫馨服務特快」送貨車隊正式成立運行,改變幾十年來的三輪車送貨的慣例。
4、中央大酒店順利通過三星級達標驗收。
5、97中央《跨越金秋》文化游樂節隆重開幕,服飾文化博覽會是文化節的重頭戲。
6、對內精耕細作,劃細重組,將原有16個商場切塊劃分為34個商場1個畫院。
7、撤消業務發展部,成立營銷企劃部;撤消證券投資部,成立資產管理部;撤消批發公司、儀器儀表公司。
8、調整使用各類中層幹部87名,涉及120人次。
9、為加快超市發展,成立五部一室,即企管部、業務部、財務部、人事部、拓展部、黨辦、抽調了10多名中層幹部擔任領導職務。
10、對商場的小車、麵包車,包括業務單位贈送或借用的物品,全部收歸公司統一使用。
11、對全公司幹部包括骨乾的手機、BP機登記列入財產,統一使用,並進行限額使用。
12、取消原有領導幹部因工作需要配備的牡丹卡、長城卡。
13、對全公司的小金庫進行了清理、禁止設立小金庫。 1、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彭正志榮獲《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特等獎,填補了南京市在這一項目上的空白。
2、全國勞模張霓再次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3、公司員工「售表大王」王傳憲被子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4、公司榮獲「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店」。
5、公司被評定為「全國商業、糧食非工業大型一檔企業」
6、《實施品牌戰略,促進企業進步》一文榮獲全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優秀成果獎。
7、《萬元購得勞模首堂授課權》一文榮獲全國省級以上黨報消息競賽一等獎;榮獲全國晚報消息競賽二等獎。
8、公司代表隊在歷時兩個多月的「南京市黨員學習十五大競賽」中四度奪魁。
9、中央商場與江蘇省商業管理幹部學院正式聯合辦學。 1、加強工商合作,聯手開拓經營,中央商場向供貨廠家作出六項承諾。
2、中央商場「維權特快專列」正式啟用。
3、公司教育中心連續十一年評為局級職工教育先進單位。
4、馬涇陳榮獲全國內貿技能之星稱號。
5、公司告別老樓兩日突破兩千萬元歷史記錄,日均人流量達四十萬人次。
6、中央商場史料陳列館正式揭幕。
7、中央商場風采攝影大獎賽成功舉辦。
8、「中央杯」楹聯征對反響強烈,收到海內外來稿近萬封。 1、中央金城「金潤發」超市正式開業。
2、中央A股即將上市。
3、中央舊營業樓全面裝修,停業兩個月。營業員全部培訓上崗。
4、中央商場經營管理體系全面改革,告別舊的經營體制,迎接「中央購物中心」新的理念機制。
5、中央新營業樓招聘營業員200名,報名數達萬人,場面火爆。本科生專科生達6層。
6、中央招聘中層管理人員,20幾名博士、碩士生報考。
7、中央新營業樓「中央購物中心」全面正式開業。
8、中央博物館、中央展覽館、中央畫院,正式籌備建立。
9、中國勞模網站(中央網上購物商城)正式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