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股票投資家
㈠ 漫步華爾街的作者簡介
伯頓·麥基爾(BurtonG.Malkiel):美國投資大師,華爾街專業投資人、經濟學者、個人投資者。波頓·麥基爾(BurtonMalkiel),是研究證券市場和投資行為的經濟學者,研究成果斐然。任普林斯頓漢華銀行經濟學講座教授,曾任華爾街證券分析師,擔任數家大型投資公司的董事,並曾被聘為美國總統經濟咨詢委員會委員。
自評他是一個三位一體的人:教師、理論研究者、投資者。獲得了哈佛大學商學院MBA學位及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投資學教授,他在投資理論的研究上造詣頗深。作為國際投資界的著名人物,他還身兼美國普林斯頓化學銀行總裁、美國一家投資額達2000億美元的保險公司的財務委員,並為美國數家最大投資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名著《漫步華爾街》的作者。 馬爾基爾作20多年前就在華爾街的一家主要投資公司充當股票市場專業人員。20年股市的風風雨雨使他成為一們成功操作者之一。至今已是美國一家投資額達到2000億美元的保險公司的財務委員,並成為美國數家最大的投資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作為一個投資學教授,他專門研究,審視而不見迄今為止有關股市投資的一切理論和技術,並成就了自己獨特的投資風格和見解。他是一個終生投資者,理論聯系實際,在股市投資中獲取得過巨大的成功。到底贏得多大的利前邊?馬爾基爾說:學述界的奇怪論是教授賺不到錢,當人們面對學者普遍的低水平收入情況時,還辯解學者是知識的追求者,而不是報酬的追隨者。因此,我不能訴說我在華爾街的勝利。馬爾基爾認為,投資是當今的一種生銀碼活方式,面對社會的通貨膨脹,人們只有通過正確投資方式,才能保持自己的資產不受損失,不然人們的生活水平一定會不斷定下降。進行投資是一種樂趣,當你以自己的才智使得你的投資收益正以高於你工資的增長率遞增增長率時,你怎能不興奮?而在投資過程中學到的新世界知識,新見解將會覺悟得更充實。普通股票是一種不僅在過去已提供了可觀的長期利潤,並且在將來也將提供良好機遇的投資媒體。
但股票買賣卻是件風險性極大的活動,操作不當,滿盤皆輸。於是人們為了贏利空脊,避免虧損,總寄希望於能通過某種理論或某種技術分析來預測股市漲跌的徵兆。馬爾基爾指出,股市歷史表明,無論是基本分析還是技術分析,要准確無誤碼率地預測股市的變化動態是幾乎不可能的。股市競爭是公眾的博弈行動,欲挖空心思地猜度變化無常駐的公眾反應是件最危險的游戲。市場上總有那麼多自稱掌握了預測大勢的法寶的技術分析專家、股評家,時時都在喋喋不休地向社會公眾發出買賣指令,但完全聽從他們的人當中,又有幾個在自始至終地賺錢?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尚沒有一種技術方法斗搏滲能能始終如一地經受住考驗。
㈡ 對沖基金華爾街抄底之王——大衛·泰珀
約翰·保爾森之後新的華爾街對沖基金之王是誰?答案多半會是大衛·泰珀(David·Tepper)。
與大多數基金經理不同,這位另類投資者十分青睞於投資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戚返禪。在2009年初市場最低迷的時期,他大舉押注美國銀行股,斬獲高達70億美元回報,當年僅個人收入就達40億美元,成為華爾街有史以來年收入最高的基金經理。而在2013年對沖基金業整體表現疲弱的情況下,他又以35億美元的年收入再次稱冠,堪稱華爾街新的投資傳奇。
頭腦清醒的「抄底王」
自兒時起,泰珀就顯示出超乎尋常的投資天賦。小時候他熱衷於收集具有投資價值的「棒球卡」,而且對上面的球員信息過目不忘。高中時,他就開始協助父親投資低價股票。在匹茲堡大學就讀期間,泰珀開發出一套運行交易決策的系統,藉此賺零用錢,完成經濟學學業。25歲時,他就獲得了卡耐基梅隆大學MBA學位。
1985年,泰珀加盟高盛,並在高盛工作八年。期間他主要的職責就是關注那些業績不好或者瀕臨破產的公司。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垃圾債券蓬勃發展之際,泰珀的部門表現出色,成為高盛最掙錢的業務之一。而在1989年垃圾債券市場崩盤之際,得益於泰珀果斷購入陷入困境的銀行債券舉動,高盛在市場走出困境時收獲了巨大回報。
熱衷於「抄底」那些不被看好的資產,成為泰珀的制勝之道,也讓投資界看到一種另類投資方式。泰珀職業生涯早期的經典投資之一是購入阿爾格瑪鋼鐵公司優先股。後者曾於1993年申請破產保護,在詳細研究資料後,泰珀發現這家公司的優先股實際上就是公司的第一級抵押債券,抵押品是公司的工廠和總部。泰珀當機立斷,以每股20美分的價格買入這些優先股,隨後在一年內以每股60-80美分的價格將其出售。
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沖擊,韓元大幅貶值50%,泰珀「抄底」購入韓元期貨和韓國政世態府債券,當年他的基金就收獲30%的回報。2001年,同樣是投資垃圾債券,泰珀的基金獲得61%的年回報。
在華爾街,「撿破爛」式的投資方式曾長期處於邊緣地位,但在泰珀巨大成功的照射下,如今已頗被外界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泰珀擁有在充滿恐懼和信息不清的市場環境下保持冷靜和頭腦清醒的能力,這使他能夠精準地發掘那些不被市場看好但具有潛在價值的投資標的。
抄底銀行股一戰成名
泰珀最輝煌的戰績出現在2009年。當時,市場對金融危機爆發的恐慌尚未散去,美國銀行股因陷入困境而遭到市場大范圍拋售,股價損失慘重。然而泰珀並沒有理會市場對一些大型銀行的悲觀情緒,而是關注到美國財政部關於支持大型金融機構的聲明。美國財政部當時承諾買入銀行的優先股,而優先股的轉換價格遠遠高於當時的普通股市價,並且財政部一再強調不會將這些銀行收歸國有。
基於此,泰珀在2009年初開始大舉買入被眾人拋棄的美國銀行、花旗和美國國際集團(AIG)的股票,成為當時市場上銀行股的最大買家。據泰珀後來透露,他持有的花旗集團股票平均成本是0.79美元,美國銀行股票成本是3.72美元。到2009年末,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股票分別暴漲233%和330%。
不止如此,泰珀還在2009年初以10美分的高塵價格買入的AIG債券,到當年年底價格已飆升至61美分。截至2009年底,泰珀執掌的基金因押注銀行股豪賺70億美元,回報率高達120%。憑借出眾表現,泰珀的年度個人收入達到40億美元。
在泰珀曾經的同事喬納森看來,泰珀對事情有遠見,並且能依據對未來的看法做出微小的抉擇,比如挑選某隻特定股票,「他會買那些能夠反映他宏觀預期的投資標的。」
長期回報率驚人
泰珀在1992年底離開高盛,次年與另一位高盛垃圾債券交易員傑克·沃爾頓共同創建阿帕盧薩投資管理公司(Appalosa Management)。成立第一年,該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就從初創時的5700萬美元大幅增至3億美元。截至現在,該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高達200億美元。
在近20年的對沖基金職業生涯中,泰珀和他執掌的基金一直保持著超乎尋常的高回報率,成為對沖基金業新的標桿。去年,阿帕盧薩投資管理公司慶祝自己20歲生日,在過去二十年中,該公司的凈回報率高達28.44%。
阿帕盧薩的卓越表現令泰珀躋身華爾街最偉大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並成為近幾年阿爾法雜志評選的收入最多的對沖基金經理排名榜上的常客。2007年,泰珀以6.7億美元的年收入被阿爾法雜志評為最掙錢的對沖基金經理第9位。2010年,他以40億美元的年收入被阿爾法雜志評選為2009年度收入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在最新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56歲的泰珀以100億美元的身家位居第130位。
去年美國股市大幅上漲,標准普爾500指數漲幅高達32%,相比之下對沖基金業表現黯淡,整體回報率尚不到9%。但就是在這樣的市況下,阿帕盧薩管理公司旗下主要投資工具Palomino基金去年的凈回報率仍超過42%,遙遙領先於同業對手。這一年,泰珀以35億美元的收入問鼎機構投資者雜志對沖基金經理富豪榜首位。(完)
㈢ 2003年,一個神秘的華爾街股票投資商自稱來自未來世界,是真的嗎
近日,一篇關於「未來人類」的帖子在各大論壇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帖子宣稱美國股市出現一名奇異男子,選股必漲,贏利數千萬,在被警方抓獲後,該男子自稱來自未來世界,並且知道治療艾滋病方法。到目前為止,聯邦調查人員沒有能發現這名男子存在的任何記錄。
我大約於1997年3月份入市,迄今做股票11年了,而且還會做下去。中間因為要用錢買房的緣故,停頓過一段時間,但是看盤、復盤、分析研究是11年來從沒有間斷的。也曾看了一些股票方面的書籍,做了幾百萬字的筆記,感覺自己所下的功夫,即便不是最大的,也應該是萬里挑一,常人所不能及的。
一年前的美國股市大跳水,讓許多美國投資者輸了個傾家盪產,以淚洗面,痛不欲生,但卡爾森卻接連投資多個股票,他投資的股票總是在購買後不久就開始大漲,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卡爾森就購買了126次股票,幾乎每股必漲,卡爾森至少贏利數千萬美元。
㈣ 美國證券界最成功的實踐家羅傑斯,他在美國商界是何地位
他在美國商界的地位很高。
在耶魯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了歷史,羅傑斯以600美元闖入華爾街。接下來的一系列表演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與金融巨頭喬治·索羅斯一起,量子基金在1997年被東南亞國家所震驚,從1970年到1980年的十年回報率達到了4200%。 1980年,他與Rossos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 1982年,他對西德投資的價值感到樂觀,並開始分批購買西德股票。他分別於1985年和1986年分批出售了這些產品,獲得了3倍的利潤。 1984年,很少引起注意的奧地利股票市場暴跌至1961年的一半,當時購買了大量奧地利股票和債券。
㈤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破財是認知的淪陷丨21讀書
每周一本書
讓閱讀,豐滿人生
投資,只有先把自己搞定,才有成功的希望。
就如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反復勸誡的那樣:「親愛的投資者,問題不在於我們的命運,也與我們的股票無關,而是在於我們自己……」。重陽投資創始人、首席投資官裘國根所也曾說:「投資是一場反人性的 游戲 」。
投資家的思維方式與心性修養與常人大有不同,如果你不能掌握同樣的投資認知體系,那麼即便你擁有大量的知識,也只是「有知識的小白」,不免淪為「韭菜」。想要通過投資成功積累財富,首先需要糾正自己的錯誤認知。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能幫助你正確地認識自己,在學習如何賺錢之前,先學會如何少虧錢。
以下是作者的自述。
21讀書
很大程度上,這是一部「碰撞」之作。在加入重陽投資之前,我有10年的一線媒體從業經歷,自認為是一個「有點見識的人」。但是,來到投資界之後,我受到了相當大的沖擊,這種沖擊主要來自「思維」和「認知」層面。我發現投資家的思維方式以及背後的心性修養與常人有明顯的不同。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以前投資股票卻總被套牢的原因。總的來說,不管你是博學的雜家還是精通某個領域的專家,都無法確保投資成功,因為知識是知識,投資知識是投資知識,兩者不能直接劃等號。投資有自己的一套認知體系,如果沒有掌握這套體系,那麼你便是「有知識的小白」,同樣不免淪為「韭菜」。
重陽投資創始人、首席投資官裘國根先生說過:「投資是一場反人性的 游戲 。」要想通過投資成功積累財富,必須改造自我,其中核心的一條便是改造自己的認知。
幸運的是,在重陽投資這樣頂尖的專業平台上,我得以重新檢視並構建自己關於投資的認知。這一方面是通過閱讀大量投資大師的經典著作。我仍然記得2014年第一次閱讀查理•芒格的 《窮查理寶典》時的情形。那是一種少有的醍醐灌頂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認識到原來看問題竟可以有如此不同的角度。所以,本書的寫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受到查理•芒格的啟發。後來我又讀了沃倫•巴菲特、霍華德•馬克斯、彼得•林奇、約翰•鄧普頓、安東尼•波頓、喬治•索羅斯、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傑西•利弗莫爾、伯頓•馬爾基爾等人的著作或文章,無不進一步加深了我對投資認知的好奇和探究之心。
我的創作靈感的更重要的一個來源是,在重陽投資我可以通過親身觀察和參與團隊的投資實踐,對投資大師們的理論進行驗證,從而明白他們所講的並不是紙面上的虛言,而是真正對財富創造以及人生有益的寶貴智慧。事實上,裘國根先生就是一位具有明顯逆向思維特點的卓越投資家,他從不盲目從眾,始終保持獨立思考,所以能夠取得業內罕有的投資業績。
這本書的創作同樣得益於我的跨界經歷。我發現不管古今中外,頂尖智慧之間都是相通的,比如沃倫•巴菲特、查理•芒格的智慧與中國道家鼻祖老子的思想就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我創作了一系列專欄文章「老子對話巴菲特」,這種跨時空的虛擬對話受到了投資圈內不少讀者的喜愛。
在此基礎上,我對與投資認知相關的一些最核心的認知原則 、進行了條分縷析,逐漸形成了一個帶有某種跨界特色的認知系統。在這個梳理的過程中,我自己受益匪淺,它讓我從一個「有知識的小白」逐步走向了專業。繼而,我也希望將這個認知體系分享給更多對投資理財有興趣的朋友,這就是這本書的由來。
01 投資是一場反人性的 游戲
那麼這本書核心的立意是什麼呢?我先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投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投資的科學指的是宏觀大勢研判、行業及企業基本面研究和估值這些可以「計算」的方面,投資的藝術則有關於認知及心性。這兩方面同等重要,但是在投資實踐中,很多人更注重科學的一面而忽視藝術的一面,導致出現一些不該發生的悲劇。
檢索投資史,我們不難看到,成功的投資家往往也是認知及心性的大師,比如沃倫•巴菲特、查理•芒格、約翰•鄧普頓等。而曾經輝煌一時,後來卻一敗塗地的投資家往往不是敗於科學,而是敗於認知,比如著名的華爾街股票作手傑西•利弗莫爾以及由多名諾貝爾獎得主組成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甚至連牛頓這樣的科學巨匠也在股票投資中巨虧,最終發出那句著名的浩嘆:「我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性的瘋狂!」
我們每個人都有認知和心性的缺陷,這是由我們基因進化的進程所決定的。進化的第一法則是基因的傳遞,為了完成這一目的,進化給人類製造了許多的「獎勵」機制,它體現為各種感官的快樂,通俗地講,就是所謂的「七情六慾」。這些感官的快樂都是很短暫的,正因為快樂易逝,所以我們永不滿足,貪求一旦過度就形成了「貪婪」。
這些「七情六慾」不僅是短暫的,而且很可能還是「虛假」的。科學實驗發現,不管是猴子還是人類,預期將吃到自己最喜愛食物時的快感甚至多於真正吃到時的快感。這種預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幻覺」。事實上,焦躁、絕望、仇恨、貪婪……這些情緒都具備「幻覺」的成分,甚至我們心心念念的「自我」可能也是一種「幻覺」。這些「幻覺」可以理解為自然選擇為了實現基因安全以及多產而給人類製造的某種認知漏洞。不過,這並不是說「七情六慾」都要摒棄,「無情何必生斯世」,恰當的 情感 和有節制的慾望可以使人生的過程更加豐富多彩。只是在投資這樣需要高度理性的領域,我們需要對 情感 和慾望多一份深層的審視。
在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前,人類文明的演進非常緩慢,這導致了我們基因結構的固化,也導致了我們認知的迭代非常緩慢。但是,進入現代以來,在科學和器物的層面,人類文明已經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這種變化要遠遠領先於我們基因的進化。
同時,自然選擇並非人類進化的唯一路徑,在自然選擇之外還有 社會 選擇。在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早已擺脫了先祖們所面臨的生存繁衍的困境, 社會 選擇的權重越來越高。 社會 選擇要求我們超越僅僅作為基因傳遞工具的動物性,變得不那麼自私、狹隘、短視,不那麼貪戀短暫的愉悅,而是更加樂於協作、理性、包容,更加願意追求長久的幸福,也就是變得更具有「人性」,甚至有的人可以超越人性而展現出某種「神性」。
我們在自然選擇進程中形成的認知顯然與我們生活的現代環 境發生了嚴重的錯配,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雖然我們的身體已經處 於21世紀,但是我們的大腦還停留在叢林 社會 ,這無疑極大地阻礙了現代的我們走向真正的成功以及獲得長久的幸福。
股市是人性的放大器,無論是貪婪還是恐懼,種種認知的缺陷都在其中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無疑是成功投資的大敵。
查理•芒格曾說:「即使握有全世界最鋒利的刀,如果你自己的心性存在缺陷,那麼它也會成為自殘的工具……如果你擁有最精於計算的頭腦,但始終無法克服慾望的糾纏,那麼在巨額財富的重壓之下,你註定將粉身碎骨。」
芒格擅長逆向思維,他的理念是,人們如果想取得投資成功,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投資失敗。清楚地認識到認知的先天缺陷,然後建立科學正確的認知,正是避免投資失敗的前提。
所以,財富是認知的變現,破財是心智的淪陷。
02 汲取成功的智慧,穿越認知的迷霧
本書的12篇內容其實是炒股失敗者普遍的心路歷程。許多非專業的投資者朋友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炒股五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既虧了錢,也虧了時間,卻不知道為什麼。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又一個認知誤區讓你掉進了陷阱里。
在第一階段,過度自信、貪婪與嫉妒、急於求成迫使你不斷追高入場;在第二階段,稟賦效應、錨定效應讓你無法靈活變通;在第三、第四階段,損失厭惡、被剝奪超級反應及無為綜合征迫使你一步步被套牢、深陷;在第五階段過度悲觀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迫使你不得不斬倉出局。
而在整個過程中,線性思維、盲目從眾、故事思維火上澆油,助長著你的貪婪和恐懼,將你綁定在追漲殺跌的怪圈當中。不僅如此,股票市場還是一個「黑天鵝」滿天飛的世界,一不小心就可能踩雷。
最後,交易程序與生活程序其實緊密相關,即使你通過投資實現了財富自由,如果「財不配位」,也可能反遭其害。
所以,買賣一隻股票看似簡單,其中卻有這么多的認知誤區等著你。這些認知誤區說起來並不復雜,但背後卻有非常深刻的進化學根源,因此改變起來並非易事,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本書便是希望總結投資和商業史上失敗的教訓,並從成功的 投資家那裡汲取成功的智慧,以帶領投資者穿越認知的迷霧。應對12個認知誤區,本書給出了 12個破解之道:
借用行為金融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教授的概念,12個認知誤區是「投資者的敵人」,而12個破解之道是「投資者的朋友」。
當然,這12個認知秘訣遠遠不是投資智慧的全部,但或許有益於破解一些最常見的認識誤區。希望本書對這些投資認知常識的科普能夠幫助朋友們避免在財富積累的道路上犯下一些最初級的錯誤。
03 投資問道:老子對話巴菲特
我將「老子對話巴菲特」12篇內容穿插於正文之間,構成一條輔線,以一種輕松的方式與12種認知形成一種呼應。
一邊讀老子一邊讀巴菲特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它讓人感覺到 頂級智慧之間竟是如此異曲同工。老子和巴菲特、芒格雖然年齡相差了約2500歲,從事的是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圖書管理員和投資家,但是他們所講的道理卻高度相通,毫無時空的隔膜。
不信,我們就先來拉清單羅列一番。
㈥ 華爾街人物故事
1、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歲(1870年8月19日-1965年6月20日)
●經歷了美國1929年股災仍能積累幾千萬美元財富的大投資家
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風險投資家,一位曾經征服了華爾街,後又征服了華盛頓的最著名、最受人敬慕的人物。
1897年以300美元做風險投資起家,32歲積累了320萬元的財富,經歷1929-1933年經濟大蕭條之後,仍能積累起幾千萬美元的財富。
巴魯克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幾位「既賺了錢又保存了勝利果實的大炒家」。
據估計,巴魯克1929年財產最高值可能在2200萬元至2500萬美元之間。
1931年11的財產清單顯示巴魯克那時的總資產是1600萬美元,其中現金870萬美元,股票369萬美元,債歷稿券306萬美元,借貸55萬元。
巴魯克留下來的物業價值超過了1400萬美元,一生對各項事業的捐款將近2000萬美元。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譯本名為《至高無上:來自最偉大證券交易者的經驗》),巴魯克被列為5位最偉大證券交易者之一。
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羅伊•紐伯格(也是我選的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之一)說:「巴魯克是能最好把握時機的投資者,他的哲學是,只求做好但不貪婪。
他從不等待最高點或最低點。
他在弱市中買,在強市中賣。
他提倡早買早賣。」
●「群眾永遠是錯的」是巴魯克投資哲學的第一要義
巴魯克的一個經典小故事:有一天,他在華爾街上擦鞋,擦鞋童向他提供了股票賺錢的秘訣。
巴魯克一回到辦公室就把所有的股票全部拋出去了。
「群眾永遠是錯的」是巴魯克投資哲學的第一要義。
他很多關於投資的深刻認識都是從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來的。
比如,巴魯克主張一個非常簡單的標准,來鑒別何時算是應該買入的低價和該賣出的高位:當人們都為股市歡呼時,你就得果斷賣出,別管它還會不會繼續漲;當股票便宜到沒人想要的時候,你應該敢於買進,不要管它是否還會再下跌。
人們常常驚異巴魯克的判斷力,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
經典名著《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探討群體的病態心理現象,作者是Charles Mackay,第一版寫於1841年。
該書是巴魯克最喜歡的一本書。
該書目前享有的聲望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位赫赫有名的金襪褲融家。
巴魯克曾經鼓勵、促成了該書在1932年的再版發行,並且為之撰寫了一篇序言。
巴魯克稱贊這本書為研究自於各種經濟活動中的人的心理現象提供了啟示。
2.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享年63歲(1877年7月26日-1940年11月28日)
●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者
Livermore在15歲的時候開始股票交易,堪稱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者。
他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四起四落,驚心動魄的戰史,以及他表現出來的驚人意志力和智慧,至今仍令人們十分敬佩。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譯本名為《至高無上:來自最偉大證券交易者的經驗》),Livermore被列為5位最偉大證券交易者之一。
1940年11月28日,Livermore因為嚴重的抑鬱症開槍自殺身亡。
死時留有一張紙條告爛簡,上面寫著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的一生是個失敗。
●《股票作手回憶錄》是各方公認的經典投資書籍
無論是投機者,還是價值投資者,都認為以Livermore生平為背景的一本書《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股票作手回憶錄)》是一本投資經典書籍。
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
因為價值投資者認為的好書,投機者往往不屑一顧,反之亦然。
如果只選10本最經典的投資書籍,相信《股票作手回憶錄》定能入選。
●Jesse Livermore的交易策略
Livermore這位隱逸天才的那些富有革命性的交易策略,今天的人們仍然在使用。
Livermore的交易策略是在自己多年的股票交易經歷中逐步形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策略,我總結概述如下:
(1)賺大錢不是靠個股價起伏,而是靠主要波動,也就是說不靠解盤,而靠評估整個市場和市場趨勢。
能夠同時判斷正確又堅持不動的人很罕見,Livermore發現這是最難學習的一件事情。
但是股票作手只有確實了解這一點之後,他才能夠賺大錢。
(2)Livermore的交易系統的精華,是以研究大盤趨勢為基礎。
一定要等到大盤上漲時,才開始買進,或者在大盤下跌時,才開始放空。
Livermore說世界上最強、最真實的朋友,那就是大盤趨勢。
當市場猶疑不決或是上下振盪的時候,Livermore總是呆在場外。
Livermore不遺餘力地一再重復這些原則:一廂情願的想法必須徹底消除;假如你不放過每一個交易日,天天投機,你就不可能成功;每年僅有廖廖可數的幾次機會,可能只有四五次,只有這些時機,才可以允許自己下場開立頭寸;在上述時機之外的空當里,你應該讓市場逐步醞釀下一場大幅運動。
(3)操作時一定要追隨領頭羊,其他股票何去何從用不著考慮。
你關注的重點應該是那些領頭行業和強勢行業中的領頭股票。
領頭羊股票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突破阻力區域、率先創造新的最高價格。
要保持思想的靈活性,記住,今天的領頭羊也許不是兩年之後的領頭羊。
正如婦女的衣服、帽子、人造珠寶的時尚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股票市場也不斷拋棄過去的領頭羊,新領頭羊取代了舊領頭羊的位置。
以前牛市中的領頭羊股票很難成為新的牛市中的領頭羊股票,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經濟和商業情況的變化將產生更大預期利潤的新的交易機會。
(4)堅決執行止損規則。
Livermore把自己的首次損失控制在10%以內。
Livermore說,確保投機事業持續下去的惟一抉擇是,小心守護自己的資本帳戶,決不允許虧損大到足以威脅未來操作的程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5)堅決執行向上的金字塔買入原則。
請記住,股票永遠不會太高,高到讓你不能開始買進,也不會低到不能開始賣出。
但是在第一筆交易後,除非第一筆出現利潤,否則別做第二筆。
Livermore說,如果你的頭筆交易已經處於虧損狀態,就絕不要繼續跟時,絕不要攤低虧損的頭寸。
一定要把這個想法深深地刻在你的腦子里。
只有當股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才繼續購買更多的股份。
如果是向下放空,只有股價符合預計向下走時,才一路加碼。
Livermore喜歡做空那些價格創新低的股票。
(6)避免購買那些低價的股票。
大筆的利潤是在大的價格起伏中獲得的,它通常不會來自那些低價的股票。
3、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歲(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格雷厄姆:證券分析之父
格雷厄姆作為一代宗師,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
格雷厄姆被喻為「華爾街院長」和「證券分析之父」。
作為投資界最重要的思想家,對投資界的最大貢獻就是將明確的邏輯和理性帶到了微觀基本分析之中,並成為巴菲特等許多成功投資家的啟蒙宗師。
與戴維•多德(David Dodd)所著的《Security Analysis(證券分析)》直到目前一直是投資界最經典和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1926年,格雷厄姆聯手傑羅姆•紐曼創建投資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並重回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授課直至1956年退休。
雖然格雷厄姆的個人資產在1929年的股災遭受重創,但幸運的是,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卻倖存下來,並且開始不斷成長。
到1956年結束時,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平均年回報率為17%。
格雷厄姆1948年創立的基金(GEICO)到1972年的24年裡增長了超過80倍以上,年均復利增長在20%以上。
他取得的成就來自於他與生俱來的能力及終生與人為善的信念。
美國《 *** 》(2006年)評出了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格雷厄姆和戴維•多德被稱為「價值投資之父 」,排名第四。
●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
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就是依據價值分析法在股票長期處於低價時買進,而在價格合適時賣出,「讓別人去賺多餘的利潤」。
格雷厄姆創造了「安全邊際」一詞來解釋他的常識性選股法則,既挑選那些暫時股價跌落,但是長期來看基本面牢靠的公司股票。
任何投資的安全邊際產生於其購買價格和內在價值之間的差距,兩者差別越大(購入價低於實際價值),就越值得投資,無論從安全還是回報角度來看都是如此。
投資界通常將這些情況稱為低估值(如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倍數股票。
●格雷厄姆的投資要點
人們經常記得股神巴菲特說過這樣的話:「第一,不要損失本金,第二,永遠記住第一點。」其實,這是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本人總結的投資要點。
格雷厄姆創造的「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精髓。
「安全邊際」為格雷厄姆的投資要點「第一,不要損失本金,第二,永遠記住第一點」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保障。
4.傑拉爾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歲?(1899年-1975年?)
●安全度過1929年股災的投資家
Gerald M. Loeb於1899年出生於舊金山,1921年開始證券投資,他幾乎終身都在E.F. Hutton工作,後來終於成為這家券商的副總裁。
Loeb是一位安全度過1929年股災的投資家,他發現1929年股市實際上在9月3日就達到了最高點,這比大崩盤開始幾乎要早了整整2個月。
1935年,Loeb出版的《投資生存戰》(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是這樣描述的:我預見到1929年股市見頂,並及時拋空了股票。
我能回憶起來的情況是這樣的:當時,所有的股票並不是同時達到最高價位。
在那年,我不僅不斷變換著手中交易的股票種類,而且股票的數量也在減少。
當手中一隻只的股票開始「表現」不佳時,我就轉向其他表現尚佳的股票。
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是,我完全退出了股市。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譯本名為《至高無上:來自最偉大證券交易者的經驗》),Gerald M. Loeb被列為5位最偉大證券交易者之一。
●股票市場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大眾心理
Loeb進入我選的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可能與我個人的投資偏好與投資哲學有關系。
我個人認為,影響股價波動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心理因素。
而Loeb在1935年就出版的《投資存亡戰》里就已經明確指出:在日趨成型的股票市場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大眾心理。
Loeb說:「形成證券市場形態的唯一的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眾心理。」心理狀況驅使人們在某種條件下以40倍及以上PE購買一隻股票,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卻又拒絕以10倍及以下PE購買同一隻股票。
有時,股票的價值持續幾年被大眾高估,人們一直給出一個比理論估價高出許多的價格。
同樣,理論上的價格低估往往也會持續多年。
無論自己怎麼想都不重要,因為市場將自己得出股票價值到底是被高估了還是被低估了的結論。
我個人的感悟:A股2006-2007年的暴漲與2008年的暴跌,從基本面和技術面,都很難有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很難得出股市走勢正常的結論。
如果從大眾心理的角度來看,市場走勢則顯得十分正常了。
2006-2007年,股票新開戶人數急劇增加,投資者瘋狂地購買股票,如果只根據基本面來分析,歷史估價模型並不支持過高的價格,投資者就會過早退出市場(趙XX同志在3000點即已經基本退出市場就是這樣投資者的代表,當然我並不認為趙同志的操作有什麼不對)。
2008年的下跌趨勢形成後,投資者視股票如毒品,瘋狂賣出股票,資金連續大規模地從股市中撤退而流回銀行(2008年各月的定期存款增長率總體上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以至於大盤跌到歷史最低市盈率時,大家似乎仍不願意入場,似乎仍看到不到大盤最終的底部在哪裡。
這些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就是大眾心理。
5.羅伊•紐伯格(Roy R. Neuberger),享年96歲(1903年7月21日-1999年)
●最偉大的贏利記錄:68年的投資生涯,沒有一年賠過錢
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羅伊•紐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8年的投資生涯中,沒有一年賠過錢。
我個人的感覺:這一歷史恐怕會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人能夠打破。
巴菲特過去51年的投資生涯中,也有一年是虧損的。
美國「保護者共同基金公司」的伊始人,是合股基金的開路先鋒,是美國開放式基金之父。
1929年初涉華爾街,是美國唯一一個同時在華爾街經歷了1929年大蕭條和1987年股市崩潰的投資家,不僅兩次都免遭損失,而且在大災中取得了驕人收益。
紐伯格沒有讀過大學,也沒有上過商業學校,被業內人士稱為世紀長壽炒股贏家。
他的成功不僅是擁有巨大的財富,還有長壽和美滿的家庭。
●羅伊•紐伯格的成功投資十原則
紐伯格從幾百件實際教訓中歸納了十條最重要的法則。
在近70年的投資和交易中,他一直遵守安,這十條法則使他受益匪淺。
一、了解自己
紐伯格說:我認為我本身的素質適合在華爾街工作。
當我還是B.奧特曼的買家時,我把所有的股票轉換成現金,又把現金轉換股票。
對我來講,交易更多出於本能、天分和當機立斷。
它不像長期投資需要耐心。
在分析過各種紛 *** 織的因素後,如果你能做出有利的決定,那麼,你就是那種適合入市的人。
測試一下你的性情、脾氣。
你是否有投機心理?對於風險你是否會感到不安?你要百分之百地、誠實地回答你自己。
你做判斷時應該是冷靜的、沉著的,沉著並不意味著遲鈍。
有時一次行動是相當迅速的。
沉著的意思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審慎的判斷。
如果你事先准備工作做得好,當機立斷是不成問題的。
如果你覺得錯了,趕快退出來,股市不像房地產那樣需要很長時間辦理手續,才能改正。
你是隨時可以從中逃出來的。
你需要有較多的精力,對數字快速反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識。
你應該對你做的事情有興趣。
最初我對這個市場感興趣,不是為了錢,而是因為我不想輸,我想贏。
投資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
你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專業投資,如果你對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沒有對公司及細節進行分析,你最好還是離它遠點。
筆者的感悟: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點來設計的,人性的弱點是很難改變的。
只有戰勝自己的人性弱點,才能戰勝自我,才有可能成為股市中10%的贏利者。
二、向成功的投資者學習
紐伯格說:回過頭來看看那些成功的投資者,很明顯,他們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他們的路都通成功。
你可以學習成功的投資者的經驗,但不要盲目追隨他們。
因為你的個性,你的需要與別人不同。
你可從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中選擇適合你本身、適合周圍環境的東西。
紐伯格推薦的成功的投資者前幾位是:沃倫•巴菲特、本傑明•格雷厄姆、彼得•林奇、喬治•索羅斯和吉米•羅傑斯。
筆者的感悟:我最重要的投資感悟的第一條是「想成為佼佼者,先向佼佼者學習」,第三條是「條條道路通羅馬,各種方法都有可能賺錢」,別人成功的方法,不見得適合自己。
最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三、「羊市」思維
紐伯格說:個人投資者對一支股票的影響,有時會讓它上下浮動10個百分點,但那隻是一瞬間,一般是一天,不會超過一個星期。
這種市場即非牛市也非熊市。
我稱這樣的市場為「羊市」。
有時羊群會遭到殺戮,有時會被剪掉一身羊毛。
有時可以幸運地逃脫,保住羊毛。
「羊市」與時裝業有些類似。
時裝大師設計新款時裝,二流設計師仿製它,千千萬成的人追趕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長。
不要低估心理學在股票中的作用,買股票的比賣股票的還要緊張,反之亦然。
除去經濟統計學和證券分析因素外,許多因素影響買賣雙方的判斷,一次頭痛這樣的小事就會造成一次錯誤的買賣。
在羊市中,人們會盡可能去想多數人會怎樣做。
他們相信大多數人一定會排除困難找到一個有利的方案。
這樣想是危險的,這樣做是會錯過機會的。
設想大多數人是一機構群體,有時他們會互相牽累成為他們自己的犧牲品。
筆者的感悟:我認為心理因素是影響股價波動最重要的因素,投資者的心理波動製造了90%的行情。
6.巴菲特
7.索羅斯
耳熟能詳的就不說了
他們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們可以拿錢去烤火,而在於它們對於這個世界偉大的愛
㈦ 僅幾億美元身家的羅傑斯,為何還能被稱為是華爾街巨頭
因為羅傑斯的投資眼光極佳,可以說一看一個准,加上他創造了很多投資神話,這個世界上很少人可以打破他投資記錄,所以被大家稱為華爾街巨頭,是實至名歸的,不接受反駁。
PS:只想說大神收下我的膝蓋,或者是大神家裡需要打掃衛生的嗎?小聲說出來我覺得我挺適合的......
眾網友:來人,拉下去,不要臉......
02、原因二是羅傑斯的投資眼光一看一個准
就算是羅傑斯退休之後,他去非洲旅遊,他也可以發現投資目標,比如非洲的旅遊。估計羅傑斯是天生的投資高手吧,就在他從非洲旅遊回來不久之後,他果斷成為ATT/ATC(非帶鏈)合作小夥伴。事後證明羅傑斯的眼光極佳,這次投資同樣取得非常大的收益,成功讓非洲經濟跟國際經濟接軌,真是太厲害了,旅遊都可以發現商機。
㈧ 請推薦幾本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等著的關於股市投資的書,謝謝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 小弗雷德.施韋德(美)
這是以投資為主題出版過的書中最好的一本,它睿智地闡釋了關於投資主題的許多真知灼見
怎樣選擇成長股(最新全譯版) - 菲利普(美)
巴菲特稱自己的投資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舍爾」。他說:「運用費舍爾的技巧,可以了解這一行……有助於做出一個聰明的投資決定」。
傑克.韋爾奇自傳(第2版) - 傑克.韋爾奇[美]
韋爾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茲」,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們雖然趕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證券分析 - 本傑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專業投資者必讀之書,巴菲特認為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閱讀此書十遍以上。
金融業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股份公司教程》
投資大師巴菲特本人沒有寫過什麼書,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本書收錄了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探討的主題涵蓋管理、投資及評估等,經勞倫斯.坎寧安分各個主題組織整理,提煉出巴菲特精華的投資思想。書中論述了公司治理、公司財務與投資、普通股、兼並與收購及會計與納稅等內容,是一本既精煉又富於實用性的投資手冊。特別是本書內容並不枯燥,而是精彩絕倫、妙趣橫生,使讀者能夠從中領略到一個嶄新的投資世界。
巴菲特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本關於他的書超過這本。如果他要挑一本書去讀,那必定是這本書。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 小弗雷德.施韋德(美)
這是以投資為主題出版過的書中最好的一本,它睿智地闡釋了關於投資主題的許多真知灼見
怎樣選擇成長股(最新全譯版) - 菲利普(美)
巴菲特稱自己的投資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舍爾」。他說:「運用費舍爾的技巧,可以了解這一行……有助於做出一個聰明的投資決定」。
傑克.韋爾奇自傳(第2版) - 傑克.韋爾奇[美]
韋爾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茲」,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們雖然趕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證券分析 - 本傑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專業投資者必讀之書,巴菲特認為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閱讀此書十遍以上。
巴菲特綽號
唯一的「真股神」
全球投資大師
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
全球第二首富
股壇「先知」
最貴飯局掌門人
股神策略
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增長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
理論闡述: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制增長。
名言及觀念
「時間是好投資者的朋友,壞投資者的敵人。」
「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了解它,就不要投資。」
「要想成功,你就必須逆向使用華爾街投資的兩大死敵:恐懼與貪婪。你不得不在別人恐懼時進發,在別人貪婪時收手。」
興趣小組
迎接全民投資時代
特別推薦:投資者的參考書
熱門投資工具
更多投資類圖書
網上會員強力推薦
投資名作
與巴菲特過周末 - 蘭迪.切普克(美)
這是作者在各種股東大會上的有趣經歷!在本書中,作者以幽默風趣的筆調,生動描繪了自己在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及星巴克、花花公子、沃爾瑪、微軟、迪斯尼、杜幫、米高梅集團、花旗集團等。大到CEO們的戰略演講、股東提案,小到會場氣氛、會議議程安排,甚…
股神--沃倫.巴菲特的股票投資忠告 - 戴永良
沃倫.巴菲特是當代世界上最偉大的投大師,他在股市中創造了永不破滅的神話,成為全世界投資人仰慕的財富之神。他以100美元起家,靠著非凡的智慧和理智的頭腦,在短短的40多年時間里創造了400多億美元的巨額財富,從而演繹了一段從平民到世界巨富的不朽傳奇。在容易讓…
像巴菲特一樣炒股 - 劉傑雄
沃倫.巴菲特股市中惟一被稱為「神」的人。沃倫.巴菲特的投資生涯始於11歲,迄今個人財富已達數百億美元。沃倫.巴菲特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股市投資奇才,與眾多華爾街的暴利神話不同,從不以牟取暴利為目標的巴菲特卻創造了真正的神話。本書將「股神」的經驗轉化為可以直…
左手索羅斯右手巴菲特 - 許連軍
本書讓讀者從了解索羅斯開始,學會評估基金經理人的個性商數,並像索羅斯一樣提前預測到世界金融市場的破綻,在最佳時機介入或撤出;同時全力向讀者展示巴菲特的炒股心經,這其中有無與倫比的選股持股奇招、精確絕倫的價值評估手段。…
沃倫.巴菲特之路 - 小羅伯特 G.海格士多姆[美]
本書通過實例精闢而又詳盡地描述了貫穿巴菲特投資生涯的投資哲學、投資策略、公司分析和估價技術,展示了巴菲特投資決策過程中令人神往的所謂「秘密」,書中還收入了貝克夏•哈維公司1977-1994年的年報和若干公司股票在內價值估算過程及結果,有助於讀…
新巴菲特法則 - 巴菲特(美)
《巴菲特法則》曾經是美國最暢銷的書,是專為處於長期牛市中的投資者所寫的一本書。從此以後,互聯網泡沫的爆發的安然公司的崩潰使投資者們爭相把他們剩餘的錢取出來用於重新投資安全的、傳統的績優股公司。股價從高峰值跌入低谷,投資者們擔心易波動的股市是否還會出現穩定的…
巴菲特最有價值的8條投資商律 - 陳泰先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巴菲特價值投資精髓: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巴菲特集中投資精髓:選擇少數幾種可以在長期拉…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智慧全集 - 趙文明 隋曉明
領悟投資大師的智慧,分享沃倫.巴菲特式的賺錢快樂。本書秉持嚴謹細致、實用全面的原則,從巴菲特的投資心態和素質、做人與投資的完美結合、理性對待市場、選擇投資對象、投資技巧、理財策略、投資原則、投資誤區、成功信條九個方面進行論述,再結合具體的投資經典案例,深入…
中國巴菲特--中國股市傳奇人物北大復旦演講錄 - 謝百三
本書基本上保留了原書的結構。前半部分增加了一篇序——《牛市:中國經濟高速列車來到十字路口時的唯一的最佳選擇》。這篇文章比較全面完整地論證了中國股市形成牛市的原因,論證了這是中國經濟高速列車來到十字路口時無奈的、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選擇,論證7牛市形成的必然…
沃倫.巴菲特智慧活學活用 - 胡衛紅
古人說得好:「知易行難。」對我們來說,懂道理並不難,難的是按道理去實行;掌握某種正確的方法並不難,難的是按正確的方法去做。巴菲特卻始終堅持按自己認為的正確方法去做。從不盲從他人,這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因此,本書除了告訴你巴菲特正確的投資方法之外,還將告…
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沃倫.巴菲特傳(修訂版) - 羅傑.洛文斯坦[美]
沃倫•巴菲特就好像希臘神話中的邁達斯神,有點石成金術。他的合夥人企業曾連續多年超過道•瓊斯工業指數幾十個百分點,令華爾街人士目瞪口呆。股東們對他的追隨和關注,形成奇特的「巴菲特現象」--他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股市行情的漲落。 …
巴菲特的新主張--股神眼中的新經濟及其獨特的投資技巧 - 羅伯特.海格卓姆[美]
巴菲特為什麼排斥「新經濟」?因為它具有不可預測性。巴菲特為什麼接受「新經濟」?因為它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巴菲特從不拿投資人的錢冒險,所以,投資者信賴他;所以,他能成為「投神」。今天的的投資者能夠獲得很多信息,但「理解力」仍然是一種稀缺的資源。作者羅伯特.…
巴菲特(漫畫) - 森生文乃[日]
世界第一的股票投資家巴菲特的成功秘訣:1.買的是企業,不是股票;2.股東不參與企業經營;3.不插手自己不懂的事項;4.費雷理論;5.企業三指針;6.經營三指針;7.要求公司及時匯報壞消息;8.經營者須重視股東;9.股東與經營者是合作關系;10.要脫離市場。…
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精) - 安德魯.基爾帕特里克[美]
沃倫.巴菲特.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股市投資奇才。與眾多華爾街的暴利神話不同.從不以牟取暴利為目標的巴菲特卻創造了真正的神話。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他締造了數以萬計的百萬富翁,他的資本金擴大了3萬多倍,而同期的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僅僅上升了約11…
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 - 基爾帕特里爾(美)
沃倫.巴菲特,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股市投資奇才。與眾多華爾街的暴利神話不同,從不以牟取暴利為目標的巴菲特卻創造了真正的神話。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他締造了數以萬計的百萬富翁,他的資本金擴大了3萬多倍,而同期的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僅僅上升了約11…
像巴菲特一樣交易 - 詹姆斯.阿爾圖切爾[美]
在過去50年裡,沒有人比巴菲特更加多樣化地採用投資策略了:股票、商品投資、債券、套利交易、基金、格雷厄姆一多德式的方法……本書包括巴菲特所有投資交易方法的細節,同時為了討論每一種投資策略,作者采訪了金融專家,他們詳細解釋了自己是如何成功地使用這些策略和技巧…
在餐廳遇見巴菲特--讓猶太人也瘋狂的理財書 - 吳正治
為什麼猶太人這么會做生意?除了天生的民族特性之外,猶太人的家庭從小就會對他們的小孩灌輸金錢理財的觀念,如果遇到艱深難懂、或是平淡無趣的理財觀念,猶太人的父母就會舉各種故事做例子,開啟孩子們好奇求知的理財慾望,難怪猶太人個個都很精明。 本書由中外投資大師揭密…
巴菲特如何選擇超級明星股 - 劉建位
巴菲特從100美地起家,通過投資成為擁有440億美元財富的世界第二大富翁。巴菲特40年來選股權有22隻,投資61億美元,盈利318億美地,平均每隻股票的投資收益率高達5.2倍,創造了有史以來最驚人的選股神話。 幸運的是,巴菲特在1977-2004年…
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 - 馬克.泰爾[澳]
巴菲特和索羅斯的區別不能再大了,如果有什麼是他們都會做的,那它可以就是至關重要的,也許就是他們成功的秘訣。失敗的投資普遍是被這「七種致命的投資信念」迷惑了:致命投資信念一:迷信預測。要想賺大錢,必須先預測市場的下一步動向。致命投資信念二:迷信「權威」…
巴菲特股票投資策略 - 劉建位
華爾街股神巴菲特創造了投資39年盈利2595倍,從100美元起家到獲利429億美元財富的投資神話。巴菲特將那些復雜的投資策略表達為簡單易懂的普通常識。讓我們向這位當代最偉大的投資大師學習:牢記巴菲特的投資格言,像巴菲特一樣富有智慧;學習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像…
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 - 勞倫斯.A.克尼厄姆[美]
勞倫斯.克尼厄姆總是一針見血而且與眾不同。他以治學嚴謹、為人正直而聞名,比任何其他市場觀察家高明的是,他在任何市場環境中都准確地告知普通投資者如何和到哪裡找出非同尋常的投資價值。這一點令他聲名鵲起。 在《向要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一書中,…
沃倫.巴菲特記事本里的管理定律 - 谷金
沃倫•巴菲特,被譽為股神和華爾街之神,是財富僅次於比爾•蓋茨的世界第二富豪! 他從5歲開始就會擺地攤兜售口香糖聚攬財富: 11歲買入平生第一支股票; 13歲開始他的實業投資; 16歲高中畢業前就已經擁有自己…
巴菲特的8堂投資課--當代最偉大的投資者智慧妙語 - 劉建位
沃倫•巴菲特是當代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在1999年年底美國《財富》雜志評出的「二十世紀八大投資大師」 中名列首位。1956年,巴菲特以100美元起家。2004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以429億美元再度名列世界第二富翁。巴菲特創造了39…
向股神巴菲特學習 - 柳亨樺
股票市場的存在已超過100年。在這100年當中,出了不少成名人物,譬如道氏、江恩、艾略、林奇等等。這些成名人物,他們都曾經在華爾街的股票市場顯赫一時。但論到以最少資本而賺取到最大回報,更讓自己臍身於世界十大富豪榜的人物而言,只有巴菲特能夠做得到。 …
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 - 基爾帕特里克(美)
本書通過200多個巴菲特在證券投資中,最具典型意義的真實故事,將他在證券市場上的所思、所悟、所作、所為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使你具有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的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本書還深入淺出地剖析了他的性格,他的稟賦,以及股東們對他的信任。 …
像巴菲特那樣管理資金 - 詹姆斯.奧洛克林[美]
《沃倫.巴菲特傳》既是一部傳記,同時又是一部商業和心理分析著作。它從獨特的角度研究了沃倫.巴菲特的領導才能和像業主一樣行事之道。本書視角廣泛,每一項原則都用巴菲特的原話加以充分詮釋,從而展示了沃倫.巴菲特一與眾不同的一面:一個在全球范圍被公認為現代「久經磨…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 沃倫.巴菲特(美)
投資大師巴菲特本人沒有寫過什麼書,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本書收錄了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探討的主題涵蓋管理、投資及評估等,經勞倫斯•坎寧安分各個主題組織整理,提煉出巴菲特精華的投資思想。書中論述了公司治理、公司財務…
雙慧證券書店
㈨ 最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是如何找到大牛股的
彼得.林奇是一富達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掌管基金期間復合收益率達28.9%。他在網路股泡沫破裂之前退休,也是保全了名聲,功成身退。
彼得.林奇是如何尋找牛股的呢?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一書中其實總結的很完整了。他雖然是機構投資者,但其實一直在教普通投資者發揮自己的特長去挖掘牛股,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他在書中告訴讀者的第一條投資准則是:千萬不要聽信任何專業投資者的投資建議!
他認為,任何一位普通業余投資者只要動用3%的智力,所選股票的投資回報就能超過華爾街投資專家的平均業績水平,即使不能超過,起碼也會同樣出色。
彼得林奇早年做過球童,熱愛 歷史 ,大學時代做了一次草率的投資,研究生學習學院派金融學,未閱讀格雷爾姆及費雪的著作,工作繁忙無暇閱讀書籍。所以更相信實踐出真知。
下面舉個例子,林奇在1970年代早期做證券分析員時對紡織行業有相當深入的了解,他參觀全美的紡織工廠、計算公司銷售毛利率、股票市盈率、研究經紗和緯紗的密度,作為專業投資者的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研究紡織行業上市公司,卻沒有發現L』eggs這只大牛股。
反而他的妻子作為消費者,卻是在超市發現了這家優秀公司,因為L』eggs的生產商之前是在百貨商店和專賣店銷售產品,他的妻子提醒他留意生產L』eggs的公司,他才因此分析發現這個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非常好的大牛股,L』eggs最終成為全美最暢銷的連褲襪,也是1970年代最賺錢的新產品之一。
總而言之,彼得林奇以調研為主,年報閱讀、公司高管、分析師推薦、生活工作中接觸、易於受忽視領域發掘為輔。
閱讀年報,主要為近三年的年報,同時閱讀分析師研報;調研以上市公司高管為主,以消費者及同行為佐證。以標的公司股東中是否有其他優秀投資機構為參考。
盤點全球最偉大的幾位投資家,彼得·林奇定能占據一席。
他是很多人眼中財富的化身,《時代》周刊稱他為「第一理財家」,《幸福》雜志將他譽為「股票投資領域的最成功者」。他曾是美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麥哲倫基金的總經理,憑借傑出的投資才能,一手締造出令整個華爾街嘆為觀止的投資業績:在掌管麥哲倫基金13年(1977~1990年)時間里,該基金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暴漲至140億美元,其投資配額表上的股票種類由起初的40種一路增加至1400種,並且在13年時間里年復合收益率高達29%,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有人將他對投資基金的貢獻同邁克爾·喬丹對籃球的貢獻相媲美,認為他們都是將投資或球賽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界,變成了一門藝術。雖然為了陪伴家人,彼得·林奇在1990年事業巔峰時期選擇了急流勇退,但他並沒有閑著,接連出版了《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等暢銷書,將自己的投資理念和選股策略傾囊相授,這些著作也深刻影響了無數後來人。
這個「戰勝華爾街」的男人是怎麼做投資的?我們不妨從頭說起。
1
彼得·林奇於1944年生於波士頓的一個富裕家庭,不幸的是他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從此全家人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
為了替母親分擔壓力,父親去世的第二年,正在讀中學的彼得·林奇在熟人介紹下,在一家高爾夫球場做起了球童,沿著高爾夫球場四處奔跑,找到球就可以賺錢,這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不過在當時,小彼得·林奇一定不會想到,正是這段球童經歷,徹底改變了自己今後的人生走向。
那家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成員,很多都是當時一些大公司的董事長和股東,他們經常在打高爾夫球時吹噓自己最近的成功投資,這就讓彼得·林奇接受到了關於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即便後來順利考入了波士頓學院,他也沒有放棄球童的兼職工作,只為了能夠繼續汲取營養。不僅如此,大學期間的彼得·林奇還花大量時間專門研究了關於股票投資的課程,並重點學習了 歷史 學、心理學、政治學等 社會 科學,甚至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學、宗教學和古希臘哲學,這些為他後來從事投資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奇在大學二年級那年小試牛刀,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了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得益於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快速發展,不到兩年時間,飛虎航空公司的股價從最初的7美元漲到了33美元),收獲頗豐。
這筆投資的收益所得,不僅讓彼得·林奇順利完成了學業,還堅定了他的投資信心和信念。於是在讀研究生期間,彼得·林奇利用暑假在富達公司找到了一份實習——當時的富達公司被華爾街形容為「投資公司中的聖殿」,這也是彼得·林奇與富達公司結緣的開始。
進入公司,彼得·林奇幸運地被主管分派去做企業調研和報告撰寫工作,具體負責對全國造紙業和出版業公司的真實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分析。由於工作表現出色,彼得·林奇在完成學業、服完兵役之後,富達公司再次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來擔任一名企業與商品分析師。如魚得水的彼得·林奇快速成長,三年之後就被任命為富達旗下麥哲倫基金的主管。
雖然擁有了絕對話語權,但受到美國股市大崩盤的影響,麥哲倫基金的經營正值低谷,規模僅有2000萬美元,還不斷面臨贖回壓力,而這也給彼得·林奇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絕佳舞台。憑借一系列漂亮的操作,不僅局面很快被扭轉,彼得·林奇還將麥哲倫基金送上了登峰造極的位置,成為了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規模最大的資金,投資效益名列行業榜首。
華爾街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有人在彼得·林奇出任麥哲倫基金主管的第一年投資1萬美元,那麼13年之後就能得到28萬美元的回報,這一成績甚至超過了巴菲特和索羅斯同期的投資表現,彼得·林奇這個「股票天使」也徹底引爆了整個投資界。
2
與巴菲特一樣,彼得·林奇也是價值投資的擁護者。
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呈現出復利增長之勢,而這也是彼得·林奇所崇尚的投資理念。
不同於巴菲特等著眼於實值股和成長股的長期投資家,彼得·林奇屬於典型的「現代派」投資大師。「現代派」的表現在於,不管是什麼種類的股票,實值股、成長股抑或是績優股,只要有利可圖就可以買,一旦價格超過其價值就賣,如此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錯過投資良機。
有人用 「須鯨捕食式」投資法 來形容彼得·林奇的投資風格:
對於其他人來說,像須鯨那樣大面積「獵食」股票並不難,難的地方在於吃進去之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能力。而這也恰恰是彼得·林奇的高明之處,他特別善於挖掘公司的隱蔽性資產,並發現其潛在價值。在他看來,任何一個產業或者板塊,哪怕是所謂「夕陽產業」,都可以從中找出潛在的投資目標,「女士的絲襪不見得比通訊衛星差」,只要公司潛質好,股票價格合理,就可以購買,正應了那句話:「沒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價位。」
進一步分析,「須鯨捕食式」投資法還揭示出彼得·林奇的另一個偏好,那就是 構建投資組合。
事實上,彼得·林奇從不將自己的投資局限於某一種股票或者某一個行業上,他想要的是構建一個投資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統性風險。如此一來,在投資組合中只要有一兩家公司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股票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業績。不過他也認為,完全的分散投資組合同樣是不合理的,在他的分散投資中更多體現的是集中。他建議,投資時最好選擇不同風格、不同類型中排名相對靠前的基金,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更為保險。「隨著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具有某種投資風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類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現,適用於股票的原則同樣適用於共同基金」。
彼得·林奇在構建投資組合時,尤為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 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 他認為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要比大公司容易,所以對應的股票配置比例也較高; 另一類則是業務簡單的公司, 這與巴菲特的選股理念不謀而合,即業務簡單的公司,恰恰就是最容易進行准確分析的公司,投資業績「並非像奧運跳水比賽的方式來獲得評分」。
這種組合分散的投資方式,對於當前國內的大眾投資者來說,同樣簡單實用。
3
彼得·林奇又是如何選股的呢?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一書中,他基於多年的分析經驗將公司劃分為六種類型: 緩慢增長型、穩定增長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困境反轉型以及隱蔽資產型。 一旦投資者確定了某一特定行業中的一家公司作為潛在的投資對象,接下來就要確定這家公司屬於這六種類型中的哪一種,進而制定對應的投資策略。
在彼得·林奇眼裡,緩慢增長型公司幾乎沒有投資價值;穩定增長型公司值得保底持有,原因在於,這類股票能在經濟低迷時期對投資組合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周期型公司則是需要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其前提在於投資者能夠及時發現公司業務衰退或者繁榮的早期跡象。
能夠在投資組合中真正承擔賺錢重任的,是另外三類公司:
(1)快速增長型公司
這類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歡的股票類型之一,因為它們普遍「規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長性強、年平均增長率為20%~25%」。他認為,如果投資者能夠明智地選擇,就會從中發現能夠上漲10 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而對於規模小的投資組合,只需要尋找到一兩只這類股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資組合的整體業績水平。
彼得·林奇指出,快速增長型公司並不一定屬於快速增長型行業,而且快速增長型公司在給投資者帶來高收益的同時,往往也會存在較大的風險:比如規模較小的快速增長型公司增速放緩時,將會面臨倒閉的風險;規模較大的快速增長型公司增速放緩時,將引發股票迅速貶值的風險。不過在彼得·林奇看來,只要能夠持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快速增長型公司的股票就會一直是股市中的大贏家。
(2)困境反轉型公司
這類公司既不屬於緩慢增長型公司,也不是業務將會復甦的周期型公司,它們通常都有可能導致公司滅亡的致命傷。雖然很多投資者對這類公司信心不足,但很多人都沒想到,危難之中往往也蘊藏著機會,就像克萊斯勒公司、福特公司、佩恩中央鐵路公司以及其他許多公司,都證明了自己擁有「股價迅速收復失地」的能力。
投資困境反轉型公司的好處在於,在所有類型的股票中,此類股票的漲跌與整個股票市場漲跌的關聯程度最小。盡管有些公司沒能做到「困境反轉」以至於讓投資者賠錢,但偶然幾次的成功依然非常激動人心,並且總體來說,投資這類公司股票的投資回報非常豐厚。
(3)隱蔽資產型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擁有價值非同一般的資產,而這種資產只被極少數人發現,大眾投資者卻沒有注意到,那麼這樣的公司就叫隱蔽資產型公司。彼得·林奇以佩恩中央鐵路公司為例,認為這家公司「什麼類型的隱蔽資產都有」:抵扣所得稅的巨額虧損、現金、弗羅里達州大量的土地、其他地方的土地、西弗吉尼亞的煤礦、曼哈頓的航空權等等,非常值得購買。而實際上,這只股票後來漲了8倍。
當然,投資隱蔽資產型公司的前提,同樣是要對擁有隱蔽資產的公司有著真實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隱蔽資產的真正價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彼得·林奇說過:「只要用心對股票做一點點研究,普通投資者也能成為股票投資專家,並且在選股方面的成績能像華爾街的專家一樣出色。」這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無異於極大的鼓勵。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快速增長型、困境反轉型和隱蔽資產型三類公司固然收益不菲,可是它們的風險往往也相對較大,所以在做決策之前,一定要把功課做到位。
4
比起獨到的投資理念和選股策略,彼得·林奇更令人稱道的地方在於超出常人的勤奮。
縱觀彼得·林奇的投資歷程,你一定會發現,他做投資從來不靠市場預測,也不迷信技術分析,既不做期貨期權交易,也不做空頭買賣,更不會總是像股評家那樣對股票市場高談闊論。他的成功,幾乎都是來自於實打實的調查研究,以及嚴謹周密的分析判斷。
執掌麥哲倫基金期間,彼得·林奇以近乎瘋狂的熱情,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2小時。為了尋找投資機會,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出行16萬公里的路程進行實地考察,甚至陪家人出國 旅遊 也去那些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常常是到了地方,妻子去逛景點,他去公司調研;此外,他每年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管理層進行交談,即便是沒在閱讀或者訪談,他也會花幾個小時不停地打電話……
可以說,整個投資界幾乎沒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沒有人比他的涉獵范圍更廣,而這也再度印證了他一貫的投資理念—— 必須要對准備投資的公司有周全的理解。
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普通投資者呢?
然而放眼當下,絕大多數人在選股時根本不會對股票背後的公司進行如此細致詳盡的分析,他們很可能只是看到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在買股票,聽到了網上不少「股神」或是「KOL」的召喚,感受到了整個股市行情的火熱,就不由自主地成為了跟風者,看別人買什麼就跟著買什麼,即便是花了時間去選股,所投入的精力也往往「不如購買一台微波爐的時間多」。如此一來,結果很可能就是賺少虧多,或者乾脆就像賭徒一般在股市裡碰運氣。
此時再來看彼得·林奇為了發掘一家好的公司而做出的種種努力,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感悟,而以下兩則軼事,同樣能夠說明問題:
「多辛苦一點,你將會得到豐厚的報償。」或許,這才是彼得·林奇與其他投資大師們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昨天在回復《彼得·林奇是怎樣選股票的?( https://wukong.toutiao.com/answer/7016335548894019876/ )》的最後提到,光從數據上看的話,彼得·林奇確實很喜歡分散投資,而且股票換手率很快,是當時美國市場平均換手率的3倍。但是,如果你把數據仔細進行細致的拆解,就會發現他的分散策略可不是那種平均主義的分散。他主持的基金金額非常大,所以他把自己的所有資金分成兩個池子,90%和10% —— 90%的資金是放在最多幾十個重倉股上面,這一部分資金,他並沒有經常換手,持倉是非常非常穩定的。另外10%的資金,放在幾百隻他在調研中發覺的「可能的潛力股」上。那麼這個10%的資金池,其實相當於一個「人才庫」,便於他進行長期的觀察。過了幾個月、幾個季度,如果這裡面有一些股票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換一批新血進來,然後再經過一長段的檢驗,如果某些股票穩定了,就可能會進入重倉股。
就再借用香帥在得到上《投資大師頂級智慧五:彼得·林奇——像正常人一樣投資》中的部分內容,再接著談。
所以你看,這樣的分散投資,其實相當於一種皇帝選秀似的分散——小池子是大面積「選秀」,真正到穩定的「嬪妃」級別,得經過重重考驗。所以這種有限的分散就既保證了他的投資的穩定性,又保證了他的投資風險可以進行有效的對沖。
三、逆向選股
彼得·林奇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選股策略,叫做逆向選股。彼得·林奇不喜歡那些太熱的行業,比如在當時的 科技 、醫療行業,原因是他覺得這些行業都有估值過高的風險,而且因為一個行業在上行的時候,想進入的競爭者會特別地多。競爭者一多,一個企業就很難賺錢。所以,他反而會偏好一些低迷行業的領頭羊。因為在低迷行業中,弱者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倖存者的市場份額會隨之擴大,反而賺錢。
比如說白色家電企業,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國,絕對是一個下行的行業,而當時的計算機是一個上行行業。他卻不選這種計算機股,反其道行之,選擇了幾個優秀的白色家電行業的企業進行重倉,然後在中短期的時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率。
香帥認為這一點,對我們中國的投資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中國的市場大,收入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一個產業在這里是下行的,在另外一個區域未必是下行的。也就是說,產業和行業轉移的空間很大,所以看似下行的行業,未必不是賺錢的行業。
四、彼得·林奇對投資的看法
你會發現,彼得·林奇的這三個原則,即蠟筆原則、有限分散原則和逆向選股原則,都是非常實用,非常有啟發性的,都是普通投資者可以拿來用的原則。
這也就回到了彼得·林奇對投資的根本看法——投資是一門藝術加科學再乘經驗的學科。
藝術的意思就是不能死板地靜態分析,當時有很多人對量化分析太過迷戀,總是想回去搞一個模型,就陷入了靜態分析的框架裡面。但是,沒有這種科學精神也不行,搞投資也不是什麼天馬行空的印象派做法,以為投資真的可以像大猩猩選股一樣,其實很多時候基本面的分析讀是必不可少的。投資是一個非常實踐性的行業,不是說你坐在這兒看兩本書,然後背下兩條原則,你就真的成為投資大師了。所謂的大師,都是不斷地淬煉自己而形成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投資是藝術加科學再乘經驗的一門學科。
這句話對我們普通投資者也是非常適用的,我們要學習金融知識,但是不要靜態、固化地去理解知識,而且一定要自己動手,不斷地實踐,這樣才可能在投資上取得真正好的成績。
總結,彼得·林奇的投資經驗分為三條原則: 1.蠟筆理論。要投資那些直觀的,我們可以理解的企業。 2.有限分散。不能無目的地平均主義分散,而是把重頭的資金集中在那些你真正有把握的投資上。選擇一些可能的潛力股,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考驗,看它們是否能夠成為真正的重倉標的。 3.逆向選股。有的時候不一定要去追高,反而在低迷的行業裡面選取龍頭股,可能是賺錢的機會。
㈩ 華爾街華人交易員傳奇(一)~江平
江平是華人金融圈裡的名人。
這位前雷曼貨幣交易員與前對沖基金塞克(SAC)資本明星交易員,四十來歲,瘦削而目光炯炯,時刻處於要上火線的警覺狀態,也十分滿足「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話。
198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專業,後進入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攻讀碩士;
1989年赴美留學;
1993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1994年赴斯坦福大學攻讀金融學博士,中途轉為碩士;
1995年進入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在雷曼兄弟成長為華爾街頂級交易員,是雷曼 歷史 上最傳奇的交易員之一;
2005年從雷曼辭職,加入全球最負盛名的對沖基金賽克資本管理公司(SAC);
2006年創下賽克盈利記錄,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並登上華爾街百強交易員排行榜;
2007年,因被曝出強迫下屬服用雌性激素的性丑聞而遭受指控,同時遭受涉嫌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指控。江平與賽克都否認了這些指控,起訴最終被法院駁回;
2007年在上海創立上海億隆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2008年因高層內斗辭職離開賽克;
2008年在紐約創立對沖基金江平資本管理公司。
2007年,美國《交易員》月刊出了一份榜單,時任賽克資本管理公司(SAC)董事總經理的江平以1億至1億五千萬美元之間的年收入躋身「百位頂尖交易者」。榜單上收入過億者幾乎都是擁有巨額資本可坐享其成的對沖基金老闆,江平憑交易業績入選者,這也是這份全球金融精英名單里,第一次出現華人的名字。
彼時,紐約舉行華人金融協會年會,江平以一篇主題為「弱勢美元與全球投資的挑戰」的演講,引起華人金融圈小范圍的震動。江平說:「人民幣將逐漸崛起為一種世界性貨幣,其與美元的偉大博弈將會是我們一生中親歷的最具 歷史 意義的事件之一。」
但就在那時,江平還有一樁更離奇的小報」丑聞「纏身:一位被解職的曾在江平手下的交易員起訴稱,江強迫其手下的交易員服用女性荷爾蒙激素。據紐約小報說,這是為了讓交易員做交易時更冷靜,減少「賭博」沖動。在采訪中江平否認了小報報道,稱那位被解職的交易員心存不滿,才出此無稽之談。
江平在賽克資本的辦公室位於曼哈頓黃金地段的57街,是一棟除了門牌號什麼名字也沒有的小寫字樓。與豪華的投行大廈相比,如果沒有背景介紹,絕對想像不出上億美金的交易天天都是在這里的電腦終端完成的。江平神情專注地端坐在他八台顯示屏包圍的辦公桌前,身為董事總經理,上億身家的江沒有獨立辦公室,也沒有通常金融機構內常見的玻璃小屋,而是和他手下的十多位研究員和交易員坐在大間里。
談及當年在雷曼兄弟貨幣交易台如何從墨西哥比索,轉戰到美元、加元的時候,沒有一句廢話、不愛用形容詞的江平,將當年經歷的驚心動魄的「貨幣戰爭」說得頗為活靈活現。
1995年,雷曼兄弟因墨西哥比索貶值受損,信用被降級,公司的拉美外匯交易部名存實亡。剛從斯坦福大學進入雷曼的江平最初只是在技術支持部門工作,並非一線交易員。一次某位客戶來雷曼詢問某個結構復雜的日元衍生品價格。一般來說公司交易員和分析師依賴系統模型、基於紐約市場普通衍生物價格計算結果。當時沒有任何日元衍生品背景、也沒有接觸過公司衍生品模型的江平通過心算報出價格,早於模型計算結果20多分鍾,兩者誤差很小。在場的一位高級交易員當即決定邀請江平進入交易部門,指派他去做在旁人看來生存機會幾乎是零的比索交易。
江平回憶當時每日工作十七八個小時,不論是吃飯、睡覺、走路,時刻在琢磨對手與自己所做的交易。倉位積累多了後,江每天將交易數據列印出來,一有空就讀,硬是將十幾頁紙幾百個衍生品交易細節默記心上,對每個倉位細節瞭然於胸。
2008年他已離開賽克,正在籌資准備開始自己的對沖基金。江平說他希望創立一個新的基金,採用與華爾街不同的激勵機制,將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這一基金將以體制化的形式,鼓勵基金經理追求長期高回報。但當時金融危機影響初現,原先遍地皆是的資金已經開始退潮,江言詞中頗有些籌資不易的意思。
也有行業人士透露,江離開塞克資本是因為與SAC 基金管理風格不合。江平交易倉位波動性(volatility )偏高,塞克資本管理層認為超出了基金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強制要求江平倉,導致損失,令江憤憤不平。
在江平的描述中,華爾街就是個暗器遍布的江湖,「人在江湖,需要時刻提防」。他談了很多中國外匯儲備投資該如何避免華爾街投行們的「陷阱」的策略。
江認為,華爾街一些金融機構貌似強大,但受短期利益驅使。在資產管理方面,部分基金利用普通投資者的缺乏經驗,以圈錢為目的,不停地推出 時尚 產品,迎合大眾。1993年基金經理們大肆推銷新興國家基金,1999年及2000年則配合華爾街券商推出各種高 科技 基金,後又大力推銷印度基金、貴金屬基金等,投資者如一味跟風則利益受損。
2007年底,江平向筆者演示過他的一個有趣的研究,是有關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相對業績以及華爾街的評估 歷史 。
江稱,他從2000年開始就看好石油,特別是中國的石油股票,但某些華爾街公司卻一度表面唱空他們私下裡看好的石油,甚至使勁唱空中國國有石油公司。他的研究表明,從2001年底到07年底,投資這三大公司的平均收益(不包括紅利)是10倍到11倍;如果每年年底做調整,在三大公司中只投最不被華爾街所看好的公司,則收益可達23倍;反過來,如果只投最為華爾街所看好的公司,則收益僅為4倍多。
江平從2000年開始買入中石油股票,如將分紅再投資計算在內,至07年底已漲了15倍,江說那是他投資生涯中所持有的漲幅最大的金融資產之一。轉眼一年過去,世界原油價格戲劇性的從150美金掉到了40美金,不知江平的投資故事又該如何改寫。
江平認為,那隻是個極端例子,並非凡事都得反著華爾街,但必須獨立分析調研。身為一個老交易員,江平寧願將華爾街看作一個為利驅使、貪婪險惡的江湖。
2005年-2006年,江平在A股、B股低迷時大舉入市,贏利後,2007年5月,江平在上證綜指四千多點時開始在A股減倉,轉而加強對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投資。他的判斷是,大陸政策會更為開放、資產估值將上升,華爾街少數人將為做空「港股」付出巨大代價。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江平此次在與唱空「港股」的力量對峙中告負(不過就在江平清倉後不久,港股卻迎來大漲,這已是後話。)
2007年,江平迎來他交易生涯中首個虧損年頭。雖然百分比不高,但由於資本量大,損失絕對值不小。
印象最深的是江平的專注與獨立。他說自己可以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邊走路邊用電話聽手下分析員匯報,從紛繁復雜的報告中拋開結論僅抽出數字來自己求證,對於數字的想像力已臻化境――他可以每天看著十多頁的交易數字記錄,津津有味地分析交易對手在做什麼,看出無聲處的驚雷。 同年,他被華爾街著名專業雜志《交易員》評為年度「百強交易員」,入賬上億美元,成為該榜單 歷史 上首位華人上榜者。
交易過程需要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反復循環,以至無窮。 十項平衡術 ,以下來自於江平的分享: 有很多關於市場基本分析、技術分析的好書,其交易原則我早年也都看過,不少也同意。有心做交易員的讀者,應將這些書全都看了。但必須從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法則來。我想要強調的是兩個字:平衡。平衡這兩個字用於生活,用於交易都有好處,下面僅僅是舉些例子。這些原則說起來容易,自己也很難全做到。 1.人生的平衡 胸無大志、不求上進固然不可,強求功名也同樣不可。投資與交易(不同於圈錢)這一職業,一方面有其驚險刺激、點石成金的魔力,另一方面,世上竟無一人子承父業,可見其必定有得有失。 2.戰略與戰術的平衡 戰略上要自信,要有打敗一切敵人的信心和勇氣;戰術上要謹慎,要時刻認識到自己知識與水平的局限性。准備交易時必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對每一個細節都不要放過。 3.與華爾街的距離保持平衡 在華爾街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很難。在短線上與華爾街結盟也能賺不少錢,但要長期取得好回報,則必須獨立於華爾街之外進行思考。為華爾街做事,有時不得不向錢低頭,屬於情有可原,但絕不可做出賣國求榮之事。 4.正與奇的平衡 初入市場當循正道,防守為上,對市場上流行的交易法則一一研究並試用。待有相當資金與經驗的積累,並確信對局部市場有獨到發現後,可以尋求機會,以奇兵出擊,獲取全勝。 5.長線投資與短線投機的平衡 長線以價值為本,短線交易以技術分析、資金流動分析為主。長線投資有了利潤,須耐心讓利潤成長,及至價值基本面改變。短線交易若有損失,必須盡快止損,不可有僥幸之心。 有熱門股票,可以少量資金順勢炒作,適可而止, 但需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在做短線。對冷門資產,則當潛心分析,像科學家一樣有獨創性,找出別人沒發現的東西,找出超級價值,不戰屈人。 6.低進高出,還是高進低出? 乍一看這不成問題,當然是低進高出。然而普通投資者,包括大部分職業投資者失敗之處就在這看似不成問題的問題上。 普通投資者短線操作時喜歡自作聰明,低進高出。「掉這么多,可以進了」 ,「漲了不少,趕快賣掉」。而長線投資時,則受華爾街蒙蔽而高進低出。市場長時間大幅升值後,華爾街祭出其絕招,「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經濟騰飛,潛力無限」,怎可手中有錢而不入市? 市場上也並非沒有冷靜的聲音,然而忠言逆耳,投資者聽不進去。 一個職業交易員首先要訓練「高進低出」的直覺。一個向上漲的市場,明天多半是不變或繼續上漲;一個向下掉的市場,明天多半是不變或再掉。如果自己及周圍人都覺得高,則買進,如果覺得太低,則賣出。短線交易,要順勢而行。「逢低吸納,逢高出售」不可用於短線。 但職業交易員又容易在短線交易高進低出這一關走火入魔。高進低出,順應華爾街,對於早期生存很重要。但即使短線技術爐火純青,也須返璞歸真,尋求價值,長線投資,低進高出,順其自然。市場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使得長期回報回歸平均。要找出長線價值,必須遠離華爾街 時尚 ,獨立以最基本的道理分析市場。 業余投資者很難學職業交易員的一套,最好遠離短線。但業余投資者可以學做分析起家的投資大師們,不做短線,耐心做長線。 7.分散風險與集中投資的平衡 價值平庸而又不得不投資時,分散風險。一旦有獨創性研究發現超優價值,可以考慮集中投資,但必須少用或不用杠桿。 華爾街喜歡用「風險值」(value at risk, var) 來分析風險。這個概念漏洞很大。用一大堆價值平庸的資產分散風險,再加以杠桿,「var」不高,是對沖基金最常見的做法。然而,由於全球金融一體化,資產價格短期漲跌往往與基本面關系不大。同時投看似毫不相乾的資產,能夠分散經濟風險,但未必能夠分散市場風險,一旦再與杠桿相結合,則危險極大。 8.倉位大小的平衡 市場整體高估時,倉位要小,要靈活,不能眼紅別人還在掙大錢。市場整體低估時,尤其是在市場持續多年走低,價值改觀,而大部分投資者對經濟和政策基本面的改善視而不見,不願入市時,則當加大投入。 若是市場整體估值較好,但短線風險較大,則倉位須適中。平衡的關鍵在於一個贏者心態: 倉位必須足夠大,市場漲上去後不要說「我看得很准,可惜沒買」 ;倉位又不能太大,市場短期續跌後不要說「我知道還得跌,再等等就好了」 。漲是利潤,跌是機會;漲不足喜,跌不足憂。 9.簡單性與復雜性之間的平衡 好的長線投資都較簡單。復雜的多頭套利對沖交易不是不可以做,但一定要嚴格跟蹤市場流動性。 初入華爾街的人,千萬不要一發現某復雜資產價格與模型不符,便做多做空套利。可以少做一點,同時深入研究。要知道,世界上聰明人有的是,自己所發現的,多半早已有人做過。一旦確實發現套利機會,要制定周密的行動方案。 10.供與求之間的平衡 基本的經濟學規律告訴我們,供應多,價格會下降,供應少價格會上升。金融市場上長線也是如此。但短期內價格是由華爾街操縱的。比如,1999 2000年,高 科技 行業內部高管不停地將手中股票甩給華爾街經紀人。供應越來越多。為了便於出手,華爾街號召全世界投資者買進,市場幾乎日創新高,供應多反到引起價格上升。投資者應根據華爾街這一特殊的供求現象制定相應對策。 理論方面,我個人從以下幾類訓練中受益較多,六類訓練: 1.數學類: 四則運算;開根、乘方、指數、對數、復合利率;線性優化,基本統計。 2.經濟、金融類: 微觀、宏觀及國際經濟學;貨幣市場(marcia stigum 經典);衍生物(john hull經典);經濟與金融 歷史 。 3.實用類: 彼得·林奇(peter lynch,beating the street),彼得·林奇很可能是金融史上唯一一個大規模投資靠選股而打敗華爾街的投資專家。他並非名校畢業。想模仿他的人應看一看他四十歲時的照片(已白發蒼蒼),然後問問自己及家人是否也願意在40歲時變成那樣;傑克·許瓦格(jack schwager),許瓦格寫過很多書,都值得反復看。 4.其他書籍: 開卷有益,知識面越廣越好。大部分書可速讀,但也有些必須精讀,各人可根據具體情況。非專業書中,我喜歡反復看,書翻破了再買了看的,以《毛澤東選集》與《金庸全集》為首。現在沒時間看書了,靠鍛煉時間反復聽兩個評書,一個是劉蘭芳女士的《岳飛》,一個是袁闊成的先生《三國演義》。以正克邪、將計就計、以弱勝強等人生觀和交易觀,也得益於這些書籍。精讀幾十遍的故事,每次再聽,都有新的體會。 5.各類活動: 現在的教育體制,太注重讀書,甚至鼓勵讀死書。生活中自有學問。打工種地、文娛 體育 、三教九流,都應盡可能有所了解,有所參與。我小學時功課不重,學校經常組織學工學農學軍。這些經歷,對於日後以常識分析經濟運作,看穿華爾街煙幕,很有幫助。 即使有些活動不登大雅之堂,只要把握得恰當,也會有益,甚至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我做交易,得益於象棋、圍棋自不必多言。但從小學至研究生,打牌、打麻將一直沒有停過。算牌、記牌、分析對手的習慣,在那時就已養成。麻將桌上,人人想贏怕輸,牌內牌外同時下工夫,贏了的想套現,輸了的想翻本。我在墨西哥比索交易過程中與對手都很熟,不少對手身上都有當年「麻友」的原型。 6.高深理論類: 高深理論有沒有用?肯定有用。但我幾乎拿了兩個博士,所學的高深東西,對找到工作有用,但並未直接對交易起到多少作用。這些理論最大的作用是,當一班華爾街總策略師、總分析師、總經濟師抖出他們的名校學位、顯赫經歷,順口引用「隨機微分方程」、「garch」、「多元回歸宏觀預測」等名詞,我可以冷眼旁觀其鬧劇。這些人當中有少數是高手,而且也算正派。但大部分人並不真懂,且對投資者常懷歹意。這些理論,我當年就學得比他們好,他們騙不了我。只要自己功夫正、功夫深,對手以陰毒功夫來襲,可叫他自受其害。一般人如沒學過這些理論也不要怕,華爾街宣傳機器開動時,將耳朵塞上即可。 現為對沖基金entropypartners主席的李斌,1983年畢業於中科大近代物理學專業,通過cuspea考試到紐約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1992年畢業後到美林證券從事投資研究,之後到ubs瑞士聯合銀行負責量化交易。多年來他不僅在各大投資銀行工作,而且自己創立了多個公司,在商場沖鋒陷陣,閱歷豐富而獨特。 黎彥修1987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系,1988年赴芝加哥大學攻讀統計學位,因對金融產生興趣,轉讀該校工商管理碩士,1991年畢業後在美林證券從事投資研究,後轉為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員。2003年黎彥修成立前沿基金,目前管理資金超過20億美元,還在倫敦、北京和香港等區域金融中心設有辦公室。 該報指出,江平、李斌和黎彥修均是有深厚理科學術背景,赴美後轉行進入金融界的投資業新貴。他們傳奇的創業道路,為大批理工科出身的華裔留學生和專業人士指明了發展方向。三人也對中國和亞洲市場興趣濃厚,回國創立公司,因而也成為立志回國創業的中國留學人員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