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說投資地產如同投資股票
1. 李嘉誠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香港有這樣兩個大享,一個連續減持,一個卻還在一擲就是10個億地增持;一個反復示警,一個則堅定不移地堅持唱多。他們就是分別據有香港首富前兩把交椅的李嘉誠和李兆基。香港股市及其投資者陷入了不知該聽從誰的迷惘。於是,有人忽發奇想:誰賺得多就聽誰的,不就什麼問題也沒有了嗎?
盡管這並不是一場從同一個起跑線開始的比賽,要想知道誰賺得多也並不容易,不過,由於他們的言行反映了兩種殊途同歸的思路,探究一下怎麼賺錢至少可以讓人們更具體地理解什麼才是投資的硬道理。
對中國人壽的不同操作
單單就某一筆投資而言,誰比誰賺的錢多,本應該是可以算一算的。比如,當年李嘉誠和李兆基都認購過中國人壽,但在2005年禁售期一過,李嘉誠就在5塊多錢的價位拋售手上一半的股份,賺了約3.7億,回報率為40%。李兆基則一直持股至今。按中國人壽今年11月末的收市價42.4元計算,4年回報超過10倍。不過,這里所計算的只是他們在中國人壽H股發行時所認購的份額,加上後來的變數,情況就復雜得多了。其實,李嘉誠還在2003年12月按每股場外均價3.625 港元購入中國人壽4.284億股,增倉數量是其後來所減持2.14億股的一倍。換言之,李嘉誠的減持,實際上不過用相當於其增量部分一半的減持就收回了全部的增持成本,而且還憑空比其原有存量多出了50%的股份。假如李兆基後來對中國人壽未有其他的動作,那麼,李嘉誠似乎要比李兆基多賺很多。但李兆基最近投入的10個億,其中一部分也就是繼續增持中國人壽。此前是否有過什麼動作則從未告人。也就是說,他們在中國人壽上的賬還遠未到最後清算的時候呢!
一個減倉一個增倉
對某一階段行情的投資,如果等到行情收尾,也不難分出高下。就眼前而言,李嘉誠不僅一再說A股有泡沫,就是港股和H股他也認為風險已大。出於落袋為安的考慮,從今年8月以來,他與減持中石油的巴菲特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減持中資股的做法,並且一動手就是大手筆的連續減持,減持的重點分別為南航、中國遠洋、中集海運等H股。據截至12月12日的統計,其套現的資金總額達近88億港元之多。假如我們的討論只是就事論事,而不去計較入市的先後和股票的異同,那麼,到此為止,吃了個魚身的李嘉誠賺得踏踏實實,應該是可以沒有任何的遺憾的了。
而李兆基則於11月22日還在動用10多億資金分段入市。李兆基雖然比李嘉誠可能還可以多吃一個魚頭,如果這個魚頭又尖又小,則非但食之無味,而且就怕嘴裡還有倒鉤。若非李兆基這樣膽大,一般的人還真不敢輕易下口。
哪種理念和原則適合自己?
李嘉誠和李兆基都並不是只投資了一個中國人壽,李嘉誠和李兆基的投資也都不是參加一個有起止時間限制的模擬炒股大獎賽,而且,無論是李嘉誠還是李兆基,他們的錢也不是都投在了股市這一個籃子。問題的實質顯然不在於算清楚誰比誰賺多或賺少,也不是唱空唱多的孰是孰非,而是他們的投資理念對於我們究竟有什麼意義。而這種意義,對於經驗和思路並不相同的人們來說,也不見得都是相同的。
李嘉誠的原則其實就是以過去的坐標為參照的一定的盈利目標。對於已經發生的投資來說,長期投資和短線投資這兩種不同的方式,盡管有著時間長度上的區別,但在達到一定心理價位的時候就止贏,那是沒有什麼分別更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巴菲特拋售中國石油不就是對這種李嘉誠原則的一個最好的支持嗎?見好就收,落袋為安,可以說是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保持金剛不敗之身的最重要的秘訣。李嘉誠認為股價漲到一定程度會有風險的觀點,應該說是很有道理的。
而李兆基的唱多和做多所基於的則是對未來的看好。他相信年底港股恆生指數會升至30000點的目標,明年農歷年間會升到33000點的水平。目前看來,李兆基似乎過於樂觀了一點,港股年內要達到他的目標已是難上加難,就連他自己本人最近也將上述兩個目標分別延至了明年的春季和秋季。不過,富貴險中求,也是一個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理所當然的追求。如果港股照目前這樣的趨勢A股化下去,那麼,只要A股還有行情,港股和H股就不會沒有前景,誰又能說李兆基的未來不會是一個又大又肥的大魚頭呢?
其實,任何一種投資之道,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的區別,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也不可能有什麼涇渭分明的比較。對於投資者來說,永遠只有一個道理,那就是:賺錢就是硬道理。
2. 比較李嘉誠和巴菲特投資異同
李嘉誠的投資策略
策略一:維持流動資產大於全部負債,防止地產業務風險擴散
長期以來,長實的對外長期投資等非流動資產佔到總資產的3/4以上,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前,非流動資產的比例更高達85%以上。雖然資產龐 大,但李嘉誠一直奉行「高現金、低負債」的財務政策,資產負債率僅保持在12%左右。李嘉誠曾對媒體表示:「在開拓業務方面,保持現金儲備多於負債,要求 收入與支出平衡,甚至要有盈利,我想求的是穩健與進取中取得平衡。」
策略二:借股市高位再融資
香港經濟中一向有一種特殊的現象—「股地拉扯」,也就是股市與樓市的聯動。具體流程是:房地產商紛紛上市,到股市融資,以募集資金四處圈地,造成地價 不斷上漲,而高價圈來的地也直接反映在房地產商的市值上,然後房地產商不斷在資本市場上增發新股再融資,形成「良性互動」;而在銷售市場,高地價「暗示」 並推動現售房價的上漲,房地產商賺取巨額利潤,推動股價進一步上漲。不過,由於李嘉誠在長實的持股比例僅為33%左右,為了保證控制權,長實除1987年 曾參與「長和系」供股計劃外,一向很少進行股本融資。
策略三:率先降價銷售
1997年第四季度突如其來的亞洲金融風暴,使香港的經濟和物業市場急轉直下,銀行信貸緊縮,股市及資產價格大幅縮水,投資和消費願望低落。但是,根 據長實的公告,「在第四季度發售的鹿茵山莊及聽濤雅苑二期項目,在淡市中仍然取得了理想的銷售業績。」其中,聽濤雅苑二期獲得了高達3倍的超額認購。而之 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成績,李嘉誠坦承是因為「靈活和掌握市場動向的營銷策略」。換言之,是長實在業內率先進行了降價銷售。
策略四:增持出租物業,低谷競標拿地
眾所周知,香港地產商在幾十年的浮沉拚殺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險管理模式,這就是「地產開發+地產投資(物業出租)」的模式。但是,港島中區等優質地 段的物業早年間都已被怡和、太古等老牌英資洋行占據,也很少有新的土地供應。因此,亞洲金融危機前,長實的銷售收入以房地產開發為主,地段集中於地價較低 的市區邊緣和新興市鎮,而且大多在新修的地鐵站附近,從而便於在項目完工前預售。根據財報,1997年物業銷售占長實銷售收入的79.88%,占經常性利 潤的84.61%。
策略五:高潮期合作開發,低潮期獨立開發
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長實充分利用其聲譽及資金,與一些「有地無錢」的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這些公司擁有的土地,並通過協議約定利潤分配。這種合作對長實 十分有利,因為既可以分享住宅市場的盛宴,又不需要付出大筆資金購買土地。更重要的是,這些合作開發(共同控制)公司按權益法記賬,長實只攤占這些公司的 損益,而不合並對方的財務報表。這樣,即使合作開發公司為了博取高利潤運用了較高的財務杠桿,也不會放大長實自身的財務風險。
策略六:內部互助,現金上移
和其他地產商相比,長實最大的優勢在於利潤來源分散,由於持有近50%的和黃股份,而且和黃的國際化和多元化程度高,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香港房地產業的 衰退沖擊即使扣除和黃的非經常性收益計算,和黃1998-2000年間對長實的利潤貢獻也達到了65%左右。而且在此期間,長實藉助和黃的全球 性網路,跟隨和黃的地產業務,開始向內地、新加坡、英國等地拓展房地產業務。
巴菲特的管理法則
一、賺錢而不是賠錢
這是巴菲特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投資的第一條准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准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則很難回到起點。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在1965年到2006年間,歷經3個熊市,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現虧損。
二、別被收益蒙騙
巴菲特更喜歡用股本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盈利狀況。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凈收入除以股東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潤占股東資本的百分比,能夠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長狀況。根據他的價值投資原則,公司的股本收益率應該不低於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樂的股本收益率超過30%,美國運通公司達到37%。
三、要看未來
人們把巴菲特稱為"奧馬哈的先知",因為他總是有意識地去辨別公司是否有好的發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後25年裡繼續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說,要透過窗戶向前看,不能看後視鏡。預測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辦法,是計算公司未來的預期現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錢。這是巴菲特評估公司內在價值的辦法。然後他會尋找那些嚴重偏離這一價值、低價出售的公司。
四、堅持投資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預測未來必定會有風險,因此巴菲特偏愛那些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經濟屏障"的公司。這不一定意味著他所投資的公司一定獨占某種產品或某個市場。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從來就不缺競爭對手。但巴菲特總是尋找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使他對公司價值的預測更安全的公司。20世紀90年代末,巴菲特不願投資科技股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個公司具有足夠的長期競爭優勢。
五、要賭就賭大的
絕大多數價值投資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資股市的620億美元集中在45隻股票上。他的投資戰略甚至比這個數字更激進。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前10隻股票佔了投資總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級股票分析師賈斯廷富勒說:"這符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不要猶豫不定,為什麼不把錢投資到你最看好的投資對象上呢?"
六、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裡換手,那麼可能錯失良機。巴菲特的原則是:不要頻頻換手,直到有好的投資對象才出手。巴菲特常引用傳奇棒球擊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話:"要做一個好的擊球手,你必須有好球可打。"如果沒有好的投資對象,那麼他寧可持有現金。據晨星公司統計,現金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配比中佔18%以上,而大多數基金公司只有4%的現金。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精華—三要三不要 三要 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和回報高的企業,以此最大限度的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價值和增值。而對於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
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佔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並購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收益的平穩。
巴菲特與人們只注重概念、板塊、市盈率的投資方式不同,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了如指掌,並且是具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三不要
60年代的美國股市牛氣沖天,到了1969年整個華爾街進入了投機的瘋狂階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手中已經漲了數倍的股票一直繼續漲下去。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卻在手中股票漲到20%的時候就非常冷靜地悉數全拋。後來,股票出現大幅下跌,貪婪的投資者有的血本無歸,有的傾家盪產。 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路概念股,一些虧損、市盈率高的股票一沾上網路的邊便立即雞犬升天。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他稱自己不懂高科技,無法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路股股災,人們這才明白「不懂高科技」只不過是他不盲目跟風的借口。 巴菲特的「投資不投機」是出了名的,他購買一種股票絕不在意來年就能賺多少錢,而是在意它是不是有投資價值,更看重未來五年至十年能賺多少錢。他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1940年全家逃難到香港。1958年開始投資地產市場。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作為著名企業家、慈善家,李嘉誠社會的成功榜樣。1981年獲選為「香港風雲人物」、1981年獲委任太平紳士、1989年獲英女皇頒發的CBE勛銜、被評選為1993年度香港「風雲人物」。曾是1999年亞洲首富、2013全球福布斯排行榜第8位。2014年,李嘉誠以2000億元的財富排名大中華區富豪首位,全球第12位。
沃倫·愛德華·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1930年8月30日-,全球著名的投資商,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是投資家、企業家、及慈善家,一般人稱他為股神,但這只是以訛傳訛的說法,因為巴菲特本身並不非常熱衷於股票操作。目前巴菲特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最大股東,並擔任該公司主席及首席執行官的職務。2006年6月,巴菲特承諾將其資產捐獻給慈善機構,其中85%將交由蓋茨夫婦基金會來運用。巴菲特此一大手筆的慈善捐贈,創下了美國有史以來的紀錄。2014年2月25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4星河灣胡潤全球富豪榜》,沃倫·巴菲特的凈資產價值為3,800億人民幣,僅次於比爾·蓋茨位居全球第二。
3. 李嘉誠在房地產方面主要投資哪些城市
旗下產業多元化,主要涉及物業發展及投資、房地產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酒店、零售及製造、能源、基建、財務及投資、電子商貿、建材等。
長江實業: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長實)為長江集團的旗艦。長江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五十二個國家,雇員人數約二十七萬名。
1、長江基建: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綜合基建公司,專注於發展、投資及經營本港、內地、澳洲、英國、加拿大、菲律賓以至全球的基建業務。
2、電能實業:包括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港燈)、港燈國際有限公司(港燈國際)、港燈協聯工程有限公司(港燈協聯)及若干附屬公司。港燈成立於1889年,是港燈集團主要的營運公司,負責發電、輸電及配電予香港島及南丫島。
(3)李嘉誠說投資地產如同投資股票擴展閱讀:
同一般投資相比,房地產投資具有以下特徵:
一、房地產投資對象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動性
房地產投資對象是不動產,土地及其地上建築物都具有固定性和不可移動性。不僅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土地上的建築物及其某些附屬物一旦形成,也不能移動。
這一特點給房地產供給和需求帶來重大影響,如果投資失誤會給投資者和城市建設造成嚴重後果,所以投資決策對房地產投資更為重要。
二、房地產投資的高投資量和高成本性
房地產業是一個資金高度密集的行業,投資一宗房地產,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億元的資金。這主要是由房地產本身的特點和經濟運行過程決定的。
4. 李嘉誠為何繼續看漲內地房地產求解
2012-05-3000 當上周李嘉誠將他在北京集零售、辦公、酒店和住宅樓宇於一體的東方廣場打包成匯賢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簡稱匯賢REIT)、並通過將其上市募得資金16億美元時,此事自然引發了各界的關注。李嘉誠看到了一些其他人所忽視的東西嗎?不錯,政府在打壓房市,經濟有可能硬著陸,為什麼李超人依然看好內地房地產?人民幣國際化使得投資者對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需求增加,而地產證券化可以填補這種投資需求。在這個大背景下,匯賢REIT乃李超人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大手筆。地產證券化的好戲才剛剛開頭。李嘉誠的大陸項目從拿地到建成周期極長,囤地就像屯實物黃金,得耐得住寂寞。而李超人在這方面是相當耐得住寂寞的,最近讀華夏時報讀到:和記黃埔東莞「海逸豪庭」盡管2007年曾因囤地被罰7915萬元,但該項目繼續曬了5年太陽。近日,該項目終於通過了東莞規劃的審議,將在今年正式進行開發。而從1999年和記黃埔拿下這塊地算起,14年已經倏忽而過。一個項目開發八九年甚至十幾年,「長和系」超長時間的開發,在業內已是公開的秘密。長實上海普陀真如項目在2009年已動工,但現在仍然在打地基。同年動工的浦東世紀都會項目,進度也相當緩慢。為什麼李超人這么耐得住寂寞呢?這是因為貨幣超發,通脹高舉,地方財政擴張,這一切都是土地價格和房價長期看多02的結構性因素。短期內房產或有起起伏伏,但在長期內房產看多時沒有問題的。買一塊金磚放個十年看看價格,你就知道地產價格走勢也差不多。貨幣是無限的,地產和黃金都是有限的,都是對沖信用擴張似GDP增長和貨幣貶值的最好投資工具。要掙大錢除了像李超人這般看得准還不夠,還得在雲起雲落中耐住寂寞。吳迪——————————————————————————————————————–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而投資,其終極目標就是建立多重收入渠道,你獲得的投資收入將輕易覆蓋你所有的開支。【 實現財務自由的秘密 】<<—-點擊了解具體詳情。——————————————————————————————————————–第三石股票分析中心的投資策略涵蓋價值投資、小盤股投資、收入分紅股票投資、黃金和能源投資,美股,股票期權等各個投資領域,為投資者提供頂級的國際股票和海外股票分析和獨立精準的投資建議和推薦,帶您通往財富之路。
5. 李嘉誠怎麼做股票
在南方一所著名大學的管理學院,管理經濟學課後的午休時間,一位在企業里從事營銷管理的高管,和我討論起做股票的操作方法。 他認為,對股票這玩意要小心,不能老抓著不放,什麼時候都要有避險的意識。防人之心不可無啊!我倒是贊賞他的風險意識,問題是我們沒法預知股票什麼時候跌,所以也就不知道該什麼時候跑。他告訴我,基於這種風險意識,他認為做股票投資,本質上應該短線為王,長期抓著風險是非常大的。他認為,股票價格每天升升跌跌,充分說明了股票價格的不穩定,這就是風險。既然沒法穩定在一個價格以上,所以必須准備隨時拋出,才有可能避開下跌,才有可能保住勝利果實。 我知道他是被套怕了,股價小跌就跑,每跑必虧,小虧積累成大虧。但個性又不服氣,屢敗屢戰。我非常同情他,告訴他我們學習的理論認為,股票不應該這么做,應該是以公司的價值為核心來選擇,而且必須持有必要的時間,以分享公司成長的成果。這位老兄顯然有點生氣,認為我真是書獃子,居然相信書中的那些理論條文,他說,我們的授課教授都沒有用這種理論賺到錢,還靠講課賺工資,這種理論能有多大用處?我告訴他應該注意一個現象,就是,那些世界著名金融公司里的員工,好像還都是讀這些個理論出身的哦。而且,這些金融方面的理論,還都是來自於世界發達國家的哩,不會沒有道理吧。 我仍然試圖幫他恢復好心情,說既然經過做短線吃虧,為什麼不反過來,試試做長線?他好像沒興趣和我討論下去了:短線都逃不過虧損,長線不是虧得更多?我說理論應該是對的,因為我見過這樣的例子。有人五年內只買賣過三次股票,其餘時間都把股票抓在手上,一動不動。幾年總計下來,大約升了四十倍:一個五倍,一個兩倍,還有一個四倍。這些倍數的股票可不少哦。動了情緒的他認為我基本上是被騙了,怎麼可能抓得了那麼久,怎麼可能跌也不走? 我告訴他,李嘉誠就是這樣做股票的。他開始嘲笑我了:李嘉誠是做實業的,做房地產的! 我說李嘉誠真的是做股票賺的大錢,而且李嘉誠做的股票不多,主要就是兩只:長江實業、和記黃埔。他持有兩只股票的時間相當長,從一發行到現在,好像沒怎麼動過。我跟他分析: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李嘉誠最清楚這兩只股票的真實價值和公司內幕,他是最有機會和理由操縱股價的人。但是,除了幾次出於其他動機,吃入自家股票以維持市面穩定,好像沒有什麼其它動作,這是事實吧。另外,我們都沒有見過一個人,他買賣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的股票,能有和李嘉誠一樣的身家。如果我們把李嘉誠的角色分成兩個,一個是他作為企業家,作為經營者,管理著這兩家大企業,但從公開資料看到的結果是,他的這個角色好像並不能讓他成為首富;而他的另外一個角色,是這兩家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他長期持有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倒是讓他獲利甚豐,並因此成為華人首富。 我總結出,在李嘉誠「做股票」的例子里,股價陰謀論、操作短線論好像都不支持哦!那些炒來炒去,不停買賣長江實業、和記黃埔股票的人,都沒有李嘉誠做股票的成績好吧!
6. 他是張子強的小弟,聽取李嘉誠建議在深圳買28套房,房子後來怎樣
人生本就是一張白紙,寫寫畫畫。每個人都會交上試卷,不論好壞,沒有重改,一切過往皆為痕跡,即使是污點,也會永遠彌留。從小我們都在做選擇,吃什麼飯、穿什麼衣服、上哪個學校、做什麼工作,永遠都是在選擇著。
可總有曲曲折折的無奈,畫地為牢,進入彎彎繞繞的黑暗。道路本是坦途,卻因一點溝壑和崎嶇折身於泥濘,陷入不能全身而退的沼澤,傷害了自己,困住了餘生,看笑了旁人。
光明是首贊歌,大多數人都是趨之若鶩,只有少數人避若蛇蠍。選擇的分水嶺,人生的岔道口。做錯了事情,總會受到懲罰,沒有感同身受、沒有憐惜同情、沒有無所謂的原諒。這本是代價,如果承擔不了做某一件事情的後果,那就避之若浼、敬而遠之。
黑勢力猖獗——張子強團隊
張子強沒有上過幾天學就輟學了,由於所處的環境,身上不可避免的沾染到所謂的「社會」氣息。張子強從小就喜歡打砸搶,具有犯罪的傾向。
在張子強的團隊中,張子強是組織者和領導者,而團隊的其他人則是跟隨者。張子強團隊中有兩個厲害人物,一個是和張子強很像的胡濟舒,兩個人都重視享樂、奢靡無度,錢財來得快散得也快,不得不以非法渠道來獲得贓款,以供給自己的日常開銷。另一個則是朱玉成,可以說是最有智商的人物。
深圳買28套房——朱玉成
朱玉成在張子強團隊里擔任的角色類似於古代的軍師。長相比較書生氣,不愛說話,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思維細密,做事周全;生活上也沒有沾染賭博等不良嗜好。更沒有與天地斗爭的亡命心態。
朱玉成雖然沒有參與後來的綁架活動策劃,但之前的實行的綁架案與之密切相連,不能逃脫法律責任的追究,最終被捕入獄。警察在清點他的財產時發現他有28套房產,價值不菲。
7. 投資形勢有哪些。通俗的說 別復制阿。看新聞說李嘉誠 投資 高科技的。他是以什麼形勢投資購買股票嗎
李嘉誠:「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需要,也為了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手段、以效率為核心。」李嘉誠非常重視企業的創新。
李嘉誠對高科技的投資行為,都是通過旗下「Horizons Ventures維港投資」來操作的。比如社交網路Facebook、網路通話Skype、流媒體音樂應用Spotify、人工助手siri到地理導航應用Waze、新聞閱讀應用Summly等,
2007年,維港投資由李嘉誠在香港出資成立,主要業務是對TMT(技術、媒體和通信)領域的創業公司進行早中期階段的投資。
李嘉誠表示,農業、能源、生物工程、環境治理、醫療、大數據等領域在中國極有商業化前景,因此布局內地的科技型產業在情理之中。
8. 如何理財變億萬富翁 李嘉誠說月存1200元
這幾個理財都很不錯的,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分散投資:余額寶(2%-4%),網路金融(2%-5%),騰訊理財通(2%-5%),民生銀行兔子金服(5-9%),興業銀行錢掌櫃(3%左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