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心理中的近因效應
A. 心理因素在證券投資中的作用
(1)投資心理中的乘數效應。在大眾心理因素中,有一種很極端的傾向,即在形勢樂觀的時候更加樂觀,在形勢悲觀的時候更加悲觀。在證券投資市場中的表現是行情好加倍樂觀,行情下跌就加倍的悲觀。所以,在股市處於疲軟狀態的時候,那些好的股票也不會有人投資;在股市一片繁榮的時候,有些股票的前景雖然不好,但還是有人投資。人們正是有了大眾心理的乘數效應,所以才會在股市呈現漲勢的時候,就會有可能暴升。
(2)盲目的跟風效應。人多所做的決定不一定是正確的,人少做的決定也不一定是錯誤的,但在大眾的觀念中會認為人多做的決定是最合理的。所以,在現代的政治經濟中有少數服從多數的規則。在股市中,如果大部分人是看好的,並且有很多人購買股票,那股票的價格就會上升,反之股價就會下降。所以,有的人也會說股市就是投資大眾所做出決定的具體體現。
(3)猶豫不決的心理作用。很多投資人自己雖然了解證券投資的技巧,但不一定有實戰經驗,所以在證券市場中就會猶豫不決。這樣的投資者雖然在平時的分析中,讓人信服,所做的場外決定也很讓人贊賞,但是在證券市場中,行為和計劃就會不匹配,甚至是背道而馳。
(4)投資偏好的作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愛好和偏好,在買東西的時候就會認准自己經常用的牌子,這就是在潛意識中所形成的偏好。在股市中也是一樣的,有的投資者會偏好買某幾種股票。有的投資者喜歡投資熱門股,這類投資者比較偏愛股市的穩定,不喜歡冒險;還有一類投資者,具有強烈的風險收益轉換的沖動,所以喜歡投資投機股票。
B. 如何運用首因效應,近因效應等心理現象
1、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這兩種效應均屬於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各有積極和消極的一面。 (1)首因效應 它是第一印象所產生的影響和效果。由於它是最初的不全面的認識,因而是有偏差的。 了解並掌握首因效應的作用,其實際意義是:作為被認識的...
C. 近因效應是什麼意思
近因效應是指當人們識記一系列事物時對末尾部分項目的記憶效果優於中間部分項目的現象。
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
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
(3)股票投資心理中的近因效應擴展閱讀: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續期還生疏階段,首因效應的影響重要;而在交往的後期,就是在彼此已經相當熟悉時期,近因效應的影響也同樣重要。現實生活中,近因效應的心理現象相當普遍。
朋友之間的負性近因效應,大多產生於交往中遇到與願望相違背,願望不遂,或感到自己受屈、善意被誤解時,其情緒多為激情狀態。
在激情狀態下,人們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和對周圍事物的理解能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容易說出錯話,做出錯事,產生不良後果。因此,凡事在先,須加忍讓,防止激化。待心平氣和時,彼此再理論,明辨是非。
D. 急求!心理健康中的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首因效應相反,印象的形成指在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
E. 心理學中路遙知馬力說的是社會知覺中的近因效應嗎
可以這么理解。近因效應是指對客觀對象最近的印象會影響社會認知(社會知覺)的判斷,與首因效應(第一印象)相對,所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確實類似於這個認知心理現象。
F. 近因的心理學上的近因效應
(recency effect)
什麼是近因效應
所謂「近因」,是指個體最近獲得的信息。
所謂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這兩種現象很常見。
受近因效應的影響,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改變原有看法,作出錯誤判斷,如有的企業組織一直軟弱瘓最近因某職工見義勇為受到媒體和上級的表揚,就被認為一貫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用近期一時一事來肯定或否定一個企業的全面工作,很容易片面、失誤。 美國心理學家盧欽斯(A.Ladins,1957)用編撰的兩段文字作為實驗材料研究了首因效應現象。他編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寫一個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將吉姆描寫成熱情並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則相反,把他描寫成冷淡而內向的人。例如,第一段中說吉姆與朋友一起去上學,走在撒滿陽光的馬路上,與店鋪里的熟人說話,與新結識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段中說吉姆放學後一個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馬路的背陰一側,他沒有與新近結識的女孩子打招呼等。在實驗中,盧欽斯把兩段文字加以組合:
第一組,描寫吉姆熱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現,冷淡內向的文字後出現。第二組,描寫吉姆冷淡內向的文字先出現,熱情外向的文字後出現。
第三組,只顯示描寫吉姆熱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組,只顯示描寫吉姆冷淡內向的文字。 盧欽斯讓四組被試分別閱讀一組文字材料,然後回答一個問題吉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結果發現,第一組被試中有78%的人認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組中只有18%的被試認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組中認為吉姆是友好的被試有95%,第四組只有3%的被試認為吉姆是友好的。
這項研究結果證明,信息呈現的順序會對社會認知產生影響,先呈現的信息比後呈現的信息有更大的影響作用。但是,盧欽斯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如果在兩段文字之間插入某些其他活動,如做數學題、聽故事等,則大部分被試會根據活動以後得到的信息對吉姆進行判斷,也就是說,最近獲得的信息對他們的社會知覺起到了更大的影響作用,這個現象叫做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過程中,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研究發現, 近因效應一般不如首因效應明顯和普遍。在印象形成過程中,當不斷有足夠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來的印象已經淡忘時,新近獲得的信息的作用就會較大,就會發生近因效應。個性特點也影響近因效應或首因效應的發生。一般心理上開放、靈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應的影響;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穩定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應的影響。
G. 股票投資中需要忌諱的兩種投資心理是什麼
股票投資機會,兩種投資心理一種就是投機心理,一種就是貪婪心理。不同的人,不同的投資者,他對於股票投資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有人覺得我能夠賺更多的錢,我能承受更高的風險,但有人只能夠賺錢虧不起。
一種理想的投資股票的情況就是該買的時候就買,不要追求絕對的低谷,該賣的時候就賣達到自己的目標,利潤就清倉,即使止盈才是王道。然後就是股票是長期持有的東西,不是短期內能夠幫助你實現發家致富財富自由的東西,股票投資雖然風險比較高,收益也比較高,但它終究是一種投資方式,你本身沒有那麼多的本金,想靠這個東西實現財富自由,這幾乎不可能。
H. 心理學中的四大效應到底是什麼
也許你不是心理學家,也許你不是心理咨詢師,甚至你連心理愛好者都算不上。但心理學在時時刻刻的影響著你的生活,知道也好,不知也罷,心理學中非常著名的四大效應確實滲透進了你的生活中。
難道你不想看看他們的真面目嗎?
好吧,下面我們就來一一看看這四大效應。
心理學中非常著名的四大效應,你中招了幾個呢?又從中學到了哪些呢?你准備在生活中怎麼運用這四大效應呢?是不是感覺日常生活中懂點兒心理學也很有必要呢?你有什麼想法請留言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我是香草珠兒,
心理成長,心靈提升,我們一路同行!
請關注公眾號:香草珠兒
I. 股票投資者的心理分析
投資者心理,先分類,散戶,大戶游資,公私募基金,聰明資金外資,各路資金,心理不同,關注點也不同。散戶通常資金體積小,進出場容易,只想買入就賺錢,不用考慮出貨問題,一般都沒規劃沒計劃,見漲追,套上就死拿,有獲利就怕賺不到手被洗下車,再看好的票,一旦下跌就懷疑判斷力。丈戶游資做熱點,合力攻擊,賽跑離場,快進快出,乾脆利落,格局有大有小,風格各異,是新一代投機短線客的精神領袖,年輕投機者常常查閱龍虎榜單,去判斷游資的炒作邏輯並加以模仿。公私募基金機構投資者,擅長布局,資金體積大,進出場必須用隱蔽的方式進行,也需要更大的出貨空間和市場交易熱度來配合,最關心的是如何出貨,何時出貨,歷時多久。聰明資金,外資,外資更像機構,而且價投性特強,國內很多資金模仿跟隨,買則不斷買,重點偏好於大盤子的,龍頭企業,超級品牌。大概就知道這么多。希望對大家操盤策略有用。
J. 簡述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對股票的投資價值的影響
這要結合心理學和股票的投資學一起來論述這個問題了
金融學裡面有一本書是金融心理學 你可以去看看
大致就是將人性的弱點在金融市場上的各種表現來寫這篇論文
我是學金融的 可以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