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控股股票投資建議
Ⅰ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主要在中國從事生產和銷售方便麵、飲品及糕餅。總部設於中國天津市,公司於1992年開始生產方便麵,並自1996年起擴大業務至糕餅及飲品,公司的三大品項產品,皆已在中國食品市場佔有顯著的市場地位。2015年1月,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魏應州正式從行政總裁的位置上退下;3月19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與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結盟」,雙方共同在中國大陸生產星巴克即飲飲品。2015年8月10日,康師傅就「台灣導游稱康師傅使用餿水油」視頻事件向上海警方提交證據進行刑事報案,同時還鎖定了該視頻在微博上的首發者,並向上海地方法院提起訴訟,索賠150萬元。2016年3月22日,康師傅發布2015年業績報告,2015年總營業額91.03億美元。
Ⅱ 我是新股民,申購股票在買入委託輸入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的股票代碼00322後,並沒有其它字幕出現,
康師傅控股(HK0322)是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你的A股帳戶買不了。
Ⅲ 能否在a股買上康師傅控股股票
你好,A股只能買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康師傅控股的公司上市了的話是可以買的,但康師傅控股是港股。
Ⅳ 康師傅收購百事可樂後對哪些股票利好 紫江企業,中富
這項事件的結果是:康師傅控股和百事公司達成協議,在華建立戰略聯盟,所屬康師傅飲品將成為百事公司在華特許經營裝瓶商。
在包裝業界,紫江企業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統一、強生、柯達、肯德基、雀巢、聯合利華等眾多知名企業形成了長期、穩定的策略性聯盟關系,市場佔有率逐年提高。
珠海中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為美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兩大國際飲料公司在中國的灌裝廠。
由此可知,康師傅收購只對灌裝企業構成影響,而康師傅成為百事公司的在華特許經營裝瓶商將會對原來紫江企業和珠海中富兩強競爭格局造成影響,會對兩家公司未來盈利造成影響,我想,這不是利好,而是利空,因為康師傅的介入,可能導致競爭加劇,兩強市場份額流失,或者百事的灌裝權被轉移至其他競爭對手,造成兩強利潤下滑。 所以,對於這項收購不能只看錶面,只看到產生了什麼熱點,而應去追本溯源。
Ⅳ 康師傅方便麵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與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有什麼關系嗎
康師傅在7個區域共有7家總廠,分別為沈陽、天津、杭州、廣州、武漢、重慶、西安,其它在青島、哈爾濱、福州、長沙、鄭州、南京、淮安等多處有分廠
但,日照市絕對沒有工廠,只有極少部分銷售人員分布。
LZ的確要小心了。。。
Ⅵ 投資股市有哪些建議
1.對要投資的股票,投資者一定要掌握該股票的可靠財務數據,同時把有關財務數據置於是否可投資的有關評價參考數據之下進行審查對比,經過認真評估後,再做出是否可投資的選擇。如果說長期投資股票仍會失利的話,那麼其原因一定是這方面的工作沒有真正做好。
2.進行股票技術分析。在大多數情況下,投資者做好股票技術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盡管股票技術指標有許多,也千變萬化,且見仁見智,但如果投資者能夠熟練地掌握股票分析技術,則對股票投資是會有不同程度的幫助的。
3.投資股票最大的忌諱是借錢投資。借錢投資會極大地破壞投資者的投資心態,並很可能會使投資者處於極其被動的財務狀態。
Ⅶ 求證下康師傅的股權架構,炒股的是不是更了解些呢。品牌所屬國要關注,股權架構也要了解下。利益分配和它
康師傅只是一個品牌的名字,集團是叫頂新集團,頂新集團控股的公司生產的產品用的是「康師傅」這個品牌。如頂津(飲品)、頂益(方便麵)、頂園(餅干)、頂通(物流)、頂雅(房地產)等。頂新集團最大的股東是魏家四兄弟,是台灣人,占集團51%的股分,集團總裁是魏應洲(魏家四兄弟里的老大)。不過股東裡面是有日本人的,三洋集團就持有康師傅的股分。
傳說中,是因為有段時間(好像是08年),經濟形勢很不好,康經營不善面臨倒閉,就是因為和日本人合作(好像就是三洋集團)才活過來的
查了下港交所的康師傅控股(00322),公布的資料是:主要股東 頂新(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 (33.25%);三洋食品株式會社 (33.17%)
Ⅷ 請大家幫我分析一下我的股票投資策略(高分)
你的心態很好,做股票應該不會虧……
就比如說中石化,這支股肯定不會破產,但有可能你買了以後,幾年下來一共漲個10%~~20%,而其他的股票有可能翻幾番。
開戶要100塊錢,最近股市比較低迷,有的銀行有優惠,有零開戶費。買股最少買一手,一手100股。
(個人覺得,你更適合買定投的基金)
Ⅸ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的經營理念
康師傅在大陸的崛起被業界視做一個傳奇,但「康師傅」的成功絕不是一個偶然。「康師傅」的成功靠的是對質量的堅持、靠的是對人才的不斷培育、靠的是「誠信、務實、創新」的經營理念。
「誠信」: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石。康師傅方便麵上市初期,產品供不應求,等待拉貨的集裝箱車在廠門外排起了長隊,有人建議董事長放寬一點質量標准,這樣成品率就會增加,魏董事長聽後非常生氣,他說:「我們是做食品的,這是個老實人的行業,來不得半點虛假」。正是靠著這種對經銷商負責、對消費者負責的經營態度,「康師傅」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著領先的位置。
「務實」:是「康師傅」穩步成長的關鍵。無論是在93-96年頂新各項事業快速成長、擴展的時期,還是98年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沖擊的灰色年份,「康師傅」憑其務實的企業精神,及時調整集團的發展方向,從92年在天津開發區創建第一家方便麵廠至今,「康師傅」的事業穩步成長,已逐漸在全國設立了十個生產基 地,形成了今天產銷網路覆蓋全國的發展格局。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康師傅」是一個非常年輕的企業,也是一個洋溢著創造力的企業,回首「康師傅」在大陸走過的足跡不難發現,「康師傅」的發展改寫了大陸方便麵發展的歷史,是「康師傅」讓方便麵擺脫了以往」果腹、充飢食品「的尷尬境地,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一種老少皆宜的美食;是「康師 傅」第一個在碗面中加入叉子,真正作到了隨時隨地的方便;是「康師傅」第一個在方便麵中加入雙包調料,改寫了方便麵口味單一的局面,同樣也是「康師傅」在業界第一個引入了ISO9002質量認證體系;第一個成功的建立並推廣了自己一整套CIS系統(企業形象識別系統)……,太多太多的第一都來源於「康師傅」突破創新的企業精神。在「康師傅」創造是沒有止境的,每一天對於「康師傅」人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任何理念都是由人來創造並承襲下來的,再好的理念如果不能和「人」這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載體相連,那它都將是空洞而沒有生命力的。所以要談「康師傅」的經營理念我們就不能不去了解他們的價值觀。
康師傅集團董事長魏應州先生曾經說過:「『康師傅』的用人原則很簡單,就是『勤、廉、能'這三個字」。「勤」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常言道「一勤天下無難事」,老一輩「康師傅」人就是靠他們的勤奮開拓創造出了「康師傅」今天的輝煌,這本身就是對「勤」最好的詮釋和寫照;「廉」即「廉潔奉公」--- 是對「康師傅」人道德操守的要求,也是作為一個「康師傅」人最起碼的行為標准;「能」是指各種專業的才能、技能,「康師傅」是一個學習成長型的企業,在這里每名員工都能找到發揮自己專長的崗位,同樣公司也通過完備的教育訓練體系來不斷地提升員工全方位的能力。
在「康師傅」,「勤、廉、能」的理念已經成為所有員工的行為准則,「康師傅」人不僅以此來作為衡量自身價值的標准,更將其貫徹到工作和行為中去。 1992年,「康師傅」方便麵在中國掀起一場飲食革命。
邁入21世紀,「康師傅」已發展成為商品多樣化、經營多角化的國際企業。
從種下希望的種子開始,集團即秉持誠信、務實、創新的企業理念,穩健經營,踏實築夢的精神,用心凝聚士氣,努力實踐培育一流人才,創造一流產品,成就一流企業,回饋社會,永續經營的企業使命,以誠信團結、勇於開拓的精神,推動集團持續不斷成長創新、永續經營!不僅大步提升了中國的飲食文化水平,更 將集團的企業精神與形象,傳送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集團正矢志朝向世界級的綜合食品集團的目標奮斗,不斷推陳出新,讓康師傅成為中華美食的代言人。
人,因實踐夢想而偉大,只要埋下希望的種子,用心去灌溉,總有一天,它會長成參天大樹。
Ⅹ 大家對2010的股市有什麼看法呢是希望還是失望有哪些投資的建議呢
2010年,全球經濟和中國股市都將面臨諸多變數,同時也存在很多期待,中國股市將何去何從?
貿易摩擦、流動性和通脹
從全球經濟的角度考慮,在復甦的過程中,各經濟體的復甦情況不一,中國經濟的恢復速度顯著高於歐美地區。這種差異的出現,使得中國經濟面臨三大問題。
1. 貿易摩擦。歐美國家為了提升經濟復甦的速度,正努力刺激本國企業的銷售收入增加。但中國產品一直以來低廉的價格對歐美地區的同類產品產生沖擊,在經濟回暖速度不一的情況下,貿易摩擦將不斷加劇。而且,美國提出所謂的「再平衡」,旨在擴大美國的出口,這就意味著中美間的貿易摩擦將不僅僅發生在美國市場上,也可能提升到全球市場層面。
2. 流動性。2009年中國和美國為了挽救金融危機,向市場投放了大量流動性。中國2009年全年新增貸款可能接近10萬億元左右。美國的不良資產救助計劃(TARP)計劃資金為7000億美元,至11月末總計分配了5607億美元,該計劃還將延長到2010年10月。隨著經濟不斷復甦,市場上的大量資金會助推通脹的發生,各國也可能開始適時地回收流動性,但回收的步伐不會一致。這就使得資金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特別是當美元維持超低利率,美元就會流向那些高利率和高增長的國家和地區,中國應為防止未來熱錢加速流入而未雨綢繆。
3. 通貨膨脹。泛濫的流動性是會帶來通脹的,新興市場尤為敏感。日前印度和越南已經宣布通脹形勢嚴峻,雖然中國政府一直聲明通脹不會很快到來,但市場在這方面的預期一直沒有減弱。如果2010年通脹超預期,就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如果貨幣政策提前作出反應,開始緊縮流動性,股市的資金壓力就會開始顯現;第二,如果緊縮政策實施緩慢或不出台,市場就可能面臨充裕的資金面,實際利率的縮小也會助長投資需求。如果通脹沒有超預期,則刺激政策暫不退出有利於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增速,市場將面臨高增長和低通脹的良好環境。
金融創新的催化和股票供給的壓力
2010年中國股市既有金融創新的催化劑,也存在相當大的股票供給壓力。
1. 股指期貨。2009年年末,股指期貨推出的預期愈演愈烈,市場的傳聞也是有聲有色,造成股指期貨受益品種的大幅上漲。盡管目前相關傳聞未得到官方的證實,但市場對股指期貨的期待數年來一直存在。股指期貨的推出將會改變中國股市的結構,交易機制會發生變化,做空機制的出現也將促使中國股市的估值更趨合理化。同時權重股在市場中的角色也可能會變得更為重要,券商股和期貨概念股將迎來利好。
2. 融資融券。如果說股指期貨的出台是給了一個對指數進行雙向交易的機會,那麼融資融券將會對個股產生類似的影響,這有助於完善價格發現機制、平抑不合理的股價。另外,融資的推出將激活市場中的存量資金,提高市場流動性。融資融券業務也將提高券商的收入水平。
3. 國際板。國際板設立的預期也越來越強烈,目前很多國際企業都希望在中國融資上市,比如匯豐控股等重量級企業。國際板的設立將為中國投資者提供投資境外公司的渠道,也將會為中國股市帶來大量的優質藍籌股。不過,在國際板設立的同時,中國股市的股票供給壓力也會增加。
4. 限售股解禁。2010年全年兩市共有688家上市公司合計3830億股的限售股解禁,按照2009年年底的價格計算,明年的解禁市值將達到接近6萬億元的規模,是股改以來解禁的最高峰。其中部分限售股屬於大非,雖然核心國有企業的大非限售股因為國有企業控股紅線而不會被全部拋售,但紅線之上的部分如何處理是個未知數。而且,2010年解禁的限售股中還有大量的「大小限」,這部分可能也會對市場造成明顯的壓力。
5. IPO:這是一個關鍵的供給壓力。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預計,2010年上交所還將進行更多的IPO活動,融資總額將是09年的兩倍多。IPO節奏是關鍵,如果證監會有意把IPO當作壓制股市的一個工具,那就另當別論了。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補年報,2010年的第一周又將有14隻新股集中發行,雖然融資總量不算太大,但還是有可能對市場造成心理影響
更多資料參考我的空間